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行的古诗

关于还行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还行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还行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还行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5) 语录(5k+) 说说(2) 名言(578) 诗词(169) 祝福(1k+) 心语(70)

  • 岁晏行古诗

  • 岁晏行古诗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岁晏行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岁晏行

      杜甫

      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

      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射雁鸣桑弓。

      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

      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轴茅茨空。

      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南飞鸿。

      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

      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锡和青铜。

      刻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合长相蒙。

      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

      【译文

      年终时候遍地飒飒北风,潇湘洞庭在白皑皑的飞雪中。天寒冻结了渔父的鱼网,莫徭人射雁拉响桑弓。去年米贵军粮缺乏,今年米贱却严重地伤农。骑着大马的达官贵人吃厌酒肉,百姓穷得织机、茅屋都扫空。楚人喜欢鱼虾不愿吃鸟肉,你们不要白白杀害南飞的孤鸿。何况听说处处卖儿卖女,来偿还租庸。过去用钱严禁私人熔铸,今天竟允许铅锡中掺和青铜。刻泥的钱模最容易取得,但不应让好钱坏钱长时欺蒙!各地城头都在吹起号角,这样哀怨的曲调几时才能告终?

      【赏析】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时局仍一片混乱。藩镇割据,军阀混战,苛捐杂税,名目繁多,百姓灾难深重。公元768年(唐代宗大历三年)春,杜甫已五十七岁,携家人从夔州(今四川奉节)出三峡,这年冬天(题中“岁晏”即岁暮)来到岳州(今湖南岳阳),作此诗以记途中见闻。

      全诗前四层各四句,末用二句作结,共五层。“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一作云)中。”首句承题,点明时令节候。“潇湘洞庭”,点出诗人行经之地。一年将尽,北风呼啸,潇湘二水、洞庭湖上,雪花纷纷扬扬。诗歌开篇就勾勒出一幅天寒地冻、惨淡惨冷的背景。写岁晏景事,为全诗写时事创造气氛。“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射雁鸣桑弓。”罟,即网。莫徭,《隋书·地理志》下载:长沙郡杂有夷蜑,名曰莫徭,自言其先祖有功,尝免征役,故以为名。刘禹锡有《连州腊日观莫徭猎》诗,足见这种少数民族长于射猎。桑弓,桑木做的弓。开弓射雁有声,故曰“鸣”。三四句直写眼前情景,渔父网冻捕不成鱼,莫摇出于无奈而射雁,既表现百姓生活之艰难,也流露出诗人的悯农之情。

      “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太伤农。”据《旧唐书·代宗纪》记载,公元767年(大历二年)夏历十月,减京官职田三分之一充军粮。又十一月,率百官京城士庶,出钱以助军。这首诗作于公元768年冬,因此说“去年”。安史之乱*定后,随之而来的是与吐蕃作战,加之地方军阀叛乱,生产破坏,军粮不足,米价上涨,人民不堪其苦。这年眼见丰收,米价又太贱,“谷贱伤农”。“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柚茅茨空。”厌,同餍,吃饱喝足。此辈,指农家夫妇。杼柚,织布机上的两个部件。茅茨,即茅草屋。高车驷马的达官贵人吃厌了酒肉,男耕女织的农民终年辛勤却一无所有,这就深刻地暴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道出了人间的不*。前四句伤穷民之渔猎者,此四句又伤穷民之耕织者,再以民生为念,令人感泣。

      “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南飞鸿。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楚人,今湖南等地春秋战国时属楚,这里指湖南一带的人。《风俗通》说:“吴楚之人,嗜鱼盐,不重禽兽之肉。”所以,莫徭射雁并不能换来收入以改变穷困处境,等于白害了鸿雁生命,所以说“枉杀”。诗用“汝休”二字,有劝诫之意,语气沉郁,表现了诗人对飞鸿的同情,同时使人联想起民间“哀鸿遍野”的惨境。“割慈忍爱”是指出卖儿女。还,指缴纳。租庸,指唐王朝所实行的'“租庸调”赋役制度:丁岁纳粟稻谓之租,不役者日纳绢三尺谓之庸,纳绢绫绵麻谓之调。这里所说“租庸”实际上包括了一切苛捐杂税。说鱼说鸟,直承渔父、莫徭而来;说租说庸,直承农夫、杼柚而来。前面已描写了百姓生活之苦,又“处处”迫于赋敛之困,以至卖儿鬻女。“况闻”有进层之意。这就进一步揭露了官府横征暴敛,写出剥夺者对百姓的残酷压榨已到了忍无可忍的境地。

      “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锡和青铜。刻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合长相蒙。”唐初曾禁止私铸钱,规定“盗铸者身死,家口配没”(《旧唐书·食货志》)。天宝以后,地主商人盗铸严重,在青铜里掺和铅锡,牟取暴利。官府听之任之,所以说“今许”。“刻泥”句,旧注为“以泥为铸模”,意思是:用泥土做成钱岂不更简单,更不费成本!愤激中有讽刺,入木三分。诗人认为官府允许私铸铜钱,百姓吃亏,不该总这样长期蒙混下去。诗通过今昔对比,有力地抨击了当时朝廷政策。如此仗义执言,反映了诗人对人民疾苦深切的关注和同情。

      “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万国,泛指各地。画角,古管乐器,形如竹筒,本细末大,外加彩绘,故称画角。发声哀厉高亢,军中多用以报告时辰。吹画角,指战乱不止。天下万国都在兵荒马乱中,处处城头吹起凄凉的画角。天下愈乱,百姓愈遭殃。诗的最后说:这画角的声声哀怨,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诗首从岁暮所见写起;诗末以岁暮所闻收束,表达忧乱之意,点破题旨,流露出诗人对时局的深深忧虑。杜甫擅长七古,多以时事入诗,且善于将时事注入纪行咏怀的作品中。其间,又常用简炼的语言表现极为丰富的社会内容。如“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柚茅茨空”,“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等,都高度地概括了封建社会两种阶级的对立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战乱中的基本面貌,杜甫以诗入史,亦诗亦史,其思想内容的深度广度,其叙事艺术的高度成就,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堪称首屈一指。

    [阅读全文]...

2022-05-05 00:17:45
  • 古诗山行

  •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白云生处:白云缭绕而生的地方。

      5、坐:因为;由于。

      6、斜:此字读xiá

      译文: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缭绕而生的地方,居然还有人家。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的枫林晚景。经霜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小诗。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阅读全文]...

2022-07-16 09:55:53
  • 龟峰行古诗

  • 龟峰行古诗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龟峰行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宋]韩元吉

      吾闻灵龟不愿死有用于清庙,但愿曳尾安泥涂。

      所以漆园吏,坐叹清江使者逢豫且。

      龟峰之龟定何物,不在泥涂之下,

      乃在万仞之上高突兀。是耶非耶远莫没,

      安然不动藏其穴。伊昔帝尧有圣德,

      此龟无乃负图出。图成授帝埋其骨,

      犹使琢石志之存彷佛。又疑神禹碑,

      刊在衡山巅。碑高上与日月并。

      此犹其趺弃不取,神鬼守护逾千年。

      我欲诘其端,此事恍惚无迹,

      往往皆在太古前。斗中神人被发立,

      蜿蜒佐之从汝蛰。九阴司存当在此,

      今汝巢南失其职。又闻巢县事,

      颇似伊尹生空桑。母妪避水欲徙去,

      待汝两眼生赤光。遂令万室之邑化作鱼与鳖,

      汝乃遁走至此藏。上天震威汝寿使汝扶服死且僵。

      丑形质磔在石笋上,不可以鑽,

      不可以灼,不可以搘床。

      奈何犹复不自敛,荒崖断壑反以名字彰。

      因思支祁锁颈泗水中,帝以巨镇岌峨压其宫。

      名之以山不以峰,岂有形状与此同。

      吁嗟此山气象槃礴亦雄伟,奇峰罗列三十地瑾如威凤昂其喙,

      或如俊猫立且戏。石钟孤撑危欲坠,

      蜃楼直起见天外。大眺私麽不足记,

      神旗铁壁非一类。何用独取汝之名字,

      岂汝黠且庸。鼓妖衒怪百埯内,

      使汝生存跌宕安可制。我初信汝灵,

      今复如汝凶。江湖波涛汹涌不一濡汝足,

      云雾呼噏阴晴变态犹无穷。不知造物安用此,

      徒以动荡耳目夸儿童。何时巨灵引手掷汝八荒外,

      举头直见天穹窿。

      龟峰行

      宋代 韩元吉

      吾闻灵龟不愿死有用于清庙,但愿曳尾安泥涂。

      所以漆园吏,坐叹清江使者逢豫且。

      龟峰之龟定何物,不在泥涂之下,乃在万仞之上高突兀。

      是耶非耶远莫没,安然不动藏其穴。

      伊昔帝尧有圣德,此龟无乃负图出。

      图成授帝埋其骨,犹使琢石志之存彷佛。

      又疑神禹碑,刊在衡山巅。碑高上与日月并。

      此犹其趺弃不取,神鬼守护逾千年。

      我欲诘其端,此事恍惚无迹,往往皆在太古前。

      斗中神人被发立,蜿蜒佐之从汝蛰。

      九阴司存当在此,今汝巢南失其职。

      又闻巢县事,颇似伊尹生空桑。

      母妪避水欲徙去,待汝两眼生赤光。

      遂令万室之邑化作鱼与鳖,汝乃遁走至此藏。

      上天震威汝寿使汝扶服死且僵。

    [阅读全文]...

2022-06-07 11:50:16
  • 古诗山行的诗意

  • 诗意,写作
  • 古诗山行的诗意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山行的诗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德宗贞元十九年生于世代官宦并很有文化传统的家庭。他的远祖杜预是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曾祖杜希望为玄宗时边塞名将,爱好文学。祖父杜佑,是中唐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先后任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一生好学,博古通今,著有《通典》二百卷。父亲杜从郁官至驾部员外郎,早逝。杜牧对自己的家世很自豪,他说:"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

      杜牧的童年生活富裕而快乐。杜佑的樊川别墅在长安城南,其地有林亭之美,卉木幽邃,杜枚常在园中嬉戏。祖、父相继去世后,他家日益贫困,"食野蒿藿,寒无夜烛"。穆宗长庆二年(822),杜牧20岁时,已经博通经史,尤专注于治乱与军事。23岁写《阿房宫赋》。文宗大和二年(828),26岁进土及第。同年又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冬季,入江西观察使沈传师幕,后随其赴宣歙观察使任,为幕僚。大和七年(833),淮南节度使牛僧孺辟为推官,转掌*,居扬州,颇好宴游。大和九年,为监察御史,分司东都。开成二年,入宣徽观察使崔郸幕,为团练判官。旋官左补阙、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员外郎。武宗会昌二年(842),出为黄州刺史。后任池州、睦州刺史。为政能兴利除弊,关心人民。宣宗大中二年(848),得宰柏周墀之力,入为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转吏部员外郎。大中四年,出为湖州刺史。次年,被召入京为考功郎中、知制诰。第三年,迁中书舍人。岁暮卒于长安,终年五十岁。著有《樊川文集》。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白云生处:白云缭绕而生的地方。

      5、坐:因为;由于。

      译文: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山上白云飘浮的地方,隐约看见几户人家。我所以停车不走,是因为喜欢夕阳映照下的枫林,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

      赏析:

      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远上秋山的石头小路,首先给读者一个远视。山路的顶端是白云缭绕的地方。路是人走出来的,因此白云缭绕而不虚无缥缈,寒山蕴含着生气,“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就自然成章。然而这只是在为后两句蓄势,接下来诗人明确地告诉读者,那么晚了,我还在山前停车,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胜于春花的枫叶。与远处的白云和并不一定看得见的人家相比,枫林更充满了生命的纯美和活力。

    [阅读全文]...

2022-05-09 20:02:23
  • 古诗山行的诗意

  • 诗意,学*
  • 古诗山行的诗意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山行的诗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山行》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杜牧。其全文古诗如下: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前言】

      《山行》是诗人杜牧的一首描述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在这首诗中,杜牧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融,情景互为一体。

      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

      【注释】

      山行:在山中行走。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石子的小路。

      斜:此字读xiá,为倾斜的意思。

      深:另有版本作“生”。(“深”可明白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生”可明白为在构成白云的地方)

      车:轿子。

      坐:正因。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翻译】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

      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齐,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深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向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那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齐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必须会有另一种景色。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述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一样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

      (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

      (2)正因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

      (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

      (4)正因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透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述枫林铺*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出来了。诗人惊喜地发此刻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透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精神发越。兼之语言明畅,音韵和谐。

    [阅读全文]...

2022-03-25 15:17:46
  • 北风行古诗

  • 冬天
  • 北风行古诗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北风行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李白 北风行

      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钗。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译文及注释】

      传说在北国寒门这个地方,住着一条烛龙,它以目光为日月,张目就是白昼而闭目就是黑夜。这里连日月之光都照不到啊!只有漫天遍野的北风怒号而来。燕山的雪花其大如*,一片一片地飘落在轩辕台上。在这冰天雪地的十二月里,幽州的一个思妇在家中不歌不笑,愁眉紧锁。她倚着大门,凝望着来往的行人,盼望着她丈夫的到来。她的夫君到长城打仗去了,至今未回。长城那个地方可是一个苦寒要命的地方,夫君你可要保重啊。丈夫临别时手提宝剑,救边而去,在家中仅留下了一个虎皮金柄的箭袋,里面装着一双白羽箭,一直挂在堵上。上面结满了蜘蛛网,沾满了尘埃。如今其箭虽在,可是人却永远回不来了他已战死在边城了啊!人之不存,我何忍见此旧物乎?于是将其焚之为灰矣。黄河虽深,尚捧土可塞,唯有此生离死别之恨,如同这漫漫的北风雨雪一样铺天盖地,无边无垠。

      1、北风行:乐府“时景曲”调名,内容多写北风雨雪、行人不归的伤感之情。

      2、烛龙:*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龙。人面龙身而无足,居住在不见太阳的极北的寒门,睁眼为昼,闭眼为夜。

      3、此:指幽州,治所在今北京大兴县。这里指当时安禄山统治北方,一片黑暗。

      4、燕山:山名,在河北*原的北侧。轩辕台,纪念黄帝的建筑物,故址在今河北怀来县乔山上。这两句用夸张的`语气描写北方大雪纷飞、气候严寒的景象。

      5、双蛾:女子的双眉。双蛾摧,双眉紧锁,形容悲伤、愁闷的样子。

      6、长城:古诗中常借以泛指北方前线。良,实在。

      7、鞞靫(bǐngchá):当作鞴靫。虎文鞞靫,绘有虎纹图案的箭袋。

      8、“焚之”句:语出古乐府《有所思》:“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9、“黄河”句:《后汉书·朱冯虞郑周列传》:“此犹河滨之人,捧土以塞孟津,多见其不知量也。”此反其意而用之。

      10、北风雨雪:这是化用《诗经·国风·邶风·北风》中的“北风其凉,雨雪其雾”句意,原意是指国家的危机将至而气象愁惨,这里借以衬托思妇悲惨的遭遇和凄凉的心情。裁,消除。

      【赏析】

      《北风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借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古诗。此诗通过描写一个北方妇女对丈夫战死的悲愤心情,揭露和抨击了安禄山在北方制造民族纠纷,挑起战祸的罪行。诗人从一个“伤北风雨雪,行人不归”的一般题材中,出神入化,点铁成金,开掘出控诉战争罪恶,同情人民痛苦的新主题,从而赋予比原作深刻得多的思想意义。全诗信笔挥洒,时有妙语惊人;自然流畅,不露斧凿痕迹。它抓住焚毁白羽箭的行动来刻划思妇睹物思人的矛盾心理状态,捧土塞黄河的比喻突出了思妇“恨难裁”的愤怒心情,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其他如“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等,也历来被人们称为诗歌中夸张的典范、比喻的佳句。

    [阅读全文]...

2022-02-04 15:50:45
  • 钱塘湖春行古诗(钱塘湖春行古诗解释)

  • 解释
  • 钱塘湖春行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名词解析: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22~565)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华。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唐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水面初*:湖水才同堤岸齐*,即春水初涨。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不久。

    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的时候。

    云脚:接*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这里指低垂的云。

    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向阳的树。

    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

    乱花:纷繁的花。渐:副词,渐渐地。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浅草:浅浅的青草。

    才能:刚够上。

    没(mò):遮没,盖没。

    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行不足:百游不厌。足,满足。

    阴:同“荫”,指树荫。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

    背景解析:

    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的刺史,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写于长庆三、四年(823、824年)间的春天。

    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白云低垂,同湖面上连成一片。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马蹄。

    最爱的湖东美景百游不厌,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名篇。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显示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

      颔联从静到动,从全景的写意到细节的工笔。先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莺声婉转,流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勤劳,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都写出了初春的生机。“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

      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

      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诗人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受到激赏,正是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钱塘湖春行》以上两联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只是白诗铺展得更开些。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只见绿杨荫里,*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

      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诗人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优美诗歌来。

    前人说“乐天之诗,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充满”(王若虚《滹南诗话》),又说“乐天诗极深厚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田雯《古欢堂集》)。这首诗语言*易浅*,清新自然,用白描手法把精心选择的镜头写入诗中,形象活现,即景寓情,从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中,体现出作者游湖时的喜悦心情,是当得起以上评语的。

    评价:

    王夫之:大历之诗变为长庆,自如出黔中溪箐,入滇南佳地。元、白同以一往风味,流荡天下心脾,雅可以韵相赏;檃括微至,自非所长,不当以彼责此。(《唐诗评选》)

    金圣叹:前解先写湖上。横开则为寺北亭西,竖展则为低云*水,浓点则为早莺新燕,轻烘则为暖树春泥。写湖上,真如天开图画也。后解方写春行。花迷,草没,如以戥子称量此日春光之浅深也。“绿杨阴里白沙堤”者,言于如是浅深春光中,幅巾单裕款段闲行,即此杭州太守白居士也。(《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

    何焯:**八句,自然清丽,小才不知费多少妆点。(《唐律偶评》)

    杨逢春:首领笔,言自孤山北贾亭西行起,下五句历写绕湖行处春景,七、八以行不到之湖东结,遥望犹有余情。(《唐诗绎》)

    胡以梅:何言乎上半首专写湖上?察他口气所重,只在“寺北”、“亭西”、“几处”、“谁家”,见其间佳丽不可胜纪,而初不在“水*”、“云低”、“早莺”、“新燕”、“暖树”、“春泥”之种种布景设色也。何言乎下半首专写春行?察他口气所重,只在“渐欲迷”、“才能没”、“绿杨阴”之一路行来,细细较量春光之浅深,春色之浓淡,而初不在“湖东”、“白沙堤”几个印板上之衬贴字也。要之,轻重既已得宜,风情又复宕漾,最是中唐佳调。谁谓先生之诗*于俗哉!(《唐诗贯珠》)

    赵臣瑗:何言乎上半首专写湖上?察他口气所重,只在“寺北”、“亭西”、“几处”、“谁家”,见其间佳丽不可胜纪,而初不在“水*”、“云低”、“早莺”、“新燕”、“暖树”、“春泥”之种种布景设色也。何言乎下半首专写春行?察他口气所重,只在“渐欲迷”、“才能没”绿杨阴之一路行来,细细较量春光之浅深,春色之浓淡,而初不在“湖东”、“白沙堤”几个印板上之衬贴字也。要之,轻重既已得宜,风情又复宕漾,最是中唐佳调。谁谓先生之诗*于俗哉!(《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

    宋宗元:娟秀无比。(《网师园唐诗笺》)

    方东树:章法意匠,与前诗(按指《西湖留别》)相似,而此加变化。佳处在象中有兴,有人在,不比死句。(《昭昧詹言》)

    高步瀛:方植之曰:佳处在象中有兴,有人在,不比死句。又曰:句句回旋,曲折顿挫,皆从意匠经营而出。(《唐宋诗举要》)。

    [阅读全文]...

2022-04-10 01:50:28
  • 山行古诗的意思全解(山行古诗全文讲解)

  • 《中国诗词大会》是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通过演播室比赛的形式,重温经典诗词的好节目,一经上线,立刻吸引了无数各年龄段的观众朋友。

    在曾经的一期节目中,著名画家康震用画笔现场描绘“停车坐爱枫林晚”的画面,画中远处有高山,*处有树木,还有一人坐在石块上,周围一片片火红的枫叶在随风飘舞。

    知名教授孙绍振直接康震对诗句的理解有误,认为“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坐”并非是坐着休息的意思,不能把如此美好的诗句理解成大白话,并指着康震的鼻子骂他“水*不行,误人子弟”。

    这期节目引发了巨大的争议,有些观众虽然不知道康震到底哪里画错了,但是先入为主地认为既然已经被指着鼻子骂了,肯定是错了,《中国诗词大会》的观众好多都是小朋友,将理解错的东西展示给小朋友,影响极坏,希望电视台规范节目内容,避免给小孩子一些错误的信息。

    也有些观众认为孙绍振教授无理取闹,为了炒作自己,表现自己的高深学问,踩着康震老师上位,完全不给对方一点点台阶下,要知道他的一言一行给康老师带来了多大的影响,估计康老师今后的人生都会因为这个污点羞耻地活着,康老师的所有威信也将被彻底埋葬,你让他的学生以后如何看他?

    这句诗来自杜牧的一首诗,名叫《山行》,全诗内容是: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意思就是说诗人在一个秋日,驾车去山中游玩,马车在弯弯曲曲的石头小径上一直通往山顶,山中云雾缭绕的深处,仿佛有几户人家。作者停下马车来好好欣赏一下这里的美景吧,因为实在是太美了,特别是那被霜染过的枫叶,鲜红地胜过二月春花。

    好多成年人每当读到“停车坐爱枫林晚”都会羞耻地笑出声来。“坐爱”这两个字,放在我们现在的语言环境下确实不够雅致,甚至有点污秽。那这句诗到底什么意思呢?

    记得我的小学老师这样教过我们,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一些字或词的词性往往会发生变化,如“坐”之一字,通常是作名词、动词、副词使用,这都是一开始就存在的含义,但在“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诗中,它就变成了介词,解释为“因为”。因为喜欢这个枫林晚的环境,所以停车下来欣赏美景,这样解释这句诗也就通顺、符合逻辑了,所以主流观点都认为“坐”就是“因为”的意思。

    网友们知道“停车坐爱枫林晚”的意思吗?你认为以上的解释对吗?请在评论区发表你的看法,我们一同讨论。

    [阅读全文]...

2022-01-20 08:20:05
  • 古朗月行古诗的意思(古朗月行全诗鉴赏)

  • 《古朗月行》

    唐代: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青云 一作:白云)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注释及翻译:

    注释

    呼作:称为。

    白玉盘:指晶莹剔透的白盘子。

    疑:怀疑。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出处:《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武帝内传》称王母为“玄都阿母”。

    仙人垂两足:意思是月亮里有仙人和桂树。当月亮初生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月亮渐渐圆起来,就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仙人,传说驾月的车夫,叫舒望,又名纤阿。

    团团:圆圆的样子。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白兔老是忙着捣药,究竟是给谁吃呢?言外有批评长生不老药之意。问言,问。言,语助词,无实意。与谁,一作“谁与”

    蟾蜍:《五经通义》:“月中有兔与蟾蜍。”蟾蜍,传说月中有三条腿的蟾蜍,因此古诗文常以“蟾蜍”指代月亮。但本诗中蟾蜍则另有所指。

    圆影:指月亮。

    羿:我国古代神话中射落九个太阳的英雄。《淮南子·本经训》记载: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皆枯。尧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下面的“乌”即日,《五经通义》:“日中有三足乌。”所以日又叫阳乌。

    天人:天上人间。

    *:《史记·天官书》:“月者,天地之阴,金之精也。”*也指月。

    沦惑:沉沦迷惑。

    去去:远去,越去越远。

    凄怆:悲愁伤感。

    译文: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 把它称为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吗?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

    白兔捣成的仙药,到底是给谁吃的呢?

    蟾蜍把圆月啃食得残缺不全,皎洁的月儿因此晦暗不明。

    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天上人间免却灾难清明安宁。

    月亮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没有什么可看的不如远远走开吧。

    心怀忧虑啊又何忍一走了之,凄惨悲伤让我肝肠寸断。

    赏析:这首诗,大概是李白针对当时朝政黑暗而发的。唐玄宗晚年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权奸、宦官、边将擅权,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诗中“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似是讽刺这一昏暗局面。沈德潜说,这是“暗指贵妃能惑主听”。然而诗人的主旨却不明说,而是通篇作隐语,化现实为幻景,以蟾蜍蚀月影射现实,说得十分深婉曲折。诗中一个又一个新颖奇妙的想象,展现出诗人起伏不*的感情,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的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

    [阅读全文]...

2022-06-14 19:20:39
  • 长歌行古诗谱

  • 长歌行古诗谱

      这首诗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鲜明形象中,使表达的哲理发人深省,又明白易懂。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长歌行古诗谱,快来看看吧。

      《汉乐府长歌行》是宋朝郭茂倩编的《汉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其作者不详。从《汉乐府》可知是汉朝的诗作。汉朝,有许多仁人志士,在青少年时代,就树立大志,争取通过奋发,使以后“有为”。诗歌的作者要表达的正是这种人的心志,也就是年青人的心志。这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千古名句,可以传世成为“绝唱”,正是因为他道出了人间哲理:人的一生,最宝贵的时间是青少年时代,它不可能永葆,必须珍惜,在此时认真学*训练,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否则日后会“伤悲”。

      《长歌行》选取的物是“园中葵”和“百川”,作者从“葵”吸着甘露等待阳光照耀,春天的.阳光让其欣欣向荣,却害怕秋季到来花叶枯黄的心态(这是拟人手法),引出与它类似“百川”之景。 “百川”流向大海之后,不能返回,它必然充满遗憾心理。接着作者言明自己感悟的哲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种由物到人,由物到“理”的写法堪称上乘。因为避免了空洞的说教之陋,显示出文学的“形”“理”合一之美,语言委婉之美。

    [阅读全文]...

2022-04-27 05:31:36
当前热门
还行的古诗 - 句子
还行的古诗 - 语录
还行的古诗 - 说说
还行的古诗 - 名言
还行的古诗 - 诗词
还行的古诗 - 祝福
还行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