带袜字的古诗

关于带袜字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带袜字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带袜字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带袜字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 语录(2k+) 说说(5k+) 名言(470) 诗词(1) 祝福(1k+) 心语(51)

  • 诗名含有袜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袜字的诗词

  • 梵志翻着袜

    王梵志〔唐代〕

    梵志翻着袜,人皆道是错。

    乍可刺你眼,不可隐我脚。

    咏袜

    杜牧〔唐代〕

    钿尺裁量减四分,纤纤玉笋裹轻云。

    五陵年少欺他醉,笑把花前出画裙。

    李商隐〔唐代〕

    尝闻宓妃袜,渡水欲生尘。好借常娥著,清秋踏月轮。

    鹧鸪天·罗袜凌波洛浦仙

    佚名〔宋代〕

    罗袜凌波洛浦仙。谪来潭府话夤绿。应嫌曲水香尘涴,诞降兰亭禊事前。歌窈窕,舞婵娟。芝兰满室庆团圆。殷勤试问刘郎看,阿母蟠桃种几年。

    张师哲求袜样

    饶节〔宋代〕

    赠子倚松真袜样,不须裁减不须增。青山自有白云衬,莫向红尘取次行。

    香闺十咏 其五 凌波袜

    张玉娘〔宋代〕

    天孙夜半剪云罗,翠幄春分巧思多。一束金莲微印月,香尘不动步凌波。

    郑允端〔元代〕

    轻轻小袜制香罗,三寸量来不较多。针缕细匀裁制好,鸦头休诧马嵬坡。

    新刺袜

    徐夤〔唐代〕

    素手春溪罢浣纱,巧裁明月半弯斜。

    齐宫合赠东昏宠,好步黄金菡萏花。

    谢晓纯送衲袜

    黄庭坚〔宋代〕

    剗草曾升马祖堂,暖窗接膝话还乡。赠行百衲兜罗袜,处处相随入道场。

    念奴娇 戏咏红袜,调淇泉学使

    樊增祥〔清代〕

    绣罗襟底,衬绯霞一抹、烟般月样。珠纽银镮金压缝,雪色柔肌轻障。

    背姆偷裁,嫌郎暗解,软煞桃花浪。那回初洗,合欢枝上曾晾。

    比似钿盒香囊,绣缠弓履,都付檀奴掌。想见瑶姬临欲睡,反搭红檀衣桁。

    入月光阴,浣纱年纪,最忆兜兜巷。明珰不寄,倚灯空自惆怅。

    [阅读全文]...

2022-05-16 05:24:05
  • 含有袜字的古诗词 带袜字的诗词名句

  •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李白《玉阶怨》

    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黄庭坚《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温庭筠《莲花》

    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曹植《洛神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弟子规·谨》

    穿袜不知脚下暖,脱袜方知脚下寒。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

    感君恩重许君命,太山一掷轻鸿毛。——李白《结袜子》

    梦断陈王罗袜,情伤学士琵琶。——李致远《红绣鞋·晚秋》

    屐上足如霜,不著鸦头袜。——李白《越女词五首》

    燕南壮士吴门豪,筑中置铅鱼隐刀。——李白《结袜子》

    罗袜尘生步,迎顾。——贺铸《人南渡·兰芷满汀洲》

    弄玉轻盈,飞琼淡泞,袜尘步下迷楼。——郑觉齐《扬州慢·琼花》

    想文君望久,倚竹愁生步罗袜。——姜夔《八归·湘中送胡德华》

    吴风谢安屐,白足傲履袜。——李白《登梅冈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

    信得羽衣传钿合,悔教罗袜葬倾城。——纳兰性德《浣溪沙·凤髻抛残秋草生》

    罗袜况兼金菡萏,雪肌仍是玉琅玕,骨香腰细更沈檀。——韩偓《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

    缃裙罗袜桃花岸,薄衫轻扇杏花楼。——程垓《最高楼·旧时心事》

    罗袜凌波波不定,小扇单衣,可耐星前冷。——纳兰性德《鬓云松令·咏浴》

    不道吴绫绣袜,香泥斜沁几行斑。——王观《庆清朝慢·踏青》

    笼鞋浅出鸦头袜,知是凌波缥缈身。——姜夔《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

    刬袜下香阶,冤家今夜醉。——佚名《醉公子·门外猧儿吠》

    酒醒波远,正凝想、明挡素袜。——姜夔《庆宫春·双桨莼波》

    罗袜音尘何处觅,渺渺予怀孤寄。——龚自珍《湘月·天风吹我》

    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李商隐《荷花》

    罗袜凌波成旧恨,有谁更赋惊鸿。——柳永《临江仙引·画舸》

    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材。——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侵阶苔藓宜罗袜,逗衣梅润试香篝。——薛昂夫《最高楼·暮春》

    黄花白酒无人问,日暮归来洗靴袜。——苏轼《九日黄楼作》

    湔裙独上小渔矶,袜罗微溅春泥。——顾贞观《画堂春·湔裙独上小渔矶》

    林知之,亟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佚名《林琴南敬师》

    盈盈微步凌波袜。——房舜卿《忆秦娥·与君别》

    冰姿拮,金莲衬、小小凌波罗袜。——田为《江神子慢·玉台挂秋月》

    有谁见、罗袜尘生。——高观国《金人捧露盘·水仙花》

    多少惊心旧事,第一是、侵阶罗袜。——史达祖《万年欢·春思》

    当日袜尘何处去,溪楼。——陈亮《南乡子·风雨满苹洲》

    罗袜新成。——阮阅《减字木兰花·冬至》

    出帘踏袜趁蜂儿。——周邦彦《浣溪沙·争挽桐花两鬓垂》

    认罗袜无踪,旧处弄波清浅。——贺铸《望湘人·春思》

    素袜虽遮未掩羞,越兵犹怕伍员头。——皮日休《馆娃宫怀古五绝》

    陈王当日风流减,只向波间见袜罗。——夏侯审《咏被中绣鞋》

    倡家宝袜蛟龙帔,公子银鞍千万骑。——卢照邻《行路难》

    布袜青鞋约,但向画图寻。——纳兰性德《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

    绣袜才挑,罗裙可择,小摘情亲也不妨。——陈维崧《沁园春·咏菜花》

    一钩罗袜行花阴。——郑文妻《忆秦娥·花深深》

    □尘袜、凌波半涉。——吴文英《凄凉犯·重台水仙》

    恣游不怕,素袜尘生,行裙红溅。——吴文英《烛影摇红·元夕雨》

    遗袜尘销,题裙墨黯,天远吹笙路。——吴文英《永遇乐·探梅次时斋韵》

    浑似飞仙入梦,袜罗微步,流水青苹。——吴文英《夜飞鹊·蔡司户*上南花》

    [阅读全文]...

2022-03-18 23:49:14
  • 《翻着袜》王梵志唐诗鉴赏

  • 唐诗
  •   《翻着袜》是唐代诗人王梵志所写的一首经典,全诗描写了什么内容呢?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翻着袜

      梵志翻着袜,

      人皆道是错。

      乍可刺你眼,

      不可隐我脚。

      【赏析】

      王梵志的白话诗,大多有感于日常生活琐事,而归结到某种生活真谛,具有禅理式的机趣。

      凡袜皆有正反两面,正面即外层,光滑美观,反面即内层,粗糙难看,人们往往把光滑的一面穿在外面,是为美观,而粗糙的一面紧贴肌肤并不舒服,“梵志”把袜子翻过来,把粗糙的一面穿在外面,可能是出于粗心,但也可能是有意为之,但大凡看到的人都说他穿错了。然而正错都是人所言,“人皆道是错”未必就是错。象梵志这样的人却认为宁可让别人看着不舒服,也不能让自己的肌肤受罪,错误的反是众人。

      世上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喜欢图慕虚荣,不顾实际效果,可怕的是,他们竟把这种图慕虚荣的行为视为正确的,作为他们行事的原则。

      这首小诗一如王梵志的其他诗作,语言质朴、自然,宛如*常话,却能以小见大,反映至真的事理,在古代中并不多见。从中也能看出诗人任其自然的舒放品性。

      黄庭坚说:“王梵志诗云‘梵志翻着袜,人皆道是错。乍可刺你眼,不可隐我脚。) 一切众生颠倒,类皆如此。乃知梵志是太修行人也。昔茅容季伟,田家子尔,杀鸡饭其母,而以草具饭郭林宗。林宗起拜之,因劝使就学,遂为四海名士。此翻着袜法也。今人以珍馔奉客,以草具奉其亲,涉世合义则与己,不合义则称亲,万世同流,皆季伟罪人也。”(《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六)

      【作者介绍】

      王梵志,初唐白话诗僧,身世难考。据晚唐《桂苑丛谈·史遗》载,其为卫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南)人。隋末王德祖于树中拾一婴儿,初名王梵天,后改为梵志。王梵志的白话讽喻诗寓含着佛教禅理、生活哲理及社会伦理,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极大影响。20世纪初,长期失传的《王梵志诗集》在敦煌石室重新发现,更引起了中外学者的关注。

    [阅读全文]...

2021-12-03 10:47:04
  • 莲的古诗

  •   1、《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弄轻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阮郎归·初夏》

      宋·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洗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4、《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5、《雨中荷花》

      宋·杜衍

      翠盖佳人临水立,檀粉不匀香汗湿。

      一阵风来碧浪翻,真珠零落难收拾。

      6、《题败荷》

      元·王翰

      曾向西湖载酒归,香风十里弄晴晖。

      芳菲今日凋零尽,却送秋声到客衣。

      7、《采莲歌》

      清·王鸿绪

      采莲江水滨,荷花照脸新。

      莫愁西日晚,明月解留人。

      8、《采莲贡(其二)》

      唐·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9、《秋池一株莲》

      隋·弘执恭

      秋至皆空落,凌波独吐红。

      托根方得所,未肯即从风。

      10、《芙蕖》

      晋·陆云

      绿房含青实,金条悬白璆。

      俯仰随风倾,炜晔照清流。

      11、《曲池荷》

      唐·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12、《莲叶》

      唐·李群玉

      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

    [阅读全文]...

2021-11-25 16:15:51
  • 关于李白的诗歌和赏析:结袜子

  • 李白,诗歌
  •   导语:李白也是五七言绝句的圣手。五绝含蓄、深远,只有王维可以相比;七绝则韵味醇美,音节和谐流畅,感情真率,语言生动,真正做到了他自己所标举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标准,和王昌龄的七绝,被评为有唐三百年的典范。以下是小编整理李白的诗句及赏析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李白唐乐府:《结袜子》原文:

      燕南壮士吴门豪,筑中置铅鱼隐刀。

      感君恩重许君命,太山一掷轻鸿毛。

      李白唐乐府:《结袜子》赏析:

      此处是咏历史人物高渐离刺杀秦皇、专诸刺杀吴王僚一事。

      《史记·刺客列传》:“秦皇帝惜其(高渐离)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举筑朴秦皇帝,不中。”指行刺报仇。宋陆游《夜闻湖中渔歌》:“悲伤似击渐离筑,忠愤如抚桓伊筝。”。

      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乃曰:“彼光将有内志,未可说以外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

      古时燕赵和吴越多出慷慨重义之士,分别做出了轰轰烈烈的大事。(指高渐离、专诸)。为了报达深深的恩情,可以用自己的生命回报,生命虽如泰山之重,必要时也不惜一掷,就像鸿毛那么轻

      此诗为乐府古题,写的是古代两个侠客——高渐离和专诸。本句语出司马迁《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尽管生命比泰山还重,不能轻易牺牲;可是士为知已者死,若蒙赏识,便可毫不吝惜地献出自己的生命。诗人这里用的是对举法:泰山,极重;鸿毛,至轻。变极重为至轻,便突出了游侠思想。故前人评曰:“太白此作,悲壮挺崛,犹有乐府遗风”(俞陛去《诗境浅说续编》)。

    [关于李白的诗歌和赏析:结袜子]

    [阅读全文]...

2022-04-01 19:00:55
  • 古诗夏天的古诗

  • 夏天
  •   夏小伙又请来了风婆婆,怕热着我们,风婆婆轻轻的摇动了一下身子,就出现了一道道的风,凉爽极了!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仲夏》

      唐·樊旬

      江南仲夏天,时雨下如川。

      卢桔垂金弹,甘蕉吐白莲。

      3、《孟夏》

      唐·贾龠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

      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4、《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5、《夏景》

      明·朱瞻基

      景雨初过爽气清,玉波荡漾画桥*。

      穿帘小燕双双好,泛水闲鸥个个轻。

      6、《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7、《闻蝉》

      唐·耒鹄

      绿槐影里一声新,雾薄风轻力未匀。

      莫道闻时总惆怅,有愁人有不愁人。

      8、《夏日六言》

      宋·

      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

      数只船横浦口,一声笛起山前。

      9、《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0、《夏日对雨》

      唐·裴度

      登楼逃盛夏,万象正埃尘。

      对面雷嗔树,当街雨趁人。

      檐疏蛛网重,地湿燕泥新。

      吟罢清风起,荷香满四邻。

      11、《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2、《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阅读全文]...

2022-07-30 20:04:45
  • 怀古诗大全_古诗

  •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绝句古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时时温*,好句摘抄网为您收集《怀古诗大全》,整理经典的古诗绝句。

    怀古诗大全

    1、《苏台览古》

    唐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2、《越中览古》

    唐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3、《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4、《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5、《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6、《台城》

    唐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7、《江南》

    唐杜牧

    车书混一业无穷,井邑山川今古同。

    8、《君山》

    唐刘禹锡

    属车八十一,此地阻长风。

    9、《春草官》

    唐刘长卿

    君王不可见,芳草旧宫春。

    10、《易水》

    唐马戴

    荆卿西去不复返,易水东流无尽期。

    11、《姑苏台》

    唐陈羽

    忆昔吴王争霸日,歌钟满地上高台。

    12、《景阳台》

    宋徐铉

    后主忘家不悔,江南异代长春。

    13、《阊门》

    唐韦应物

    独鸟下高树,遥知吴苑园。

    14、《吴宫》

    唐陆龟蒙

    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

    15、《桃叶渡怀古》

    清曹雪芹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16、《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17、《马嵬怀古》

    [阅读全文]...

2022-01-18 14:53:59
  • 古诗《风》

  • 文学
  • 古诗《风》

      《风》这首古诗的作者是李峤,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风》,欢迎大家分享。

      《风》古诗原文: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风》注释:

      1、解落:吹落,散落。解:解开,这里指吹。

      2、三秋:秋季。一说指农历九月。

      3、能:能够。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季。

      4、过:经过。

      5、斜:倾斜。

      《风》译文:

      风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风》赏析1: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

      风无形,空气流动形成风。但它又是有形的,一阵微风掠过,小草含笑向人们点头,花儿在风中摇曳着,变着法儿撒欢儿,炊烟随着风的节奏跳起直上重霄的舞蹈,纤细的柳枝轻拂着树下游人的脸庞。

      风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当它欢欣的时候,往往伴着细雨洋洋洒洒飘落,春天来临的时候,风过千山秀、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拂拂,像“飞天”的裙裾在梳理着,春风吹醒冬眠的柳绦,春风送来翩飞的燕子,春风吹绿了千沟万壑,春风摇醒了小草的青春,也在人们心中播下了盎然的春意。

      当它发怒的时候,过江卷起漫天狂澜,有苏轼的《赤壁怀古》来证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它引发海啸,将参天大树连根拨起,用掌击碎轿车甩向路沟,用衣袖挥断成片树木,狂笑着,轻蔑地看着对它束手无策的人们,视自己为一列战车,而世上万物如螳臂。

      当它悲哀的时候,会发出呜呜咽咽的声音,似在诉说心中的悲怨与委屈,似小孩在哭泣,听之也不得不为之动容。

      风是神奇的,风是千变万化的,风是柔弱的,风又是强悍的。敏感的风,多情的风,凄婉的风,千姿百态的风,你是人类的朋友,却也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灾难,风,你让人不得不爱,同时也让人惧之三分。

      《风》赏析2:

      这首诗写出了风的力量。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前两句就“风”的季节功能而言:秋风能令万木凋零,春风却又能教百花绽放;后两句则就“风”所到之处,呈不同景象来描写:风过江上时,则水面波浪滔滔;入竹林时,只见竹竿一齐倾斜。风,为自然界之物象,本是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经由生命个体用心去感受或通过外物的变化知晓。因此,全诗无出现一个“风”字,也没有直接描写风之外部形态与外显特点,而是通过外物在风的作用下原质或原态的改变去表现风之柔情与强悍。可见诗人对物态常识的熟知与了然。在这种生活常识的支撑下,诗人熟练地通过外物的形变来显发风之特点,以间接描写来表现风的种种情态,让人真切感受风的温存与魅力。

      “赋、比、兴”为古典诗歌表现的基本手法。所谓的“兴”意指“兴发”“感兴”,由物及心,即因为外物的作用而产生内心“情变”。“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叶落”与“花开”,乃事物发展到极态而自然产生的质变,外力的作用只能是加速或减缓其变化的速度。在此处,诗人把叶落花开归因于风的作用,表现出作者观察的细微与内心的细腻,把自然万物的变化同风——外力的作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隐性地昭示着风之生命力及其给外物的温情关怀。

      “解落”,“解”字用得好。常言道“秋风扫落叶”,秋风之蛮横可见一斑。不用“扫”“吹”,也不用“刮”“剥”,就用一个“解”。“解”,是细心,是用心,是专心地去化解,不急不慢,不狂不躁,让叶儿怡然清爽地离开了母体,找到了很好的归宿。风之柔情让人感动。“能开”,“开”,是唤醒,是催生,是召唤,在寒冬中沉睡的花儿,在风儿的轻轻抚摸下,睁开惺忪的睡眼,伸伸懒腰,又将迎来一个美丽、美好、美妙的.春意。风之温情让人舒坦。“解落”与“能开”,把风的温存柔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深深地触动了读者那或许早有些漠然的心绪,重新唤醒人们对美好生命的感念。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风,“过江”卷起“千尺浪”,风急浪高,直冲云宵,风之气力是何等威风;风,“入竹”引来“万竿斜”,风狂竹伏,万般无奈,风之外力是何等潇洒。此处,风之强悍,风之强劲,风之强势,同之前风之温情,风之柔情,风之痴情形成强烈的反差。任何一种生命都有其“喜怒哀乐”之表现,“风”也不例外。风的变幻莫测便是很好的例证。

      讲究对仗或对偶,《风》一诗亦如此。例,“解落”对“能开”,“三秋叶”对“二月花”工整有序。“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如果说,诗的前两句在“兴发”方面更为出色的话,则后两行在“对仗”则更显特色,“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一过”“一入”,“一高”“一低”,“一直”“一斜”,把风对自然界物象在风的作用下所产生的变幻鲜活而传神地表现出来。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写风,全诗除诗名外,却不见风字。每一句都表达了风的作用,如果将四句诗连续起来,反映了世间的欢乐和悲伤,表达了“世风”和“人风”,风是善变的,有柔弱,又有彪悍,风是多情的,姿态丰盈,万竹起舞,短短的四句诗,以动态的描述诠释了风的性格。

      作者简介:

      李峤(645~714年),字巨山,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唐朝时期宰相。

      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早年进士及第,历任安定小尉、长安尉、监察御史、给事中、润州司马、凤阁舍人、麟台少监等职。武周时期,依附张易之兄弟。中宗年间,依附韦皇后和梁王武三思,官至中书令、特进,封为赵国公。唐睿宗时,贬为怀州刺史,以年老致仕。唐玄宗时,再贬滁州别驾,迁庐州别驾。开元二年(714年)病逝于庐州,终年七十岁。

      李峤生前以文辞著称,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苏味道、杜审言、崔融合称“文章四友”,晚年成为“文章宿老”。先后历仕五朝,趋炎附势,史家评价以贬义居多。

    [阅读全文]...

2021-12-11 09:01:22
  • 怀古诗大全_古诗

  • 经典
  •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绝句古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时时温*,“励志的句子”为您收集《怀古诗大全》,整理经典的古诗绝句。

    怀古诗大全

    1、《苏台览古》

    唐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2、《越中览古》

    唐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3、《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4、《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5、《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6、《台城》

    唐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7、《江南》

    唐杜牧

    车书混一业无穷,井邑山川今古同。

    8、《君山》

    唐刘禹锡

    属车八十一,此地阻长风。

    9、《春草官》

    唐刘长卿

    君王不可见,芳草旧*。

    10、《易水》

    唐马戴

    荆卿西去不复返,易水东流无尽期。

    11、《姑苏台》

    唐陈羽

    忆昔吴王争霸日,歌钟满地上高台。

    12、《景阳台》

    宋徐铉

    后主忘家不悔,江南异代长春。

    13、《阊门》

    唐韦应物

    独鸟下高树,遥知吴苑园。

    14、《吴宫》

    唐陆龟蒙

    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

    15、《桃叶渡怀古》

    清曹雪芹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16、《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17、《马嵬怀古》

    [阅读全文]...

2021-12-17 20:02:36
  • 效古诗古诗词

  • 效古诗古诗词

      古诗原文

      寒沙四面*,飞雪千里惊。

      风断阴山树,雾失交河城。

      朝驱左贤阵,夜薄休屠营。

      昔事前军幕,今逐嫖姚兵。

      失道刑既重,迟留法未轻。

      所赖今天子,汉道日休明。

      诗文赏析

      也许是长久偏安于江左的青山绿水,不闻飞骑击虏、角声马鸣之故吧,南朝稍有壮心的文人士子,往往热衷于*出塞千里、勒铭燕然的军戎生涯和辉煌业绩。因此,仿“古诗”、叙汉事,借以抒写自己的怀抱和感慨,也成了他们作诗的一大爱好。范云这首诗,正以“效古”为题,倒转时空,把自身带入了六百年前边塞征战的戎马倥偬之中。

      诗之开篇以粗放的笔触,勾勒了塞外严冬的苍茫和凛冽:“寒沙四面*”写浩瀚的飞沙,在翻腾如浪中猛然静歇,填*了四野起伏的丘谷。运笔静中寓动,极富气势。“千里飞雪惊”则又动中见静,让荒寂无垠的瀚漠,刹时被纷扬的飞雪所笼盖,境界尤为开阔。一个“惊”字,表现诗人的主观感觉。展现在读者眼前的塞外景象,正如《楚辞·招魂》所述:“增冰峨峨,飞雪千里些”,令人心骇而骨惊。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上,诗人恍已置身于顶盔贯甲的汉卒之中,正冒着风雪,向茫茫阴山、皑皑交河进发。“阴山”横亘于今内蒙古境内,往东遥接内兴安岭。山上本来草木葱茏,而今在狂烈的寒风袭击下,时时可见高大树枝的摧折;“交河城”则远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北,正是车师前王的治所。此刻在雾气缥缈之中,它竟像海市蜃楼般,消失得无影无踪。从阴山到交河城,空间相距远不止千里。诗中却以“风断”、“雾失”两句,使之*若比邻。如此巨大的空间转换,不仅表现了塞外瀚漠的辽阔,更为活跃在这一背景上的士卒征战生涯,增添了几多壮色和扑朔迷离之感。

      以上四句重在写景,豪情万丈的出塞健儿,似还只在背景中若现若隐。自“朝驱左贤阵”以下,他们终于大显身手了。“朝驱左贤阵”一句,写的是飞将军李广亲自指挥的一场激战。据《史记》记载,当时李广率四千骑出右北*,迎战匈奴左贤王十倍于己的骑兵。李广布圆阵拒敌,“胡急击之,矢下如雨”,“吏士皆失色”。而李广“意气自如”,执大黄弩射杀匈奴偏将数人,终于坚持到援军到来,突围而出。“夜薄(迫*)休屠营”抒写的,则是骠骑将军霍去病的一次胜利远征。公元前127年(元朔二年),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千有余里”,杀折兰王、斩卢胡王、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首虏八千余级,收休屠祭天金人”,一时名震遐迩。这两次战役,在时间上相隔五、六年。诗中却以“朝驱”、“夜薄”使之紧相承按,大大增添了塞外征战的紧张态势,将出征健儿勇挫强敌的豪迈之气,表现得痛快淋漓!接着“昔事前军幕,今逐嫖姚兵”二句,又回射上文,抒写主人公先后追随前将军李广、嫖姚校尉霍去病屡建奇功的经历。语气沉着,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身为名将部属的深切自豪感。

      以上一节描述出塞千里、接战强虏的.英勇业绩,读来令人神旺。不过,军戎生涯除了长驱直进的胜利外,也难免有意外的失误和挫折。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即使功业显赫的名将,也仍要受到军法的惩处。“失道刑既重”,说的正是李广晚年的不幸遭遇:李广率师出征,因为无人向导而迷失道路;大将军卫青追究罪责,李广终于含愤自杀。“迟留法未轻”,则指博望侯张骞,随李广出塞,迟留后期,按法“当斩”,只是由于出钱,方才“赎为庶人”。这样的失误,虽然难免,但军法如山,不可宽贷。这又使充满英勇气概的军戎生活,蒙上了一重悲壮的色彩。唯其如此,它才更加可歌可泣;在诗人眼中,也更富于浪漫气息和奇异的吸引力。汉代的边塞征战,正是这样,以它辉煌的业绩和悲壮的色彩,写在了汗青史上。何况,这些业绩,又是与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分不开的。倘若不是他的果断决策,汉代则不能有此美善旺盛(休明)的壮举。所以,诗之结尾,诗人不禁发出了“所赖今天子(汉武帝),汉道日休明”的热烈赞叹。倘若联系诗人生活的齐梁时代,朝廷积弱,只能坐看北方异族铁骑纵横,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的结句又包含了无限感慨和不尽之意。

      “效古诗”名为“效古”,诗中其实总有诗人自己的身影在。范云身为齐梁诗人,写的虽为汉代古事,但因为用了第一人称,在时序上又故意倒“古”为“今”(“今逐”、“今天子”),便在诗中造成了一种古今错综、彼我交融的奇特效果。出现在诗中的主人公,看似汉代士卒,却又融入了诗人的感情。恍惚之中,似乎不是诗人回到了汉代,倒似当年的李广、霍去病,穿过六百年的时空,奇迹般地出现在南朝,正率领着诗人,仰对瀚漠的朔雪、狂风,转战于阴山、交河。而读者呢,也恍惚与诗人一起,参加了“朝驱左贤阵,夜薄休屠营”的战役,为胜利的突围而欢呼,为“失道”名将的陨身而堕泪。这是一种错觉,但它的奇特效果,正是由范云这首《效古诗》的独特表现方式所造成的。

    [阅读全文]...

2022-04-19 09:59:19
带袜字的古诗 - 句子
带袜字的古诗 - 语录
带袜字的古诗 - 说说
带袜字的古诗 - 名言
带袜字的古诗 - 诗词
带袜字的古诗 - 祝福
带袜字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