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部编版五上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部编版五上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部编版五上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部编版五上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使至塞上古诗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使至塞上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王维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及注释】
(我)轻车简从要视察边疆,要去的地方远过居延。
(我)像蓬草飘出了汉塞,像归雁飞入了北方的天空。
大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正圆。
走到萧关恰好遇见骑马的侦察兵,前敌统帅正在燕然前线。
1、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是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从军赴凉州途中所作。
2、使:出使。
3、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4、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5、属国: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
6、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社员济纳旗东南。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7、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8、归雁:因季节是春天,雁北飞,故称"归雁入胡天",也是诗人自喻。
9、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安火。《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安火不至。”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安火。”
10、长河:黄河。
11、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12、侯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13、都护:官名。唐朝在西北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
14、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这里代指前线。《后汉书·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此两句意谓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
15、烟:烽烟,报警时点的烟火
【赏析】
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王维奉命赴西河节度使府慰问将士,该诗即诗人赴西河途中所作。这是一首纪行诗,诗人身负朝廷使命前往边塞。诗即记述这次出使途中所见所感。
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以及写作的地点并说明边塞的遥远辽阔。“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单车”,是说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诗于纪事写景之中微露失意情绪,这种情绪便是从“单车”二字引发出来。而后一句说身过“居延”这特殊的地域,则成为诗中描绘的风光景物的根据。
三、四两句包含多重意蕴。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这一句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如曹植的《杂诗》(其二)所谓“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就是著名的例子。本诗中的“出汉塞”恰与诗人此行相映照;而且,这三个字异国他乡的情味甚为浓厚,这就加深了飘零之感。去国离乡,感情总是复杂万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的情势,还是像本诗中所写乃是因为负有使命。大约诗人这次出使,已自心境不佳,并不同于汉司马相如初得武帝青睐,出使西南夷那样的威风、气派。诗人的失意情绪或者同朝廷政治斗争有关。一向器重诗人的'宰相张九龄即于本年四月贬为荆州长史。
诗在表现上采用的是两两对照的写法。“征蓬”喻诗人,是正比,而“归雁”喻诗人则是反衬。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诗人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
五、六两句写景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这一联由两个画面组成。第一个画面是大漠孤烟。置身大漠,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这样一副景象: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那是烽烟,它告诉诗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烽烟是边塞的典型景物,“孤烟直”,突出了边塞气氛。从画面构图的角度说。在碧天黄沙之间,添上一柱白烟,成为整个画面的中心,自是点睛之笔。《坤雅》:“古之烟火,用狼烟,取其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清人赵殿成说:“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这又是从用字上说。
另一个画面是长河落日。这是一个特写镜头。诗人大约是站在一座山头上,俯瞰蜿蜒的河道。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是怎样美妙的时刻啊!诗人只标举一个“圆”字,即准确地说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点。由于选取这样一个视角,恍然红日就出入于长河之中,这就*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从而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红楼梦》第四十一回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这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注释:
1、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2、撑:撑船,用浆使船前进。
3、艇:船。
4、白莲:白色的莲花。
5、不解:不知道;不懂得。
6、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7、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全草类。
8、一道:一路。
9、开:分开。
译文: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
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管怎样隐藏,
都留下了划船的踪迹。
赏析:
池塘中一个个大莲蓬,新鲜清香,多么诱人啊!一个小孩儿偷偷地撑着小船去摘了几个又赶紧划了回来。他还不懂得隐藏自己偷摘莲蓬的踪迹,自以为谁都不知道;可是小船驶过,水面原来*辅着的密密的绿色浮萍分出了一道明显的水线,这下子泄露了他的秘密。
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部编版必背古诗词
新入学的中小学生已经开始使用“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2019年,所有年级都会统一使用这个版本的语文课本。该版本语文课本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古诗文篇目大幅增加,特此为大家整理了部编版必背古诗词,本篇还汇总了其中大部分的朗读或唱读版本哦。有点长,但收藏好这个帖子,够用好几年啦!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间,一片冰心在玉壶。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江上
宋代:王安石
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秋天,写景,感伤,离别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江上秋风阵阵,水波荡漾连绵,江岸上的红花也脱下红妆,渐渐凋谢。
离别之情让远去的笛声吹送,蓦然发现船只已到乱山的东面,再不见分别的渡口。
注释
漾:吹过。
脱:脱下。
被:让。
横笛:横吹的笛子,这里指笛声。
鉴赏
这首诗非常注意抓住江上特有的景物,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扣住“秋天”这特定的节令特点,描绘江上的秋色,情景交融,寄寓深沉,表达出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此诗一、二句两写景,其目的并不在要再现什么秋声秋色,而是旨在以比兴手法,用景衬情:猎猎的西风带来秋的消息,令人心生愁绪,绵绵的江水长流不息,让人顿时产生感触,晚开的花儿飘落,正所谓落红无数,也让人郁郁寡欢。这些景物,都带上了浓浓的感*彩,使人愁肠百结。
三、四两句,则题旨非常鲜明地凸现出来:“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特定的季节、特定的景物,触动了诗人的离情别绪:是自己远离故乡、孤身在外,涌起了桑梓之思,或者是亲人在外飘泊、时世动乱,勾起了眷怀之恋。整首诗,景为情出,情因景生,情景交融,寄寓深沉,深隽的诗韵诗味。
对于离情让横笛吹送的问题,古文学者刘逸生先生有这样详尽的解释:诗人刚和亲人分手,坐上向远方而去的船,看着江上的风光,秋意甚浓,也使满怀离情的诗人更添伤感,忽地不知何处传来笛声,呜呜咽咽的,听的更是心情沉重,而笛声一直没停,让诗人更感折磨,不过,蓦然抬头,原来船已转到乱山的东边,适才与亲人分别的渡口,都已望不到了。这是一种奇特的化虚为实的手法。
江水浩淼无边,江畔红花朵朵,而到了秋季,西风劲吹,水面则起波浪,荡漾连绵,江花也渐次凋谢,脱下了红妆,那岸边或水上的小舟传来横笛声,也就使景色带上了浓浓的秋意,勾起作者的思绪。江水江花、西风横笛,这些特有时令的特定景物,就构成了一幅色彩浓烈的“江上秋意图”,具有鲜明的特色。
诗到宋代,很讲究炼字炼句。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洲》)是个著名的例子。从这首诗看,也是如此。因笛声而引起离情,李白就写过他的《春夜洛城闻笛》说:“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仿佛是随口而成,自然明畅;但王安石就不愿追随这种风格,他一定要把“离情”写成是一种“异化之物”,是能够让风吹着走的。这正是注意了锻炼,让句子显出不寻常的曲拆。▲
参考资料:
1、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253
2、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64-65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安石变法失利后,辞去相位退居金陵后,一日游长江有感而作。
有用没用完善
参考资料:
1、刘逸生.王安石诗选:香港三联书社,1983:212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池上古诗改成故事4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池上古诗改成故事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爸爸妈妈都去上班了,我想吃莲子。
于是我自己跑到池塘边,池塘里有圆圆的荷叶,粉粉的荷花,还有绿绿的莲蓬。非常美丽!小池边有一艘小船,我拿着竹竿撑着小船到河花池里采莲蓬,弯下腰用手一拽把摘下来的莲蓬放在船上。
我心里非常着急,担心被别人看见,急急忙忙把船划走,两边的浮萍留下痕迹,泄露了我的秘密。
夏天,一个烈日当空的中午。小明趁大人午睡时间,偷偷地从家里跑了出去。
他来到了池塘边,看见了满池塘圆圆的、绿绿的荷叶,粉红色的荷花和一个个的小莲蓬。小明还看见不远处有一条小船,船上还有一根竹竿。
小明眼珠一转,便有了主意,他小心翼翼地跳上了船,拿起竹竿,把船划到了池塘深处。偷采了许多的.莲蓬放在船上,高高兴兴地划船回家了。
回家的路上他不知道隐藏自己,池塘的水面上留下了小船开过的痕迹。
夏天到了,正是莲蓬丰收的好季节。小男孩趁着家人不注意的时候,自己偷偷地跑到池塘边。
他看到池塘里有圆圆的碧绿碧绿的荷叶和粉嫩粉嫩的荷花,还有一个个大莲蓬,新鲜清香,多么诱人啊!
小男孩四处看了看,看到了池塘边停了一艘小船,连忙跑过去跳上了小船,把船划到一个没有人看到的地方,就开始摘莲蓬。他抓住荷叶的茎扭呀扭呀,摘了几个莲蓬下来,扔到船上放在了一起,又赶紧划回来。
但是他还不懂得隐藏自己偷摘莲蓬的踪迹,自以为谁都不知道,可是小船行驶过的地方,水面原来*辅着的密密的浮萍分出了一道明显的水线,这下子泄露了他的秘密。
夏天到了,小丽趁爸爸妈妈出去种田的时候,她想采点莲蓬吃,跑出去了。
来到湖边看到一条小船看旁边没有人,她就跳了上去找到一根粗粗的木棍,她划呀划呀划到湖的深处,她心想:我划到深处就不会有人发现了。
接着她开始采莲蓬了。她抓住荷叶的茎再用另一只手扭了扭莲蓬,采下来放进船里。
她划呀划,采呀采,采了很多莲蓬。她看着粉嫩粉嫩的荷花,碧绿碧绿的荷叶,新鲜的莲蓬,脸上挂着笑容开开心心地回家了。
她不知道湖里的浮萍上留下了小船开过的痕迹。
1、心在遠方^
2、自强不息
3、改写下半生
4、明日辉煌
5、相信自己
6、明日輝煌
7、从未停步
8、策马走天涯
9、年轻要闯.
10、此年定人生
11、踌躇满志
12、奋不顾身
13、风云再起
14、续写青春
15、飞向真理
16、包容梦想
17、努力打拼
18、从未停步
19、只考清华
20、男儿当自强
21、苦尽甘来
22、荒芜的心
23、笑对人生
24、拼搏奋斗
25、放飞梦想
26、志在飞翔
27、遇弱则强
28、一懒毁终生
29、贵在坚持
30、化蛹为碟
31、活在风浪里
32、无畏向前
33、堅持到底
34、做人要淡定
35、启动梦想
36、永不→放弃
37、退回无路
38、人要靠自己
39、努力为明天
40、毅力坚强帝
41、无畏向前
42、风灵无畏
43、微笑面对
44、年轻在于拼
45、累却坚持i
46、永言不败
47、梦想与野心
48、梦想起航
49、奋斗峥嵘
50、永不言败
51、超越自己
杰出的诗人为千百年来人们所敬仰!脍炙人口的绝句古诗,为历代世人争相传诵,记住这些经典,让我们的前行路更宽更*!为您倾情整理《东陂遇雨率尔贻谢南池》,希望对您有所启迪。
孟浩然 东陂遇雨率尔贻谢南池
【译文及注释】
是不是觉得东陂遇雨率尔贻谢南池非常经典,非常有意蕴?在此,小编推出了专题池上古诗读音,请您阅读。
有关《诗经》与上古音韵学
音韵学 是我国一门传统的学问,它是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语音系统和它们的历史演变规律的科学。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诗经》与上古音韵学,欢迎阅读与收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最早的真正意义的文学。我们现在一般能见到的《诗经》的读本基本上都是文学性普及读本,而通常能看到的文章也大都是赏析性质的文章。而一本《诗经》留给我们的价值还不止在文学方面,由于它本身是韵文,因此这就为上古音韵,特别是古韵学的研究,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材料。
音韵学是*传统语言文字学(小学)的重要内容,是古代汉语的研究重要手段和媒介。特别是古韵学,到了清代达到了繁荣时期,极大的推动了“小学”的研究,也成就了一批大家。
但由于汉语音韵学和其他学科相比,入门阶段需要记忆大量的材料,因此给人以艰深的感觉,也就长期被人忽视。一些语文工作者甚至连一些最基本的概念都没有。比如《诗经》谁都知道,但有谁知道《诗经》与上古音韵有什么联系呢?
一、《诗经》韵脚的系联
《诗经》中的诗每一节都是押一个韵的,我们之所以今天读起来不压韵,是因为古今字音的变化。通过对《诗经》韵脚的总结归纳,我们可以大致了解上古字韵的面貌。
首先我们可以把每一节中偶数句的最后一个字总结出来。比如我们比较熟悉的《氓》的第一节:
氓之嗤嗤,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我们可以看到,这一节中 “丝、谋、丘、媒、期”这几个字是押一个韵的。换句话说,这几个字在《诗经》创作的时代的韵是相同的。
再如我们非常熟悉的《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对这五节我们可以知道:“洲”和“逑”是一个韵;“流”和“求”是一个韵;“服”和“侧”是一个韵;“采”和“友”是一个韵;“芼”和“乐”是一个韵。
然后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把《诗经》全部总结一遍。
这个工作做完之后,我们会发现这些韵有许多是可以合并的:
如《芣苢》中:“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我们可以知道:“采”和“有”是一个韵,结合刚才的“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这一节,就可以知道:“采”、“有”、“友”都是一个韵的。
《柏舟》中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我们知道“流”、“忧”、“游”同属一韵,可以和《关雎》中的第二节合并为“流”、“忧”、“游”、“求”为同一韵。
《泉水》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怀于卫,靡日不思。娈彼诸姬,聊与之谋。
《氓》
氓之嗤嗤,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
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终风》
终风且霾,惠然肯来。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合并这三段可以知道“丝、谋、丘、媒、期、淇、思、来”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合并大批韵脚。
比如和上面提到的“丝、谋、丘、媒、期、淇、思、来”押一个韵的字还有:之、以、才、兹、不、龟、母、邮、牛、止、喜、己、巳、耳、事、而、佩……(这就是古韵中的“之部”)
和“流”、“忧”、“游”、“求”为同一韵的还有:幽、冒、茂、由、谬、收、舟、周、舀、矛……(这些同属“幽部”)
二、借助汉字的特点。
通过对《诗经》韵脚的系联,我们可以知道相当一批字的字韵归属,但数量上还是很有限的,毕竟,《诗经》不过三百来篇而已。那么如何继续把“归韵”的工作深入下去呢?
我们可以借助汉字的特点。
在《诗经》产生的年代,汉字中的形声字已经占有了很大的比例,尽管现在有许多形声字的读音与它的声旁有很大的差别,(如:“诗”字是“从言,寺声”)但在先秦时代,形声字的读音和它的声旁基本一样,因此,我们可以由此推而广之,对大批的汉字的字韵进行归并。
如,我们从《氓》中知道了“期、谋”是押一个韵的,而“期”是“其”声,“谋”是“某”声,因此可以认为,在上古时代,所有从“其”得声的字(棋、旗、欺、萁……)和所有从“某”得声的字(媒、煤、……),都是一个韵部了。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进一步确定更多数量的字在上古时期的韵部情况了。
当然,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一个问题,由于汉字字形演变的原因,有些字我们今天已经无法看出是从什么得声的的了,比如:“更”字是从“丙”得声,“寺”字是从“之”得声…………,这样的字有很多,因此,要正确分析每个字的形声关系,还一定要借助《说文解字》这本书。《说文》中的字,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形声字,由此我们可以扩展可归并字韵的数量。
三、借助其他手段
尽管我们可以通过《诗经》和《说文》确定大量汉字的字韵情况,但毕竟不过全面,所以我们还要借助其他手段材料。
如《楚辞》也是先秦韵文,同样值得参照。
再有后世的韵书,如《广韵》等等。
总之,我们可以确定绝大多数汉字的字韵。
中华文化复兴梦也是中国梦的一部分,培养孩子对歌赋的兴趣是现在很多家长的愿望,先人的智慧也是孩子们文化学*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支招:如何才能让孩子爱上词?。
如何才能让孩子爱上古诗词,并有效地背诵记忆呢?今天小编为大家总结了几点。
1.多参加古诗词相关的比赛。
现在不管是在电视上还是各大学校联合举办的比赛,都可以尝试报名参加一些,一方面长长见相,另一方面在一个更大的舞台上来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和智慧。
2.养成朗诵诗词的好*惯。
它不仅能培养情操,锻炼人的意志力和高尚的品格,通过诗词歌赋我们可以进入到作者所处的那个时代,去感受那个年代的生活,去认识中国丰富的历史,家长之友《支招:如何才能让孩子爱上古诗词?》。
3.多参观博物馆和历史名人故居。
因为在博物馆和故居里有的很多都在保留了一些当时的珍贵文物,通过这些可以更全面的了解诗词歌赋的来源,对于学*它的深度是很好的养份。
4.把诗词谱成音乐和歌词来唱。
其实像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古诗《静夜思》,苏轼的《》等等,一个更懂古诗词的人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一个更有文化涵养、文化底蕴的人,而音乐也可以更好的加深孩子的记忆。
5.多阅读古诗词的古籍典书。
比如《中庸》《大学》《论语》《》《》《》N多首等,选一些好书对孩子的影响是终身的,当然,最好是在家长的带领下一起来阅读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6.学会对对联,吟诗作对。
培养探讨古诗词赋的氛围,让志趣相同的小伙伴都加入进来,就像爱跳舞的孩子都更愿意跟同样喜爱舞蹈的朋友交流,也许大家思维的碰撞又会创造出新的火花和灵感。
[浅谈如何才能让孩子爱上古诗词]
1、相信又如何?净渊,我只是后池。
2、白衣古袍,长发如墨,眉眼温纯,不知何时,回眼之间,竟能绝了风华。
3、蝼蚁而已,红日已亡,他们没有存在的必要。
4、上古,若我当年便知道真相,你珍视的一切,我都会替你守护,而不是……害得你在祭坛之上,洪荒之中,眼睁睁的放弃所有。
5、无论你是谁,数万年前,你是否也曾同我此时一般,无比憎恨被隔绝在这一米之外的地方,只能看着那人的生命缓缓流逝,却寸步难行,无能为力!
6、黄沙滚滚,炙火滔天,仿若无间地狱。
7、这是她唯一能做到的处罚,刚才她无法说完的那句话……古君和柏玄是后池这一世至亲之人,可白玦却是她上古永生永世最重要的人。
8、白玦真神,古君技不如人是真,可你若想完成这场婚事,除非……我死。
9、凤染,我告诉过你,这百年,因为身后有守护的人,所以我从来不曾放弃。我守护的人里一直都有你,从来都有你。
10、古君,有些事,不是你想,就可以挽回的。就像他和后池,从他在擎天柱下觉醒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11、被信任之人亲手推入绝境,月弥上神弥留之际,又该是何等悲凉?
12、和你相识千万载,却从来不曾爱过你的上古。
13、很久以后,她渐渐开始明白,或许她花了三百年才真正爱上白玦,可一开始,她只是单纯的爱上了他的这份情深。
14、伴着这如叹息般的低喃,那抹黑色的人影一缕缕消失,化为飞烟,消逝在了这广裘的天地间。
15、她负他何止十三万载,欠他又何止三生三世。
16、桃林之外的世界,管它三界倾覆,恩怨纠葛,他们三人只管端杯饮茶,淡看流水,六万载时光,仿似从未逝去。
17、白玦,有些事做下就是做下了,我的罪洗不清,你的……又何尝不是?
18、十三万年,如此漫长,那人即便位极苍生,又怎能对如此情深视而不见?
19、我负你何止十三万载,欠你又何止三世?
20、你能恨我,是我六万年来最大的期盼。
21、我们相识万载,你应该了解我的为人。
22、青龙台上,支离破碎、差点灰飞烟灭、以身为聘的清穆……还有她盼了一百年的阿启。
23、白玦,你真是这个世上最残忍的人。可以冷酷到毁灭我,也能温柔得让我错以为你还爱着我。
24、虽然众神苏醒,炙阳和御琴也毫发无伤,但都说人心贪婪,上古最*越发觉得这句话没错,见到的旧人愈多,她愈加想念六万年前的上古界,月弥和白玦都还在的那些日子。
25、没错,后池,无论什么事,父神都会替你承担。
26、阿启阿启,实为阿弃。
27、若是神君相等之人永不回应,难道神君也要等下去?
28、上神后池,盗聚灵珠、镇魂塔、聚妖幡,动荡三界,罪无可恕,今自请削去上神之位,以息众怒,维三界法规之重!
29、如今,这九州寂寥,三界落寞,乾坤台上唯剩她孤单的身影。
30、白玦,当初你究竟做了什么,竟能让我用古帝剑来伤你?
31、白玦,我诅咒你,这一世永远也不会如清穆一般得到上古的爱。
32、她降世十五万年,十三万年前正好是她成年入下界轮回历练伊始。
33、离去的脚步声微微停顿,然后悄无声息的消失。
34、白玦真神,可愿受后池之礼?
35、你必须要出来,灵脉尽毁也好,沦为凡人也罢,就算是被龙息焚烧得只剩下精魂,你也要给我出来。
36、这里从来都不是为了后池备下的,从一开始,这座清池宫,长阙,凤染,甚至是古君和这六万年安宁*和的人生,都是白玦一点一点,一步一步为上古准备的。
37、他忽而感谢起这六万载生离的日子来,岁月如醇酒,再见面时,你如我记忆中那般美好,一如当初。
38、上古,我有罪,只不过,你忘了而已。
39、白玦,我着实想了一会,六万年还真不算短,等我开启了上古界,我们一起去朱雀台饮酒吧,还有天启和炙阳。
40、缘起缘灭,缘结缘散,若有来生,我不是天后之子,凤染,我会在见到你的第一眼,就告诉你。
41、如果迟早要失去,还不如从来没有得到过。
42、九州八荒,此情永存。
43、我等了十三万年都未有个结果,你凭什么认为本君该为你五百年的妄念负责。
44、我遇见你在最好的年华,可惜却不是最恰当的时间。
45、景昭,如果你经历过上古亘古悠久的岁月,伴在那人身边千年万年之久,你就会明白,这世上,有些人,生来便能主宰世间,位极众生。
46、世间万物俱在,一人永生的孤独。
47、怎么能忘?桃渊林,清池宫,渊岭沼泽……三界及眼之处,皆是他的身影。世人皆说岁月轮转世事清,可偏生在她这里行不通,只是越发清晰罢了。那人执着十几万载,一步步侵入,岂是区区三年可相比拟?
48、她没有动,因为她无比清晰的知道,这只是一场重复了无数次的梦,一场她怀念的六万年前的梦。
49、清穆是从来都没有消失过,可又有什么用,辗转百年,他终究不是两百年前那个一心只擎天柱下等着后池归来的青年。
50、景涧,若什么都太迟,至少你拿命守下的仙界界门之前,还有我。
51、一世太短,景昭,你若真如此恨我,不如永生永世,如何?
部编版五上的古诗
五上部编版的所有古诗
小学部编版上的古诗
部编版八上须背诵的古诗
部编版一上教材中的古诗
部编版二上学过的古诗
部编版语文教材上的古诗
四上部编版语文书的古诗
部编版九下的古诗
部编版五下古诗的中心思想
部编版要学的古诗
八上部编版语文目录中的古诗
部编版初中的古诗
部编版小池的古诗
七下的古诗部编版
部编版里的古诗教学
部编版中的小学古诗
部编版对古诗的重视
部编版古诗斜的读音
部编版小学语文课本上的古诗
人教版与部编版古诗的数量
部编版版本中的古诗词
部编版古诗风的读音
游子吟是部编版的古诗
部编版教材的三首古诗
部编版古诗写景的诗句
部编版初中李白的古诗
部编本三上的古诗
部编版小学语文的古诗
部编版的古诗词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