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带有如和玉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带有如和玉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带有如和玉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带有如和玉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古风秋露白如玉翻译赏析
《古 风 ·秋露白如玉》是唐代伟大 诗 人 李白 创作的组诗《古风五十九首》之一。 此诗通过一连串的联想表达了 人生 苦短应及时行乐的思想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风秋露白如玉翻译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古风·秋露白如玉》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秋露白如玉,团团下庭绿。
我行忽见之,寒早悲岁促。
人生鸟过目,胡乃自结束。
景公一何愚,牛山泪相续。
物苦不知足,得陇又望蜀。
人心若波澜,世路有屈曲。
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
【前言】
《古风·秋露白如玉》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古风五十九首》之一。此诗通过一连串的联想表达了人生苦短应及时行乐的思想。
【注释】
⑴庭绿:庭中之草木。
⑵结束:拘束、约束。
⑶“景公”二句:《晏子春秋》: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举皆从而泣。晏子独笑于旁。公刷涕而顾晏子曰:“寡人今日游,悲。孔与举皆从寡人而涕泣,子之独笑何也?”晏子对曰:“使贤者常守之,则太公、桓公将常守之矣;使勇者常守之,则庄公、灵公将常守之矣。数君将常守之,则吾君安得此位而立焉?以其跌处之,跌去之,至于君也。而独为之流涕是不仁也。不仁之君见一,谄谀之臣见二,此臣所以独窃笑也。”
⑷得陇望蜀:语出《后汉书·岑彭列传》:(光武帝)敕彭曰:“两城若下,便可将兵击蜀虏,人心苦不足,既得陇,复望蜀。
⑸“人心”二句:谓人心起伏,世路曲折。世路,人间的经历。
【翻译】
秋天的`白露如同玉石一般,把庭院里的花草团团凝结,玉虽然美,而花草则不再生气盎然。目睹此景,不禁黯然伤悲,岁月真是无情啊,何尝停下过匆匆的脚步?人生苦短,如飞鸟过目、白驹过隙,一瞬间就是百年啊,何必太为难自己?齐景公多么愚蠢:登牛山见美景,不知道好好欣赏,却嚎啕大哭,感叹人无永年。人心不知足,常常是得陇望蜀,就像波浪不*,山路曲折。百年三万六千日,聪明的人要知道抓住时间,享受快乐。
【赏析】
李白《古风》组诗共五十九首,这是其中的第二十三首。此诗为一连串的联想:由秋露下,联想到岁早寒;由岁早寒,联想到岁月促;由岁月促,联想到应潇洒对待人生——夜夜秉烛,及时行乐。中夹牛山悲泣,以明愚者无旷达之胸怀,使诗的脉络走处还留,直流中有回旋。
这首诗也表现了李白的矛盾之处,一方面他也知道人生就只有百年岁月,应当及时行乐;一方面自己又修道修仙,希望长生不老。另外,这首诗或许还有讽刺唐玄宗过分修道行为的含义。
《古风·秋露白如玉》(古风其二十三)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护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他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失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是唐代伟大诗人,也是我国诗歌史上乃至世界诗歌史上少见的天才。他留下的千余首诗歌和六十余篇文章,在文学史上闪耀着夺目的光辉,1200 多年来震撼着广大人民的心魄。他不愧为人间少有的“谪仙诗人”,无与伦比的“一代诗豪”!
李白的诗,不但多方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而且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经验,他继承、发展了屈原、庄周以来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并融会前人的许多艺术手法,把古代诗歌艺术和散文艺术推向新的高峰,形成了他特有的雄奇、奔放、飘逸的风格。时行乐的思想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赵恒《劝学诗》
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王维《洛阳女儿行》
燕姬赵女颜如玉,辇入殽函贮金屋。——姚鼐《秦帝卷衣曲》
春女颜如玉,怨歌阳春曲。——刘希夷《春女行》
车傍儿女颜如玉,尽道先生觅句来。——郑孝胥《使日杂诗·其二》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东城高且长》
吾兄行乐穷曛旭,满堂有美颜如玉。——李白《豳歌行上新*长史兄粲》
案前舞者颜如玉,不著人间俗衣服。——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
看舞颜如玉,听诗韵似金。——白居易《清明日观妓舞听客诗》
山空月午夜无人,何处知我颜如玉。——元稹《紫踯躅》
上有颜如玉,高情世无俦。——韦应物《贵*》
落日游南湖,果掷颜如玉。——宋之问《春湖古意》
有女有女清且淑,学母晓妆颜如玉。——汪元量《浮丘道人招魂歌·有女有女清且淑》
青巾艑上郎,漆鬓颜如玉。——梅尧臣《寄光化退居李晋卿》
惯见颜如玉,江边问莫愁。——梅尧臣《再送蒙寺丞赴郢州》
茹之三顿首,已觉颜如玉。——陈造《感事十诗上李侍郎·客来自罗浮》
何况思妇伤幽独,少年多艺颜如玉。——陈造《琵琶亭》
室中治书郎,美者颜如玉。——唐时升《对酒怀里中诸同好四首·孺穀本*》
养丹道士颜如玉,爱酒山公醉似泥。——欧阳修《七言二首答黎教授·拨瓮浮醅新酿熟》
堪嗟去日颜如玉,常和白云空裹宿。——释印肃《颂十玄谈·达本·堪嗟去日颜如玉》
长年潄炼颜如玉,一字推敲句有神。——陈宓《又和刘学录》
行年未三十,气壮颜如玉。——王禹偁《送朱九龄》
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萧衍《东飞伯劳歌》
能歌姹女颜如玉,解引萧郎眼似刀。——李宣古《杜司空*上赋》
坐中美女颜如玉。为我一歌金缕曲。——盼盼《惜花容》
钱塘*颜如玉,一一红妆新结束。——杨炎正《钱塘迎酒歌》
应怜旧侣颜如玉,瘴雨蛮烟总断肠。——王世贞《咏物体六十六首·其二十·茉莉花》
相传尽道颜如玉,欲到祇愁风引船。——卢宁《兴国灵山二十景和前令唐子侯氏·其六·仙女谭》
徒闻音绕梁,宁知颜如玉。——沈约《咏筝诗》
颜如玉简介
颜如玉,出自《古诗十九首》之十二《东城高且长》,常用来指代年轻貌美的女子,尤以宋代赵恒诗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最有出名。
1、酒杯千古思陶令,腰带三围恨沈郎。——《杨柳怨和钱大揖石》【明】夏完淳
【释义】在饮酒时会在千年文化中会想到陶渊明,看到三圈的腰带会想到沈约。
2、萧萧肃肃,爽朗清举。——《世说新语·容止》【南朝宋】刘义庆
【释义】举止萧洒安详,气质豪爽清逸。
3、悦怿若九春,磬折似秋霜。——《咏怀诗其十二》【三国魏】阮籍
【释义】花容月貌如同九春,腰恭敬的弯曲着如同秋露一般。
4、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饮中八仙歌》【唐】杜甫
【释义】举杯饮酒时,常常傲视青天,俊美之姿有如玉树临风。
5、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国风·秦风·小戎》【先秦】
【释义】思念夫君人品好,温和就像玉一样。
古文中描写男子美到倾国倾城温润如玉的句子如下: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只见那人俊美绝伦,脸如雕刻般五官分明,有棱有角的脸俊美异常。外表看起来好象*不拘,但眼里不经意流露出的精光让人不敢小看。
身长八尺,风姿特秀,萧萧肃肃,爽朗清举,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容貌艳丽,纤妍洁白,如美妇人。螓首膏发,自然娥眉,见者靡不啧啧。
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韵,全在眉梢;*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栏外的花园里,芙蓉月下妖娆,浅红色的新蕊,明媚的像要召唤回春天。
容貌艳丽,纤妍洁白,如美妇人。螓首膏发,自然娥眉,见者靡不啧啧。
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韵,全在眉梢;*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晅兮,终不可谖兮。
昔日繁华子,安陵与龙阳。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辉光。悦怿若九春,罄折似秋霜。流盼发姿媚,言笑吐芬芳,携手等欢爱,宿昔同衾裳。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
翩翩周生,婉娈幼童。年十有五,如日在东。香肤柔泽,素质参红。团辅圆颐,菡萏芙蓉。尔形既淑,尔服亦鲜。轻车随风,飞雾流烟。转侧绮靡,顾盼便妍。和颜善笑,美口善言。
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楼头曲宴仙人语,账底吹笙香雾浓。人间酒暖春茫茫,花枝入帘白日长。飞窗复道传筹饮,午夜铜盘腻烛黄。秃衿小袖调鹦鹉,紫绣麻霞踏孝虎。折桂销金待晓筵,白鹿青苏半夜煮。
桐英永巷骑新马,内屋凉屏生色画。开门烂用水衡线,卷起黄河向身泻。皇天厄运犹缯裂,*一生花底活。鸾篦夺得不还人,醉睡氍毹满堂月。
温润如玉这一词一般情况下描述男子的比较多,形容其性格以及带给周围人的感觉。
出自:出自《国风·秦风·小戎》。
原句: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释义:思念夫君人品好,温和就像玉一样。
温润如玉一般形容男子。谦谦君子,温润如玉,飞扬跳脱的个性不属于谦谦君子,因为,玉的光芒是凛于内而非形于外的。
雍容自若的神采,豁达潇洒的风度,不露锋芒,不事张扬,无大悲大喜,无偏执激狂,正所谓“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而生命的状态在这里呈现出一种成熟的圆润。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东周初年,西戎骚扰不断,于是秦襄公奉周天子之命,率兵讨伐西戎,夺地数百里,既解除了西戎的威胁,又增强了秦国的势力范围。
《秦风·小戎》所写内容,与上面所说史实有关。关于此诗的主题思想及创作动机,大致有以下几种看法:
一、赞美秦襄公说(《毛诗序》等)。
二、赞美秦庄公说(魏源《诗古微》)。
三、慰劳征戎大夫说(丰坊《诗传》)。
四、伤王政衰微说(朱谋玮《诗故》)。
五、出军乐歌说(吴懋清《毛诗复古录》)。
六、爱国思想说(陈铁镔《诗经解说》)。
七、怀念征夫说(刘沅《诗经恒解》等)。现代学者一般取怀念征夫说。
温润用以形容玉石,言其质地细密,光泽柔和;用以形容人,指其个性温和,性情态度言语等不严厉不粗暴,使人感到亲切之意。
温润如玉以对珍贵美玉的触感表达对人物的赞美,修辞手法上使用了通感,该词表达的不止限于外在的形象之美,更多的是指人拥有内在的气质风度与修养内涵。
1、酒杯千古思陶令,腰带三围恨沈郎。——《杨柳怨和钱大揖石》【明】夏完淳
【释义】在饮酒时会在千年文化中会想到陶渊明,看到三圈的腰带会想到沈约。
2、萧萧肃肃,爽朗清举。——《世说新语·容止》【南朝宋】刘义庆
【释义】举止萧洒安详,气质豪爽清逸。
3、悦怿若九春,磬折似秋霜。——《咏怀诗其十二》【三国魏】阮籍
【释义】花容月貌如同九春,腰恭敬的弯曲着如同秋露一般。
4、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饮中八仙歌》【唐】杜甫
【释义】举杯饮酒时,常常傲视青天,俊美之姿有如玉树临风。
5、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国风·秦风·小戎》【先秦】
【释义】思念夫君人品好,温和就像玉一样。
古文中描写男子美到倾国倾城温润如玉的句子如下: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只见那人俊美绝伦,脸如雕刻般五官分明,有棱有角的脸俊美异常。外表看起来好象放荡不拘,但眼里不经意流露出的精光让人不敢小看。
身长八尺,风姿特秀,萧萧肃肃,爽朗清举,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容貌艳丽,纤妍洁白,如美妇人。螓首膏发,自然娥眉,见者靡不啧啧。
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韵,全在眉梢;*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栏外的花园里,芙蓉月下妖娆,浅红色的新蕊,明媚的像要召唤回春天。
容貌艳丽,纤妍洁白,如美妇人。螓首膏发,自然娥眉,见者靡不啧啧。
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韵,全在眉梢;*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晅兮,终不可谖兮。
昔日繁华子,安陵与龙阳。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辉光。悦怿若九春,罄折似秋霜。流盼发姿媚,言笑吐芬芳,携手等欢爱,宿昔同衾裳。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
翩翩周生,婉娈幼童。年十有五,如日在东。香肤柔泽,素质参红。团辅圆颐,菡萏芙蓉。尔形既淑,尔服亦鲜。轻车随风,飞雾流烟。转侧绮靡,顾盼便妍。和颜善笑,美口善言。
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楼头曲宴仙人语,账底吹笙香雾浓。人间酒暖春茫茫,花枝入帘白日长。飞窗复道传筹饮,午夜铜盘腻烛黄。秃衿小袖调鹦鹉,紫绣麻霞踏孝虎。折桂销金待晓筵,白鹿青苏半夜煮。
桐英永巷骑新马,内屋凉屏生色画。开门烂用水衡线,卷起黄河向身泻。皇天厄运犹缯裂,春宫一生花底活。鸾篦夺得不还人,醉睡氍毹满堂月。
温润如玉这一词一般情况下描述男子的比较多,形容其性格以及带给周围人的感觉。
出自:出自《国风·秦风·小戎》。
原句: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释义:思念夫君人品好,温和就像玉一样。
温润如玉一般形容男子。谦谦君子,温润如玉,飞扬跳脱的个性不属于谦谦君子,因为,玉的光芒是凛于内而非形于外的。
雍容自若的神采,豁达潇洒的风度,不露锋芒,不事张扬,无大悲大喜,无偏执激狂,正所谓“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而生命的状态在这里呈现出一种成熟的圆润。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东周初年,西戎骚扰不断,于是秦襄公奉周天子之命,率兵讨伐西戎,夺地数百里,既解除了西戎的威胁,又增强了秦国的势力范围。
《秦风·小戎》所写内容,与上面所说史实有关。关于此诗的主题思想及创作动机,大致有以下几种看法:
一、赞美秦襄公说(《毛诗序》等)。
二、赞美秦庄公说(魏源《诗古微》)。
三、慰劳征戎大夫说(丰坊《诗传》)。
四、伤王政衰微说(朱谋玮《诗故》)。
五、出军乐歌说(吴懋清《毛诗复古录》)。
六、爱国思想说(陈铁镔《诗经解说》)。
七、怀念征夫说(刘沅《诗经恒解》等)。现代学者一般取怀念征夫说。
温润用以形容玉石,言其质地细密,光泽柔和;用以形容人,指其个性温和,性情态度言语等不严厉不粗暴,使人感到亲切之意。
温润如玉以对珍贵美玉的触感表达对人物的赞美,修辞手法上使用了通感,该词表达的不止限于外在的形象之美,更多的是指人拥有内在的气质风度与修养内涵。
《古风·秋露白如玉》译文及鉴赏
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风·秋露白如玉》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风·秋露白如玉》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秋露白如玉,团团下庭绿。
我行忽见之,寒早悲岁促。
人生鸟过目,胡乃自结束。
景公一何愚,牛山泪相续。
物苦不知足,得陇又望蜀。
人心若波澜,世路有屈曲。
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
【前言】
《古风·秋露白如玉》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古风五十九首》之一。此诗通过一连串的联想表达了人生苦短应及时行乐的思想。
【注释】
⑴庭绿:庭中之草木。
⑵结束:拘束、约束。
⑶“景公”二句:《晏子春秋》: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举皆从而泣。晏子独笑于旁。公刷涕而顾晏子曰:“寡人今日游,悲。孔与举皆从寡人而涕泣,子之独笑何也?”晏子对曰:“使贤者常守之,则太公、桓公将常守之矣;使勇者常守之,则庄公、灵公将常守之矣。数君将常守之,则吾君安得此位而立焉?以其跌处之,跌去之,至于君也。而独为之流涕是不仁也。不仁之君见一,谄谀之臣见二,此臣所以独窃笑也。”
⑷得陇望蜀:语出《后汉书·岑彭列传》:(光武帝)敕彭曰:“两城若下,便可将兵击蜀虏,人心苦不足,既得陇,复望蜀。
⑸“人心”二句:谓人心起伏,世路曲折。世路,人间的经历。
【翻译】
秋天的白露如同玉石一般,把庭院里的花草团团凝结,玉虽然美,而花草则不再生气盎然。目睹此景,不禁黯然伤悲,岁月真是无情啊,何尝停下过匆匆的脚步?人生苦短,如飞鸟过目、白驹过隙,一瞬间就是百年啊,何必太为难自己?齐景公多么愚蠢:登牛山见美景,不知道好好欣赏,却嚎啕大哭,感叹人无永年。人心不知足,常常是得陇望蜀,就像波浪不*,山路曲折。百年三万六千日,聪明的'人要知道抓住时间,享受快乐。
【赏析】
李白《古风》组诗共五十九首,这是其中的第二十三首。此诗为一连串的联想:由秋露下,联想到岁早寒;由岁早寒,联想到岁月促;由岁月促,联想到应潇洒对待人生——夜夜秉烛,及时行乐。中夹牛山悲泣,以明愚者无旷达之胸怀,使诗的脉络走处还留,直流中有回旋。
这首诗也表现了李白的矛盾之处,一方面他也知道人生就只有百年岁月,应当及时行乐;一方面自己又修道修仙,希望长生不老。另外,这首诗或许还有讽刺唐玄宗过分修道行为的含义。
作者简介: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从25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公元742年(天宝元年)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杜甫结交。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怀着*乱的志愿,于公元756年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争夺帝位失败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1.我们适应了这种方式,却发现少了许多的惊喜和感动。直到有一天厌倦这种灯红酒绿,溜须拍马,逢场作戏的日子。
2.这弯曲的眉毛仿佛一道蛇形的深沟,横贯在苍白的脑门上。
3.何必站在回忆里不肯出去,阳光还在外面等着你。
4.行走间,倍显四肢健壮,又不乏儒雅,令人侧目。他的肤色暗哑,泛着久经日晒后的健康光泽,冷峻中透着一股坚毅的气质。
5.不要质疑你的付出,这些都是一种累积一种沉淀,它们会默默铺路,只为让你成为更优秀的人。
6.心存希望,人生必将美好。这世上一定会有一条路,越走越宽阔;一定会有那么一个人,温暖你生命;一定会有一缕阳光,照亮前行的路。再用力一点,就会抵达幸福的彼岸。
7.一白衣男子缓步而入,若凌空而来,足不沾尘,一双眼睛亮若星辰,正注视于他,让他有一瞬间的失神,世间有如此翩翩人物吗?
8.有一天,你辉煌了,一定要有个好身体,才能享受人生;有一天,你落魄了,还得有个好身体,才能东山再起!
9.人生最难的是放下,放下一段逝去的感情,放下一个纠结的过去,放下一个不值得爱的人。
10.世界上最累人的事情,当数无聊。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想,但就是感觉很辛苦很累。
11.他的一双剑眉斜斜地上扬,透着一股凌厉果决的杀伐之气。他脸颊肤色偏淡,泛着苍白的光泽,*乎冰雪的冷光,令他的周身都散发着一种冰冷的气息,有着拒人以千里之外的冷然傲气。
12.本想把日子过成诗,时而简单,时而精致。不料日子却过成了我的歌,时而不靠谱,时而不着调。
13.他胡子拉茬,头发灰白,眼圈和印堂上都罩着黑晕。他从前到过我们家,那时候他还清秀,戴一副眼镜,现在他脸上没有眼镜了,颧骨便凸了出来,下巴尖得像锥子。
14.“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15.“瑟兮涧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16.过去的,别再遗憾;未来的,无须忧虑;现在的,加倍珍惜。
17.他长得身材挺拔,剑眉星眸,一袭飘逸的锦衣,显得玉树临风,衣袂飘然。
18.“ 与玠同游,冏若明珠之在侧,朗然照人。”
19.人生太短,所以笑吧,趁你现在还有牙齿时。
20.“琐兮尾兮,流离之子。叔兮伯希,裦如充耳。”
21.他是一个温文尔雅的男人,周身都透着一股书卷气。他的言谈举止,得体而大方。他那双清澈如水的眼眸中,眸色温润如玉,似乎总是蕴含着款款的深情。他的唇边总是浮动着一抹若有若无的微笑,令人倍感亲切。
22.虽然我们流浪街头,但是我也要尽可能给你们最好的爱,愿每个生命都受到善待。
23.他步态稳健如风,走路时肩膀摆动随意,无不透出一股潇洒随和之姿,令他在人们眼中的形象,愈发显得阳光可爱。
24.当有一天,你再也不惧怕需要一个人捱过的孤独,不再恐慌必须一个人走过的路途,你就会不断地与美好和幸运不期而遇。
25.不够强大,别人就会把你的发飙当成笑话。
26.生命中总有东西让你沉沦,你不必叹息,正是因为那些不完美,才使得我们的人生真实可爱,只要你一如既往的努力和坚持,岁月终会让每个人过上想要的生活。
27.你付出了所有爱,都被狗吃了的原因。是因为你找了条狗啊!怨不得别人。
28.不读书有千万个借口,而读书却不需要理由。人有多少知识,就要多少力量。读书学*是一生要做的修为,是每个人通向广阔世界最好的路。你想去哪里,书中有答案。
29.“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30.凡事顺其自然,看开些,看淡些,失意时淡然,得意时坦然,一切就会简单得多。
31.他中等身材,不胖不瘦,带着一副黑框的眼镜,两只眼睛躲在厚厚的镜片后面,时而抬眸淡淡一笑,双唇经常紧抿着,显得矜持而庄重,脸上有股隐约的执着和坚毅之色。
32.轻易得到的,不会长久。长久的,不会得那么容易。
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古诗翻译赏析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古诗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前言】
《玉阶怨》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写一位妇女寂寞和惆怅的心情。前两句写女主人公无言独立玉阶,露水浓重,浸透了罗袜,她却还在痴痴等待;后两句写寒气袭人,女主人公回房放下窗帘,却还在凝望秋月。前两句写久等显示人的痴情;后两句以月亮的玲珑,衬托人的幽怨。全诗无一语正面写怨情,然而又似乎让人感到漫天愁思飘然而至,不著怨意而怨意很深,有幽邃深远之美。
【注释】
⑴玉阶怨:乐府古题,是专写“宫怨”的曲题。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三列于《相和歌辞·楚调曲》。
⑵罗袜:丝织的袜子。
⑶却下:回房放下。却:还。水晶帘:即用水晶石穿制成的帘子。
⑷“玲珑”句:虽下帘仍望月而待,以至不能成眠。玲珑:透明貌。玲珑,一作“聆胧”。聆胧:月光也。
【翻译】
玉砌的台阶夜里已滋生了白露,夜深久伫立露水便浸湿了罗袜。只好回到室内放下了水晶帘子,仍然隔着透明的帘子凝望秋月。
【鉴赏】
李白的这首宫怨诗,虽曲名标有“怨”字,诗作中却只是背面敷粉,全不见“怨”字。无言独立阶砌,以致冰凉的露水浸湿罗袜;以见夜色之浓,伫待之久,怨情之深。“罗袜”,表现出人的仪态、身份,有人有神。夜凉露重,罗袜知寒,不说人而已见人的幽怨如诉。二字似写实,实用曹植“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意境。
怨深,夜深,主人公不禁幽独之苦,由帘外到帘内,拉下帘幕之后,反又不忍使明月孤寂。似月怜人,似人怜月;而如果人不伴月,则又没有什么事物可以伴人。月无言,人也无言。但读者却深知人有无限言语,月也解此无限言语,而写来却只是一味望月。这正是“不怨之怨”,所以才显得愁怨之深。
“却下”二字,以虚字传神,最为诗家秘传。此处一转折,似断实连;好像要一笔荡开,推却愁怨,实际上则是经此一转,字少情多,直入幽微。“却下”一词,看似无意下帘,而其中却有无限幽怨。本来主人公由于夜深、怨深,无可奈何而回到室内。入室之后,却又怕隔窗的明月照此室内幽独,因而拉下帘幕。帘幕放下来了,却更难消受这个凄苦无眠之夜,在更加无可奈何之中,却更要去隔帘望月。此时主人公的忧思不断在徘徊,直如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那种纷至沓来,这样的`情思,作者用“却下”二字表达出来。“却”字直贯下句,“却下水晶帘”,“却去望秋月”,在这两个动作之间,有许多愁思转折反复,诗句字少情多,以虚字传神。*古代诗艺中有“空谷传音”的手法,这是如此。“玲珑”二字,看似不经意的笔调,实际上极见功力。以月的玲珑,衬托人的幽怨,从反处着笔,全胜正面涂抹。
诗中不见人物姿容与心理状态,而作者似也无动于衷,只以人物行动来表达含义,引读者步入诗情的最幽微之处,所以能不落言筌,为读者保留想象的余地,使诗情无限辽远,无限幽深。所以,这首诗体现出了诗家“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真意。以叙人事的笔调来抒情,这很常见,也很容易;以抒情的笔调来写人,这很少见,也很难。
契诃夫有“矜持”说,写诗的人也常有所谓“距离”说,两者非常*似,应合为一种说法。作者应与所写对象保持一定距离,并保持一定的“矜持”与冷静。这样一来,作品才没有声嘶力竭之弊,而有幽邃深远之美,写难状之情与难言之隐,使漫天的诗思充满全诗,却又在字句间捉摸不到。这首《玉阶怨》含思婉转,余韵如缕,正是这样的佳作。
《青玉案·元夕》古诗鉴赏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玉案·元夕》古诗鉴赏,欢迎阅读与收藏。
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①,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②,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③处。
注释:①花千树:形容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②蛾儿、雪柳、黄金缕:妇女的头饰。③阑珊:黯淡、零落。
1.《青玉案元夕》中元夕是指阴历正月十五日的元宵节,是夜称元夕或元夜。从唐代起,在元宵夜就有_________的风俗,也称_________节。(2分)
2. 清代作家________的作品《_________》里的元宵节,比春节更隆重,小到英莲走失,大到元春省亲,*民灶火也好,贵族家庆也罢,让我们品出了这个传统节日的许多*俗的文化内涵。(2分)
3.元宵节是正月里一个重要节日,当天往往举行闹花灯、猜灯谜活动,猜中灯谜,既彰显了自己的智慧,又*添了节日的快乐。请你猜猜以下灯谜,把答案写在横线上。(3分)
谜题:赤兔马,走千里。(打一元代剧作家) 谜底:______________
谜题: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一个词语) 谜底:______________
谜题:十五的月亮悬庭前。(打一北京历史文化遗迹) 谜底:______________
4.下列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中,描写元宵节的一项是(3分)
A.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B.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C.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D.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5.《青玉案元夕》上片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具体描述。(4分)
6.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请你结合自己的学*生活,谈谈如何达到第三境界。(5分)
参考答案:
1.赏灯(观灯、挂灯、放灯、猜灯谜等) 灯
2.曹雪芹 《红楼梦》
3.马致远 公正 圆明园
4.C
5.这首词的上半阕写正月十五的晚上,满城灯火,尽情狂欢的景象。一簇簇的礼花飞向天空,然后像星雨一样散落下来。一开始就把人带进火树银花的节日狂欢之中。
宝马雕车香满路:达官显贵也携带家眷出门观灯。跟下句的鱼龙舞构成万民同欢的景象。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凤箫是排箫一类的吹奏乐器,这里泛指音乐;玉壶指明月;鱼龙是灯笼的形状。这句是说,在月华下,灯火辉煌,沉浸在节日里的人通宵达旦载歌载舞。
6.①确立学*目标(2分)②持之以恒,执着追求(2分)③达成学*目标(1分)。
阴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这日晚上称元夕,亦称元宵,元夜。我国古代有元夕观灯的风俗。玉壶:指月亮。鱼龙舞:指舞鱼灯、龙灯之类。这是一首别有寄托的词作。词人假借对一位厌恶热闹、自甘寂寞的女子的寻求,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高洁志向和情怀.梁启超《艺蘅馆胡词选》云:“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其体会是可信的。词的上片,极写元夕灯火辉煌、歌舞繁盛的热闹景象。“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前一句写灯,后一句写焰火。上元之夜,满城灯火,就象一夜春风吹开了千树万树的繁花,满天的焰火明灭,又象是春风把满天星斗吹落。真是一片灯的海洋,焰火的世界,令人眼花缭乱。
“花千树”、“星如雨”,不仅写出了灯火之盛、之美,而且也给人热闹非凡的感觉,渲染出了节日的热烈气氛。“宝马雕车香满路”,是写游人之盛。但这里主要还是为了渲染气氛,所以,作者并没有对游人作具体描绘,只是从整体印象上概括地勾勒了一笔。然而,游人如织、仕女如云的景象却已跃然纸上;最后三句描绘歌舞之乐。节日的夜晚,一片狂欢景象,到处是笙箫齐鸣,到处是彩灯飞舞,人们在忘情地欢乐着,
“一夜鱼龙舞”,写出了人们彻夜狂欢的情景。 下片写寻觅意中人的过程。“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观灯看花”的妇女,头上戴着“蛾儿”、“雪柳”、“黄金缕”等装饰品,一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整整齐齐,漂漂亮亮。她们一路笑语,带着幽香,从词人眼前走过,这里作者具体地描写了观灯的游人,也是对上片“宝马雕车香满路”描写的一个补充,同时,一个“去”字也暗传出对意中人的寻觅。在熙熙攘攘的游人中,他寻找着,辩认着,一个个少女美妇从他眼前过去了,可是,却没有一个人是他要寻找的。那么他所要寻找的意中人在哪里呢?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经过千百次的寻觅,终于在灯火冷落的地方发现了她。人们都在尽情的狂欢,陶醉在热闹场中,可是她却在热闹圈外;独自站在“灯火阑珊处”,充分显示了“那人”的与众不同和孤高。“众里寻她千百度”极写寻觅之苦,而“蓦然”二字则写出了发现意中人后的惊喜之情。这里作者以含蓄的语言,表现了人物内心的活动。
这首词先用大量笔墨渲染了元夕的热闹景象,最后突然把笔锋一转,以冷清作结,形成了鲜明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造成了境界上的强烈反差,深化了全词的意境,而且很好地起到了加强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灯火写得愈热闹,则愈显“那人”的孤高,人写得愈忘情,愈见“那人”的不同流俗。 全词就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手法,反衬出了一个自甘寂寞、独立不移、性格孤介的女性形象。作者写这样—个不肯随波逐流、自甘淡泊的女性形象,是有所寄托的。辛弃疾力主抗战,屡受排挤,但他矢志不移,宁可过寂寞的闲居生活,也不肯与投降派同流合污,这首词是他这种思想的艺术反映。“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历来也为人传诵。
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这三句也是“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然经过三境界的第三境,并以此作比喻,对做学问、做人、成事业者,在经历了第一境界和第二境界之后,才能有所发现,自己所追寻的东西往往会在不经意的时候,没想到的地方出现。
【青玉案·元夕】
宋代: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青玉案·元夕】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南宋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或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他满腔激情、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
【青玉案·元夕】人物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青玉案·元夕】译文
焰火像是东风吹散了的千树繁花,纷纷落下仿佛星星如雨般坠落。豪华的马车满路飘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舞动鱼灯、龙灯不停歇,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华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只有衣香犹在暗中飘散。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注释
青玉案:词牌名。“案”读wan,第三声,与“碗”同音。
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星,指焰火。形容满天的烟花。
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青玉案元夕》古诗词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翻译: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青玉案·元夕》此词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①,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②,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③处。
注释:①花千树:形容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②蛾儿、雪柳、黄金缕:妇女的头饰。③阑珊:黯淡、零落。
1.《青玉案元夕》中元夕是指阴历正月十五日的元宵节,是夜称元夕或元夜。从唐代起,在元宵夜就有_________的风俗,也称_________节。(2分)
2. 清代作家________的作品《_________》里的元宵节,比春节更隆重,小到英莲走失,大到元春省亲,*民灶火也好,贵族家庆也罢,让我们品出了这个传统节日的许多*俗的文化内涵。(2分)
3.元宵节是正月里一个重要节日,当天往往举行闹花灯、猜灯谜活动,猜中灯谜,既彰显了自己的智慧,又*添了节日的快乐。请你猜猜以下灯谜,把答案写在横线上。(3分)
谜题:赤兔马,走千里。(打一元代剧作家) 谜底:______________
谜题: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一个词语) 谜底:______________
谜题:十五的月亮悬庭前。(打一北京历史文化遗迹) 谜底:______________
4.下列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中,描写元宵节的一项是(3分)
A.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B.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C.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D.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5.《青玉案元夕》上片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具体描述。(4分)
6.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请你结合自己的学*生活,谈谈如何达到第三境界。(5分)
参考答案:
1.赏灯(观灯、挂灯、放灯、猜灯谜等) 灯
2.曹雪芹 《红楼梦》
3.马致远 公正 圆明园
4.C
5.这首词的上半阕写正月十五的晚上,满城灯火,尽情狂欢的'景象。一簇簇的礼花飞向天空,然后像星雨一样散落下来。一开始就把人带进火树银花的节日狂欢之中。
宝马雕车香满路:达官显贵也携带家眷出门观灯。跟下句的鱼龙舞构成万民同欢的景象。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凤箫是排箫一类的吹奏乐器,这里泛指音乐;玉壶指明月;鱼龙是灯笼的形状。这句是说,在月华下,灯火辉煌,沉浸在节日里的人通宵达旦载歌载舞。
6.①确立学*目标(2分)②持之以恒,执着追求(2分)③达成学*目标(1分)。
女人如玉的古诗
守节如玉的古诗
古诗中的颜如玉
颜如玉有关的古诗
越女颜如玉的古诗
颜如玉诗句
与颜如玉相关的古诗
古诗中的美人如玉
君子如玉的诗句
美人如玉诗句
形容美人如玉的古诗
如玉佩身的古诗词
美人如玉的古诗词
有如玉字样的古诗词
形容人温柔如玉的古诗
形容男子如玉的古诗句
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古诗
描写雪洁白如玉的古诗
男人要守身如玉的古诗
形容君子如玉的诗句
描写公子如玉的诗句
形容公子如玉的诗句
形容女子如玉的诗句
古诗词中的借代如玉壶
描写男子温润如玉的古诗
守脑如玉经典语录
形容女人如玉的句子
形容公子如玉的句子
描写男子润如玉的诗句
陌上人如玉之类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