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望月怀远古诗写的是谁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望月怀远古诗写的是谁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望月怀远古诗写的是谁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望月怀远古诗写的是谁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望月怀远的古诗赏析
《望月怀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此诗是望月怀思的名篇。全诗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情意缠绵而不见感伤,意境幽静秀丽,构思巧妙,情景交融,细腻入微,感人至深。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望月怀远的古诗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望月怀远》是唐朝诗人张九龄所作,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结构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其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这首诗是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诗文解释】
翻译一:
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远在天涯的人与我同样望月,思念对方。多情的人埋怨漫漫长夜,整个晚上想念亲人。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的月光,披上衣服觉得露水渐渐重了。不能把这满手的月光赠给你,还是回去睡觉吧,希望与你在梦里相见。
翻译二:
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这时,远在天边的亲人和我同样在望着月亮。
亲人怨恨夜太长了,在经过整整一夜后,思念之情变得更加强烈。
熄灭了蜡烛,更觉得月色皎洁可爱,披衣走到屋外长久地望月,感到了深夜露水浸润的凉意。
月光虽然可爱,却不能满满地捧在手里把它送给远方的'亲人,倒不如回去睡觉,在梦中与亲人好好地相会。
【词语解释】
遥夜:漫漫长夜。
竟夕:通宵
披衣:表示出户。
露滋:露水打湿。
还寝:回卧室再睡。
名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这两句写对着明月思念远方的亲友——当月亮从海上升起来的时候,我和亲人天各一方,相隔遥远,各自在天涯的一地,共看这一轮明月。前句写景,点明“望月”,后句由景入情,转入“怀远”。意境雄浑阔大,风格浑成自然,乃有名的佳句。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①怜:爱怜。②满:满屋月光。③披衣:披衣出屋。④觉露滋:露生觉湿。有露浓湿衣之意。
这两句是说,月夜怀远,思绪萦绕,灭烛沉思,只见月光十分可爱。惹得人思情更深,睡意全消,索性披衣起身,步出屋外,望月而又望远。伫立良久,不觉夜已深沉,露水将衣服都打湿了。两句诗蕴含深沉的怀远之情,细微地写出了深夜对月不眠的的实情实景,手法巧妙,意韵传神。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①不堪:不能。
②盈手:满手。
③寝:寝室、卧房。此指就寝。
④佳期:相聚欢娱的时候。
这两句是因望月而引发对亲人的思念——月光虽美,却不能满手捧着送给亲人;不如回卧室睡觉,作一个和亲人团聚的梦。构思奇妙,情感深挚,意境幽清,余韵悠长。
【赏析】
这是一首望月怀人的诗。由望月引起相思,竟彻夜不眠,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见证。诗人通过写主人公的动作表达了主人公的内心情感。
全诗意境雄浑而又幽清,语言形象真切,情与景有机地交融在一起,温婉缠绵,回味无穷。
望月怀人,是古诗词中*见的题材,但象张九龄写得如此幽清淡远,深情绵邈,却不多见。诗是通过主人公望月时思潮起伏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对远方之人殷切怀念的情思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二句,出句写景,对句由景入情。诗人以朴实而自然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画面:一轮皓月从东海边冉冉升起,展现出一派无限广阔壮丽的动人景象。明月深奥莫窥,遥远难测,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诗中人的不尽思念,他设想,遥隔天涯的远人,此时可能也在对月相思吧。诗中人不写自己望月思念对方,而是设想对方在望月思念自己。构思奇巧,含蕴有致,生动地反衬出诗中寄托的深远。句中一“生”字,极为生动,与张若虚“海上明月同潮生”诗句中的“生”字,有着同工异曲之妙。“天涯共此时”句,是化谢庄《月赋》中“隔千里兮共明月”而来。诗人巧妙地把写景与抒情融合起来,写出彼此共对皓月之境,又蕴含怀远之情。首联擒题,以下诸句均由此生发开去。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二句,是写多情人恼恨着这漫漫的长夜,对月相思而彻夜不得入眠。这是表现诗中人由想象而返回现实,由望月而转身就寝的矛盾心情。这里写出多情人由怀远而苦思,由苦思而难眠,由难眠而怨长夜的种种动作过程,包含着有情人的主观感情色彩。这一声“怨长夜”,包孕着多么深沉的感情!
按律诗的要求,颔联应是工整的对偶,此诗却采用流水对的格式,这固然因为唐代初期律诗尚无严格的要求,一定程度上仍保存着古诗的风貌,另一方面,此联采用流水对的形式,与首联在内容上就显得更为密切,蝉联而下,自然流动,给人一种气韵纯厚之感。“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二句,写诗中人因遥思远人,彻夜相思,灭烛之后,更觉月华光满可爱,于是披衣步出室外,独自对月仰望凝思,直到露水沾湿了衣裳方觉醒过来。这是一个为相思所苦的形象。
这一联看似写赏月,实则寓写怀远幽思。月的清辉,最易引人相思,诗人神思飞跃,幻想月光能成为所思念之人的化身,身可与之相依为伴。“灭烛”,正是为了追随月光:“披衣”,则是为了与月华多停留些时刻,此中情景,甚有“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之意。诗既写出月光的可爱,也写出诗人寄意的深远。这联属对工整,顿挫有致。句中的“怜”和“觉”两个动词,使诗中人对远人思念之情得到充分表达,这是因望月而怀人,又因怀人而望月的情景相生写法,它勾勒出一个烛暗月明,更深露重,人单思苦,望月怀远的幽清意境。“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二句,表现因思念远人而不得相见,因此面对月华情不自禁地产生将月赠送远人的想法。晋人陆机拟古诗《明月何皎皎》有“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句,诗中的“不堪盈手赠”即由此化出。随之而来就是寻梦之想,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痴念,但借此更衬托出诗人思念远人的深挚感情,使诗的怀远更为具体、更有含蕴。诗歌在这失望与希望的交织中戛然收住,读之尤觉韵味深长。诗题《望月怀远》,全诗以“望”、“怀”着眼,将“月”和“远”作为抒情对象。因而诗中处处不离明月,句句不离怀远,将月写得那么柔情,把情表现得那么沉着,诗的情意是那么缠绵而不见感伤,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这种风格对以后的孟浩然、王维等诗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望月怀远【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注释:1.怀远:怀念远方的亲人。2.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说指亲人。遥夜:长夜。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3.竟夕:终夜,通宵,即一整夜。4.怜:爱。滋:湿润。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这里的灭烛怜光满,根据上下文,是个月明的时候,应该在农历十五左右。当一个人静静地在屋子里面享受月光,就有种“怜”的感觉,这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而已,读诗读人,应该理解当时诗人的心理才能读懂诗词。光满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样子,“满”描写了一个状态,应该是月光直射到屋内。5.“不堪”二句:月华虽好但是不能相赠,不如回入梦乡觅取佳期。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盈手:双手捧满之意。盈:满(指那种满荡荡的充盈的状态)。译文:海上面升起了一轮明月,你我天各一方共赏月亮。有情人怨恨漫漫的长夜,彻夜不眠将你苦苦思念。灭烛灯月光满屋令人爱,披衣起露水沾挂湿衣衫。不能手捧美丽银光赠你,不如快入梦与你共欢聚。赏析:《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它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明月照积雪”,谢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鸿海上来”等名句一样,看起来*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这一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第二句“天涯共此时”,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前乎此的有谢庄《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后乎此的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写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于各人以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在不同的体裁中,谢庄是赋,苏轼是词,张九龄是诗,相体裁衣,各极其妙。这两句把诗题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摄,却又毫不费力,仍是张九龄作古诗时浑成自然的风格。从月出东斗直到月落乌啼,是一段很长的时间,诗中说是“竟夕”,亦即通宵。这通宵的月色对一般人来说,可以说是漠不相关的,而远隔天涯的亲人,因为对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觉得长夜漫漫,故而落出一个“怨”字。三四两句,就以怨字为中心,以“情人”与“相思”呼应,以“遥夜”与“竟夕”呼应,上承起首两句,一气呵成。这两句采用流水对,自然流畅,具有古诗气韵。竟夕相思不能入睡,或许是怪屋里烛光太耀眼,于是灭烛,披衣步出门庭,光线还是那么明亮。这天涯共对的一轮明月竟是这样撩人心绪,使人见到它那姣好圆满的光华,更难以入睡。夜已深了,气候更凉一些了,露水也沾湿了身上的衣裳。这里的“滋”字不仅是润湿,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露滋”二字写尽了“遥夜”、“竟夕”的精神。“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两句细巧地写出了深夜对月不眠的实情实景。相思不眠之际,没有什么可以相赠,只有满手的月光。诗人说:“这月光饱含我满腔的心意,可是又怎么赠送给你呢?还是睡罢!睡了也许能在梦中与你欢聚。”“不堪”两句,构思奇妙,意境幽清,没有深挚情感和切身体会,恐怕是写不出来的。这里诗人暗用晋陆机“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两句诗意,翻古为新,悠悠托出不尽情思。诗至此戛然而止,只觉余韵袅袅,令人回味不已。作者简介:张九龄(678—740),唐朝大臣。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景龙(唐中宗年号,707—710)初年进士。唐玄宗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章事、中书令,是唐朝有名的贤相。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为李林甫所谮,罢相。
望月怀远[1]
张九龄
【原文】
海上生[2]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3],竟夕[4]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5],披衣觉露滋[6]。
不堪盈手[7]赠,还寝梦佳期。
【注释】
[1]怀远:怀念远方的亲人。
[2]生:升起。
[3]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说指亲人。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致抱怨夜长。遥夜:长夜。
[4]竟夕:终夜,通宵,即一整夜。
[5]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怜:爱。
[6]滋:湿润。
[7]盈手:双手捧满。盈:满。
【作者】
张九龄(678~740年),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唐代诗人。张九龄少年时就有神童之名,他七岁能诗文,十三岁就被广州刺史王方庆赞为“神童”。唐中宗景龙初年(707年)中进士,累官至中书侍郎同*章事,迁中书令。后受李林甫排挤,罢政事,贬为荆州长史。张九龄在位时直言敢谏,举贤任能,为玄宗朝一代名相。他的古诗劲练质朴,寄意深远,洗尽六朝铅华,有人评为“首创清淡之派”。唐玄宗也曾对左右大臣说:“九龄文章,自有唐各公皆弗如也。此人真文场之帅也。”
【赏析】
这是一首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的诗。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张九龄在朝中任宰相。遭奸相李林甫诽谤排挤后,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罢相,遭贬荆州长史,这首诗应该写于这一时期。
清风朗月之夜,最易牵动乡思,牵动对远方之人的思念。诗歌从“天涯共此时”的明月到“不堪盈手赠”的明月,以明月作媒介,曲曲折折地道出了对远人的思念。一轮明月在海上冉冉升起,不久,它的清辉就洒遍了大地。诗人心里想:这时,远在天涯的亲人也许与我一样,正在仰头望月吧。但虽然同沐清辉,却难以相见,诗人怀念着远方亲人,难以入睡,整夜都在思念。他熄灭灯烛,爱怜地看着这一地清辉;披衣出外,感到露水沾湿衣襟。户内户外,一进一出,展现出诗人对远方之人的无限思念!这月光虽然可爱却不能抓一把赠送给远方之人,诗人只好踱进室内,期望在卧室里寻一个美好的梦,梦中能与远方之人相见!
全诗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情意缠绵而不见感伤,意境幽静秀丽,构思巧妙,情景交融,细腻入微,感人至深。
《望月怀远》古诗原文及赏析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望月怀远》古诗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望月怀远》全诗及注解
望月怀远
作者: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释
⑴怀远:怀念远方的亲人。
⑵首二句: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⑶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说指亲人。遥夜:长夜。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竟夕:终宵,即一整夜。
⑷怜:爱。滋:湿润。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这里的灭烛怜光满,很显然根据上下文,这应该是个月明的时候,应该在农历十五左右。此时月光敞亮,就是在现在今天,熄掉油灯仍然感受得到月光的霞美。当一个人静静的在屋子里面享受月光,就有种“怜”的感觉,这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而已,读读人,应该理解当时诗人的.心理才能读懂诗词。光满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样子,“满”描写了一个状态,应该是月光直射到屋内。
⑸末两句:月华虽好但是不能相赠,不如回入梦乡觅取佳期。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盈手:双手捧满之意。盈:满(指那种满荡荡的充盈的状态)。
译文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二、《望月怀远》全诗赏析
《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它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鲍照的“明月照积雪”,谢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鸿海上来”等名句一样,看起来*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这一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第二句“天涯共此时”,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前乎此的有谢庄《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后乎此的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写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于各人以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在不同的体裁中,谢庄是赋,苏轼是词,张九龄是诗,相体裁衣,各极其妙。这两句把诗题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摄,却又毫不费力,仍是张九龄作古诗时浑成自然的风格。
从月出东斗直到月落鸟啼,是一段很长的时间,诗中说是“竟夕”,亦即通宵。这通宵的月色对一般人来说,可以说是漠不相关的,而远隔天涯的一对情人,因为对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觉得长夜漫漫,故而落出一个“怨”字。三四两句,就以怨字为中心,以“情人”与“相思”呼应,以“遥夜”与“竟夕”呼应,上承起首两句,一气呵成。这两句采用流水对,自然流畅,具有古诗气韵。
竟夕相思不能入睡,或许是怪屋里烛光太耀眼,于是灭烛,披衣步出门庭,光线还是那么明亮。这天涯共对的一轮明月竟是这样撩人心绪,使人见到它那姣好圆满的光华,更难以入睡。夜已深了,气候更凉一些了,露水也沾湿了身上的衣裳。这里的“滋”字不仅是润湿,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露滋”二字写尽了“遥夜”、“竟夕”的精神。“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两句细巧地写出了深夜对月不眠的实情实景。
相思不眠之际,没有什么可以相赠,只有满手的月光。诗人说:“这月光饱含我满腔的心意,可是又怎么赠送给你呢?还是睡罢!睡了也许能在梦中与你欢聚。”“不堪”两句,构思奇妙,意境幽清,没有深挚情感和切身体会,恐怕是写不出来的。这里诗人暗用晋陆机“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两句诗意,翻古为新,悠悠托出不尽情思。诗至此戛然而止,只觉余韵袅袅,令人回味不已。
《望月怀远》
作者:张九龄
原文: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释:
1、怀远:怀念远方的亲人。
2、首二句: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3、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说指亲人。遥夜:长夜。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竟夕:终宵,即一整夜。
4、怜:爱。滋:湿润。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这里的灭烛怜光满,根据上下文,是个月明的时候,应该在农历十五左右。当一个人静静的在屋子里面享受月光,就有种“怜”的感觉,这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而已,读诗读人,应该理解当时诗人的心理才能读懂诗词。光满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样子,“满”描写了一个状态,应该是月光直射到屋内。
5、末两句:月华虽好但是不能相赠,不如回入梦乡觅取佳期。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盈手:双手捧满之意。盈:满(指那种满荡荡的充盈的状态)。
诗意: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
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
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
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
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赏析:
《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它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明月照积雪”,谢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鸿海上来”等名句一样,看起来*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这一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第二句“天涯共此时”,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前乎此的有谢庄《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后乎此的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写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于各人以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在不同的体裁中,谢庄是赋,苏轼是词,张九龄是诗,相体裁衣,各极其妙。这两句把诗题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摄,却又毫不费力,仍是张九龄作古诗时浑成自然的风格。
从月出东斗直到月落乌啼,是一段很长的时间,诗中说是“竟夕”,亦即通宵。这通宵的月色对一般人来说,可以说是漠不相关的,而远隔天涯的亲人,因为对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觉得长夜漫漫,故而落出一个“怨”字。三四两句,就以怨字为中心,以“情人”与“相思”呼应,以“遥夜”与“竟夕”呼应,上承起首两句,一气呵成。这两句采用流水对,自然流畅,具有古诗气韵。
竟夕相思不能入睡,或许是怪屋里烛光太耀眼,于是灭烛,披衣步出门庭,光线还是那么明亮。(m.ju.51tietu.net)这天涯共对的一轮明月竟是这样撩人心绪,使人见到它那姣好圆满的光华,更难以入睡。夜已深了,气候更凉一些了,露水也沾湿了身上的衣裳。这里的“滋”字不仅是润湿,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露滋”二字写尽了“遥夜”、“竟夕”的精神。“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两句细巧地写出了深夜对月不眠的实情实景。
相思不眠之际,没有什么可以相赠,只有满手的月光。诗人说:“这月光饱含我满腔的心意,可是又怎么赠送给你呢?还是睡罢!睡了也许能在梦中与你欢聚。”“不堪”两句,构思奇妙,意境幽清,没有深挚情感和切身体会,恐怕是写不出来的。这里诗人暗用晋陆机“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两句诗意,翻古为新,悠悠托出不尽情思。诗至此戛然而止,只觉余韵袅袅,令人回味不已。
唐诗《望月怀远》赏析
出自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颈联: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尾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赏析《望月怀远》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及妻子而写的。
古人对月,有着深厚的感情,联想非常丰富。望月怀人,常常成为古诗词中的题材,但像张九龄写得如此幽清淡远,深情绵邈,却不多见。诗是通过主人公望月时思潮起伏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对远方之人殷切怀念的情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二句寄景抒情,出句写景,对句由景入情。诗人用朴实而自然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画面:一轮皎月从东海那边冉冉升起,展现出一派无限广阔壮丽的动人景象。正因明月深奥莫窥,遥远难测,就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诗中人的不尽思念。他设想,遥隔天涯的远人.此时可能也在对月相思吧。诗中人不说自己望月思念对方,而是设想对方在望月思念自己。构思奇巧,含蕴有致,生动地反衬出诗寄托的深远。诗着一“生”字,极为生动,这同张若虚“海上明月同潮生”诗句中的“生”字,有着同工异曲之妙。“天涯共此时”句,是从谢庄《月赋》中“隔千里兮共明月”化出的。这两句,由海上、明月、天涯构成雄浑阔大的意境。望月是实景,怀远是设想,诗人巧妙地把写景和抒情融合起来。写出彼此共对皓月之境,又蕴含怀远之情,也留下联想和想象的空间。首联擒题,以下诸句便由此生发开去。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二句,是说多情人怨恨着这漫漫的长夜,对月相思而彻夜不得入眠。这是对诗中人由想象而返回现实,由望月而转身就寝的矛盾心情的表述。这里写出多情人由怀远而苦思,由苦思而难眠,由难眠而怨长夜的种种连锁动作过程,也包含着有情人的主观感*彩。这一声“怨遥夜”,包孕着多么深沉的感情!
按律诗的要求,颔联应是工整的对偶,但此诗却采用流水对的.格式,这固然说明唐代初期律诗尚无严格的要求,一定程度上仍保存着古诗的风貌,另方面此联采用流水对的形式,跟首联在内容上就显得更为密切,蝉联而下,自然流动,给人一种气韵纯厚之感。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二句,写诗中人因遥思远人,彻夜相思,灭烛之后,尤觉月华光满可爱,于是披衣步出室外,独自对月仰望凝思,不知过了多久,直到露水沾湿了衣裳方觉醒过来。这是一个因相思所苦的非痴即呆的形象。这一联貌似写赏月,实则寓写怀远幽思。月的清辉,最易引入相思,诗人神思飞跃,幻想月光能成为所思念之人的化身,身可与之相依为伴。诗人多想让这种幻想成为现实!所以“灭烛”,正是为了追随月光;“披衣”,则是为了同月华多停留些时刻,此中情景,甚有“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之意。诗写出月光的可爱,也写出诗人寄意的深远。这联属对工整,顿挫有致。句中的“怜”和“觉”两个动词用得好,使诗中人对远人思念之情得到充分表达,这是一种因望月而怀人,又因怀人而望月的情景相生写法,它勾勒出一个烛暗月明,更深露重。人单思苦,望月怀远的幽清意境。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二句。写因思念远人不得相见,故面对月华情不自禁地产生把月赠送远人的想法。晋人陆机拟古诗《明月何皎皎》有“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句,诗中的“不堪盈手赠”即由此化出。随之而来便产生寻梦之想。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痴念。但借此更衬托出诗人思念远人的深挚感情,使诗的怀远更为具体、更有含蕴。诗便在这失望和希望的交集中戛然收住,读之尤觉韵味深长。
《望月怀远》是月夜怀人之作,情深意永,细腻入微。全诗以“望”、“怀”着眼,把“月”和“远”作为抒情对象。所以诗中处处不离明月,句句不离怀远,把月写得那么柔情,把情写得那么沉着,把月写得美丽。望月念远,相思难眠,梦中相逢,都是人世间常有的情景,诗人娓娓道来,亲切感人。《增定评注唐诗正声》引郭云:“清浑不著,又不佻薄,较杜审言《望月》更有余味。”《唐诗刊选脉会通评林》云:“通篇全以骨力胜,即‘灭烛’、‘光满’四字,正是月之神。用一‘怜’字,便含下结意,可思不可言。”
这首诗表现的情意是沉着缠绵而不见感伤,语言是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这种风格对以后的孟浩然、王维等诗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 5、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 7、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李白 8、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 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10、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李白 11、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 李白 12、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王维 13、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 1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 15、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马戴 16、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 1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18、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杜甫、 19、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 20、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 2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 2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 23、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 对联 24、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刘方* 25、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 2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 2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 28、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 29、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 孟浩然
望月抒怀的诗句有: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星垂*野阔,月涌大江流。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
1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2.天低树,江清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9.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1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12.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13.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的:《山居秋暝》) 14.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1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6.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 《一剪梅》) 17.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玉阶怨〉) 18.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 <念奴娇大江东去>) 19.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杜甫:《月夜》) 20.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2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22.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23.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 24.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李商隐《霜月》) 2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26.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李煜:《虞美人》) 27.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 词《江城子》) 28.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王安石《春夜》) 29. 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
(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
第四句”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全诗如下: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望月抒怀的诗句
《蜀中九日》1.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望故乡2.表达了作者浓厚的思乡之情。
3.九月九日望乡台,他*他乡送客杯。
《望月怀远》原文及译文
从广义上说,中国古代诗歌包括古代人所作的诗、词、散曲等;从狭义上说,古诗仅指古代人所作的古体诗、*体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望月怀远》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望月怀远》原文:
张九龄〔唐代〕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望月怀远》译文: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你我相隔天涯却共赏月亮。
多情的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望月怀远》赏析:
《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
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它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谢灵运的“明月照积雪”,谢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鸿海上来”等名句一样,看起来*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这一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
第二句“天涯共此时”,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前乎此的有谢庄《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后乎此的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写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于各人以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在不同的体裁中,谢庄是赋,苏轼是词,张九龄是诗,相体裁衣,各极其妙。这两句把诗题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摄,却又毫不费力,仍是张九龄作古诗时浑成自然的风格。
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直抒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情人”,多情的人,有怀远之情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遥夜”,长夜。“竟夕”,通宵。诗人思念远方的`友人,以至于彻夜难眠,埋怨长夜漫漫。
颈联“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承接颔联,具体描绘了彻夜难眠的情境。“怜”,爱怜。“滋”,沾湿。上句写诗人徘徊于室内。吹灭蜡烛地更加爱怜洒满一地的银色月光。下句写流连于庭院中。夜色已深,更感到露水也沾湿了身上的衣裳。这就把彻夜难眠的形象传神地描绘出来。
尾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这月光饱含我满腔的心意,可是又怎么赠送给你呢?还是睡罢!睡了也许能在梦中与你欢聚。”“不堪”两句,构思奇妙,意境幽清,没有深挚情感和切身体会,恐怕是写不出来的。这里诗人暗用晋陆机“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两句诗意,翻古为新,悠悠托出不尽情思。诗至此戛然而止,只觉余韵袅袅,令人回味不已。
《望月怀远》创作背景:
73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在朝中任宰相的张九龄遭奸相李林甫诽谤排挤后,于开元二十四年(736)罢相。《望月怀远》这首诗应就写于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遭贬荆州长史以后,同《感遇十二首》应该属于同一时期的作品。
作者简介:
张九龄(678-740)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望月思乡的古诗
古代诗人最常用的.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下面是关于望月思乡的古诗的内容,欢迎阅读!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1、九日登高作胜游,使郡携客此迟留。天连楚观风吹帽,木落淮山菊满头。何处台前犹戏马,几人江上不惊鸥。年来只有身穷健,莫把茱萸浪自愁。——虞俦《吴守置酒壮观为登高之集因赋数语》
2、广殿丽年辉,上林起春色。风生拂彫辇,云回浮绮翼。——阳休之《正月七日登高侍宴》
3、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陆游《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4、道义相欢胜饮醪,况添流雪见承糟。卧篱一醉陶家宅,不是龙山趣也高。——郑侠《晏十五约重阳饮患无登高处》
5、诗家九日怜芳菊,迟客高斋瞰浙江。汉浦浪花摇素壁,西陵树色入秋窗。木奴向熟悬金实,桑落新开泻玉缸。四子醉时争讲德,笑论黄霸屈为邦。——严维《九日登高》
6、登高回首,叹山河国破,于今何有。台上金仙空已去,零落逋梅苏柳。双塔飞云,六桥流水,风景还依旧。凤笙龙管,何人肠断重奏。闻道凝碧池边,宫槐叶落,舞马衔杯酒。旧恨春风吹不断,新恨重重还又。燕子楼高,乐昌镜远,人比花枝瘦。伤情万感。暗沾啼血襟袖。——柴望《念奴娇·登高回首》
7、重阳何处可登临,独有条山可共寻。世上几人能到此,樽前万事莫相侵。溪风猎猎时吹帽,菊蕊纷纷易满襟。莫为嘉辰频索醉,也须随分惜光阴。——张舜民《九日和检法登高之作》
8、病起逢君作重九,绝顶拄杖相追寻。秋光为我洗林莽,天界自高无古今。笑听野老说城市,坐待山气分晴阴。携壶赌酒少年事,俯视落照同幽深。——俞明震《登高再和仁先一首》
9、南山幽阻剩宜秋,飞盖时临最上头。故国五云回首是,不须重起望京楼。——岳正《丁亥(1)南山登高·其二》
10、老树荒城噪暮鸦,凄凉节气满天涯。绝怜多病相疏酒,又是重阳不在家。浮世光阴易红叶,秋篱晚节复黄花。闭关宁负登高兴,莫遣西风戏孟嘉。——黎廷瑞《九日浮梁有约登高者以病不赴》
11、云际阴阴隔树亭,身凭高处眼双明。苦无黄菊供人摘,只为青山了此行。孤雁飞来风正急,一溪流出水尤清。良辰向复同佳友,不用辞君满酌觥。——朱公迁《登高山》
12、冲暑登高人所惮,云韩龙孟乐相从。眼穷溟海九万里,身在蓬莱第一峰。潮长屿低帆势急,山回路曲树阴重。日斜移*临池饮,戏掬清泉解酒容。——李昴英《同刘朔斋游白云寺二首·冲暑登高人所惮》
13、重阳早露晞,睿赏瞰秋矶。菊气先熏酒,萸香更袭衣。清切丝桐会,纵横文雅飞。恩深答效浅,留醉奉宸晖。——苏瑰《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晖字》
14、乌回何代寺,鸠唤此山晴。心契将军约,肩摩小队行。明年人更健,今夜月初明。更过谯楼饮,偏垂野客情。——董嗣杲《甲戌九日和楼宰乌回寺登高》
15、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16、玄云敛夕煞,青阳舒朝愥。熙哉陵冈娱,眺盻肆回目。——张望《正月七日登高作诗》
17、日照前窗竹,露湿后园薇。夜蛩扶砌响,轻蛾绕烛飞。——阳休之《正月七日登高侍宴诗》
18、龙山行乐。何如今日登黄鹤。风光政要人酬酢。欲赋归来,莫是渊明错。江山登览长如昨。飞鸿影里秋光薄。此怀祗有黄花览。牢裹乌纱,一任西风作。——戴复古《醉落魄·九日吴胜之运使黄鹤山登高》
19、苍茫四顾皆陈迹,落日同游戏马台。寒雨满城连夕霁,黄花三径一时开。乾坤秋色留清赏,颜谢风流不再来。烂醉高歌容我辈,夕阳天际莫相催。——方燕昭《重九日登高用少陵九日韵》
20、登高望海县,秋日丽玉京。喧阗车马音,风震入青冥。大明属昌运,戴白不知兵。华衣美酒食,妇织子孙耕。生无系虏忧,乃觉患祸轻。请看五季世,战地犹榛荆。——张耒《感遇二十五首·登高望海县》
21、一山如龙来,起伏力不胜。老夫跨其脊,半空欲飞腾。尚念同游人,一二东南朋。税驾为小留,木末朱栏凭。远水天共阔,秋风响饥鹰。城郭千万家,营壨相依凭。年年重阳节,高处尽可登。南楼与北榭,游览昔所曾。插花楚观上,醉舞仅所能。惊倒地上人,白日看上升。——刘过《九日鄂渚登高楚观分得能字》
22、天借重阳一日晴,因过竹院远寻僧。翠屏晚对无人共,画栋朝飞与客登。旋摘菊花浮腊醖,待分贝叶读秋灯。余生有暇须行乐,漫向松冈叹废陵。——仇远《九日诸友屏峰上方登高得登字》
23、风风雨雨重阳*,肯向东篱漫举杯。阙下每叨黄纸问,林间还喜白衣来。五湖烟月容兼管,百岁风光许独陪。老眼欲舒何处好,与君携酒上崔嵬。——王鏊《重阳前二日东冈人来约登高之处诗以报之·风风雨雨重阳*》
24、佳节一消忧,携壶上斗牛。乾坤有今日,江汉自东流。乱后不多菊,看来无限秋。凭高未能已,更为夕阳留。——陈杰《斗牛山登高》
25、吾家才子推灵运,也向秦淮僦舍居。故国茱萸从插遍,登高作赋已全虚。——吴敬梓《九日约同从兄青然登高不至四首·其三》
26、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辉,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李白《古风其三十九·登高望四海》
27、黄花空向客边开,愁听尊前白雁哀。纵使登高也无益,青山不是望乡台。——徐熥《拟九日客中登高·其三》
28、客至披云揽石龙,乘风飞度最高峰。尊前日出甘同醉,眼下天空信可容。丛菊有缘还对面,文霓何意独摩胸。凭谁记取留题处,千古磨崖是笔踪。——郑廷鹄《九月客至齐云山登高用东泉韵二首·其一》
29、故事登高会,流风落帽文。客樽常满满,篱菊任纷纷。马埒摅衣气,萸囊想旧闻。不须兰作佩,骚客恨如云。——李新《次韵重阳二首·故事登高会》
30、半酣壶矢折,又减两三扶。九日江门有,千年栗里无。山形当晚瘦,脚迹向秋疏。问我登高去,都忘菊与萸。——陈献章《九日嘉会楼登高·其三》
31、群公错落俱琼瑰,胸蟠万古高嵬崔。红尘绝点不涴眼,更上翠壁陈尊罍。天低举手挼斗俩,挹彼钜海倾蠡杯。酒酣咳唾作飞雪,下视不觉苏纮垓。须臾万象著,耿耿见中台。苍生堕崖下,仰首歌康哉。寒芒为一正,昌运行当开。回光更愿亲蒿莱,山林自古多奇才。——陈宓《重九招许真诸友登高和许韵》
32、九日正乘秋,三杯兴已周。泛桂迎尊满,吹花向酒浮。长房萸早熟,彭泽菊初收。何藉龙沙上,方得恣淹留。——李显《九月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秋字》
33、登高见佳句,意会无非诗。顾视不即收,顷刻已失之。老树踞崖石,腹空犹有皮。顾此有何限,爱玩频嗟咨。侍者一童子,髧如枯发垂。从我仅一饱,万事无所知。岂不亦怪我,徘徊将奚为。——方回《秀亭秋怀十五首·登高见佳句》
34、南来作牧*三秋,碌碌何曾展一筹。不是满篓禾稻熟,敢因佳节出城游。——岳正《丁亥(1)南山登高·其七》
35、秋豫凝仙览,宸游转翠华。呼鹰下鸟路,戏马出龙沙。紫菊宜新寿,丹萸辟旧邪。须陪长久宴,岁岁奉吹花。——赵彦昭《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
36、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37、日莫登高台,浮云结远阴。树木何蒙茏,野雀噪繁林。驱车涉关塞,歧路郁且深。借问子何之,故乡阻崎嵚。曷不暂栖息,蓬藿非所任。隐悯□不发,威迟既前临。脆管促飞觞,鹍弦奋逸音。仗剑从此别,秋风满怀襟。寡立步非窘,薄游志不沉。策马欲俱去,我无当世心。——周砥《赠叶秀才·日莫登高台》
38、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39、九月风景好,节意满天涯。书生尊所闻,登高乱城鸦。虽无后乘丽,前驱载黄花。两楼压波壮,众泽分夭斜。居夷惊有苗,访古悲章华。萧条湖海事,胜日一笑哗。兴移三里亭,木影杂蛟蛇。二士醉藜杖,两禅风袈裟。奇哉古无有,未觉欠孟嘉。天公亦喜我,催诗出微霞。赋罢迹已陈,忧乐如转车。却后五百岁,远俗增雄夸。——陈与义《九月八日登高作重九奇父赋三十韵与义拾余意》
40、殊方复嘉节,对酒重悲嗟。逝水人何处,荒篱菊自花。南楼秋色远,西岭夕阳斜。旧日登高处,于今定几家。——许景衡《九日追怀叔父兄长登高》
41、独上危崖望大荒,老怀应不为重阳。白云红日频回首,萧飒西风两鬓霜。——张宁《画登高望远图》
42、倚剑登高台,悠悠送春目。苍榛蔽层丘,琼草隐深谷。凤鸟鸣西海,欲集无珍木。鸒斯得所居,蒿下盈万族。晋风日已颓,穷途方痛哭。——李白《古风其五十四·倚剑登高台》
43、九九侍神仙,高高坐半天。文章二曜动,气色五星连。簪绂趋皇极,笙歌接御筵。愿因茱菊酒,相守百千年。——阎朝隐《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筵字》
44、三年不去为谁留,十里南山似十洲。心性已成泉石癖,去年风雨不曾休。——岳正《丁亥(1)南山登高·其四》
45、今年九日长洲苑,忽忆去年西楚乡。连山烽火不改色,挥泪故人天茫茫。且须举盏媚芳菊,岂敢登高望远方。此日明年复何处,可堪回转杜陵肠。——郑善夫《九日对酒不登高》
46、泱泱天大风,谁知生此洞。古剑劈山开,千年不合缝。我身伛偻入,风迎更风送。折腰非为米,缩脰岂畏冻。偶作謦欬声,一时答者众。?散非扣钟,弇郁类裂瓮。奥草挂绵络,阴冰凝螮蝀。游毕再登高,出洞如出梦。一筇偃又竖,两目阑复纵。远山亦献媚,横陈怪石供。仙鹤不可招,明月犹堪弄。底事急归来,云湿衣裳重。——袁枚《游风洞登高望仙鹤明月诸峰》
47、九秋光顺豫,重节霁良辰。登高识汉苑,问道侍轩臣。菊花浮秬鬯,萸房插缙绅。圣化边陲谧,长洲鸿雁宾。——陆景初《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臣字》
48、务闲留上客,佳节值重阳。旨酒浮仙菊,清歌绕画梁。高城明落日,疏树觉微霜。且尽登临兴,馀欢尚未忘。——寇准《重阳登高偶作》
49、九日阴阴怯远遨,南楼*压骑台豪。轻颸吹帽何妨落,嚣市登山易得高。烽火太*州送酒,檄书余暇客题糕。归来不尽良夺意,更折黄花照鬓毛。——陈杰《南楼登高》
50、途穷已负菊花期,尚得诸公慰所思。不遣白衣持酒至,共将乌帽入风吹。紫萸秋浅浮觞少,黄叶山高策杖迟。却恨社中人阙一,未将汤饼共追随。——王阮《九日陪金市诸友登高阳山二首·途穷已负菊花期》
望月怀远古诗写的是谁
望月怀远古诗的
望月怀远古诗的意义
望月怀远是谁的古诗
望月怀远古诗的视频
望月怀远古诗写的是中秋吗
望月怀远是谁写的古诗
望月怀远古诗带拼音的
望月怀远古诗的儿童画
望月怀远古诗怀古的诗句
望月怀远古诗诗意的视频
望月怀远古诗的隶书写法
望月怀远古诗写的是哪个节日
找望月怀远的古诗
怀远望月的古诗
望月怀远诗的古诗
望月怀远的诗句
望月怀远的古诗还寝梦
望月怀远的古诗视频
古诗望月怀远的解说
描写望月怀远的古诗
望月播放望月怀远的古诗
古诗望月怀远的古诗
望月怀远的古诗全文
望月怀远的古诗讲解
古诗望月怀远的画画
播放望月怀远的古诗
中秋的古诗望月怀远
古诗望月怀远的台词
望月怀远的古诗作品
叹息感情不在的古诗
和剑客有关的古诗
带萁字的古诗
元月的古诗场景写几段话
2019年全国卷3的古诗词
有名的古诗词的写作地点
草在古诗中的文化意蕴
独舞的古诗
黄昏落日的古诗
古诗的插画图
能读的江雪古诗
清明古诗的节日景象
带月子的古诗词
道路通畅的古诗
古诗关于遗憾的爱情
于谦的托物言志古诗
三字在古诗中的*仄
有伦和海二字的古诗词
夏天的古诗词歌曲
关于烟花的古诗典故
古诗三百首的介绍
李白写的古诗四绝
古时候儿童嬉戏的古诗
表达流水的古诗含义
清明杜牧古诗中的生字
望岳是借物抒情的古诗吗
听筝这首古诗的拼音
为你喜欢的一首古诗画
蜂的古诗作业
最简单的古诗和数字
立夏的古诗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