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出名的雄鸡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做出名的雄鸡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做出名的雄鸡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做出名的雄鸡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端午最出名的古诗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端午最出名的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表夏十首(其十)
唐·元稹
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
哀哉徇名士,没命求所难。
3、端午日伏蒙内侍赐晨服
唐·杨巨源
彩缕纤仍丽,凌风卷复开。
方应五日至,应自九天来。
在笥清光发,当轩暑气回。
遥知及时节,刀尺火云催。
4、端午日恩赐百索
唐·窦叔向
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
事盛蛟龙见,恩深犬马知。
馀生倘可续,终冀答明时。
5、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1、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2、端午三首
宋·赵蕃
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尝闻求福木居士,试向艾人成祝呵。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
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3、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4、端午即事
宋·文天祥
端午出名的古诗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端午出名的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已酉端午(明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2、乙卯重五诗(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3、端午(宋文天祥)
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尔。
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
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
不知生者荣,但是死者贵。
4、端午(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5、竞渡歌(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6、七律端午(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俗,但祈蒲酒话升*。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7、五丝(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8、端午日赐衣(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9、端午(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雄鸡报春四首组诗
一,《雄鸡报春》
站在梅枝上
喜迎一曲春光
红红的鸡冠将春天报晓
悠悠的情怀在风中飘扬
含苞待放
迎春梳妆
雄鸡张开了臂膀
敞开的歌喉飞向远方
似乎在吮吸花香
似乎在向外张望
那翘首的姿态
早已雕刻了芬芳
威风凛凛
气势雄壮
守望着季节的更替
焕发出喜悦的光芒
二,《小年到了》
小年到了
年的味道浓了
小年到了
欢快的锣鼓响了
送灶的送灶
弹尘的弹尘
贴春联的贴春联
放鞭炮的放鞭炮
去筹备年货
用糕点欢笑
快将新春的`寄语祝愿
快将回家的喜讯报告
你说
小年一过,便是年
是啊
小年一过,便是年
你听
杀猪宰羊的叫喊
你看
红红灯笼的喧嚣
家家户户,千千万万
张灯结彩,和谐蔓延
洋溢着一片生机
盎然着春光闪耀
这个冬季
很温暖
这个小年
很妖娆
三,《年味到,新春到》
年味是什么
那是每个人心中家的味道
在一口锅里细细咀嚼
雄鸡一唱天下白李贺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雄鸡一唱天下白李贺,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贺这首《致酒行》诗就是李贺酒宴上明志之作。“致酒”即劝酒之意。“行”即乐府诗的一种体裁。全诗如下: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开头“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两句,在叙述中突出了自己的处境“零落栖迟”。“零落栖迟”就是说诗人潦倒闲居,飘泊落魄。“捧觞”即举杯奉觞,也就是“敬酒”之意。“客长寿”,这是敬酒时的祝词,祝身体健康之意。首句是说,诗人正处于落魂潦倒,困守京都处境中,这酒宴上的一杯酒,就正好借酒浇愁。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在*淡的叙述中,抒发了自己的满腔愁情,也表现出诗人对朋友感激之情。接着“主人奉觞客长寿”,叙述主人举杯祝酒,愿客人(指李贺)长寿。这一句表现了主人对李贺的深情,以及对李贺处境的同情。
接下来的“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这几句承上“主人奉觞客长寿”而来,具体描写了主人在祝酒辞中的劝勉之意。这里,主人先用汉代主父偃的故事。 “主父”,据《汉书》记载:汉武帝的时候,“主父偃西入关见卫将军,卫将军数言上,上不省。资用乏,留久,诸侯宾客多厌之。”后来,主父偃的上书终于被采纳,当上了郎中。这句的意思是说,你久困不归,就像主父偃困守长安那样,家人盼你归去,大概要把门前的柳枝都攀折了。这里充满了对客人的同情、关怀,洋溢着人间温馨感人的情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紧承上而来,“马周”,据《旧唐书》记载:“马周西游长安,宿于新丰,逆旅主人唯供诸商贩而不顾待。周遂命酒一斗 八升,悠然独酌。主人深异之。至京师,舍于中郎将常何家。贞观五年(注:贞观五年为公元631年),太宗令百僚上书言得失,何以武吏不涉经学,周乃为陈便宜二十余事,令奏之,皆合旨。太宗怪其能,问何,对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具草也。’太宗即日招之,未至间,遣使催促者数四。及谒见,与语甚悦,令值门下省。六年授监察御史。”这里,主人以遭遇与主父偃相似的马周推进一层来说。就是说,科场上失败了并不要紧,人们的成功并非只有一种途径。我听说马周在新丰客舍时,受店主人的冷遇,处境就更加狼狈了。这里,诗人用了“天荒地老”一词,极富想象之能事,不但夸大了马周处境的因厄,而且也反衬下文“请恩泽”的顺利。在历史上,无论主父偃,抑或马周,他们共同点是曾经都潦倒穷困,最终凭着给皇帝上书而得到赏识、重用。主人借此劝勉和激励李贺,希望诗人不要灰心,通过多种途径去获取自己的出路。
以上通过对主人语言的描述,不但给读者塑造了一位和蔼可亲的谆谆长者的形象,而且表现出主人对诗人的关切和真挚的慰藉。
接下来的“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是诗人对主人劝勉的回答。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迷魂”,这里指执迷不悟。宋玉曾作《招魂》,以招屈原之魂。这里,诗人李贺用“迷魂”一词是自谦的说法,其实就是诗人的志向。“招不得”意思是难以改变。虽然现在诗人不知道自己的路应该怎样走,但是,诗人总是相信前景是光明的。所以,下句“雄鸡一声天下白”,含蓄而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前途充分的信心,充满了希望。
“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云”即高举入云。“呜呃”即悲叹。这最后二句的意思是说,少年人应有高远的理想,可是谁能想到我却如此凄凉寂寞呢?诗人以豪迈的气魄,不可遏制的激情作结,不但表现出自己不甘沉沦,积极进取的志向,也把读者带进了积极情绪的境界。
总之,这首诗通过对话,不但塑造的两个艺术形象(主人公和客人),而且在对比中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志向。同时,典故的`运用,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和审美意蕴。
相关解释
一唱雄鸡天下白 (yī chàng xióng jī tiān xià bái)字面解释:公鸡一叫,天就亮了。形容东方破晓,长夜宣告结束。指真相大白 。
出处:*《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全文如下: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蹁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雄鸡代指*,天下白指的是全国取得了光明;于阗乐指天底下最美妙的音乐,*当时是赋柳亚子先生而作,代指举国欢庆新*的成立。
【注释】浣溪沙:词牌名,唐教坊(音乐学校)里曲子的名称。赤县:战国时称*为赤县神州。翩跹(pian1 qian1):跳舞轻盈状。一唱雄鸡天下白:李贺《致酒行》,“雄鸡一声天下白”。万方:古人称国族为方,《易经》有“鬼方”。于阗(tian2):汉朝西域国名,在今新疆。兴会:兴致、兴趣。
【附】 柳亚子原词 火树银花不夜天, 弟兄姐妹舞翩跹, 歌声唱彻月儿圆。 不是一人能领导, 那容百族共骈阗,良宵盛会喜空前。
历史渊源:唐·李贺《致酒行》:“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鸣呃。”
李贺的作品
1诗人简介
李贺 (唐代诗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因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一、 李贺的生*
李贺,字长吉,唐富昌县昌古人,福昌即今河南省宜阳县。公园790年,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贵族之家。李贺从小便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他刻苦读书、刻苦写作,为了写出好的作品,他呕心沥血。在十八岁时便写成了大动韩愈的《雁门太守行》。然而,一个受到文坛领袖赏识的青年,并没有一帆风顺地成长前进,而是过早地蒙受了打击。他二十一岁通过了河南俯试 ,正准备参加进士考试时,一些嫉妒李贺的人说他父亲名字叫“李晋肃”,其中的“晋”跟进士的“进”同音,那是“家讳”,是不能去参加进士考试的;以应避忌讳为借口,使得他不能参加考试,阻塞了他的仕途。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实际上也就是阻塞了他施展抱负的道路。理想的破灭,使他十分悲愤,郁郁苦闷,日久做疾 ,竟是瘦弱不堪。不久,他为生活所迫投身为吏,文选中说“他只做过一个掌祭记的小官奉礼郎”。实际上,这个奉礼郎不过是一个太常寺的小官,因此,他深感无聊和屈辱。公园八一三年,他毅然辞官,回到昌古的南园。第二年,他渡黄河穿太行,到潞州投靠朋友张彻,但是怀才不遇,又过了两年,即公园八一六年,才华横溢的诗人,寂寞地死在家中,年仅二十七岁。后来杜牧《李长吉歌诗叙》赞之为“骚之苗裔。”对他的过早夭折也不胜惋惜。
二、李贺的诗风
李贺留传至今的诗共二百余首 ,其中多数诗在思想上都有特点。过去,曾有人因为李贺诗受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李白杜甫、韩愈等风气的影响,便说他是唯美主义诗人,那是不对的。李贺的诗歌也有糟粕,有的作品语意晦涩、堆砌词藻,艺术形象欠完整,情思脉络欠连贯。但并没有构成李贺诗的主要倾向。不能以偏概全。诗人生活在贞元,元和年间,那时,元稹 、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声势浩大,产生了许多乐府诗,来反映社会现实和民主疾苦。李贺有一部分诗,如《老夫采玉歌》、《感讽五首》、《黄家洞》、《宫娃歌》、《扬声青花紫石砚歌》、《古悠悠行》、《苦昼短》、《贵主征行乐》和《吕将军歌》等。学*乐府民歌,继承前人诗歌的优良传统,反映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歌颂他们的勤劳智慧,嘲讽皇帝官僚的迷信求仙,不满于贵族权门的奢侈荒淫和宦官专权,其精神和新乐府运动是一致的。当然,李贺写的更多的是直接或间接反映他的生活、他的抱负、他的悲愤的诗。如《致酒行》和《开愁歌》、《赠陈商》、《金铜仙人辞汉歌》等等。这些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作者对中唐那个黑暗的社会的不满和反抗,是有很大的进步意义的。李贺的诗构思新颖、想象丰富、形象生动、色彩鲜明。许多作品,多用比兴,又能摆脱思想上和节律上的束缚,充满奇情异想,显现出了强烈的浪漫主义特色,是唐人写诗用形象思维的典型例证。
三、浅析《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的早期作品《雁门太守行》就突出地代表了他的写作风格。这首诗全部用浓辞丽藻、大红大绿去表现紧张悲壮的战斗场面,真可谓“构思新奇、形象饱满”。诗中用‘黑云压城城欲摧“来形容敌人数量之多,以及守军形势危急,如鳞般的铠甲,在日光下闪闪发光,想象奇特,令人拍案叫绝。诗人在这里没有着意描绘疆场上撕杀的场面,而是着重刻画了战场上的环境、气氛以及将军誓死卫国的精神。这样写反而效果甚佳。
“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这两个环境的描写,体现出诗人的浪漫主义特色。后两句的描写,仿佛战场上悲壮的气氛就在读者眼前。守军虽然伤势惨重、筋疲力尽,但是依然坚持战斗。这是为什么呢?诗人在最后两句有了交代“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是因为君王招聘贤才的厚意呀!这里虽然表现了作者,在当时特定环境下的主观思想的局限性,但也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的一种向往。
浅析《金铜仙人辞汉歌》
笔者认为李贺的作品中,最具有风格和特色的是《金铜仙人辞汉歌》。
《金铜仙人辞汉歌》基本上具有李贺的创作思想和艺术特点。《金铜仙人辞汉歌》是作者有感于曹灭汉的一个历史传说而写的。作品产生的时候距离唐朝的灭亡还有九十年左右,我觉得这里多少有点李贺为唐王朝挽歌的味道。要不,做为一个有头脑的诗人,何以会在那时产生了兴亡之感呢?而当时的李王朝也的确是日落西山、穷途末路了。
《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车舝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写谷雨的出名古诗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写谷雨的出名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谢中上人寄茶
齐己唐
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
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
且招邻院客,试煮落花泉。
地远劳相寄,无来又隔年。
二、《闻道林诸友尝茶因有寄》
齐己唐
枪旗冉冉绿丛园,谷雨初晴叫杜鹃。
摘带岳华蒸晓露,碾和松粉煮春泉。
高人梦惜藏岩里,白硾封题寄火前。
应念苦吟耽睡起,不堪无过夕阳天。
三、《与崔二十一游镜湖,寄包、贺二公》
孟浩然唐
试览镜湖物,中流到底清。不知鲈鱼味,但识鸥鸟情。
帆得樵风送,春逢谷雨晴。将探夏禹穴,稍背越王城。
府掾有包子,文章推贺生。沧浪醉后唱,因此寄同声。
四、《芍药》
王贞白唐
芍药承春宠,何曾羡牡丹。
麦秋能几日,谷雨只微寒。
妒态风频起,娇妆露欲残。
芙蓉浣纱伴,长恨隔波澜。
五、《老圃堂》
曹邺唐
邵*瓜地接吾庐,谷雨干时手自锄。
昨日春风欺不在,就床吹落读残书。
六、《阳羡杂咏十九首.茗坡》
陆希声唐
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
春醒酒病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
七、《白牡丹》
王贞白(唐)
谷雨洗纤素,裁为白牡丹。
异香开玉合,轻粉泥银盘。
晓贮露华湿,宵倾月魄寒。
家人淡妆罢,无语倚朱栏。
八、《三月五日陪大夫泛长沙东湖》
张又新(唐)
上巳馀风景,芳辰集远坰。
彩舟浮泛荡,绣毂下娉婷。
栖树回葱蒨,笙歌转杳冥。
湖光迷翡翠,草色醉蜻蜓。
鸟弄桐花日,鱼翻谷雨萍。
从今留胜会,谁看画兰亭。
九、再有诗次其韵
唐·王炎
花气浓于百和香,郊行缓臂聊翱翔。
壶中春色自不老,小白浅红蒙短墙。
雄鸡断尾的诗词典故
典故是一个汉语词汇。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雄鸡断尾的诗词典故,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典源出处
《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宾孟适郊,见雄鸡自断其尾。问之,侍者曰:‘自惮其牺也。’遽归告王,且曰:‘鸡其惮为人用乎,人异于是。牺者,实用人,人牺实难,己牺何害。’王弗应。”
释义用法
周景王时,宾孟做王子朝的师傅,有一次他看到公鸡自己弄断尾巴,侍者告诉他这是害怕被用来作祭品。宾孟受到触动,劝景王立王子朝为太子,以免将来作牺牲品。后以此典指牺牲某一部分以保全自身的行为。
用典形式
【断尾】 清·钱谦益:“悼往鸡群看断尾,谋新鼠穴梦乘车。”
【宾孟鸡】 清·王夫之:“李斯犬在难成虎,宾孟鸡全岂似鸾。”
【断尾鸡】 清·王夫之:“峰端悔不斮青畦,偕隐学成断尾鸡。”
【断尾雄鸡】 宋·苏轼:“断尾雄鸡本畏烹,年来听法伴修行。”
【雄鸡断尾】 清·王士禛:“雄鸡能断尾,野鹤讵乘轩。”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人,我一直很好奇宋人邓肃《木樨》诗中令“世上龙涎不敢香”的桂花到底是种怎样的香——直到多年前出差到鼓浪屿才第一次闻到。
岁久年深的,其他巨细一概忘了,只记得在盘曲而上的蜿蜒陌巷中慢慢游走时总闻见一股奇香,时浓时淡、时远时*的,飘过石路砖墙、花园小楼、糖水街店、百香果饮摊……氤氲全城,清冽遥深。
那香味该怎么形容呢,只能说,我就像那个在摇曳小舟中听到寒山寺钟声的游人再难忘姑苏一样,因这桂花香,鼓浪屿成了“梦中情城”。
好吧,邓公诚不欺我……
桂花到底有多香?
最贴切的,怕是范成大一句“鼻端入妙睡魔醒,眼底会真诗句生”——无一字在述香,却生动地解了香妙。
文人极推崇桂花香,邓公亦并非唯一一个用桂花香比拟名贵香料的,杨万里也曾说:“衣溅蔷薇兼水麝,韵如月杵应霜砧。余芬薰入旃檀骨,从此人间有桂沉”。
宋人张景修、曾端伯都曾将花分为“十二客”与“十友”,其余客、友均各自有别,唯桂花皆被誉为仙客、仙友。此意蕴广受认同——朱熹奉上溢美之词:“众芳摇落九秋期,横出天香第一枝”;王十朋亦作如是观:“异日天香满庭院,吾庐当似广寒宫。”
提及此,所谓“月中桂树”,桂花可说是古人“月宫想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月宫一说,汉代前已有流传,至唐已定其论。唐人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中曾云:
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赊。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至此,嫦娥、玉兔、吴刚、金蟾、桂树合为一组完整的文化意象,所谓“天香”,或从此中得来。
▲明 唐寅 《嫦娥执桂图》极局部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爱桂花之香入极,光赏闻已不足亲*,如何从空赏到亲处呢?于是古人以花入馔,品之食之—— 《甄嬛传》中有个桥段,颇有意思:
安陵容依从皇后的方子成功怀孕后不仅救了其父,更即将晋升妃位。此时,甄嬛带着莲子羹、藕粉桂花糖糕去见皇上,因合宫上下俱知,这藕粉桂花糕数玉人沈眉庄做得最好,况且莲子亦有“怜子”之意,甄嬛此举是为了让皇上记起惨死的眉姐姐,以压制安陵容的恩宠。
所谓睹物思人,佳物都是带着气息的,毋论饰物、器物、食物,因眉庄善做桂花糕,故而食之便忆起故人了。笔者认为,此一笔点染地极佳:
想眉庄,盛宠之时爱花开隆盛的菊,有宠爱傍身,自然有“宁可枝头抱香死,不曾吹落北风中”的慷慨气节。然而宫闱倾轧、帝王薄情令她心冷退避,想之,更像是李白《咏桂》诗中“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
——那芳根自垂、一香遥深的南山桂,更适合情消神离后的自比。
想来,也就能理解酷爱梅花的易安居士李清照为何尊桂花为“花中第一流”,还说“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只有饱经世事沧桑、遍遭离情苦楚之人才会抛开“浅碧深红色”之色,去细细体会“情疏迹远只香留”的珍贵——眉姐姐在某些情丝上,可与易安居士通灵犀。
▲《甄嬛传》剧照,甄嬛只用了一道羹汤就夺了安陵容的恩宠,不得不说,这个桥段设计得很圆满了。
说起来,《甄嬛传》的桂花糕桥段还是十分讲究的。因为,桂花食曾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花馔。
宋代有著名的“广寒糕”,林洪《山家清供》录其做法:
采桂英,去青蒂,洒以甘草水,和米舂粉,炊作糕。大比岁,士友咸作饼子相馈,取‘广寒高甲’之谶。又有采花略蒸,曝干作香者,吟边酒里,以古鼎燃之,尤有清意。童用师禹诗云,‘胆瓶清气撩诗兴,古鼎余葩晕酒香’,可谓此花之趣也
明人则挚爱“桂花饼”,《竹屿山房杂部》中便一条“桂花饼三制”:
一摘桂花采去蒂,磨至二三次通细,泲去苦水,范脱小饼布纸中,又以纸覆,密置炼火上,一时炙燥之,常亲烟突间收贮;一取饼复磨为坋,同白砂糖、梅酥捣范小饼;一用鲜花三升,碓磨绝细,去苦水,孩儿茶五钱,诃子去核四钱,甘草五分,俱磨细坋捣匀,以银范或象牙范为小饼,晒干再火炙,范中常滑以苏合香油或松仁油,则光润花形见也。瓷罐收,常食,开胃散积滞,用花入囊置水中,烦揉去苦,制饼佳。
除了花馔,桂花还可作桂花茶、桂花酒。桂花茶如明人高濂《遵生八笺·饮馔服食笺上》所记:
木樨、茉莉、玫瑰、蔷薇、兰蕙、橘花、栀子、木香、梅花皆可作茶。诸花开时,摘其半含半放蕊之香气全者,量茶叶多少,摘花为茶。花多则太香,而脱茶韵;花少则不香,而不尽美。三停茶叶,一停花始称。
▲观复文化特调冷泡茶系列之桂花乌龙茶,选台湾1000米的高山乌龙茶,采寒露前后的金桂,老茶人180日匠心守候,待花香入茶。花、茶对比也以高濂所记为准则。
桂花酒则历史悠久,自春秋战国时便开始饮用:
屈原《九歌·东皇太一》中记:“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汉书·礼乐志》有云:“尊桂酒,宾八乡”;宋人孔*仲在其《谈苑》中也大赞桂花酒:“桂浆,殆今之桂花酿酒法,魏,有頻斯国人来朝,壶中有浆如脂,乃桂浆也,饮之寿千岁。”
你瞧,名人雅士都是识桂、懂桂、用桂的行家。
除调摄食用之外,桂花还另有妙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明兰曾赠如兰桂花油,如兰大喜:“我*日里就靠桂花油养头发呢!”
此亦有证可查:《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宝玉到冯紫英处做客,另同薛蟠、蒋玉涵四人一起吃酒行酒令,蒋玉涵的令文是:“女儿悲,丈夫一去不回归。女儿愁,无钱去打桂花油”——可见,桂花油的确是闺阁珍用。
▲《知否》剧照 如兰对桂花油实在是很受用呢
好的桂花油极为讲究,如宋人陈敬《香谱》中所记的一条”香发木犀油”,曾录其详:
凌晨摘香木犀半开者,拣去茎蒂令净,高量一斗,取清麻油一斤,轻手拌匀,捺瓷器中。厚以油纸密封罐口,坐于釜内,以重汤煮一饷久,取出,安顿穏燥处。十日后倾出,以手沘其清液,收之,最要封闭最密。久而愈香。如此油匀入黄蜡,为面脂,馨香也。
——凌晨时,选半开的桂花采之,取其未全开、香气氤氲之息,细细研制——如果其中掺入黄蜡,便又可作润面的油脂了。
此,又一桂花“亲人”之雅用。
谢天谢地,古人世界中尚未有“信息轰炸”一灾,人们尚未在超出自己认知范围的信息海中沉沦乃至溺毙,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格物致知”,可以由物入理,去探知万物宇宙的规律、世事人心的原理。
故此,毋论食用或者妆用,在这知珍而致用的附雅浮意之下,古人同桂花之间还有更深层的连结。
南宋抗金名将李纲尤爱桂花,他晚年隐居福州,将自己书房命名为“桂斋”,并亲自种桂花以明其志——那寄于桂花之志,正如其《丑奴儿·木犀》词云:
幽芳不为春光发,
直待秋风。直待秋风。
香比余花分外浓。
步摇金翠人如玉,
吹动珑璁。吹动珑璁。
恰似瑶台月下逢。
▲林则徐桂斋遗址,名臣共栖桂中
后世林则徐在福州西湖荷亭边重修李纲祠,在祠旁建筑了一处静斋自用,也取名“桂斋”,以表自心——细察物之规则,择与自心相符者合用之,此谓“物以载道”——说起来,“幽芳不为春光发”并非李纲的首创,唐人王绩、张九龄都曾表达过此番深意。
王绩在《春桂问答二首》中,用极简的语句直抒胸臆:
问春桂,桃李正芬华。
年光随处满,何事独无花。
关于王勃,所有人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传世的《滕王阁序》,作为唐代诗人,王勃少年成才,六岁能诗,留下不少佳作。其中,《滕王阁序》最有名。
不过,因为《滕王阁序》太过经典,反而掩藏了他诗作的光芒。
今天分享10首王勃的诗作,一起来体会他诗作的风采吧!
兰花在中国久负盛名,有花中君子的美誉,以香取胜,色泽宜人,迎寒怒放,风姿潇洒,品格高洁,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也成为古今文人描写的对象。闲暇之日,漫游旷野,徜徉于兰花之中,回味一下文人墨客对兰花的优美描写,颇有一番诗意。
1.《家语》(春秋)孔子
不以无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琐。
气若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
2.《饮酒·十七》(晋)陶渊明
幽兰生前庭,含熏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3.《种兰》(南北朝)袁淑
种兰忌当门,怀璧莫向楚。
楚少别玉人,门当植兰所。
4.《幽兰五首》(选壹)(南北朝)鲍照
倾辉引暮色,孤景留思颜。
梅歇春欲罢,期渡往不还。
5.《咏兰》(南北朝)萧詧
折茎聊可佩,入室自成芳。
开花不竞节,含秀委微霜。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这两句是说,我的魂魄好像迷失在外似的,招不回来;当长夜过去,雄鸡高唱,天下大白的时候,才会有我的出路。比喻自己的政治操守不可改变,纵然穷愁潦倒也不会放弃自己的理想。表现了诗人对政治理想的坚持,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诗句有形有神,有声有色,历来是广为传诵的名句。致酒行李贺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注释致酒:劝酒。行:乐府诗的一种体裁。零落:漂泊落魄。奉觞(shāng):捧觞,举杯敬酒。客长寿:敬酒时的祝词,祝身体健康之意。主父:《汉书》记载:汉武帝的时候,“主父偃西入关见卫将军,卫将军数言上,上不省。资用乏,留久,诸侯宾客多厌之。”后来,主父偃的上书终于被采纳,当上了郎中。折断门前柳:折断门前的杨柳。马周:《旧唐书》记载:“马周西游长安,宿于新丰,逆旅主人唯供诸商贩而不顾待。周遂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主人深异之。至京师,舍于中郎将常何家。贞观五年(631年),太宗令百僚上书言得失,何以武吏不涉经学,周乃为陈便宜二十余事,令奏之,皆合旨。太宗怪其能,问何,对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具草也。’太宗即日招之,未至间,遣使催促者数四。及谒见,与语甚悦,令值门下省。六年授监察御史。”龙颜:皇上。恩泽:垂青。迷魂:这里指执迷不悟。宋玉曾作《招魂》,以招屈原之魂。拿云:高举入云。呜呃:悲叹。参考译文我潦倒穷困漂泊落魄,唯有借酒消愁,主人持酒相劝,相祝身体健康。当年主父偃向西入关,资用困乏滞留异乡,家人思念折断了门前杨柳。哎,我听说马周客居新丰之时,天荒地老无人赏识。只凭纸上几行字,就博得了皇帝垂青。我有迷失的魂魄,无法招回,雄鸡一叫,天下大亮。少年人应当有凌云壮志,谁会怜惜你困顿独处,唉声叹气呢?赏析唐宪宗元和初(806年),李贺带着刚刚踏进社会的少年热情,满怀希望打算迎接进士科举考试。不料竟被人以避讳他的父亲“晋肃”的名讳为理由,剥夺了考试资格。这个意外的打击使诗人终生坎坷。诗人在回乡的途中,借酒兴创作了这首诗,抒发自己的哀愤之情。《致酒行》是唐朝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七言乐府诗,这首诗是一首抒情之作,诗人在回乡途中,将所见所闻,借以酒兴作诗,抒发诗人遭受迫害后的一种哀愤之情。从开篇到“家人折断门前柳”四句一韵,为第一层,写劝酒场面。先总说一句,“零落栖迟”与“一杯酒”连缀,略示以酒解愁之意。不从主人祝酒写起,而从客方对酒兴怀落笔,突出了客方悲苦愤激的情怀,使诗一开篇就具“浩荡感激”(刘辰翁)的特色。接着,诗境从“一杯酒”而转入主人持酒相劝的场面。他首先祝客人身体健康。“客长寿”有潜台词:忧能伤人,折人之寿,而“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七字画出两人的形象,一个是穷途落魄的客人,一个是心地善良的主人。紧接着,似乎应继续写主人的致词了。但诗笔就此带住,以下两句作穿插,再申“零落栖迟”之意,命意婉曲。“主父西游困不归”,是说汉武帝时主父偃的故事。主父偃西入关,郁郁不得志,资用匮乏,屡遭白眼。作者以之自比,“困不归”中寓无限辛酸之情。古人多因柳树而念别。“家人折断门前柳”,通过家人的望眼欲穿,写出诗人的久羁异乡之苦,这是从对面落墨。“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到“直犯龙颜请恩泽”是第二层,为主人致酒之词。“吾闻”二字领起,是对话的标志;同时通过换韵,与上段划分开来。这几句主人的开导写得很有意味,他抓住上进心切的少年心理,甚至似乎看穿诗人引古自伤的心事,有针对性地讲了另一位古人一度受厄但终于否极泰来的奇遇:唐初名臣马周,年轻时受地方官吏侮辱,在去长安途中投宿新丰,逆旅主人待他比商贩还不如。其处境比主父偃更狼狈。为了强调这一点,诗中用了“天荒地老无人识”的生奇夸张造语,那种抱荆山之玉而“无人识”的悲苦,以“天荒地老”四字来表达,可谓无理而极能尽情。马周一度困厄如此,以后却时来运转,因替他寄寓的主人、中郎将常何代笔写条陈,太宗大悦,予以破格提拔。“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即言其事。主人的话到此为止,只称引古事,不加任何发挥。他说马周只凭“两行书”即得皇帝赏识,言外之意似是:政治出路不特一途,囊锥终有出头之日,科场受阻岂足悲观!事实上马周只是为太宗偶然发现,这里却说成“直犯龙颜请恩泽”,主动自荐,似乎又怂恿少年要敢于进取,创造成功的条件。 “我有迷魂招不得”至篇终为第三层,直抒胸臆作结。“听君一*话,胜读十年书”,主人的开导使“我”这个“有迷魂招不得”者,茅塞顿开。作者运用擅长的象征手法,以“雄鸡一声天下白”写主人的开导生出奇效,使诗人心胸豁然开朗。这“雄鸡一声”是一鸣惊人,“天下白”的景象激起了诗人的豪情,于是末二句写道:少年正该壮志凌云,怎能一蹶不振!老是唉声叹气,那是谁也不会来怜惜。“谁念幽寒坐呜呃”,“幽寒坐呜呃”五字,语亦独造,形象地画出诗人自己“咽咽学楚吟,病骨伤幽素”的苦态。“谁念”句,同时也就是一种对诗人以前的批判。末二句音情激越,使整篇诗具有积极的思想色彩。 《致酒行》以抒情为主,却运用主客对白的方式,不作*直叙写。诗中涉及两个古人故事,却分属宾主,《李长吉歌诗汇解》引毛稚黄说:“主父、马周作两层叙,本俱引证,更作宾主详略,”还在于它有情节性,饶有兴味。另外,诗在铸词造句、辟境创调上往往避熟就生,如“零落栖迟”、“天荒地老”、“幽寒坐呜呃”尤其是“雄鸡一声”句等等,或语新,或意新,或境奇,都对表达诗情起到积极作用。
做出名的雄鸡古诗
带有雄鸡的古诗
雄鸡的诗句
关于雄鸡的古诗
东方雄鸡的古诗
写雄鸡牡丹的古诗
赞美雄鸡的古诗
关于雄鸡的诗句
形容雄鸡的古诗词
用两个鸡蛋做出来的古诗
写雄鸡的古诗词
雄鸡报晓的诗句
描写雄鸡诗词
两个鸡蛋做出一道古诗的菜
赞美雄鸡的诗句
描写雄鸡的诗句和古诗
赞美雄鸡的句子
为国做出贡献的古诗
为祖国做出贡献的名人古诗
用古诗做出的搞笑歌词
为祖国做出贡献的古诗
做出决定的说说
对社会做出贡献的古诗名句
表达做出了大贡献的古诗
做出一个正确选择的古诗
很难做出选择的句子
故人做出重要选择的古诗
古诗出名的
做出成绩给别人看的古诗词
出名的()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