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湘妃的古诗

关于描写湘妃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湘妃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湘妃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湘妃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 语录(2k+) 说说(5k+) 名言(471) 诗词(9) 祝福(1k+) 心语(51)

  • 关于杨贵妃的古诗

  • 文学
  • 关于杨贵妃的古诗

      杨贵妃,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四大美人之一,关于她的'传说。我想,不用说也心知肚明。她与唐明皇轰轰烈烈的爱情,被世人敬仰,至今流传千古。以下是关于杨贵妃的古诗,欢迎阅读。

      《清*乐词》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

      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阑干。

      《长恨歌》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曼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蛾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过华清宫

      杜牧

    [阅读全文]...

2022-01-03 18:59:40
  • 明妃曲古诗词

  • 明妃曲古诗词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明妃曲古诗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宋]王洋

      汉宫沈沈凝紫烟,妾身一入知几年。

      楼高秋月照清夜,亭暖春花熏醉眠。

      忆初送我辞亲戚,便拟光华列旌戟。

      君门安得似人间,咫尺千山万山隔。

      花月朝朝空暮暮,长恋朱颜不如故。

      内家车子散金钱,安得此身沾雨露。

      忽闻花宫选罗绮,单于来朝汉天子。

      但言妾欲嫁单于,万一君王赏桃李。

      大明宫内宴呼韩,出水芙蓉鉴里看。

      徘徊顾影花颜靓,绰约丰容广殿寒。

      当日君王喜且惊,欲留人信去关情。

      若教不杀毛延寿,方信蛾眉画不成。

      茫茫汉塞连沙漠,柳色阳关断肠处。

      故乡阡陌想依然,马上琵琶向谁语。

      命薄身存有重轻,天山从此静埃尘。

      山西健将如君否,此日安危吒妇人。

      人生景物疾如驰,翻覆由来万事非。

      莫笑巫山女粗丑,朝寻楚宫暮柴扉。

      男儿莫厌款段马,女儿莫羡金缕衣。

      君不见巫山歌舞赛神罢,野老至今怀秭归。

      《明妃曲二首》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组诗作品,被称为是咏王昭君最好的诗。明妃即王昭君,汉元帝宫女,容貌美丽,品行正直。晋人避司马昭讳,改昭为明,*沿用。

      王昭君

      王昭君(约前52年-约8年),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汉南郡秭归人,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西汉元帝时和亲宫女,与貂蝉、西施、杨玉环(杨贵妃)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明妃”,王明君。

      王昭君维护汉匈关系稳定半个世纪,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传。

      《明妃曲二首》

      其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其二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明妃曲二首》简介

      《明妃曲二首》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组诗作品,被称为是咏王昭君最好的诗。

      第一首诗描绘王昭君的美貌,着重写昭君的风度、情态之美,以及这种美的感染力,并从中宣泄她内心悲苦之情,同时还揭示出她对故国、亲人的挚爱之情。

      第二首诗描写王昭君入胡及其在胡中的情况与心情,并委曲深入地刻画昭君心事,突出其民族大义,塑造了一个可悲且可敬的明妃形象。全诗语言矜炼深雅,缠绵婉丽,艺术手法多样,风格鲜明独特。作品命题新颖,遭致纷纷议论,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广泛影响。

    [阅读全文]...

2022-01-30 17:18:31
  • 《潇湘神·*枝》古诗词鉴赏

  • 《潇湘神·*枝》古诗词鉴赏

      《潇湘神·*枝》

      唐代:刘禹锡

      *枝,*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潇湘神·*枝》译文

      *枝啊*枝,泪痕点点寄托着相思。楚地的游子啊若想听听瑶瑟的幽怨,在这潇水湘江之上当着夜深月明之时。

      《潇湘神·*枝》注释

      潇湘神:词牌名,一名《潇湘曲》。此词作于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市)时期,诗中所及山水和故事皆在湘沅间。潇湘:湖南西南部潇水、湘水。

      *:即湘妃竹。相传舜崩苍梧,娥皇、女英二妃追至,哭啼极哀,泪染于竹,斑斑如泪痕,故谓“*”。

      泪痕点点寄相思:《述异记》载,“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

      楚客:本指屈原,此处为作者自况。作此词时刘禹锡正值贬官朗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

      瑶瑟:以美玉妆饰成的瑟。古代之管弦乐器。

      潇湘:潇水在今湖南零陵县西北合于湘水,称潇湘。

      《潇湘神·*枝》赏析

      《潇湘神》,一名《潇湘曲》。刘禹锡贬官朗州(今潮南常德)后,依当地的迎神曲之声制词,写了二首,创此词调,此为其中的第二首。潇湘,潇水流至湖南零陵县西与湘水合流,世称“潇湘”。潇湘神,即湘妃。指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博物志》记载,舜帝南巡,死于苍梧,葬于九嶷,他的爱妃娥皇、女英闻讯后赶至湘水边,哭泣悲甚,其泪挥洒在湘竹上,留下斑斑泪痕,遂成*,她们也就自投于湘水,成为湘水女神,亦称“湘灵”。刘禹锡这首词,便是题咏湘妃故事的。

      “*枝,*枝,泪痕点点寄相思。”开头两个叠句,一方面是利用两组相同的音调组成滚珠流水般的节奏,以加强哀怨的气氛;一方面是反复强调*枝这一具体事物,以唤起并加深人们对有关传统故事的印象。词人在这重叠深沉的哀叹中,实际上也融进了自己被贬谪的怨愤痛苦之情,从竹上的斑点,写到人物的泪痕,又从人物的泪痕写到两地相思,层层深入,一气流贯。在词人的笔下,*成为多情相思的象征,是一种隽永幽雅的意象,而不再是普通的自然景物。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楚客,本指屈原。刘禹锡当时正贬官在朗州,与屈原流放湘西相似,所以这里的“楚客”实是作者以屈原自喻,将湘妃、屈原和自己的哀怨,联系在一起。这里的“瑶瑟”,乃瑟的美称,在作者的想象中,湘灵鼓瑟必然极为哀怨,所以说“瑶瑟怨”。当夜深人静、明月高照之时,楚客徘徊于潇湘之滨,在伴和着潺潺湘水的悠扬琴韵中,细细领略其中滋味,此之谓以环境烘托心情。词中创造了一个凄清空漾的境界,更适于传达出词人哀怨深婉的情思,作者和湘灵的怨愤之情融合了,历史传说与现实生活融合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与客观景物也融合了,情致悠然不尽,辞止而意无穷。

      全词虽为祭祀潇湘神而作,但却借古代神话湘妃的故事,抒发自己政治受挫和无辜被贬谪的怨愤。作者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描绘了一个真实与虚幻结合的艺术境界,将远古的传说、战国时代逐臣的哀怨和自己被贬湘地的情思交织起来,融化为一体,赋予这首小词以深邃的政治内涵,显示出真与幻的交织和结合,以环境烘托其哀怨之情,虽似随口吟成,而意境幽远,语言流丽,留给读者无穷回味和遐想的余地。

      《潇湘神·*枝》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作者贬官朗州期间(朗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所作,通过咏湘妃的哀怨而抒发了自己被贬的内心的凄苦。

      《潇湘神·*枝》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阅读全文]...

2022-01-12 23:26:10
  • 马致远《湘妃怨》阅读答案及赏析

  • 阅读,语文
  • 马致远《湘妃怨》阅读答案及赏析

      在学*和工作的日常里,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马致远《湘妃怨》阅读答案及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双调】湘妃怨和卢疏斋西湖

      马致远

      采莲湖上画船儿,垂钓滩头白鹭鸶。雨中楼阁烟中寺,笑王维作画师。

      蓬莱倒影参差。薰风来至,荷香净时。清洁煞避暑的西施。

      4.“湘妃怨”是这首诗歌的()(1分)

      A.曲牌名B.词牌名C.宫调D.题目

      5.对这首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从远*高低、触觉、嗅觉等角庋,描绘景物,展现了绚丽的西湖夏景。

      B.诗中画面各异其趣,但又统一在宁静优美的基调上,体现作者的隐逸之志。

      C.末句将夏日西湖比作美丽的西施,生动地写出了西湖的宁静、清洁、凉爽。

      D.本首诗歌语言风格为清新明丽,又间杂着口语,读来雅致,而又不失活泼。

      6.有人认为“笑王维作画师”插在前后写景的句中,不够协调;也有人认为此句如异峰突起,具有奇特的审美效果。结合整诗,谈谈你对此的看法。(4分)

      参考答案:

      4.A(l分)

      5.B(无隐逸之志)(3分)

      6.认同“不够协调”,理由谈及破坏写景的连续完整,并加以分析,最高2分

      认同“异峰突起”理由谈及描写中加八叙述,使*板中见奇崛,拓展联想和想象的

      空间,耐人寻味,结合诗句分析,最高4分。

      赏析:

      马致远善于捕捉典型景象绘景抒情,只寥寥几笔,就把读者带进了三月西湖。春风暖日,管弦声声,莺飞花妍,游人如织,“宜歌宜酒宜诗”的令人陶醉境界。写出了“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西湖自然景色:雨后黛山,如鬓柳烟,就像睡足初醒的西施,令人神痴意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16分)

      马子才,顺天人。好菊,闻有佳种必购之,千里不惮。一日有金陵客寓其家,自言其中表亲有一二种,为北方所无。马欣动,即刻治装,从客至金陵。客多方为之营求,得两芽,裹藏如宝。

      归至中途,遇一陶姓少年,与之论艺菊之法,马大悦。问:“将何往?”答云:“姊厌金陵,欲卜居于河朔耳。”马欣然曰:“仆虽固贫,茅庐可以寄榻。不嫌荒陋,无烦他适。”陶趋车前向姊咨禀,车中人推帘语,乃二十许绝世美人也。顾弟言:“屋不厌卑,而院宜得广。”马代诺之,遂与俱归。

      初,马所弃残枝劣种,陶悉掇拾而去。未几菊将开,闻其门嚣喧如市。怪之,过而窥焉,见市人买花者,车载肩负,道相属也。其花皆异种,目所未睹。心厌其贪,欲与绝;而又恨其私秘佳种,遂款其扉,将就稍让。陶出,握手曳入。见荒庭半亩皆菊畦,数椽之外无旷土。而细认之,尽皆向所拔弃也。陶入室,俄献佳肴,烹饪良精。因问:“贵姊胡以不字?”答云:“时未至。”问:“何时?”曰:“四十三月。”又诘:“何说?”但笑不言,尽欢始散。过宿又诣之,新插者已盈尺矣。大奇之,苦求其术,陶曰:“此固非可言传;且君不以谋生,焉用此?”又数日,门庭略寂,陶乃以蒲*包菊,捆载数车而去。逾岁,始载南中异卉而归,于都中设花肆,十日尽售,复归艺菊。问之去年买花者,留其根,次年尽变黑而劣,乃复购于陶。

      陶由此日富。渐而旧日花畦,尽为廊舍。至秋载花去,春尽不归。而马妻病卒。意属黄英,微使人风示之。黄英微笑,意似允许,惟专候陶归而已。年余陶竟不至。黄英课仆种菊,一如陶。忽有客自东粤来,寄陶生函信,发之,则嘱姊归马。考其寄书之日,即马妻死之日;回忆国中之饮,适四十三月也,大奇之,以书示英,请问“致聘何所”。英辞不受采。又以故居陋,欲使就南第居,若赘焉。马不可,择日行亲迎礼。

      后陶归,与人饮,卧地,化为菊。久之,叶益憔悴。马大惧,始告黄英。英闻骇曰:“杀吾弟矣!”奔视之,痛绝。马亦悔恨欲绝。姊弟本菊精也。

      异史氏曰青山白云人遂以醉死世尽惜之而未必不自以为快也植此种于庭中如见良友如见丽人不可不物色之也。

      (节选自《聊斋志异-黄英》,编者有改动)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嫌荒陋,无烦他适。 适:到去

      B.屋不厌卑,而院宜得广。 厌:满足

      C.遂款其扉,将就稍让。 让:责备

      D.意属黄英,微使人风示之。 微:暗地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且君不以谋生,焉用此? ②欲使就南第居,若赘焉。

      B.①客多方为之营求,得两芽 ②渐而旧日花畦,尽为廊舍

      C.①门庭略寂,陶乃以蒲*包菊 ②大奇之,以书示英

      D.①而又恨其私秘佳种,遂款其扉 ②留其根,次年尽变黑而劣

      7.下列各组中,全都能够证明陶姓弟弟为“菊精”的一项是( )(3分)

      ①顾弟言:“屋不厌卑,而院宜得广。”马代诺之,遂与俱归。

      ②而细认之,尽皆向所拔弃也。

      ③问之去年买花者,留其根,次年尽变黑而劣,乃复购于陶。

      ④考其寄书之日,即马妻死之日;回忆国中之饮,适四十三月也。

      ⑤后陶归,与人饮,卧地,化为菊。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8.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马子才爱菊,不远千里到金陵去买菊花,视若珍宝,因此也成就了一段美妙的姻缘。

      B. 陶姓少年以残枝劣种却种出了广受欢迎的菊花,日子逐渐丰实,马子才却始终不得其窍。

      C. 陶姓少年因醉酒幻化为菊,又因时间太久而枯萎,不能再回人间,马子才和其姊悲痛万分。

    [阅读全文]...

2022-06-27 12:36:19
  • 刘长卿《湘妃》原文赏析及译文注释

  • 刘长卿《湘妃》原文赏析及译文注释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学到的诗有很多,也能通过各种渠道来了解里面的内容,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刘长卿《湘妃》原文赏析及译文注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作品介绍:

      《湘妃》的作者是刘长卿,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47卷第6首。

      2、原文:

      湘妃

      作者:唐·刘长卿

      帝子不可见,秋风来暮思。

      婵娟湘江月,千载空蛾眉。

      3、注释:

      ①湘妃:名曰娥皇、女英,本帝尧之二女,然这二位帝女在历史上自与潇湘结下不解之缘以后,却以湘妃的意象出现的频率更为多些,并以舜妃的形象为后人称道。

      ②蛾眉: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诗:“末映东北墀,蝉娟似蛾眉”。按:此为诗人见纤纤秋月如眉而思及帝子。

      4、作者介绍:

      刘长卿 (709~786),字文房,唐代诗人。宣城(今属安徽)人。以五言律诗擅长,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年1月~756年7月)进士。唐肃宗至德年间(公元756年7月~758年2月)任监察御史、长洲县尉,贬岭南巴尉,后返,旅居江浙。后来唐代宗任命他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再贬睦州司马。他生*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

      刘长卿是由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关于刘长卿的生*一直没有确考,《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没有他的传记。刘长卿诗以五七言*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权德舆《秦征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集序》)。《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他的集子10卷,《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同。据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著录有《唐刘随州诗集》11卷,为明翻宋本,诗10卷,文1卷。现在通行的如《畿辅丛书》本的《刘随州集》,《四部丛刊》本的《刘随州文集》,都为这种11卷本。《全唐诗》编录其诗为5卷。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5、繁体对照

      劉長卿

      帝子不可見,秋風來暮思。

      婵娟湘江月,千載空蛾眉。

      湘妃的故事

      湘妃,即尧帝的二个女儿,后嫁舜帝为妻,姐姐叫娥皇,即湘君;妹妹叫女英,即湘夫人,“*一枝千滴泪”指的就是湘妃。后世所谓的女神“湘妃”,相传就是大舜的两位帝后(称娥皇为湘君,称女英为湘妃)。

      明朝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文征明要娶杜翰林的女儿杜月芳时,杜小姐要试试文征明的才学,便指着石旁的海棠说:“花里神仙,无意偏逢蜀客”。因为海棠叫花里神仙,又称蜀客。文征明看到窗外有竹子便说“林中君子,有心来觅湘妃”。竹子有君子之称,有一种竹叫湘妃竹。回答得不但好,而且和情境相扣,因为这次的不期而遇(无意偏逢蜀客)其实是求亲(有心来觅湘妃)。

      应该说是历史人物,但更是一位神话传说人物,因为在长期的历史长河中,她们被神话了。

      汉刘向《烈女传·有虞二妃》云:“有虞二妃,帝尧二女也,长娥皇,次女英 ”。

      她们是尧帝的两个女儿,又是舜帝的爱妃,她们曾经帮助大舜机智地摆脱弟弟“象”的百般迫害,成功地登上王位,事后却鼓励舜以德报怨,宽容和善待那些死敌。她们的美德因此被记录在册,受到民众的广泛称颂。

      大舜登基之后,与两位心爱的妃子泛舟海上,度过了一段美好的蜜月。晋代王嘉的《拾遗记》称,他们的船用烟熏过的香茅为旌旗,又以散发清香的桂枝为华表,并在华表的顶端安装了精心雕琢的玉鸠,这是记载中最古老的风向标,它可以为水手调整帆具提供依据。但这项发明却不能预测突如其来的噩耗。

      舜帝晚年时巡察南方,在一个叫做“苍梧”的地方突然病故,明代王象晋的《群芳谱》记载说,娥皇和女英闻讯前往,一路失声痛哭,其情形很象孟姜女和韩娥,而她们的眼泪洒在山野的竹子上,形成美丽的斑纹,世人称之为“班竹”。她们在哀哀地哭泣了一阵后,居然飞身跃入湘江,为伟大的'夫君殉情而死,其情状之壮烈,真是旷世罕有,显示她们自始至终都是忠于丈夫的模范妻子。但《水经注-湘水》对她们的死因,却有截然不同的说法,它宣称大舜出征南方,而这两位妃子是随军家属,在湘水里淹死,或许是因游泳时发生了不幸的意外。但《水经注》的文字过于简略,使我们完全不得要领。

      娥皇与女英生前是贤妻良母,而在死后却成了风流成性的“湘君”,有的典籍则统称“湘夫人”,还有的则望文生义地弄出了一对“湘君”和“湘夫人”,并把被称为“湘君”的娥皇误认作男人。历史文本在漫长的转述过程中发生了严重失真。

      《山海经》扼要地描述了湘夫人们在湘江流域和洞庭湖水系里兴风作浪的过程。她们死于湘水,此后突然性情大变,行为方式充满了哀怨,出入总是风雨大作,雷电交加,仿佛要把冤死的怒气洒向人间。她们四周还时常会出现古怪的神仙,长相很像人类,脚下手上却缠握着毒蛇,俨然是娥皇与女英的。这使她们的气势变得更加嚣张。这种氛围长期缠绕着湘楚人民,令他们的生活散发出诡异动荡的气息。

    [阅读全文]...

2022-04-29 03:40:50
  • 关于杨贵妃的诗词有哪些 有关的全部古诗大全

  • 1.《长恨歌》唐朝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2.《马嵬坡》唐朝

    郑畋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3.《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清朝

    纳兰容若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4.《过华清宫》唐朝

    杜牧

    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其二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其三万国笙歌醉太*,倚天…

    5.《哀江头》唐朝

    杜甫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6.《集灵台》唐朝

    张祜

    【其一】日光斜照集灵台,红树花迎晓露开。昨夜上皇新授箓,太真含笑入帘来。【其二】虢国夫人承主恩,*明骑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7.《海棠》宋朝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8.《丽人行》唐朝

    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叶垂鬓唇。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就中云幕…

    9.《清*乐·禁庭春昼》唐朝

    李白

    禁庭春昼,莺羽披新绣。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霓裳。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

    10.《清*调词》唐朝

    李白

    【清*调词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清*调词其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11.《夜合花·自鹤江入京泊葑门外有感》宋朝

    吴文英

    柳暝河桥,莺晴台苑,短策频惹春香。当时夜泊,温柔便入深乡。词韵窄,酒杯长。剪蜡花、壶箭催忙。共追游处,凌波翠陌,连棹横塘。十年一梦凄凉。似西湖燕去,吴馆巢荒。重…

    12.《骊山有感》唐朝

    李商隐

    骊岫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明每幸长生殿,不从金舆惟寿王。

    13.《上阳白发人》唐朝

    白居易

    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

    14.《胡旋女》唐朝

    白居易

    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飖转蓬舞。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曲终再拜谢天子,天子为之微启齿。…

    15.《马嵬二首》唐朝

    李商隐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16.《马嵬·其二》唐朝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17.《碧城三首》唐朝

    李商隐

    碧城十二曲阑干,犀辟尘埃玉辟寒。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床无树不栖鸾。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若是晓珠明又定,一生长对水晶盘。对影闻声已可怜,玉池荷叶正田田。…

    [阅读全文]...

2022-02-11 07:32:16
描写湘妃的古诗 - 句子
描写湘妃的古诗 - 语录
描写湘妃的古诗 - 说说
描写湘妃的古诗 - 名言
描写湘妃的古诗 - 诗词
描写湘妃的古诗 - 祝福
描写湘妃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