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年上册的古诗苏教版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一年上册的古诗苏教版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一年上册的古诗苏教版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一年上册的古诗苏教版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期末考试即将到来,同学们一定在忙着备考,可是这备考也是需要合适的复*资料的。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抄写下面各字,写得规范、端正。10%
泉 电 里 面 青 点 鱼 厅 西 飞
风 心 抱 阴 知 写 放 和 背 她
二、基础知识。65%
1、看拼音写词语。12%
qīng cǎo xiě zì fēng làng kāi fàng
bái yún bào zhù
zhèng zài fēi niǎo
duì miàn cháng jiāng yě xǔ gǔ shū
2、比一比,再组词。10%
全 开 贝 手 子
泉 升 见 毛 字
3、写反义词。10%
地 后 晚 无 来
晴 捉 今 进 外
4、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6%
木 讠 亻
氵 女 日
5、选字填空。4%
⑴* 上了天空。(生,升)
⑵这个瓶子里装的 是 水。(泉,全)
⑶是我的妈妈。(它,她,他)
6、把句子补充完整。8%
⑴在公园里我看到 。
⑵我爱吃的水果有 ,有 ,还有 。
⑶ 和 。
⑷ 是 的.家。
7、按课文内容填空。15%
⑴冰花像宽 的树 ,像柔嫩的 ,像满的牡丹。
⑵蓝天是 的家,树林是 的家,小河是 的家,祖国是 的家。
⑶大海 着明月, 着星星睡觉了。
三、课外阅读。
1、把诗句补充完整。5%
⑴不识月,呼作 玉盘。
⑵深 人不 ,明月来相照。
2、连一连。5%
举头望明月 黄土变成金
遥知不是雪 人美在心灵
花美在外表 低头思故乡
朝霞不出门 为有暗香来
众人一条心 晚霞行千里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5%
从前,有几个máng盲人mō摸到一头大象。摸到象tuǐ腿的人说:"大象像gēn根zhù柱子。"摸到象shēn身的人说:"大象像一dǔ堵qiáng墙。"摸象wěi尾ba巴的人说:"大象像一条shé蛇。"各人都说自己对,zhēng争得面红ěr耳chì赤。
1、这段话共有 句话。
2、这段短文中的三个盲人分bié别提到的是大象的___、____。
五、看图写话。
xià yǔ le qīng wā dǎ zhe sǎn yù
下 雨 了 , 青 蛙 打 着 伞 遇
dào sān zhī xiǎo dòng wù shuí xū yào
关于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考试对于身处其中的家长和学生来说是一场战役。考验着家长和孩子的智力、体力、耐力、毅力、抗压力。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关于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抄写下面各字,写得规范、端正。
泉 电 里 面 青 点 鱼 厅 西 飞
风 心 抱 阴 知 写 放 和 背 她
二、基础知识。
1、看拼音写词语。12%
qīng cǎo xiě zì fēng làn kāi fàng
bái yún bào zhù
zhèng zài fēi niǎo
duì miàn cháng jiāng yě xǔ gǔ shū
2、比一比,再组词。10%
全开贝手子
泉升见毛字
3、写反义词。10%
地 后 晚 无 来
晴 捉 今 进 外
4、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6%
木 讠 亻
氵 女 日
5、选字填空。4%
⑴*上了天空。(生,升)
⑵这个瓶子里装的是水。(泉,全)
⑶是我的妈妈。(它,她,他)
6、把句子补充完整。8%
⑴在公园里我看到 。
⑵我爱吃的水果有 ,有 ,还有 。
⑶ 和 。
⑷ 是 的家。
7、按课文内容填空。15%
⑴冰花像宽的树,像柔嫩的,像满的牡丹。
⑵蓝天是的家,树林是的家,小河是的家,祖国是的家。
⑶大海着明月,着星星睡觉了。
三、课外阅读。
1、把诗句补充完整。5%
⑴不识月,呼作玉盘。
⑵深人不,明月来相照。
2、连一连。5%
举头望明月 黄土变成金
遥知不是雪 人美在心灵
花美在外表 低头思故乡
朝霞不出门 为有暗香来
众人一条心 晚霞行千里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从前,有几个máng盲人mō摸到一头大象。摸到象tuǐ腿的人说:"大象像gēn根zhù柱子。"摸到象shēn身的人说:"大象像一dǔ堵qiáng墙。"摸象wěi尾ba巴的人说:"大象像一条shé蛇。"各人都说自己对,zhēng争得面红ěr耳chì赤。
1、这段话共有 句话。
2、这段短文中的三个盲人分bié别提到的是大象的 。
五、看图写话。
xià yǔ le qīng wā dǎ zhe sǎn yù
下雨了,青蛙打着伞遇
dào sān zhī xiǎo dòng wù shuí xū yào 到三只小动物,谁需要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苏教版
每天坚持整理知识点,到考试时才能方便复*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苏教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物理知识点之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额定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P额=U额I额=U2额/R某灯泡上标有“PZ22OV-25”字样分别表示:普通照明,额定电压220V,额定功率25W的灯泡。若知该灯“正常发光”可知:该灯额定电压为220V,额定功率25W,额定电流I=P/U=0。11A灯丝阻值R=U2额/P=2936Ω。
实际功率随电压变化而变化根据P=U2/R得
②根据P=U2/R如果U减小为原来的1/n
如:U实=12U额P实=14P额
当U实>U额时P实>P额长期使用影响用电器寿命灯发光强烈
P实=0用电器烧坏灯丝烧断
当U实=U额时,P实=P额灯正常发光
当U实
当U实>U额时,P实>P额长期使用影响用电器寿命灯发光强烈,有时会损坏用电器
当U实>U额时,P实=0用电器烧坏灯丝烧断
⑶灯L1“220V100W”,灯L2“220V25W”相比较而言,L1灯丝粗短,L2灯丝细长。
判断灯丝电阻口诀:“大功率粗短,小细长”U额相同
两灯串联时,灯L2亮,两灯并联时,灯L1亮。
判断哪个灯亮的口诀“串小功率并大”U额相同
⑷“1度”的规定:1kw的用电器工作1h消耗的电能。
P=W/t可使用两套单位:“W、J、s”、“kw、kwh、h”
物理知识点之电磁铁
1电磁铁主要由通电螺线管和铁芯构成。在有电流通过时有磁性,没有电流通过时就失去磁性。
2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电磁铁的磁性有无可以可以通过电流的有无来控制,而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和线圈匝数有关。
3电磁铁的应用
此外还有磁悬浮列车,扬声器电讯号转化为声讯号,水位自动报警器,温度自动报警器,电铃,起重机。
物理知识点之电功率
电功率计算公式:P=UI=W/t适用于所有电路
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P=I2R=U2/R
①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P=I2RP1:P2:P3:…Pn=R1:R2:R3:…:Rn
②并联电路中常用公式:P=U2/RP1:P2=R2:R1
③无论用电器串联或并联。计算总功率常用公式P=P1+P2+…Pn
单位:国际单位瓦特W常用单位:千瓦kw
物理知识点:焦耳定律
1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2计算公式:Q=I2Rt适用于所有电路;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Q=UIt=U2t/R=
W=Pt
①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Q=I2Rt。Q1:Q2:Q3:…:Qn=R1:R2:R3:…:Rn
并联电路中常用公式:Q=U2t/R;Q1:Q2=R2:R1。
②无论用电器串联或并联,计算在一定时间所产生的总热量常用公式Q=Q1+Q2+…Qn
③分析电灯、电炉等电热器问题时往往使用:Q=U2t/R=Pt
物理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G排=ρ液V排g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物态变化
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
2017苏教版语文上册期末试卷(附答案)
笔试部分(分值100分;90分钟完成)
一、正确、工整地抄写句子(2分)
处处留心皆学问,三人同行有我师。
二、 根据拼音,联系词语意思,在□里填上合适的字 (16分)
jiɑ yù yōu qiānɡ
爱护庄□ 富□百姓 □国爱民 热血满□
lí liánɡ lián kuānɡ
拓荒□地 种植高□ 挥□收割 收获万□
pénɡ zhū zhí ɡònɡ
牛□整洁 □肥马壮 养□鱼蟹 □献城乡
tuò rǔ xiè ɡǎn
开□进取 忍□负重 不□奋斗 □动八方
三、选择题 (10分)
1.下面带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个是
⑴辅导(fǔ) ⑵ 哺育(fǔ) ⑶ 悄(qiǎo)无声息
2.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__ _
⑴ 弥留之际 疾驰而去 针锋相对
⑵ 深明大意 井然有序 节衣宿食
⑶ 宽容大渡 熟能生巧 颠沛流离
3.下面三组词语中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__ _
⑴代替——替代 ⑵著名——名著 ⑵式样——式样
4.加点语句用得不恰当的句子是____
⑴ 几个战士趁着夜色,在院子里负隅顽抗,终于等来了增援的友军,一
举击退了日寇。
⑵ 妈妈第一次照着菜谱烧酸菜鱼,虽然很认真,结果却远不是那个味儿,这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啊!
⑶ 在回答邻家小弟弟“作文写得好靠什么”时,陈玥说:“古人说得好,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5.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____
⑴ 改善我们的生活水*要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
⑵ *年来,我国大范围地区陆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空前旱灾。
⑶ 其实,投篮就跟剪纸一样,只要多练*,就会有准头的。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5分)
1.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 ,我的
就立刻变得 。《姥姥的剪纸》(3分)
2.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 ,每一个舞姿都 ,每一个舞姿都是 和 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 的艺术享受之中,使人 。《安塞腰鼓》(3分)
3.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 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 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 穿着各色的衣裳, , ,像 朝我们飞过来。《草原》(3分)
4.从古到今,祖国的安危与荣辱总是高于一切。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杜甫欣喜万分,先是“初闻涕泪满衣裳”,继而“ ”;陆游心系祖国的统一,临终嘱咐儿子:“ , ”;为了国家的利益,蔺相如对廉颇不是斤斤计较、针锋相对,而是 ,真是深明大义啊!詹天佑为了给*人争气,顶着帝国主义者的阻挠、要挟和 ,主持修筑京张铁路,不愧是一位 工程师。(6分)
五、阅读短文,完成答题 (27分)
短文1:
《麋鹿》片段 (11分)
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据科学家考证,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就有麋鹿 ,但汉朝以后就【逐渐 陆续】减少,再后来竟然销声匿迹。1865年,有人在北京南郊发现了120头麋鹿,并撰文向全世界介绍。随后,数十头麋鹿被【相继 陆续】盗往欧洲,在伦敦、巴黎和柏林等动物园里展出。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最后一群麋鹿惨遭厄运,有的被杀戮,有的被装上西去的轮船。从此,麋鹿在国内几乎绝迹。
1.联系上下文,在【 】里选择合适的词语,用“√”标出。(2分)
2.用自己的话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3分)
3.选择题。从 “据科学家考证”和“几乎绝迹”这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在
介绍事物时,非常注意说法的 (2分)
⑴ 生动形象 ⑵准确妥帖 ⑶通顺完整
4.选择题。短文介绍的内容时间跨度很大,但读来觉得前后连贯流畅,是因为恰当地用上了一些词语,如: (2分)
⑴ 数十头,惨遭厄运,几乎绝迹
⑵ 经历,竟然,从此
⑶ 再后来,随后,最后
5.对于麋鹿的经历,作者先后怀有怎样的情感?请用几个词写出来(2分)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语文期末考试是了解自己学*情况和问题的重要依据,在九年级期末考试之前同学们要做好语文期末的复*。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一、积累运用(共23分)
1.阅读下列语段,把其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注音依次填在方格内。(2分)
我细细观赏它纤(______)细的脉(______)络、嫩芽,我以yà(______)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xī(______)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选自陆蠡《囚绿记》)
2.默写。(8分)
①烈士暮年, ______ 。(曹操《龟虽寿》)
②蒌蒿满地芦芽短, ______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③ ______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④羌笛何须怨杨柳, ______ 。(王之涣《凉州词》)
⑤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______ !(司马迁《陈涉世家》)
⑥ ______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⑦蒹葭采采, ______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诗经《蒹葭》)
⑧绿杨烟外晓寒轻, ______ 。(宋祁《木兰花》)
3.名著阅读。(5分)
①阅读《格列佛游记》选段,填空。(2分)
大约在我获得自由后的两个星期,一天早上,内务大臣瑞尔德里沙来到我的寓所,……,他先是祝贺我获得了自由,他认为这样做大有好处;不过他又说要不是朝廷目前面临的局势,我也许不会这么快就获得自由的。“因为,”他说,“虽然在外国人看来我国是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实际却为两大危机所苦:一是 ______ ,二是面临国外强敌入侵的危险。”
②阅读《骆驼祥子》选段,回答问题。(3分)
谁都有办法,哪里都有缝子,只有他跑不了,因为他是个拉车的……买车,车丢了,省钱,钱丢了,自己一切的努力只为别人来欺侮!
选段中的他是 ______ (人名),丢车的原因是 ______ ,钱是怎么没的? ______
4.说说下面的广告语好在哪里。(2分)
看环球时报,把地球抱回家。(《环球时报》广告)
5.下面是冰心的一首小诗,请你读后写一段简短的评论。(不少于30字)(2分)
弱小的草啊
骄傲些吧
只有你普遍的装点了世界
6.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4分)
材料一: *日,镇江市18岁的王千金正式和“小说阅读网”签约,成为该网站的“签约作家”。虽然王千金出生时因长时间缺氧导致脑瘫,四肢瘫痪而无法上学,但她坐在轮椅上以嘴唇作笔,在键盘上“敲”出一篇篇网络上广受好评的文章。王千金写小说所付出的艰辛和汗水是常人难以体会的,她坐在轮椅上,不受控制的双手努力地摆放在身后,上半身前倾,头尽力地向前伸,并前后左右地晃动和摇摆着,然后用柔软的嘴唇轻轻触动电脑键盘,就这样,一个一个字母跳动出来,再变成一个个汉字。虽然不能看到键盘上的每一个字母,但是她已经完全熟练地用嘴唇实现了盲打。
材料二:卢驭龙,被誉为“90后科学狂人”。9岁那年,他从路上捡到了一瓶高锰酸钾开始实验;13岁那年,他在家做化学高能反应,被炸成重伤,但他嫌住院治疗时间太长,就偷偷地离开医院,继续他的实验,一直坚持到他这个试验成功为止。2010年12月31日,卢驭龙利用课余时间,发明了50万伏的静电装置。他身穿保护服做闪电实验,触摸高压电弧的图片《男子触摸高压电》获2010年度经济及科技类单幅银奖。
①请选择上述材料中的任意一位人物,为其写一段颁奖词。(2分)
②请根据上联,结合材料二的内容对出下联。(2分)
上联:王千金以唇代笔敲出签约作家
二、阅读理解(共42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8题。(共5 分)
相 见 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7.上阕中的词语 ______ ,既点出了时令,又写出了词人 ______ 的心绪。(2分)
8.有人评价“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和“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写“愁”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谈谈妙在何处。(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 9—13题。(共12分)
轻松读经典
周国*
①我的读书旨趣,第一是把人文经典当作主要读物,第二是用轻松的方式来阅读。
②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③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那样一些著作,它们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因而是人文性质的,同时其影响得到了世代的公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而又是经典性质的。我们把这些著作称做人文经典。在人类精神探索的道路上,人文经典构成了一种伟大的传统,任何一个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无法忽视其存在。
④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⑤一个人如果并无精神上的需要,读什么倒是无所谓的,否则就必须慎于选择。也许没有一个时代拥有像今天这样多的出版物,然而,很可能今天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阅读得少。在这样的时代,一个人尤其必须懂得拒绝和排除,才能够进入真正的阅读。这是我主张坚决不读二三流乃至不入流读物的理由。
⑥图书市场上有一件怪事,别的商品基本上是按质论价,惟有图书不是。同样厚薄的书,不管里面装的是垃圾还是金子,价钱都差不多。更怪的事情是,人们宁愿把可以买回金子的钱用来买垃圾。至于把宝贵的生命耗费在垃圾上还是金子上,其间的得失就完全不是钱可以衡量的了。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回忆我的母亲》说课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回忆我的母亲》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特点
*同志的母亲钟太夫人是1944年去世的。享年86岁。《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文章原载于1944年4月5日延安出版的《**日报》,这是一篇朴素、优美、典范的记叙文,作者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追述了母亲感人至深的一些事迹,唱出了一曲发自肺腑的母亲颂歌。这篇文章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语言朴素,感情真挚
本文没有运用慷慨激昂的语句,没有过多的描写和抒情,也没有华丽词藻的着意渲染。但作者回忆的是自己亲历、亲见、亲闻的母亲的生活经历,在*静的叙述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真挚而深沉,读来亲切而又感人。如文章开头“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这看似*常的语言,蕴藏着作者对失去母亲的巨大悲痛和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再如“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这句对比,*静说出,表现了母亲的勤劳、聪慧、能干、善于持家,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敬佩之情。“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儿子做了总司令,母亲依然简朴如旧,*淡的话语中母亲那同情革命、支持革命的形象跃然纸上。“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这句话毫无溢美之词,但母亲勤劳、坚强的形象却十分生动感人。文章的结尾,作者写道:“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凡的人,她只是*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白如话的语言,把一个儿子在失去母亲之后的悲痛表达的十分深切。生活中人们对亲人感情的表达都是无须多加修饰的,同时又是最感人的。这正是这篇文章的语言魅力所在。
2、选材典型,结构严谨
作者没有用完整的情节、细致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而是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如“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挑水挑粪”、“离开土地就不舒服”,到了晚年,还“不辍劳作,尤喜纺棉”。这些典型材料具体揭示了母亲勤劳的性格。母亲把不好吃的东西煮得“有滋味”,“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这些具体而典型的事例把母亲聪明能干、宽厚仁慈、和蔼可亲的崇高品质体现了出来。读完文章,母亲的高大形象已经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子里。
这篇文章的结构,看上去好像是随意而为、信笔写成,其实文章的结构十分严谨。全文按时间顺序记叙母亲的一生,紧扣母亲的特点选材,以母亲勤劳的一生为主线,先具体记叙和描写,最后概括叙述,集中议论和抒情。文章开头一段,先交待写作的缘由,奠定了全文的抒情基调,是全文的总纲;中间一部分以写母亲的勤劳为主,同时写母亲其他方面的特点,各层之间互相照应,衔接自然。最后一段重在抒发对母亲的`悼念之情,表达了要以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全文思路清晰,首尾呼应,章法清楚,结构严谨。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描述学生学*行为变化及其结果所提出的三个功能性基本要求,简称“三维目标”。根据本单元的教学整体规划和本课的教材特点以及七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规律,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为:
1、知识目标
(1)积累本课中出现的生字词;
(2)理解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3)学*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和特点。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本文回忆了哪些事迹;
(2)通过课堂讨论说话活动,体会并概括母亲的好品德;
(3)通过赏读课文,品味质朴的语言,进而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敬意与怀念。
3、情感目标
(1)学*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
(2)感受作者对母亲的赞扬、热爱与思念之情;
(3)培养学生热爱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写人的记叙文,并着眼于表现人物的特点。本温侧重于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崇高品质。结合本课的三维目标,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1、重点:
(1)学*母亲的优秀品质;
(2)学*文章通过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2、难点:
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语言特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改革理论告诉我们,教师是学生探求新知的帮助者和引导者,教师要精讲、少讲甚至不讲;学生是探求知识活动的主体,要让学生体会到在探求新知过程中的快乐。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探求新知的学*中来。同时根据知识的建构原理,制定本课的教法和学法为:
(一)教法:
1、引导法
2、示范法
(二)学法:
1、整体阅读法
2、读、写、说结合法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大致可分为三个互相依存、层层递进的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课文
同学们按照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阅读课文。体会文中选取了哪些材料表现人物。然后用“母亲是___”的格式说一句完整的话。要求在文中尽情搜索、概括,从而理解课文运用不同的材料、从不同角度、多方位、立体地表现人物的方法。
(二)整体理解课文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体会作者以时间为经线、以母亲的优秀品质为纬线,把很多值得回忆的事情纺织起来。然后以“说说母亲的好品德”为话题,每人叙述一件事,并说说这件事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品质,以突出教学重点。
(三)整体赏析课文
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对课文的语言进行赏析。品味语言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品味作者在词语中渗透的情感;品味作者在句式中表达的情感;品味作者在重要段落中抒发的情感。然后准备用“__用得好。写出了__”的句式说一句完整的话。这样就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有计划地写于黑板上的文字符号。内容上力求少而精;样式上要求美观、大方,令人赏心悦目。好的板书应该成为一堂课的灵魂!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小小竹排画中游》课文
学*《小小竹排画中游》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小小竹排画中游》课文,欢迎大家阅读!
《小小竹排画中游》课文
小小竹排画中游
xiǎo xiǎo zhú pái huà zhōnɡ yóu
小竹排,顺水流,
xiǎo zhú pái, shùn shuǐ liú,
鸟儿唱,鱼儿游
niǎo er chànɡ yú er yóu。
*树木密,
liǎnɡ àn shù mù mì,
禾苗绿油油。
hé miáo lǜ yóu yóu。
江南鱼米乡,
jiānɡ nán yú mǐ xiānɡ,
小小竹排画中游
xiǎo xiǎo zhú pái huà zhōnɡ yóu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反思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对话关系是多重性的,但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体。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呵护学生的灵性、个性和悟性,有效地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让学生的阅读过程始终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1、通过*等对话,激活学生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成为学生学*的伙伴,成为“*等中的首*”,因而,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营造宽松、民主、活跃的课堂氛围,与学生建立友善、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得师与生,尤其是学生乐于、善于对话。无论是教师对于学生感悟体验时充满鼓励、赏识的话语“你说得真好”、“小朋友真棒”……还是对于学生遇到困难时诚恳的帮助、引导“不错,妈妈做的鱼和米饭都很香,但‘香’是这样写的……”,抑或是教师的体态语言“走到小朋友的身边,指了指自己的嘴,提醒他注意说话先举手”……无不体现“师生*等对话”的理念。学生因老师善意的提醒而乐于接受,因得到老师的肯定而兴奋自豪,更因老师一句句充满赞赏激励的话语而激动不已。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心态才能保持开放,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产生充满活力、充满创造的体验,也才能在对话过程中生成新的认识。
2、善用阅读期待,开放课堂教学:
所谓“阅读期待”,即面对文本,学生产生一种期待心理。如面对童话故事,希望从中读到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预期出现惩恶扬善的美好结局;面对一篇散文,希望作者以优美的语言、灵活的笔调,描写感人的内容,使人得到精神愉悦和审美享受等。在教学预设时,对“江南鱼米乡”和“小小竹排画中游”这两个理解难点,原准备在学生充分感悟课文语言后,由老师提出并逐一引导学生体会理解。但课堂是在不断地生成的,在实际教学时,学生缘于自己的阅读期待,提出了这两个问题。教师对于这一在对话过程中闪现的学生思维的火花,能予以敏锐地捕捉,利用学生即时生成的资源,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不轻易否定,使不同的感悟、理解有交流和争辩的机会,在动态生成中让学生的心灵自由飞翔起来。于是,课堂上精彩的语言纷至沓来:“竹排漂下来,看到的景色就像画一样美”、“小朋友在小竹排上,看到了很多美丽的景色,就像在看一幅美丽的`画一样”、“我看到了江南有很多很多的小河,这些小河里的鱼呀、虾呀,也是很多很多的”、“我们这里种的稻子很多很多,我到外婆家去,看到公路两边的田里种的都是稻子”、“我从图上看到田里种了很多很多的禾苗,禾苗长大了就会长出谷子”等等,这是孩子的视野,孩子的生活,孩子的感悟,相信在最后进行课文朗读时,必然有一幅幅各不相同的江南美景图呈现在每一个小朋友眼前。
3、注重体验感悟,落实三维目标: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人文内涵,因此,它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必然是广泛而深刻的,所以,不能不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体验就是在实践中认识,感悟就是在感受中领悟。以体验感悟为手段和过程的阅读教学,实质上是个体在情感驱动下的感性化的直觉性的阅读理解过程。这样的过程自然不需要“科学”的分析和理性的说教,而是需要对话、交流和表现。以上案例没有教师的包办代替,没有繁琐的分析讲解,有的只是学生自己对文本的体验感悟,学生通过生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理解文本、发展文本,这一过程体现的“三维目标”如下:
知识和能力: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过程和方法:读与看(看课文插图、看课件演示)、读与说、读与思有机、巧妙地结合。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江南水乡的美丽、富饶,萌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从表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学生体验感悟的过程中,知识得以内化,能力得到培养,情感得到熏陶。这样的朗读感悟是一个立体感受、多元发展的过程,学生在这样的体验感悟过程中,必然经历一个语言转化、情感体验、语感积累,个性张扬的过程。
崔峦老师曾说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用心灵感受,实现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接纳,课堂才能在对话中充满活力,才能呈现出生动活泼、主动的“生命状态”。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考壹佰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
《雨点儿》: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读好恰当的停顿。
2、认识“更、绿”等4个生字;会写“半、你”2个字。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雨点儿给大地带来的美好变化。
教学过程:
一、分角色朗读对话,复*巩固
【设计意图】联*旧知,巩固对逗号、句号的认识。
二、朗读第五自然段,读好恰当的停顿
1、创设问题:
《青蛙写诗》中的小蝌蚪和水泡泡跑到这一段中来了,请同学们把他们找出来,并用笔圈画,再和同桌交流你找到的小蝌蚪和水泡泡。
2、出示课件,学生口头填空。
小蝌蚪要当的是,水泡泡要当的是。
3、教师范读逗号、句号和句子内部的停顿,学生谈感受。
4、学生跟读。
5、学生自由练读后,指名读,教师纠正。
6、出示学过的含有逗号和句号的语段,学生朗读。
三、创设问题,认读“更、绿、出、长”
1、创设问题: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来到他们想去的`地方后,出现了怎样的结果?
2、用含有“比、更”的句子,帮助理解“更”。
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比以前更红了,草比以前更绿了。
3、结合课文内容,用“更”说话。
有了小雨点儿的帮助,还有什么更怎么样了?
4、播放小草从泥土中长出来的视频,帮助理解“长、出”。
5、出示课件:
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让学生体会两个“长”的读音不同。作“长度”讲时,读cháng;作“生长”讲时,读zhǎng。
【设计意图】联系学过的《比尾巴》中的句子,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根据字义区分多音字的读音。
四、学写“半、你”
1、教师范写“半”,强调点、撇不要贴在竖和横上。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反馈评价,学生再次练写。
2、教师范写“你”,着重指导横钩的写法。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反馈评价,学生再次练写。
【篇二】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
《花朵》:
一、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2、能结合生活实际,感受到美好。
3、会认“花、朵”写七个生字及组词,含写“火”“我”字。
二、设计思路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导学生自主读书,培养学生爱读书的*惯,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让学生享受朗读的乐趣。
三、重点难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火”“我”字的书写。
四、教学准备:
几种常见的花朵课件;带拼音课文和去掉拼音课文内容课件;布满星星的夜空课件;焰火燃放的情境课件;学生们玩耍的情境课件。
五、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五年级上册古诗教案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上册古诗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学*目标
1.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隐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课前准备
1.了解王安石的生*.
2.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游介绍,激趣导入
(出示地图,标明“瓜洲”“京口”的大略位置.)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
a.“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镇头.”这首传唱了千年的歌谣向俺们介绍的是瓜洲.瓜洲位于江苏省扬州南面,长江北岸.络绎不绝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瓜洲曾经是“江北重镇、千年古渡”.
b.而“京口”不只是东汉吴国第一古都,更是文气洋溢的灵秀之地.许多诗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句: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苏东坡的“但愿人持久,千里共婵娟”,(if-件展示诗句.)还有一首广为传诵的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书诗题,读题.
3.过渡:为什么人们喜欢这首诗呢?先去读一读吧.
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1.同学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2.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俺还”.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4.指名交流.(俺觉得诗写得很关,写出了诗人想念家乡的感情.)
5.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
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刚同学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诗,(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俺还”.)俺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齐读.)
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指名答.)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
4.同桌之间互读、练说.
5.指数名同学说.
6.小结:你们的回答很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
7.那就用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俺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
种“绿”色呢?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协助的.
9.指名答.(在江岸两边大面积出现的是草地、树木、青山……)
10.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见了——
练*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
*处( )的小草( )的柳树,远处( )的树林( )高山.(同学口述)
11.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小船上举目四眺,满眼皆是绿色,让作者明显地感受到春天到了.
12.可别小看了这个“绿”字,它仅仅是告诉你春天来了吗?它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呢?
13.指名答.(感受到春天里的“绿”有着层次关,远*各不相同;“绿”还写出了春天景物的变化……)
14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
15.小小的“绿”字却有大大的文章!引导阅读“资料袋”,介绍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16.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名答.)
17.小结: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修改十多次,难道俺们在*时的*作中不能做到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8.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赞赏.那就让俺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
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1.过渡: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谁不想留恋其中?诗人和俺们一样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指名答.)
2.诗人想回哪里去?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儿?引导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置解.
3.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吗?先好好读读古诗.
4.同学上台指明.(老师点击课件,显示“钟山”的位置.)
苏教版四下古诗及古今贤文复*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教版四下古诗及古今贤文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描写儿童天真可爱活泼的古诗:
《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描写荷花的(也是夏天的)古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描写黄河的.诗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
4.描写赞美春天的古诗:
《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春日偶成》宋程颢云淡风轻*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唐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刀。
5.描写秋季景色的诗句:
刘禹锡《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6.描写冬季景色的诗句:
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7.有关团结合作的名言:
人心齐,泰山移。 独脚难行,鼓掌难鸣。水涨船高,柴多火旺。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一块砖头砌不成墙,一根木头盖不成房。一根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根竹竿容易弯,三根麻绳难扯断。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远水难救*火,远亲不如*邻。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家乡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酒肉亲。豆角开花藤牵藤,朋友相处心连心。
8.《三字经》: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礼仪。香九龄,能温*。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一年上册的古诗苏教版
一年上册的古诗
新版一年语文上册的古诗
一年上册学的古诗
一年语文上册的古诗
苏教版八上的古诗
语文苏教版1到10册的古诗
初3的古诗苏教版上
一年上册语文课本的古诗
苏教版语文六上的古诗
初一上册人教版要背的古诗
人民教育版初一上册的古诗
初一年上册需要背的古诗词
苏教版三上的古诗两首
苏教版《蝉》的古诗
苏教版里的古诗
人教版初二上册的古诗
初中上册的古诗人教版初一
苏教版八上语文13课的古诗
1至6年的古诗词苏教版
初二上册的古诗人教版
初二的古诗苏教版
苏教版语文的古诗
八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的古诗
八下的苏教版古诗
苏教版小学的古诗
初二语文上册人教版的古诗
五年上册的古诗
苏教版语文四上的古诗词
五年的古诗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