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奇石的古诗词

关于形容奇石的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形容奇石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形容奇石的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形容奇石的古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k+) 语录(52) 说说(114) 名言(572) 诗词(8k+) 祝福(53) 心语(1)

  • 含有石字的古诗词 带石字的诗词名句

  • 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砺行而不觉;处顺境内,眼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知。——《菜根谭·概论》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燮《竹石》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曹操《观沧海》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扬子江》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佚名《柏舟》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于谦《石灰吟》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苏轼《行香子·述怀》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蔡确《夏日登车盖亭》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袁枚《马嵬》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李凭箜篌引》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白石似玉,奸佞似贤。——《抱朴子·内篇·袪惑》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王维《山中》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佚名《鹤鸣》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武则天《如意娘》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列传·光武十王列传》

    别院深深夏*清,石榴开遍透帘明。——苏舜钦《夏意》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芭蕉不展丁香结。——贺铸《石州慢·薄雨收寒》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张旭《桃花溪》

    积石如玉,列松如翠。——郭茂倩《白石郎曲》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杜甫《八阵图》

    *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

    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苏轼《石苍舒醉墨堂》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佚名《驱车上东门》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维《过香积寺》

    时有满虚,事有利害,物有生死,人主为三者发喜怒之色,则金石之士离心焉。——《韩非子·观行》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顽石之中良玉隐焉,寒灰之中星火寓焉。——《格言联璧·接物类》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浪淘沙·北戴河》

    山骞不崩,唯石为镇——《冰鉴·神骨》

    却是*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杜荀鹤《泾溪》

    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李煜《渡中江望石城泣下》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韩愈《山石》

    郎艳独绝,世无其二。——郭茂倩《白石郎曲》

    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王维《青溪 / 过青溪水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阅读全文]...

2022-05-26 18:26:14
  • 含有奇字的古诗词 带奇字的诗词名句

  •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菜根谭·概论》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王安石《题张司业诗》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生。——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陶渊明《四时》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佚名《庭中有奇树》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二首》

    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孙子兵法·兵势篇》

    万事分已定,浮生空自忙。——《初刻拍案惊奇·卷一》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天下无事,不可废武——《百战奇略·第十卷·忘战》

    不爱江山爱美人。——陈于王《题桃花扇传奇》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孙子兵法·兵势篇》

    命若穷,掘得黄金化作铜;命若富,拾着白纸变成布。——《初刻拍案惊奇·卷一》

    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阴符经·下篇》

    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菜根谭·概论》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十》

    宁向牡丹花下死,风流作鬼也甘心。——《雷峰塔奇传·第八回》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之操。——《菜根谭·概论》

    自古妻贤夫祸少,应知子孝父心宽。——《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红楼梦·第五回》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老子·德经·第五十七章》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王维《老将行》

    行水得其理,漂石折舟;用民得其性,则令行如流。——《孙膑兵法·奇正》

    兵之利钝是常事,贵因败以为成耳。——《百战奇略·第六卷·败战》

    讲大经纶,只是实实落落;有真学问,决不怪怪奇奇。——《围炉夜话·第三一则》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白居易《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

    凡战,所谓奇者,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也。——《百战奇略·第五卷·奇战》

    凡与敌战,若我胜彼负,不可骄惰,当日夜严备以待之。——《百战奇略·第六卷·胜战》

    得意浓时休进步,须防世事多翻覆。——《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

    家有千串,不如日进一文。——《雷峰塔奇传·第三回》

    凡战,所谓攻者,知彼者也。——《百战奇略·第四卷·攻战》

    凡与敌战,若陷在危亡之地,当激励将士决死而战,不可怀生,则胜。——《百战奇略·第五卷·危战》

    凡兵家之法,要在应变,好在知兵,举动必先料敌。——《百战奇略·第十卷·变战》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足不强则迹不远,锋不銛,则割不深。——《论衡·卷十三·超奇篇》

    精诚由中,故其文语感动人深。——《论衡·卷十三·超奇篇》

    谨养勿劳,并气积力。——《百战奇略·第十卷·养战》

    外内表里,自相副称。——《论衡·卷十三·超奇篇》

    青史几番春梦,黄泉多少奇才。——朱敦儒《西江月·日日深杯酒满》

    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严遂成《三垂冈》

    凡与敌战,其将愚而不知变,可诱之以利。——《百战奇略·第五卷·利战》

    福王少小风流惯。——陈于王《题桃花扇传奇》

    凡与敌战,须要选拣勇将锐卒,使为先锋,一则壮我志,一则挫敌威。——《百战奇略·第一卷·选战》

    朴实浑厚,初无甚奇,然培子孙之元气者,必此人也。——《围炉夜话·第十九则》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佚名《庭中有奇树》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佚名《庭中有奇树》

    眼前菩萨不拜,要拜西天活佛!——《雷峰塔奇传·第八回》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陆游《金错刀行》

    [阅读全文]...

2022-04-11 09:18:50
  • 石鼓歌古诗词

  • 石鼓歌古诗词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石鼓歌古诗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石鼓歌》 作者:韩愈

      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

      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

      周纲凌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

      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佩鸣相磨。

      搜于岐阳骋雄俊,万里禽兽皆遮罗。

      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

      从臣才艺咸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

      雨淋日炙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扌为]呵。

      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讹。

      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蝌。

      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剑砍断生蛟鼍。

      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

      金绳铁索锁钮壮,古鼎跃水龙腾梭。

      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

      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

      嗟余好古生苦晚,对此涕泪双滂沱。

      忆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称元和。

      古人从军在右辅,为我度量掘臼科。

      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

      毡包*裹可立致,十鼓只载数骆驼。

      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

      圣恩若许留太学,诸生讲解得切磋。

      观经鸿都尚填咽,坐见举国来奔波。

      剜苔剔藓露节角,安置妥帖*不颇。

      大厦深檐与覆盖,经历久远期无陀。

      中朝大官老于事,讵肯感激徒媕婀。

      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著手为摩挲。

      日销月铄就埋没,六年西顾空吟哦。

      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

      继周八代争战罢,无人收拾理则那。

      方今太*日无事,柄任儒术崇丘轲。

      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石鼓之歌止于此,呜呼吾意其蹉跎。

    [阅读全文]...

2021-12-06 08:02:35
  • 《石渠记》古诗词鉴赏

  • 阅读,文学
  • 《石渠记》古诗词鉴赏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石渠记》古诗词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石渠记》

      唐朝:柳宗元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踰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釃釃而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鷁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踰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石渠记》古诗简介

      《石渠记》是唐代散文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散文,《永州八记》的第六篇。文章记述了作者沿渠探幽,追求美景的事,表达了作者探奇制胜,拓宽胸怀,追求胜景借以抒发胸中积郁之气的感情。

      《石渠记》翻译/译文

      从袁家渴潭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见一个石渠,百姓在石渠上建了一座便桥。有一眼泉水幽静地流淌,它流淌时的声音时大时小。泉渠的宽度有时一尺,有时就有二尺宽,它的长度有十步左右。它的水流遇到一块大的石头,就漫过石头。跳过大石头再往前走,就发现一个石潭,菖蒲覆盖着它,碧绿的苔藓环绕着石泓。渠水又转弯往西流,在岩石边流入石隙里,最后像瀑布一样的流入北边的小潭中。小潭方圆还不足一百尺,潭水清澈、且较深,有许多快速游动的鱼。渠水又往北迂回绕行一些,斜着看好像没有尽头,就这样最终流入渴潭。潭的一边全是奇异的石头、怪异的树木、奇异的花草、美丽的小竹,人可以并列坐在那里休息。风吹动着树梢,悦耳的`声音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看它已经很宁静,它们被风吹动所发出的声音才在远处传播。

      我跟随柳州太守发现它的,拨开阴郁的密林和腐烂的朽木,开掘和疏通淤土和乱石,把朽木乱草堆积起来烧掉,石渠里的渠水便很满。可惜从来都没有写它的人,所以我把它全都记写下来,留给匠人,刻写在潭南面的石头上,帮助以后喜好游历的人能较容易地看到它。

      元和七年正月初八,从蠲渠疏通到大石。十月十九日,越过石头发现了石泓小潭,石渠的美因此就全都展示给游人了。

      《石渠记》注释

      ⑴渴:指袁家渴(一条溪水的名字)。

      ⑵桥:架桥。

      ⑶幽幽然:流水幽静的样子。

      ⑷乍:连词,或者。

      ⑸或:有时。

      ⑹咫(zhǐ)尺:比喻很*的距离,古代称八寸为咫。

      ⑺倍尺:二尺。

      ⑻逾:越过。

      ⑼泓(hóng):深潭。水深而广。

      ⑽被:通“披”,覆盖。

      ⑾藓:苔藓。

      ⑿堕:落,流。

      ⒀纡(yū)馀:曲折伸延。纡,弯曲。馀,通“徐”。

      ⒁卒:最终

      ⒂箭:小竹。

      ⒃庥(xiū):同“休”,休息。

      ⒄酾(shī):分流,疏导。

      ⒅遗:留给

      ⒆蠲(juān):古同“涓”,清洁。

      《石渠记》赏析/鉴赏

      柳宗元因参加王叔革新运动,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被贬到永州担任司马。到永州后,其母病故,王叔文被处死,他自己也不断受到统治者的诽谤和攻击,心情压抑。永州山水幽奇雄险,许多地方还鲜为人知。柳宗元在这漫长的戴罪期间,便到处游览,搜奇探胜,借以开拓胸襟,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永州八记》就是这种心态之下的游历结晶,这篇文章写于唐宪宗元和七年(812年)。

      这篇文章上承《袁家渴记》,下启《石涧记》,是《永州八记》的第六篇,借写景抒发作者仕途不得志的忧郁之情。

      作者所写的石渠在袁家渴西南不到一百步的地方,当地的老百姓在它上面架了一座桥。“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句,从视觉上描绘了泉水细徽轻缓流动的样子,从听觉上描摹了它忽大忽小的鸣声,突出了石渠泉水的特点,石渠有的地方宽不到一尺,有的地方两尺来宽,长度大约十来步(古时一步五尺)。它的水流碰到大石,就从石下潜流出来。一个“伏”字,进一步突出了渠水“幽幽然”的特点。接着写渠水的流向及渠上的景色:过了大石,前边有石泓。石泓是比石渠水深的石洼。它的上面覆盖着菖蒲,四周环绕着苔藓,泉水折向西流去,旁边的水落入岩石下。北面堕入小潭中。潭的面积小不足百尺,潭水清而深、有许多白条鱼在水中游动。后又向北弯弯曲曲地流去,看起来好像没有尽头,然而终干流入渴中。它的旁边都是形态怪异的石头,诡怪的树木,奇异的草儿,美好的嫩竹,这里,人们可以并排坐下来休息,这一段描写,语言简洁,把“睨若无穷”的曲折的泉水写得一目了然,渠上的风光只用几个字就写出了特色,作者着重描写了石渠的风:它摇动着那些树木,花草、竹子的梢头,发出的声音在山谷里响动。眼看着它们已经静静地不动了,可它们被风吹动发出的声音却方才在远处回响。视觉上是“静”,听觉上却是“远”,构成了十分奇妙的意境。拿这篇的风同《袁家揭记》中的风比较,它们的“个性”特点是十分鲜明的:一个是“静远”,一个是“骇动”,这反映了作者善于细致观察自然、善于抓住其特点,并且用贴切的语言来再现它们。柳宗元的游记的确匠心独具,有其特殊的风格。

      第二段写作者从州牧那里得到石渠加以整治的情况:把枯草朽木归敛成堆然后清除,疏通渠道,清除堵塞的土石,把已经堆积起来的枯草朽木烧掉,渠道既已疏通就注满了清泉。可惜还没有人传扬它,所以作者才完备地记下它周围所有的景物,留给那些喜爱山水的人,并把这些刻写在石渠的北面,使以后热心此事的人便于得到。这段记事简明扼要。文中一个“惜”字,反映了作者的心情。可以这样理解:既是“惜”石渠之未始传,也是惜自己的怀才不遇。

      最后一段记下整修的时间:元和七年正月八日整修到大石边。十月十九日,走过大石发现了石泓小潭,至此石渠的美景才算到了尽头。这篇文章文字简洁,用词精炼确切,独具特色。

      《石渠记》作者简介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在山西芮城、运城一带)人,[1]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溪居》、《江雪》、《渔翁》。

    [阅读全文]...

2021-11-23 17:19:31
  • 关于石榴的古诗词有哪些 古诗词大全最新整理

  • 1.《侍宴咏石榴》隋朝

    孔绍安

    可惜庭中树,移根逐汉臣。只为来时晚,花开不及春。

    2.《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宋朝

    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3.《新植海石榴》唐朝

    柳宗元

    弱植不盈尺,远意驻蓬赢。月寒空阶曙,幽梦彩云生。粪壤擢珠树,莓苔插琼英。芳根閟颜色,徂岁为谁荣。

    4.《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唐朝

    韩愈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5.《青玉案·庭下石榴花乱吐》明朝

    文征明

    庭下石榴花乱吐,满地绿阴亭午。午睡觉来时自语,悠扬魂梦,黯然情绪,蝴蝶过墙去。骎骎娇眼开仍,悄无人至还凝伫。团扇不摇风自举,盈盈翠竹,纤纤白苎,不受些儿暑。

    6.《石榴》唐朝

    李商隐

    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可羡瑶池碧桃树,碧桃红颊一千年。

    7.《咏邻女东窗海石榴》唐朝

    李白

    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珊瑚映绿水,未足比光辉。清香随风发,落日好鸟归。愿为东南枝,低举拂罗衣。无由一攀折,引领望金扉。

    8.《山石榴寄元九》唐朝

    白居易

    山石榴,一名山踯躅,一名杜鹃花,杜鹃啼时花扑扑。九江三月杜鹃来,一声催得一枝开。江城上佐闲无事,山下劚得厅前栽。烂熳一阑十八树,根株有数花无数。千房万叶一时新,…

    9.《庆清朝·榴花》宋朝

    王沂孙

    玉局歌残,金陵句绝,年年负却熏风。西邻窈窕,独怜入户飞红。前度绿阴载酒,枝头色比舞裙同。何须拟,蜡珠作蒂,缃彩成丛。 谁在旧家殿阁?自太真仙去,扫地春空。朱幡…

    10.《瑞鹧鸪·榴花五月眼边明》宋朝

    赵彦端

    榴花五月眼边明。角簟流冰午梦清。江上扁舟停画桨,云间一笑濯尘缨。主人杯酒留连意,倦客关河去住情。都付驿亭今日水,伴人东去…

    11.《中吕·古调石榴花》元朝

    关汉卿

    闺思颠狂柳絮扑帘飞,绿暗红稀。垂杨影里杜鹃啼,一弄儿断送了春归。牡丹亭畔人寂静,恼芳心似醉如痴。恹恹为他成病也,松金钏,褪罗衣。【酥枣儿】一自相逢,将人来萦系…

    12.《奉和袭美病中庭际海石榴花盛发见寄次韵》唐朝

    陆龟蒙

    紫府真人饷露囊,猗兰灯烛未荧煌。丹华乞曙先侵日, 金焰欺寒却照霜。谁与佳名从海曲,只应芳裔出河阳。 那堪谢氏庭前见,一段清香染郄郎。

    13.《榴花洞》宋朝

    蔡襄

    洞里花开无定期,落红曾见逐泉飞。仙人应向青山口,管却春花不与归。

    14.《画石榴》明朝

    徐渭

    五寸珊瑚珠一囊,秋风吹老海榴黄。宵来酒渴真无奈,唤取金刀劈玉浆。

    15.《安石榴·其二》明朝

    李孙宸

    鲁女东窗指绛衣,锦房初擘雪为肌。当筵乍发清歌齿,多少金茎望露晞。

    16.《题禁中黄石榴二首·榴花昔染猩猩血》宋朝

    曹勋

    榴花昔染猩猩血,檐卜丛中今斗新。何事司花与纯素,不同妖艳污天真。

    17.《和昌言官舍十题·石榴花》宋朝

    司马光

    灵根逐汉臣,远自河源至。流离遍中壤,今兹尽苗裔。畏日助殷红,冻雨涤浓翠。宜携避暑客,花下纵横醉。

    [阅读全文]...

2022-04-15 21:27:27
  • 《石渠记》古诗词鉴赏

  • 《石渠记》古诗词鉴赏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石渠记》古诗词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石渠记》

      唐朝:柳宗元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踰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釃釃而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鷁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踰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石渠记》古诗简介

      《石渠记》是唐代散文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散文,《永州八记》的第六篇。文章记述了作者沿渠探幽,追求美景的事,表达了作者探奇制胜,拓宽胸怀,追求胜景借以抒发胸中积郁之气的感情。

      《石渠记》翻译/译文

      从袁家渴潭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见一个石渠,百姓在石渠上建了一座便桥。有一眼泉水幽静地流淌,它流淌时的声音时大时小。泉渠的宽度有时一尺,有时就有二尺宽,它的长度有十步左右。它的水流遇到一块大的石头,就漫过石头。跳过大石头再往前走,就发现一个石潭,菖蒲覆盖着它,碧绿的苔藓环绕着石泓。渠水又转弯往西流,在岩石边流入石隙里,最后像瀑布一样的流入北边的小潭中。小潭方圆还不足一百尺,潭水清澈、且较深,有许多快速游动的鱼。渠水又往北迂回绕行一些,斜着看好像没有尽头,就这样最终流入渴潭。潭的一边全是奇异的石头、怪异的树木、奇异的花草、美丽的小竹,人可以并列坐在那里休息。风吹动着树梢,悦耳的`声音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看它已经很宁静,它们被风吹动所发出的声音才在远处传播。

      我跟随柳州太守发现它的,拨开阴郁的密林和腐烂的朽木,开掘和疏通淤土和乱石,把朽木乱草堆积起来烧掉,石渠里的渠水便很满。可惜从来都没有写它的人,所以我把它全都记写下来,留给匠人,刻写在潭南面的石头上,帮助以后喜好游历的人能较容易地看到它。

      元和七年正月初八,从蠲渠疏通到大石。十月十九日,越过石头发现了石泓小潭,石渠的美因此就全都展示给游人了。

      《石渠记》注释

      ⑴渴:指袁家渴(一条溪水的名字)。

      ⑵桥:架桥。

      ⑶幽幽然:流水幽静的样子。

      ⑷乍:连词,或者。

      ⑸或:有时。

      ⑹咫(zhǐ)尺:比喻很*的距离,古代称八寸为咫。

      ⑺倍尺:二尺。

      ⑻逾:越过。

      ⑼泓(hóng):深潭。水深而广。

      ⑽被:通“披”,覆盖。

      ⑾藓:苔藓。

      ⑿堕:落,流。

      ⒀纡(yū)馀:曲折伸延。纡,弯曲。馀,通“徐”。

      ⒁卒:最终

      ⒂箭:小竹。

      ⒃庥(xiū):同“休”,休息。

      ⒄酾(shī):分流,疏导。

      ⒅遗:留给

      ⒆蠲(juān):古同“涓”,清洁。

      《石渠记》赏析/鉴赏

      柳宗元因参加王叔革新运动,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被贬到永州担任司马。到永州后,其母病故,王叔文被处死,他自己也不断受到统治者的诽谤和攻击,心情压抑。永州山水幽奇雄险,许多地方还鲜为人知。柳宗元在这漫长的戴罪期间,便到处游览,搜奇探胜,借以开拓胸襟,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永州八记》就是这种心态之下的游历结晶,这篇文章写于唐宪宗元和七年(812年)。

      这篇文章上承《袁家渴记》,下启《石涧记》,是《永州八记》的第六篇,借写景抒发作者仕途不得志的忧郁之情。

      作者所写的石渠在袁家渴西南不到一百步的地方,当地的老百姓在它上面架了一座桥。“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句,从视觉上描绘了泉水细徽轻缓流动的样子,从听觉上描摹了它忽大忽小的鸣声,突出了石渠泉水的特点,石渠有的地方宽不到一尺,有的地方两尺来宽,长度大约十来步(古时一步五尺)。它的水流碰到大石,就从石下潜流出来。一个“伏”字,进一步突出了渠水“幽幽然”的特点。接着写渠水的流向及渠上的景色:过了大石,前边有石泓。石泓是比石渠水深的石洼。它的上面覆盖着菖蒲,四周环绕着苔藓,泉水折向西流去,旁边的水落入岩石下。北面堕入小潭中。潭的面积小不足百尺,潭水清而深、有许多白条鱼在水中游动。后又向北弯弯曲曲地流去,看起来好像没有尽头,然而终干流入渴中。它的旁边都是形态怪异的石头,诡怪的树木,奇异的草儿,美好的嫩竹,这里,人们可以并排坐下来休息,这一段描写,语言简洁,把“睨若无穷”的曲折的泉水写得一目了然,渠上的风光只用几个字就写出了特色,作者着重描写了石渠的风:它摇动着那些树木,花草、竹子的梢头,发出的声音在山谷里响动。眼看着它们已经静静地不动了,可它们被风吹动发出的声音却方才在远处回响。视觉上是“静”,听觉上却是“远”,构成了十分奇妙的意境。拿这篇的风同《袁家揭记》中的风比较,它们的“个性”特点是十分鲜明的:一个是“静远”,一个是“骇动”,这反映了作者善于细致观察自然、善于抓住其特点,并且用贴切的语言来再现它们。柳宗元的游记的确匠心独具,有其特殊的风格。

      第二段写作者从州牧那里得到石渠加以整治的情况:把枯草朽木归敛成堆然后清除,疏通渠道,清除堵塞的土石,把已经堆积起来的枯草朽木烧掉,渠道既已疏通就注满了清泉。可惜还没有人传扬它,所以作者才完备地记下它周围所有的景物,留给那些喜爱山水的人,并把这些刻写在石渠的北面,使以后热心此事的人便于得到。这段记事简明扼要。文中一个“惜”字,反映了作者的心情。可以这样理解:既是“惜”石渠之未始传,也是惜自己的怀才不遇。

      最后一段记下整修的时间:元和七年正月八日整修到大石边。十月十九日,走过大石发现了石泓小潭,至此石渠的美景才算到了尽头。这篇文章文字简洁,用词精炼确切,独具特色。

      《石渠记》作者简介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在山西芮城、运城一带)人,[1]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溪居》、《江雪》、《渔翁》。

    [阅读全文]...

2022-04-18 07:30:39
  • 咏茶古诗词

  •   在我国,茶文化是源远流长。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咏茶古诗词。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咏茶古诗词

      001.题朱丹《逸竹壶》

      霞染云裁逸竹壶,新篁一撇醉相扶。[注]

      紫烟撩破知三昧,山径迷僧问有无。

      注:逸竹壶为宜兴龙溪女朱丹所制。

      002.

      闻言有木似佳人,隐在蓬莱待玉轮。

      一赋风流思鲍女,暮吟朝醉惹芳唇。[注]

      注:鲍女,南朝著名女诗人鲍令晖(即鲍照之妹),作《香茗赋》而有时名。

      003.

      细浪百壶鱼眼生,春风在手茗如婴。

      赵州茶客来相见,恨断红尘念佛名。[注]

      注:赵州茶客,即是唐代赵州临济禅院的.从谂禅师,以“吃茶去”口头禅而名于世,时称之为“赵州茶”。

      004.

      独依山舍爱烟霞,醒睡行时忘绿芽。

      紫笋缘无三片叶,化来一片种僧家。[注]

      注:事见钱易《南部新书》。其文曰:“陆鸿渐《与杨祭酒书》云:顾渚山中紫笋茶两片,此物但恨帝未得尝,实所叹息。一片上太夫人,一片充昆弟同啜。”鸿渐者陆羽也。

      005.

      社寒梦醒在天涯,只道少陵诗少些。[注]

      便与清风同一住,梅花带雨探春芽。

      注:少陵淡茶之诗仅四首而已,可谓少之又少矣。

      006.兼答天涯游子吟、雨岚、听雨轩主、轩辕令主四诗友

      推窗听雨和琵琶,最笑陈抟不识茶。

      三昧来时关不住,报知此兴满天涯。[注]

      注:《宋史·隐逸传·陈抟》记云:抟隐于武当山九室岩辟谷二十余年日仅饮酒数杯。

      007.

      一衣一水一壶遐,人道扶桑此物佳。

      钵破浑然终未解,带将梦里问樱花。

      注:曾得扶桑茶,其味甚异。

      008.

      白石垂杨处处家,云间二月绿鹰芽。[1]

      山中莫道无佳味,待客潇然七碗茶。[2]

      注[1]:茶似鹰嘴故称为鹰嘴芽。[2]:七碗茶典出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009.

      世事沉浮似日斜,凭窗闲坐对烟霞。

      独邀草木人来去,也学苍生唤翠花。[注]

      注:草木人者茶也。翠花,市间俗语耳,借此一用。

      010.

      九嶷岚翠锁嶙峋,天地何生草木人。

      春月春风春水远,潇湘托梦寄芳唇。

      注:客从湘来,持茶以赠,虽非极茗,然云间滋味亦蓦然在口也。

      咏茶古诗词

      001.《一字至七字诗·茶》(唐)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麹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阅读全文]...

2022-02-09 08:37:43
  • 竹石的译文和注释(竹石古诗词的意思及赏析)

  • 《竹石》是清代大家郑板桥的诗作。郑板桥是清朝官员、学者、书法家,“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竹石》全诗内容如下: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从字里行间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中通过描写竹子生长环境的恶劣,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但是这不仅仅只是咏物诗,结合诗人的创作背景来看,这首诗表面上是写竹,实际上是写自己,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自己的正直、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性格,决不向任何*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这首诗正是他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的写照。

    首先,分析作者是如何咏物的。

    首句“咬定青山不放松”中,通过一个“咬”字,写出了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定的信念。

    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中,通过一个“破”字,即表明了竹子生长环境的恶劣,也衬托出了竹子的坚韧和无畏的精神品质。

    第三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中,“千磨万击”着重刻画竹子经历的磨难重重,然后通过一个“还”字,四两拨千斤般地体现出了竹子应对自如、从容自信的神态。

    最后一句“任尔东西南北风”与第三句有异曲同工之妙,“东西南北风”也是“千磨万击”的一种,但是作者着一个“任”字,使这万般困难险阻在竹子面前变得不屑一顾,写出了竹子无所畏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

    其次,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来解读这首诗

    郑板桥幼年家贫,早年丧母,生活困窘,以卖画为生。连自己读书科考的机会都是由朋友资助。在这样窘迫的生活条件下,作者依然在诗、书、画上取得了不俗的成就。这就是诗中“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作者将竹子对比自己的生活状况的真实写照。

    后来通过科考,郑板桥终于进入仕途。做官期间,郑板桥鞭挞奸吏,刚正不阿,终究因为自己正直的性格嫉恶如仇、不畏强权而得罪*,被诬告罢官。这些经历就像诗中所言的“千磨万击”与“东西南北风”。面对这些,即便被罢官,郑板桥依然勇敢面对现实,不向*势力低头,不与奸佞同流合污,专心于诗、书、画的钻研上,乐观积极寻求生活乐趣。这就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所抒发的作者的高尚情操。

    以上就是对《竹石》这首诗的解读,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阅读全文]...

2022-06-23 12:46:33
  • 效古诗古诗词

  • 效古诗古诗词

      古诗原文

      寒沙四面*,飞雪千里惊。

      风断阴山树,雾失交河城。

      朝驱左贤阵,夜薄休屠营。

      昔事前军幕,今逐嫖姚兵。

      失道刑既重,迟留法未轻。

      所赖今天子,汉道日休明。

      诗文赏析

      也许是长久偏安于江左的青山绿水,不闻飞骑击虏、角声马鸣之故吧,南朝稍有壮心的文人士子,往往热衷于*出塞千里、勒铭燕然的军戎生涯和辉煌业绩。因此,仿“古诗”、叙汉事,借以抒写自己的怀抱和感慨,也成了他们作诗的一大爱好。范云这首诗,正以“效古”为题,倒转时空,把自身带入了六百年前边塞征战的戎马倥偬之中。

      诗之开篇以粗放的笔触,勾勒了塞外严冬的苍茫和凛冽:“寒沙四面*”写浩瀚的飞沙,在翻腾如浪中猛然静歇,填*了四野起伏的丘谷。运笔静中寓动,极富气势。“千里飞雪惊”则又动中见静,让荒寂无垠的瀚漠,刹时被纷扬的飞雪所笼盖,境界尤为开阔。一个“惊”字,表现诗人的主观感觉。展现在读者眼前的塞外景象,正如《楚辞·招魂》所述:“增冰峨峨,飞雪千里些”,令人心骇而骨惊。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上,诗人恍已置身于顶盔贯甲的汉卒之中,正冒着风雪,向茫茫阴山、皑皑交河进发。“阴山”横亘于今内蒙古境内,往东遥接内兴安岭。山上本来草木葱茏,而今在狂烈的寒风袭击下,时时可见高大树枝的摧折;“交河城”则远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北,正是车师前王的治所。此刻在雾气缥缈之中,它竟像海市蜃楼般,消失得无影无踪。从阴山到交河城,空间相距远不止千里。诗中却以“风断”、“雾失”两句,使之*若比邻。如此巨大的空间转换,不仅表现了塞外瀚漠的辽阔,更为活跃在这一背景上的士卒征战生涯,增添了几多壮色和扑朔迷离之感。

      以上四句重在写景,豪情万丈的出塞健儿,似还只在背景中若现若隐。自“朝驱左贤阵”以下,他们终于大显身手了。“朝驱左贤阵”一句,写的是飞将军李广亲自指挥的一场激战。据《史记》记载,当时李广率四千骑出右北*,迎战匈奴左贤王十倍于己的骑兵。李广布圆阵拒敌,“胡急击之,矢下如雨”,“吏士皆失色”。而李广“意气自如”,执大黄弩射杀匈奴偏将数人,终于坚持到援军到来,突围而出。“夜薄(迫*)休屠营”抒写的,则是骠骑将军霍去病的一次胜利远征。公元前127年(元朔二年),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千有余里”,杀折兰王、斩卢胡王、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首虏八千余级,收休屠祭天金人”,一时名震遐迩。这两次战役,在时间上相隔五、六年。诗中却以“朝驱”、“夜薄”使之紧相承按,大大增添了塞外征战的紧张态势,将出征健儿勇挫强敌的豪迈之气,表现得痛快淋漓!接着“昔事前军幕,今逐嫖姚兵”二句,又回射上文,抒写主人公先后追随前将军李广、嫖姚校尉霍去病屡建奇功的经历。语气沉着,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身为名将部属的深切自豪感。

      以上一节描述出塞千里、接战强虏的.英勇业绩,读来令人神旺。不过,军戎生涯除了长驱直进的胜利外,也难免有意外的失误和挫折。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即使功业显赫的名将,也仍要受到军法的惩处。“失道刑既重”,说的正是李广晚年的不幸遭遇:李广率师出征,因为无人向导而迷失道路;大将军卫青追究罪责,李广终于含愤自杀。“迟留法未轻”,则指博望侯张骞,随李广出塞,迟留后期,按法“当斩”,只是由于出钱,方才“赎为庶人”。这样的失误,虽然难免,但军法如山,不可宽贷。这又使充满英勇气概的军戎生活,蒙上了一重悲壮的色彩。唯其如此,它才更加可歌可泣;在诗人眼中,也更富于浪漫气息和奇异的吸引力。汉代的边塞征战,正是这样,以它辉煌的业绩和悲壮的色彩,写在了汗青史上。何况,这些业绩,又是与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分不开的。倘若不是他的果断决策,汉代则不能有此美善旺盛(休明)的壮举。所以,诗之结尾,诗人不禁发出了“所赖今天子(汉武帝),汉道日休明”的热烈赞叹。倘若联系诗人生活的齐梁时代,朝廷积弱,只能坐看北方异族铁骑纵横,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的结句又包含了无限感慨和不尽之意。

      “效古诗”名为“效古”,诗中其实总有诗人自己的身影在。范云身为齐梁诗人,写的虽为汉代古事,但因为用了第一人称,在时序上又故意倒“古”为“今”(“今逐”、“今天子”),便在诗中造成了一种古今错综、彼我交融的奇特效果。出现在诗中的主人公,看似汉代士卒,却又融入了诗人的感情。恍惚之中,似乎不是诗人回到了汉代,倒似当年的李广、霍去病,穿过六百年的时空,奇迹般地出现在南朝,正率领着诗人,仰对瀚漠的朔雪、狂风,转战于阴山、交河。而读者呢,也恍惚与诗人一起,参加了“朝驱左贤阵,夜薄休屠营”的战役,为胜利的突围而欢呼,为“失道”名将的陨身而堕泪。这是一种错觉,但它的奇特效果,正是由范云这首《效古诗》的独特表现方式所造成的。

    [阅读全文]...

2022-04-19 09:59:19
形容奇石的古诗词 - 句子
形容奇石的古诗词 - 语录
形容奇石的古诗词 - 说说
形容奇石的古诗词 - 名言
形容奇石的古诗词 - 诗词
形容奇石的古诗词 - 祝福
形容奇石的古诗词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