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居者有其房的古诗

关于对居者有其房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对居者有其房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对居者有其房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对居者有其房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3) 语录(1) 说说(6k+) 名言(602) 诗词(281) 祝福(2) 心语(51)

  • 《村居》的古诗

  • 文学
  • 《村居》的古诗

      《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因春天来临而喜悦,所见到的春天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小编与大家分享《村居》的古诗介绍,欢迎参考!

      村居 ·【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⑵醉⑶春烟。

      儿童散学⑷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⑸。

      【注释】

      ⑴ 村居:住在农村。

      ⑵ 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⑶ 醉:迷醉,陶醉。

      ⑷ 散学:放学。

      ⑸ 纸鸢: 鸢:老鹰。纸鸢:风筝。

      【题解】《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高鼎。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方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赏析】《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读了这首诗,我们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的美丽春景,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第一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第二句写的是人物活动。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

      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

      唐代中后期,内有藩镇割据,外有吐蕃入侵,唐王朝*控制的地域大为减少。但它却供养了大量军队,再加上官吏、地主、商人、僧侣、道士等等,不耕而食的人甚至占到人口的一半以上。农民负担之重,生活之苦,可想而知。白居易对此深有体验。他在这首诗中所写的“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同他在另一首诗中所写的“嗷嗷万族中,唯农最辛苦”(《夏旱诗》)一样,是他亲眼目睹的现实生活的实录。

      这首诗分两部分。前一部分写农民在北风如剑、大雪纷飞的寒冬,缺衣少被,夜不能眠,过得十分痛苦,后一部分写作者在这样的大寒天却是深掩房门,有吃有穿,又有好被子盖,既无挨饿受冻之苦,又无下田劳动之勤。诗人把自己的生活与农民的痛苦作了对比,深深感到惭愧和内疚,以致发出“自问是何人?”的慨叹。

      古典诗歌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很多,把农民的贫困痛苦与剥削阶级的骄奢淫逸加以对比的也不算太少。但是,像此诗中把农民的穷苦与诗人自己的温饱作对比的却极少见,尤其这种出自肺腑的“自问”,在封建士大夫中更是难能可贵的。除对比之外,这首诗还具有这样几个特点:语言通俗,叙写流畅,不事藻绘,纯用白描,诗境*易,情真意实。这些特点都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特有的通俗*易的艺术风格。

    [阅读全文]...

2022-04-29 22:16:51
  • 白居易《采地黄者》古诗赏析

  • 白居易《采地黄者》古诗赏析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白居易《采地黄者》古诗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采地黄者》作品介绍

      《采地黄者》的作者是白居易,被选入《全唐诗》的第424卷第39首。诗人用**淡淡的语言叙述,通过贫苦农民采集地黄以换取马饲料这一细节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封建社会贫富悬殊的不*等现象的痛恨。

      《采地黄者》原文

      采地黄者

      作者:唐·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餱粮。

      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采地黄者》注释

      ①这首诗作于元和八年(813)。地黄:植物名。其根可入药,鲜地黄有清热生津之功,生地黄有养阴凉血之功,熟地黄有滋肾补精之功。

      ②餱粮:干粮。

      ③《事类赋注》卷二一引《抱朴子》:“韩子治尝以地黄、甘草啖五十岁老马,以生三驹,又百三十岁乃死。”

      《采地黄者》写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公元813年。诗人在下邽(今陕西渭南县内)渭村见到农民遭到春旱秋霜之灾后,入冬就断了口粮,而富贵人家却用粮食喂马,为此深有感触,于是以采地黄者的遭遇为题材,写下了这首同情贫民疾苦的诗歌。

      《采地黄者》赏析

      诗的开头是两个倒装句,描述辛苦劳作的农民又遇到了最害怕的灾难:麦苗因春天久不下雨而枯死,庄稼因为秋季霜降提前而冻坏。之所以用倒装句子,是在于强调突出“麦死”、“禾损”等灾难的严重性。对于一般*民百姓来说,遇到春天干旱、麦苗枯死的灾难,已是损失惨重;加上又遭受秋天下霜过早,秋季作物颗粒无收的巨大不幸真可谓雪上加霜,他们所赖以生存的口粮也没有了着落。因此诗人接着说:“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地黄是一种草药,有活血滋补作用。诗歌中的主人公因为年终家中没有口粮,就到田中采摘地黄,希望以此换取一点粮食度日。这六句,诗人用**淡淡的语言叙述,却激起读者对主人公不幸的同情。

      然而,地黄也并不是那么容易采集的,“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意思是说早晨天还没全亮就荷锄出门,黄昏回来还采不满一筐。采地黄者把地黄卖给豪门子弟,诗歌通过主人公的口说出了下面四句撼人心魄的'话:“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原来这辛辛苦苦采集来的地黄只是给马做补药。这几句话包含几层含义:第一,穷人生活还不如富贵人家的马,穷人入冬即断了粮,马却有粮食吃,并且长得膘肥体壮;第二,主人公想用地黄换取一点马吃剩下的饲料,以此充塞那苦于饥饿的肠胃,更加说明了人不如马这一事实;第三,富人家的马尚且如此骄贵,那些主人的生活也就可想而知了;第四,采地黄以养马,马愈肥而愈需精粮,那么哪里还有什么“残粟”呢?

      这首诗开始大半段只是*直叙述,毫无惊人之处,结尾却突起波澜,通过贫苦农民采集地黄以换取马饲料这一细节描写,造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人不如马这一现象,使人在深深同情以采地黄谋生的贫苦农民的同时,激起了对那些豪门贵族的切齿痛恨。也表达了诗人对封建社会贫富悬殊的不*等现象的痛恨。

      《采地黄者》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后人称白香山、白傅、白太傅,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是唐代的杰出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易通俗,对白居易称“诗魔”、“诗王”、“诗豪”、“诗史”等,日本学界则称白居易为“诗神”。其实,在唐代对白居易的称呼是“诗仙”之称,请看唐宣宗的诗:“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在此期间,他关心朝政,屡屡上书言事,并写了不少讽谕诗,要求革除弊政,因而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此后他历任忠州、杭州、苏州等地刺史。官终刑部尚书。

      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旨在揭露时弊的“新乐府运动”,写了《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等,对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作了深刻批判。在艺术上,白居易诗以*易晓畅著称,在当时就流布很广。有《白氏长庆集》,存诗*三千首,数量之多,为唐人之冠。

      《采地黄者》繁体对照

      麥死春不雨,禾損秋早霜。

      歲晏無口食,田中采地黃。

      采之將何用,持以易餱糧。

      淩晨荷鋤去,薄暮不盈筐。

      攜來朱門家,賣與白面郎。

      與君啖肥馬,可使照地光。

      願易馬殘粟,救此苦饑腸。

    [阅读全文]...

2022-07-20 09:06:29
  • 春居古诗

  •   王禹偁是北宋白体诗人、家,《春居杂兴·两株桃杏映篱斜》便是他的名作之一。

      宋代:王禹偁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注释

      ⑴副使:作者当时任商州(今属陕西)团练副使。

      译文

      两株桃树和杏树斜映着篱笆,点缀着商山团练副使的家。

      为什么春风竟然容不得这些,惊走了莺黄又吹折数枝花。

      作者简介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汉族,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新运动的先驱,韩愈、,诗崇、,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赏析

      991年(太宗淳化二年),王禹偁从开封被贬官到商州,任团练副使。此诗即作于次年春。“一郡官闲唯副使(《清明日独酌》),团练副使在宋代是一个常被用以安置贬调官员的空衔,商州的生活条件在当时也很差。诗人便在那“坏舍床铺月,寒窗砚结澌”(《谪居感事》)的困苦条件下空怀壮志,过着无所事事的生活。在这种状况中,以“拜章期悟主”(《谪居感事》)而无辜被贬的诗人,心情是十分愤懑的。这首七绝就是以触事兴感的形式,通过咏叹风折花枝这样的琐事来曲拆隐微地反映诗人凄苦的生活,并抒发心头的难言之痛。

      诗人住所的竹篱下侧生长着桃杏树各一株,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的诗人简陋的住房就靠它装饰点缀着。可是这一日无情的春风不但吹断了几根花枝,连正在树头啭鸣的黄莺也给惊走了。于是诗人责问春风:你为什么容不得我家这点可怜的装饰呢?

      春风无知,诗人责问得无理,但正是这无理的责问真切地描摹出了诗人心头的恼恨,由此也反衬出了诗人对那倾斜于篱前的桃杏和啭鸣于花间的黄莺的深厚感情,曲折地反映出了诗入生活的孤寂凄凉。同时,这一责问还另有含意。灼灼桃杏和呖呖莺声本是妆点这明媚春光的,而春风又正是召唤花开鸟啭的春天主宰。这有功无过的桃杏与黄莺不为春风所容,正是隐喻诗人的遭遇。以篇幅短小的绝句,不用一典而能包含十分丰富、深远的意蕴,技巧已臻化境。

      《蔡宽夫诗话》记载,诗人作此诗后,其子曾提出诗的后半部分与杜甫诗“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相似,建议改写。诗人听后高兴地说:“我诗的命意竟能与杜子美暗合吗?”不但没改,还又咏一诗道:“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杜甫是前身!”(《苕溪渔隐丛话》引)此处杜甫诗是指《绝句漫兴九首》之二。诗人在遣辞命意上与杜甫诗有点类似,但师其辞而不师其意,包含有新的境界。

      此诗首句写景;第二句落实景之所在,又引出诗人并点明其身分,为下文的发问作铺垫;第三句以发问来抒情;第四句补述所感之由。全诗篇幅虽小而布置得宜,曲折有致。

    [阅读全文]...

2022-03-24 20:14:00
  • 白居易的古诗

  • 白居易的古诗(精选29首)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白居易的古诗(精选29首),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观刈麦》

      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4、《忆江南·江南忆》

      唐·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5、《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6、《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7、《忆江南·江南好》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8、《采莲曲》

      唐·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

      荷花深处小舟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

    [阅读全文]...

2022-03-28 22:25:27
  • 白居易《鸟》古诗

  • 白居易《鸟》古诗

      《鸟》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选自《全唐诗》。本文就来分享一篇白居易《鸟》古诗,欢迎大家阅读!

      《鸟》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诗意:

      谁说这群小鸟的生命微小,与所有的生命一样都有血有肉的。劝你不要打枝头的鸟,幼 鸟正在巢中等候着母鸟回来。

      主旨:

      诗人在诗中发出劝戒之声,劝导人们爱惜鸟类,表现出诗人的善良与仁爱之心。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人物生*

      出生乱世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的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之后,家乡便发生了战争。藩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白居易二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彭城县县令(780年),一年后因白季庚与徐州刺史李洧坚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别驾,为躲避徐州战乱,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离安居。白居易得以在宿州符离度过了童年时光。而白居易聪颖过人,读书十分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手都磨出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全都白了。

      仕官生活

      806年,白居易罢校书郎。同年四月试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及第,授盩庢县(今西安周至县)尉。807年,任进士考官、集贤校理,授翰林学士。808年任左拾遗,迎取杨虞卿从妹为妻。810年改任京兆府户部参军,811年母亲陈氏去世,离职丁忧,归下邽。814年回长安,授太子左赞善大夫。

      任左拾遗时,白居易认为自己受到喜好文学的皇帝赏识提拔,故希望以尽言官之职责报答知遇之恩,因此频繁上书言事,并写大量的反应社会现实的诗歌,希望以此补察时政,乃至于当面指出皇帝的错误。白居易上书言事多获接纳,然而他言事的直接,曾令唐宪宗感到不快而向李绛抱怨:“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李绛认为这是白居易的一片忠心,而劝谏宪宗广开言路。

      贬谪江州

      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而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其后白居易又被诽谤:母亲看花而坠井去世,白居易却著有“赏花”及“新井”诗,有害名教。遂以此为理由贬为

      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818年,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至江州与白居易相聚。当白居易被任命为忠州刺史时,白行简也一同与兄长溯江而上。途中与元稹相遇于黄牛峡,三人相游之处被称为三游洞。在忠州任职的时间,白居易在忠州城东的山坡上种花,并命名此地为“东坡”。[10] 同年冬,被任命为忠州(今重庆市忠县)刺史,819年到任。820年夏,被召回长安,任尚书司门员外郎。

      白居易的母亲虽因看花坠井去世,然而白居易早有许多咏花之作,而依宋代的'纪录,新井诗作于元和元年左右(新井诗今已失传),可见此事不能构成罪名。他被贬谪的主因,很可能与他写讽谕作品而得罪当权者有关。贬谪江州是白居易一生的转折点:在此之前他以“兼济”为志,希望能做对国家人民有益的贡献;至此之后他的行事渐渐转向“独善其身”,虽仍有关怀人民的心,表现出的行动却已无过去的火花了。然而白居易在江州虽不得志,大体上仍能恬然自处,曾在庐山香炉峰北建草堂,并与当地的僧人交游。

    [阅读全文]...

2022-01-27 16:13:46
  • 白居易古诗《忆江南·江南好》译文及作者简介

  • 白居易古诗《忆江南·江南好》译文及作者简介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居易古诗《忆江南·江南好》译文及作者简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作者简介]

      白居易(公元772-846),字乐天,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居下邦(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后来因为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含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常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也常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闲适、感伤、杂律。白居易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就是他的'讽谕诗。白居易的讽谕诗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广泛地反映人民的苦难。这其中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命运的悲歌,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等。二、深刻地揭露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红绒毯》等。有《长庆集》诗二十卷,《后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二卷。今编诗三十九卷。

      [注释]

      忆江南:据《乐府杂录》,此词又名《谢秋娘》,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又名《望江南》、《梦江南》等。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二十七字,双凋五十四字,皆*韵。《忆江南》共3首,这就是其中的第一首。

      曾:曾经。

      谙:熟悉。

      江花:江边的花。胜,一作“似”。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此指蓼蓝。《旬子·劝学》:“青出于蓝而青于蓝”。

      [译诗、诗意]

      江南美啊,对我来说江南的美景曾经是那么的熟悉。灿烂的阳光把江畔的野花照耀得比火还要红,春天的江水如蓝草一样碧绿清澈。这样的景色让我怎能不常常回忆呢?

    [阅读全文]...

2022-03-04 19:50:53
  • 白居易的古诗池上

  • 白居易的古诗池上

      《池上》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出自《白氏长庆集》,该诗创作基调为闲情偶寄,作品文字洗练,内容通俗淡雅,是白居易的经典佳作之一。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白居易的古诗池上,希望大家喜欢。

      池上

      作者: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注释

      ①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②撑:撑船,用浆使船前进。

      ③艇:船。

      ④白莲:白色的莲花。

      ⑤不解:不知道;不懂得。

      ⑥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⑦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全草类。

      ⑧一道:一路。

      ⑨开:分开。

      译文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

      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管怎样隐藏,

      都留下了划船的踪迹。

      赏析

      池塘中一个个大莲蓬,新鲜清香,多么诱人啊!一个小孩儿偷偷地撑着小船去摘了几个又赶紧划了回来。他还不懂得隐藏自己偷摘莲蓬的踪迹,自以为谁都不知道;但是小船驶过,水面原来*辅着的密密的绿色浮萍分出了一道明显的水线,这下子泄露了他的秘密。

      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作品简介

      《池上》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五言绝句组诗作品。描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这组诗也是自己心态的一种反映。诗人以其通俗风格,将此小景写得可爱、可亲、可信,富有韵味。

      作品原文

      池上

      小娃撑小艇⑴,偷采白莲回⑵。

      不解藏踪迹⑶,浮萍一道开⑷。

      词句注释

      ⑴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艇:船。

      ⑵白莲:白色的莲花。

      ⑶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⑷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白话译文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创作背景

      据《白居易诗集校注》,这首诗作于大和九年(835年),时任太子少傅分司东都洛阳。一日游于池边,见山僧下棋、小娃撑船而作此组诗。

      作品鉴赏

      此诗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莲花盛开的夏日里,天真活泼的儿童,撑着一条小船,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莲花玩。兴高采烈地采到莲花,早已忘记自己是瞒着大人悄悄地去的.,不懂得或是没想到去隐蔽自己的踪迹,得意忘形地大摇大摆划着小船回来,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轻轻荡开,留下了一道清晰明显的水路痕迹。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整首诗如同大白话,富有韵味。

      白居易是一位擅长写叙事诗的大诗人。他的长篇叙事诗,将所叙事物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饱含着诗人自己的情感。同样的,他的诗中小品,更通俗*易。《池上》就是这样一组描写一种*凡生活的小诗。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小景写得可爱、可亲、可信。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含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

      池上早秋

      唐代·白居易

      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

      露饱蝉声懒,风干柳意衰。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

      赏析

      这首小诗是诗人于公元826年(唐宝历二年)在苏州时作。诗的前六句写景,结尾抒发感慨。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堪称写景诗的典范之作。

    [阅读全文]...

2022-07-17 22:00:45
  • 小学白居易的古诗

  • 小学
  • 小学白居易的古诗

      白诗语言通俗,深入浅出,*易自然,不露雕琢痕迹。其诗刻画人物,形象鲜明,以情动人,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小学白居易的古诗,一起来看看吧。

      (一)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

      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注释

      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荣,茂盛。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远芳:草香远播。侵,侵占,长满。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二)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译文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注释

      1.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艇:船。

      2.白莲:白色的莲花。

      3.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4.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三)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译文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注释

      ⑴忆江南:唐教坊曲名。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⑵谙(ān):熟悉。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⑶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⑷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四)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译文

      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注释

    [阅读全文]...

2022-04-11 22:55:35
  • 古诗村居朗读(村居古诗朗诵跟读)

  • 世纪恒通在线温馨提示: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经过漫长历史发展沉淀下来的精华,是语言运用的典范。诵读古诗词可以加强学生练字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基于此,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到六年级教材在课内及“日积月累”部分选编了113篇古诗词,既有理解运用的要求,也有诵读品析的期望。我们将按年级顺序逐一鉴赏品读,以飨读者。

    【注 释】

    ①高鼎(生卒年不详),清代后期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 (今浙江省杭州市 )人,著有《拙吾诗稿》。 ②草长莺飞:江南暮春时节景象,形容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莺,黄鹂。 ③拂堤杨柳:杨柳垂下的枝条像是在抚摸堤岸。④醉:迷醉,陶醉。 ⑤春烟:指春天水上或地上的雾气。 ⑥散学:放学。 ⑦纸鸢: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老鹰。

    【译 文】

    在小草发芽、黄鹂飞翔的二月春天,

    轻拂着堤岸的杨柳似乎沉醉在春天的水雾之中。

    儿童们放学后早早地回到了家里,

    赶忙趁着东风去放风筝。

    【赏 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乡村居住时见到的景象。诗的前半部分交代所处的季节以及郊外的景色,展现出一派令人迷醉的江南风光;后半部分则加入了人物:一群小孩子,他们早早放学回来,赶着去放风筝。 “忙趁 ”二字表达了孩子们着急去玩耍的样子,使得整个画面变得灵动起来。全诗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动静结合,洋溢着一种安宁、静谧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乡村和春景的喜爱。

    [阅读全文]...

2022-05-28 07:58:46
  • 《村居》古诗鉴赏

  • 《村居》古诗鉴赏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村居》古诗鉴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村居

      作者:沈亚之 朝代:唐代

      有树巢宿鸟,无酒共客醉。月上蝉韵残,梧桐阴绕地。

      独出村舍门,吟剧微风起。萧萧芦荻丛,叫啸如山鬼。

      应缘我憔悴,为我哭秋思。

      《村居》译文及注释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的凝集着。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陶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注释

      ①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②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水汽。

      ③散学:放学。

      ④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yuān):老鹰。

      ⑤东风:春风。

      《村居》鉴赏

      《村居》是张舜民代表作之一。

      “水绕陂田竹绕篱”,选材如同电影镜头的转换,由远景转到*景。村居的远处是流水潺潺,环绕着山坡的田地。住宅外的小园,青竹绕篱,绿水映陂,一派田园风光。“榆钱落尽槿花稀”,槿花,又称木槿,夏秋之交开花,花冠为紫红色或白色。槿花稀疏,表明时已清秋,一树榆钱早就随风而去了。所以院落内尽管绿阴宜人,可惜盛时已过,残存的几朵木槿花,不免引起美人迟暮之感,清寂之意自在言外。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牛蹄声打破了沉寂,人把镜头又转换到小院外。夕阳西沉,暮色朦胧,老牛缓缓归来。这景象早在《诗经》中就被咏唱过:“日之夕矣,牛羊下来”。(《王风君子役》)然而诗人并不去重复前人诗意,而是捕捉到一个全新的艺术形象:老牛自行归来,牛背上并不是短笛横吹的牧牛郎,而是伫立的寒鸦。寒鸦易惊善飞,却在这宁静的气氛中悠闲自在,站立牛背,寒鸦之静附于牛之动,牛之动涵容了寒鸦之静,大小相映,动静相衬,构成新颖的画面。宋人诗力求生新,于此可见一斑。“无人卧”三字是不是赘笔呢?为什么不直说:“夕阳牛背寒鸦立?”这正是此诗韵味的所在。“无人卧”是顿笔,引起读者提出问题:那么到底有什么东西在牛背上呢?于是引出“带得寒鸦两两归”,形象宛然在一是融进了自己的感*彩。

      古诗村居的意思:

      《村居》是由清代诗人高鼎晚年归隐于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因春天来临而喜悦,所见到的春天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英文解释

      Ruralarea

      详细解释

      寓居乡村。

      唐薛调《无双传》:“仙客捨輜骑惊走,归襄阳,村居三年。”《红楼梦》第一二○回:“贾政道:‘提起村居养静,甚合我意,只是我受恩深重,尚未酬报耳。’”

      乡村的住宅。

      明唐顺之《答陈澄江佥事村居韵》之七:“村居邻北郭,野语学东齐。”许地山《女儿心》六:“一会是同坐紫洞艇游河,一会又回到白云山附*的村居。”

      指乡村、村庄。

      元汪元亨《沉醉东风·归田》曲:“远城市人稠物穰,*村居水色山光。”

      原文:

      村居①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②。

      儿童散学归来早③,忙趁东风放纸鸢④。

      作品注释

      ①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②杨柳拂堤:像杨柳一样抚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③散学:放学。

      ④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老鹰。

      白话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创作背景

      诗人晚年遭受议和派的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于上饶地区的农村。在远离战争前线的村庄,宁静的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受到田园氛围感染的诗人有感于春天来临的喜悦而写下此诗。

      创作背景

      诗人晚年遭受议和派的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于上饶地区的农村。在远离战争前线的村庄,宁静的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受到田园氛围感染的诗人有感于春天来临的喜悦而写下此诗。

      原文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

    [阅读全文]...

2022-07-20 00:16:00
对居者有其房的古诗 - 句子
对居者有其房的古诗 - 语录
对居者有其房的古诗 - 说说
对居者有其房的古诗 - 名言
对居者有其房的古诗 - 诗词
对居者有其房的古诗 - 祝福
对居者有其房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