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形容看到摸不到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形容看到摸不到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形容看到摸不到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形容看到摸不到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摸鱼子 明初赋摸鱼子寿予,既次其韵,而可
许有壬〔元代〕
买陂塘旋载杨柳,归来此是先务。他乡故里都休校,旧雨不如今雨。鸿在渚。笑尔尚南飞,吾已安孤屿。黄花解语。道人老宜秋,身安耐酒,此正有真趣。銮坡路,大手深惭燕许。超腾又悖钟吕。但求闲澹如元亮,却恨诗多奇句。倾绿醑。底须按,乐天池上霓裳谱。休论往古。有三日重阳,约君同醉,老子筑西圃。
摸鱼儿·雁丘词
元好问〔金朝〕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辛弃疾〔宋代〕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怕 一作:恨)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
元好问〔金朝〕
泰和中,大名民家小儿女,有以私情不如意赴水者,官为踪迹之,无见也。其后踏藕者得二尸水中,衣服仍可验,其事乃白。是岁此陂荷花开,无不并蒂者。沁水梁国用,时为录事判官,为李用章内翰言如此。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人间俯仰今古。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兰舟少住。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摸鱼儿·东皋寓居
晁补之〔宋代〕
买陂塘、旋栽杨柳,依稀淮岸江浦。东皋嘉雨新痕涨,沙觜鹭来鸥聚。堪爱处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无人独舞。任翠幄张天,柔茵藉地,酒尽未能去。
青绫被,莫忆金闺故步。儒冠曾把身误。弓刀千骑成何事,荒了邵*瓜圃。君试觑。满青镜、星星鬓影今如许。功名浪语。便似得班超,封侯万里,归计恐迟暮。
摸鱼儿·记年时人人何处
何梦桂〔宋代〕
记年时、人人何处,长亭曾共杯酒。酒阑归去行人远,折不尽长亭柳。渐白首。待把酒送君,恰又清明后。青条似旧,问江北江南,离愁如我,还更有人否。
留不住,强把蔬盘瀹韭。行舟又报潮候。风急岸花飞尽也,一曲啼红满袖。春波皱。青草外、人间此恨年年有。留连握手。数人世相逢,百年欢笑,能得几回又。
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
辛弃疾〔宋代〕
望飞来半空鸥鹭,须臾动地鼙鼓。截江组练驱山去,鏖战未收貔虎。朝又暮。诮惯得、吴儿不怕蛟龙怒。风波*步。看红旆惊飞,跳鱼直上,蹙踏浪花舞。
凭谁问,万里长鲸吞吐,人间儿戏千弩。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东去。堪恨处,人道是、属镂怨愤终千古。功名自误。谩教得陶朱,五湖西子,一舸弄烟雨。
摸鱼儿·酒边留同年徐云屋
刘辰翁〔宋代〕
怎知他、春归何处?相逢且尽尊酒。少年袅袅天涯恨,长结西湖烟柳。休回首,但细雨断桥,憔悴人归后。东风似旧。问前度桃花,刘郎能记,花复认郎否?
君且住,草草留君翦韭。前宵更恁时候。深杯欲共歌声滑,翻湿春衫半袖。空眉皱,看白发尊前,已似人人有。临分把手。叹一笑论文,清狂顾曲,此会几时又?
摸鱼子·高爱山隐居
张炎〔宋代〕
爱吾庐、傍湖千顷,苍茫一片清润。晴岚暖翠融融处,花影倒窥天镜。沙浦迥。看野水涵波,隔柳横孤艇。眠鸥未醒。甚占得莼乡,都无人见,斜照起春暝。
还重省。岂料山中秦晋,桃源今度难认。林间即是长生路,一笑原非捷径。深更静。待散发吹箫,跨鹤天风冷。凭高露饮。正碧落尘空,光摇半壁,月在万松顶。
摸鱼儿·送座主德清蔡先生
纳兰性德〔清代〕
问人生、头白京国,算来何事消得。不如罨画清溪上,蓑笠扁舟一只。人不识,且笑煮、鲈鱼趁著莼丝碧。无端酸鼻,向岐路消魂,征轮驿骑,断雁西风急。
英雄辈,事业东西南北。临风因甚泣。酬知有愿频挥手,零雨凄其此日。休太息,须信道、诸公衮衮皆虚掷。年来踪迹。有多少雄心,几翻恶梦,泪点霜华织。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
数人世相逢,百年欢笑,能得几回又。——何梦桂《摸鱼儿·记年时人人何处》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
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元好问《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
眼处心声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十一》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朱淑真《减字木兰花·春怨》
台榭空蒙烟柳暗,白鸟衔鱼欲舞。——纳兰性德《摸鱼儿·午日雨眺》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买陂塘、旋栽杨柳,依稀淮岸江浦。——晁补之《摸鱼儿·东皋寓居》
凭谁问,万里长鲸吞吐,人间儿戏千弩。——辛弃疾《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楚。——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闲愁最苦!——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元好问《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
任翠幄张天,柔茵藉地,酒尽未能去。——晁补之《摸鱼儿·东皋寓居》
待把酒送君,恰又清明后。——何梦桂《摸鱼儿·记年时人人何处》
霏霏漠漠如雾,滴成一片鲛人泪,也似汨罗投赋。——纳兰性德《摸鱼儿·午日雨眺》
便似得班超,封侯万里,归计恐迟暮。——晁补之《摸鱼儿·东皋寓居》
堪爱处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晁补之《摸鱼儿·东皋寓居》
青绫被,莫忆金闺故步。——晁补之《摸鱼儿·东皋寓居》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元好问《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
伤心莫语,记那日旗亭,水嬉散尽,中酒阻风去。——纳兰性德《摸鱼儿·午日雨眺》
古来成败难描摸,而今却悔当时错。——刘克庄《忆秦娥·春酲薄》
怨春不语。——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蛾眉曾有人妒。——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元好问《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
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
望飞来半空鸥鹭,须臾动地鼙鼓。——辛弃疾《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
看红旆惊飞,跳鱼直上,蹙踏浪花舞。——辛弃疾《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
问前度桃花,刘郎能记,花复认郎否?——刘辰翁《摸鱼儿·酒边留同年徐云屋》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
记年时、人人何处,长亭曾共杯酒。——何梦桂《摸鱼儿·记年时人人何处》
涨西湖、半篙新雨,麯尘波外风软。——张翥《摸鱼儿·送春》
正碧落尘空,光摇半壁,月在万松顶。——张炎《摸鱼子·高爱山隐居》
悔不早荆钗,暮天修竹,头白倚寒翠。——朱嗣发《摸鱼儿·对西风》
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元好问《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
休太息,须信道、诸公衮衮皆虚掷。——纳兰性德《摸鱼儿·送座主德清蔡先生》
众盲摸象,各说异端。——《五灯会元·卷八》
《摸鱼儿·更能消》
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镇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作品赏析
【注释】:
原序: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①作于淳熙六年(1179)三月,时稼轩正奉命由湖北转运副使改调湖南转运副使。同僚设宴饯行,作此词。淳熙己亥:即宋孝宗淳熙六年。漕:漕司,宋时称主管漕运的转运使。同官:同僚。王正之:王正己字正之,稼轩的友人和同僚。小山亭:在湖北转运使官署内。 貌伤*怨,实忧国愤世。词以暮春起兴,风雨伤春,实伤国势飘摇。以下惜春、留春、怨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春色难驻,美人迟暮;蛛网惹絮,匪夷所思,知其不可而力挽之。下片直抒本意。“长门”五句怨极语,怨极而怒,词锋直指妒蛾眉者。结处斜阳烟柳,怨而不怒,凄婉之至。《白雨斋词话》:“词意殊怨,然姿态飞动,极沉郁顿挫之致。”细味之,外柔内刚,刚柔相济。
②“更能消”两句:叹残春难承风雨,喻国势风雨飘摇,岌岌可危。消:经得住。
③“惜春”两句:写“落红无数”的伤春之感,而以“怕花开早”的惜春心理作衬托。
④“春且住”两句:听说芳草已迷春的归路,劝春暂留。见说道:听说是。
⑤“怨春”四句:怨春无言自去,惟有画檐蛛网留得少些春色。此喻关心国事者,人少势孤。或谓蛛网惹絮喻小人误国。算:算将起来。画檐:雕花或有画饰的屋檐。尽日:整日。惹飞絮:沾惹柳絮,以柳絮象征春色。
⑥“长门”五句:谓遭人嫉妒,势难再度邀宠。喻小人弄权,复国大业难成。据《昭明文选·长门赋序》,陈皇后失宠于汉武帝,幽居长门宫,闻司马相如善文,以千金请作《长门赋》。武帝读后感悟,陈皇后由是再度承宠。按:《长门赋》实非司马相如所作,史传也不载陈皇后复得亲幸事。稼轩不过借以抒怀。蛾眉:形容女子眉如飞蛾触须,代指美人。此承上指陈皇后,实喻爱国志士。
⑦“君莫舞”两句:申斥善妒者休得意忘形,须知玉环、飞燕亦难免归于尘土。玉环:唐玄宗宠妃杨贵妃的小字,后死于马嵬兵变。飞燕:汉成帝宠爱的皇后,姓赵。失宠后废为庶人,自杀身死。
⑧“闲愁”四句:言莫登高楼,残春落日徒自令人添愁。
这是辛弃疾四十岁时 ,也就是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 年 )暮春写的词 。辛弃疾自绍兴三十二年(1162 年)渡淮水投奔南宋,十七年中,他的抗击金军、恢复中原的主张 ,始终没有被南宋朝廷所采纳。自己抗金杀敌收拾山河的志向也无法实现,只是作一些远离战事的闲职,这一次,又是被从荆湖北路转运副使任上调到荆湖南路继续当运副使。转运使亦称漕司,是主要掌管一路财赋的官职,对辛弃疾来说,当然不能尽快施展他的才能和抱负。何况如今是调往距离前线更远的湖南去,更加使他失望。他知道朝廷实无北上雄心。当同僚置酒为他饯行的时候,他写了这首词,抒发胸中的郁闷和感慨。
上片主要抒发作者惜春之情。
上片起句“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说如今已是暮春天气,禁不起再有几番风雨,春便要真的去了 。“惜春长怕花开早”二句,揭示自己惜春的心理活动:由于怕春去花落,他甚至于害怕春天的花开得太早 ,这是对惜春心理的深入一层的描写。“春且住”三句,对于正将离开的“春”作者深情地,对它呼喊:春啊,你且止步吧,听说芳草已经长满到天涯海角,遮断了你的归去之路!但是春不答话,依旧悄悄地溜走了。“怨春不语”,无可奈何的怅惘作者无法留住春天,倒还是那檐下的蜘蛛,勤勤恳恳地,一天到晚不停地抽丝网,去粘惹住那象征残春景象的杨柳飞花。如此,在作者看来,似乎这殷勤的昆虫比自己更有收获,其情亦太可悯了。
下片一开始就用汉武帝陈皇后失宠的典故,来喻指自己的失意。自“长门事”至“脉脉此情谁诉”一段文字,说明自古便有娥眉见妒的先例。陈皇后因招入妒忌而被打入冷宫——长门宫 。后来她拿出黄金,买得司马相如的一篇《长门赋 》。希望用它来打动汉武帝的心。但是她所期待的“佳期”却迟迟未到。这种复杂痛苦的心情,对什么人去诉说呢 ?“君莫舞”二句的“舞”字,因高兴而得意,忘形的样子。“君”,是指那些妒忌别人进谗言取得宠幸的人 。意思是说:你不要太得意忘形了,你没见杨玉环和赵飞燕后来不是都死于非命吗?“皆尘土 ”,是用《赵飞燕外传》附《伶玄自叙》中的语意。伶玄妾樊通德能讲赵飞燕姊妹故事,伶玄对她说 :“斯人俱灰灭矣,当时疲精力驰骛嗜欲蛊惑之事,宁知终归荒田野草乎!”“闲愁最苦”三句是结句。闲愁,作者指自己精神上的不可倾诉的郁闷。危栏,是高处的栏干。后三句是说不要用凭高望远的方法来排消郁闷,因为那快要落山的斜阳,正照着被暮霭笼罩着的杨柳,远远望去,一片迷蒙。这样的暮景,会使人见景伤情,更加悲伤。
这首词上片主要写春意阑珊,下片主要写美人迟暮。有些选本以为这首词是作者借春意阑珊来衬托自己的哀怨。这恐怕理解得还不够准确。这首词中当然有作者个人遭遇的感慨,但“春将逝更多的是他对南宋朝廷暗淡前途的担忧。作者一生忧国忧民,这里也是把个人感慨纳入国事之中。春意阑珊,实兼指国势如春一样一日日渐衰,并非象一般词人作品中常常出现的绮怨和闲愁。
上片第二句“匆匆春又归去”的“春”字,当是这首词中的“词眼 ”。接下去作者以春去作为这首词的主题和总线,精密地安排上、下片的内容把他心中感慨心绪曲折地表达出来。他写“风雨”,写“落红”,写“草迷归路 ”,??对照当时的政治现实,金军多次进犯,南宋朝廷在外交、军事各方面都遭到了失败,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而朝政昏暗,奸侫当权,蔽塞贤路,志士无路请缨,上述春事阑珊的诸种描写件件都是喻指时政且无一不贴切 ?蜘蛛是微小的动物,它为了要挽留春光,施展出全部力量。在“画檐蛛网”句上,加“算只有殷勤”一句,意义更加突出。作者实有意自拟为蜘蛛。尤其是“殷勤”二字,突出地表达作者对国家的耿耿忠心。这里作者表达了虽然位微权轻,但为报图,仍然“殷勤”而为。
上片以写惜春为主。下片则都是写古代的历史事实。两者看起来好象不相关联,其实不然,作者用古代宫中几个女子的事迹,来比自己的遭遇,进一步抒发其“蛾眉见妒”的感慨 。这不只是个人仕途得失。
更重要的是志士仁人都如“娥眉见妒”关系到宋室兴衰的前途,它和春去的主题并未脱节,而是相辅相成的。作者在过片处推开来写,在艺术技巧上说,正起峰断云连的作用。
下片的结句甩开咏史,又回到写景抒怀上来。“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二句,以景语作结,含有不尽的韵味。除此之外,这两句结语还有以下的作用:
第一,刻画出暮春景色的特点。李清照曾用“绿肥红瘦”四字刻画它的特色,“红瘦”,是说花谢;“绿肥 ”,是说树荫浓密。辛弃疾在这首词里,他不说斜阳正照在花枝上,却说正照在烟柳上,这是从另一角度描暮春景色写有着与绿肥红瘦不同的意味 。而且“烟柳断肠”,还和上片的“落红无数”、春意阑珊相呼应。如果说,上片的“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开篇,那么下片的“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结尾。两相对映,显得结构严密,章法井然。
第二“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是暮色苍茫中的景象。这是作者在词的结尾处饱含韵味的一笔,旨在点出南宋朝廷日薄西山、前途暗淡的趋势也抒发自己尚未见用的郁闷。这和这首词春去的主题紧密相联的。宋人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说 :“辛幼安晚春词 :‘更能消几番风雨’云云,词意殊怨 。‘斜阳烟柳’之句,其与‘未须愁日暮,天际乍轻阴’者异矣。??闻寿皇(指宋孝宗)见此词颇不悦 。”可见这首词流露出来的对国事、对朝廷的耽忧怨望之情是何等强烈感人。
辛弃疾另一首代表作《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是抒发作者对抗战的理想与向往 。和这首《摸鱼儿》比较,两者内容相似 ,而在表现手法上,又有区别。《破阵子 》比较显,《摸儿》比较隐 ;《破阵子》比较直,《摸鱼儿》比较曲。《摸鱼儿》的表现手法,比较接*婉约派。它完全运用比、兴的手法来表达词的内容。但在读这首《摸鱼儿》时,感觉到在那一层婉约含蓄之外,有一股沉郁之情,这就是辛弃疾学蜘蛛那样,为国家殷勤织网的一颗耿耿忠心,以及对国势的担忧。似乎可以用“肝肠似火,色貌如花”八个字,来作为这首词的评语。
整理:zhl201608
不舍的古诗句
1、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孟浩然《留别王侍御维》
2、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陈克《临江仙·四海十年兵不解》
3、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4、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李颀《送魏万之京》
5、奈何今之人,双目送飞鸿。——李白《鞠歌行》
6、相思一夜梅花发。——房舜卿《忆秦娥·与君别》
7、天将离恨恼疏狂。——晏几道《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8、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李白《劳劳亭》
9、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纳兰性德《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
10、送行无酒亦无钱,劝尔一杯菩萨泉。——苏轼《武昌酌菩萨泉送王子立》
11、别多欢少奈何天。——晏几道《鹧鸪天·当日佳期鹊误传》
12、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周邦彦《夜飞鹊·河桥送人处》
13、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李颀《送魏万之京》
14、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苏辙《怀渑池寄子瞻兄》
15、离恨做成春夜雨。——杨炎正《蝶恋花·别范南伯》
16、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温庭筠《送渤海王子归本国》
17、万叶千声皆是恨。——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
18、*山阑槛倚晴空。——欧阳修《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19、明年应赋送君诗。——晏几道《临江仙·身外闲愁空满》
20、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李白《送友人入蜀》
21、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岑参《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22、绿满山川闻杜宇。——朱淑真《蝶恋花·送春》
2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4、秦筝算有心情在,试写离声入旧弦。——晏几道《鹧鸪天·手捻香笺忆小莲》
25、嗟万事难忘,惟是轻别。——周邦彦《浪淘沙慢·晓阴重》
26、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王之涣《九日送别》
27、文翁翻教授,不敢依先贤。——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28、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周邦彦《夜飞鹊·河桥送人处》
29、万点落花舟一叶,载将春色过江南。——陆娟《代父送人之新安》
30、且复穹庐拜,曾向藁街逢。——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31、诗成流水上,梦尽落花间。——钱起《送夏侯审校书东归》
32、孤花片叶,断送清秋节。——纳兰性德《清*乐·孤花片叶》
33、水浸碧天何处断,翠色冷光相射。——张昪《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
34、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35、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36、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37、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38、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39、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40、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渭城曲》
41、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徐昌图《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
42、画屏闲展吴山翠。——晏几道《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43、寄身且喜沧洲*,顾影无如白发何。——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44、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李白《送张舍人之江东》
45、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46、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47、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温庭筠《送人东游》
48、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49、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50、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王勃《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辛弃疾古诗《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是一首忧时感世之作。以下是小编分享的辛弃疾古诗《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欢迎大家阅读!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原文: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简介: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是一首忧时感世之作。上片描写抒情主人公对春光的无限留恋和珍惜之情;下片以比喻手法反映全词情调婉转凄恻,柔中寓刚。词中表层写的是美女伤春、蛾眉遭妒,实际上是作者借此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全词托物起兴,借古伤今,融身世之悲和家国之痛于一炉,沉郁顿挫,寄托遥深。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注释:
⑴摸鱼儿:词牌名。一名“摸鱼子”,又名“买陂塘”“迈陂塘”双蕖怨“等。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宋词以晁补之《琴趣外篇》所收为最早。双片一百一十六字,前片六仄韵,后片七仄韵。双结倒数第三句第一字皆领格,宜用去声。
⑵淳熙己亥:淳熙是宋孝宗的年号,己亥是干支之一。淳熙己亥对应公元1179年。
⑶漕:漕司的简称,指转运使。
⑷同官王正之:作者调离湖北转运副使后,由王正之接任原来职务,故称“同官”。王正之:名正己,是作者旧交。
⑸消:经受。
⑹怕:一作“恨”。
⑺落红:落花。
⑻无:一作“迷”。
⑼算只有殷勤:想来只有檐下蛛网还殷勤地沾惹飞絮,留住春色。
⑽画檐:有画饰的屋檐。
⑾飞絮:飘飞的柳絮。
⑿长门:汉代宫殿名,武帝皇后失宠后被幽闭于此,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万,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幸。”
⒀蛾眉:借指女子容貌的美丽。
⒁相如赋:即司马相如的《长门赋》。
⒂脉脉:绵长深厚。
⒃君:指那些忌妒别人来邀宠的人。
⒄玉环飞燕:杨玉环、赵飞燕,皆貌美善妒。皆尘土:用《赵飞燕外传》附《伶玄自叙》中的语意。伶玄妾樊通德能讲赵飞燕姊妹故事,伶玄对她说:“斯人(指赵氏姊妹)俱灰灭矣,当时疲精力驰骛嗜欲蛊惑之事,宁知终归荒田野草乎!”
⒅闲愁:指自己精神上的郁闷。
⒆危栏:高处的栏杆。
⒇断肠:形容极度思念或悲痛。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翻译:
还经得起几回风雨,春天又将匆匆归去。爱惜春天我常怕花开得过早,何况此时已落红无数。春天啊,请暂且留步,难道没听说,连天的芳草已阻断你的归路?真让人恨啊春天就这样默默无语,看来殷勤多情的,只有雕梁画栋间的蛛网,为留住春天整天沾染飞絮。
长门宫阿娇盼望重被召幸,约定了佳期却一再延误。都只因太美丽有人嫉妒。纵然用千金买了司马相如的名赋,这一份脉脉深情又向谁去倾诉?奉劝你们不要得意忘形,难道你们没看见,红极一时的玉环、飞燕都化作了尘土。闲愁折磨人最苦。不要去登楼凭栏眺望,一轮就要沉落的夕阳正在那,令人断肠的烟柳迷蒙之处。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赏析:
公元1179年(淳熙六年),辛弃疾南渡之后的第十七年,时年四十岁,被朝廷支来支去的他再次由湖北转运副使改调湖南转运副使。辛弃疾在此前两三年内,转徙频繁,均未能久于其任。他曾在《论盗贼札子》里说:“生*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恐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他本来是要积极建功立业的,被调到湖北去管钱粮,已不合他的要求;再调到湖南,还是管钱粮,当然更是失望。他心里明白朝廷的这种调动就是不让恢复派抬头。这次,他由湖北转运副使调官湖南。现实与他恢复失地的志愿相去愈来愈遥远了。行前,同僚王正之在山亭摆下酒*为他送别,他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词。
这首词内容包括:第一,对国家前途的忧虑;第二,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和哀怨;第三,南宋当权者的不满。
上片起句“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其意是:如今已是暮春天气,那里禁得起再有几番风雨的袭击?这显然不是单纯地谈春光流逝的问题。而是另有所指的。
“惜春长怕花开早”二句,作者揭示自己惜春的心理活动:由于怕春去花落,他甚至于害怕春天的花开得太早,因为开得早也就谢得早,这是对惜春心理的深入一层的描写。
“春且住”三句,由于怕春去,他对它招手,对它呼喊:春啊,你停下脚步,别走啊!但是春还是悄悄地溜走了。想召唤它归来,又听说春草铺到了遥远的天边,遮断了春的归路,春是回不来了。因此产生“怨春不语”的感情。就是说心里怨恨没有把春留住,有话难以说出口来。
“算只有”三句,意思是:看来最殷勤的只有那檐下的蜘蛛,它为了留春,一天到晚不停地抽丝结网,用网儿来网住那飞去的柳絮。
下片一开始就用汉武帝陈皇后失宠的典故,来比拟自己的失意。自“长门事”至“脉脉此情谁诉”一段文字,说明“蛾眉见妒”,自古就有先例。陈皇后之被打人冷宫——长门宫,是因为有人在忌妒她。她后来拿出黄金,买得司马相如的一篇“长门赋”,希望用它来打动汉武帝的心。但是她所期待的“佳期”,仍属渺茫。这种复杂痛苦的心情,无人可以诉说。“君莫舞”二句的“舞”字,包含着高兴的意思。“君”,是指那些忌妒别人来邀宠的人。意思是说:你不要太得意忘形了,你没见杨玉环和赵飞燕后来不是都死于非命吗?安禄山攻破长安后,在兵乱中,唐玄宗被迫把杨玉环缢死于马嵬坡。赵飞燕是汉成帝的皇后,后来被废黜为庶人,终于自杀。“皆尘土”,用《赵飞燕外传》附《伶玄自叙》中的语意。伶玄妾樊通德能讲赵飞燕姊妹故事,伶玄对她说:“斯人(指赵氏姊妹)俱灰灭矣,当时疲精力驰骛嗜欲蛊惑之事,宁知终归荒田野草乎!”
“闲愁最苦”三句是结句。闲愁,作者指自己精神上的郁闷。危栏,是高处的栏杆。意思是:不要用凭高望远的方法来排除郁闷,因为那快要落山的斜阳,正照着那被暮霭笼罩着的杨柳,远远望去,是一片迷蒙。这样的暮景,反而会使人见景伤情,以至于销魂断肠的。
这首词上片主要写春意阑珊,下片主要写美人迟暮。有些选本以为这首词是作者借春意阑珊来衬托自己的哀怨。这恐怕理解得还不完全对。这首词中当然写到作者个人遭遇的感慨,但更重要的',是他以含蓄的笔墨,写出他对南宋朝廷暗淡前途的担忧。作者把个人感慨纳入国事之中。春意阑珊,实兼指国家大事,并非像一般词人作品中常常出现的绮怨和闲愁。
上片第二句“匆匆春又归去”的“春”字,可以说是这首词中的“词眼”。接下去作者以春去作为这首词的主题和总线,有条不紊地安排上、下片的内容,把他那满怀感慨曲折地表达出来。他写“风雨”,写“落红”,写“草迷归路”,这“风雨”,正是象征金军的进犯;这“落红”,正是象征南宋朝廷外交、军事各方面的失败,以致失地辱国、造成欲偏安江左而不可得的局面;“草迷归路”,正是象征奸佞当权,蔽塞贤路,致使一些有雄才大略的爱国志士,不能发挥其所长,起抗战救国的作用。然后作者以蜘蛛自比。蜘蛛是微小的动物,它为了要挽留春光,施展出它的全部力量。在“画檐蛛网”句上,加“算只有殷勤”一句,意义更加突出。这正如晋朝的著名画家顾恺之为裴楷画像,像画好后,画家又在颊上添几根胡子,观者顿觉画像神情生动起来。(《晋书·顾恺之传》:“恺之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算只有殷勤”一句,也能起“颊上加三毛”的作用。尤其是“殷勤”二字,突出地表达作者对国家的耿耿忠心。这两句还说明,辛弃疾虽有殷勤的报国之心,无奈官小权小,不能起重大的作用。
上片以写景为主,以写眼前的景物为主。下片的“长门事”、“玉环”、“飞燕”,则都是写古代的历史事实。两者看起来好像不相联续,其实不然。作者用古代宫中几个女子的事迹,进一步抒发其“蛾眉见妒”的感慨,这和当时现实不是没有联系的。而从“蛾眉见妒”这件事上,又说明这不只是辛弃疾个人仕途得失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宋廷兴衰的前途,它和这首词的春去的主题不是脱节,而是相辅相成的。作者在过片处推开来写,在艺术技巧上说,正起峰断云连的作用。
下片的结句更加值得注意:它甩开咏史,又回到写景上来。“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二句,最耐人寻味。
以景语作结,是词家惯用的技巧。因为以景语作结,会有含蓄不尽的韵味。除此之外,这两句结语还有以下各种作用:
第一,它刻画出暮春景色的特点。暮春三月,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曾用“绿肥红瘦”四字刻画它的特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红瘦”,是说花谢;“绿肥”,是说树荫浓密。辛弃疾在这首词里,他不说斜阳正照在花枝上,却说正照在烟柳上,这是用另一种笔法来写“绿肥红瘦”的暮春景色。而且“烟柳断肠”,还和上片的“落红无数”、春意阑珊这个内容相呼应。如果说,上片的“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是开,是纵;那么下片结句的“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是合,是收。一开一合、一纵一收之间,显得结构严密,章法井然。
第二,“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是暮色苍茫中的景象。这是作者在词的结尾处着意运用的重笔,旨在点出南宋朝廷日薄西山、前途暗淡的趋势。它和这首词春去的主题也是紧密相联的。这首词流露出来的对国事、对朝廷的观点,都是很强烈的。
词是抒情的文学,它的特点是婉约含蓄。前人说过:“词贵阴柔之美”。晚唐五代的花间词,就是如此。花间词是词中的婉约派。这一派词的内容大都是写儿女恋情和闲愁绮怨,而且是供酒边尊前娱宾遣兴之用。到了宋代,词坛上除了婉约派外,又出现了豪放派。豪放派的代表作家如苏轼、辛弃疾,都是把词作为抒写自己的性情、抱负、胸襟、学问的工具的。内容变了,风格跟着也变了。比如辛弃疾代表作中有一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是抒写作者抗战的理想与愿望的,它的内容和形式,都和婉约派词迥然有别。在《花间集》中,是找不到这样的作品的。
拿《破阵子》和这首《摸鱼儿》比较,两者内容相似,而形式上,也就是表现手法上,又有区别。《破阵子》比较显,《摸鱼儿》比较隐;《破阵子》比较直,《摸鱼儿》比较曲。《摸鱼儿》的表现手法,比较接*婉约派。它完全运用比、兴的手法来表达词的内容,而不直接说明词的内容。这说明,辛弃疾虽然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但是一个大作家,他的词风是多种多样的。尽管《摸鱼儿》词采用婉约的表达形式,并未完全掩盖它的内容。读这首《摸鱼儿》时,读者会感觉到在那一层婉约含蓄的外衣之内,有一颗火热的心在跳动,这就是辛弃疾学蜘蛛那样,为国家殷勤织网的一颗耿耿忠心。
总起来说,这首《摸鱼儿》的内容是热烈的,而外表是婉约的。使热烈的内容与婉约的外表和谐地统一在一首词里,这说明了辛弃疾这位大作家的才能。似乎可以用“肝肠似火,色貌如花”八个字,来作为这首《摸鱼儿》词的评语。
作者简介:
一、《君生我未我生君已老》君生我未生,老。
君恨我生迟,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二、《卜算子》 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三、《诗经•邶风•击鼓》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四、《上邪》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五、《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六、《鹊桥仙》 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七、《雁邱词》 元好问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八、《江城子》 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九、《离思》 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十、《蝶恋花》 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摸不透人心的古诗
古诗男不摸头的原因
看不见摸不着的古诗
形容看不见摸不着的古诗
形容看到摸不到的古诗
能看到却摸不到的古诗词
不要盲人摸象的古诗
摸摸起的古诗
摸不透人心的句子
摸摸的古诗词
摸f大奶的古诗
吟诗摸蚬的古诗
偷鸡摸狗的古诗
关于抚摸的古诗
抚摸头发的古诗
捉摸不透的句子
捉摸不透的说说
关于触摸不到的句子
摸鱼的古诗词
让人捉摸不透的说说
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句子
触摸心灵的古诗
包含摸头的古诗
纤纤摸素手的古诗
触摸古诗的思维
形容摸不透人心的句子
想不明白摸不透的说说
乖摸摸头语录
在困难中摸索的古诗
描写摸螺蛳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