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城的古诗

关于关于东城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东城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东城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东城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5) 语录(2k+) 说说(6k+) 名言(513) 诗词(106) 祝福(1k+) 心语(54)

  • 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

  •   《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

      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

      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

      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

      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驰情整中带,沈吟聊踯躅。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注释:

      1、逶迤:道路、河道等弯曲而长。

      2、踯躅:徘徊不进。

      赏析:

      处在苦闷的时代,而又悟到了“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的生命哲理,其苦闷就尤其深切。苦闷而无法摆脱,便往往转向它的对立一极——荡情行乐。此诗所抒写的,就正是这种由苦闷所触发的滔荡之思。

      诗人大约是独自一人,徘徊在洛阳的东城门外。高高的城墙,从眼前“逶迤”(绵长貌)而去,在鳞次栉比的楼宇、房舍外绕过一圈,又回到原处、自相连接——这景象正如周而复始的苦闷生活一样,单调而又乏味。四野茫茫,转眼又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的秋风,在大地上激荡而起,使往昔葱绿的草野,霎时变得凄凄苍苍。这开篇四句,不仅描述着诗人目击的景象,其中还隐隐透露着诗人内心的痛苦骚动。生活竟如此重复、单调变化的只有匆匆逝去的无情时光。想到人的生命,就如这风中的绿草一般,繁茂的春夏一过,便又步入凄凄的衰秋,诗人能不惊心而呼:“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眼前的凄凄秋景,正这样引发出诗人对时光速逝的震竦之感。在怅然扔失意的心境中,就是听那天地间的鸟啭虫鸣,似乎也多一重苦闷难伸的韵调:“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晨风”即“?鸟”,“局促”有紧迫、窘困之意。鸟在风中苦涩地啼叫,蟋蟀也因寒秋降临、生命窘急而伤心哀鸣。不但是人生,自然界的一切生命,都受到了时光流驶的迟暮之悲。这一切似乎都从相反方面,加强着诗人对人生的一种思索和意念:与其处处自我约束,等到迟暮之际再悲鸣哀叹,应当早些涤除烦忧、放开情怀,去寻求生活的乐趣——这就是突发于诗中的浩然问叹:“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

      以上为全诗之第一节。读者可以看到,在此节中盘旋往复的,其实只有一个意念,即“荡涤放情”之思。这种思绪,原本来自于诗人自身生活中的苦闷,与所见景象并无关涉。但诗人却将它移之于外物,从衰飒悲凉的秋景中写来。便令人感到,从“高且长”的东城,到凄凄变衰的秋草,以至于?鸟、蟋蟀,似乎都成了苦闷人生的某种象征,似乎都在用同一个声调哀叹:“何为自结束”、“何为自结束”!这就是审美心理上的“移情”效果。这种贯注于外物、又为外物所烘托而强化的情感抒写,较之于直抒其怀,无疑具有更蓬勃的葱茏的感染力。自“燕赵多佳人”以下,即上承“荡情”之意,抒写诗人的行乐之境。——当“何为自结束”的疑虑一经解除,诗人那久抑心底的声色之欲便勃然而兴。此刻,身在“东城”外的诗人,竟做了一个极美妙的“燕赵佳人”梦:他恍惚间在众多粉黛丛中,得遇了一位“颜如玉”的佳人;而且奇特的是,一转眼,这佳从便“罗裳”飘拂、仪态雍容地端坐在诗人家中,分明正铮铮地*练着靖商之曲。大约是因为琴瑟之柱调得太紧促,那琴间竟似骤雨急风,听来分外悲惋动人——读者自然明白,这情景虽然描述得煞在介事,实际上不过是诗人那“荡情”之思所幻化的虚境而已。所以画面飘忽、转换也快,呈现出一种梦寐般的恍惚感。

      最妙的是接着两句:“驰情整中带,沈吟聊踯躅(且前且退貌)”。“中带”,一本作“巾带”。关于这两句写的指何人,照张庚的说法:“凡人心慕其人,而欲动其人之亲爱于我,必先自正其容仪……以希感到佳人也”(《古诗十九首解》)。那么,“驰情”而“整中带”者,就是诗人了。那当然也有道理(只与整句不太连贯)。不过,苦将其视为佳人的神态表现,恐怕还更有韵致些。因为佳人之“当户”理琴,本来并非孤身一人。此刻在她对面,正目光灼灼注视着她,并为她的容颜、琴音所打动,而为之目凝神移的,还有一位梦想着“荡涤放情志”的诗人。正如吴淇所说:“曰‘美者’,分明有个人选他(按,即“她”);曰‘知柱促’,分明有个人促他”分明有个人在听他;“曰‘整中带’,分明有个人看他;曰‘踯躅’,分明有个人在促他”(《选诗定论》)。“驰情整巾带”两句,正是写佳人在这“选”、“听”、“看”、“促”之下的反应——多情的佳人面对着诗人的忘形之态,也不觉心旌摇荡了。但她不免又有些羞涩,有些踌躇,故又是“沉吟”、又是“踯躅”(已舍琴而起),表现出一种“理欲交战情形”;但内心则“早已倾心于君矣”——这就是前人称叹的“‘驰情’二句描写入神”处。在这种图画也“画不出的捉衣弄影光景”中,佳人终于羞羞答答地吐露了心意:“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借飞燕双双衔泥巢屋之语,传达与诗人永结伉俪之谐的深情,真是“结得又超脱、又缥缈,把一万世才子佳人勾当,俱被他说尽”(朱筠《古诗十九首说》)。

      这就是诗人在“东城高且长”的风物触发下,所抒写的“荡涤放情志”的一幕;或者说,是诗人苦闷之际所做的一个“白日梦”。这“梦”在表面上很“驰情”、很美妙。但若将它放在上文的衰秋、“岁暮”、鸟苦虫悲的苍凉之境中观察,就可知道:那不过是苦闷时代人性备受压抑一种“失却的快东与美感的补偿(尼采),一种现实中无法“达成”的虚幻的“愿望”而已。当诗人从这样的“白日梦”中醒来的时候,还是会因苦闷时代所无法摆脱的“局促”和“结束”,而倍觉凄怆和痛苦。

    [阅读全文]...

2021-11-26 09:41:52
  • 梅尧臣《东城送运判马察院》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东城送运判马察院

      朝代:宋代

      作者:梅尧臣

      原文:

      春风骋巧如翦刀,先裁杨柳后杏桃。

      圆尖作瓣得疏密,颜色又染燕脂牢。

      黄鹂未鸣鸠欲雨,深园静墅声嗷嗷。

      役徒开汴前日放,亦将决水归河槽。

      都人倾望若焦渴,寒食已*沟已淘。

      何当黄流与雨至,雨深一尺水一篙。

      都水御史亦即喜,日夜顺疾回轻舠。

      频年吴楚岁苦旱,一稔未足生脂膏。

      吾愿取之勿求羡,穷鸟困兽易遯逃。

      我今出城勤送子,沽酒不惜典弊袍。

      数途必向睢阳去,太傅大尹皆英豪。

      试乞二公评我说,万分岂不益一毛。

      国给民苏自有暇,东园乃可资游遨。

      译文

      春天已至,万物复苏。春风如一位美丽而又心灵手巧的姑娘,迈着纤纤细步款款而来。她挥舞剪刀,尽情地展示那高超的女工技巧。她先裁出了柳叶,随着柳条袅袅依依地舞蹈;又裁出杏叶、桃叶,嫩嫩的,绿绿的,如小孩子的眉眼,似乎对着人笑。杏花开了,花瓣圆圆的,肥肥的;桃花开了,花瓣尖尖的,厚厚的。桃花、杏花开满枝头却毫不拥挤,既不太稀,也不太密,显得疏密得当。风姑娘还精心地打扮这些花朵,给它们穿上了红的,白的,粉红的衣服,白的如雪,红的如胭,真是艳丽无比,将春天装点的万紫干红,灿烂生辉。

      在这大好的春光里,虽然即将分别,可大家的心情倒还不坏。为什么呢?原来,许久以来,京城江南一带正遭受旱灾,天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下雨了,汴河已经绝流很久,不能通航,身为转运判官的马遵被困京城好久回不到江南任上。而现在天气已经有所好转,那整日吵闹的黄鹂停止了呜叫,深深的园子里,幽静的沟壑中不时传来鹁鸠嘈杂的喧叫声,这都是要下雨的征兆啊。而且,从事引黄河入汴河工程的夫役也已于前日被遣发。要不了多久,滚滚黄河之水就会通到汴河了,这样,断航日久的汴河通行在即,马遵也即将可以离京赴任,怎能不令人欢喜鼓舞呢?此时又何须悲悲切切呢?

      长时间以来,都城里的人每天都引颈而望,盼望着早降甘霖,他们心情就像是那渴极的人盼望水喝一样的急切。寒食前夕,京城里大小沟渠都也已经疏通完毕,以便大雨下来时迅速地排洪。如果地面降水深一尺即可解除旱情,汴河水深一篙即可通航,等到大雨来临,黄河水也到来之时,不仅都城人民和吴楚人民得以解除旱象,而且汴河也畅行无阻了。马遵也不用再滞留京城,可乘着如刀之轻舟,顺流直下,夜兼程,回到江南了,那可更是皆大欢喜呀。

      吴楚常常受到苦旱灾害的折磨,连年欠收,即使这回下一场透雨,庄稼可以得到一次较好收成,老百姓还是不能缓过气来。重税之下,老百姓没有办法生活下去,他们就会像无食之鸟、被困之兽一样,被迫逃亡。我今天出城去送马遵,不惜拿旧衣服去典押以便换取酒钱,买些酒好为他践行。

      此次离开必定向雎阳的方向进发,太傅大尹都是大英雄大豪杰。请求友人将他上面讲的话请他们两人评一评,看看是否对于天下的人有好处。只有国家强盛富足,人民才能得到复苏;只有人民温饱,有力耕作,国家才能富足。只有国家富足,人民安居乐业。要是地方太*,不生事端,那么就有时间跟马遵去遨游东园。

      注释

      ①燕脂:同胭脂。

      ②黄鹏:均写即将下雨的征兆。俗语“天将雨,鸠逐妇”,见《埤雅》。

      ③嗷嗷:象声词,形容鸠逐其匹的嘈杂喧叫声。

      ④开汴(bian):疏浚汴河。放:停止。

      ⑤河槽:河床。

      ⑥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沟已淘:谓汴京城中沟渠疏淘完毕。

      ⑦何当:多么合适,犹言正巧。黄流:指引来的黄河水流。

      ⑧脂膏:油脂,凝者为脂,释者为膏;喻人民的财物。

      ⑨求羡:征收额外的赋税。羡:盈余。唐代节度使等将正税常额之外加收的无名税收贡献朝廷,称为“羡余”。

      ⑩穷鸟困兽:喻百姓将如无食之鸟、被困之兽,被迫逃亡。

      ?典弊袍:拿破旧之袍典押。

      ?雎(sui)阳:今河南商丘,秦代曾于此置睢阳县.宋时称南京应天府。

      ?国给民苏:国家富裕充足,人民安居乐业。苏:困顿之后获得休养生息。

    [阅读全文]...

2022-02-21 19:18:58
  • 《东城高且长》原文及译文

  • 《东城高且长》原文及译文

      《东城高且长》开篇四句,不仅描述着诗人目击的景象,其中还隐隐透露着诗人内心的痛苦骚动。生活竟如此重复、单调变化的只有匆匆逝去的无情时光。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东城高且长》原文及译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东城高且长》原文:

      佚名〔两汉〕

      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

      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

      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

      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驰情整中带,沉吟聊踯躅。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东城高且长》译文:

      洛阳的东城门外,高高的城墙。

      从曲折绵长鳞次栉比的楼宇、房舍外绕过一圈,又回到原处。

      四野茫茫,转眼又有秋风在大地上激荡而起。空旷地方自下而上吹起的旋风,犹如动地般的吹起。

      使往昔葱绿的草野霎时变得凄凄苍苍。

      转眼一年又过去了!在怅然失意的心境中,就是听那天地间的鸟啭虫鸣,也会让人苦闷。

      鸷鸟在风中苦涩地啼叫,蟋蟀也因寒秋降临而伤心哀鸣。

      不但是人生,自然界的一切生命不都感到了时光流逝。

      与其处处自我约束,等到迟暮之际再悲鸣哀叹。

      何不早些涤除烦忧,放开情怀,去寻求生活的乐趣呢!

      那燕赵宛洛之地本来就有很多的佳人美女,美女艳丽其颜如玉般的洁白秀美。

      穿著罗裳薄衣随风飘逸拂动,仪态雍容端坐正铮铮地*练著筝商之曲。

      《音响一何悲》之曲因为琴瑟之柱调得太紧促,那琴声竟似骤雨疾风,听起来分外悲惋动人。

      由于听曲动心,不自觉地引起遐思,手在摆弄衣带,无以自遣怅惘的心情。

      反复沉吟,双足为之踯躅不前,被佳人深沉的曲调所感动。

      心里遥想着要与佳人成为双飞燕,衔泥筑巢永结深情。

      《东城高且长》赏析:

      处在苦闷的时代,而又悟到了“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的生命哲理,其苦闷就尤其深切。苦闷而无法摆脱,便往往转向它的对立一极——荡情行乐。此诗所抒写的,就正是这种由苦闷所触发的滔荡之思。

      诗人大约是独自一人,徘徊在洛阳的东城门外。高高的城墙,从眼前“逶迤”(绵长貌)而去,在鳞次栉比的楼宇、房舍外绕过一圈,又回到原处、自相连接——这景象正如周而复始的苦闷生活一样,单调而又乏味。四野茫茫,转眼又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的秋风,在大地上激荡而起,使往昔葱绿的草野,霎时变得凄凄苍苍。这开篇四句,不仅描述着诗人目击的景象,其中还隐隐透露着诗人内心的痛苦骚动。生活竟如此重复、单调变化的只有匆匆逝去的无情时光。想到人的生命,就如这风中的绿草一般,繁茂的春夏一过,便又步入凄凄的衰秋,诗人能不惊心而呼:“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眼前的凄凄秋景,正这样引发出诗人对时光速逝的震竦之感。在怅然扔失意的心境中,就是听那天地间的鸟啭虫鸣,似乎也多一重苦闷难伸的韵调:“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晨风”即“?鸟”,“局促”有紧迫、窘困之意。鸟在风中苦涩地啼叫,蟋蟀也因寒秋降临、生命窘急而伤心哀鸣。不但是人生,自然界的一切生命,都受到了时光流驶的迟暮之悲。这一切似乎都从相反方面,加强着诗人对人生的一种思索和意念:与其处处自我约束,等到迟暮之际再悲鸣哀叹,应当早些涤除烦忧、放开情怀,去寻求生活的乐趣——这就是突发于诗中的浩然问叹:“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

      以上为全诗之第一节。读者可以看到,在此节中盘旋往复的,其实只有一个意念,即“荡涤放情”之思。这种思绪,原本来自于诗人自身生活中的苦闷,与所见景象并无关涉。但诗人却将它移之于外物,从衰飒悲凉的秋景中写来。便令人感到,从“高且长”的东城,到凄凄变衰的秋草,以至于?鸟、蟋蟀,似乎都成了苦闷人生的某种象征,似乎都在用同一个声调哀叹:“何为自结束”、“何为自结束”!这就是审美心理上的“移情”效果。这种贯注于外物、又为外物所烘托而强化的情感抒写,较之于直抒其怀,无疑具有更蓬勃的葱茏的感染力。自“燕赵多佳人”以下,即上承“荡情”之意,抒写诗人的行乐之境。当“何为自结束”的疑虑一经解除,诗人那久抑心底的声色之欲便勃然而兴。此刻,身在“东城”外的诗人,竟做了一个极美妙的“燕赵佳人”梦:他恍惚间在众多粉黛丛中,得遇了一位“颜如玉”的佳人;而且奇特的是,一转眼,这佳从便“罗裳”飘拂、仪态雍容地端坐在诗人家中,分明正铮铮地*练着靖商之曲。大约是因为琴瑟之柱调得太紧促,那琴间竟似骤雨急风,听来分外悲惋动人——读者自然明白,这情景虽然描述得煞在介事,实际上不过是诗人那“荡情”之思所幻化的虚境而已。所以画面飘忽、转换也快,呈现出一种梦寐般的恍惚感。

      最妙的是接着两句:“驰情整中带,沈吟聊踯躅(且前且退貌)”。“中带”,一本作“巾带”。关于这两句写的指何人,照张庚的说法:“凡人心慕其人,而欲动其人之亲爱于我,必先自正其容仪……以希感到佳人也”(《古诗十九首解》)。那么,“驰情”而“整中带”者,就是诗人了。那当然也有道理(只与整句不太连贯)。不过,苦将其视为佳人的神态表现,恐怕还更有韵致些。因为佳人之“当户”理琴,本来并非孤身一人。此刻在她对面,正目光灼灼注视着她,并为她的'容颜、琴音所打动,而为之目凝神移的,还有一位梦想着“荡涤放情志”的诗人。正如吴淇所说:“曰‘美者’,分明有个人选他(按,即“她”);曰‘知柱促’,分明有个人促他”分明有个人在听他;“曰‘整中带’,分明有个人看他;曰‘踯躅’,分明有个人在促他”(《选诗定论》)。“驰情整巾带”两句,正是写佳人在这“选”、“听”、“看”、“促”之下的反应——多情的佳人面对着诗人的忘形之态,也不觉心旌摇荡了。但她不免又有些羞涩,有些踌躇,故又是“沉吟”、又是“踯躅”(已舍琴而起),表现出一种“理欲交战情形”;但内心则“早已倾心于君矣”——这就是前人称叹的“‘驰情’二句描写入神”处。在这种图画也“画不出的捉衣弄影光景”中,佳人终于羞羞答答地吐露了心意:“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借飞燕双双衔泥巢屋之语,传达与诗人永结伉俪之谐的深情,真是“结得又超脱、又缥缈,把一万世才子佳人勾当,俱被他说尽”(朱筠《古诗十九首说》)。

      这就是诗人在“东城高且长”的风物触发下,所抒写的“荡涤放情志”的一幕;或者说,是诗人苦闷之际所做的一个“白日梦”。这“梦”在表面上很“驰情”、很美妙。但若将它放在上文的衰秋、“岁暮”、鸟苦虫悲的苍凉之境中观察,就可知道:那不过是苦闷时代人性备受压抑一种“失却的快东与美感的补偿(尼采),一种现实中无法“达成”的虚幻的“愿望”而已。当诗人从这样的“白日梦”中醒来的时候,还是会因苦闷时代所无法摆脱的“局促”和“结束”,而倍觉凄怆和痛苦。

      《东城高且长》创作背景:

      此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古诗十九首》大约是东汉后期作品,作者已佚,大多是文人模仿乐府之作。今人综合考察十九首诗所表现的情感倾向、所折射的社会生活情状以及它纯熟的艺术技巧,一般认为这十九首诗所产生的年代应当在东汉献帝建安之前的几十年间。此诗正是因苦闷而触发滔荡的情怀而作的,大约作于诗人独自一人徘徊在洛阳的东城门外之时。

    [阅读全文]...

2022-05-20 20:18:10
  • 东城区小学入学指南

  • 小学
  • 东城区小学入学指南

      小学,是人们接受初等正规教育的学校,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九年义务教育范围之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东城区小学入学指南,欢迎大家分享。

      东城区小学入学指南

      入学条件:

      1、小孩年满6周岁(2013年8月31日以前出生);

      2、长期在东城区工作、居住;

      3、在东城区同一地址承租并实际居住3年以上且在住房租赁监管*台登记备案;

      4、夫妻一方在东城区合法稳定就业3年以上。

      入学方式:

      申请在东城区接受义务教育的,需到东城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义务教育入学办公室进行注册申请后参加学龄人口信息采集,通过北京市住房管理等相关部门联合审核后,东城区教委将通过电脑派位的方式在东城区内多校划片为其安排入学。

      入学材料:

      1、在东城区务工就业证明;

      2、在东城区实际居住证明;

      3、全家户口簿;

      4、在京无房证明。

      入学流程:

      1、区级注册:携带相关材料到区级现场审核并注册;

      2、材料审核:区级依据合法稳定就业、实际居住等内容确认入学资格;

      3、信息采集:采集详细的入学信息,信息审核通过后方可打印信息采集表;

      4、入学登记:学校按照入学计划控制登记人数,不能进行跨区登记,区级审核确认;

      5、学籍注册:依据入学结果自动生成电子学籍信息。

      西城区小学入学政策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落实市区教育大会精神,认真执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21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京教基二〔2021〕5号),积极稳妥推进以多校划片为主,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相结合的入学方式,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严格规范入学秩序,加强入学工作管理,确保本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稳、有序推进,努力使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公*而有质量的教育。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统筹,统一入学管理。

      (二)坚持免试、就*原则,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依法接受义务教育。

      (三)坚持规范入学工作程序,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确保入学工作*稳有序。

      三、入学办法

      (一)小学入学

      1.入学条件

      年满6周岁的适龄儿童(2015年8月31日以前出生),在西城区申请入小学,需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①法定监护人在西城区具有独立产权房或租住公房的本市个人居民户籍适龄儿童;

      ②实际居住在西城区的`本区个人居民户籍适龄儿童;

      ③实际居住在西城区的本区单位集体户籍适龄儿童(法定监护人至少一方为该单位集体户籍并在户籍所在单位工作);

      ④实际居住在西城区,法定监护人在西城区工作并符合按本市户籍对待条件的适龄儿童;

      ⑤取得居住地街道办事处开具的《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在西城区就读批准书》的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

      2.入学方式及程序

      符合西城区小学入学条件的适龄儿童申请入学,均须在规定时间内由法定监护人或其授权委托人登录北京市义务教育入学服务**成学龄人口信息采集,并在审核通过后打印《学龄人口信息采集表》予以确认。

      ①寄宿学校、全区招生学校、民办学校入学

      符合西城区小学入学条件的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可在规定时间内自愿报名申请到寄宿学校、全区招生学校和民办学校入学,符合学校入学条件要求的适龄儿童根据招生计划通过计算机派位录取。符合西城区入学条件的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可自愿报名参加民办学校入学。录取结果在招生学校公示。

      ②学区派位入学

      符合西城区小学入学条件的本市个人居民户籍适龄儿童,可自愿选择报名参加学区派位入学,通过计算机派位录取。录取结果在招生学校公示。

      ③片区内登记入学

      符合西城区片区内登记入学条件的本市个人居民户籍适龄儿童,根据小学新生登记入学通告公布的招生服务范围,由其法定监护人在规定时间内到学校提交登记材料(每名适龄儿童只到一所学校登记)。学校依据户籍、房产、居住年限等条件录取,学位不足时,在学区或相邻学区协调入学。各小学招生服务范围以《新生登记入学通告》的形式张贴公示。入学结果在招生学校公示。

      ④多校划片入学

      凡属本意见“五、有关说明中(五)(六)(七)”三种情况的符合西城区入学条件的本市个人居民户籍适龄儿童,根据小学新生登记入学通告公布的招生服务范围,由其法定监护人在规定时间内到学校提交入学材料。片区内登记入学工作结束后,依据学位情况按相对就*原则在学区或相邻学区内派位入学。各小学招生服务范围以《新生登记入学通告》的形式张贴公示。派位结果在招生学校公示。

      ⑤派位入学

      符合西城区小学入学条件的本区单位集体户籍、按本市户籍对待、非本市户籍等其他适龄儿童,在全区范围内按计划派位入学。派位结果在招生学校公示。

      (二)初中入学

      1.入学条件

    [阅读全文]...

2021-12-23 06:43:37
  • 东城区中小学排名

  • 学校
  • 东城区中小学排名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特别是小升初升学方式的多元化、学籍制度管理的强化,幼升小择校变的越来越重要。如何择校?我们还是先从身边的学校了解开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东城区中小学排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府学小学

      我认为:它是北京最早的`学校,640年了,文化底蕴的积淀北京任何一所小学也无法比拟,古代、*代、现代教育融合和谐,它的文化熏陶是任何一所小学也无法复制的;师资、校园设施在东城区位居首位,生源多元但素质高,学校教育质量出类拔萃,是北京公认的第一阵营的一流小学,它是东城区课外竞赛获奖学生人数、比例最多的小学,是市奥校最佳生源来源地。虽然*几年府学的在外名声,尤其对于教育口外的人士而言,可能没有史家大了,可是它多年形成的学校文化和积攒的资源优势,还是足以傲视群校。

      2、史家小学

      我认为:史家小学也是所有历史的学校,至今已有73年历史,是全国闻名的“红旗小学”,自新*成立后至今一直承担国宾献花任务,连续被评为北京市外事工作先进单位,是北京市为数不多市属对外参观小学之一,所以它也能成为北京四大名小之一。由于在多任校长,尤其是卓立校长的多年努力,对教育理念创新、教师队伍培养、学校文化树立、对外宣传等方面都颇有建树,致使史家小学的知名度显著提升,甚至在府学之上。它也是各大机关重点选择共建的小学,有了这方面原因,所以史家小学的地位逐步提高,自然令人刮目相看。

      3、景山学校

      我认为:多少年来的事实无以辩驳地证明它是北京市直升学校中做的最好、重点中学、大学升学率最高的学校。景山学校实行小学、初中、高中“五、四、三”学制,小学、初中实行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是专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验学校。它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属于东城区现代化教育的第一名片,虽有些神秘,但实力超群,实验举措自成体系;小学、中学的衔接中尖子生层出不穷。

      东城区一流二类小学顺序排名(共4所):

      4、丁香小学。

      5、灯市口小学。

      6、黑芝麻小学。

      7、西中街小学。

      东城区二流一类小学顺序排名(共8所):

      8、和*里九小、和*里四小。

      9、史家小学分校、分司厅小学、北官厅小学。

      10、曙光小学、东交民巷小学、和*里一小。

      东城区二流二类小学顺序排名(共4所):

      11、东四九条、东师附小。

      12、美术馆后街、地坛小学。

    [阅读全文]...

2022-06-16 15:11:20
  • 《城东早春》古诗

  • 早春
  •   《城东早春》这首诗抓住了早春景色的特征,写诗人对早春景色的热爱

      【作者】杨巨源 【朝代】

      诗家清景在新春, 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 出门俱是看花人。

      译文

      早春的清新景色,正式人的最爱。绿柳枝头嫩叶初萌,鹅黄之色尚未均匀。

      若是到了京城花开之际,那将满城便是赏花之人。

      ⑴城:指唐代京城长安。

      ⑵诗家:诗人的统称,并不仅指作者自己。清景:清秀美丽的景色。清:一作“新”。新春:即早春。

      ⑶才黄:刚刚露出嫩黄的柳眼。匀:均匀,匀称。

      ⑷上林:上林苑,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建于秦代,汉武帝时加以扩充,为汉宫苑。诗中用来代指唐朝京城长安。锦:五色织成的绸绫。

      ⑸俱:全,都。看花人:此处双关进士及第者。唐时举进士及第者有在长安城中看花的风俗。

      这首诗写诗人对早春景色的热爱。据诗的第三句,题中的“城”当指唐代京城长安。作者曾任太常博士、礼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此诗约为在京任职期间所作。

      上联可结合诗题来理解。首句是诗人在城东游赏时对所见早春景色的赞美。意思是说,为诗家所喜爱的清新景色,正在这早春之中;也就是说,这清新的早春景色,最能激发诗家的诗情。“新春”就是早春。“诗家”是诗人的统称,并不仅指作者自己。一个“清”字很值得玩味。这里不仅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可喜,也兼指这种景色刚刚开始显露出来,还没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环境也很清幽。

      第二句紧接首句,是对早春景色的具体描写。早春时,柳叶新萌,其色嫩黄,称为“柳眼”。“才”字“半”字,都是暗示“早”。如果只笼统地写柳叶初生,虽也是写“早春”,但总觉淡而无味。诗人抓住了“半未匀”这种境界,使人仿佛见到绿枝上刚刚露出的几颗嫩黄的柳眼,那么清新悦人。这不仅突出了“早”字,而且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写得十分逼真。生动的笔触蕴含着作者多少欢悦和赞美之情。早春时节,天气寒冷,百花尚未绽开,唯柳枝新叶,冲寒而出,最富有生机,最早为人们带来春天的消息。写新柳,正是抓住了早春景色的特征。

      上面已将早春之神写出,如再作具体描绘,必成赘疣。下联用“若待”两字一转,改从对面着笔,用芳春的秾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上林”即上林苑,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建于秦代,汉武帝时加以扩充,为汉宫苑。诗中用来代指京城长安。繁花似锦,写景色的秾艳已极;游人如云,写环境之喧嚷若市。然而这种景色人人尽知,已无新鲜之感。此与上联,正好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反衬出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

      此诗纳清极、秾极之景于一篇,格调极轻快。诗篇特从“诗家”的眼光来写,又寓有理趣,也可以把它看作一种创作见解:即诗人必须感觉锐敏,努力发现新的东西,写出新的境界,不能人云亦云,老是重复那些已经熟滥的旧套。

      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

      关于杨巨源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另外同名的还有宋代抗金名将。

      城东早春、独不见、相和歌辞·乌夜啼、相和歌辞·大堤曲、琴曲歌辞·别鹤、杂曲歌辞·独不见、秋夜闲居即事寄庐山郑员外、蜀郡符处士、题赵孟庄、辞魏博田尚书出境后、夏日、送李虞仲秀才、和卢谏议、奉酬窦郎中早入、野园献果呈员外、杨花落、月宫词、赠从弟茂卿、端午日伏蒙内侍赐晨服、胡姬词、春日有赠、襄阳乐、关山月、长城闻笛、春晚东归留赠李功曹、送殷员外使北蕃、送许侍御充云南哀册使判官、秋日题陈、和郑少师相公题慈恩寺禅院、同赵校书题普救寺、春日与刘评事过故证上人院、春雪题兴善寺广宣上人竹院、清明日后土祠送田彻、酬令狐员外直夜书怀见寄、题表丈三大夫书斋、春日送沈赞府归浔阳觐叔父、与李文仲秀才同赋泛酒花诗、登宁州城楼、同薛侍御登黎阳县楼眺黄河、和权相公南园闲涉寄广宣上人、供奉定法师归安南、池上竹、长安春游、早朝、赠张将军、和侯大夫秋原山观征人回、送人过卫州、寄中书同年舍人、酬于驸马二首、将归东都寄令狐舍人、寄江州白司马、送章孝标校书归杭州因寄白舍人、述旧纪勋寄太原李光颜侍中二首、酬卢员外、古意赠王常侍、送裴中丞出使、送绛州卢使君、赠李傅、上裴中丞、和人与人分惠赐冰、观打球有作、早春即事呈刘员外、送司徒童子、寄昭应王丞、酬崔博士、酬裴舍人见寄、和刘员外陪韩仆射野亭公宴、酬崔驸马惠笺百张兼贻四韵、赠史开封、奉寄通州元九侍御、赠浑钜中允、重送胡大夫赴振武、送陈判官罢举赴江外、奉和裴相公、

      和大夫边春呈长安亲故、张郎中段员外初直翰林报寄长句、奉酬端公春雪见寄、卢郎中拜陵遇雪蒙见召因寄、冬夜陪丘侍御先辈听崔校书弹琴、元日含元殿下立仗丹*门下宣赦相公称贺二、元日观朝、题贾巡官林亭、和元员外题升*里新斋、送澹公归嵩山龙潭寺葬本师、邵州陪王郎中宴、和令狐舍人酬峰上人题山栏孤竹、寄赠田仓曹湾、上刘侍中、赠侯侍御、怀德抒情寄上信州座主、送杜郎中使君赴虔州、夏日裴尹员外西斋看花、赠邻家老将、和吕舍人、春日奉献圣寿无疆词十首、和郑相公寻宣上人不遇、题范阳金台驿、寄薛侍御、折杨柳、雪中听筝、卢龙塞行送韦掌记二首、题五老峰下费君书院、僧院听琴、和武相公春晓闻莺、唐昌观玉蕊花、山中主人、太原赠李属侍御、崔娘诗、秋日登亭赠薛侍御、石水词二首、答振武李逢吉判官、宫燕词、赠崔驸马、听李凭弹箜篌二首、临水看花、观妓人入道二首、方城驿逢孟侍御、题清凉寺、酬令狐舍人、和令狐郎中、送太和公主和蕃、秋日韦少府厅池上咏石、失题、春日题龙门香山寺、寄申州卢拱使君、郊居秋日酬奚赞府见寄、圣恩洗雪镇州寄献裴相公、贺田仆射子弟荣拜金吾、和裴舍人观田尚书出猎、送李舍人归兰陵里、同太常尉迟博士阙下待漏、见薛侍御戴不损裹帽子因赠、胡二十拜户部兼判度支、元日呈李逢吉舍人、和杜中丞西禅院看花、句、和汴州令狐相公白菊、赠陈判官求子花诗(魏府出此物)。

    [阅读全文]...

2022-03-04 01:45:26
  • 描写早春的古诗_城东早春的古诗

  • 早春
  • 杰出的诗人为千百年来人们所敬仰!脍炙人口的绝句古诗,为历代世人争相传诵,记住这些经典,让我们的前行路更宽更*!为您倾情整理《描写早春的古诗》,希望对您有所启迪。

    1、参军春思乱如云,白发题诗愁送春。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韵》

    2、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苏轼《一丛花今年春浅侵年》

    3、闹花深处层楼,画帘半卷东风软。陈亮《水龙吟春恨》

    4、屈指数春来,弹指惊春去。高观国《卜算子泛西湖坐间寅斋同赋》

    5、桃李出深井,花艳惊上春。李白《中山孺子妾歌》

    6、正护月云轻,嫩冰犹薄。辛弃疾《瑞鹤仙赋梅》

    7、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张孝祥《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8、春风只在园西畔。荠菜花繁胡蝶乱。严仁《玉楼春春思》

    9、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欧阳修《丰乐亭游春其三》

    10、年年游子惜余春,春归不解招游子。贺铸《惜余春急雨收春》

    11、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曹雪芹《访妙玉乞红梅》

    12、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13、晚春盘马踏青苔,曾傍绿阴深驻。晏几道《御街行街南绿树春饶絮》

    14、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黄庭坚《水调歌头游览》

    15、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

    16、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何逊《咏早梅/扬州法曹梅花盛开》

    17、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晚春》

    18、池上柳依依,柳边人掩扉。左纬《春晚》

    19、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温庭筠《更漏子柳丝长》

    20、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曹豳《春暮门外无人问落花》

    21、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汪藻《春日一春略无十日晴》

    22、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

    23、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薛道衡《人日思归》

    24、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崔涂《春夕》

    25、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26、昨夜更阑酒醒,春愁过却病。李璟《应天长一钩初月临妆镜》

    27、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高启《春暮西园》

    28、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杨万里《寒食上冢》

    29、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李白《金门答苏秀才》

    30、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沈佺期《杂诗三首其三》

    31、春梦醒来么?对春帆细雨,独自吟哦。谭嗣同《望海潮自题小影》

    32、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韦庄《古离别》

    33、莫避春阴上马迟。春来未有不阴时。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34、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贺铸《钓船归绿净春深好染衣》

    35、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虞集《风入松寄柯敬仲》

    36、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冯延巳《采桑子花前失却游春侣》

    37、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王维《春中田园作》

    38、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王之涣《宴词》

    39、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40、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辛弃疾《祝英台*晚春》

    41、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杨巨源《城东早春》

    42、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欧阳修《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

    43、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钱起《赠阙下裴舍人》

    44、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王安国《清*乐春晚》

    45、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46、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韦庄《菩萨蛮》

    47、但凭阑无语,烟花三月春愁。郑觉齐《扬州慢琼花》

    48、街南绿树春饶絮。雪满游春路。晏几道《御街行街南绿树春饶絮》

    49、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辛弃疾《定风波暮春漫兴》

    50、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陈与义《春寒》

    [阅读全文]...

2022-05-22 23:51:11
  • 出其东门古诗词

  • 阅读,文学
  • 出其东门古诗词

      出其东门是*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位男子表示对爱恋对象专一不二的小诗,表现了当时男女之间纯洁的爱情,也蕴含着是对那些喜新厌旧、见异思迁的人的曲折婉转的批评之意。全诗二章,每章六句,朴实无华,明白如话。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出其东门古诗词,希望对你有帮助。

      古诗原文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闍,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译文翻译

      漫步城东门,美女多若天上云。虽然多若云,非我所思人。唯此素衣绿头巾,令我爱在心。

      漫步城门外,美女多若茅花白。虽若茅花白,亦非我所怀。唯此素衣红佩巾,可娱可相爱。

      注释解释

      东门:城东门。

      如云:形容众多。

      匪:非。思存:想念。思:语助词。存:一说在;一说念;一说慰籍。

      缟(gǎo稿):白色;素白绢。綦(qí其)巾:暗绿色头巾。

      聊:愿。员(yún云):同“云”,语助词。

      闉闍(yīn dū因都):外城门。

      荼:茅花,白色。茅花开时一片皆白,此亦形容女子众多。

      且(jū居):语助词。一说慰籍。

      茹藘(rú lǘ如驴):茜草,其根可制作绛红色染料,此指绛红色蔽膝。“缟衣”、“綦巾”、“茹藘”之服,均显示此女身份之贫贱。

      创作背景

      对于这首诗的背景,旧说颇有争议。《毛诗序》以为是“闵乱”之作。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引《夏小正》传谓“缟衣为未嫁女所服之”,断此诗主人公的爱恋对象为恋人。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写男子表示对爱恋对象(或其妻子)专一不二的诗。

      诗文赏析

      郑之春月,也确如姚际恒所说,乃是“士女出游”、谈情说爱的美妙时令。《郑风·溱洧》一诗说,在清波映漾的溱水、洧水之畔,更有“殷且盈”的青年男女,“秉兰”相会、笑语“相谑”,互相赠送着象征爱情的“芍药”之花。此诗所展示的,则是男女聚会于郑都东门外的一幕,那景象之动人,也决不逊色于“溱洧”水畔。“出其东门,有女如云”、“出其闉阇,有女如荼”——二章复叠,妙在均从男主人公眼中写来,表现着一种突见众多美女时的惊讶和赞叹。“如云”状貌众女之体态轻盈,在飞彩流丹中,愈显得衣饰鲜丽、缤纷照眼;“如荼”表现众女之青春美好,恰似菅茅之花盛开,愈见得笑靥灿然、生气蓬勃。面对着如许众多的美丽女子,纵然是枯木、顽石,恐怕也要目注神移、怦然动心的。

      在迈出城门的刹那间,此诗的主人公也被这“如云”、“如荼”的美女吸引了。那毫不掩饰的赞叹之语,正表露着这份突然涌动的不自禁之情。然而,人的感情是奇特的,“爱情”则更要微妙难猜:“虽则如云,匪我思存”、“虽则如荼,匪我思且”——在众多美女前怦然心动的主人公,真要作出内心所爱的选择时,吐语竟如此出人意料。两个“虽则……匪我……”的转折句,正以无可动摇的语气,表现着主人公的情有独钟。好奇的读者自然要打听:他那幸运的恋人而今安在?“缟衣綦巾,聊乐我员”、“缟衣茹藘,聊可与娱”二句,即带着无限的喜悦和自豪,将这位恋人推到了你的眼前。如果你还知道,“缟衣綦巾”、“缟衣茹藘”,均为“女服之贫贱者”(朱熹),恐怕在惊奇之际,更会对主人公肃然起敬:原来他所情有独钟的,竟是这样一位素衣绿巾的'贫贱之女!只要两心相知,何论贵贱贫富——这便是弥足珍惜的真挚爱情。主人公以断然的语气,否定了对“如云”、“如荼”美女的选择,而以喜悦和自豪的结句,独许那“缟衣茹藘”的心上人,也足见他对伊人的相爱之深。

      由此回看诗章之开篇,那对东门外“如云”、“如荼”美女的赞叹,其实都只是一种渲染和反衬。当诗情逆转时,那盛妆华服的众女,便全在“缟衣綦巾”心上人的对照下黯然失色了。这是主人公至深至真的爱情所投射于诗中的最动人的光彩,在它的照耀下,贫贱之恋获得了超越任何势利的价值和美感。

    [阅读全文]...

2022-05-03 16:17:16
  • 描写白帝城的古诗

  • 文学
  • 描写白帝城的古诗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描写白帝城的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竹枝词》

      唐·杜甫

      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

      朝宗人共挹,盗贼尔谁尊?

      孤石隐如马,高萝垂饮猿。

      归心异波浪,何事即飞翻。

      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存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夔州歌

      【唐】杜甫

      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唐险过百牢关。

      竹枝词

      【唐】杜甫

      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朝宗人共挹,盗贼尔谁尊?

      孤石隐如马,高萝垂饮猿。归心异波浪,何事即飞翻。

      竹枝词

      【唐】白居易

      瞿塘峡口冷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暗鸟一时啼。

      《昭烈庙》

      宋·王十朋

      老臣苦欲争天下,嗣子何曾思蜀中。

      古屋数椽犹庙食,伤心地*永安宫。

      《白帝城》

      清·傅作辑

      瞿唐峡口彩云间,白帝城南不可樊。

      西控巴渝收万壑,东连荆楚压群山。

      花开香锁鱼凫国,月上寒侵虎豹关。

      别后天涯漫留恋,几回搔首鬓毛斑。

      《白帝城》

      清·王士祯

      赤甲白盐相向生,丹青绝壁斗峥嵘。

      千江一线虎须口,万里孤帆鱼复城。

      跃马雄图余垒迹,卧龙遗庙枕潮声。

      飞楼直上闻哀角,日落潮头气不*。

      白帝城怀古

      【唐】陈子昂

      日落沧江晚,停桡问土风。

      城归巴子国,台设汉王宫。

      荒服仍周甸,深山尚禹功。

      岩悬青壁断,地险碧流通。

      古木生云际,归帆出雾中。

      川途去无限,客座思何穷。

      蜀先主庙

      【唐】刘禹锡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阅读全文]...

2022-07-04 01:38:22
  • 贺广东城步登山群二周年庆典

  • 周年
  •   戴姓兄弟不辞辛  再展城步新精神  红旗飘扬在山尖  登山远眺实不易    天南地北四时景  异乡结缘心连心  万里征程足下始  风雨同舟患难情    众志成城创伟业  心系苗乡公益情  湘粤大地美名扬  一路艰辛谁能知    千里之外油茶香  苗乡米酒敬客人  山歌和你心连心  城步特产出深闺    强身健体登山群  不离不弃二周岁i  身在异乡为异客  志为苗乡拔穷根    良缘搭起友谊桥  苗乡儿女情谊深  今日齐聚举大志  此情永远记心间    作者简介:戴方财,笔名雨后晴空,湖南城步人,现为广东散文诗学会会员,城步作协,中国诗歌网会员。作品先后发表于南方日报,当代文学,诗歌中国,湖南红网,邵阳日报,邵阳新闻网,城步红网。檀香书苑总编。

      编辑点评:

      在美丽的苗乡,有一个家族,团结一心,努力进取,挥洒汗水,收获精彩的人生。在这片土地上,付出全部的爱,让山更青,水更秀,生活更加美好。记住这美好的瞬间,珍惜难得的情缘。文笔流畅,语言清新自然,充满生活的热情,感染读者。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好作品,内容充实,立意新颖,推荐共赏,感谢赐稿,问候作者,期待精彩继续。

    [阅读全文]...

2022-04-05 23:12:19
关于东城的古诗 - 句子
关于东城的古诗 - 语录
关于东城的古诗 - 说说
关于东城的古诗 - 名言
关于东城的古诗 - 诗词
关于东城的古诗 - 祝福
关于东城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