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嫦娥的现代文

关于古诗嫦娥的现代文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嫦娥的现代文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嫦娥的现代文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嫦娥的现代文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k+) 语录(62) 说说(48) 名言(34) 诗词(3k+) 祝福(19) 心语(2)

  • 关于描写嫦娥的现代诗

  • 现代诗
  • 关于描写嫦娥的现代诗

      嫦娥的故事自古以来就让很多的人所熟知。而嫦娥住的地方,很多的人也知道是广寒宫。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描写嫦娥的现代诗,希望大家喜欢。

      嫦娥

      我时常梦见,梦见你站在云端

      可当我醒来,我只看见浩瀚烟波

      月桂不懂我心中的悲伤

      玉兔不懂我内心的落寞

      我也曾幻想,幻想你来到我的身边

      我也曾感到,感到你在思念着我

      我也曾哭泣,泪水都化成雨滴坠落

      你在思念着我

      我记得你的英姿勃发,

      手执弯弓,与炎炎烈日相搏

      我记得你的逍遥洒脱,

      手捧瑶卮,与琼浆玉液快活

      我记得你的柔情,

      抚弄琴弦,看我霓裳舞动如歌

      我记得你的勇敢

      远度仙山,寻求丹药,想要度过余生伴我

      我幻想,幻想今生与君相伴

      可命运,偏偏如此捉弄你我

      仙丹的味道苦涩,混淆着我的泪

      命运的悲戚晦涩,我无力反驳

      我看着你在看着我

      我身量渐轻,无法在你身边停泊

      你在呼唤着我

      我只身躲在华美的亭台楼阁

      锦衣玉食弥补不了我内心的空白

      霓裳玉簪代替不了你轻唱的离歌

      往事已成空,只剩泪光含情脉脉

      我企盼茫茫岁月,将伤痛冲淡

      岁月折磨着我

      我迷失在没有你的天河

      犹如落难的流星坠落

      云烟在我脚下盘旋

      白鹭在我耳鬓厮磨

      我躲在星辰背后,

      看着流星滑落

      我怔着,

      薄雾遮住我的双眸

      我看不见你

      只剩广寒宫中冗长的沉默

      嫦娥

      她本是人间凡女,

      *生只想过普通生活。

      因为看不惯人间尔虞我诈,

      才偷食了不死的王母之药。

      她来到浩荡长空,

      就驾驶月船太空遨游。

      她的聪明与美丽,

      引来了万千星星嫉妒。

    [阅读全文]...

2022-04-05 08:34:02
  • 嫦娥古诗原文

  • 嫦娥古诗原文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嫦娥古诗原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注解:

      1、深:暗。

      2、长河:银河。

      3、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见到碧色的海,深蓝色的天。

      4、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

      诗词译文

      透过装饰着云母的屏风,烛影渐渐暗淡下去。银河也在静静地消失,启明星已经沉没在黎明的曙光里。月宫里的嫦娥恐怕后悔偷吃了长生不老药,现在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着她一颗孤独的心。

      鉴赏: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这两句描绘出室内,烛光越来越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深深的暗影,越发显出居室的空寂清冷,透露出主人公在长夜独坐中黯然的心境。室外,银河逐渐西移垂地,牛郎、织女隔河遥望,本来也许可以给独处孤室的不寐者带来一些遐想,而这一派银河即将消失。那点缀着空旷天宇的寥落晨星,仿佛默默无言地陪伴着一轮孤月,也陪伴着长夜不寐的人,此时连这最后的伴侣也行将隐没。“沉”字逼真地描绘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动态之美,主人公的心也似乎正在逐渐沉下去。“烛影深”“长河落”“晓星沉”,表明时间已到将晓未晓之际,用一个“渐”字,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流逝。尽管这里没有对主人公的心理作任何直接的描写与刻画,但借助于环境氛围的渲染,把她孤清凄冷的情怀和不堪忍受寂寞包围的思绪展现的.淋漓尽致。

      在寂寥的长夜,天空中最引人注目、引人遐想的自然是那一轮明月。看到明月,也自然会联想起神话传说中的月宫仙子──嫦娥。据说她原是后羿的妻子,因为拯救人类而吞下西王母送给后羿的长生药,飞奔到月宫,成了仙子。于是,不禁从心底涌出这样的揣度:嫦娥想必也懊悔当初偷吃了长生药,以致年年夜夜,幽居月宫,面对碧海青天,寂寥清冷之情难以排遣吧。由于有前两句的描绘渲染,这“应”字就显得水到渠成,自然合理。因此,后两句与其说是对嫦娥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不如说是主人公寂寞的心灵独白。

      但是,诗中所抒写的孤寂感以及由此引起的“悔偷灵药”式的情绪,却融入了李商隐独特的现实人生感受,含有更丰富深刻的意蕴。在那黑暗污浊的现实包围中,他却在精神上力图摆脱尘俗,追求嫦娥式的高洁牺牲的高远境界,这种高处不胜寒的孤独处境是很令人敬佩的。清高与孤独是孪生姐妹,诗中表达出的这种既自赏又自伤,既不甘变心从俗,又难以忍受孤独寂寞的微妙而复杂的心理变化,全凭李商隐高深而富于含蕴的语言功底来成功表现的。这种含有浓重伤感的美,在旧时代的清高文士中容易引起广泛的共鸣,也恰恰是这首诗的典型意义。

    [阅读全文]...

2022-01-31 16:27:01
  • 嫦娥古诗赏析(嫦娥古诗译文赏析)

  •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译文:

    在云母屏风中悄然独坐,残烛的光影幽深。长长的银河已逐渐斜落,晨星也渐渐地隐没低沉。

    嫦娥也许会悔恨当年偷吃了不死的灵药,如今空对着青天碧海,一夜复一夜煎熬着孤寂的心。

    注释:

    【云母屏风】以云母石制作的屏风。云母,一种矿物,板状,晶体透明有光泽,古代常用来装饰窗户、屏风等物。

    【长河】银河。

    【灵药】指长生不死药。《淮南子·览冥训》载,后羿在西王母处求得不死的灵药,姮娥偷服后奔入月宫中。

    【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见到碧色的海,深蓝色的天。

    【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

    赏析:

    此诗咏叹嫦娥在月中的孤寂情景,抒发诗人自伤之情。前两句分别描写室内、室外的环境,渲染空寂清冷的气氛,表现主人公怀思的情绪;后两句是主人公在一宵痛苦的思忆之后产生的感想,表达了一种孤寂感。全诗情调感伤,意蕴丰富,奇思妙想,真实动人。

    [阅读全文]...

2022-02-03 22:29:04
  • 嫦娥古诗的意思

  • 写作
  • 嫦娥古诗的意思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嫦娥古诗的意思,欢迎大家分享。

      嫦娥

      诗人:李商隐

      朝代: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注释

      ①深:暗。

      ②长河:银河。

      ③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见到碧色的海,深蓝色的天。

      ④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

      译文

      云母屏风上映着幽暗的烛影,银河渐渐疏落,启明星要消失了。嫦娥应该后悔偷吃了灵药,眼望着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

      赏析

      这首诗借嫦娥飞月的故事抒写了身处孤寂中的感受。在黑暗污浊的现实包围中,诗人精神上力图摆脱尘俗,追求高洁的境界,而追求的`结果往往使自己陷于更孤独的境地。清高与孤独的孪生,以及由此引起的既自赏又自伤,被诗人用精微而富于含蕴的语言成功地表现出来了,这正是本诗的特色。全诗精致伤感,蕴含深厚。

      创作背景

      诗作创作背景,永远离不开作者本人的政治生活背景:作者终身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牛李党争是在宦官专权的日子里,唐朝朝廷的官员中反对宦官的大都遭到排挤打击。依附宦官的又分为两派——以牛僧孺为首领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首领的李党,这两派官员互相倾轧,争吵不休,从唐宪宗时期(805年)开始,到唐宣宗时期(846年)才结束,闹了将*40年,历史上把这次朋党之争称为“牛李党争”。牛李党争的实质就是太监当权,本诗就是讽刺太监当权的黑暗、讽刺宪宗的皇权旁落。子曰:“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嫦娥》即是“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这类诗的典型。

      作者介绍

      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阅读全文]...

2021-12-20 03:57:57
  • 古诗嫦娥李商隐的意思(嫦娥古诗的注释和译文)

  • 李商隐的秋月中,有他一生,永恒的思念

    “若是晓珠终有定,一生长对水晶盘。”摘自李商隐《碧城三首》

    实际上李商隐,写月亮的诗不计其数,往往藏在诗中的意境里,但凡经他的手,月亮和月色都显出别样的光彩。“沧海月明珠有泪”就这七个字就可以浩瀚深入成无尽深邃壮阔的画面,在留下来的400多首诗里,他至少有100多句,都带有月字,而每一句几乎都可以扩展成一幅画面。

    但我今天是来解读他有确切标榜的写秋月的诗。也就是说以月亮为主题,一整首诗都是关于月亮的。这简直是大餐,看看诗人对秋月到底有怎样的情怀?

    ”池上与桥边,难忘复可怜。帘开最明夜,簟卷已凉天。

    流处水花急,吐时云叶鲜。姮娥无粉黛,只是逞婵娟。“李商隐《月》

    这实际是写初秋的月亮。这个时候处在夏季和秋季交替的时候,这个时候的晚上在户外活动,看到月光如水。那么你会问我,你怎么确定这是写的初秋的月亮呢?我不但能够确定是初秋,我还知道日子,这是写的7月15号的月亮。

    就是站在初秋的庭院里,庭院里有小桥流水,一轮圆月从树间升起来,月亮圆润皎洁,非常可爱,又是成双照在水上,李商隐用了“难忘又可怜”五个字。他从前是见过这样的月亮的,所以叫难忘,他勾起了回忆的种种甜蜜和酸楚,甚至他自己也带一点蒙娜丽莎的笑容。这个”可怜“在上一次是用在什么时候?是碧城三首“对影闻声已可怜,玉池莲叶正田田。”这得是他和碧城仙女约会的那种百感交集,那时正是初夏,在黄昏,玉阳山上的荷花池,正无边无际开放,良辰美景,都是情生意动的注脚。

    但这次他又用了“可怜”,这初秋的月亮让他回味着温度未散的爱情,还有玉阳山仿佛的月色吧。

    “帘开最明月,簟卷已凉天。”

    有人会说,这肯定是写的八月十五的月亮,但是八月十五的月亮已经是深秋,李商隐特地的说这是*子刚刚卷起的秋天,所以能够确定是七月十五中元夜的月亮。在唐朝,中元节是盛大的道教和皇家祈福的日子,鬼节是后来朝代民间流行添加的,中元节在唐朝有满满仙气,所以,对于有道仙情怀的李商隐来讲,中元节的月亮才是最大最明的。显然他现在已经不在玉阳山上,但中元节的月亮仍旧给他带来无尽记忆的回味。

    “流处水花急,吐时云叶鲜。”

    前一句是写的月色,照在潺潺溪水上,月光和水花交射的美,非常有动态感。那水花仿佛是因为月光的参与,特别的兴奋,从而有一种拟人的动态美。

    后一句是写月亮从云层后面出来,仿佛是从口中流泻出的清光,让晚上的树叶敷上新鲜的光彩。这一句动中有静。

    “姮娥无粉黛,只是逞婵娟。”

    这个中间有两层意思,一种是指月光素净皎洁,没有丝毫粉黛气,却清光自然流泻,别有一种清丽出尘之美。第二种意思,是代表月亮的嫦娥显示自己的才华,她有本事将最美的月光散播到人间。

    但是这个中间很有意思,这个要强的仙女再和谁斗呢,要像谁展现自己最美的一面呢?

    但是这首诗写得美,因为写出了中元夜的月亮,仙气而泼辣,仿佛那水声是月光的声音,如同仙女银铃般的笑声。

    李商隐的这首月亮和月光,就像森林仙境。初秋时节,冷暖宜人,月亮是嫦娥仙子的斗法。

    但这里面并不是静止的,仿佛神话的美还有隐约的情节。他是在怀念那个面容圣洁而俏皮的仙姑吧,带着一点旖旎和不出口的欢喜。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

    青娥素女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

    又一个月明之夜来临,李商隐惯用的技巧就是他不点明时间。但是在中国的农历上已经标注,寒露时节,大雁南飞。这个时候正是中秋,这才是写的八月十五的月亮。

    李商隐为什么要独自的在高楼上去过八月十五?这其实和他颠沛的生*是相关的,他短短46岁的生涯里,有30多年都是奔波在外面,他在外面过中秋的次数,大过了团圆。但是李商隐的中秋节没有写团圆,却写的是嫦娥。

    而且有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李商隐的月亮几乎都是写的嫦娥和仙女,在这个团圆之日,他应该写相思和柔情啊,无论对爱情还是对家庭。

    但是李商隐为我们勾勒了这样一幅画面,他站在百尺高楼之上,有秋天南行的大雁留下凄厉的回声。他站在最高的楼上看月亮。

    那如霜的月亮挂在天中,仿佛可以看到广寒宫清冷的桂树。如此霜雪一样的月光里,他想象是青娥素女在月宫中寂寞斗法,将最皎洁最霜雪的月色洒向人间。

    其实冷的不是嫦娥,是李商隐。在最靠*月亮的地方,他写下自己的冷,但是没有丝毫可怜自己的意思。是因为他知道,还有人比他冷,比他更不自由。

    那个修道的仙女,在一场恋爱之后,两个人的生活并没有交集,她仍旧是被禁锢在道观中,空有美貌和青春的道姑,他仍旧是红尘颠沛的男人。彼此的相思相望,只存在心情和灵魂空间,不再有现实的归宿。但他还是用最冷的笔,写下最冷的他和她。她和一切被接受修道命运的宫女一样,广寒宫是她的宿命。守望她,也是他的宿命。无需质疑,她和他是有过约定的,每个月圆之夜,必是相思的日子。

    ”草下阴虫叶上霜,朱栏迢递压湖光。

    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李商隐《月夕》

    这是哪一年的秋月?李商隐在湖边望月,浩大的湖水边是迢递的朱红的栏杆。这是他的碧水青天,但他马上想到了另外一个人。还有一个人是真正的如在广寒宫,那就是他的爱人。

    他能够想象她无望的在修道的场所,看见这清冷月光的感想,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极其仙美,却总会有最脆弱的时候,最断肠的日子。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他虽然是如此冷峻地写着嫦娥,但是他应该知道,一个人道路的选择可能并非由已。嫦娥固然是为了长生不老而死,但是没有任何婚姻自由和人生权利的宫女做道姑,在生存和爱情间,任何人的选择都是倍感艰难的吧。

    “偷桃窃药事难兼,十二城中锁彩蟾。

    应共三英同夜赏,玉楼仍是水精帘。“李商隐《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

    这一首诗历来被认为是破解李商隐感情的一个钥匙。又一个月明之夜,李商隐为什么要寄诗和信给宋华阳姊妹?可见他之前是寄过信的。这只能说在通信并不发达的唐朝,李商隐用这种方式维持着和心爱女子的联系。

    这一封看起来可以公开的信,是说我离开了你们,那美丽的玉阳山,美丽的道观,锁着美丽的你们。而我本来是可以和你们在一起,欣赏这无边圣洁的月色的。

    但是这封信暴露了李商隐所爱的人就在她们中间。他用这种方式告诉她,他一直牵挂她,在每个月明之夜。

    ”过水穿楼触处明,*带树远含清。

    初生欲缺虚惆怅,未必圆时即有情。“李商隐《月》

    这首诗通常会作为谜面,来打月亮。说月亮过水穿楼,说月宫*带树,说它缺的时候,非常的让人惆怅,可是它圆的时候,也未必是它有感情,它只是冷冷的照着人间,看着人间因它而起的悲欢离合。

    虽然李商隐早年有过学道的经历,道家的典籍和神话传说,没有人写得比李商隐更加的深邃,但是李商隐是非常冷静的一个人,他并不相信有什么长生不老的神仙之术,而道家用于迷惑世人的月亮,被时间证明那不过是个没有感情的乐观存在。这首诗不仅质疑了月亮传说的真实性,也带着个人的悲伤。

    至少李商隐的爱是锁在了没有感情的道教里。这里虽然没有写嫦娥,但是李商隐的每首月亮里,都有他爱人的身影和往事的余味。

    有人说李商隐是不是一厢情愿?爱上了道姑,成为永恒的朱砂痣和白月光。但是我相信支持李商隐走下去的,并非是他的幻想,而是这个女子曾经给过李商隐真实的支撑,哪怕是他们婚姻无望分手之后。虽然通信和联系很难,当我相信李商隐和这位道姑之间,是保持的相当长时间的联系的。

    这一首写冬天的月亮的诗词里,我看到了答案。

    [阅读全文]...

2022-07-27 23:13:10
  • 嫦娥古诗意思解释(嫦娥的诗意和译文)

  • 解释,诗意
  • 唐诗宋词歪解——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云母屏风烛影深;

    有外戚帮忙挡住风能让烛光更加明亮些。【云,有,用法如“其云益乎”;母,母亲,这里指母族、舅家,即外戚;屏,屏蔽、遮挡;烛影深,蜡烛所照的影子更明显了,说明烛光更明亮。】

    长河渐落晓星沉;

    (但现在)大河掀起的巨浪逐渐地冲刷过来,头顶上那颗亮如白昼的星也在往下落,(马上就死到临头)。【落,回落;沉,下沉、下落。】

    嫦娥应悔偷灵药;

    “美女”应该后悔偷了灵药。【嫦娥,本意月宫仙子,引申为宫女内侍,这里指太监。】此句隐含意思是那些娘娘腔死太监们应该后悔干政夺权。

    碧海青天夜夜心;

    (像这样)每天晚上都有巨浪包围,明灯照顶,(末日临头),夜夜都会提心吊胆!【碧海,形容水大;青天,形容灯亮,夜里就可看见青天。】

    此诗应作于作者晚年。诗人因在牛李党争中做了骑墙派,仕途非常不顺,连朝中小官都保不住,只能游走各地当个幕僚!诗人的骑墙也使他遭受到了好友的排斥,诗人曾为谋个小官多次求助于幼年好友令狐绹,但都被拒!

    然而,位卑未敢忘忧国,更何况作者还是宗室之后!

    身为皇室宗亲的作者对李唐王朝的隐忧很关注,所以很清楚,当时朝廷外有藩镇割据,内有宦官专权,朝中大臣还分两党,互相倾辙,可谓是危机重重!

    年轻时作者或许想通过一己之力联通两党,但他高估了自己,使得自己一败涂地,不过作者仍没有放弃,依然寻找机会入仕,希望能挽李唐于将倾!可惜的是,作者始终没得到机会!

    诗人妻子于大中五年病逝,作者悲伤歉疚,或许才息了追求仕途的心!

    这首诗应该是作于作者妻子死后,作者对李唐王朝的态度从积极进取变为冷眼旁观,一个“烛”字,暗讽了李唐王朝不过是风中残烛;“长河”、“晓星”暗示朝廷面临的危机之大,”渐落”和“沉”则让人清晰地感受到了末日来临的压迫感;“嫦娥”本意是月宫女仙,貌美女子,此处指作太监,暗讽李唐皇帝心理有问题,竟大肆宠信太监,才招来今日之祸,也体现了作者心中压抑着的极大愤恨和不满;宦官专权,却无能治国,如今大势将倾,“夜夜心”深刻地表现了他们每日每夜提心吊胆的场景!

    李唐灭亡,是难挽的悲凉,作者碌碌一生,想尽力阻挡这破灭的结局,尽自己李唐皇室宗亲的责任,却处处碰壁,最后妻死心死,无奈放弃心中的理想,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李唐王朝就这么一步步走向了毁灭的深渊!

    作者的苦,或许是每个生活在末世人的无奈!眼见乱世将临,却无能为力,只能干等着动乱发生,将此时的歌舞升*冲击得七零八落!

    [阅读全文]...

2022-05-28 15:01:34
  • 嫦娥古诗的意思翻译(李商隐嫦娥诗赏析)

  • 《嫦娥》作者为唐代文学家李商隐。其全文诗词如下: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前言】

    《常娥》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此诗咏叹常娥(即嫦娥)在月中的孤寂情景,抒发诗人自伤之情。前两句分别描写室内、室外的环境,渲染空寂清冷的气氛,表现主人公怀思的情绪;后两句是主人公在一宵痛苦的思忆之后产生的感想,表达了一种孤寂感。全诗情调感伤,意蕴丰富,奇思妙想,真实动人。

    【注释】

    ⑴常娥:原作“姮娥”,今作“嫦娥”,神话中的月亮女神,传说是夏代东夷首领后羿的妻子。

    ⑵云母屏风:以云母石制作的屏风。云母,一种矿物,板状,晶体透明有光泽,古代常用来装饰窗户、屏风等物。深:暗淡。

    ⑶长河:银河。晓星:晨星。或谓指启明星,清晨时出现在东方。

    ⑷灵药:指长生不死药。《淮南子·览冥训》载,后羿在西王母处求得不死的灵药,姮娥偷服后奔入月宫中。

    ⑸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见到碧色的海,深蓝色的天。碧海,形容蓝天苍碧如同大海。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

    【翻译】

    云母屏风透出残烛幽深的光影,银河逐渐斜落晨星也隐没低沉。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不死药,如今空对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赏析】

    就内容而论,这是一首咏嫦娥的诗。然而各家看法不一。有人以为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以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以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有人以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以为应当作“无题”来看。兹且当作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女子。以此而论,着实写得贴情贴理。语言含蕴,情调感伤。

    前两句描绘主人公的环境和永夜不寐的情景。室内,烛光越来越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深深的暗影,越发显出居室的空寂清冷,透露出主人公在长夜独坐中黯然的心境。室外,银河逐渐西移垂地,牛郎、织女隔河遥望,本来也许可以给独处孤室的不寐者带来一些遐想,而这一派银河即将消失。那点缀着空旷天宇的寥落晨星,仿佛默默无言地陪伴着一轮孤月,也陪伴着永夜不寐者,此时连这最后的伴侣也行将隐没。“沉”字正逼真地描绘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动态,主人公的心也似乎正在逐渐沉下去。“烛影深”“长河落”“晓星沉”,表明时间已到将晓未晓之际,着一“渐”字,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流逝。索寞中的主人公,面对冷屏残烛、青天孤月,又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尽管这里没有对主人公的心理作任何直接的抒写刻画,但借助于环境氛围的渲染,主人公的孤清凄冷情怀和不堪忍受寂寞包围的意绪却几乎可以触摸到。

    在寂寥的长夜,天空中最引人注目、引人遐想的自然是一轮明月。看到明月,也自然会联想起神话传说中的月宫仙子──嫦娥。据说她原是后羿的妻子,因为偷吃了西王母送给后羿的不死药,飞奔到月宫,成了仙子。“嫦娥孤栖与谁邻?”在孤寂的主人公眼里,这孤居广寒宫殿、寂寞无伴的嫦娥,其处境和心情不正和自己相似吗?于是,不禁从心底涌出这样的意念:嫦娥想必也懊悔当初偷吃了不死药,以致年年夜夜,幽居月宫,面对碧海青天,寂寥清冷之情难以排遣吧。“应悔”是揣度之词,这揣度正表现出一种同病相怜、同心相应的感情。由于有前两句的描绘渲染,这“应”字就显得水到渠成,自然合理。因此,后两句与其说是对嫦娥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不如说是主人公寂寞的心灵独白。

    至于这位寂处幽居、永夜不寐的主人公究竟是谁,诗中并无明确交待。诗人在《送宫人入道》诗中,曾把女冠比作“月娥孀独”,在《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诗中,又以“窃药”喻指女子学道求仙。因此,说这首诗是代困守宫观的女冠抒写凄清寂寞之情,也许不是无稽之谈。唐代道教盛行,女子入道成为风气,入道后方体验到宗教清规对正常爱情生活的束缚而产生精神苦闷,三、四两句,正是对她们处境与心情的真实写照。

    但是,诗中所抒写的孤寂感以及由此引起的“悔偷灵药”式的情绪,却融入了诗人独特的现实人生感受,而含有更丰富深刻的意蕴。在黑暗污浊的现实包围中,诗人精神上力图摆脱尘俗,追求高洁的境界,而追求的结果往往使自己陷于更孤独的境地。清高与孤独的孪生,以及由此引起的既自赏又自伤,既不甘变心从俗,又难以忍受孤孑寂寞的煎熬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在这里被诗人用精微而富于含蕴的语言成功地表现出来了。这是一种含有浓重伤感的美,在旧时代的清高文士中容易引起广泛的共鸣。诗的典型意义也正在这里。

    孤栖无伴的嫦娥,寂处道观的女冠,清高而孤独的诗人,尽管仙凡悬隔,同在人间者又境遇差殊,但在高洁而寂寞这一点上却灵犀暗通。诗人把握住了这一点,塑造了三位一体的艺术形象。这种艺术概括的技巧,是李商隐的特长。

    [阅读全文]...

2022-04-02 01:46:06
  • 嫦娥李商隐古诗(嫦娥奔月的诗词)

  • “嫦娥奔月”的故事在西汉时期就有了:美丽非凡的嫦娥是神射手后羿的妻子。一次,后羿从西王母那里弄到了不死之药,放在家里还没等吃呢,嫦娥成仙心切,趁着后羿不在家就给偷来吃了。嫦娥吃了药后,顿时变得身体轻健,飘飘然成为仙人,越飞越高,最后飞向了月亮,从此一个人住在了月宫里。

    古代写嫦娥的诗非常多。嫦娥在月宫独自生活,她的寂寞是很多诗人关心的话题,做神仙就一定幸福吗?看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嫦娥》是怎么写的: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这可能是古代描写嫦娥最脍炙人口的诗篇了,看:嫦娥独坐月宫,长夜漫漫,烛光越来越淡,华贵的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深深的暗影,银河渐渐落下,晨星慢慢隐去,放眼四望,只有碧海般广阔的蓝天,陪伴着她夜夜孤寂无眠的心灵。全诗语调沉痛而凄凉,表现了嫦娥独居月宫的深深寂寞和对服药飞天的无限悔恨。

    明代诗人边贡在其《嫦娥》诗中写的也是同一种情感,但他把这种情感扩展到了“天上”与“人间”的对比:

    月宫秋冷桂团团,岁岁花开只自攀。

    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

    “攀”,这里是“摘取”的意思。前二句说嫦娥在清冷的月宫中,桂花年年盛开,她却只能自己攀折自己赏玩——面对美好的事物却无法与人分享,这是一件很残酷的事。后两句说,我们地上的凡夫俗子都异口同声地说天界好,哪里知道飞升成仙的嫦娥却在怀念人间的幸福。后两句诗用语*易,但蕴藉深沉,成为古诗中的名句。

    有的诗人则从另外的角度立意,替后羿鸣不*:

    嫦娥窃药出人间,藏在蟾宫不放还。

    后羿遍寻无觅处,谁知天上却容奸。

    这是唐代一位小诗人袁郊作的,题为《月》。诗说,嫦娥犯了偷窃罪,却安全地躲藏在月宫(蟾宫)里,后羿怎么找也找不到,都说老天公*,怎么也窝藏罪犯呢?

    [阅读全文]...

2022-07-30 19:51:18
  • 嫦娥诗词鉴赏(趣味古诗解析口嫦娥)

  • 趣味
  • 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

    中秋佳节将*,逐渐的,团圆的气息也浓厚起来。

    但有一人即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也注定不能团圆,她就是嫦娥。

    嫦娥奔月的神话渊源已久,裙裾飘飘的仙子,空明澄净的明月,不断激发着*的想象,也逐渐成为了诗人摇曳情丝的典型意象。

    今天我就说说这嫦娥意向的种属。

    1.孤独之慨叹

    传说之中,嫦娥私吞不死之药,自此飞升月宫。

    虽然化身月宫仙女,但身为后羿之妻的她仍旧无法改变与丈夫离患的处境与痛苦。

    也因此,很多诗人设身幻想了嫦娥离开丈夫后的孤独处境——寡居寒宫,夜不能寐。

    李商隐于《嫦娥》一诗中如是写道: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在这首诗中,李商隐巧用了象征的手法,将孤寂无垠的情思化为一种测之无端,玩之无尽的缥缈意境。

    通过嫦娥,孤月,碧海,青天等意象,极力渲染出一种空间广袤,时间无涯的感觉。

    嫦娥寂寞,李商隐也寂寞,这种人类普遍情感上的共鸣正是这首诗的言外之意,韵外之致。

    白兔捣药无穷已,嫦娥孤栖与谁邻。——李白《把酒问月》

    当然,嫦娥与寂寞成双恐怕还有月亮的原因。

    月光的清寒剔透,往往给人一种直观的清冷忧伤,这也开拓了*对嫦娥孤寂的无限遐想,深化了人们对其寂寞的感知。

    月圆人不圆,明月寄相思,在作品的不断渲染之下,嫦娥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寂寞孤栖之人的典范。

    2.诉悔恨之幽情

    基于嫦娥奔月神话的感讽,后代文人也常常于诗词之中抒发悔恨幽情。

    一如明代边贡的《嫦娥》中所书:

    明宫秋冷桂团团,岁岁花开只自攀。

    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

    由望月联想到嫦娥的孤寂悔恨,进而将天上与人间相连。

    末句以”不知”二字转折,表达出嫦娥内心不为人知的苦痛悔恨之情。

    诗歌通篇只字未提嫦娥,一如我们常说的,真正的忧伤是说不出口的。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嫦娥的典故与虚泛空灵的意境完美结合,基于对嫦娥孤寂生活的同情与理解,肆意想象,于我们面前塑造了一个心情抑郁,满是悔恨的月中仙子。

    3.以嫦娥代月

    其实,在文学长河中,集中描写嫦娥的作品并不多见。

    大多情况下,或借嫦娥抒情,或借嫦娥描绘月色。

    咫尺淹留可奈何,东西虚共一姮娥。——王安石《试院中五绝句》

    嫦娥在民间被尊为月神,因此身份,嫦娥与月亮总有水*融的态势,而后世作品也常有以嫦娥代指月亮的情况。

    而那些曾经熔铸在月亮上古代文人几千年的情感沉淀,变向的叠加在了嫦娥身上,从而使嫦娥本身也隽永的渗透出无限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唯有嫦娥月,从今照墓田。——《唁人丧侍儿》

    当然,嫦娥与月在诗词中的复指关系有时除了是满足语言特有的韵味需求,还是诗词格本身的强制要求。

    此首诗中,姮娥与月就是典型的为格律需要而加以叠加,这种叠加反倒给人以一种明月与美人珠联璧合的魅力。

    4.赞赏女子美貌

    古人以月为群阴之本。

    早在诗经之中就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的人月互照传统。

    此后,人月相互诠释的模式也屡见不鲜。

    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苏轼

    皎洁的月光使人很容易就联想到美人的白皙名艳,而高悬当中的形象又暗示了美人只可远观的高雅。

    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莲。——白居易《邻女》

    嫦娥只应在夜间出现,旱地里是不可能种出莲花的。白居易此诗之中巧妙的运用幻想中的突兀来盛赞邻女的巧笑倩兮,当然这本身也是对嫦娥之美貌的一种肯定。

    从此篇中,我们看出嫦娥一般指作生活中或惊鸿一瞥或同甘共苦的可敬可爱女子。

    而现实中嫦娥的缺*与明月长圆的对比,强化着那种月留人不留的遗憾。

    嫦娥于诗词中的反复出现,虽不一定是最瞩目的部分,但其背后隐藏的独属于她的美丽神话故事,蕴藏的丰富历史内涵千百年间左右着我们的视线。

    中秋佳节之际,预祝各位中秋快乐,也愿天上嫦娥不再忧伤。

    [阅读全文]...

2022-03-30 10:18:09
古诗嫦娥的现代文 - 句子
古诗嫦娥的现代文 - 语录
古诗嫦娥的现代文 - 说说
古诗嫦娥的现代文 - 名言
古诗嫦娥的现代文 - 诗词
古诗嫦娥的现代文 - 祝福
古诗嫦娥的现代文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