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9年全国卷3的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2019年全国卷3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2019年全国卷3的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2019年全国卷3的古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高考全国卷诗歌鉴赏新题型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诗歌吧,诗歌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你知道什么样的诗歌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考全国卷诗歌鉴赏新题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⑴
杜甫
郑公樗散⑵鬓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
万里伤心严谴日,百年垂死中兴时。
苍惶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
便与先生应永诀,九重泉路尽交期。
【注释】
⑴郑虔,即郑广文,十八是郑的排行。安禄山之乱,虔陷叛军中,禄山授虔水部郎中,虔称病,并暗中与唐*通消息。至德二载(757年)十二月,陷叛军中官六等定罪,虔在三等,故贬台州。他是杜甫最要好的朋友之一。
⑵樗散,指无用之木。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写了郑公的音容笑貌,更写出了作者为郑公鸣不*的情感,可见他们深厚的友情。
B.颔联之所以说“严遣”,是因为诗句描绘了郑公面临遥远之地、垂死之人和中兴之时的遭遇,字字血泪。
C.杜甫实事求是地把唐王朝的行为斥之为“严谴”,毫不掩饰地为受害者鸣不*,表明他与唐王朝的决裂。
D.作者在诗中发出了“便与先生应永诀”的感叹,写得情真意切,非常含蓄,令人动容。
E.本诗绝不着色,字字至情,虽是笔笔顿挫,尽情放笔,白描如话,不伤直率,无限淋漓。
2.请结合诗句分析“从肺腑流出”、“情见于诗”的艺术风格。
参考答案:
1.C、D(C项“表明他与唐王朝的决裂”判断错误,杜甫是忠于唐王朝的。D项“非常含蓄”判断错误,属于直抒胸臆,直率,不是含蓄)。
2.(1)“从肺腑流出”、“情见于诗”抓住了诗歌情真意切这最本质的东西。(解释)
(2)杜甫与郑虔是好友,诗中说“郑公樗散”、“鬓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写出了郑公的音容笑貌,其含意是说明一位无政治野心、非危险人物受到“严谴”的不公,为郑虔鸣冤。且郑虔面临的是遥远之地、垂死之人和中兴之时,更能激起的情感。(内容)
(3)诗句“便与先生应永诀,九重泉路尽交期”白描写法,坚决表示了要和他在泉下交朋友,这表现了一个真正的诗人应有的人格,作者人格成就其艺术风格。(作用)
山行即事
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荷雨洒衣湿,蘋 ①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
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②。
注 ① :一种水草。②酲(chénɡ):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
3.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首联的“议”字用得好,好在点出了境界,“议阴晴”也用得好,好在可以统摄全诗。
B.颔联写“荷雨”,所谓“荷雨”其实与“沾衣欲湿杏花雨”的杏花雨相类似,均写出了令人凉爽之意。
C.颈联,借物衬托人,属于侧面描写,是一种象征写法,表达了作者如鹊鸥般的自由自在。
D.尾联,与首联一样采用了拟人手法,但这拟人手法是反面运用,加强了艺术表现力。
E.“酲”按照注释的说法是指精神不振的样子,而喧狎则写出了动物欢快的样子,可见本诗是乐景写哀情。
4.全诗未见“行”,也未见“情”,究竟有没写行、写情呢?何以见得?
参考答案:
3.C、E(C项的象征写法,错,鹊鸥没有直接的象征物。E项“可见本诗是乐景写哀情”判断错,本诗景喜人喜,精神不振只是当时疲劳之意)。
4.(1)本诗以"山行"为题,结尾点"山",表明人在“山色”之中。
(2)全篇未见"行"字,但从景物的动态来表现人的“行”, “浮云”“来往”是人行走时所见的物态,“洒衣湿”“吹袖清”显示了风雨兼程的行人形象。再景物的层次来显现人的“行”,如浮云在空,到荷雨湿衣、蘋风吹袖、鹊声喧日、鸥性狎波,都是"山行"过程中的经历见闻。
(3)诗人且行且赏,处处是山间画面,运用拟人化手法,艺术感染力强,物喜人喜,表达了作者对怡人山色的喜爱之情。雨后凉爽惬意,日出喜鹊欢唱,鸥鸟嬉戏,山色明净秀丽,神清气爽!未见情而情现。
海上
明末清初 顾炎武(1)
长看白日下芜城,又见孤云海上生。
感慨河山追失计,艰难戎马发深情。
埋轮拗镞周千亩(2),蔓草枯杨汉二京。
今日大梁非旧国,夷门愁杀老侯嬴。
注释:(1)作者当时避乱于江苏常熟。(2)千亩为地名
5.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首联写国破家亡后的渗淡景象,作者抚今追昔,暗指明朝的破灭,也指清朝的残暴。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高考全国卷
语文在高考中占了很大的一个比重,语文在高考之前一定要勤学苦练,多做题,也可以拿过往的一些高考试卷来总结知识点,下面是小编为你搜集到的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折(zhé)耗 绰(chuò)约 水泵(bèng) 流水淙(cóng)淙
B.募(mǜ)集 缜(zhěn)密 慰藉 (jiè) 风驰电掣(chè)
C.露(lòu)面 纤(xiān)细 抚恤(xǜ) 弦(xuān)外之音
D.栅(zhà)栏 蜷(juǎn)缩 款识(zhì) 敷衍塞(sè)责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讳疾忌医 微言大义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B.罄竹难书 两全其美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C.掷地有声 曲意逢迎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D.至高无上 原型必露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在施工过程中,因疏忽造成的安全事故如期而至,人员伤亡严重,救援队伍很快赶到现场,克服困难抢救危重人员,并对轻伤者进行了处理。
B.2011年8月,科幻作家徐浩若受邀到成都举办讲座,几十位科幻创**好者聆听了他的报告,会后我有幸向他垂询了有关科幻创作的问题。
C.一项对大学毕业生发展状况的调查表明,无论他们在校成绩多么优秀,走上工作岗位后都将面临各种挑战,需要用勤奋、智慧与坚韧去应对。
D.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经常有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会聚在这里,他们各具民族风格与艺术特色的优美歌声在大厅内交相辉映,久久回荡。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国首座自主建造、设计、开发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台,在我国南海海域正式开钻,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深水战略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B.*年来世界艺术品拍卖价格屡创新高,许多有眼光的国际大商人纷纷购买、收藏有价值的艺术品,希望以这种投资方式实现资产保值和增值。
C.1999~2011年间,我国造林6643.36万公顷,人工林面积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土地沙漠化、植被覆盖率和森林病虫害等依然十分严重,令人担忧。
D.今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大学生文艺汇演,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多才多艺创造活力,具有民族特色的各类歌舞表现了民族团结和热情奔放。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警惕汞污染
1953年,日本水俣湾附*发现了一种“怪病”,称为“水俣病”。这种病症最实出现在猫身上,病猫步态不稳,抽搐、麻痹,甚至跳海而死。不久,陆续发现了患这种病症的人。患者步履蹒跚,手足麻痹乃至变形,神经错乱甚至死亡。后来发现,这不是传染病,而是工业废水排放污染造成的公害病。水俣湾一家化工厂生产氯乙烯和醋酸乙烯使用了含汞的催化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汞。其中有的是甲基汞,有的是无机汞,而无机汞会与水体或水生物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甲基汞。甲基汞的脂溶性非常强,可以在生物体内逐渐富集并通过食物链最终进入人体,被肠胃吸收,侵害人的中枢神经细胞。公司和*对水俣病的认定只考虑直接接触甲基汞所导致的症状,而这种症状与甲基汞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所导致的症状不完全相同。因此,只有部分水俣病患者获得认定。
水体中汞污染是人类健康的隐患。因为水中的微量汞,经过水中食物链(如: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小鱼 大鱼)的逐级转移,在食物链顶级生物体内可以富集到数千至数十万倍。以美国金枪鱼罐头为例,1953年含汞量为0.08PPM[注],到了2005年就增长至1.79PPM。对以鳌鱼和鲸为主要食物来源的法罗群岛居民的追踪调查发现,他们的血汞含量可能是全世界人群中最高的,达到6PPM。鱼类体内的汞主要为甲基汞,其百分比随着鱼龄增加而增加,一年生的鱼所含汞中的甲基汞的31%—35%,8—12年的鱼所含汞中的甲基汞为67%—100%。在一般情况下调查和监测鱼类的含示量,对于了解水域汞污染程度十分必要。
目前全球人为活动向大气排放的汞达2000吨/年。汞很容易蒸发到大气中,并且能够随着空气团作全球范围的迁移,在大气中停留几个月甚至一年。在不同的条件下,它会发生沉降,并在当地食物链生物体内聚积。由于汞的这种属性,它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列为全球性污染物,是除了温室气体外唯一一种对全球范围产生影响的化学物质。
我国是汞生产和消费大国,十分重视汞污染防治研究。有研究表明:*汞污染的健康影响途径与其他国家不同,不能照搬欧美研究成果评价*汞污染情况,如在北美和北欧地区,某些鱼类体内的汞浓度具有一定的指标性意义,但我国贵州即使在汞污染较严重的地区,鱼体内汞含量却相对较低。另有研究发现:汽车尾气中的汞进入到空气中后,可以被植物吸收,因此路旁植物中汞的含量要高于公园中的植物;北京市汞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煤和汽油燃烧的汞释放、化工厂的汞排放,贵阳市的汞污染原因则是土壤高汞背景值以及原煤汞含量高。
垃圾焚烧是汞污染的又一个主要来源。垃圾中的汞主要来自电池、体温计、日光灯等,如果能对含汞废弃物采取比一般生活垃圾更严格的处理措施,将有利于减少汞污染。
[注]PPM:即百万分之一。
5.下列关于“水俣病”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和猫“水俣病”的症状有相似之处但是彼此却不会相互传染。
B.含有大量汞的工业废水的排入使水俣湾鱼虾体内含有甲基汞。
C.甲基汞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内的患者未被认定为“水俣病”患者。
D.所有的水俣病患者都具有直接接触甲基汞所导致的典型症状。
6.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水中微量汞经过食物链逐级转移富集到数千倍时才会转变成为甲基汞。
B.鱼类体内富集的汞含量必定高于同一水域中的浮游植物或浮游动物。
C.特定水域中一年生的鱼所含的汞没有达到31%时表明汞污染并不严重。
D.我国贵州即使汞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污染程度也不及北美和北欧地区。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植物中汞含量与植物所处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B.不同类型的城市其汞污染的主要来源存在差异。
C.直接焚烧含汞的废弃物会把汞排放到大气之中。
D.人类活动较少的北极上空大气中的汞浓度最低。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2010年高考语文真题(全国卷)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的考生参加的全国统一选拔性考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语文真题,希望能帮到大家!
第Ⅰ卷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行伍(háng)名宿(sù)恶贯满盈(yíng)厉兵秣马(mù)
B倾轧(zhá)不啻(chì)补苴罅漏(xia)荆钗布裙(chāi)
C.巨擘(bò)河蚌(bàng)得不偿失(cháng)莘莘学子(shēn)
D.解剖(pāo)羁绊(jī)火中取栗(lì)感慨系之(xì)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地毯生活。尤为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
B.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伐,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大师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C.他是当今少数几位声名卓著的电视剧编剧之一,这不光是因为他善于编故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写的剧本声情并茂,情节曲折。
D.旁边一位中学生模样的青年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字画,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不仅没关打气,还可附庸风雅。”
3.下列格局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大师的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所有的当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B.我们说话写文章,在把零散的词语串成一个个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完成交际任务的句子的时候,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律的。
C.这个法律职业培训基地由省司法厅和南海大学合作建立,是全国首家有效联合*行政职能和高效教育资源而成立的培训机构。
D.*期发热患儿增多,我院已进入门诊超负荷状态,为使就诊更有序,决定采取分时段挂号,如果由此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几十年来……。随着*国力的增强,关于*的国际地位、作用和责任的讨论方兴未艾。
①也高于同时期世界的*均水*
②*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③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④*的综合实力大幅度提高
⑤尽管对增长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然而谁也无法否认增长的事实
⑥*经济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A、②④③⑥①⑤B、②⑤⑥③④①
C、⑥⑤④②③①D、⑥①②④⑤③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情绪异常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长期以来,各个领域的学者从自己的学科出发,对此现象纷纷做出各自的解释,但是始终未获解决。现在生物学家也开始涉足这个问题,并从生物学的角度加以探讨,他们的见解让人耳目一新。
我们经常说人的情绪多变,其实我们往往不是自己情绪的真正主人。在人体内,存在着多调控我们情绪的化学物质,我们的喜怒哀乐受到它们的控制。比如说,有时候我们会莫名其妙地感到心烦,究其原因是一种叫做“梅拉多宁”的激素在作怪;如果这种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心情烦躁、沮丧等。据研究,梅拉多宁也是导致一种叫“冬季抑郁症”疾病的元凶。得这种病的人,在冬季尤其是阴霾、缺少阳光的日子里,容易情绪低落、郁郁寡欢,甚至做出极端行为,为什么生活中有些人那么快乐,令人羡慕?这又涉及到一种叫“多巴胺”的化学物质。多巴胺是神经元中传导神经兴奋的`一种化学物质,当多巴胺传导顺畅的时候,大脑内部就会产生一系列化学变化,使我们产生快感。
现代生物学家发现,大量的细菌寄生在我们呼吸道和消化道中,它们中的半数的中性菌,对我们既无害也无益,比如肠杆菌、酵母菌及肠球菌;约有10%是有害菌,如葡萄球菌、幽门杆菌等;还有约30%是有益菌,如乳酸菌、双歧杆菌等。对有害菌我们也不必担心,因为它们的活动严格受到有益菌和中性菌的管制。
别小看这些寄生在肠道内的小小细菌,它们对改变我们的情绪和行为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方面,这些细菌影响人体的营养代谢,如果消化不良,会引起情绪异常;另一方面,假如人体的代谢紊乱,这些细菌会制造出硫化氢、氨等气体来毒害我们的神经,从而导致我们情绪异常,甚至做出极端行为。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当给猪投喂高密度的发酵乳杆菌时,猪不仅长得快,而且争食咬斗现象明显减少。这是因为猪的肠道内有益菌受到强化之后,对猪的神经有毒害作用的气体硫化氢和氨等的生长大幅度下降,于是改善了猪的行为。
*年来,人们情绪异常和行为失控的发生频率逐年升高,从肠道内细菌的生存环境来看,导致这一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农药、食品添加剂和抗生素等的滥用。这些药物或化学物质进入人体会大量杀死肠道细菌,导致人的代谢紊乱和消化不良,从而引**绪异常和精神疾病。二是这几年生活水*提高后,部分人吃得太饱。由于摄入的过量高蛋白在人体内缺少有益菌或中性菌为其分解、代谢,它们会在杂菌的分解下产生大量的硫化氢、氨等对神经有毒害作用的物质。这些物质会破坏人体中起抑制冲动作用的五羟色胺的合成,导致人的情绪异常,产生过激行为。
(摘编自2010年4月29日《科技文摘报》)
5.下列关于情绪异常及其研究状况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所谓情绪异常是指情绪低落、沮丧、烦躁、发怒,乃至做出极端行为等。心情愉快则是人的正常状态,不属于情绪异常。
B.人的情绪异常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此前各个领域的学者虽然从不同的学科出发,提出了各种解释,但是始终未能解决问题。
C.与其他领域学者的研究不同,现在生物学家们另辟途径,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研究,从而解决了情绪异常的防治问题。
D.科学研究已经表明,人体内的一些化学物质会影响人们的喜怒哀乐,所以许多时候人们并非自己情绪的真正掌控者。www.ks5u.com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们有时候出现烦躁、沮丧等情绪,其原因是体内的激素梅拉多宁的分泌超过了正常的水*。这种情况更严重的例子就是冬季抑郁症。
B.正常情况下人体肠道内的有益菌和中性菌会有效管制有害菌的活动,当有益菌和中性菌的数量大量减少时,这种管制就会消弱。
C.如果给猪投喂高密度的发酵乳杆菌,猪肠道内有益菌的数量大幅度增加,那么硫化氢和氨等有害气体的生成就会大量减少。
D.残存农药、食品添加剂和抗生素等杀死大量肠道细菌,高蛋白物质就会被分解出大量硫化氢和氨等有害物质,导致人的情绪正常。
7.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只有当人体内多巴胺的量超过一般水*,神经兴奋在神经元中才能得到有效的传导,人的大脑才能产生化学变化,从而获得快感。
B.即使人们不食用含有农药、食品添加剂和抗生素等的食物,而食用纯“绿色”食品,我们体内的肠道细菌也可能会导致情绪异常。
C.肠道内的杂菌会分解高蛋白物质,产生硫化氢、氨等毒害神经的气体,这就是说,可以通过杀灭这些杂菌来预防或治疗情绪异常。
绝句古诗凝练而隽永,情深而意长,在写作中,掌握经典的绝句古诗能让您的文章增色不少。为此,好句摘抄网为您整理精华《爱国古诗词大全》,愿对您有所启发。
作者: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马上作
作者:戚继光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3、蒿里行
作者:汉乐府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4、二砺
作者:郑思肖
愁里高歌梁公吟,犹如金玉戛商音。
十年勾践亡吴计,七日包胥哭楚心。
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啮空林。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竞陆沉?
5、读书
作者:陆游
归老宁无五亩田,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6、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者: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古诗词网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7、题临安邸
作者: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8、过零丁洋
作者: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9、金错刀行
作者:陆游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古代的诗人寥若晨星,古代的绝句古诗如汪洋大海。这些经典,永久流传,启迪我们的前先之路。好句摘抄网为您收集《*爱国古诗词大全》,推荐这些经典的古诗绝句。
1、蜀魂飞绕百鸟臣,夜半一声山竹裂。林景熙《冬青花》
2、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雪》
3、七国三边未到忧,十三身袭富*侯。李商隐《富*少侯》
4、扈跸老臣身万里,天寒来此听江声!。陆游《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
5、宁不知倾城与倾国。李延年《北方有佳人》
6、白头灯影凉宵里,一局残棋见六朝。钱谦益《金陵后观棋绝句六首选一》
7、素臣称有道,守在於四夷。田锡《塞上曲》
8、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夜泊水村》
9、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崔道融《西施滩》
10、猛将谋臣徒自贵,蛾眉一笑塞尘清。汪遵《咏昭君》
11、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郑思肖《二砺》
12、飞燕皇后轻身舞,紫宫夫人绝世歌。李白《阳春歌》
13、昨宵风雨,只有一分春在,今朝犹自得,阴晴快。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14、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
15、谁使神州,百年陆沉,青毡未还?怅晨星残月,北州豪杰。陈人杰《沁园春丁酉岁感事》
16、虢国夫人承主恩,*明骑马入宫门。张祜《集灵台其二》
17、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18、宫中羯鼓催花柳,玉奴弦索花奴手。苏轼《虢国夫人夜游图》
19、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李煜《望江南闲梦远》
20、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元结《贼退示官吏》
2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22、无限伤心夕照中,故国凄凉,剩粉余红。夏完淳《一剪梅咏柳》
23、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刘克庄《玉楼春戏林推》
24、堂上谋臣尊俎,边头将士干戈。刘过《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25、无边家国事,并入双蛾翠。秋瑾《菩萨蛮寄女伴》
26、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27、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
28、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杨炎正《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29、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朱敦儒《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
30、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3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32、中原事业如江左,芳草何须怨六朝。纳兰性德《秣陵怀古山色江声共寂寥》
33、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34、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35、更持银盏起,为君寿。辛弃疾《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
36、乃翁知国如知兵,塞垣草木识威名。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37、象床锦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温庭筠《过五丈原》
38、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9、春来未有不阴时。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40、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孟浩然《他乡七夕》
41、故国如尘,故人如梦,登高还懒。詹玉《醉蓬莱归故山》
42、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刘过《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43、大家齐唱大风歌。刘过《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44、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毛滂《临江仙都城元夕》
45、西北神州,依旧一新亭。元好问《江城子醉来长袖舞鸡鸣》
46、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张元干《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
47、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李白《太原早秋》
48、玉梅消瘦,恨东皇命薄。汪元量《传言玉女钱塘元夕》
49、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扬子江》
50、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山东高考试卷是否采用全国卷
高考的全称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是高中考大学。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山东高考采用什么试卷,山东高考试卷是否采用全国卷,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2021年山东高考采用什么卷
2021山东高考使用新高考1卷,由于各省份高考改革及高考试卷等信息不断调整与变化。
山东高考满分为75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英语、俄语、德语、法语、日语等)满分均为150分,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6个选考学科,每科满分均100分。
山东省是新高考省份,2021年山东高考使用新高考3+3卷一。
“3+3”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必考。学生要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6个学科中,选出3个学科作为高考选考科目。高考满分为15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英语、俄语、德语、法语、日语等)满分均为150分,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6个选考学科,每科满分均100分。
2021山东高考注意事项有哪些
1、考试前5天,尽量不要熬夜了,根据考试时间安排作息时间。
2、一定要检查好用具是否准备齐全,2B铅笔、圆珠笔、黑色碳素笔、尺子、橡皮、准考证。可不能因为疏忽漏掉一样而在考场手忙脚乱,耽误宝贵时间。
3、一定要对好表。最好与新闻联播前的时钟对得分秒不差。
4、拿到准考证后,先找考场,熟悉考场周围的环境。
5、大致估测一下从家到达考场所需时间。
高考理科考试大纲解析
生物:考试内容更注重基础知识
生物备考关键词——基础、实验、创新、致用。
高考考试大纲对于生物的修订有两点。首先,将“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调整成“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其次,删去选修1中“植物组织培养”内容;考试说明选修1中增加“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测定”以及“微生物在其他方面的应用”;选修3中“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调整成“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含PCR)”。这两处修订坚持了整体稳定,凸显育人导向,注重与高等教育的衔接,提高了选修中对实验操作的要求,需要在选修教学中进行适当的补充。
必修集中反映了学科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不作内容调整有利于高中复*备考。对考试内容的要求首先强调的仍然是基础性,这是高考复*的重中之重。为满足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大纲同时对考试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提出了要求,需要备考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命题的质量,保证对必修知识外延和内涵的准确把握,利于学生突破能力障碍。
化学:大纲选考模块缩为“二选一”
今年大纲选考模块缩减为“二选一”,减少重复考查,使考试内容更优化。同时,更加体现了对学生“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递进要求。如在考核目标,由“能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上升到“能设计合理方案,初步实践科学研究”,又如考试范围,增加了“电子式”、“焓变与反应热”、“反应活化能”、“转化率”、“用电离*衡常数、溶度积常数等计算”等概念理论方面的内容,提高了对“化学*衡特征”的要求(由“了解”到“掌握”)等等。
为此,考生在一轮复*中应立足于考纲和课本,全面复*知识,力求无盲点、无遗漏,夯实基础。复*时还要关注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在解答信息题时,应牢记“万变不离其宗”,在题给信息中提取关键信息,联系所学知识灵活应对。如在有机部分的考题中常会出现考生没有接触过的有机化合物,但考生只要记住官能团决定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就可以根据其结构顺利推出它的性质。解答实验题时,考生需完成实验,或设计实验方案,要尤其注意实验的.安全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涉及到工业生产的题目,还要考虑经济性原则。
物理:新增必考内容
今年的考纲与往年确有不同,主要有以下两点:首先,进一步细化对“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要求,把能力考查放在首要位置。其次,优化考试内容。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4个选考模块分别为选修2-2、3-3、3-4和3-5。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删去选修2-2的内容,将选修3-5的内容列为必考,其余2个选考模块的内容和范围都不变。
变化仅在于物理科将以往3-5的动量和*代物理等选考内容列为必考,目的是满足高校对高考理工类人才的选拔和未来培养的基本素质要求,是一件好事情。此举更有利于引导中学教学加强对物理基本理论的教育教学,着重培养理工科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
预测高考题型中,*代物理中原子和原子核物理部分(考纲要求Ⅰ)将以一个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而动量定理及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考纲要求Ⅱ)在高考中要求是熟练掌握并能灵活应用,预测将与计算题进行融合;又鉴于这部分知识刚刚确定为新必考内容,预测综合题的难度不会很大。建议高三学生备考时要注意3-5部分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落实,以及有关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模型的熟练掌握。对动量和能量的结合的题目稍加关注。
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II高考语文试题答案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设置的全国性统一考试,每年6月7日-10日实施。下面是小编收集的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II高考语文试题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试题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世纪后期,陕西凤雏村出土了刻有“凤”字的甲骨四片,这些“凤”字的形体大致相同,均为头上带有象征神权或王权的抽象化了的毛角的短尾鸟。东汉许筷《说文解字》云:“公耸,凤属,神鸟也.……江中有公耸,似兔而大,赤目。”据此,古代传说中鸣于*、兆示周王朝兴起的神鸟凤凰,其原型应该是一种形象普通、类似水鸭的短尾水鸟。
那么,普通的短尾鸟“凤”为何在周代变为华冠长尾、祥瑞美丽的神鸟了呢?我们看到,在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只有鸟纹而没有凤纹,弄正的凤形直到殷商晚期才出现,而且此时是华冠短尾鸟和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同时出现,可见“凤”是由鸟演变而来的。综观甲骨文和商代青铜器,凤鸟的演变应该是鸟在先,凤在后,贯穿整个商代的不是凤而是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在商人的历史中鸟始终扮演着图腾始祖的重要角色。
《左传》记载郯子说:“我高祖少睐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九扈为九农正。”凤鸟氏成为“历正”之官,是由于它知天时,九扈成为“九农正”,也是由于它们带来了耕种、耘田和收获的信息。殷人先祖之所以“鸟师而鸟名”,应该是由于这些随着信风迁批的鸟,给以少昧为首的商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四季节令的消息。
对凤鸟的崇拜起于商代,其鼎盛却在周代。正是在周代,“凤”完成了其发展程序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变为神鸟凤凰。许多历史资料记载了周王室在克商前后对“天命”的重视。《尚书》“周书”十二篇中大量出现的“命”字多指天命,“殷革夏命”也是常见的语句。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结束后,紧接着就“不革服,“格于庙”(来不及换衣服就到神庙参拜),这个“庙”自然不可能是周庙,而是商人的神庙。这说明周王室急于把商人的正统接过来,成为中原合法的统治者。周人之所以宣扬天命,归根结底在于强调“周改殷命”是出自天的意志和抉择。那么有谁能给周人带来“上天之命”呢?根据当时的社会共识,最合适的就应该是“天的使者”一凤鸟。《国语》云:“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岁即岁星,鹑火即柳宿。古人把赤凤叫作鹑,看来周人选择克商的时间也是寓有深意的。
(摘编自何丹《试论*凤文化的“历史素地”及其在文化类型学上的深层涵义》)
1、下列关于凤的形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世纪后期在陕西风雏村出土的甲骨文中,凤都表现为短尾鸟的形象。
B、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作为风属的鸑贫是跟凫一般大的红眼睛水鸟。
C、综合甲骨文和上古文献记载看,凤的原型是一种类似水鸭的普通短尾水鸟。
D、在周代文化中,凤已经从短尾水鸟变成一种华冠长尾、祥瑞美丽的神鸟。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形状的凤纹还没有出现。
B、从青铜器纹饰和“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句话看,鸟是殷商人传说中的图腾始祖。
C、风鸟知天时,九扈带来耕种、耘田和收获的信息,所以殷人先祖“鸟师而鸟名”。
D、周人的凤崇拜是从商人那里沿袭而来的,而周人的崇凤热甚至超过了商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代所见的“凤”并不是自然界的一种鸟。在*文化史上,风的形象最为重要的演变开始于殷商晚期,最终完成于周代。
B、周文王、周武王都曾称臣于商纣王。为了表明自己是商朝先王的臣下,周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结束后,马上就参拜了商人的神庙。
C、《尚书》“周书”是记载周王朝史事之书,在“周书”十二篇中大量宜传天命、“殷革夏命”,实际上就是在宜传“周改殷命”。
D、周人之所以把牧野之战克商的时间定在甲子日,即岁星在鹑火的时候,就是因为鹑是赤凤,而赤风将带来“上天之命”。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开元末,举进士,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乾元初,兼礼部侍郎。揆尝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深昧求贤之意也。其试进士文章,曰:“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经籍在此,请恣寻检。”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时京师多盗贼,有通衢**置沟中者,李辅国方恣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揆上疏曰:“昔西汉以南北军相摄,故周勃因南军入北军,遂安刘氏。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区分,以相伺察。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变,将何以制之?”遂制罢羽林之请。
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又其兄皆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同列吕諲,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声问甚美。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諲管内抅求諲过失。諲密疏自陈,乃贬揆莱州长史同正员,揆既黜官,数日,其兄皆改授为司门员外郎。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初,揆秉政,侍中苗晋卿累荐元载为重官。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麞头鼠目之子乃求官。”载衔恨颇深。及载登相位,因揆当徙职,遂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既无禄俸,家复贫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给。萍寄诸州,凡十五六年,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元载以罪诛,除揆睦州刺史,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为卢杞所恶。德宗在山南,令充入蕃会盟使,加左仆射。行至凤州,以疾卒,兴元元年四月也,年七十四。
(节选自《旧唐书·李揆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 代:世世。
B、少聪敏好学,善属文 属:撰写。
C、深昧求贤之意也 昧:冒犯。
D、经籍在此,请恣寻检 恣:任意。
5、一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李揆深受朝廷器重的一组是(3分)
①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 ②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天用
③遂制罢羽林之请 ④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
⑤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 ⑥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
A.① 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揆自幼好学,入仕后美名上闻。他出身显贵人家,聪明敏捷,好学上进,开元末年步入仕途。他主张考查进士务必选拔有真实才能的人,受到广泛好评。
B、李揆有远见卓识,上疏得到认可。当时京城治安混乱,盗贼**,李辅国请求选羽林军以备巡视。李揆引西汉旧事说明,如羽林警夜则难以应付突然之变。
2018年高考全国卷2语文卷答案解析文字版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设置的全国性统一考试,每年6月7日-10日实施。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出2018年高考全国卷2语文卷答案解析文字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对于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的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题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使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以往的*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即“我是”与“我喜欢”变成了“你是”与“你将会喜欢”;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服、影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也就是说,不是主体想把自身塑造成什么样的人,而是客观的数据来显示主体是什么样的人,技术过程和结果反而成为支配人、压抑人的力量。进一步说,数字化记忆与认同背后的核心问题在于权力不由数据主体掌控,而是数据控制者选择和构建关于我们的数字化记忆,并塑造我们的认同。这种大数据的分类系统并不是客观中立的,而是指向特定的目的。因此,适度的、合理的遗忘,是对这种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摘编自袁梦倩《“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数字化记忆的发展,记忆与遗忘的*衡发生了反转,记忆变得更加容易。
B、人的主体身份所以被数据化,是因为个人信息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太高。
C、“被遗忘权”和“隐私权”的提出都是为了对抗大数据,不过前者更积极一些。
D、我们要对抗数字化记忆霸权,就要成为数据控制者并构建他人的数字化记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数字化记忆带来的威胁为理立论的事实基础,论证了人被数据控制的危险。
B、通过讨论大数据对隐私、记忆及主体身份等的影响,文章把论证推向了深入。
C、与重视个人隐私的写作动机有关,文章着重论证了大数据对个人权利的影响。
D、文章通过分析数字化记忆可能带来的问题,对我们的认同问题作出了全新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数据十大的个人留在网上的信息太多,如果没有主动权,就难以保护隐私。
B、遗忘是个人和社会的一种修复和更新机制,是我们面对现实和想象未来的基础。
C、技术有支配和压抑人的力量,这不仅影响个人隐私安全,而且影响整个社会。
D、大数据的分类系统不是中立的,这将影响数据的客观呈现,使用时应有所辨析。
【答案】1、A 2、D 3、B
【解析】这篇文章属于论述文,考点包括理解(B)和分析综合(C)两个层级,考查考生的理解词句、筛选整合、理解运用论证方法的能力。要提高这类题目的正答率,不仅要读懂所给的材料,还到文中找到与选项有关联的文字,然后看一看文中的信息与选项是否一致,或者选项的内容与文章的信息是否一致,或者由文中的信息能否得出选项中的结论。
2、此题考查分析论证过程的能力,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D项混淆时态。“可能”错误,文章分析的是已然发生的问题。
3、此题侧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解答时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概括每一段的观点,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找出答案。B项以偏概全。原文说“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选项去掉了“在某种程度上”的限制。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声电影老舍
二姐还没看过有声电影。可是她已经有了一种理论。在没看见以前,先来一套说法,不独二姐如此;此之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也。她以为有声电影便是电机嗒嗒之声特别响亮而已。不然便是当电人——二姐管银幕上的英雄美人叫电人——互相巨吻的时候,台下鼓掌特别发狂,以成其“有声”。她确信这个,所以根本不想去看。
但据说有声电影是有说有笑而且有歌,她才想开开眼。恰巧打牌赢了钱,于是大请客。二姥姥三舅妈,四姨,小秃,小顺,四狗子,都在被请之列。
大家决定看午后两点半那一场,所以十二点动身也就行了。
到了十二点三刻谁也没动身。二姥姥找眼镜找了一刻来钟;确是不容易找,因为眼镜在她自己腰里带着呢。跟着就是三舅妈找钮子,翻了四只箱子也没找到,结果是换了件衣裳。四狗子洗脸又洗了一刻多钟,总算顺当。
出发了。走到巷口,一点名,小秃没影了。折回家里,找了半点多钟,没找着。大家决定不看电影了,找小秃更重要。把新衣裳全脱了,分头去找小秃。正在这个当儿,小秃回来了;原来他是跑在前面,而折回来找她们。好吧,再穿好衣裳走吧,反正巷外有的是洋车,耽误不了。
二姥姥给车价还按着老规矩,多一个铜子不给。这几年了,她不大出门,所以现在拉车的三毛两毛向她要,不是车价高了,是欺侮她年老走不动。她偏要走一个给他们瞧瞧。她确是有志向前迈步,不过脚是向前向后,连她自己也不准知道。四姨倒是能走,可惜为看电影特意换上高底鞋,似乎非扶着点什么不敢抬脚。她过去搀着二姥姥,要是跌倒的话,这二位一定是一齐倒下。
三点一刻到了电影院。电影已经开映。这当然是电影院不对;二姐实在觉得有骂一顿街的必要,可是没骂出来,她有时候也很能“文明”一气。
既来之则安之,打了票。一进门,小顺便不干了,黑的地方有红眼鬼,无论如何不能进去。二姥姥一看里面黑洞洞,以为天已经黑了,想起来睡觉的舒服;她主张带小顺回家。谁不知道二姥姥已经是土埋了半截的人,不看回有声电影,将来见阎王的时候要是盘问这一层呢?大家开了家庭会议。不行,二姥姥是不能走的。至于小顺,买几块糖好了,吃糖自然便看不见红眼鬼了。事情便这样解决了。四姨搀着二姥姥,三舅妈拉着小顺,二姐招呼着小秃和四狗子。看座的过来招待,可是大家各自为政的找座儿,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离而复散,分而复合,主张不一,而又愿坐在一块儿。直落得二姐口干舌燥,二姥姥连喘带嗽,四狗子咆哮如雷,看座的满头是汗。观众们全忘了看电影,一齐恶声地“吃——”,但是压不下去二姐的指挥口令。二姐在公共场所说话特别响亮,要不怎样是“外场”人呢。
直到看座的电筒中的电已使净,大家才一狠心找到了座。不过,还不能忘了谦恭呀,况且是在公共场所。二姥姥年高有德,当然往里坐。可是四姨是姑奶奶呀;而二姐是姐姐兼主人;而三舅妈到底是媳妇;而小顺子等是孩子;一部伦理从何处说起?大家打架似的推让,把前后左右的观众都感化得直叫老天爷。好容易一齐坐下,可是糖还没买呢!二姐喊卖糖的,真喊得有劲,连卖票的都进来了,以为是卖糖的杀了人。
糖买过了,二姥姥想起一桩大事——还没咳嗽呢。二姥姥一阵咳嗽,惹起二姐的孝心,与四姨三舅妈说起二姥姥的后事来。老人家像二姥姥这样的,是不怕儿女当面讲论自己的后事,而且乐意参加些意见,如“别人都是小事,我就是要个金九连环。也别忘了糊一对童儿!”这一说起来,还有完吗?说也奇怪,越是在戏馆电影场里,家事越显着复杂。大家刚说到热闹的地方,忽,电灯亮了,人们全往外走。二姐喊卖瓜子的;说起家务要不吃瓜子便不够派儿。看座的过来了,“这场完了,晚场八点才开呢。”
只好走吧。一直到二姥姥睡了觉,二姐才想起问:“有声电影到底怎么说来着?”三舅妈想了想:“管它呢,反正我没听见。”还是四姨细心,说看见一个洋鬼子吸烟,还从鼻子里冒烟呢。“鼻子冒烟,和真的一样,你就说!”大家都赞叹不已。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塑造了市井妇女的群像,同时对其中人物也分别作了较为精细的刻画,如“外场”人二姐、“特意换上高跟鞋”的四姨、“不大出门”的二姥姥。
B、在公共场所电影院观看具有私密性的“电人巨吻”并发狂鼓掌,或是在这一场合大谈家事而心安理得,都是作者眼中当时社会生活的怪现象。
C、小说开头部分写二姐等人对有声电影无知,结尾写大家对有声电影“赞叹不已”,较为完整的描写了普通市民令人啼笑皆非的思想意识转变过程。
D、小说标题为“有声电影”,既是指有声电影这一新奇事物,也可指二姐等人在电影院里一系列“有声”的喧哗表现,可谓一语双关。
5、请结合二姐等人看有声电影的经过,简要分析小说所揭示的市民面对新奇事物的具体心态。
6、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的幽默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答案】4、C 5、①对待新奇事物,还没亲见就先有说法,“不知为知之”,揭示出二姐等人傲慢无知的自大;②听说有声电影真有新奇之处,就想“开开眼”,是一种从众、趋新的心态;③到了电影院后也不真的看电影,不愿对新奇事物进一步了解探究,实质上是一种固步自封的心态;④对有声电影胡乱作出“共识”评价,隐含的是二姐等人面对新奇事物时无所适从的焦虑不安。
6、①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或“一部伦理从何处说起”,借用并改换了经典语句,以造成幽默效果;②如出门时二姥姥找眼镜、三舅妈找钮子,四狗子洗脸,同一行为模式重复多次,产生喜剧效果;③如“既来之则安之,打了票”,或“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离而复散,分而复合,主张不一,而又愿坐在一块儿”,将书面语与口语混搭,庄谐并出;④如“直落得二姐口干舌燥,二姥姥连喘带嗽,四狗子咆哮如雷,看座的满头是汗”,使用了排比手法描写人物窘态,带有打油诗的诙谐意味;⑤如二姐等人打架似的推让座位,“把前后左右的观众都感化得直喊叫老天爷”,把抱怨说成“感化”,反话正说,既讽刺又幽默;⑥如二姐喊叫卖糖的,声音之大令人“以为是卖糖的杀了人”,这种夸张令人忍俊不禁。
4、本题考查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作用、主题理解、标题作用的能力。首先通读全篇,通过对特定背景下人物形象的分析,把握小说的主题,然后对照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比照,最终确定答案。C项,结尾虽然大家对有声电影赞叹不已,但不是因为思想转变,他们没有真正了解有声电影,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胡乱作出的评价。
七言绝句古诗、五言绝句古诗,这些宝贵的中华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珍惜,也是千百年来,治愈文化创伤的良药!“励志的句子”网站为您整理《著名爱国古诗词大全》,摘录经典的古诗绝句,供您参考。
1、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2、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
3、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4、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毛滂《临江仙都城元夕》
5、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曲》
6、为奏薰琴唱,仍题宝剑名。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7、无边家国事,并入双蛾翠。秋瑾《菩萨蛮寄女伴》
8、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李商隐《隋宫》
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10、更持银盏起,为君寿。辛弃疾《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
11、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12、皇灵大动变,震雷风且寒。曹植《怨歌行》
13、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岳飞《满江红写怀》
14、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范成大《州桥》
15、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16、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朱敦儒《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
17、愁损辞乡去国人。朱敦儒《采桑子彭浪矶》
18、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郑成功《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
19、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20、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21、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于谦《咏煤炭》
22、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李白《西施》
23、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韦庄《台城》
24、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5、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岑参《送人赴安西》
2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27、故国伤心,新亭泪眼,更酒潇潇雨。王澜《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28、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郑畋《马嵬坡》
29、寸寸山河寸寸金。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30、汉天子,方鼎盛,四百州。黄庭坚《水调歌头落日塞垣路》
31、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令狐楚《少年行》
32、乃翁知国如知兵,塞垣草木识威名。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33、谁料苏卿老归国,茂陵松柏雨萧萧。李商隐《茂陵》
34、朔南方偃革,河右暂扬旌。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35、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屈原《国殇》
36、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书怀》
37、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胡笳千古恨,一片月临城。夏完淳《即事复楚情何极》
38、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李白《清*调其三》
39、谁使神州,百年陆沉,青毡未还?怅晨星残月,北州豪杰。陈人杰《沁园春丁酉岁感事》
40、皇情眷亿兆,割念俯怀柔。郑愔《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
41、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42、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3、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戚继光《望阙台》
44、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齧空林。郑思肖《二砺》
45、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郑思肖《二砺》
46、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
47、生*未报国,留作忠魂补。杨继盛《就义诗》
48、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49、春来未有不阴时。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50、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张元干《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
1、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2、咸言上国繁华,岂谓帝城羁旅。——子兰《秋日思旧山》
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5、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郑畋《马嵬坡》
6、歌钟旋可望,衽*岂难行。——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7、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8、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刘禹锡《蜀先主庙》
9、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文天祥《南安军》
10、汉天子,方鼎盛,四百州。——黄庭坚《水调歌头·落日塞垣路》
11、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杜甫《小至》
12、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赵孟頫《岳鄂王墓》
13、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屈原《国殇》
14、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温庭筠《过五丈原》
15、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王庭筠《凤栖梧·衰柳疏疏苔满地》
16、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17、朔南方偃革,河右暂扬旌。——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18、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岑参《送人赴安西》
19、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张昪《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
20、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书怀》
21、谁使神州,百年陆沉,青毡未还?怅晨星残月,北州豪杰。——陈人杰《沁园春·丁酉岁感事》
22、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于谦《咏煤炭》
23、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
24、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毛滂《临江仙·都城元夕》
2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26、宗臣事有征,庙算在休兵。——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27、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8、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郑思肖《二砺》
29、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令狐楚《少年行》
30、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曲》
31、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32、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齧空林。——郑思肖《二砺》
33、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34、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范成大《州桥》
35、春思远,谁叹赏、国香风味。——周密《绣鸾凤花犯·赋水仙》
36、为奏薰琴唱,仍题宝剑名。——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37、万国奔腾,两宫幽陷,此恨何时雪。——黄中辅《念奴娇·炎精中否》
38、春来未有不阴时。——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39、寸寸山河寸寸金。——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40、予若洞庭叶,随波送逐臣。——李白《送郄昂谪巴中》
41、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42、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屈原《国殇》
43、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岳飞《满江红·写怀》
44、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张元干《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
4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46、皇情眷亿兆,割念俯怀柔。——郑愔《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
47、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崔道融《西施滩》
48、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49、生*未报国,留作忠魂补。——杨继盛《就义诗》
50、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朱敦儒《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
51、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刘向《三人成虎》
2019年全国卷3的古诗词
2017年全国卷的古诗题
全国卷古诗常考的诗人
全国卷三常考的古诗默写
今年的全国卷三语文古诗默写
全国卷必考的古诗默写
说说黄胄先生全国卷
高考需要背的古诗文全国卷2
全国一卷*五年的古诗
全国一卷的古诗词默写
历年全国一卷的古诗题
高考易考的古诗词全国三卷
今年全国考卷考过的古诗
2021年的全国古诗词大赛
全国的古诗词
*4年全国一卷的古诗鉴赏题
全国2卷的6个古诗句
*十年全国一卷的古诗默写
全国二卷*三年考的古诗默写
全国二卷的古诗默写
*几年全国二卷的古诗文默写
2017全国一卷的古诗鉴赏
14句的古诗词大全国庆
有关古诗词的全国活动
全国一卷已经考过的古诗
全国2卷的所有古诗文默写
全国中考试卷内的古诗
全国优秀的古诗词大赛
全国一卷已经考过的古诗题目
全国一卷古诗文的考察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