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关清江浦楼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有关清江浦楼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有关清江浦楼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有关清江浦楼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野望》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赏析
这首作于上元二年(761)成都草堂。诗以“野望”为题,是诗人跃马出郊时感伤时局、怀念诸弟的自我写照。
首两句写野望时所见西山和锦江。“西山”在成都西,主峰终年积雪,因此以“白雪”形容。“三城”,松、维、保三州,(在今四川松潘、理县一带),此时驻军严防吐蕃入侵,是蜀地要镇。南浦,南郊外水滨。清江,锦江。万里桥,在成都城南。中间四句是野望时触发的有关国家和个人的感怀。三四句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风尘”指安史之乱导致的连年战火。杜甫四弟:颖、观、丰、占。只杜占随他入蜀,其他三弟都散居各地。此时“一身遥”客西蜀,如在天之一涯。诗人怀念家国,不禁“涕泪”横流。真情实感尽皆吐露不由人不感动。
五六句又由“天涯”“一身”引出残年“多病”,“未”贡微力,无补“圣朝”的内愧。“供”,付托。“涓埃”,滴水、微尘,指毫末之微。杜甫时年五十,因此说已入“迟暮”之年。他叹息说:我只有将暮年付诸给“多病”之身,但“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是很感惭愧的。
杜甫虽流落西蜀,而报效李唐王朝之心,却始终未改,足见他的爱国意识是很强烈的。中间四句,由于连用对偶尔将诗人的家国之忧,身世之感,特别是报效李唐王朝之心,艺术地得到有效概括。
七八句最后点出“野望”的方式和深沉的忧虑。“人事”,人世间的事。由于当时西山三城列兵防戍,蜀地百姓赋役负担沉重,杜甫深为民不堪命而对世事产生“日”转“萧条”的隐忧。这是结句用意所在。诗人从草堂“跨马”,走“出”南“郊”,纵目四“望”。“南浦清江万里桥”是*望之景。“西山白雪三城戍”,是远望之景。他由“三城戍”引出成乱的感叹,由“万里桥”兴起出蜀之意。这是中间四句有关家国和个人忧念产生的原因(美文网 )。
杜甫“跨马出郊”,“极目”四“望”,原本为了排遣郁闷。但爱国爱民的感情,却驱迫他由“望”到的自然景观引出对国家大事、弟兄离别和个人经历的种种反思。一时间,报效国家、怀念骨肉和伤感疾病等等思想感情,集结心头。尤其为“迟暮”“多病”发愁,为“涓埃”未“答”抱愧。
此诗前三联写野望时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即由向外观察转为向内审视。尾联才指出由外向到内向的原因。在艺术结构上,颇有控纵自如之妙。
清江引·相思古诗词
古诗原文
相思有如少债的,每日相催逼。常挑着一担愁,准不了三分利。这本钱见他时才算得。
译文翻译
相思就像欠人债的债主,每日天都去逼迫催促。经常担负着一担忧愁的债务,却抵不了三分利,这本帐只有见到他时才算得。
注释解释
清江引:俗称(江儿水),也偶称(岷江绿)或(临江仙),本为元代小令,至今尚不见元代之前对此词牌的有关著录。“南曲并收入仙吕宫与双调;北曲属双调。字数定格为七、五、五、五、七,共五句。可单用作散曲小令。
少债的:欠债的。
一担愁:形容愁思沉重,一担:元时市语,形容重。
准不了:折不了,抵不得。
诗文赏析
相思和借债给别人有一定的相似点,即都是出本钱的一方,共同点都是需要对方偿还,如果不偿还则一定不断地追.如果不追到手这赔就太大了,有时是本利全无。但放债的人目的就是追求利润,追求三分利,而相思的则只要把对方追求到自己手里则万事大吉,则是高傲的胜利者,根本就不计较利钱,我们理解这些之后在分析这篇小令就很容易了。
“相思有如少债的'”这句活的关键是“少债”二字,即谁是债权人,谁是债务人,谁少谁的债,谁是追债的人,这确实需要思索一下方可以理清。如果从付出的角度来看,当然相思者本人是债权主体,以下的抒情都是她的内心活动二“每日相催逼。”每口都催逼对方还债,实际是每天都在催促对方表态,催促对方赶快答应自己的求爱。“常挑着一担愁,准不了三分利。”两句也极其形象生动,是相思的女子经常担负着相思的忧愁和讨不同债务的双重忧愁,这忧愁是极其沉重而难以担负的,而且更是不能指望三分利了二因为相思本来是自发的,对方是否知道都不敢完全确定,故利钱就更不敢指颦丁:最后一句点出这种债务丫断的的方式就是“这本钱见他时才算得”,要求实在是太低了,见而时才能计算本钱,人家还不还还不好蜕,如果偿还算是要同了本饯,利息就不计较了。当然,任何比喻都是蹩脚的,何况这通篇都是比兴,能够对应如此明白就已经很精彩了。“常挑着一担愁”,把无形化为有形,抽象化为具体,生动地表现出相思之深重,显示出很高的想象力和语言表现能力。
写清江画廊的诗句
(第一首)
水色澄明镜面皴,清江游弋画廊新。
烟波浩渺青罗带,伏岭连绵翡翠嶙。
武落钟离双穴异,仙人倒影两情真。
倘佯百岛湖心醉,天柱凌云眺渡津。
(第二首)
携友邀宾登画舫,重游仙境长廊。几回梦里久倘佯。
青山迎远客,碧水惹情肠。
舟荡鳞波人枕浪,揽云披雾飞航。几多美景醉痴狂。
夷江鸥鹭唱,楚岸稻花香。
(第三首)
如诗似画景迷人,百里清江满目新。
*崇山云伴舞,一川绿水浪弹琴。
烟波浩渺青罗带,峻岭连绵翡翠嶙。
锦绣风光如梦幻,纵然无酒也微醺。
(第四首)
山列画屏沉碧镜,丹青排布清江。漫将胜景当天堂。
玉山云锦丽,阆苑蓼风香。
如醉如痴巴楚秀,一时忘却家乡。倚栏*水揽前方。
笼烟迷白鹭,银浪洗红妆。
(第五首)
清江百里碧如蓝,潋滟湖波云水间。
岛屿仙山嵌翡翠,秀峰倒影映晴岚。
隔河发电千秋业,航运观光美梦圆。
恍若桃源世外境,纤尘不染艳阳天。
(第六首)
漓江如画展从容,一路观摩兴未穷。
驻足争先数九马,随流着意赏千峰。
驼猴奔突真真是,虎豹相亲每每同。
更有轻舟云上过,直教客旅醉朦胧。
(第七首)
秋残久盼得良辰,约友离城秀水亲。
武落山中观土寨,仙人洞里访巴民。
一江碧透琼波荡,*绵延彩画陈。
早悉长阳风景美,登舟踏览顿知真。
(第八首)
桂林山水甲天下,怎比清江美画廊。
水展绫罗柔胜缎,山呈龙凤势腾翔。
读书礼乐源流远,毓秀人文歌舞乡。
自古贤能瑶池地,神奇梦幻赛天堂。
(第九首)
春雨潇潇万物苏,青枝嫩嫩换新肤。
桃开柳翠燕声暖,鸟唱花芬蝶恋初。
喷壑顺岩盈草色,挂流穿岭醉*湖。
奇峰竞秀江河碧,楚峡当今世界殊。
(第十首)
西陵峡内任流连,山下人家景致鲜。
缕缕清风撩绿水,层层银浪晃白帆。
缤纷歌舞竹林醉,浓郁乡情楼榭酣。
幺妹娇娇红伞艳,阿哥箫弄碧云天。
清江画廊风景区游玩攻略
“八百里清江美如画,三百里画廊在长阳。”久闻了宜昌清江画廊的名声,借着“十一”节的时间,故此一游。下面是清江画廊风景区游玩攻略,欢迎参考阅读!
清江画廊风景区是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森林公园,2008年荣膺全国民族文化旅游十大新兴品牌,现正在积极争取创建国家AAAAA级景区。长阳,巴人发祥地、土家族的摇篮、“长阳人”的故乡。这里,历史源远流长,19万年前的“长阳人”在这里点燃了长江流域人类文明的第一堆篝火,四千年前,向王天子在这里吹响了巴国拓土开疆的第一声号角。
旅游景点:
钟离山:
武落钟离山又名佷山,是清江画廊风景区的核心景点,距清江画廊门楼处25公里。整个山体若浮湖面,主峰海拔397.5米;山下四面环水,碧波荡漾;岛上五峰错落,巉岩磷立。武落钟离山融自然风景与民族文化为一体,是人们探奇、揽胜、怀古、寻根的好去处。
仙人寨:
清江画廊仙人寨景点位于清江画廊风景区门楼处一公里。这里四季如春、鸟语花香、碧波荡漾、气候宜人、风光如画。走进仙人寨,一座重重叠叠的土家吊脚楼群就展现在您面前,古色古香,金壁辉煌 。寨中有奇洞名为仙人洞,洞内有奇石,名为“长阳人”石;世界奇草“仙香草”,奇香无比;成群的野生猕猴在这里与人交流,奇乐无穷;文峰寺中高大南吾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引来一群群善男信女叩首礼拜,寨中有三眼圣泉水井,相传:饮得此水:可脑清目明,由此,而得名为“聪明泉”。
倒影峡:
倒影峡景点是进入清江画廊风景区的第一个主要景点,位于隔河岩大坝北侧。其峡长5公里,水静谷幽,山峰陡峭,处处皆画。她以“鱼游枝头鸟宿水”的倒影胜景著称。*的'岩石群,形成独秀的天然山石景观 。山间林木葱翠,树影婆娑,清泉潺潺,波回水转,是一处融山、水、峡、洞、林木为一体的极富自然质朴气息的佳境。其景观清江大佛山,天然弥勒佛,高278米,底宽144米,比四川乐山大佛还大二倍,堪称亚洲之最。还有孔雀开屏山等,形态逼真,气势磅礴。倒影峡,可谓是清江画廊中的点睛之笔!
愚人岛:
地处湖北长阳清江高坝州库区,占地九千余亩,随着隔河岩电站与高坝州电站的建成使用,清江在这一地段无论是水质、流量、地质、地理都有了许多变化,水变得更清,山变得更秀。清江愚人岛生态休闲渡假区目前有山、水、岛、人四个主题景区。
天柱山:
位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清江北岸,距县城37公里。是以道教文化与险山幽谷为特色的宗教朝拜旅游区,与土家族的发祥地——武落钟离山南北遥相对应。天柱山——中武当海拔1445米,南临清江水库,北望长江三峡,四周群山拱手环抱。远看主峰,石笋高标,孤峰峙立,拔地耸天,巍峨超群,有健笔凌云之势;*观山巅,三峰争峭,双桥飞虹,宫观雄踞,云梯高悬,得仙山琼阁之妙。峰顶有清泉古井,四季长流不涸,明澈可鉴;山下是方山石林,长年云蒸雾绕,景象万千。
唐诗的世界涌现出了无数天才诗人,他们的作品历经千年依然光焰万丈,令后世人惊叹仰望的同时也略微有一丝丝的绝望。翻越唐诗的高峰那几乎是痴人说梦。我想这种压抑感在唐代那些“非著名诗人”心中绝对是达到了最沉重的地步。他们生于诗歌的时代,但是却在那些天才巨匠的万丈光芒之下黯然失色,生在诗歌的国度,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
不过,他们一旦能从大诗人们的光焰之下崭露头角,那么文学的世界就毫不吝啬给予他们一*之地。本次文章中要说的就是这样一位诗人,他的名字叫赵嘏,这个字是个多音字,有人说念gǔ,有人说念jiǎ,不知道哪个是正确的,若是读者朋友们有准确信息,可以留言指教。
赵嘏,字承祐,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公元844年进士及第,官渭南尉。他精于七律,笔法清圆熟练,不假雕饰,有《渭南集》存世。
赵嘏有一首十分出色的作品,叫做《江楼感旧》,如下:
《江楼感旧》
唐 ·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这是一首登临怀远的小诗。诗人他独自登上江边的小楼,凭栏远眺,江水澄澈,月光皎洁洒遍人间,如此良辰美景却让他感慨丛生。他想起了那个当初与他一同望月的人,眼前的风景一如往日,但是此番登楼的,只是他一人了。
这首诗虽然内容较短,但是情、景、事、理深婉浑融形成了无懈可击的整体审美效果。这景色自然是不必说,月色撩人江边美景令人心驰神往。接上后面的忧伤之情,乐景哀情之手法运用得炉火纯青。而抒情是诗歌的重头戏,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个情感怎么来抒发才最好呢?我个人的审美更偏向于赵嘏这种欲说还休、语淡情深的风格。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赵嘏这位远人究竟是何人?是他的知己或者是亲人亦或是恋人?一切都没有明确的交代。总之是一种淡淡的哀愁笼罩于全诗,这哀愁洒满了江上的每一个角落,飞上了九天的月色,它无处不在却又不可捉摸。虚虚实实恍恍惚惚的诗境正是作者内心绵渺情思的外在展现。没有声嘶力竭也没有肝肠寸断,寥寥数语轻描淡写却萦绕着难以消散的哀愁。
人生的孤独与哀愁总要自己去消受,与人倾诉的时刻少,独自思虑的时候多,歇斯底里的时刻少,黯然沉默的时候多,无可奈何也无可厚非。
一不留神就像小年轻们似的熬制了几大碗鸡汤,言归正传说回赵嘏的这首小诗。文首也说了,他这个“非著名诗人”写下了这首“非著名小诗”,但是最终还是历经千年时光依然流传了下来,这本身就足够幸运,当然了偶然皆是必然,赵嘏这首诗写得如此出色,历代的文人们是绝不会舍得让它埋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
恩施清江风景旅游区好玩吗
导语:清江,长江一级支流,古称夷水,因"水色清明十丈,人见其清澄",故名清江。清江发源于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之齐岳山,流经利川、恩施、宣恩、建始、巴东、长阳、宜都等七个县市,在宜都陆城汇入长江。恩施清江风景旅游区好玩吗?下面是有关恩施清江风景旅游区的介绍及游客点评,一起来看看清江风景区怎么样吧。
清江简介:
恩施清江风景旅游区,地处长江三峡和张家界两大国际知名景区之间;位于世界硒都、华中药库、*三大后花园之一的湖北省恩施州境内;东起巴东县水布垭,西至恩施市浑水河,全长87千米;是八百里清江的深水河段(最深处达200余米)、中游区段和精华部分;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三大旅游板块、六大旅游区和十大核心景区之一;是三峡清江环形大峡谷的主要节点和“一段项链”;是“仙居恩施”旅游集群的骨干景区和后起之秀。水布垭、浑水河分别是它的东、西大门和两个集散点。
景区以峡谷俊雄、石屏垂立、壁画神奇、瀑布飘逸、土家风情著称于世。春百花,夏飞瀑,秋彩叶,冬雾雪。风景迷人,风情醉人,风水养人。被游客赞誉为:浓缩版的张家界,诗意化的长江三峡。奇山秀水典藏、峡谷风光如画的恩施清江旅游风景区,主要景点有:红花淌石林、大岩洞瀑布、千瀑峡、彩虹桥、五花暮霭、景阳峡谷、思过崖、笑面睡佛、清江石屏、清江壁画、蝴蝶崖、廪君山、武落钟离山(三里城)、五兄弟峰、世界第一高坝(水布垭大坝)。景区气候温和,冬暖夏凉,风调雨顺,安全舒适。政务商务亲友会,人在船上观景行。春夏秋冬都可以游,天晴下雨都能够游,男女老少都适宜游。
恩施清江风景旅游区好玩吗?来看看游客们是如何点评的吧。
1、行船于清江之上,江风徐徐,江水微波,船大而*稳,*山高石奇,偶有瀑布临空飞泻,一个转弯,又是另一美景,真人间奇景。
2、恩施清江可以漂流,全程能漂8个小时,我们漂了4个小时。清江很美,水非常清,碧绿碧绿的。漂流的时候水比较急,要看好自己的东西不要掉水里了。船夫会问你要不要翻,就是要不要翻船,我们说不要。如果想下去游个泳也可以,记着穿好救生衣,水还是比较深的,有好几米,而且水很凉,容易感冒,更容易抽筋,所以不建议下水!
3、超级超级美的清江河 坐在船头迎面扑来的风还微凉 山山水水的景映入眼帘
4、船上看到的'山水风光还不错,很多瀑布啊瀑布啊瀑布啊,晚上还可以赏月,但是水面实在垃圾太多,而且船有几层,上层的会往下扔垃圾,就会扔到人身上。。。晚上有晚餐,排队领取,就像食堂一样,我去的时候碰上船上有小明星的表演和魔术表演
5、鄂西的母亲河,养育了沿岸的土家族,苗族。其美丽不输三峡,时而俊秀时而壮美。
6、清江风景区其实就是个水库,可以坐船在湖面上观光,但其实没什么可看的
7、坐邮轮去,清风徐徐,很是惬意。蝴蝶涯。壮丽。美丽的风景总在最后。
8、青江是土家族的母亲河,在汾水河码头乘船游"清江画廊",来回5个小时,*青山连綿、石壁千仞、碧水如玉,真有"三峡之雄、漓江之清、西湖之秀"啊!
以上就是有关恩施清江风景旅游区的介绍及游客点评,相信大家有所了解了,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夸张,辞书上的解释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就是说,夸张者为了启发读者或听者的想象力和加强所说的话的力量,用夸大的词语来形容事物。
在古代,常用夸张这一修辞手法的是诗人,尤以唐代大诗人李白为最,说蜀道之难,就“难于上青天”,说燕山之冷,就“燕山雪花大如*”,说庐山瀑布,就“飞流直下三千尺”,还“疑是银河落九天”。真可谓见过夸张的,但没有见过如此这般夸张的!
但是,李白写诗夸张,不是故作惊人之语,而是一种真情的流露,这与他张扬的个性和激越的情绪有关,没有那些夸张之词,就不足以表达出他那强烈的印象,就抒发不出他那炽热的情感,所谓真性情者莫不如此。
《秋浦歌》的主题是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抒发怀才不遇的苦衷。起句“白发三千丈”,劈空而来,骇人心目,夸张的不*情理,七尺身躯何来三千丈头发?但念下句就有了答案,“缘愁似个长”,愁生白发很是常见(伍子胥一夜白头),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既然愁思无涯,白发当然也可以长到三千丈,这是艺术的夸张,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化为可以用量计算的物,使人感到不仅合情,甚至合理。
接下两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是说照着清亮的铜镜,看到自己萧萧白发,简直没法知道自己的头发怎么会变得这样的白。诗人通过向自己的提问,进一步加强对“愁”字的刻画,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
实际上,后两句是明知故问,用“不知”、“何处”两个疑问词,把重点落到追寻愁闷的根源上。这么深重的愁思究竟从何而来?诗人没有回答,但联系到诗人生*和当时处境,读者可以思而得之。
《秋浦歌》大约作于天宝末年,诗人忧国忧民,个人理想不能实现,并受到排挤。诗人自负有使“寰区大局,海县清一”的理想,却是无路请缨,家国愁,身世感,充溢心胸,功业无成,身先衰老,怎能不可悲,怎能不发感慨“白发三千丈”!这凄凉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识其悲愤,并以此奇想奇句流传千古,可谓善作不*鸣者了。
杜甫和苏轼,一个是“诗圣”,一个是“诗神”,他们的诗词,首首经典,句句珠玑。想跟他们学写诗吗?
少年时尤爱读李白,觉得人生一遭,活成那个不问红尘、仗剑四方的“谪仙人”才过瘾。
长大后才读懂杜甫,因为其实我们大多数人的生命都像他一样,于*凡中努力开花。
天才固然可贵,但毕竟沧海一粟,更多的是芸芸众生。
人生的前半场,杜甫也曾是个仗剑走天涯的潇洒游子,光风霁月,豪情万丈,他的心高气傲不输李白;
在人生的下半场,日渐衰微的国运,入不敷出的家境,让杜甫开始正视现实,走进世俗生活。
也正因这些经历,杜甫才真正将自己的生命融进诗歌,贴向了黎民百姓,贴向了黄土大地,也贴向了人生的本质。
多少人的一生,都浓缩在这8首诗里!
01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杜甫出身于官宦世家,他的爷爷杜审言也是当时的大诗人。
在书香门第长大的杜甫七岁能诗,出口成章,年纪轻轻就扬名洛阳,甚至是岐王李范府中的座上宾,前途无限。
风华正茂的杜甫,登上五岳之尊,发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呐喊。此时的杜甫,不正像极了每个年少时期的我们?
曾经,我们都觉得自己能成为最了不起的人。
但当触到复杂的社会,融进困顿的现实,才发现:其实啊,成为一个普通人、安安稳稳度过一生已实属不易。
02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杜甫《赠李白》
长大后,杜甫参加了科举考试,但没考上。年轻的杜甫丝毫没放在心上,那时候的他觉得人生很长,自己有的是时间肆意挥霍,于是仗剑辞亲,出去漫游了。
公元745年,杜甫在洛阳结识了名满天下的大诗人李白。同样的仗剑远游,不融世俗;同样的才高八斗,诗情万丈;同样的怀才不遇,踌躇满志。
两个人一见如故,饮酒论诗,把酒临风,其乐融融。
人生中一定要有这样一个朋友,同悲欢,共喜乐,能举杯畅饮,也能*抒怀,不问世俗,只问真心。
无论日后风云怎样变幻,无论多年后身在何方,总有一人,让你一想起来便觉得温暖。
03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唐玄宗执政后期渐渐昏庸,整个朝政被奸相李林甫把持。
他大权独握,闭塞言路,在他的一手操纵下,多年的科考竟无一人录用。而杜甫正是落选者之一。
年少成名的杜甫,却在人生的后半场看尽冷眼、吃尽冷饭,其中滋味,实是一把辛酸泪。
但也正是这段经历,让他彻底抛去了曾经的裘马轻狂,真正走向了成熟。
叶嘉莹说:莫向人间怨不*,相期凤凰浴火生。甘苦与共,是浮生茶,也是人生路。
如果苦难不可避免,那就改变自己面对苦难的态度,不卑不亢,不折不挠,在苦难中开出一朵花来。
04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
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
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
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几经波折,杜甫终于谋得一个小到不能再小官职,类似于弼马温,负责管理仓库和马匹。
当他假期去探望远在奉先的妻儿时,一进门便听到嚎啕大哭,才知道小儿子被饿死了。
悲莫悲兮生别离,人生的最痛莫过于亲人的离开,但杜甫把失去儿子的悲痛,化作写作的力量,在诗歌中揭露社会的黑暗,换取更多家庭的团圆。
董卿说:同情心最弥足珍贵的地方,是可以让我们始终对伤害持有戒备。
我们知道痛苦是什么,从而努力避免别人再经受同样的痛苦。
将自己的悲愤,化为关爱别人的力量,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气度。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注释:
1、汉乐府:原是汉初采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称为乐府诗。
2、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
3、可:在这里有“适宜”、“正好”的意思。
译文:
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赏析:
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在汉乐府民歌中具有独特的风味。
民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图画。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戏耍的鱼儿,还有那水上划破荷塘的小船上采莲的壮男俊女的欢声笑语,悦耳的歌喉,多么秀丽的江南风光!多么宁静而又生动的场景!从文化学的角度,我们又会发现这是一首情歌,它隐含着青年男女相互嬉戏,追逐爱情的意思。你看那些鱼儿,在莲叶之间游来躲去,叫人怎能不想起北方的“大姑娘走进青纱帐”?
读完此诗,仿佛一股夏日的清新迎面扑来,想着就令人觉得清爽。还不止于此,我们感受着诗人那种安宁恬静的情怀的同时,自己的心情也随着变得轻松起来。
诗中没有一字是写人的,但是我们又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机的青春与活力,领略到了采莲人内心的欢乐和青年男女之间的欢愉和甜蜜。这就是这首民歌不朽的魅力所在。
有关清江浦楼的古诗
带有江浦的古诗
有清江的古诗
暮清江移舟的古诗
清江的古诗词
清江引野兴的古诗
下清江水的古诗
清江月色的古诗
赞美洛清江的古诗
清江流水的古诗
清江的古诗歌曲
落日清江里的古诗
浙江浦江古代文人描写的古诗词
清江画廊诗句
关于清江的诗句
赞美清江的诗词
清江如练的句子
古诗清江引秋怀的教案
赞美清江的古诗词
郁孤台下清江水的古诗
描写清江画廊的古诗
清江夏日的诗句古诗
描写清江诗句
描写八百里清江的古诗
形容清江画廊的诗句
美丽的长阳清江钓鱼古诗
渺渺清江渡这首古诗的题目
赞美清江画廊的诗词
有关清江峡谷的古诗词
梦里清江醉墨香的古诗视频
芊沁的古诗
与海欧有关的古诗词
带年少的古诗词
形容中国风山水的古诗
元宵节的由来古诗和*俗
关于宽容的古诗集
关于夏古诗的朗诵视频下载
描写冬天的古诗词300首
鸟鸣涧这首古诗的配图
春天的古诗配画简笔画大全
心情不好下雨的古诗
小学生关于船的古诗
展现青春风采的古诗词
表示闲云野鹤的古诗
送给孩子的古诗寄语
最后一字是景字的古诗词
描写的村居古诗
读古诗词的鉴赏
带有惠的古诗
周而复始的古诗词
李白写的赞美校园的古诗
激励自己努力学*的古诗
古诗梅的ppt
描写奇幻色彩的古诗词
曲子的古诗
爱国主义情怀意思的古诗
关心春天的古诗
用甲骨文写春节的古诗
古诗宋词对自己的影响
稍长的经典古诗词
闺蜜相见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