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清照最*抖音上很火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李清照最*抖音上很火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李清照最*抖音上很火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李清照最*抖音上很火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老规矩,先放原文: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宋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果我说李清照乃千古第一才女,应该极少有人会反对吧。
李清照并不如李白、陆游那般高产,流传至今的词只有区区四五十首。但是,*对她的评价却是“无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
李清照画像
能以这么低的产量得到如此之高的评价,易安居士称第二的话,应该没人敢称第一。
这首《如梦令》也是,只有短短六句话,却囊括场景、人物、对话、心理,好似一幅流畅的电影镜头,李清照的语言表现力和才华,可见一斑。
宋代陈郁夸赞:《如梦令》“绿肥红瘦”之句,天下称之。
明代的沈际飞说:“知否”二字,叠得可味。“绿肥红瘦”创获自妇人,大奇。
我们现代人,只能背诵一下前人的作品,聊以慰藉。因为,我们再也不可能写出如此巧夺天工的作品了。究其原因,我想,可能有如下几点:
一、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易安居士这首词,有一个中心事物,那就是海棠。
因为不忍看到海棠花谢,便饮酒宿醉。经历一晚的风吹雨打,想来已经是满地落红。可自己又不敢面对那般场景,遂叫侍女查看,谁知侍女“却道海棠依旧”。怎么可能呢?这般时日,应是“绿肥红瘦”才对了。
在我们现代人看来,海棠花开花谢,只是一个很正常的自然现象,根本就不会往心里去。但是,李清照却能因为这个事,写出一首千古传唱的词来。
是她太过悲春伤秋,心思过于细腻,还是我们的神经过于大条?我也不知道。
二、我们那点微不足道的心气,需要分配给太多事物。
古代又没有互联网、手机之类的,想想也是,他们无聊的时候,不搞创作,还能干嘛呢?
我们就不一样了,单是忙着生活,就已经耗费了我们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偶尔有点空闲,玩会手机不香吗。这年头,正经人谁搞创作啊。
当然,也并不是我们想创作,就能写出《如梦令》这样的词来。毕竟,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也只出了一个李清照。所以这玩意儿,脑子还是占主要因素。
既然写不出来,那就选择背诵嘛。毕竟有句话叫“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 ,号易安居士,济南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李易安集》《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辑有《漱玉集》《漱玉词》。今有《李清照集》辑本。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也有济南章丘人一说) ,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现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东斋的北墙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写有:“提点刑狱、历下李格非,崇宁元年(1102年)正月二十八日率褐、过、迥、逅、远、迈,恭拜林冢下。”母亲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一说宰相王珪长女),很有文学修养。
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前辈”(王灼《碧鸡漫志》),曾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字无咎)的大力称赞。朱弁《风月堂诗话》卷上说,李清照“善属文,于诗尤工,晁无咎多对士大夫称之”。《说郛》第四十六卷引《瑞桂堂暇录》称她“才高学博,*代鲜伦”。朱彧《萍洲可谈》别本卷中称扬她的“诗文典赡,无愧于古之作者”。
李清照的少年时代随父亲生活于汴京,优雅的生活环境,特别是京都的繁华景象,激发了李清照的创作热情,除了作诗之外,开始在词坛上崭露头角,写出了为后世广为传诵的著名词章《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此词一问世,便轰动了整个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尧山堂外纪》卷五十四)。
李清照读了著名的《读中兴颂碑》诗后,当即写出了令人拍案叫绝的和诗《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 两首。此诗笔势纵横地评议兴废,总结了唐代“安史之乱” 前后兴败盛衰的历史教训,借嘲讽唐明皇,告诫宋朝统治者“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一个初涉世事的少女,对国家社稷能表达出如此深刻的关注和忧虑,不能不令世人刮目相看。因此,宋代周煇的《清波杂志》认为,这两首和诗“以妇人而厕众作,非深有思致者能之乎?”明代陈宏绪的《寒夜录》评此两诗:“奇气横溢,尝鼎一脔,已知为驼峰、麟脯矣。”
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代: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 一作:守著窗儿)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高中古诗 婉约 闺怨 孤独 怀人 最美 声声慢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代: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思念 闺怨 离情 一剪梅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代: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厨 通:橱;销金兽 一作:消金兽)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人比 一作:人似)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初中古诗 重阳节 怀人 思念 醉花阴
武陵春·春晚
宋代: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初中古诗 女子 闺怨 感伤 武陵春
夏日绝句
宋代: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古诗三百首 地名 咏史怀古 爱国 忧愤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代: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初中古诗 纪游 最美 闲适 如梦令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代: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惜花 伤春 闲适 如梦令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宋代: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豪放 理想 追求 言志 渔家傲
永遇乐·落日熔金
宋代: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熔金 一作:镕金)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古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伤今追昔 元宵节 情怀 永遇乐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宋代: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宋词精选 婉约 寒食节 写景 惜春 浣溪沙
行香子·天与秋光
宋代:李清照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重阳。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重阳节 思念 伤怀 行香子
《好事*》
作者:李清照
原文: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
长记海棠开後,正是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
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注释:
1、风定:风停。唐·张泌《惜花》:“蝶散莺啼尚数枝,日斜风定更离披。”
2、拥红堆雪:凋落的花瓣聚集堆积。
3、酒阑:喝完了酒。五代·毛文锡《恋情深》:“酒阑歌罢两沉沉,一笑动君心。”宋·李冠《蝶恋花》“愁破酒阑闺梦熟,月斜窗外风敲竹。”
4、青缸:青灯,即灯火青荧,灯光青白微弱之意,《广韵》:“缸,灯”。缸,《花草粹编》等作“红”
5、暗明灭:指灯光忽明忽暗,一直到熄灭。
6、梦魂:指梦中人的心神不而言。五代·张泌《河传》:“梦魂悄断烟波里,心如梦如醉,相见何处是。”唐·韦庄《应天长》:“碧天云,无定处,空有梦魂来去。”
7、幽怨:潜藏在心里的怨恨,南朝梁·刘令娴《春闺怨》:“欲知幽怨多,春闺深且暮。”
8、鴂:即是鹈鴂,说法不一,辛弃疾《贺新郎》词:“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伤春情怀的词。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词人抒发伤春之情,并非因先睹物而引致伤感,而是深处闺中,即敏锐地感悟到大自然细微的变化,由此引起情感变化。“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词人由风住,即断定“帘外”定然是落花遍地,红白堆积。表现了词人的敏感与对美好事物的关注之情。唐孟浩然《春晓》诗云:“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韩偓《懒起》诗云:“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海棠花在否?倒卧卷帘看。”这两位诗人对风雨后花的状况均无所知,虽有怜花之意,但毕竟不如李清照。当然,李清照对落花给予极大关注,在其潜意识中,多少带有以之自况的成分。首二句虽为状物,但伤感之情已隐然可感。“长记海棠开后,正伤春时节”,次二句,词人的回忆闸门被打开,但对往事的具体内容却避而不谈,只是说此时海棠花落之时,亦是自己伤春时节。“长记”,即常记,说明以往的“伤心时节”之事,常萦绕于心。此外,词人在诸多花卉中,对海棠情有独钟,这或许是海棠有“花中神仙”之美称,以及如霞似雪般的秾丽娇娆,尤其是其高贵优雅之美,与词人个性颇为*似。词人的《如梦令》词:“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也表达了对海棠的钟爱,其抒情方式与此词上片也相似。
上片侧重由景生情,为落花而慨叹,而伤春。下片则自然过渡到对闺门独处、孤寂苦闷生活的描绘。“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词人在这里并没有直言其如何的孤寂,愁苦,而是通过四个极富象征意味的物体刻画酒阑、歌罢、空的酒杯以及忽明忽暗的油灯,整个画面幽暗、凄清、空冷。试想,一个闺中思妇置身于如此环境中,其心情该是怎样的凄怆孤寂,一切尽在不言之中了。“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白日词人是惜花伤时,夜晚则借酒浇愁愁更愁,(m.ju.51tietu.net)想在梦中得到一丝慰藉,然而梦中的情景,依旧使梦魂幽怨哀愁。醒来之时,听到窗外凄厉的“啼鴂”声,更增添了悲怆的情感。因为“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屈原《离骚》),春已逝去,百花也已凋落殆尽。
这首词抒写的是伤春凄苦之情,但词人并没有正面来抒写自己的情感,而是通过室内外景物的刻画,把自己的凄情浓愁寄寓其中,因而全词读来,更感其情深沉、凝重。
李清照夏日绝句古诗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李清照夏日绝句古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夏日绝句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译文
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注释
1.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3.项羽:秦末时自立为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夺天下,在垓下之战中,兵败自杀。
4.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
赏析
李清照这首诗,手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不是几个字的精致组合,不是几个词的巧妙润色;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那种凛然风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之间,直令鬼神徒然变色。“当作”之所“亦为”,一个女子啊!纤弱无骨之手,娇柔无力之躯,演绎之柔美,绕指缠心,凄切入骨,细腻感人无以复加。透过她一贯的文笔风格,在她以“婉约派之宗”而著称文坛的`光环映彻下。笔端劲力突起,笔锋刚劲显现时,这份刚韧之坚,气势之大,敢问世间须眉几人可以匹敌?“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女诗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痛恨宋朝当权者苟且偷安的时政。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仅一河之遥,却是生死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项羽,为了无愧于英雄名节,无愧七尺男儿之身,无愧江东父老所托,以死相报。“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不是“不去”。一个“不肯”笔来神韵,强过鬼斧神工,高过天地造化。一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令人叫绝称奇而无复任何言语!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旗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创作背景
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被迫南逃。后来,李清照之夫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一天夜里,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不思*叛,反而临阵脱逃。李清照为国为夫感到耻辱,在路过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创作此诗,同时也有暗讽南宋王朝和自己丈夫之意。
再读李清照《夏日绝句》散文随笔
一场游戏一场梦,深陷在能扭曲一切般的重力场中,严重的泥泞挡不住男人想要君临天下的欲望,挡不住横矛纵马、战死沙场也要称雄的快感,挡不住女人也想坐拥荣华、贵为王妃,至少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无限存在。历史是有维度的、是有深深的维度的,在战马铁甲、刀光剑影、非生即死、别无选择的矢量上,会不会有例外呢?你给了世人一个彻底清洗的答案:炎炎夏日的逼仄绝句,像极了霸王的利剑,为受重伤而**的例外补上了好几个狭长的窟窿。此时,再也看不到你那如花如柳,绿肥红瘦的迷人娇艳,而眼前浮突于笺纸上的,是你照不清自己的另一面---无例外,金莲!
战旗猎响,烽烟滚滚,万里江山,车轮而过。是谁把历史的衣服全部脱下,转瞬间,就看个精光。如果时光允许倒流,我只想成为一株*凡的松柏,守着山岩上的清淡岁月,与小岩鹰偶尔聊聊,消遣下年华,在逐渐风蚀的皱纹间,看一看日落日出、霞喷彩绘、云淡风轻。不闻世间的寡薄,不问凡尘的情恶,仅是简单的在这样隐秘宁静的光华中,微荡涟漪地度过匆匆人生。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宋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章丘西北)人,居济南。[15]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李易安集》《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辑有《漱玉集》《漱玉词》。今有《李清照集》辑本。
每次读到李清照的诗词,总会被作品里深沉的情感所打动。
从一个无忧无虑的深闺少女,到最后颠沛流离的妇人,李清照的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她的诗词中,总有散不去的忧愁,但也有许多细腻的情感描述。
李清照有一种独一无二的气质,让人敬畏。今天,让我们一起感受她丰富的内心世界。
《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代: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苦苦寻觅,却只有一地清冷,真是让人悲戚。乍暖还寒的时候,最难保养休息。喝几杯淡酒,也无法抵挡清晨的寒潮。此时,抬头望见大雁从空中飞过,仿佛看见旧日的相识,不免让人伤心。园中的菊花已经凋落,无人采摘。我一个人看着窗外之景,不知该如何熬到天黑。黄昏时分,细雨打湿梧桐,这情景,怎一个愁字了得。
敏锐善感的李清照,将环境的凄凉,身世的悲苦,和情绪的忧愁融为一体,把自己内心的寂寞、怅惘、痛苦等感情表达的淋漓尽致。虽然语言通俗易懂,但是富有表现力,很好的表达了忧郁的情绪。直至今日,依旧有许多人引用诗中的句子表达自己内心的苦楚。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代: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透出秋日深深的凉意。我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在兰舟上。仰头远望,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雁群排成“人”字,正是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花与水独自飘零,一种离别的相思,却牵动起两处的闲愁。这无处排解的相思与离愁,才刚刚从眉眼消散,有萦绕在心头。
鸿雁传书,凭栏远眺,诗人寄情于景,表达内心深深的思念之情。一场别离,两处相思。世间安得两全法,再无离别再无忧?可惜世间的离别,大多都让人无可奈何。也许此刻的人们,也正在经历相思别离之苦。
《夏日绝句》
宋代: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活着的时候,应该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的英雄。人们至今还在思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这首诗虽然在写项羽,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英雄气概。谁说女儿不如男,巾帼不让须眉的气质,李清照就有。这首诗,慷慨雄健、掷地有声,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爱国之情,溢于言表,令人敬佩!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代: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但是风却吹个不停。我酣睡一夜,醒来却依然觉得还有一点酒意没有消散。我问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是什么情况?她只对我说:“海棠花依旧如故”。知道吗?知道吗?应该是绿叶繁茂,而红花凋零啊。
这首《如梦令》,被认为是不朽的名篇。词中,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词人的才华。喝最烈的酒,赏最美的花。可惜,惜花花终落,恋人人自老。生活很多时候都是如此,无法挽留时光,无法回到过去。终是大醉一场,却依旧要清醒的活着。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代: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薄雾弥漫,云层浓密,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生气袅袅烟雾,而日子一如既往的愁烦。又到了重阳佳节,我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将全身都浸透了。起床后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淡淡的菊花清香溢满双袖。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人儿比那黄花更加消瘦。
每逢佳节倍思亲,可人生很多时候,都是要自己一个人度过的。李清照在词中与黄花对比,顿时让人感觉“人不如花”。全文情感表达深沉细腻,将心中的孤寂凄凉展现在众人眼中。风景再美,无人陪伴欣赏,也没什么快乐可言。但愿漫漫人生路,能有人陪你一程又一程。
人们的悲欢,其实是相通的。
古人经历的相思之苦,现在依旧有人在经历;
古人经历的别离之苦,当下也依旧有人在承受。
提起李清照,你的印象是什么?
婉约词人?千古第一才女?……
你知道吗,李清照还有一嗜好——
饮酒,她是个不折不扣的“酒鬼”
李清照生于1084年3月13日
今天是她诞辰935周年的日子
尽管可能不会有人在今天想起她
读读这16首饮酒诗词
就当是 向易安居士 献上一杯酒
出阁前,少女心气:醉了三回
1、酒醉程度:★★★☆☆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喝得无法辨别回家的路,误入荷花池中,险在没掉水里,这酒吃得该是“半酣”。
2、酒醉程度:★★★★☆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看见风雨起就喝上了,待日头一出,丫鬟来卷帘子时惊醒,这酒吃得不算太醉,否则得睡到大中午了。还不忘关心院里的海棠,向丫鬟打听雨打花落的情形。
3、酒醉程度:★★★☆☆
《浣溪沙》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
疏钟已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
醒时空对烛花红。
又醉了,妆未卸,钗未脱,便倒头睡下,直至发髻已松。醒来一看,杯中还有残酒,倒跟琥珀一个颜色,熏香酒气让人整个晕晕沉沉的,都怪这深闺寂寞,此酒喝得是四个字:待字闺中。
嫁人后,聚少离多:微醉两回、大醉五回
4、酒醉程度:★★★☆☆
《诉衷情》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
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
更挼残蕊,更捻馀香,更得些时。
嫁给赵明诚后,头几年,赵明诚求学中,两人聚少离多,无限相思情唯有寄托给酒,酒后夜太深,妆又忘了卸,清早又被梅花香薰醒过来,根据经验,此酒也是半酣。
5、酒醉程度:★☆☆☆☆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黄昏时喝酒一般是喝不大的,因为时辰不对。赏菊,赏着赏着觉得自己倍加委屈,这是酒劲儿刚上头,刚上头时,第一件事大多是自怨自艾,孤芳自赏。
6、酒醉程度:★★☆☆☆
《念奴娇·春情》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
描写秋天的诗句 古诗李清照
李清照描写秋天的诗句是《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一剪梅
作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词语注释
①玉簟(diàn)秋:意谓时至深秋,精美的竹*已嫌清冷。
②兰舟:《述异记》卷下谓:木质坚硬而有香味的木兰树是制作舟船的好材料,诗家遂以木兰舟或兰舟为舟之美称。一说“兰舟”特指睡眠的床榻。
③锦书:对书信的一种美称。《晋书·窦滔妻苏氏传》云:苏蕙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其被徙流沙的丈夫窦滔。这种用锦织成的字称锦字,又称锦书。
④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白话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鉴赏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一些词评家或称此句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或赞赏其“精秀特绝”(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说明这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韩偓《已凉》诗)。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这一兼写户内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意的起句,一开头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情色彩。
上阕共六句,接下来的五句按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思念。词人独上兰舟,本想排遣离愁;而怅望云天,偏起怀远之思。这一句,钩连上下。它既与上句紧相衔接,写的是舟中所望、所思;而下两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则又由此生发。可以想见,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不分白日或月夜,也无论在舟上或楼中,都是萦绕于词人心头的。
这首词上阕的后三句,使人想起另外一些词句,如“日边消息空沉沉,画眉楼上愁登临”(郑文妻孙氏《忆秦娥》),“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晏殊《诉衷情》),“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秦观《减字木兰花》),以及“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玉楼明月长相忆”(温庭筠《菩萨蛮》),“明月,明月,照得离人愁绝”(冯延巳《三台令》),其所抒写的情景,极其相似。如果联系这首词的起句,还令人想到李益的一首题作《写情》的七绝:“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词与诗都写了竹*,写了月光,写了西楼,同样表达了刻骨的相思,对照之下,更觉非常相似。
词的过片“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之感,以及“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之恨。词的下阕就从这一句自然过渡到后面的五句,转为纯抒情怀、直吐胸臆的独白。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这两句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说明尽管天长水远,锦书未来,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前人作品中也时有写两地相思的句子,如罗邺的《雁二首》之二“江南江北多离别,忍报年年两地愁”,韩偓的《青春》诗“樱桃花谢梨花发,肠断青春两处愁”。这两句词可能即自这些诗句化出,而一经熔铸、裁剪为两个句式整齐、词意鲜明的四字句,就取得脱胎换骨、点铁成金的效果。这两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起来看,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是两情的分合与深化。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其深化,则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除”,紧接这两句。正因人已分在两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
这首诗的结拍三句,是历来为人所称道的名句。王士禛在《花草蒙拾》中指出,这三句从范仲淹《御街行》“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脱胎而来,而明人俞彦《长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两句,又是善于盗用李清照的词句。这说明,诗词创作虽忌模拟,但可以点化前人语句,使之呈现新貌,融人自己的作品之中。成功的点化总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变化原句,而且高过原句。李清照的这一点化,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王士禛也认为范句虽为李句所自出,而李句“特工”。两相对比,范句比较*实板直,不能收醒人眼目的艺术效果;李句则别出巧思,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样两句来代替“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的*铺直叙,给人以眼目一新之感。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因而就在艺术上有更大的吸引力。当然,句离不开篇,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同时,篇也离不开句,全篇正因这些醒人眼目的句子而振起。李廷机的《草堂诗余评林》称此词“语意超逸,令人醒目”,读者之所以特别易于为它的艺术魅力所吸引,其原因在此。
人李清照《一剪梅》古诗赏析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翻译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注释
①玉簟(diàn)秋:意谓时至深秋,精美的竹*已嫌清冷。
②兰舟:《述异记》卷下谓:木质坚硬而有香味的木兰树是制作舟船的好材料,诗家遂以木兰舟或兰舟为舟之美称。一说“兰舟”特指睡眠的床榻。
③锦书:对书信的一种美称。《晋书·窦滔妻苏氏传》云:苏蕙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其被徙流沙的丈夫窦滔。这种用锦织成的字称锦字,又称锦书。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赏析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一些词评家或称此句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或赞赏其“精秀特绝”(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说明这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韩偓《已凉》诗)。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这一兼写户内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意的起句,一开头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情色彩。
上阕共六句,接下来的五句按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词人独上兰舟,本想排遣离愁;而怅望云天,偏起怀远之思。这一句,钩连上下。它既与上句紧相衔接,写的是舟中所望、所思;而下两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则又由此生发。可以想见,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不分白日或月夜,也无论在舟上或楼中,都是萦绕于词人心头的。
这首词上阕的后三句,使人想起另外一些词句,如“日边消息空沉沉,画眉楼上愁登临”(郑文妻孙氏《忆秦娥》),“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晏殊《诉衷情》),“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秦观《减字木兰花》),以及“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玉楼明月长相忆”(温庭筠《菩萨蛮》),“明月,明月,照得离人愁绝”(冯延巳《三台令》),其所抒写的情景,极其相似。如果联系这首词的起句,还令人想到李益的一首题作《写情》的七绝:“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词与诗都写了竹*,写了月光,写了西楼,同样表达了刻骨的相思,对照之下,更觉非常相似。
词的过片“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之感,以及“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之恨。词的下阕就从这一句自然过渡到后面的五句,转为纯抒情怀、直吐胸臆的独白。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这两句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说明尽管天长水远,锦书未来,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前人作品中也时有写两地相思的句子,如罗邺的《雁二首》之二“江南江北多离别,忍报年年两地愁”,韩偓的.《青春》诗“樱桃花谢梨花发,肠断青春两处愁”。这两句词可能即自这些诗句化出,而一经熔铸、裁剪为两个句式整齐、词意鲜明的四字句,就取得脱胎换骨、点铁成金的效果。这两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起来看,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是两情的分合与深化。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其深化,则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除”,紧接这两句。正因人已分在两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
这首诗的结拍三句,是历来为人所称道的名句。王士禛在《花草蒙拾》中指出,这三句从范仲淹《御街行》“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脱胎而来,而明人俞彦《长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两句,又是善于盗用李清照的词句。这说明,诗词创作虽忌模拟,但可以点化前人语句,使之呈现新貌,融人自己的作品之中。成功的点化总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变化原句,而且高过原句。李清照的这一点化,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王士禛也认为范句虽为李句所自出,而李句“特工”。两相对比,范句比较*实板直,不能收醒人眼目的艺术效果;李句则别出巧思,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样两句来代替“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的*铺直叙,给人以眼目一新之感。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因而就在艺术上有更大的吸引力。当然,句离不开篇,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同时,篇也离不开句,全篇正因这些醒人眼目的句子而振起。李廷机的《草堂诗余评林》称此词“语意超逸,令人醒目”,读者之所以易于为它的艺术魅力所吸引,其原因在此。
李清照最美的诗词
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女性文学家,她写的`词词风典雅,语言清丽,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故李清照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李清照最美的诗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1)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 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4)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5)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6)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7) 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8)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9)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
10)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1)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12)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13)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14)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5) 炙手可热心可寒,何况人间父子情。
16) 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
17)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8)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19)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0)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21) 眼波才动被人猜。
22)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23)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24)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25)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26)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7) 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28)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29)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30)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31) 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32)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33)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篇一:《晓梦》】
晓梦随疏钟,飘然蹑云霞。
因缘安期生,邂逅萼绿华。
秋风正无赖,吹尽玉井花。
共看藕如船,同食枣如瓜。
翩翩坐上客,意妙语亦佳。
嘲辞斗诡辩,活火分新茶。
虽非助帝功,其乐莫可涯。
人生能如此,何必归故家。
起来敛衣坐,掩耳厌喧哗。
心知不可见,念念犹咨嗟。
【篇二:《钓台》】
巨舰只缘因利往,
扁舟亦是为名来。
往来有愧先生德,
特地通宵过钓台。
1、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李清照《多丽·咏白菊》
2、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3、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4、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李清照《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5、可怜孝德如天大,反使将军称好在。——李清照《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
6、此二千卷,有题跋者五百二卷耳。——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7、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8、绍兴二年、玄黓岁,壮月朔甲寅,易安室题。——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9、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10、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11、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李清照《临江仙·梅》
12、嘲辞斗诡辩,活火烹新茶。——李清照《晓梦》
13、江楼楚馆,云闲水远。——李清照《殢人娇·后亭梅花开有感》
14、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李清照《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15、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16、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李清照《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17、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18、黄昏院落,恓恓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
19、遂解舟下,一日夜行三百里。——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20、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21、责全责智,已难逃万世之讥;败德败名,何以见中朝之士。——李清照《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
22、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李清照《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
23、绮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李清照《庆清朝·禁幄低张》
24、遂驻家池阳,独赴召。——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25、虽非助帝功,其乐莫可涯。——李清照《晓梦》
26、记得玉钗斜拨火,宝篆成空。——李清照《浪淘沙·帘外五更风》
27、余性不耐,始谋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翠羽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28、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李清照《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29、庆高闳此际,掌上一颗明珠剖。——李清照《长寿乐·南昌生日》
30、金尊倒,拚了尽烛,不管黄昏。——李清照《庆清朝·禁幄低张》
31、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李清照《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32、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李清照《南歌子·天上星河转》
33、之剡,出陆,又弃衣被。——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34、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35、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36、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李清照《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37、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38、比至,果大服柴胡、黄芩药,疟且痢,病危在膏盲。——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39、呜呼,奴辈乃不能道辅国用事张后专,乃能念春荠长安作斤卖。——李清照《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
40、十二月,金人陷青州,凡所谓十余屋者,已皆为煨烬矣。——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41、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
42、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43、作诗谢绝聊闭门,燕寝凝香有佳思。——李清照《感怀》
44、静中吾乃得至交,乌有先生子虚子。——李清照《感怀》
45、宣和辛丑八月十日到莱,独坐一室,*生所见,皆不在目前。——李清照《感怀》
46、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李清照《多丽·咏白菊》
47、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4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李清照《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49、春残何事苦思乡,病里梳头恨最长。——李清照《春残》
50、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51、芳草池塘,绿阴庭院,晚晴寒透窗纱。——李清照《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
李清照最*抖音上很火的古诗
最*抖音上很火的古诗视频
抖音最*很火的古诗
最*上火的心情说说
抖音最*很火的句子
抖音最*很火的古诗词
最*抖音很火的歌童声古诗
李清照的最出名的古诗
李清照古诗的有
李清照最短的古诗大全
李清照最著名的诗词
李清照清酿的古诗
李清照的诗古诗
抖音上火的句子
李清照的古诗四
李清照最有名的诗句
仿李清照的古诗
李清照最好的十首古诗
八上八下古诗李清照的词
李清照词的古诗
李清照花的古诗
李清照诗句
李李清照的诗词
李清照的诗词
清代李清照的古诗
李清照的照片和古诗
李清照的千古诗
李清照的古诗5首
李清照的古诗和词
李清照的怀古诗
忆江南古诗的诗意25字
游园不值的古诗带拼音与视频
关心的古诗词
形容靖安的古诗
竹在古诗中的含义
描写关于蟋蟀的古诗
江雪古诗词中表示动作的词
有没有关于七夕的古诗
太宗自即位之始的古诗
古诗三百首中写酬酢应制的诗
比喻重逢的古诗
庆国的古诗词
适合秋天的古诗完整版
乐课堂关于月亮的古诗
描写我爱我的祖国的古诗
形容民族英雄的古诗
明清时期的古诗词经典
写秋天的小学古诗
望天门山的古诗教学设计
已亥杂诗的古诗大意
赞美水果可口的古诗图片
古诗中比喻瘟疫的意象
有关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古诗
古诗词的鉴赏五百字
描写老师的古诗及作者
一个月励志的古诗
儿童称象的古诗
白居易的解暑古诗
祝愿母亲生日快乐的古诗词
chen的古诗
夏天的景色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