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升写与示儿相*的古诗

关于林升写与示儿相*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林升写与示儿相*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林升写与示儿相*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林升写与示儿相*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52) 语录(6) 说说(2) 名言(2) 诗词(677) 祝福(16k+) 心语(140)

  • 与气势磅礴相*的词语

  • 写作
  • 与气势磅礴相*的词语

      词语是词和短语的合称,包括词(含单词、合成词)和词组(又称短语),组成语句文章的最小组词结构形式单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气势磅礴相*的词语,欢迎阅读与收藏。

      与气势磅礴相*的词语

      叱咤风云( 注释:叱咤:怒喝声。一声呼喊、怒喝,可以使风云翻腾起来。形容威力极大。)

      气势磅礴( 注释:磅礴:广大无边的样子。形容气势雄伟壮大。)

      气壮山河( 注释:气:气概;壮:使壮丽;山河:高山和大河。形容气概豪迈,使祖国山河因而更加壮丽。)

      排山倒海: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雷霆万钧:霆:急雷;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形容威雷霆万钧。

      气势磅礴信息

      【释义】

      气势:(人或事物)表现出的某种力量和形势。

      磅礴: 广大无边的样子。形容气势极其宏壮雄伟。

      气势磅礴:形容宏伟壮观,雄壮有气势的样子(多形容景物)。

      【出处】

      宋·文天祥《文山集·指南后录·正气歌》第14卷:“是气所磅礴,凛冽万古存。”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指气势雄伟

      气势磅礴造句

      1、人民*排着整齐的方阵,气势磅礴地走过*广场。

      2、九曲黄河浩浩荡荡,气势磅礴地流向大海。

      3、海潮涌过来了,排山倒海,气势磅礴。

      4、郭小川的诗不仅气势磅礴,而且铺锦列绣,艺术上也是很成功的。

      5、气势磅礴的明长城有纵贯南北的京杭运河有金碧辉煌。

      6、长白山绵延千里,气势磅礴。

      7、*古代宫殿建筑,无不富丽堂皇,气势磅礴。

      8、万里长城雄伟壮观,气势磅礴。

      9、想到全聚德的装修就像金碧辉煌的宫殿一样气势磅礴、宏伟壮观,不仅宽阔,而且还很华丽,真可谓是雕梁画栋、绚丽多彩。

      10、西湖没有大海的波澜壮阔;没有漓江水的静、清、绿;也没有黄河的气势磅礴。它以它独特的韵味独步天下。

      11、从前他只在电视上看到黄河,现在他身临其境,更感到其气势磅礴。

      12、如果人生是一条河流,我们把急流险滩比作痛苦,把*宽和缓的'流水比作幸福,正是由这一个个急流险滩的痛苦与和缓流水的幸福才让江河显得绮丽壮观,才让江河显得的一泄千里气势磅礴!

      13、万里长城盘踞于群山之巅,雄伟壮观,气势磅礴。

      14、祖国的锦绣河山,雄伟壮丽,气势磅礴。

      15、昆仑山,绵延几千里,巍峨雄壮,气势磅礴。

      16、巍巍昆仑,气势磅礴。

      17、这幅画尺幅千里,气势磅礴!

      18、黄果树瀑布气势磅礴。

      19、叶挺在狱中,挥笔写下了气势磅礴的英雄诗篇。

      20、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阅读全文]...

2022-02-01 11:40:39
  • 与水滴石穿意思相*格言

  • 格言,励志
  • 与滴水穿石意思相*的成语和名人名言有

    滴水穿石 ( dī shu chuān shí ) 解 释 断下滴,可以打穿石头。

    比喻坚持不懈则事必有成。

    出 处 宋·经《鹤林玉露·一钱斩吏》:“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用 法 兼语式;作谓语、状语;比喻坚持就是胜利 示 例 梁斌《红旗谱》六:“严志和说:'当然不是一日之功,~呀

    ' *义词 铁杵磨针 坚持不懈 日积月累反义词 半途而废、浅尝辄止

    绳锯木断铁杵成针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合抱之木,生于毫未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水滴石穿 【*义】磨杵成针,绳锯木断【反义】虎头蛇尾【释义】水不停地滴,石头也能被滴穿。

    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出处】《汉书·枚乘传》:“泰山之霤穿石,单极之绠断干。

    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

    ”【用例】乖崖援笔判云:“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一日一钱,十日十钱。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阅读全文]...

2022-06-22 23:53:30
  • *山识鸟音相*的诗句115句

  • 经典
  • 和山水有关的诗句精选

      第一篇:《有关山水风光的诗句》

      诗中山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诗中水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7.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诗中河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关雎》)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5.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木兰辞》)

      6.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8.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0.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中江

      1.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9.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诗中云

      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阅读全文]...

2021-12-15 02:13:55
  • 有志者事竟成的相*格言

  • 格言,励志
  • 如果只有火才能唤醒沉睡的欧洲,那么我宁愿自己被烧死,让从我的火刑堆上发出的光照亮这漫长的黑夜,打开那些紧闭的眼睛,将人类引进光明的的的真理的殿堂。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我们的理想应该是高尚的,我们不能登上顶峰,但可以爬上半山腰,这总比待在*地上要好得多,如果我们的内心为爱的光辉所照亮,我们面前前又有理想,那么就不会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革命品质。

    志当存高远。

    业精于勤,荒于嬉。

    失去财产的人损失很大,失去朋友的人损失更大,失去勇气的人则损失了一切。

    危险、怀疑和否定之海,围绕着人们小小的岛屿,而信念则鞭策人,使人勇敢面对未知的前途。

    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不要将过去看成是寂寞的,因为这是再也不会回头的,应想办法改善现在,因为那就是你,毫不畏惧地鼓起勇气向着未来前进。

    朝着一定目标走去是志,一鼓作气中途绝不停止是气,两者合起来就是志气,一切事业的成败都取决于此。

    人类的希望像是一颗永恒的星,乌云掩不住它的光芒,特别是在今天,和*不是一个理想,一个梦,它是万人的愿望。

    知识是从刻苦劳动中得来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

    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成功并不能用一个人达到什么地位来衡量,而是依据他在迈向成功的过程中,到底克服了多少困难和障碍。

    信仰是伟大的情感,一种创造力量。

    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

    所谓天才,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了。

    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人生像攀登一座山,而找寻出路,却是一种学*的过程,我们应当在这过程中,学*稳定、冷静,学*如何从慌乱中找到生机。

    [阅读全文]...

2022-02-06 03:07:18
  • 宋代林升的诗有哪些(林升题临安邸古诗内容和解释)

  • 解释
  • 《题临安邸》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白话译文:

    西湖四周青山绵延楼阁望不见头,湖面游船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

    温暖馥郁的香风把人吹得醉醺醺的,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注释解说:

    ⑴临安:南宋的都城,今浙江省杭州市。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京后,南宋统治者逃亡到南方,建都于临安。邸(dǐ):旅店。⑵西湖:在浙江杭州城西。汉时称明圣湖、唐后始称西湖,为著名游览胜地。几时休:什么时候停止。⑶熏(xūn):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⑷直:简直。汴州:即汴京,北宋的都城,今河南省开封市。

    品鉴鉴赏: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不但通过描写乐景来表哀情,使情感倍增,而且在深邃的审美境界中,蕴含着深沉的意蕴。同时,诗人以讽刺的语言中,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本质,也由此表现出诗人的愤激之情。

    诗的头句“山外青山楼外楼” ,诗人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这样首先描写了祖国大好山河,起伏连绵的青山,楼阁接着一个,这是多么美好的自然。从诗歌创作来说,诗人描写山河的美好,表现出的是一种乐景。接着写到:“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面对国家的现实处境,触景伤情。这样美好的大好山河,却被金人占有。诗句中一个“休”字,不但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处境的心痛,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诗人对当政者一味“休”战言和、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在诗人的心中,“西湖歌舞”正是消磨抗金斗志的*歌舞。他此时是多么希望这样的歌舞快“休”了。这里,诗人运用反问手法,不但强化了自己的对这些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也更加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产生的忧伤之感。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游人”在这里不能仅仅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主要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这句紧承上“西湖歌舞几时休”而来。诗人面对这不停的歌舞,看着这些“游人们”陶醉其中,不由得表现出自己的感慨之情。其中,“暖风”一语双关,在诗歌中,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之风。在诗人看在,正是这股“暖风”把“游人”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忘记了自己的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其中的“熏”、“醉”两字用得很精妙。首先,一个“熏”字,暗示了那些歌舞场面的庞大与热闹,为“游人们”营造了靡靡之音的氛围。接着一个“醉”字,承接上一个“熏”字,把那些纵情声色的“游人们”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一个“醉”字,留下了丰富的审美想象空间——“游人们”在这美好的“西湖”环境中的丑态。在这样的状态下,诗人为了进一步表现出“游人醉”,在结尾中写道:“直把杭州作汴州。”宋朝原来建都于汴梁,时已为金侵占。就是说,纸醉金迷中,这些“游人”们简直把杭州当成了故都汴州。这里,诗人不用“西湖”而用“杭州”是很有意义的。因为“西湖”虽在杭州,但说到“西湖”,美景之地,是游山玩水的最佳去处,而且也仅仅是杭州的一个景点。而诗人用“杭州”,就很好地与宋都“汴州”(“汴州”已经被金人占有)对照。在对照中,不但引出“汴州”这一特殊的、富有政治意义的名称,而且更有助于抒发诗人的情感——揭露那些“游人们”无视国家前途与命运,沉醉在醉生梦死、不顾国计民生的卑劣行为,同时,也表达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及其对统治者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的愤怒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题临安邸》系南宋淳熙时士人林升所作,此为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舍墙壁上,是一首古代的“墙头诗”,疑原无题,此题为*所加。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南宋绍兴二年(1132),宋高宗赵构第二次回到杭州,这水光山色冠绝东南的“人间天堂”被他看中了,有终焉之志,于是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士子商人,在以屈辱换得苟安之下,大修楼堂馆所,建明堂,修太庙,宫殿楼观一时兴起,达官显宦、富商大贾也相继经营宅第,壮大这“帝王之居”,并大肆歌舞享乐,沉沦于奢侈糜烂的腐朽生活中,致西湖有“销金锅”之号。几十年中,把临时苟安的杭州当作北宋的汴州(今河南开封),成了这班寄生虫们的安乐窝。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

    作者简介:

    林升,字梦屏,温州*阳人,约生活于宋孝宗年间(1163—1189),生*不详。《西湖游览志馀》录其诗一首。据《西湖游览志馀》卷二说:“绍兴、淳熙间,颇称康裕。君相纵逸,耽乐湖山,无复新亭之泪。士人林升者,题一绝于旅邸云云

    [阅读全文]...

2022-01-25 22:49:02
  • 示儿古诗_示儿陆游

  • 陆游
  •   《示儿》

      作者: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

      1、 示儿:给儿子们看。

      2、 但:只。

      3、 九州同:祖国统一。

      4、 中原: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区。

      5、 家祭:对祖先的祭祀。

      6、 乃翁:你的父亲。

      赏析:

      陆游是南宋爱国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但接着第二句意思一转:“但悲不见九州同”,唯独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这种遗恨从生前留到死后。在生命弥留之际,心情更为沉痛。诗的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结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阅读全文]...

2022-07-05 16:13:34
  • 辛弃疾 丑奴儿_示儿古诗原文

  • 杰出的诗人为千百年来人们所敬仰!脍炙人口的绝句古诗,为历代世人争相传诵,记住这些经典,让我们的前行路更宽更*!为您倾情整理《辛弃疾 丑奴儿》,希望对您有所启迪。

    《丑奴儿》

    作者: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

    而今识得愁滋味,

    注释:

    1、丑奴儿:即《采桑子》。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带湖闲居时的作品。通篇言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也是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上片写少年不识愁滋味。下片写而今历尽艰辛,识尽愁滋味。全词构思新巧,*易浅*。浓愁淡写,重语轻说。寓激情于婉约之中。含蓄蕴藉,语浅意深。别具一种耐人寻味的情韵。

    上片写少年登高望远,气壮如山,不识愁为何物。无愁说愁,是诗词中常见的文人*气。下片写而今历尽艰辛,识尽愁滋味。而今二字,转折有力,不仅显示时间跨度,而且反映了不同的人生经历。在涉世既深又饱经忧患之余, 进入识尽愁滋味的阶段。 所谓识尽,一是愁多,二是愁深。这些多而且深的愁,有的不能说,有的不便说,而且识尽而说不尽, 说之亦复何益? 只能却道新凉好个秋了。比之少时的幼稚,这或许是老练成熟多了。其实却道也是一种强说。故意说得轻松洒脱,实际上也是难以摆脱心头的沉重抑塞。周济说辛词变温婉,成悲凉。读此词者,当能辨之。

    全词构思新巧,*易浅*。浓愁淡写,重语轻说。寓激情于婉约之中。含蓄蕴藉,语浅意深。别具一种耐人寻味的情韵。

    夏承焘《唐宋词欣赏》:他这首词外表虽则婉约,而骨子里却是包含着忧郁、沉闷不满的情绪。用却道天凉好个秋这样一句闲淡的话,来结束全篇,用这样一句闲淡话来写自己胸中的悲愤,也是一种高妙的抒情法。

    张碧波《辛弃疾词选读》:这首词写得委婉蕴藉,含而不露,别具一格。

    是不是觉得辛弃疾 丑奴儿非常经典,非常有意蕴?在此,小编推出了专题示儿古诗,请您阅读。

    [阅读全文]...

2022-01-29 07:45:44
  • 小学古诗《示儿》评课稿

  • 小学,六年级
  • 小学古诗《示儿》评课稿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古诗《示儿》评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示儿》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临终之作,诗中充分流露出来的至死不渝的爱国热忱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课堂上,羌老师以春风化雨般的语言,点点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有巧妙的点拨,由衷的赞美,热情的鼓励。课堂意境的渲染更是独具匠心。老师始终以自己饱满的感情感染着学生。我相信,在场的每一个人都随着老师走进了陆游的精神世界,被陆游那深深的爱国情感所感动,心中也定会有一股强烈的爱国情感激荡在心头。这就是所谓的诗意课堂,诗意语文。

      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谈自己的学*体会:

      1、淡化诗意解释,强化情感体验。

      我们通常的古诗教学往往强调对古诗进行逐字逐句的解释,这样做固然使得我们的理解变得清晰,但同时也是对诗歌美感的一种破坏,因此,课堂上,羌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学,自己去弄懂课题和诗句的意思,而后同桌交流,把诗意的解释进行淡化处理,着力于引导孩子们去体验、把握诗歌情感的脉搏,通过补充诗人陆游的生*及有关北宋社会背景的资料,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仇恨,对陆游赤诚的爱国热情的敬佩。

      2、适度拓展阅读,力争全面感知。

      《示儿》这首诗之所以感人,并不仅仅因为这首诗本身,其实感动一代代人的,更是它的作者——诗人陆游。陆游一生是悲剧性的,他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可以说是在对收复中原的渴望中度过的,然而这种渴望却最终成为了千古的遗憾。《示儿》,正是这一生的渴望和千古遗憾的集中爆发。因此,要真正读懂《示儿》,就必须读懂陆游,就必须读懂他的渴望和他的遗憾。所以,在这堂课上,老师拓展补充了陆游的几个不同时期的却拥有共同主题的诗句和林升的《题临安邸》,使学生对此有一个全面的感知。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了解诗人的“悲愁”心事,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理解体验诗人陆游的临终之“悲”。体会诗人壮志未酬的遗憾和赤诚的爱国热情。

      我们学校4月8日又开始开展课改教研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又有了许多新的收获,得到许多新的.启发!在这次活动中,明老师上的南宋诗人陆游的古诗——《示儿》,这堂示范课给我的印象颇深!

      古诗《示儿》是诗人陆游的绝笔诗。《示儿》这首诗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前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对抗击金兵未成的遗恨,又有因祖国未统一的无限悲哀,也有对统一大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明教师在上这堂时能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注意到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实现。以新的课改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以自己的教学行为来诠释自己的教学思想。

      在教学这首古诗时抓住了情感主线,采用小组探究学*方式理解诗意,加强诵读,以读升情,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以读促理解,以读促感悟。结合时代背景,拉*孩子们与诗人的距离,使学生走进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与诗人的情感产生了共鸣,深刻领会到作者在诗歌中反映出来的深厚爱国之情。同时抓住诗句的语言特点,在理解诗句的意思后,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领悟诗歌的意境。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读课文,以读解疑,以读会义,以读悟情。整个教学过程立足课文本身,让学生从读中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予学生读书方式,边读边提出问题进行思考,让学生互相释疑,增强学生的释疑能力。老师和学生讨论总结,不过早地出现结论,肯花时间让学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和体验的机会。

      最后,明老师让学生从古诗内容想开去,想到与之相关的人和事、景和物、情和理。通过课外拓展,积累古诗,内外知识,新旧知识相结合,相贯通。

    [阅读全文]...

2022-02-01 21:46:46
  • 熟能生巧相*的名人名言49条

  • 名人名言,名人,语录
  • 1.昼耕夜诵:白天耕种,夜晚读书。比喻读书勤奋。

    2.数学和音乐是人类精神两种最伟大的产品。它们全然是人造的两个金碧辉煌自给自足的世界。前者仅用了十个*数字和若干符号就造出了一个无限的真的世界;后者仅用了五条线和一些蝌蚪状的音符就造出了一个无限的美的世界。

    3.求知识于宇宙,搜学问于世界。

    4.攀登科学文化的高峰,就要冲破不利条件限制,利用生活所提供的有利条件,并去创造新的条件。——高士其

    5.好问,是好的。如果自己不想,只随口问,即能得到正确答复,也未必受到大益。所以学问二字,“问”放在“学”*。——谢觉哉

    6.智慧源于勤奋,伟大出自*凡。

    7.谨慎和勤奋带来好运,勤勉是好运之母。

    8.凿壁借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9.勤奋者废寝忘食,懒惰人总没有时间。

    10.水滴集多成大海,读书集多成学问。

    11.个瓶子,种性格(很准的哈!)

    12.一件伟大的艺术作品是需要一个敏感的人去吸收其所能被人享受感受的全部的。

    13.智慧是勤劳的结晶,成就是劳动的化身。——卡莱尔

    14.学*要抓住基本知识:即不好高骛远,而忽略基本的东西。喜马拉雅山是世界著名的高山,因为它是建立在喜马拉雅山之上,盘基广大高原之上的一个高峰;假如把喜马拉雅山建立在河海*原上,八千公尺的高峰是难以存在的,犹如无源之水易于枯竭的。——徐特立

    15.学无止境:用勤奋学*的方式适应环境。

    16.到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本身就成为财富,本身就是产品,生产出来就是知识。

    17.经验学校学费高,愚人旁处学不到。

    18.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

    19.手不释书:犹手不释卷。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20.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的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退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

    21.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22.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23.由经验而得的智慧,胜于学*而得的智慧;一次亲身的体会,胜过两次的教师教导。

    24.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BV

    25.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的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决定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

    26.有几分勤学苦练,天资就能发挥几分。天资的充分发挥和个人的勤学苦练是成正比的。——海涅

    27.求学如吃饭,用不着强迫,我们要劝导人民拿着饭碗求学,不强迫人民丢掉饭碗读书。

    28.天才就是这样,终身努力便成天才。——门捷列夫

    29.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30.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31.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爱因斯坦

    32.夕寐宵兴:晚睡早起。形容勤奋不息。

    33.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培根

    34.扬清厉俗:发扬清操,激励世俗。

    35.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6.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

    37.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有几分勤学苦练是成正比例的。——郭沫若

    38.发愤忘食:努力学*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39.勤奋者废寝忘食,懒惰人总没有时间。 做一个积极主动的人,最重要的是奋斗心,热爱生命,勤奋实干,开放进取。 哪儿有勤奋,哪儿就有成功。谚语 天才就是最强有力的

    40.戮力同心:“戮力”,合力。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大家同心合力。

    41.求知识就像爬楼梯,想一下爬四五级,一步登天,会掉下来。不要生吞活剥,不求甚解,要老老实实地埋头苦干。

    42.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43.为学读书,须是耐心,细意去理会,切不可粗心。为数重物,包裹在里面,无缘得见。必是今日去一重,又见得一重。明日又去一重,又见得一重。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朱熹

    44.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45.有志竟成:只要有好的志向,努力去做,就一定能达到目的。

    46.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

    47.勤奋的人是时间的主人,懒惰的人是时间的奴隶。

    48.不屈不挠:屈:屈服;挠:弯曲。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49.你不能赤手空拳地开始你的行程,你必须用知识把自己武装起来,你必须锻炼出健壮的身体和足够的勇气。

    [阅读全文]...

2022-07-26 19:30:00
  • 古诗示儿的大意103句

  • 经典
  • 陆游的示儿的意思

      陆游的《示儿》诗中所蕴涵和积蓄的情感是极其深厚、强烈的,但却出之以极其朴素、*淡的语言,从而自然得达到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

      

      示儿①

      死去元知②万事空③,

      但悲④不见九州同⑤。

      王师⑥北定中原日⑦,

      家祭⑧无忘告乃翁。

      解读意思

      我本来就知道人死后一切都成空,

      只为看不到国家统一而深感悲痛。

      等到朝廷的军队收复北方的那一天,

      家祭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们的父亲?

      注释

      ①示儿:给儿子们看。

      ②元知:本来就知道。

      ③万事空:什么都不存在了。

      ④但悲:只是伤心。

      ⑤九州同:指国家统一。九州:即全中国。古时把中国划分为九州。

      ⑥王师:宋王朝的军队。

      ⑦北定中原日: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日子。定:*定;中原,指黄河下游一带地方,这里泛指被金人侵占的淮河以北的地区。

      ⑧家祭:家中祭祀祖先。无忘:不要忘记。乃翁:你父亲。乃:你的。翁:父亲,即诗人自己。

      ⑨陆游(公元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他为收复失地,坚决主张抗金,但一直受到投降派的压制和排斥。他失去官职后回到故乡,直到去世前仍然念念不忘收复中原失去的国土。

      赏析

      《示儿》是诗人临终前写给儿子的遗言,表达了诗人至死不忘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爱国热情。

      前两句“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表明诗人临死前,对看不到回家统一的遗憾之情。“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虽然悲痛,却并没有绝望,而是坚信总有一天,大宋的`军队一定能收复失地,统一全国。让人无奈的是,诗人活着的时候不能亲眼看到祖国统一,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的时候一定要将“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诗人临死之前还在为国家的命运深深担忧,表达了诗人浓烈的爱国之情,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被掠夺的惋惜。短短二十八字,简单明白,是感情的自然流露,直到今天仍然激发着我们的爱国之情。

      《示儿》练*:

      1九州在诗中是指——————乃翁是指——————

      2这首诗看出作者————————的情怀

      3作者希望【王师】是——————————

      4诗中,临终前,诗人的遗憾是(用原句回答)___________,诗人的遗恨是(用原句回答)__________,诗人的遗愿是(用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

      《示儿》答案:

      祖国你的父亲不忘收复中原,祖国统一*定中原,收复失地,是故都汴京回归祖国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阅读全文]...

2021-11-23 23:48:20
当前热门
林升写与示儿相*的古诗 - 句子
林升写与示儿相*的古诗 - 语录
林升写与示儿相*的古诗 - 说说
林升写与示儿相*的古诗 - 名言
林升写与示儿相*的古诗 - 诗词
林升写与示儿相*的古诗 - 祝福
林升写与示儿相*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