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用典的语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用典的语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用典的语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用典的语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运用典故诗句
典故,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diǎn gù。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运用典故诗句,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2.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3.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4. 朝闻道,夕死可矣!
5.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6. 亲射虎,看孙郎。
7. 西北望,射天狼。
8.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9.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10.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11.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12.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13.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14.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5.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16.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
17.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18.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19. 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20.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21.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22.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廷筠《商山早行》
23.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骆宾王《易水送别》
24.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崔灏《黄鹤楼》
25.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绝句》
1、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
2、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3、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4、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
5、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6、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7、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8、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9、相思已是不曾闲,又那得、工夫咒你。
10、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11、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1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颉,此物最相思。
14、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海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15、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16、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17、我欲与君相知,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18、哀叹声声痛饮中,酒醉醒来愁未醒,红颜知己去何处,忆当初,伤流景,往事悠悠记心中。
19、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20、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刚愎自用典故
刚愎自用这个词描述的是一个人过分自信,完全听取不了别人的意见,十分固执。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刚愎自用典故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释义]刚:强硬。愎:固执;任性。刚愎:倔强固执;不接受别人的意见。自用:自以为是。固执任性;自以为是。
[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刚愎不仁;未肯用命。”
[正音]愎;不能读作“fù”。
[辨形]愎;不能写作“复”。
[*义]我行我素
[反义]虚怀若谷从善如流
[用法]含贬义。形容人任性;自以为是。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联合式。
[辨析]~和“我行我素”;都有“不接受别人的意见;自己做自己的”意思。但~含贬义;偏重在“顽固任性;自以为是”;“我行我素”偏重在“照*常的一套去做。”
[例句]:老王这个人太~;根本就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成语故事]公元前597年春(春秋时期),楚国打进郑国,郑襄公**牵羊迎接楚庄王,并苦苦求饶,取得了楚王的同情。当年夏,晋国派军队救援郑国。晋军南下,兵临黄河时,听说郑国已经同楚国媾和,晋军中军主帅荀林父想退兵,并提出等楚国军队回国后,再出兵攻打郑国,讨伐背叛者。荀林父的'副手先縠表示反对,认为这样“不行”,并说:“晋国之所以能够称霸诸侯,是因为军队勇敢、文臣武将尽力的关系。现在失去了诸侯(指郑国背叛晋国亲向楚国),不奋勇当先,不能说是尽了力。有敌人不去攻打,不能说是勇敢。要是由于我们而失去霸主的地位,不如死了。”先縠还说道:“率军出征,遇到强敌而退却,这不是大丈夫的气概;担任军队统帅,而终非大丈夫,唯有你们能做得出,我办不到”于是他率领所属部队渡过黄河,继续前进。荀林父的部将根据这一形势,分析进和退的得失利害关系,最后一致劝荀林父率兵渡河。
楚国军队想北上,到饮马黄河时再回国。听说晋军已渡河,楚王想退兵返国。其宠臣伍参想战,而令尹(官名)孙叔敖则不想战,并说:“去年打陈国,今年攻郑国,不是没有战争。战而不胜,您伍参的肉够吃的吗?”伍参说:“如果这次打胜了,就足见您孙叔敖没有谋略了;不能战胜,我的肉将在晋军之手,还能吃得上吗?”令尹转车反旗,伍参对楚王说:“晋国现在从政的都是些新人,不能很好地执行命令;其副手先縠刚愎不仁,不肯听从命令;他们的三个统帅(指中军、上军、下军之首领)想统一行事也难以办到,就是想听从命令,也没有统一的上级,大家听谁的?这一仗,晋军必败。”楚庄王无奈只好命令令尹调转战车向北,驻扎于管地以待晋军。
运用典故诗句
典故,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diǎn gù。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运用典故诗句,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2.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3.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4. 朝闻道,夕死可矣!
5.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6. 亲射虎,看孙郎。
7. 西北望,射天狼。
8.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9.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10.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11.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12.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13.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14.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5.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16.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
17.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18.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19. 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20.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21.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22.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廷筠《商山早行》
23.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骆宾王《易水送别》
24.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崔灏《黄鹤楼》
25.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绝句》
1、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
2、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3、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4、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
5、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6、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7、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8、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9、相思已是不曾闲,又那得、工夫咒你。
10、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11、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1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颉,此物最相思。
14、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海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15、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16、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17、我欲与君相知,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18、哀叹声声痛饮中,酒醉醒来愁未醒,红颜知己去何处,忆当初,伤流景,往事悠悠记心中。
19、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20、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解析王勃《滕王阁序》中的用典
言简意赅,含蓄有味——明用 所谓明用,就是用典故的字面意思,并将其所具有的特殊含义加以扩大,变为泛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解析王勃《滕王阁序》中的用典,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言简意赅,含蓄有味——明用
所谓明用,就是用典故的字面意思,并将其所具有的特殊含义加以扩大,变为泛指。《滕王阁序》中的“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虚;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天柱高而北辰远”等句中的用典即属明用典故。
“龙光”之典见于《晋书?张华传》,张华因斗、牛二星间有紫气照射而在地下掘得龙泉、太阿两剑,两剑的夺目光芒即龙光。“徐孺”之典见于《后汉书?徐穉传》,东汉名士陈蕃任豫章太守时不接来客,惟因家贫在家种地而不肯做官的徐穉来访,才设一睡榻留宿。“紫电”之典见《古今注?舆服篇》,吴大皇帝有宝剑六把,其二名紫电。
“清霜”之典见《西京杂记》,汉高祖斩白蛇用的剑,12年磨一次,剑刃锋利如霜雪般白亮。“天柱”之典见《神异经》,昆仑山上有铜柱,其高入天,称为天柱。“北辰”之典见《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里指北极星,喻指国君。
以上明用的典故,实现了表达上“意婉而尽,藻丽而富,气畅而凝”(刘勰《文心雕龙》语)的效果,可谓言简意丰,辞约蕴寓。
2.隐括旨义,旨冥句中——暗用
暗用指引典不直录原文,而化成自己的语言,使典故贴*语境,又不违原意,起到恰当而曲折地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效果。《滕王阁序》中的“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孟尝高洁,空余抱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等句的用典即属暗用典故。
“冯唐”“李广”两典见《史记》,“梁鸿”“孟尝”两典见《后汉书》。这几个典故比较熟悉,本文不再详解。“贪泉”之典见《晋书?吴隐之佳》,广州北20里的石门有水叫贪泉,据称人饮此水必起贪得无厌之心,吴隐之至此,取泉水饮,并赋诗一首:“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涸辙”之典见《庄子?外物》,此为语典,车辙无水,故曰涸辙,此处喻穷困的境遇。“阮籍”之典见《晋书?阮籍传》,身处魏晋间的阮籍,因不满于司马氏,便以饮酒来掩饰自己,以免被害,他常自己驾车外出,也不顺着路走,当前面有什么障碍不能前进时,就痛苦着回来。
以上这些典故,或事或语,均由王勃化用为自己的语言,而用典中所蕴涵的却是作者不为当世所用的自怨自叹的复杂情感。但又由于王勃借用了“贪泉”“涸辙”之典,把自己强行振作、不甘颓废的信念表露无遗。
3.说古喻今,比况自身——化用
化用即点化后使用。这是一种作者将叙事详备,文字较长的事典合理化简点睛,以简驭繁地表达情感的'用典方法 。《滕王阁序》中“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句即属典故的化用。
“杨意不逢”之典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汉朝杨得意禀告汉武帝,说《子虚赋》为司马相如所作,武帝召见相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而杨得意却仍做个掌管猎犬的小官。“钟期既遇”之典见《列子?汤问》,上古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流水,只有钟子期知其音。
以上两个化用典故,涵蕴深刻。只有26岁的王勃受邀作序,但面对自己“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不禁兴尽悲来,又不便直说,乃妙笔生花,化用典故,虽说的是古,而喻的却是今,可谓比况自如,毫无斧凿之痕。
4.多典浓缩,加强效果——连用
连用是指作者为了加强表达效果而在一句之中驱遣几个典故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用典方式。《滕王阁序》中典故连用的句子较多,下面仅举一例:“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句中连用四个典故,表明作者幸蒙阎公垂青,得以即*命笔,施展才华的感激之情。
“谢家宝树”之典见《世说新语?言语》,谢安问子侄们,人们为什么总希望子弟好?侄子谢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玉树即宝树,比喻不辱门庭的好子弟。“孟氏芳邻”之典见《烈女传?母仪篇》,据说孟母为教育儿子而三迁择邻。“鲤对”之典见《论语?季氏》,孔子曾立于庭中,其子孔鲤“趋而过庭”,孔子教诲他应学*《诗》《礼》。“龙门”之典见《后汉书?李膺传》:“膺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
以上四个典故在句中连用,极恰当地表达出了年轻的王勃受宠若惊而又自怨自叹的复杂心理,而且这几个用典或正或反,给人以一气贯之的畅快淋漓之感。
《滕王阁序》用典及诗文赏析
王勃的《滕王阁序》是骈文发展史上成就最高的作品之一,其语言优美,句式多变,善于用典。其典故来源广,用法灵活多变,用典贴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滕王阁序》用典及诗文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本文用典
言简意赅,含蓄有味--明用
所谓明用,就是用典故的字面意思,并将其所具有的特殊含义加以扩大,变为泛指。《滕王阁序》中的”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虚;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天柱高而北辰远“等句中的用典即属明用典故。
”龙光“之典见于《晋书·张华传》,张华因斗、牛二星间有紫气照射而在地下掘得龙泉、太阿两剑,两剑的夺目光芒即龙光。”徐孺“之典见于《后汉书·徐穉传》,东汉名士陈蕃任豫章太守时不接来客,惟因家贫在家种地而不肯做官的徐穉来访,才设一睡榻留宿。”紫电“之典见《古今注·舆服篇》,吴大皇帝有宝剑六把,其二名紫电。
”清霜“之典见《西京杂记》,汉高祖斩白蛇用的剑,12年磨一次,剑刃锋利如霜雪般白亮。”天柱“之典见《神异经》,昆仑山上有铜柱,其高入天,称为天柱。”北辰“之典见《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里指北极星,喻指国君。
以上明用的典故,实现了表达上”意婉而尽,藻丽而富,气畅而凝“(刘勰《文心雕龙》语)的效果,可谓言简意丰,辞约蕴寓。
隐括旨义,旨冥句中--暗用
暗用指引典不直录原文,而化成自己的语言,使典故贴*语境,又不违原意,起到恰当而曲折地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效果。《滕王阁序》中的”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孟尝高洁,空余抱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等句的用典即属暗用典故。
”冯唐“”李广“两典见《史记》,”梁鸿“”孟尝“两典见《后汉书》。这几个典故比较熟悉,本文不再详解。”贪泉“之典见《晋书·吴隐之传》,广州北20里的石门有水叫贪泉,据称人饮此水必起贪得无厌之心,吴隐之至此,取泉水饮,并赋诗一首:”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涸辙“之典见《庄子·外物》,此为语典,车辙无水,故曰涸辙,此处喻穷困的境遇。”阮籍“之典见《晋书·阮籍传》,身处魏晋间的阮籍,因不满于司马氏,便以饮酒来掩饰自己,以免被害,他常自己驾车外出,也不顺着路走,当前面有什么障碍不能前进时,就痛哭着回来。
以上这些典故,或事或语,均由王勃化用为自己的语言,而用典中所蕴涵的却是作者不为当世所用的自怨自叹的复杂情感。但又由于王勃借用了”贪泉“”涸辙“之典,把自己强行振作、不甘颓废的信念表露无遗。
说古喻今,比况自身--化用
化用即点化后使用。这是一种作者将叙事详备,文字较长的事典合理化简点睛,以简驭繁地表达情感的用典方法 .《滕王阁序》中”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句即属典故的化用。
”杨意不逢“之典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汉朝杨得意禀告汉武帝,说《子虚赋》为司马相如所作,武帝召见相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而杨得意却仍做个掌管猎犬的小官。”钟期既遇“之典见《列子·汤问》,上古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流水,只有钟子期知其音。
以上两个化用典故,涵蕴深刻。只有26岁的王勃受邀作序,但面对自己”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不禁兴尽悲来,又不便直说,乃妙笔生花,化用典故,虽说的是古,而喻的却是今,可谓比况自如,毫无斧凿之痕。
多典浓缩,加强效果--连用
连用是指作者为了加强表达效果而在一句之中驱遣几个典故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用典方式。《滕王阁序》中典故连用的句子较多,下面仅举一例:”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句中连用四个典故,表明作者幸蒙阎公垂青,得以即*命笔,施展才华的感激之情。
”谢家宝树“之典见《世说新语·言语》,谢安问子侄们,人们为什么总希望子弟好?侄子谢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玉树即宝树,比喻不辱门庭的好子弟。”孟氏芳邻“之典见《烈女传·母仪篇》,据说孟母为教育儿子而三迁择邻。”鲤对“之典见《论语·季氏》,孔子曾立于庭中,其子孔鲤”趋而过庭“,孔子教诲他应学*《诗》《礼》。”龙门“之典见《后汉书·李膺传》:”膺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
以上四个典故在句中连用,极恰当地表达出了年轻的王勃受宠若惊而又自怨自叹的复杂心理,而且这几个用典或正或反,给人以一气贯之的畅快淋漓之感。
诗文赏析
唐高宗上元三年(676),诗人远道去交趾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即*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凝炼、含蓄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滕王阁是唐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故址在今江西新建西章江门上,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滕王阁的形势是这样的好,但是如今阁中有谁来游赏呢?想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死去,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第一句写空间,第二句写时间,第一句兴致勃勃,第二句意兴阑珊,两两对照。诗人运用”随立随扫“的方法,使读者自然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
三四两句紧承第二句,更加发挥。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这两句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寂寞,而且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写出了滕王阁的临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
至此,诗人的作意已全部包含,但表达方法上,还是比较隐藏而没有点醒写透,所以在前四句用”渚“”舞“”雨“三个比较沉着的韵脚之后,立即转为”悠“”秋“”流“三个漫长柔和的韵脚,利用章节和意义上的配合,在时间方面特别强调,加以发挥,与上半首的偏重空间,有所变化。”闲云“二字有意无意地与上文的”南浦云“衔接,”潭影“二字故意避开了”江“字,而把”江“深化为”潭“.云在天上,潭在地下,一俯一仰,还是在写空间,但接下来用”日悠悠“三字,就立即把空间转入时间,点出了时日的漫长,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经年累月,很自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季节,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也很自然地想起了建阁的人而今安在。这里一”几“一”何“,连续发问,表达了紧凑的情绪。最后又从时间转入空间,指出物要换,星要移,帝子要死去,而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无尽。”槛“字”江“字回应第一句的高阁临江,神完气足。
这首诗一共只有五十六个字,其中属于空间的有阁、江、栋、帘、云、雨、山、浦、潭影;属于时间的有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今何在,这些词融混在一起,毫无叠床架屋的感觉。主要的原因,是它们都环绕着一个中心--滕王阁,而各自发挥其众星拱月的作用。
唐诗多用实字(即名词),这与喜欢多用虚字(尤其是转折词)的宋诗有着明显的区别。例如,三四两句中,除了”飞“字和”卷“字是动词以外,其余十二个字都是实字,但两个虚字就把十二个实字一齐带动带活了,唐人的善用实字,实而不实,于此可见。
另外,诗的结尾用对偶句法作结,很有特色。一般说来,对偶句多用来放在中段,起铺排的作用。这里用来作结束,而且不象两扇门一样地并列(术语称为扇对),而是一开一合,采取”侧势“,读者只觉其流动,而不觉其为对偶,显出了王勃过人的才力。后来杜甫的七言律诗,甚至七言绝句,也时常采用这种手法,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等。可见王勃对唐诗发展的影响。
鉴赏
王子安开篇极俗,以”豫章故郡,洪都新府“这样的陈词滥调来点题,虽不失风雅,但落于其时文人之俗套,未见新意,谈不上出色之举而泛泛起笔罢了。但王子安何等样人也,俗中起妙笔,笔锋一转”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给人以一种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时又一村之感。此句接连上句,又为下句定位,可谓妙笔。区区数十字,将南昌的地理位置描写的清清楚楚中,个中的大气,实非常人所能及,此为王勃此赋第一次佳句高潮。
此节从此而下,是王勃描述宴会盛况之笔,也对阎公极尽赞美之能事,更有自嫌。结尾句”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自喻童子,王子安自谦也。”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这二句引用得当,也可以说切中当时宴会文人墨客佳朋之盛,虽有过誉之嫌,但为行文,却也失于当时境况之佳引。作为客人,王子安合赞诸客也在情理之中。
第二节以节气入篇,”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可谓与开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的地名开篇相得益彰,而且遥相对仗,点题明确。此节大部份描写*景,写出了滕王阁周边的*境。名句”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节气中的山水之色,可见作者用心之细。文采飞扬,让固定的文字而他的妙笔而充满动感。如”尽、清、凝、紫“四字用的极妙,也让静态的山水变的动感十足。”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岗峦之体势“.此结尾是准确的定位滕王阁的地理位置,写出了滕王阁的地势极佳,通过凫渚、岛屿的实景点出了滕王阁身处鄱阳湖畔。桂殿兰宫,是对应节内文字说滕王阁的气势非凡,岗峦之体势,即指滕王阁依山临水。寥寥几句,滕王阁的具**置与雄伟气像尽展无遗。
由第二节入篇写景,至第三节由*及远,是为远景描写矣。其第三节开首远*结合,先是说身处滕王阁之高,点出了滕王阁的高度,因为站在滕王阁上,可以轻易的俯视别人的屋背,也为以后的极目远望留下了伏笔。写*而不*,文字的运用王子安收入自如也。从”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远景),钟鸣鼎食之家(*)“;至”舸舰弥津,青龙黄雀之舳(*远结合,意会),云销雨雾,彩彻区明(远*结合,意会)“.这种远*结合,远*意会的写法,让人在景色中迷离,赏其美感而存意会,实写作之妙法也。接下去的绝世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可谓写景之作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妙笔。落霞(静)、孤鹜(动)、秋水(*)、长天(远)。四个简单的景物,通过王子安的”齐飞“、”一色“点晴,整个都活了起来,可谓动静结合,远*相宜,将这四种物事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并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感。这在绘画技巧上,就叫活灵活现,将整个静态的画面整个的盘活了。阎公当时有一感叹”全篇有此一句,足胜佳作数千矣“,可见一句妙句对全文的影响力是如何的巨大。王勃的灵光乍现,也会我们留下了百思不觉乏味的好句也。
就此引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陈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看似是画蛇添足,是上句的引申,实是助力之作,为上句增添饱满。更是用二个地名,点出了滕王阁的中心地位,这种始终围绕滕王阁这个中心引申的写作方式,是散文写作的必备技巧,否则有离题之嫌。
第四节王勃开始借景抒怀,但未深入,主要是借远景而怀远,抒其时境况与当时心态。全节全部用对比句,以加深自己的感触。如写景:”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写实:”遥襟甫畅,逸兴遄飞“.”四美具,二难并“.景情相融:”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借景抒怀:”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心态实描:”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这样的对比句,目的就是加深王子安自己的感悟。通过一个个对比,我们可以发现,王勃触景生情,由此深入怀悲,在感叹人生失意的同时,也对王室奉召以还抱有希望,这种失望与希望并存的心境,在全节的对比句中我们加深了印象,并为下文王勃的抒怀打下了很多的心理基础。
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他的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无题诗更是写得缠绵悱恻,读来优美动人,回味无穷,说他是唐代情歌小王子,一点也不过分。
例如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这两则名句出自《无题》诗,意思是说我们的身上虽然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但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感情却像灵犀一样,息息相通。又如:
直道相思了无益,
未妨惆怅是轻狂。
这两则名句出自另一首《无题》诗,意思是说我虽然知道相思对人的健康全无好处,但是我还要痴情到底,落个终身轻狂吧!还有:
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这两则名句出自《无题四首》中的第二首,意思是说心里爱恋的种子不要和春花争相开放了,对他的寸寸相思,只会被一次次的失望变成了灰烬。
怎么样,这几句诗是不是很唯美,又很伤感。那么这位被誉为情歌王子的诗人是谁呢?他就是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今河南省焦作市人,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他的作品,除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之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朦胧难懂,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那就是“不明觉厉”,也就是读完,大概可以得到一些信息,但又不能完全明白,就是觉得很厉害的样子。
李商隐的诗难懂,但并非用字生僻,而是因为他占用大量的典故,所指隐晦,上下文之间逻辑关系不紧密,很容易让读者感到莫名其妙,而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就是李商隐的《锦瑟》。
《锦瑟》这首诗共八句,其中就有四句用典,末尾两句更是千古流传,但却很难读懂,因此,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聊一聊《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诗很难真的读懂,但是历朝历代喜欢诗词的人们,却是乐此不疲的喜欢和破解李商隐究竟在写什么?
一、锦瑟起兴
诗歌以锦瑟起兴。锦瑟是一种古代的乐器;琴有三弦、五弦;古筝有十三弦;而“瑟”却有五十弦,作者用这么多弦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可见作者内心是多么的复杂。一弦一柱思华年,这一句点明了本诗的主旨思想,柱是弦底下的支柱,五十根弦,每一根弦都有一个支柱,每一根弦只要轻轻的碰触,所产生的音符都是对华年的追思。
二、四句用典
接下来,一连串唯美的用典,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1、“庄生晓梦迷蝴蝶”,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化身为蝶,浑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梦醒后陷入深思,到底是庄周自己变为了蝴蝶,还是蝴蝶正梦到自己变为了庄周。
“庄生”和“梦”是《庄子》一书中本来就有的,当他梦见自己化为蝴蝶的时候,是多么美丽,多么多姿多彩,他完全沉浸在这种美好的情感之中,可是这种情感如同梦一样,是破晓的梦,短暂的梦,他用庄周梦蝶的典故传递了人生如梦,往事如烟的诗意伤感。
2、“望帝春心托杜鹃”,是一个传说,在周朝末年蜀地,有一个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魄化为一只鸟,思念着故乡,这只鸟就叫做杜鹃。
这个用典正如李商隐的一首《无题》诗,最后两句“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用今天的话讲就是:“心不动,则不痛”。“春心”在李商隐的诗里表示相思、爱情。
3、“沧海月明珠有泪”,中国古人说有一种人叫做“鲛人”,鲛人可以织成一种布,叫做绡,绡是一种最薄、最透明的材料,十分贵重。鲛人哭泣时流出的眼泪,可以泣泪成珠。
李商隐把最美丽的东西与最悲哀的情感,用这个典故结合在了一起。
4、“蓝田日暖玉生烟”中国陕西有一座山叫做蓝田山,蓝田山是可以采玉的,当风和日丽的温暖季节,太阳照在蓝田山上,那里的玉石,都处在一片烟霭迷蒙之中,那么高远、那么美丽,可是一旦靠*,便不见了烟雾。
以上四个典故,呈现了不同的意境和情绪。庄生梦蝶是人生的恍惚和迷茫;望帝春心,包含了苦苦追寻的执着;沧海鲛泪,具有一种阔大的寂寞;蓝田玉暖,传达了温暖而朦胧的欢乐。
这体现了诗人对华年的美好、生命的感触,全部融于其中,只可意会不可言说。
三、茫然若失
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己惘然""追忆”"当时"与开篇的”华年”遥相呼应,发散之后的收束浑然流畅,可见布局颇具匠心,非大手笔不能为也。这份至深至沉的感情,可以值得将来回忆追念,只是当初身历其境之时,却漫不经心、毫不在意,如今思前想后,不禁茫然若有所失。
四、那么此诗究竟是写给谁的呢?有三种说法:
1、怀人
据北宋史学家刘颁在其《中山诗话》中记载:“李商隐有《锦瑟》诗,人莫晓其意,或谓是令狐楚家青衣名也。”青衣是指侍女;令狐楚是刘禹锡曾经的恩师,也就是说,锦瑟是令狐楚家的一个侍女,这首诗是追忆李商隐与“锦瑟”的一段感情。
当然这种说法,认同的人并不多。
2、自伤
有人说这是一首自伤诗,写了两件事:
第一是写人生的变化,正如中间的两联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用这四个典故,说明人生世事无常。所以庄生、望帝、明珠、美玉都是在自贬。
第二是写人生的迷离,想想当初是怎么回事,“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此时的李商隐对人生很是迷离迷惑,如同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因为他是牛党的门生,最后却做了李党的女婿,他生存于党羽之争的夹缝中,是何等之艰难,而且两边的人又都不看好他,所以说李商隐在情感上很丰富,在政治上却很失败。
3、悼诗
明末清初诗人钱龙惕,应该是提出这种观点最早的人,他说:“此悼亡诗也。意亡者善弹此,故睹物思人,因托物起兴也。瑟本二十五弦,一断而为五十弦,故曰“无端”也,取断弦之意也。“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三字,意其为二十五而殁也。”
意思是通过瑟这种乐器弦的多少,来猜测李商隐妻子过世的年龄,应该为25岁。不过,从一些书籍的记载中,发现李商隐的妻子并不是二十五岁死的,所以这种推测还有待考究。
说是悼诗,其实都解释的通,唯独“蓝田日暖玉生烟”这一句难以解释,不过,我们可以按照地理的位置来探寻一下。
李商隐的妻子死时,他39岁,此时他在长安做官,从其他诗里看的出来,他的妻子是在长安死的。当时长安官宦人死后,都要埋在终南山,而和终南山一脉的就是蓝田山,因此他的妻子一定是埋在了终南山,甚至就是埋在了蓝田山。
由此基本可以讲通,这就是一首悼念已故亡妻的悼诗。
结语
用典的语句
找出几个用典的古诗文语句
用典的句子
用典的名句
用典的诗句
用典诗句
小学语文用典的古诗句
用典抒情的诗句
句句用典的古诗
古诗词用典中的用语
运用用典的诗句
用到用典的古诗
初中语文用典的古诗
滕王阁序用典的句子
初中用典的诗句
引用典故的诗句
运用典故的诗句
经典的语句
古诗中的用典
用典太多的古诗句
初中语文古诗用典的诗
从小学用典的句子
古诗用典的运用
统编小学语文用典的古诗
借用典故的古诗句
不用典的古诗
被坑后的金典语句
爱的经典语句
等的经典语句
吃的经典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