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夜宿山寺古诗体现很高的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夜宿山寺古诗体现很高的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夜宿山寺古诗体现很高的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夜宿山寺古诗体现很高的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唐代: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译文
山上寺院好似有百丈之高,站在上边仿佛都能摘下星辰。
不敢高声说话,唯恐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注释
宿:住,过夜。
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
危:高。
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
星辰:天上的星星统称。
语:说话。
恐:唯恐,害怕。
惊:惊动。
这是一首纪游写景的短诗。诗的内容记录了李白夜游寺庙的有趣经历。全诗没有一个生僻字,从头到尾用“夸张”的手法,形象而又逼真地写出了山寺之奇高,星夜之奇妙。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这两句是写山寺之高。第一句正面描绘寺楼的峻峭挺拔、高耸入云。发端一个“ 危 ”字,倍显突兀醒目,与“高”字在同句中的巧妙组合,就确切、生动、形象地将山寺屹立山巅、雄视寰宇的非凡气势淋漓尽致地描摹了出来。次句以极其夸张的技法来烘托山寺之高耸云霄。字字将读者的审美视线引向星汉灿烂的夜空,非但没有“高处不胜寒”的感慨,反给人旷阔感,以星夜的美丽引起人们对高耸入云的“危楼”的向往。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两句,“不敢”写出了作者夜临“危楼”时的心理状态,从诗人“不敢”与深“怕”的心理中,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到“山寺”与“天上人”的相距之*,这样,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
诗人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山寺的高耸,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山上的这座楼好像有一百尺高,诗人站在楼顶就可以用手摘下天上的星星。在这儿都不敢大声说话,唯恐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此诗语言自然朴素,却形象逼真。全诗无一生僻字,却字字惊人,堪称“*字见奇”的绝世佳作。诗人借助大胆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把山寺的高耸和夜晚的恐惧写的很逼真,从而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宏伟建筑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摘星辰、惊天人,这些仿佛是童稚的想法,被诗人信手拈来,用入诗中,让人顿感情趣盎然,有返璞归真之妙。
李白的诗风豪放雄健,想象极其丰富,语言自然婉转,音律富于变化而又和谐统一,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此诗寥寥数笔,就酣畅淋漓地表现出了人在高处的愉悦、豪放、可爱、率直。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夜宿山寺
作者:李白
wēi lóu gāo bǎi chǐ
危楼高百尺,
shǒu kě zhāi xīng chén
手可摘星辰。
bù gǎn gāo shēng yǔ
不敢高声语,
kǒng jīng tiān shàng rén
恐惊天上人。
白话译文:
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
站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唯恐(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作品赏析:
此诗语言自然朴素,却形象逼真。全诗无一生僻字,却字字惊人,堪称“*字见奇”的绝世佳作。诗人借助大胆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把山寺的高耸和夜晚的恐惧写的很逼真,从而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宏伟建筑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摘星辰、惊天人,这些仿佛是童稚的想法,被诗人信手拈来,用入诗中,让人顿感情趣盎然,有返璞归真之妙。
《夜宿山寺》的诗句鉴赏
【诗句】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出处】唐·李白《夜宿山寺》。
【意思】高楼有百尺之高,站在上 面,手可以摘到天上的'星星。不敢高声 说话,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危楼高百 尺:头两句一作“夜宿峰顶寺,举手扪星 辰”。危,高。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建筑物或山 峰耸立高空。[例]悬空寺真是名不虚 传,不仅寺庙本身悬在半天空中,连那 些支撑在巉岩峭壁上的细木支柱竟然 也是悬空的! 到这时我才真正体会到, 民谣“悬空寺,半天空,三根马尾空中 吊”,对它的描述并非夸张;文人的诗句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 语,恐惊天上人”,对它的赞颂也并不过 分。(张志春《顿悟悬空寺》)
【全诗】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鉴赏】 夜宿峰顶寺,山高得可以举手摸到天上的星辰; 不敢大声说话,只怕会惊动了天上的人。这四句诗描写人在高处,不胜欢欣喜悦,自然流露出了诗人李白率真豪放的性情。峰顶寺: 在今湖北省黄梅县。竹坡诗话记有杨大元的 “登楼诗”: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怕惊天上人。” 与这首诗的意境颇为相似。
《夜宿山寺》翻译赏析
《夜宿山寺》是唐朝文学家李白所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夜宿山寺》翻译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夜宿山寺》原文: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夜宿山寺》简介:
《夜宿山寺》这首诗曾被选入小学语文教科书,一般认为它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寺中楼宇的高耸,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庙宇工程艺术的惊叹以及对神仙般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之情。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想象瑰丽,夸张巧妙,活灵活现,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身临其境之感。
《夜宿山寺》注释:
⑴宿:住,过夜。
⑵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危:高。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
⑶星辰:天上的星星统称。
⑷语:说话。
⑸恐:唯恐,害怕。惊:惊动。
《夜宿山寺》翻译:
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站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唯恐(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夜宿山寺》赏析:
诗人夜宿深山里面的一个寺庙,发现寺院后面有一座很高的藏经楼,于是便登了上去。凭栏远眺,星光闪烁,李白诗性大发,写下了这一首纪游写景的短诗。
首句正面描绘寺楼的峻峭挺拔、高耸入云。发端一个“危”字,倍显突兀醒目,与“高”字在同句中的巧妙组合,就确切、生动、形象地将山寺屹立山巅、雄视寰宇的非凡气势淋漓尽致地描摹了出来。
次句以极其夸张的技法来烘托山寺之高耸云霄。字字将读者的审美视线引向星汉灿烂的`夜空,非但没有“高处不胜寒”的感慨,反给人旷阔感,以星夜的美丽引起人们对高耸入云的“危楼”的向往。
三、四两句,“不敢”写出了作者夜临“危楼”时的心理状态,从诗人“不敢”与深“怕”的心理中,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到“山寺”与“天上人”的相距之*,这样,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诗人站在楼顶就可以用手摘下天上的星星。在这儿都不敢大声说话,唯恐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此诗语言自然朴素,却形象逼真。全诗无一生僻字,却字字惊人,堪称“*字见奇”的绝世佳作。诗人借助大胆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把山寺的高耸和夜晚的恐惧写的很逼真,从而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宏伟建筑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摘星辰、惊天人,这些仿佛是童稚的想法,被诗人信手拈来,用入诗中,让人顿感情趣盎然,有返璞归真之妙。
李白的诗风豪放雄健,想象极其丰富,语言自然婉转,音律富于变化而又和谐统一,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此诗寥寥数笔,就酣畅淋漓地表现出了人在高处的愉悦、豪放、可爱、率直。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李白《夜宿山寺》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夜宿山寺》这首诗曾被选入小学语文教科书,一般认为它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李白《夜宿山寺》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快来看看吧!
《夜宿山寺》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注释】
⑴宿:住,过夜。
⑵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危:高。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
⑶星辰:天上的星星统称。
⑷语:说话。
⑸恐:唯恐,害怕。惊:惊动。
【翻译】
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站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唯恐(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在旅途中投宿山寺、登上寺楼后所作。
李白终其一生都向往游仙问道的生活,创作中好以游仙、梦境或幻境,来补充或组织画面。在虚拟的描写中,更加恣肆汪洋地抒发自己的理想和感情,当澎湃的诗情无法为寻常的形象所容纳时,这位浪漫诗人常常会展开天马行空式的想象,以气驭词,来实现艺术的变形。
《夜宿山寺》就是这样一首既反映了诗人的浪漫情怀,又反映了崇尚庄老、超越现实,在回归田野中获得**、高扬个性的盛唐时代品格。
诗人极尽夸张和想象,层层递进,状写寺楼之高,表现出了诗人与天地、自然亲*的超越意识。
首句“危楼高百尺”,以一个百字形容寺楼之高,高到什么程度呢?手可摘星辰。登上顶楼,一伸手,似乎就可以摘到星星了。
三四句则将想象推向极致“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人站在楼上竟然不敢大声说话了,唯恐因此惊动了天上的`仙人。原来,我们与超凡的自然可以如此接*!
本诗句句夸张,却令人感同身受。不能不佩服李太白澎湃的诗情和奇幻的想象。这种事情与想象,体现着*古代哲人对自然——亦即对人生自由的回归,对逍遥自放的人生境界的审美追寻。
在*古代哲人看来,理想的人格要实现“逍遥游”就是要回复自然、抛弃人为,与那万古长存、生生不息的日月星辰、江河大地相感应,自我融入到无穷的造化之中,天人、物我都进入了至一的神圣境界。
《夜宿山寺》创造了这种善与美相统一的自由境界。
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今甘肃天水,生于中亚碎叶,5岁时随父迁居四川江油。是屈原之后的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作想象奇特、雄奇奔放、清新俊逸。被后人称作“诗仙”。
李白五岁随父亲由中亚碎叶城迁居四川江油,25岁仗剑去国,62岁病逝于安徽当涂,终生没有回故乡。李白的故乡四川江油市青莲镇,位于四川西北距青莲镇15公里处有太白祠,始建于宋,几度兴废,清代重修。北去不足两里是李白故宅陇西院。此地也有李白衣冠冢。万里长江至少有两处诗仙衣冠冢,另一处在安徽马鞍山的采石矶。
《夜宿山寺》原文及赏析
《夜宿山寺》,一般认为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作。此诗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寺中楼宇的高耸,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庙宇工程艺术的惊叹以及对神仙般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之情。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想象瑰丽,夸张巧妙,活灵活现,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身临其境之感。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夜宿山寺》原文及赏析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文: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译文:
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
站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恐怕(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注释:
⑴宿:住,过夜。
⑵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危:高。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
⑶星辰:天上的星星统称。
⑷语:说话。
⑸恐:恐怕。惊:惊吓。
鉴赏:
诗人夜宿深山里面的一个寺庙,发现寺院后面有一座很高的藏经楼,于是他登了上去。凭栏远眺,星光闪烁,李白诗性大发,写下了这一首纪游写景的短诗。
首句正面描绘寺楼的峻峭挺拔、高耸入云。发端一个“危”字,倍显突兀醒目,与“高”字在同句中的.巧妙组合,就确切、生动、形象地将山寺屹立山巅、雄视寰宇的非凡气势淋漓尽致地描摹了出来。
次句以极其夸张的技法来烘托山寺之高耸云霄。字字将读者的审美视线引向星汉灿烂的夜空,非但没有“高处不胜寒”的感慨,反给人旷阔感,以星夜的美丽引起人们对高耸入云的“危楼”的向往。
三、四两句,“不敢”写出了作者夜临“危楼”时的心理状态,从诗人“不敢”与深“怕”的心理中,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到“山寺”与“天上人”的相距之*,这样,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
诗人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山寺的高耸,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山上的这座楼好像有一百尺高,诗人站在楼顶就可以用手摘下天上的星星。在这儿都不敢大声说话,唯恐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此诗语言自然朴素,却形象逼真。全诗无一生僻字,却字字惊人,堪称“*字见奇”的绝世佳作。诗人借助大胆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把山寺的高耸和夜晚的恐惧写的很逼真,从而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宏伟建筑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摘星辰、惊天人,这些仿佛是童稚的想法,被诗人信手拈来,用入诗中,让人顿感情趣盎然,有返璞归真之妙。
李白的诗风豪放雄健,想象极其丰富,语言自然婉转,音律富于变化而又和谐统一,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此诗寥寥数笔,就酣畅淋漓地表现出了人在高处的愉悦、豪放、可爱、率直。
古诗除夜宿石头驿翻译赏析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除夜宿石头驿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注释:
⑴《全唐诗》题下注曰:"一作石桥馆"。
⑵支离:即分散。《全唐诗》校:"一作羁离"。
⑶愁颜与衰鬓:《全唐诗》校:"一作衰颜与愁鬓"。
⑷又:《全唐诗》校:"一作去"。
译文:
在这寂寞的旅店中有谁来看望慰问,只有一盏冷清的孤灯与人相伴相亲。
今夜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夜晚,我还在万里之外作客飘零未能回转家门。
回首前尘竟是一事无成,令人感到悲凉伤心;孤独的我只有苦笑与酸辛。
愁苦使我容颜变老,白发爬满双鬓,在一片叹息声中又迎来了一个新春。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诗人晚年任抚州(今属江西)刺史时期。这时他正寄寓石头驿(在今江西新建县赣江西岸),可能要取道长江东归故乡金坛(今属江苏)。
《除夜宿石头驿》是一首五律。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这两句是说,诗人飘泊在外,客中寂寞,又值除夕之夜,独自滞留在他乡逆旅,于是引发出无穷的感慨和凄凉——今夜除夜,一年将尽,此时家人团聚,欢度新年,唯独我孤寂一人,仍在万里之外滞留,心情十分难堪。两句诗把悠远的时间性和广漠的空间感,对照并列在一起,具一种百感苍茫的情思,显示出诗人高超的艺术概括力,具深沉的形象感染力。
赏析: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二*。下面是*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学者施蛰存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诗人作诗,如果是思想感情的自然发泄,总是先有诗,然后有题目,题目是全诗内容的概括。这首诗的题目是"除夜宿石头驿",可知诗的内容主要是"除夜"和"夜宿"。夜宿的地点是"石头驿",可知是在旅途中夜宿。
第一联"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就写明了一个孤独的旅客夜宿在旅馆中。接着用第二联"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补充说明这个"夜"是"除夜",这个"人"是离家很远的人。
第三联就转到这个"人",独宿在旅馆中,又是在大年夜,他的思想感情怎样呢?"寥落悲前事"是说过去的一切事情,也就是种种生话遭遇,都是非常寂寞,非常失意,只会引起悲感。"支离笑此身"是说现在这个漂泊天涯的躯体,又如此之支离可笑。上句回想过去,没有得意事可供现在愉快地回忆;下句是自怜,现在已没有壮健的躯体能忍受流浪的生活。
第四句紧紧地承接上句。"愁颜与衰鬓"就是"此身"的"支离"形状。这样一个既忧愁,又衰老的旅客,独宿在旅馆里,明日又将逢到春天,真不知今后的命运如何。"明日又逢春"这一句,有两个意义:第一,它的作用是点明题目,结束全诗。今晚是除夕,明天是新年初一,春季的第一天。写的是明日,意义却在今夕。第二,作者用了一个"又"字,有点出人意外。仔细玩味其意义,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思想基础是对于"逢春"并没有多大乐观的希望。年年逢春,年年仍然在漂泊中,而到了明天,又是一年的春天了。这一句底下,作者还有许多话,没有说出来,让读者去体会。这就是所谓"馀味"。
宋代诗人姜夔在他的《白石道人诗说》中曾谈到诗语以有含蓄为贵,他说:
诗贵含蓄,东坡云:"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山谷尤谨于此,清庙之瑟,一唱三叹,远矣哉。后之学诗者,可不务乎?若句中无馀字,篇中无长语,非善之善者也,句中有馀味,篇中有馀意,善之善者也。
可知最好的诗,必须做到句有馀味,编有馀意,总起来说,就是不可把话说尽,要留有让读者思考的'馀地。作诗者固然要达到这样一种艺术高度,读诗者也需要具备一种探索馀味、馀意的高度欣赏力。
这首诗,一向被认为是唐人五律中的著名作品。其所以著名,完全是由于颔联"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历代以来,到年三十还住宿在旅馆里的人,总会感伤地朗诵这两句,以为诗人已代他形象地说出了寥落支离的情绪。因此,这两句诗成为唐诗中的名句。但是,这两句诗并不是戴叔伦的创作成果,而是他"偷"得来的。早在二百年前,梁武帝萧衍有一首《冬歌》:
一年漏将尽,万里人未归。
君志固有在,妾躯乃无依。
王维《送丘为下第归江东》诗曰:"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这就是戴叔伦的"赃"证。梁武帝写的是一个妇女在除夕怀念她出门在外的丈夫。戴叔伦改了一个字,换了两句的结构,强调了"夜"和"人",放在他这首诗中,就成为警句。
名家点评:
明人唐汝询评云:"幼公去石头不远,而曰万里未归,诗人多诬,不虚哉。"(《唐诗解》)
清人沈德潜评曰:"应是万里归来,宿于石头驿,未及到家也。不然,石城与金坛相距几何,而云万里乎?"(《唐诗别裁》)
吴汝伦:"此诗真所谓情景交融者,其意态兀傲处不减杜公。首尾浩然,一气舒卷,亦大家魄力。"(《唐宋诗要》)
吴山民批此诗:"翻古却健。"(《唐诗正声评醳》)
吴昌祺批此诗:"句警则不免于诞,犹胜‘舍弟江南没’二句也。"(《删订唐诗解》)
徐竹心评此诗:"全诗写情切挚,寄慨深远,一意连绵,凄恻动人,自非一般无病**者可比。"
逐梦呤
1601班 安思地
少年何惧梦张狂,
初入路,不仓惶;
胆色无双,兵场试锋芒,
豪情不怯杯盏,壮志未沧桑;
热血殷红,迷彩墨青。
西北欲射狼,
梦想辽阔如汪洋,
愿做舵手乘风浪;
英才济济,梦初竞启航;
青春不负,明天更辉煌。
随笔
1601班 张富全
金秋九月风瑟瑟,启航兰铁人才多。
今朝入路扬帆行,他日共筑梦飞翔。
治国必先修其身,革命之本坚而固。
翌日机缘突至来,我辈献吾青春志。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头颅肯使闲中老?祖国宁甘劫后灰?无限伤心家国恨,长歌慷慨莫徘徊。——秋瑾《柬某君》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日知录·正始》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唐·杜牧《泊秦淮》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英雄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陈辉
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宋·陆游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诗》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张为《渔阳将军》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陆游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园》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鼓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有关体现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体现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汉字的谐音】
汉字除字形之外,还有一个字音问题。在某些时候,字音成为表示字义的唯一的手段,此外,汉语中同音词较多,读音相同而字形、字义不同。汉语的谐音正是巧妙地应用了这些读音相同而字形、字义不同的汉字,表达了耐人寻味的意思。
过去,老百姓被压迫、被欺凌,有痛苦和对抗的情绪,却不敢直接说出来,就常常用汉字的谐音,写出许多与时政有关的歌谣。如宋代流行的歌谣:
打破筒,泼了菜,便是人间好世界。
杀了 ,割了菜,吃了羔儿荷叶在。
歌谣中运用了谐音手法,大骂当时的奸臣贼党童贯、蔡京、高俅、何执中等人。“筒”与“ ”音谐,“菜”与“蔡”音谐,“羔”与“高”音谐,“荷”与“何”音谐,分别用打、泼、杀、吃等表达和他们不共戴天的情感。
这种汉字的谐音经过反复使用之后,形成一种修辞方法为谐音体。从子夜歌起便不断被使用。比如:“始欲识郎心,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这首歌描写爱情的波折,开始相恋时,希望两颗心能合而为一,专心相爱,可是情况后来发生了变化,就像理好的丝进入了破织机一样,既不成帛,也不成匹。它的'“丝”与“思”音谐,以“丝”寓“思”,“匹”与匹配的“匹”谐,指不能成双。在情歌中常见的还有以“芙蓉”为“夫容”,“莲”为“怜”或“连”,以“藕”为“偶”,以“丝”为“思”,以“梨”为“离”,以“晴”为“情”等。
谐音不仅在民间歌谣中体现,而且广泛运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民俗生活中。
比如,在民间,由于以福为吉,将福作为家庭或个人追求的目标,所以,每逢过年,一定会在大门上贴“福”字。有时故意将“福”字倒过来贴,取“福到了”的口彩。这里的“到”与“倒”谐音。再如,民间年画中鱼是最流行的题材,一般是*的小胖娃娃,双手抱着一条大鱼,而且有莲池、莲花等。以“鱼”谐“余”(表示富余),以“莲”谐“连”,这幅画的主题是“连年有余”,所表达的意思就是:希望每年的日子都能过得很富余、富足。
【汉字的谐音古诗】
莲(怜)子心中苦,
梨(离)儿腹内酸谐音诗:
杨柳枝温庭筠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烛—嘱,围棋—违期)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竹枝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情)
谐音联:
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
因荷而得藕,(因何而得偶)
有杏不须梅,(有幸不须媒)
狗啃河上(和尚)骨——苏轼
水流东坡诗(尸)——佛印
向阳门第春常在——苏轼
积善人家庆(罄)有余(鱼)——佛印
师姑田上担禾上(和尚)
美女堂前抱绣裁(秀才)
孔子生于舟(周)未
光舞(武)起自汉中(光舞:闪电;汉中:天空)
灯笼笼灯,纸(枳)壳原来只防风
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夏)
莲(怜)子心中苦
梨(离)儿腹内酸
身居宝塔,眼望孔明,怨江围实难旅步
鸟处笼中,心思槽巢,恨关羽不得张飞
(江围—姜维,旅步—吕布,槽巢—曹操)
两舟竞渡,橹速不如帆快
百管争鸣,笛清难比箫和
夜宿山寺古诗体现很高的诗句
夜宿山寺的诗句
夜宿山寺的诗句古诗
夜宿山寺古诗的宿
夜宿山的寺古诗
古诗夜宿山寺的
古诗夜宿山寺的书法字体
叶夜宿山寺的古诗
背夜宿山寺的古诗
放夜宿山寺的古诗
夜宿山寺的名句
夜宿寒山寺古诗句
夜宿山寺的古诗歌
画夜宿山寺的古诗画
夜宿山寺的古诗咋背
古诗夜宿山寺的诵读
背古诗的名句夜宿山寺
夜宿山寺古诗宿的拼音
古诗夜宿山寺的原图
夜宿山寺的古诗美景
夜宿山寺古诗李白的
古诗夜宿山寺的收获
放夜宿山寺古诗的图片
夜宿山寺的拼音古诗
古诗夜宿山寺的*题
夜宿山寺的一首古诗
夜宿山寺的古诗拼音
夜宿山寺古诗的特点
夜宿山寺的前两句古诗
夜宿寒山寺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