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摇波的古诗

关于有关摇波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有关摇波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有关摇波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有关摇波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 语录(2k+) 说说(5k+) 名言(493) 诗词(14) 祝福(1k+) 心语(53)

  • 定风波古诗赏析

  • 宋词
  • 定风波古诗赏析

      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定风波古诗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苏轼 定风波

      三月三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赏析】

      此词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期所作。这首词写作者途中遇大雨乃吟啸徐行的经历和感受。“穿林打叶”形容风雨急骤,“吟啸”、“徐行”表态度从容,“竹杖芒鞋”指条件简陋,“莫听”、“何妨”、“谁怕”体现倔强豁达的风度,宛然在目。下片转入雨后,经风雨洗礼,人醒、雨霁、天晴、日出。回首往事,一切阴晴、雨霁,无不消逝一空。自然有急雨扑面,人生旅途中也有风雷盖顶,只要沉着履险,从容应变,岂有闯不过的风浪?“一蓑烟雨任*生”,何等乐观自信、飘逸旷达的人生态度!深邃的人生哲理,寓于*常生活小景描写之中,弦外之音,令人回味无尽。

      原文: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翻译:

      不必去理会那穿林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着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走。

      竹杖和芒鞋轻捷的更胜过马,怕什么!一身蓑衣,足够在风雨中过上它一生。

      料峭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信步归去风雨,天晴,我无谓。

      赏析1: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以上数句,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过片到“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

      结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在读者面前。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

      赏析2:

      苏轼是*文学史上一个不可绕过之人,他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在词的发展史上具有尤为重要的地位。苏轼开了豪放词一派,使得原本只用来吟唱呢喃软语的小儿女之词陡然一变,转而为急管繁弦,崩天裂云之声。由此,宋词才能成其为真正的“宋”词,若少了豪放派的映衬,婉约词定也会减色不少。

      《定风波》为苏词名作,历来被人评为闲适从容。与《浪淘沙》的壮阔不同,它表现的是作者遇变不惊,笑对苍茫的风神。其实,即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般豪语,仍旧以“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为了局,可见所谓的豪放不过是知自身的不可为,毋宁说,是一种无奈的旷达。

      全词记述了作者一行人在沙湖道上突遭雨袭之事。上片以“莫听”二字起,有突兀之感,而“穿林打叶声”勾画出风雨的声势。急风挟雨而来,对此作者却说:何妨吟啸且徐行,“何妨”表现了词人的淡定,“竹杖芒鞋”透露出隐逸之思,“谁怕”一话反问,加上“莫听”“何妨”的映称显得气度从容,由此勾勒出一幅披蓑烟雨行吟图。试想于沙湖道上现身的词人,持竹杖,履芒鞋,于风雨中吟啸而来,表现出一种闲庭信步的潇洒,这是怎样美好的景况啊!然而,作者所要表现的仅是这种洒脱吗?且看下句:一蓑烟雨任*生。若仅是冶游俊赏,又何须如此感慨呢。遥想苏公当年,19岁中进士,正是春风得意,青云之志有待施展,却遇到一连串的挫折,竟致一生困顿。乌台诗案,党锢之祸,政治上的腥风血雨都已经受,又何惧眼前这一阵急雨呢?读到此处,眼前浮起了一幅深浅分明的景象:一个竹杖芒鞋的老人踽踽独行于风雨飘摇的人生路上,身前身后皆茫茫无所见,正所谓“来往烟波非定居,生涯蓑笠外无余”是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料峭二字点出时令,三月七日,正是乍暖还寒之时,然二月春风已可裁出翠柳条条,时至三月,早应是一派春光。而作者却似一无所见,仅以“微冷”二字寄寓所感,弥漫着一种萧索意味,这是否暗示了作者的落寞心境?急雨既过,斜阳展颜,对淋雨者来说,这应是很值得欣喜的,而作者回望了适才烟雨凄迷的经行之处,却吐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断句来。若非深察人世无常,是难以做到如此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我以为,仅以“旷达”二字标榜此词,便完全忽视了作者的精神内涵。

      苏轼在另一首词中说到:长恨此生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深波静索殳纹*。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词中透露了作者欲归隐山林的愿望,这也是《定风波》最好的注解。此词写于宴会上,写毕苏公挂冠乘舟而去。当地县令以为苏公真要“江海寄余生”,急忙驾船追去,待到追上,发现苏公已是鼾声大作,哪里有一点要隐逸山林的样子。苏公是真正的智者,他深知这“世事”是如何无论也逃不出去的。即便做了和尚还是要穿衣吃饭,还是要为世所累,所以,他不象陶渊明那样躲起来,他以俗世为山林,故而,苏公才是真正的隐者。

      想苏轼也有“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的绮靡浓艳,有“小轩窗,正梳妆”的缱绻缠绵,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情愿,最终却以“也无风雨也无晴”为终了。也正如林清玄说的,在烟中腾云过了,在雨中行走过了,生命的事情一经过了,却是枉然。然而苏轼的一生并不“枉然”,千百年来,苏轼的诗词文章乃到他笑对苍茫的人生态度,对后世文人有着莫大的影响,而苏轼更以其多姿的艺术形象和深刻的人文精神永远占据着*文学史辉煌的一页。

    [阅读全文]...

2022-01-12 19:32:35
  • 诗名含有摇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摇字的诗词

  • 烛影摇红·青旆摇风

    程珌〔宋代〕

    青旆摇风,朱帘漏月黄昏早。蓬山万叠忽蜚来,上有千灯照。和气祥烟缭绕。映琼楼、五云缥缈。青裙缟袂,乱吹繁弦,九衢欢笑。元是琴堂,十分管领春光到。手移星宿下人寰,招客来仙岛。信道邦人见少。彷佛似、皇都春好。明年只恐,鳌山扈从,随班清晓。

    好事*·摇首出红尘

    朱敦儒〔宋代〕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玉女摇仙佩·佳人

    柳永〔宋代〕

    飞琼伴侣,偶别珠宫,未返神仙行缀。取次梳妆,寻常言语,有得几多姝丽。拟把名花比。恐旁人笑我,谈何容易。细思算、奇葩艳卉,惟是深红浅白而已。争如这多情,占得人间,千娇百媚。

    须信画堂绣阁,皓月清风,忍把光阴轻弃。自古及今,佳人才子,少得当年双美。且恁相偎倚。未消得、怜我多才多艺。愿奶奶、兰心蕙性,枕前言下,表余心意。为盟誓。今生断不孤鸳被。(双美 一作:双关)

    忆故人·烛影摇红

    王诜〔宋代〕

    烛影摇红,向夜阑,乍酒醒、心情懒。尊前谁为唱《阳关》,离恨天涯远。

    无奈云沉雨散。凭阑干、东风泪眼。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

    烛影摇红·芳脸匀红

    周邦彦〔宋代〕

    芳脸匀红,黛眉巧画宫妆浅。风流天付与精神,全在娇波眼。早是萦心可惯。向尊前、频频顾眄。几回想见,见了还休,争如不见。

    烛影摇红,夜阑饮散春宵短。当时谁会唱阳关,离恨天涯远。争奈云收雨散。凭阑干、东风泪满。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深院。

    减字木兰花·烛花摇影

    纳兰性德〔清代〕

    烛花摇影,冷透疏衾刚欲醒。待不思量,不许孤眠不断肠。

    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银汉难通,稳耐风波愿始从。

    三姝媚·烟光摇缥瓦

    史达祖〔宋代〕

    烟光摇缥瓦,望晴檐多风,柳花如洒。锦瑟横床,想泪痕尘影,凤弦常下。倦出犀帷,频梦见、王孙骄马。讳道相思,偷理绡裙,自惊腰衩。

    惆怅南楼遥夜,记翠箔张灯,枕肩歌罢。又入铜驼,遍旧家门巷,首询声价。可惜东风,将恨与、闲花俱谢。记取崔徽模样,归来暗写。

    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

    廖世美〔宋代〕

    霭霭春空,画楼森耸凌云渚。紫薇登览最关情,绝妙夸能赋。惆怅相思迟暮。记当日、朱阑共语。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

    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断肠何必更残阳,极目伤*楚。晚霁波声带雨。悄无人、舟横野渡。数峰江上,芳草天涯,参差烟树。

    烛影摇红·辜负天工

    夏完淳〔明代〕

    辜负天工,九重自有春如海。佳期一梦断人肠,静倚银釭待。隔浦红兰堪采。上扁舟,伤心欸乃。梨花带雨,柳絮迎风,一番愁债。

    回首当年,绮楼画阁生光彩。朝弹瑶瑟夜银筝,歌舞人潇洒。一自市朝更改。暗销魂,繁华难再。金钗十二,珠履三千,凄凉千载。

    烛影摇红·上元有怀

    张抡〔宋代〕

    双阙中天,凤楼十二春寒浅。去年元夜奉宸游,曾侍瑶池宴。玉殿珠帘尽卷。拥群仙、蓬壶阆苑。五云深处,万烛光中,揭天丝管。

    驰隙流年,恍如一瞬星霜换。今宵谁念泣孤臣,回首长安远。可是尘缘未断。谩惆怅、华胥梦短。满怀幽恨,数点寒灯,几声归雁。

    [阅读全文]...

2022-05-15 23:43:29
  • 含有摇字的古诗词 带摇字的诗词名句

  •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上李邕》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温庭筠《梦江南·千万恨》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一》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李白《江上吟》

    天若有情天亦老,摇摇幽恨难禁。——孙洙《河满子·秋怨》

    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文心雕龙·物色》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林逋《山园小梅二首》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班婕妤《怨歌行》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白居易《长恨歌》

    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朱敦儒《好事*·摇首出红尘》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纳兰性德《临江仙·寒柳》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苏轼《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

    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桐摇落故园秋。——陆游《秋思》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杜甫《阁夜》

    摇镜,则不得为明;摇衡,则不得为正,法之谓也。——《韩非子·饰邪》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草木摇杀气,星辰无光彩。——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石涛《荷花》

    团扇不摇风自举,盈盈翠竹,纤纤白苎,不受些儿暑。——文征明《青玉案·庭下石榴花乱吐》

    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烛花摇影》

    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贞观政要·卷一·论政体》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纳兰性德《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朱淑真《初夏》

    雨窗和泪摇湘管。意长笺短。——许棐《后庭花·一春不识西湖面》

    摇落秋为气,凄凉多怨情。——庾信《拟咏怀十一》

    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苏轼《雪后书北台壁二首》

    水波而上,尽其摇而复下,其势固然者也。——《管子·君臣下》

    赠君明月满前溪,直到西湖畔。——毛滂《烛影摇红·送会宗》

    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月影斜。——《增广贤文·上集》

    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廖世美《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王冕《墨萱图·其一》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阁序》

    花满河阳,为君羞褪晨妆茜。——吴文英《烛影摇红·赋德清县圃古红梅》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话儿没脚跑千里,风儿没手把树摇。

    空劳纤手,解佩赠情人。——牛希济《临江仙·柳带摇风汉水滨》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苏轼《新城道中二首》

    蜡炬风摇帘不下,竹影半墙如画。——项鸿祚《清*乐·池上纳凉》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垂杨拂绿水,摇艳东风年。——李白《折杨柳》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李白《夏日山中》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杜牧《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风飚,徒有霜华无霜质。——鲍照《梅花落·中庭多杂树》

    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蒋捷《声声慢·秋声》

    [阅读全文]...

2022-05-27 05:35:14
  • 烛影摇红·芳脸匀红古诗词鉴赏

  • 文学
  • 烛影摇红·芳脸匀红古诗词鉴赏

      《烛影摇红·芳脸匀红》是北宋词人周邦彦所写的一首怀旧词。上片实写相识、传情,下片虚写离散、思念。长调而运以小令之法,通过在上、下片末三句上用力,既能分收承转、绾合之效,又能前后贯通意脉,浑然一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烛影摇红·芳脸匀红古诗词鉴赏,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古诗原文

      芳脸匀红,黛眉巧画宫妆浅。风流天付与精神,全在娇波眼。早是萦心可惯。向尊前、频频顾眄。几回想见,见了还休,争如不见。

      烛影摇红,夜阑饮散春宵短。当时谁会唱阳关,离恨天涯远。争奈云收雨散。凭阑干、东风泪满。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深院。

      译文翻译

      香喷喷的脸儿。胭脂敷得均匀,黛色的眉毛,勾画得精巧玲珑。这淡妆正是宫中的式样。她那种天然生成的风流气质,全在一双娇波欲流的妩媚眼睛里。我们很早就互相属意称心,在筵*上常常眉目传情。也曾有好几次见面,但仅仅是见面,哎,倒不如不见面更好些!

      红色的烛光摇晃着,更深夜残。筵*散了。美好的春宵,我们只觉得它太短。啊,当时谁知道会有唱《阳关曲》的一天?可是到头来竟是天涯远隔。离恨绵绵。有什么办法啊,一切都已经雨散云收了。当春天来时,我只能倚着栏杆,泪流满面,眼看着海棠花开尽,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还独自在黄昏的庭院里苦苦地思念着你。

      注释解释

      烛影摇红:词牌名,又名“玉珥坠金环”“忆故人”“秋色横空”等。以毛滂词《烛影摇红·送会宗》为正体,双调四十八字,前段四句两仄韵后段五句三仄韵。另有双调五十字,前段五句两仄韵后段五句三仄韵;双调九十六字,前后段各九句五仄韵的变体。

      黛:青黑色的颜料,古代用以画眉。

      萦心:萦系于心。可惯:称心爱宠。

      顾眄(miǎn):回视;斜视。

      争如:怎似,何如。

      谁会:谁知道。阳关:即《渭城曲》。唐代王维作。

      创作背景

      该词为政和七年(1117)提举大晟府期间所作。

      诗文赏析

      周邦彦这首《烛影摇红》是奉旨“增损”修改他人词作而成的。对于改写者来说,这是一项颇有难度的工作。首先是奉旨修改,宋徽宗以原作不够“丰容宛转为恨”,下令修改。要迎合精通音律的皇上心意,做到“丰容宛转”,这的确是一件难事;修改他人的作品,尤其是一首较为成功的作品,既要保持原作意旨、风格,又要使之更完美,更上一层楼,这又是一难;对于*这样已经成名了的作家,修改他人之作,自亦需写出自己的风格特点,此为三难。而难能可贵的是,周邦彦把这三者都做到了,且做得天衣无缝。

      首先周邦彦拓展了词作的容量,上片全为其所增写,并为下片的抒情做了很好的铺垫。原作主要是写离情别恨,周邦彦便在上片把时间往前推移,着力刻绘这位女子的美貌,以及两人的`心心相印。这便为下片叙写思2之情作了很好的铺垫。刻画这位女子的美貌,改写者抓住她的“娇波眼”米做文章。其“芳脸”、“黛眉”虽然也精致,但“风流天付与精神,全在娇波眼”,这便传神地表达了这位女子的风韵。这位女子不仅天生丽质,而且还顺心于他,致使他“几回枢见,见了还休”,以致有“争如不见”之叹。这样,上片由”风流天付”写到相见倾心,便为下片的描写旧思,作了准备。

      周邦彦“增损”的笫二步,便是在下片,即原作上作了几处改动。改动的原则是更能使原作的意旨和主题得到表现。原作第二、三、四句为“向夜阑,乍洒醒,心情懒”,周词改为“夜阑饮散春宵短”,不仅较原作精炼,而臣还写出了男主人公夜阑饮散之后的孤独,这样就为下一句叙写回忆思绪作了铺垫。第二个改动之处是“当时谁为唱阳关?”原作为“尊前谁为唱阳关?”周词的改作最主要之处是将原作的简单叙述眼前之情形改为回忆往昔,这样不仅在写法上显得婉转,有波折,避免了直说、直叙之弊,更重要的是突出显示了主人公的挥之不去的思念之情。正因为有上片对人物形象刻画的铺垫,打肓此铭心的思念,从整首词作看,也显得浑然一体。第三个改动之处在“争夺云收雨散,凭阑干,东风泪满”,原词为“无奈云沉雨散,凭闹干,东风泪眼”这一层改动的关键句在“无奈”改成“争奈”,粗看两词并无什幺很大区别,ffi细辨起来,“争奈”除了有“无奈”的意思外,还有承受不了的意思,表露了男主人公为相思之情所重压。还有“云收雨散”,“东风泪满”都较原闻有少许改动,改动的结果,就是内含更显深广,更加突出了主题。

      第三,这首词经过一番“增损”,不仅使原作的意旨更加突出,而且还商’深打上周词的风格烙印。如经过改写后,全词在篇章结构上显得严密而有最次,且多变。周邦彦抓住离恨这一主题,在现实与同忆上做文章,于腾挪顿挫开合之中,多层次地表现离恨别绪,避免了过多直说、直叙而造成的弊病,厨词之讲究用字,用典是相当著名的,该词囿干原作,没有用什么典故,但叉闲其是改写,庄讲究用字上是很突出的,这在上面已经阐述了。

      【拓展内容】

      作者简介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官历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时,写《汴都赋》赞扬新法。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最高音乐机关)。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有《*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阅读全文]...

2022-07-20 19:29:57
  • 关于烟波的诗句-描写烟波的古诗词有哪些

  •   描写烟波的古诗词有哪些?

      1.轻烟细雨湿*芜。——元朝·张之瀚《木兰花慢》

      2.烟雨蒙蒙鸡犬声。——宋朝·苏轼《山村》

      3.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宋朝·林逋

      4.满川芳草迷烟雨。——元朝·徐有壬《贺新郎》

      5.秋来秋色倍萧萧,空垂烟雨拂横桥。——清朝·蒲松龄《浣沙溪》

      1.蒙蒙烟雨蔽江村,江馆愁人好断魂。——唐朝·杜荀鹤《江夏》原文:”蒙蒙烟雨蔽江村,江馆愁人好断魂。自别家来生白发,为侵星起谒朱门。也知柳欲开春眼,争奈萍无入土根。兄弟无书雁归北,一声声觉苦于猿。“

      2.蒙蒙润衣雨,漠漠冒帆云。——唐朝·爆菊椅《秋江送客》原文:”秋鸿次第过,哀猿朝夕闻。是日孤舟客,此地亦离群。蒙蒙润衣雨,漠漠冒帆云。不醉浔阳酒,烟波愁*。“

      3.一叶飘然烟雨中。——宋朝·陆游《长相思》原文:”桥如虹。水如空。一叶飘然烟雨中。天教称放翁。侧船篷。使江风。蟹舍参差渔市东。到时闻暮锺。“

      4.烟雨蒙蒙隔断桥。——宋朝·陆游《书怀》原文:”羸马常愁趁早朝,斥归幸复侣渔樵。青黄未胜沟中断,宫徵何殊爨下焦?心乐箪瓢同鼎食,身安山泽谢弓招。数间茅屋谁知处,烟雨蒙蒙隔断桥。“

      5.策策桐叶风,蒙蒙菊花雨。——宋朝·陆游《秋怀》原文:”策策桐叶风,蒙蒙菊花雨。空堂一灯青,幽壁百虫语。嗟余岂愿仕,老病归无所。屈指计岁年,强半堕羁旅,荷戈北戍秦,挂*西适楚。名惭垂竹帛,文不谐律吕。所余惟一死,忍复类儿女。金丹或可成,青霄渺轻举。

      求一句描写湖泊烟波浩渺的诗句?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自己选一句

    [阅读全文]...

2022-03-01 22:12:40
  •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带拼音版的古诗

  • 苏轼,文学
  •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带拼音版的古诗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带拼音版的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古诗带拼音版

      dìng fēng bō

      定风波

      sān yuè qī rì shā hú dào zhōng yù yǔ 。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yǔ jù xiān qù , tóng xíng jiē láng bèi , yú dú bù jué 。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yǐ ér suì qíng , gù zuò cǐ cí 。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mò tīng chuān lín dǎ yè shēng , hé fáng yín xiào qiě xú xíng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zhú zhàng máng xié qīng shèng mǎ , shuí pà ?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yī suō yān yǔ rèn píng shēng 。

      一蓑烟雨任*生。

      liào qiào chūn fēng chuī jiǔ xǐng , wēi lěng , shān tóu xié zhào què xiāng yíng 。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huí shǒu xiàng lái xiāo sè chǔ , guī qù , yě wú fēng yǔ yě wú qíng 。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2古诗翻译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不要害怕树林中风雨的声音,何妨放开喉咙吟唱从容而行。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披一蓑衣任凭湖海中度*生。料峭的春风把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回首来程风雨潇潇的情景,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3 古诗赏析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深得道家旷达豪放的精神。

      此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上片着眼于雨中,下片着眼于雨后,全词体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脱之道,篇幅虽短,但意境深邃,内蕴丰富,诠释着作者的人生信念,展现着作者的精神追求。

    [阅读全文]...

2021-12-07 00:31:27
  • 古诗改编土味情话 我在你的秋波里迷路了

  • 土味,情话,改编
  • 古诗怎么改编土味情话?想想优雅缠绵的古诗与接地气的古诗相结合,那个画面有多美不敢想象。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搜集了一些古诗改编土味情话。下面,跟我去看看吧~

    1、

    你有地图吗?

    啊?

    我在你的秋波里迷路了。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2、

    您好呀~

    干嘛要用「您」?

    因为我心头上有个你。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3、

    你怎么那么宅呀?

    有吗?还好吧

    你在我心里都没有动过。

    *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4、

    你脸上有点东西。

    有什么?

    有点漂亮。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5、

    我最*要换个造型!

    什么造型?

    没你不行。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6、

    小姐,山南菊花遍野。

    不知小生是否有幸,能同小姐共赏之。

    7、

    你有打火机吗?

    没有

    那你是怎么点燃我的心的?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8、

    你为什么要害我?

    害你什么?

    害我那么喜欢你!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以上便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古诗土味情话的推荐内容,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多土味情话大全,敬请关注土味网!

    [阅读全文]...

2022-05-08 01:25:26
  • 定风坡苏轼原文(定风波苏轼古诗)

  • 苏轼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生。”

    这首流传千古的旷世之作,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也书写了苏轼的传奇人生。

    苏轼生活的北宋王朝内忧外患,积贫积弱。他少年得志,富有旷世奇才和爱国之心,却因一次次被卷入政治是非,而阔别了自己的理想抱负。

    他虽身陷囹圄,仍富家国情怀,风雨之下,却悠然自得。

    他“一蓑烟雨任*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态度,一直为文人墨客所青睐,也成为很多人郁郁不得志时的精神慰藉。

    苏轼的诗词是豪迈和旷达的,可更加不羁和洒脱的,是他的心境。

    林语堂先生说:

    苏轼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遭遇挫折,经历风雨。

    但身陷逆境,苏轼却总能在满目疮痍的日子里挑出快乐,将他人眼中的苟且,活成自己的诗和远方。

    这世上,他不是第一个,亦不是最后一个,却一定是最淋漓尽致的那一个。

    浮华万千,不为所染

    北宋嘉祐二年的科考中,一篇题为《刑赏忠厚之至论》的策论,令主考官欧阳修赞不绝口。

    无论是文笔之富丽,还是思想之先进,都是所有文章里最拔尖的。

    有趣的是,欧阳修误判此文出自学生曾巩之手,为了避嫌,将其列为第二。

    结果试卷拆封后,作者竟是“眉山苏轼”。

    天赋英才,苏轼7岁读书,10岁做文章,21岁中进士,25岁拿下制科考试“百年第一”。

    一时间,他名扬天下,深得仁宗赏识,官运顺遂,势不可挡。

    这时候的苏轼意气风发,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在官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可真实的官场却是灯红酒绿,光怪陆离。人人带着厚厚的面具,上扬的嘴角下是不怀好意的言辞,恭维的目光背后是深深的鄙夷。

    很快,他厌倦了觥筹交错、群官聚会,只想三五好友、浊酒简餐。

    在凤翔任官的一年正月十五,苏轼婉拒了前来邀约的酒局,一个人跑到城北街的开元寺,独自欣赏王维的壁画。

    赴杭州任通判,他避开歌舞游宴,一个人逃向大自然,一边欣赏断桥残雪,一边吟诗作赋。

    在他的世界里,功名不过海市蜃楼,唯有清雅恬适之乐才能长久。

    浮华易逝,情欢难得。

    如此不受拘束、潇洒随性的苏轼,必然也是一个心直口快、毫无城府之人。

    在王安石大行变法之际,朝堂之上,趋炎附势之徒早已站好队,忠厚老臣也大多闭口不言,就连司马光也辞了官,欧阳修选择了退隐山林。

    唯有他不畏强权,不停地向朝廷谏言,斥责王安石变法漏洞百出,百姓苦不堪言。

    终于,他得罪了王安石,惹怒了皇帝,被贬黄州,一度受到了“乌台诗案”的重创。

    这一年,苏轼45岁,正值壮年,却眼睁睁看着大好时光,浪费在这片蛮瘴之地。

    这是他人生的低谷,也是他心态的转折。官场失意,却成就了他此后艺术上的爆发。

    幽闭凄清,不受其寒

    故宫文华殿里,有一件展品常常吸引游人的目光。

    那是苏轼写给幼子苏过的一封信,这封信也被后世称作“献蚝帖”。

    里面详述了生蚝的两种烹饪方法:一种是将蚝肉取出,加酒和水一起煮熟;另一种是选个头大的,用炭火来炙烤。

    信的末尾还加了一句特有的苏氏幽默:“恐北方君子闻之,争欲为东坡所为求谪海南,非我此美也。”

    海南是苏轼的第三个贬谪之地,穷山恶水,荒无人烟。他却能悠然自得,苦中作乐,着实令人钦佩。

    苏轼曾这样总结自己的一生:“问汝*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乌台诗案”后,他被迫离开京城,一生三次被贬,从此开始了颠沛流离的人生。

    先贬黄州。

    第一次经历人生的大起大落,苏轼在黄州熬过了漫长的心理调适,终于明白所谓建功立业并不一定要在朝为官,“不在其位也可谋其政”。

    他开荒地、盖茅屋、筑水坝、建鱼塘,不仅把日子过得充实,还改善了当地百姓的生活。

    他热爱农耕,自嘲“东坡居士”。

    闲暇时,他笔耕不辍,那首流传百世的《定风波》,就创作于这个时期。

    在失去名利的苦难岁月里,苏轼用乐观与豁达,在心中点燃了一盏明灯,好让生活不那么苦涩。

    再贬惠州。

    古人一提起惠州,总会不寒而栗。

    清朝以前,那里人烟稀少,气候炎热,还常有猛兽出没,无人愿意前往。

    可恶劣的环境,并未阻碍苏轼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因为阳光充足,这里一年到头甜瓜香果不断。

    苏轼不仅尝遍了当地的荔枝、龙眼、杨梅、柑橘,还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经典诗篇。

    [阅读全文]...

2022-01-05 22:09:22
  • “耳畔风波摇荡,身外功名飘忽,何路射旄头?

  • “耳畔风波摇荡,身外功名飘忽,何路射旄头?”出自张元干《水调歌头·追和》水调歌头·追和举手钓鳌客,削迹种瓜侯。重来吴会,三伏行见五湖秋。耳畔风波摇荡,身外功名飘忽,何路射旄头?孤负男儿志,怅望故园愁。梦中原,挥老泪,遍南州。元龙湖海豪气,百尺卧高楼。短发霜粘两鬓,清夜盆倾一雨,喜听瓦鸣沟。犹有壮心在,付与百川流。注释1.水调歌头:词牌名。唐朝大曲有《水调歌》,据《隋唐嘉话》,为隋炀帝凿汴河时所作。宋乐入“中吕调”,见《碧鸡漫志》卷四。凡大曲有“歌头”,此殆裁截其首段为之。九十五字,前后片各四*韵。亦有前后片两六言句夹叶仄韵者,有*仄互叶几于句句用韵者。2.钓鳌(áo)客:谓人有大志。唐代大诗人李白自称“海上钓鳌客”。神话传说渤海之东有五座山,常随海潮上下漂浮,不能固定。上帝于是命十五只巨鳌轮番用头顶住五山使之不动。而龙伯之国有位巨人,不几步就到了五山。一次就钓起六只巨鳌,并背回其国。后世用以比喻抱负远大或举止豪迈。3.削迹:屏迹,表示隐居。4.种瓜侯:引召*种瓜事。5.吴会:今江苏吴县。清赵翼《陔余丛考》:“会,读若贵。西汉会稽郡治本在吴县,时俗郡县连称,或读为都会之会,非。”6.三伏:夏季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后伏,合称为三伏。俗谚:(第)三伏在秋。五湖:此指太湖。7.旄(máo)头:星名,即昴宿,古代当作胡星。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安得羿善射,一箭落旄头。”此用旄头指金兵。8.孤负:即辜负。9.南州:泛指南方。10.豪气:豪迈的气概。11.百尺卧高楼:引三国陈登斥许汜徒有国士之名,而无救世之志事。12.清夜:清静的夜晚。13.瓦鸣沟:即瓦沟鸣。急雨在屋顶的瓦沟上哗哗流淌。14.壮心:豪壮的志愿,壮志。15.付与:拿出;交给。16.百川流:壮心随水东流,喻有志未伸。参考译文我从前如李白是钓鳌的巨手,而今却如邵*成了隐居种瓜的园丁。三伏交秋的时节重来吴县,准能欣赏到太湖美秀丽的秋景。人世风波在耳边摇荡,千古功名在身外飘浮,何时能让我张开神弓射金兵?辜负了大丈夫的雄心壮志,无奈何望着故园生愁发怔。我常梦见受敌人蹂躏的中原,老泪纵横挥洒遍江南的大地。我有陈登志在天下的豪气,不似求田问舍的许汜。我有刘备忧国忘家之心,身在百尺高楼上卧睡。头发已稀疏还加上几根银丝,喜听清凉夜的倾盆大雨,在屋顶瓦沟上哗啦鸣脆。雄心壮志依然在,恨只恨光阴白白地随百川向东流逝。创作背景此词是辞官南归大约二十年后的某一夏日,重游吴地所作。集中《登垂虹亭》诗有云:“一别三吴地,重来二十年”,可证。赏析《水调歌头·追和》是宋代词人张元干的词作,作于作者辞官南归大约二十年后的某一夏日,重游吴地之时。此词先写作者自己心境,展示一个浪迹江湖的奇士形象,再写远望故国时百感交集的心情,表达了作者心中的不*以及壮志难酬而壮心犹在的复杂感情。上片自写心境,构画出一个浪迹江湖的奇士形象,目的是写他豪放不羁的生活和心中的不*。首二句就奠定了全词格调。“举手钓鳌客,削迹种瓜侯”,皆以古人自比。钓鳌种瓜,本属隐居人的事,而皆有出典。从“重来吴会”两句看出作者是重游故地:“三伏”“五湖秋”,拈用前词“莫道三伏热,便是五湖秋”字面,以点出时令,也不无上文“惟与渔椎为伴,回首得无忧”的那种互相倾轧的风气下暂得解脱的寓意。以下三句愤言国事,而自己功名未立,请缨无路。耳畔”、“身外”,皆切合不管事、无职司的人的情境。南宋爱国人士追求的功名就是恢复中原,如岳飞《小重山》词说的“白首为功名”。过片写远望故国时百感交集的心情:“梦中原,挥老泪,遍南州。”“梦可原”是由“怅望故园愁”所致。“挥老泪”湿襟可以,但不能“遍南州”。这是夸张,是受风雨入梦的影响。此句大有后来陆游“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之慨。因在睡中,故不得“高卧”二字,联及*生志向,遂写出“元龙湖海豪气,百尺卧高楼”的壮语。借三国陈登事,以喻作者自己“豪气未除”(《三国志》许汜议陈登语)。可见作者闲游湖海,实际上并非情愿。以下“短发霜粘两鬓”从“老”字来,“清夜盆倾一雨”应“泪”字来,是写夜晚闻雨声而惊梦事。何以会“喜听瓦鸣沟”?这恰似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滂沱大雨倾泻于瓦沟,轰响有如戈鸣马嘶,可为“一洗中原膏血”的象征,此时僵卧而尚思报国的人听了怎能不激动了是的,自己“犹有壮心在”呢!壮心同雨水汇入百川,而归大海,是人心所向,故云“付与百川流”。全词处处交织在壮志难酬而壮心犹在的复杂感情之中,故悲愤而激昂,相应地,词笔亦极驰骋。从行迹写到内心,从现实写到梦境。又一气写成,从“钓鳌客”、“五湖秋”、“风波摇荡”、“湖海豪气”、“盆倾一雨”、“瓦鸣沟”到“百川流”,所有的景象似乎却汇合成一股汹涌的狂流,使人感到作者心潮澎湃,起伏万千,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词中屡借古人酒杯言有尽而意无穷,故豪放而不粗疏。词写风雨大作有感,笔下亦交响着急风骤雨的旋律。“芦川词,人称其长于悲愤”(毛晋《芦川词》跋),评说甚当。名家点评叶燮:全词交织在壮志难酬而壮心犹在的复杂感情之中作者张元干,宋代词人。又名元傒,字仲宗,号芦川居士、隐山人。永福(今福建永泰)人。

    [阅读全文]...

2022-06-29 01:37:41
有关摇波的古诗 - 句子
有关摇波的古诗 - 语录
有关摇波的古诗 - 说说
有关摇波的古诗 - 名言
有关摇波的古诗 - 诗词
有关摇波的古诗 - 祝福
有关摇波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