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古诗中描写志的诗

关于石灰吟古诗中描写志的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石灰吟古诗中描写志的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石灰吟古诗中描写志的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石灰吟古诗中描写志的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74) 语录(16) 说说(51) 名言(9k+) 诗词(2k+) 祝福(18) 心语(1)

  • 石灰吟古诗_石灰吟于谦

  •   《石灰吟》

      作者: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只留清白在人间。

      作者简介:

      于谦(1398-1457),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号节庵。永乐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出按江西,颂声满道。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十一年(1446年)遭王振等迫害下狱论死。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十四年土木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加少保,总督军务。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英宗既归,仍以和议难恃,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以安。其时朝野多事,乃独运征调,悉合机宜,号令明审,片纸行万里外无不惕息。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成化初,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谥肃愍。万历中,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

      注释:

      1、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锤,锤打。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常,轻松。

      4、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

      译文:

      (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阅读全文]...

2022-06-21 05:59:21
  • 《石灰吟》古诗5篇

  • 《石灰吟》古诗5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石灰吟》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的译文: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石灰吟》的注释:

      1.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虚词,形容很多。锤:锤打。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常,轻松。

      4.浑:全。

      5.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

      《石灰吟》的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石灰吟》的创作背景:

      于谦从小学*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吟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于是,12岁的于谦写下的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人生的追求。

      《石灰吟》的作者介绍: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钱塘县人。因参与*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土木之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师,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天顺元年因“谋逆”罪被冤杀。谥曰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教养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乾坤两个字。能正确讲写:焚烧、千磨万击、千锤万凿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课文。

      体会作者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继续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继续发展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重难点

      在了解诗的大意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

      课前准备

      投影图,练*用的文字投影片,配古乐的课文朗诵录音。

      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板书新课并指名读。

      请学生结合以往的学*经验,说说古诗的特点。

      检查预*。

      分别指名读三首诗,检查字音是否准确以及读得是否熟练。

      请学生为生字注音,并书写。

      展示预*资料。

      (1)、作者的生活年代、生*故事。

      (2)、其他的诗。

      讲读《墨梅》

      听配乐课文朗读。

      指名读注释,理解诗句。

      重点讨论学生预*时提出的问题:

      (1)、淡墨痕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梅花开了,和淡墨痕的关系?

    [阅读全文]...

2022-07-13 06:36:27
  • 《石灰吟》古诗

  • 《石灰吟》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石灰吟》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养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乾坤两个字。能正确讲写:焚烧、千磨万击、千锤万凿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课文。

      体会作者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继续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继续发展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重难点

      在了解诗的大意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

      课前准备

      投影图,练*用的文字投影片,配古乐的课文朗诵录音。

      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板书新课并指名读。

      请学生结合以往的学*经验,说说古诗的特点。

      检查预*。

      分别指名读三首诗,检查字音是否准确以及读得是否熟练。

      请学生为生字注音,并书写。

      展示预*资料。

      (1)、作者的生活年代、生*故事。

      (2)、其他的诗。

      讲读《墨梅》

      听配乐课文朗读。

      指名读注释,理解诗句。

      重点讨论学生预*时提出的问题:

      (1)、淡墨痕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梅花开了,和淡墨痕的关系?

      (2)、颜色是指什么的颜色?一般会有什么颜色?

      (3)、清气是什么?

      (4)、为什么作者说只留清气满乾坤?

      指导朗读

      (1)、学生自练。

      (2)、教师指导练*。

      (3)、当堂背诵。

      检查背诵,练*反馈。

      作者用梅花赞美注重_______,而不注重_________的人。

      背诵《墨梅》。

      第二课时:

      课前复*。

      背诵《墨梅》。

      作者用梅花比喻什么样的人?

      回忆方法。

      讲读课文《竹石》、《石灰吟》。

      (一)、讲读《竹石》。

      听配音朗诵。

      指名读注释,理解诗句。

      四人小组讨论仍然没弄懂的质疑。

      (1)、什么咬定了青山不放松?

    [阅读全文]...

2022-05-27 04:50:43
  • 于谦石灰吟古诗(石灰吟古诗原文及翻译注释)

  • 这里是梧州市纪委监委官方微信

    2021年1月22日

    农历 腊月初十

    石 灰 吟

    明/于 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是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明史》称其 “至性过人,忧国忘家”,在杭州吴山读书时,偶然看到师傅们煅烧石灰的过程,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烈火焚烧后,变成了白色的石灰,深受感触,写下了传唱天下的《石灰吟》,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追求。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这人世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于谦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诗人直抒情怀,立志要做一个清廉、正直的官。

    [阅读全文]...

2021-12-27 10:32:23
  • 《石灰吟》古诗(5篇)

  • 《石灰吟》古诗(5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石灰吟》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的译文: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石灰吟》的注释:

      1.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虚词,形容很多。锤:锤打。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常,轻松。

      4.浑:全。

      5.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

      《石灰吟》的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石灰吟》的创作背景:

      于谦从小学*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吟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于是,12岁的于谦写下的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人生的追求。

      《石灰吟》的作者介绍: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钱塘县人。因参与*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土木之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师,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天顺元年因“谋逆”罪被冤杀。谥曰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教养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乾坤两个字。能正确讲写:焚烧、千磨万击、千锤万凿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课文。

      体会作者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继续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继续发展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重难点

      在了解诗的大意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

      课前准备

      投影图,练*用的文字投影片,配古乐的课文朗诵录音。

      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板书新课并指名读。

      请学生结合以往的学*经验,说说古诗的特点。

      检查预*。

      分别指名读三首诗,检查字音是否准确以及读得是否熟练。

      请学生为生字注音,并书写。

      展示预*资料。

      (1)、作者的生活年代、生*故事。

      (2)、其他的诗。

      讲读《墨梅》

      听配乐课文朗读。

      指名读注释,理解诗句。

      重点讨论学生预*时提出的问题:

      (1)、淡墨痕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梅花开了,和淡墨痕的关系?

    [阅读全文]...

2022-02-09 04:54:05
  • 石灰吟古诗鉴赏

  •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

      若等闲:好像很*常。

      [简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石灰吟鉴赏]

    [阅读全文]...

2022-05-20 15:58:10
  • 石灰吟原文、翻译及赏析

  • 石灰吟原文、翻译及赏析

      赏析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石灰吟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

      石灰吟 明朝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万凿 一作:万击)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浑不怕 一作:全不怕)

      《石灰吟》译文

      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石灰吟》注释

      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

      等闲:*常,轻松。

      浑:全。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石灰吟》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骨碎身浑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石灰吟》创作背景

      相传有一天,于谦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吟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于谦深有感触,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据说此时于谦的才十二岁,他写下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日后的人生追求。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注释

      1、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虚词,形容很多。锤:锤打。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常,轻松。

      4、浑:全。

      5、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

      鉴赏

      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于谦的一生,可谓历经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的磨难,先是参加科举考试时,以状元的文才却被降格至三甲第九十二名,几乎名落孙山。无它,就因不肯对主考官溜须拍马。等到当上官,又因为民*,严惩作奸犯科的权贵,而屡次受到排挤打压,甚至险些丢了身家性命。人家当官前呼后拥,尽显威风;而于谦为官廉正,尽显“两袖清风”,便服一套瘦马一匹。同僚却不以其为廉,反说是坏了官场规矩,是“居心叵测”!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

    [阅读全文]...

2022-03-23 10:30:27
  • 《石灰吟》原文、翻译及赏析

  • 古诗文
  • 《石灰吟》原文、翻译及赏析

      《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文学家于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托物言志,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全诗笔法,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石灰吟》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石灰吟 明朝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万凿 一作:万击)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浑不怕 一作:全不怕)

      《石灰吟》译文

      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石灰吟》注释

      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

      等闲:*常,轻松。

      浑:全。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石灰吟》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骨碎身浑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石灰吟》创作背景

      相传有一天,于谦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吟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于谦深有感触,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据说此时于谦的才十二岁,他写下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日后的人生追求。

      【拓展内容】

      《石灰吟》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于谦的《石灰吟》,学会诗中“谦、锤、凿、焚”4个生字,知道“千锤万凿、若等闲、浑不怕、清白”等词的意思。

      2.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体会石灰历经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

      3.联系诗人生*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

      重点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体会石灰历经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

      难点联系诗人生*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师:前两节课,我们读了王冕的《墨梅》和郑燮的《竹石》,感受了梅与竹的美好形象,也体会了诗人的崇高品质。让我们再来背背这两首诗。

      交流: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点?(借物喻人,诗言志)

      师:今天我们要读的《石灰吟》,也是一首借物喻人,来表述自己志向的诗。知道“吟”的意思(吟诵)这位诗人是于谦,课前预*后了解到他的哪些资料?

      普通石灰又有什么可以吟诵呢?于谦又要借石灰来表达怎样的胸怀呢?

      二、自学古诗。

      1.回顾前两首诗的学法。(先读懂诗中物的形象,再联系诗人生*,体会诗人的情怀志向。)

      2.自读。诗中的石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诗人借石灰想告诉大家什么?

      三、交流学*,理解诗意。

      1.交流,在交流中体会石灰形象。

      “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身碎骨”这些都是石灰的烧制过程。从这些词语中你觉得石灰由一块块石头变成可以为人所用的石灰历经了一段怎样的历程?用词语形容。(千辛万苦,历经磨难)

      用朗读表现其历程的艰辛。

      “若等闲”、“浑不怕”

      从这两个词语中体会石灰对这个磨难的态度和意志。“若等闲”可联系*的《七律·长征》中的“万水千山若等闲”一句来理解。

    [阅读全文]...

2021-12-17 23:46:11
  • 古诗中的春

  • 古诗中的春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中的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转眼间,严冬已逝,春姑娘悄悄地降临人间,带给人间温暖、诗意。春天,是美好的季节,是充满诗意的季节。春天,意味着生机勃勃的开始。自古以来,多少诗人喜爱春天,赞美春天,歌颂春天。春天,景色宜人,鸟语花香。走进这姹紫嫣红的古诗百花园,随意采撷几朵散发着诗意的芬芳的咏春诗,慢慢品读,细细感受,不知不觉间,已陶醉其中。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是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看啊,绿竹萧疏,掩映着几树桃花,树上的桃花竞相开放,一眼望去,如一片粉色的汪洋。一江凌波荡漾的春水,一群鸭子首先感到了暖意,争先恐后地跑到江水上,欢畅地游着。串串“嘎嘎嘎”的欢叫声在江的上空回荡……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在那清澈的湖水边,有几位婀娜多姿的姑娘,在专心地梳妆。那一头碧绿的秀发,修长地垂在胸前,清风荡漾,那一头秀发随风飘扬。那便是伫立在河边的杨柳。春风这位发型师技术多么精湛啊!那细细的柳叶,那曼长披拂的柳条,都是经过他的精心设计和裁剪的。他给大地裁制出了一朵朵鲜红嫩绿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装,带来了勃勃生机。诗人借助柳树歌颂春天,诗中洋溢着诗人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诗人到朋友家里做客,远远的就看到了朋友家的'小园,一条绿色的小路弯弯着隐没在那道柴门后,初春的小草刚发嫩芽。抬眼望去,杏树的枝头,群花雀跃,你一朵我一堆的争着闹着,有的害羞,有的欢悦,也有慵懒的半开半闭的,一阵阵沁人心脾的香气从门缝里往外飘着,我不敢惊动这些春天的小精灵。

      漫步古詩百花園,徜徉在诗的海洋里。嗅着手中那幾朵散發著清香的詠春詩朵。仿佛已和春天有了亲密的约定!"

    [阅读全文]...

2022-01-23 19:06:37
  • 古诗中有关励志的句子

  • 励志
  • 古人的心中只有国家,国兴则家兴,他们无论处于何境地,心中总不会失去希望。【古诗中有关励志的句子】我们应该学*下古人。

    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____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____颜真卿《劝学诗》

    3、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____陆游《书愤五首·其二》

    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____屈原《离骚》

    5、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____于谦《石灰吟》

    6、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____颜真卿《劝学诗》

    7、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____唐寅《把酒对月歌》

    8、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____李清照《夏日绝句》

    9、纵被无情弃,不能羞。____韦庄《思帝乡·春日游》

    10、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1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____佚名《长歌行》

    12、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____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13、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____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 题梁任父同年》

    14、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____郑燮《竹石》

    1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____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16、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____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17、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____郑思肖《画菊》

    18、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____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19、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____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20、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____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

    2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22、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____陆游《金错刀行》

    2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24、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____杜荀鹤《小松》

    2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____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26、清谈可以饱,梦想接无由。____韩愈《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时自阳山徙掾江陵》

    27、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____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28、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____杜甫《柏学士茅屋》

    29、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____曹植《白马篇》

    30、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____王勃《滕王阁序》

    31、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____杜甫《阁夜》

    32、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____岳飞《满江红·写怀》

    33、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____陆游《读书》

    3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____佚名《论语十二章》

    35、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____查慎行《三闾祠》

    36、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____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37、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____谢逸《送董元达》

    38、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____令狐楚《少年行四首·其三》

    39、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____刘克庄《玉楼春·戏林推》

    40、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____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41、烈士暮年,壮心不已。____曹操《龟虽寿》

    42、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____陆游《沈园二首》

    [阅读全文]...

2022-06-12 05:36:49
当前热门
石灰吟古诗中描写志的诗 - 句子
石灰吟古诗中描写志的诗 - 语录
石灰吟古诗中描写志的诗 - 说说
石灰吟古诗中描写志的诗 - 名言
石灰吟古诗中描写志的诗 - 诗词
石灰吟古诗中描写志的诗 - 祝福
石灰吟古诗中描写志的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