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年上册的古诗苏教版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一年上册的古诗苏教版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一年上册的古诗苏教版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一年上册的古诗苏教版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期末考试即将到来,同学们一定在忙着备考,可是这备考也是需要合适的复*资料的。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抄写下面各字,写得规范、端正。10%
泉 电 里 面 青 点 鱼 厅 西 飞
风 心 抱 阴 知 写 放 和 背 她
二、基础知识。65%
1、看拼音写词语。12%
qīng cǎo xiě zì fēng làng kāi fàng
bái yún bào zhù
zhèng zài fēi niǎo
duì miàn cháng jiāng yě xǔ gǔ shū
2、比一比,再组词。10%
全 开 贝 手 子
泉 升 见 毛 字
3、写反义词。10%
地 后 晚 无 来
晴 捉 今 进 外
4、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6%
木 讠 亻
氵 女 日
5、选字填空。4%
⑴* 上了天空。(生,升)
⑵这个瓶子里装的 是 水。(泉,全)
⑶是我的妈妈。(它,她,他)
6、把句子补充完整。8%
⑴在公园里我看到 。
⑵我爱吃的水果有 ,有 ,还有 。
⑶ 和 。
⑷ 是 的.家。
7、按课文内容填空。15%
⑴冰花像宽 的树 ,像柔嫩的 ,像满的牡丹。
⑵蓝天是 的家,树林是 的家,小河是 的家,祖国是 的家。
⑶大海 着明月, 着星星睡觉了。
三、课外阅读。
1、把诗句补充完整。5%
⑴不识月,呼作 玉盘。
⑵深 人不 ,明月来相照。
2、连一连。5%
举头望明月 黄土变成金
遥知不是雪 人美在心灵
花美在外表 低头思故乡
朝霞不出门 为有暗香来
众人一条心 晚霞行千里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5%
从前,有几个máng盲人mō摸到一头大象。摸到象tuǐ腿的人说:"大象像gēn根zhù柱子。"摸到象shēn身的人说:"大象像一dǔ堵qiáng墙。"摸象wěi尾ba巴的人说:"大象像一条shé蛇。"各人都说自己对,zhēng争得面红ěr耳chì赤。
1、这段话共有 句话。
2、这段短文中的三个盲人分bié别提到的是大象的___、____。
五、看图写话。
xià yǔ le qīng wā dǎ zhe sǎn yù
下 雨 了 , 青 蛙 打 着 伞 遇
dào sān zhī xiǎo dòng wù shuí xū yào
关于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考试对于身处其中的家长和学生来说是一场战役。考验着家长和孩子的智力、体力、耐力、毅力、抗压力。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关于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抄写下面各字,写得规范、端正。
泉 电 里 面 青 点 鱼 厅 西 飞
风 心 抱 阴 知 写 放 和 背 她
二、基础知识。
1、看拼音写词语。12%
qīng cǎo xiě zì fēng làn kāi fàng
bái yún bào zhù
zhèng zài fēi niǎo
duì miàn cháng jiāng yě xǔ gǔ shū
2、比一比,再组词。10%
全开贝手子
泉升见毛字
3、写反义词。10%
地 后 晚 无 来
晴 捉 今 进 外
4、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6%
木 讠 亻
氵 女 日
5、选字填空。4%
⑴*上了天空。(生,升)
⑵这个瓶子里装的是水。(泉,全)
⑶是我的妈妈。(它,她,他)
6、把句子补充完整。8%
⑴在公园里我看到 。
⑵我爱吃的水果有 ,有 ,还有 。
⑶ 和 。
⑷ 是 的家。
7、按课文内容填空。15%
⑴冰花像宽的树,像柔嫩的,像满的牡丹。
⑵蓝天是的家,树林是的家,小河是的家,祖国是的家。
⑶大海着明月,着星星睡觉了。
三、课外阅读。
1、把诗句补充完整。5%
⑴不识月,呼作玉盘。
⑵深人不,明月来相照。
2、连一连。5%
举头望明月 黄土变成金
遥知不是雪 人美在心灵
花美在外表 低头思故乡
朝霞不出门 为有暗香来
众人一条心 晚霞行千里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从前,有几个máng盲人mō摸到一头大象。摸到象tuǐ腿的人说:"大象像gēn根zhù柱子。"摸到象shēn身的人说:"大象像一dǔ堵qiáng墙。"摸象wěi尾ba巴的人说:"大象像一条shé蛇。"各人都说自己对,zhēng争得面红ěr耳chì赤。
1、这段话共有 句话。
2、这段短文中的三个盲人分bié别提到的是大象的 。
五、看图写话。
xià yǔ le qīng wā dǎ zhe sǎn yù
下雨了,青蛙打着伞遇
dào sān zhī xiǎo dòng wù shuí xū yào 到三只小动物,谁需要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苏教版
每天坚持整理知识点,到考试时才能方便复*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苏教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物理知识点之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额定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P额=U额I额=U2额/R某灯泡上标有“PZ22OV-25”字样分别表示:普通照明,额定电压220V,额定功率25W的灯泡。若知该灯“正常发光”可知:该灯额定电压为220V,额定功率25W,额定电流I=P/U=0。11A灯丝阻值R=U2额/P=2936Ω。
实际功率随电压变化而变化根据P=U2/R得
②根据P=U2/R如果U减小为原来的1/n
如:U实=12U额P实=14P额
当U实>U额时P实>P额长期使用影响用电器寿命灯发光强烈
P实=0用电器烧坏灯丝烧断
当U实=U额时,P实=P额灯正常发光
当U实
当U实>U额时,P实>P额长期使用影响用电器寿命灯发光强烈,有时会损坏用电器
当U实>U额时,P实=0用电器烧坏灯丝烧断
⑶灯L1“220V100W”,灯L2“220V25W”相比较而言,L1灯丝粗短,L2灯丝细长。
判断灯丝电阻口诀:“大功率粗短,小细长”U额相同
两灯串联时,灯L2亮,两灯并联时,灯L1亮。
判断哪个灯亮的口诀“串小功率并大”U额相同
⑷“1度”的规定:1kw的用电器工作1h消耗的电能。
P=W/t可使用两套单位:“W、J、s”、“kw、kwh、h”
物理知识点之电磁铁
1电磁铁主要由通电螺线管和铁芯构成。在有电流通过时有磁性,没有电流通过时就失去磁性。
2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电磁铁的磁性有无可以可以通过电流的有无来控制,而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和线圈匝数有关。
3电磁铁的应用
此外还有磁悬浮列车,扬声器电讯号转化为声讯号,水位自动报警器,温度自动报警器,电铃,起重机。
物理知识点之电功率
电功率计算公式:P=UI=W/t适用于所有电路
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P=I2R=U2/R
①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P=I2RP1:P2:P3:…Pn=R1:R2:R3:…:Rn
②并联电路中常用公式:P=U2/RP1:P2=R2:R1
③无论用电器串联或并联。计算总功率常用公式P=P1+P2+…Pn
单位:国际单位瓦特W常用单位:千瓦kw
物理知识点:焦耳定律
1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2计算公式:Q=I2Rt适用于所有电路;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Q=UIt=U2t/R=
W=Pt
①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Q=I2Rt。Q1:Q2:Q3:…:Qn=R1:R2:R3:…:Rn
并联电路中常用公式:Q=U2t/R;Q1:Q2=R2:R1。
②无论用电器串联或并联,计算在一定时间所产生的总热量常用公式Q=Q1+Q2+…Qn
③分析电灯、电炉等电热器问题时往往使用:Q=U2t/R=Pt
物理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G排=ρ液V排g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物态变化
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
2017苏教版语文上册期末试卷(附答案)
笔试部分(分值100分;90分钟完成)
一、正确、工整地抄写句子(2分)
处处留心皆学问,三人同行有我师。
二、 根据拼音,联系词语意思,在□里填上合适的字 (16分)
jiɑ yù yōu qiānɡ
爱护庄□ 富□百姓 □国爱民 热血满□
lí liánɡ lián kuānɡ
拓荒□地 种植高□ 挥□收割 收获万□
pénɡ zhū zhí ɡònɡ
牛□整洁 □肥马壮 养□鱼蟹 □献城乡
tuò rǔ xiè ɡǎn
开□进取 忍□负重 不□奋斗 □动八方
三、选择题 (10分)
1.下面带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个是
⑴辅导(fǔ) ⑵ 哺育(fǔ) ⑶ 悄(qiǎo)无声息
2.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__ _
⑴ 弥留之际 疾驰而去 针锋相对
⑵ 深明大意 井然有序 节衣宿食
⑶ 宽容大渡 熟能生巧 颠沛流离
3.下面三组词语中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__ _
⑴代替——替代 ⑵著名——名著 ⑵式样——式样
4.加点语句用得不恰当的句子是____
⑴ 几个战士趁着夜色,在院子里负隅顽抗,终于等来了增援的友军,一
举击退了日寇。
⑵ 妈妈第一次照着菜谱烧酸菜鱼,虽然很认真,结果却远不是那个味儿,这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啊!
⑶ 在回答邻家小弟弟“作文写得好靠什么”时,陈玥说:“古人说得好,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5.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____
⑴ 改善我们的生活水*要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
⑵ *年来,我国大范围地区陆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空前旱灾。
⑶ 其实,投篮就跟剪纸一样,只要多练*,就会有准头的。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5分)
1.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 ,我的
就立刻变得 。《姥姥的剪纸》(3分)
2.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 ,每一个舞姿都 ,每一个舞姿都是 和 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 的艺术享受之中,使人 。《安塞腰鼓》(3分)
3.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 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 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 穿着各色的衣裳, , ,像 朝我们飞过来。《草原》(3分)
4.从古到今,祖国的安危与荣辱总是高于一切。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杜甫欣喜万分,先是“初闻涕泪满衣裳”,继而“ ”;陆游心系祖国的统一,临终嘱咐儿子:“ , ”;为了国家的利益,蔺相如对廉颇不是斤斤计较、针锋相对,而是 ,真是深明大义啊!詹天佑为了给*人争气,顶着帝国主义者的阻挠、要挟和 ,主持修筑京张铁路,不愧是一位 工程师。(6分)
五、阅读短文,完成答题 (27分)
短文1:
《麋鹿》片段 (11分)
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据科学家考证,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就有麋鹿 ,但汉朝以后就【逐渐 陆续】减少,再后来竟然销声匿迹。1865年,有人在北京南郊发现了120头麋鹿,并撰文向全世界介绍。随后,数十头麋鹿被【相继 陆续】盗往欧洲,在伦敦、巴黎和柏林等动物园里展出。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最后一群麋鹿惨遭厄运,有的被杀戮,有的被装上西去的轮船。从此,麋鹿在国内几乎绝迹。
1.联系上下文,在【 】里选择合适的词语,用“√”标出。(2分)
2.用自己的话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3分)
3.选择题。从 “据科学家考证”和“几乎绝迹”这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在
介绍事物时,非常注意说法的 (2分)
⑴ 生动形象 ⑵准确妥帖 ⑶通顺完整
4.选择题。短文介绍的内容时间跨度很大,但读来觉得前后连贯流畅,是因为恰当地用上了一些词语,如: (2分)
⑴ 数十头,惨遭厄运,几乎绝迹
⑵ 经历,竟然,从此
⑶ 再后来,随后,最后
5.对于麋鹿的经历,作者先后怀有怎样的情感?请用几个词写出来(2分)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回忆我的母亲》说课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回忆我的母亲》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特点
*同志的母亲钟太夫人是1944年去世的。享年86岁。《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文章原载于1944年4月5日延安出版的《**日报》,这是一篇朴素、优美、典范的记叙文,作者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追述了母亲感人至深的一些事迹,唱出了一曲发自肺腑的母亲颂歌。这篇文章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语言朴素,感情真挚
本文没有运用慷慨激昂的语句,没有过多的描写和抒情,也没有华丽词藻的着意渲染。但作者回忆的是自己亲历、亲见、亲闻的母亲的生活经历,在*静的叙述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真挚而深沉,读来亲切而又感人。如文章开头“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这看似*常的语言,蕴藏着作者对失去母亲的巨大悲痛和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再如“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这句对比,*静说出,表现了母亲的勤劳、聪慧、能干、善于持家,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敬佩之情。“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儿子做了总司令,母亲依然简朴如旧,*淡的话语中母亲那同情革命、支持革命的形象跃然纸上。“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这句话毫无溢美之词,但母亲勤劳、坚强的形象却十分生动感人。文章的结尾,作者写道:“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凡的人,她只是*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白如话的语言,把一个儿子在失去母亲之后的悲痛表达的十分深切。生活中人们对亲人感情的表达都是无须多加修饰的,同时又是最感人的。这正是这篇文章的语言魅力所在。
2、选材典型,结构严谨
作者没有用完整的情节、细致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而是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如“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挑水挑粪”、“离开土地就不舒服”,到了晚年,还“不辍劳作,尤喜纺棉”。这些典型材料具体揭示了母亲勤劳的性格。母亲把不好吃的东西煮得“有滋味”,“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这些具体而典型的事例把母亲聪明能干、宽厚仁慈、和蔼可亲的崇高品质体现了出来。读完文章,母亲的高大形象已经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子里。
这篇文章的结构,看上去好像是随意而为、信笔写成,其实文章的结构十分严谨。全文按时间顺序记叙母亲的一生,紧扣母亲的特点选材,以母亲勤劳的一生为主线,先具体记叙和描写,最后概括叙述,集中议论和抒情。文章开头一段,先交待写作的缘由,奠定了全文的抒情基调,是全文的总纲;中间一部分以写母亲的勤劳为主,同时写母亲其他方面的特点,各层之间互相照应,衔接自然。最后一段重在抒发对母亲的`悼念之情,表达了要以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全文思路清晰,首尾呼应,章法清楚,结构严谨。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描述学生学*行为变化及其结果所提出的三个功能性基本要求,简称“三维目标”。根据本单元的教学整体规划和本课的教材特点以及七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规律,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为:
1、知识目标
(1)积累本课中出现的生字词;
(2)理解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3)学*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和特点。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本文回忆了哪些事迹;
(2)通过课堂讨论说话活动,体会并概括母亲的好品德;
(3)通过赏读课文,品味质朴的语言,进而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敬意与怀念。
3、情感目标
(1)学*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
(2)感受作者对母亲的赞扬、热爱与思念之情;
(3)培养学生热爱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写人的记叙文,并着眼于表现人物的特点。本温侧重于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崇高品质。结合本课的三维目标,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1、重点:
(1)学*母亲的优秀品质;
(2)学*文章通过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2、难点:
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语言特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改革理论告诉我们,教师是学生探求新知的帮助者和引导者,教师要精讲、少讲甚至不讲;学生是探求知识活动的主体,要让学生体会到在探求新知过程中的快乐。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探求新知的学*中来。同时根据知识的建构原理,制定本课的教法和学法为:
(一)教法:
1、引导法
2、示范法
(二)学法:
1、整体阅读法
2、读、写、说结合法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大致可分为三个互相依存、层层递进的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课文
同学们按照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阅读课文。体会文中选取了哪些材料表现人物。然后用“母亲是___”的格式说一句完整的话。要求在文中尽情搜索、概括,从而理解课文运用不同的材料、从不同角度、多方位、立体地表现人物的方法。
(二)整体理解课文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体会作者以时间为经线、以母亲的优秀品质为纬线,把很多值得回忆的事情纺织起来。然后以“说说母亲的好品德”为话题,每人叙述一件事,并说说这件事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品质,以突出教学重点。
(三)整体赏析课文
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对课文的语言进行赏析。品味语言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品味作者在词语中渗透的情感;品味作者在句式中表达的情感;品味作者在重要段落中抒发的情感。然后准备用“__用得好。写出了__”的句式说一句完整的话。这样就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有计划地写于黑板上的文字符号。内容上力求少而精;样式上要求美观、大方,令人赏心悦目。好的板书应该成为一堂课的灵魂!
1、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2、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3、鹅(骆宾王)1册
鹅 鹅 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5、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6、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7、悯农(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8、悯农(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9、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0、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1、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2、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3、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4、咏华山(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回首白云低。
15、梅花(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6、风(李峤)
五年级上册古诗教案(7篇)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上册古诗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本首诗歌。背诵诗歌
2、在诵读的过程中,展开想象,感悟诗中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本首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准备:图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首新的古诗,名字叫《登幽州台歌》。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自由读诗,学*生字词。
二、自学古诗自由读读古诗,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都读准了。
三、整体感知,理解古诗:
1、学生自由读诗,借助注释理解古诗
2、指名读诗,及时正音。
3、交流。
四、借助画面,理解诗意,感情朗读。
1、(实物投影仪:插图)请学生观察,师讲解诗意,并进行范读。
2、学生自由练*感情朗读。
3、指名诵读,指导朗读。
4、全班齐读。
五、指导背诵。
学*目标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牧童》,能用自身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2.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3.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学*重点
体会诗词意境,练*感情朗读。
课时布置
2课时
课前准备
配乐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牧童》
(一)复*《所见》,范读导入
师:有一首题目为《所见》的古诗大家十分熟悉的,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遍。
1.全体同学齐背《所见》(清袁枚所著──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
2.交流《所见》一诗中的牧童形象。
3.过渡:听同学们背《所见》这首诗,仿佛看到了一个活泼可爱的牧童骑在牛背上的样子,现在,我也给大家读一首题目就叫《牧童》的诗,看看诗中的描写敢一个什么样的牧童。
4.师配乐范读。
5.生猜大意,交流诗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牧童。引导学生用一些词来描述,如:悠闲、舒适、自在、自得其乐等。
(二)自主合作,探究诗意
1.生自由读全诗,要求读通,注意“牧、蓑”的字音、字形。
2.借助工具书、注释、与同学合作,初步理解诗歌大意,并在小组内练*诵读全诗。
3.指名诵读,正音。提示学生按一定的节奏来读。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4.师生互动交流对诗歌大意的理解。
5.师:请同学们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脑海中把诗歌的语言变成一幅画面,然后用自身的语言描述出来。
(茫茫原野,一眼望去,尽是长势茂盛的青草,晚风中,牧童吹奏的笛声悠扬悦耳。黄昏时分,吃完晚饭,连蓑衣也不脱,就悠闲自在地躺在月光下欣赏月夜的美景。)
6.指名生配乐朗读,其他同学可闭起眼睛听读,想象画面。交流听后所感,师生互动评议。
五年级上册古诗教案7篇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上册古诗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导游介绍,激趣导入。
(出示地图,标明“瓜洲”“京口”的大略位置。)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
a、“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镇头。”这首传唱了千年的歌谣向我们介绍的是瓜洲。瓜洲位于江苏省扬州南面,长江北岸。川流不息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瓜洲曾经是“江北重镇、千年古渡”。
b、而“京口”不仅是东汉吴国第一古都,更是文气洋溢的灵秀之地。许多诗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句: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if—件展示诗句。)还有一首广为传诵的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书诗题,读题。
3、过渡:为什么人们喜欢这首诗呢?先去读一读吧。
二、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2、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4、指名交流。(我觉得诗写得很关,写出了诗人想念家乡的感情。)
5、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
三、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刚同学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诗,(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齐读。)
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指名答。)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
4、同桌之间互读、练说。
5、指数名学生说。
6、小结:你们的回答很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
7、那就用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
种“绿”色呢?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9、指名答。(在江岸两边大面积出现的是草地、树木、青山……)
10、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见了——
练*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
*处( )的小草( )的柳树,远处( )的树林( )高山。(学生口述)
11、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小船上举目四眺,满眼皆是绿色,让作者明显地感受到春天到了。
12、可别小看了这个“绿”字,它仅仅是告诉你春天来了吗?它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呢?
13、指名答。(感受到春天里的“绿”有着层次关,远*各不相同;“绿”还写出了春天景物的变化……)
14、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
15、小小的“绿”字却有大大的文章!引导阅读“资料袋”,介绍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16、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名答。)
17、小结: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修改十多次,难道我们在*时的*作中不能做到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8、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赞赏。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
四、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1、过渡: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谁不想留恋其中?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指名答。)
2、诗人想回哪里去?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儿?引导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理解。
3、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吗?先好好读读古诗。
4、学生上台指明。(老师点击课件,显示“钟山”的位置。)
简介: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即现在的南京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那里是他的第二故乡。
5、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呢?
6、引导学生从“一水间”“只隔数重山”“又”“何时照我还”这些词句理解。(指名答。)
7、练*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五、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1、这真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牵肠挂肚呀!让我们一起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练*背诵。
3、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政治家,立志于国家改革。这首诗是他第二次出任宰相途经瓜洲时所写。短短28个字,展现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绿,抒发了久思故乡的一寸衷肠,更暗示了他对自己前途的担忧。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图吗?千头万绪涌上心头……更让我们惊叹的还是他对文字的讲究,一个“绿”字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风范!
教学目标:
二年级上册古诗
大量地阅读、吟诵古诗不仅能帮助小学生扩大阅读量,学好语文课,而且还能培养灵性、悟性,提高素质。下面是关于二年级上册古诗的内容,欢迎阅读!
《梅花》
宋代: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释义: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小儿垂钓》
唐代: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释义: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着大人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望庐山瀑布
作者: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夜宿山寺
作者: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江雪
作者: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敕勒歌
作者:佚名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冬夜》
唐朝白居易
家贫亲爱散,身病交游罢。
眼前无衣人,独掩村斋卧。
冷落灯火暗,离披帘幕破。
策策窗户前,又闻新雪下。
长年渐省睡,夜半起端坐。
不学坐忘心,寂莫安可过。
兀然身寄世,浩然心委化。
如此来四年,衣千三百夜。
《观放白鹰其衣》
唐朝李白
八月边云高,胡鹰白锦毛。
孤飞衣片雪,百里见秋毫。
寒冬十二月,苍鹰八九毛。
寄言燕雀莫相啅,自有云霄万里高。
《守岁》
唐朝李世民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云。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共欢新故岁,迎送衣宵中。
《云雪中作》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课后练*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课后练*,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看拼音,写词语。
ji cù shēn shuǐ huí yì měi féng jiā rén
( ) ( ) ( ) ( ) ( )
yáo yuǎn biàn dì chā mǎn yì kǒu tóng shēng wú yè
( ) ( ) ( ) ( ) ( )
二、组 词。
促( ) 忆( ) 异( ) 逢( ) 遥( )
足( ) 亿( ) 导( ) 缝( ) 摇( )
梧( ) 情( ) 挑( ) 织( ) 遍( )
语( ) 请( ) 桃( ) 识( ) 篇( )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萧萧:_____________________
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促织:_____________________
篱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补充句子内容。
萧萧梧叶___________, 独在异乡___________,
江上秋风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倍思亲。
知有儿童___________, ____兄弟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一灯明。 ____茱萸___________。
五、默写两首古诗中的一首。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根据诗文内容填空。
1.《夜书所见》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___,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描写的人有__________。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__。诗中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千古佳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年上册的古诗苏教版
一年上册的古诗
新版一年语文上册的古诗
一年上册学的古诗
一年语文上册的古诗
苏教版八上的古诗
语文苏教版1到10册的古诗
初3的古诗苏教版上
一年上册语文课本的古诗
苏教版语文六上的古诗
初一上册人教版要背的古诗
人民教育版初一上册的古诗
初一年上册需要背的古诗词
苏教版三上的古诗两首
苏教版《蝉》的古诗
苏教版里的古诗
人教版初二上册的古诗
初中上册的古诗人教版初一
苏教版八上语文13课的古诗
1至6年的古诗词苏教版
初二上册的古诗人教版
初二的古诗苏教版
苏教版语文的古诗
八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的古诗
八下的苏教版古诗
苏教版小学的古诗
初二语文上册人教版的古诗
五年上册的古诗
苏教版语文四上的古诗词
五年的古诗上册
军师联盟里的古诗词
白居易写的古诗古诗
写松的古诗与讲解
描写夏天的古诗长的
十行六个字的古诗
结局美好的爱情古诗词
简单的新年的古诗
诠释幸福的古诗
关于吾爱的古诗词
写出描写山水的古诗词
图画的古诗
小时候学的古诗两首
描写创作的古诗
古诗里的相关的骆驼
评价销售冠军的古诗词
万紫千红成语的出处古诗
古诗中的意象送别
小学带井字的古诗
表达重回故里的古诗
鸡头米的古诗词
孩子们表演朝代的古诗
知乎好听的古诗
重章叠词特点的古诗
赞美住宅的古诗词
写大雪小雪的古诗词
春节的古诗2首
与酒相关的古诗词李白
每个节日的日的古诗
百花争艳齐开放的古诗
有叶绍翁的古诗吗
辛弃疾短的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