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送人的古诗

关于意思是送人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意思是送人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意思是送人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意思是送人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997) 语录(29) 说说(70) 名言(3) 诗词(2k+) 祝福(3) 心语(248)

  • 王维古诗送别及意思

  • 送别
  • 王维古诗送别及意思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王维古诗送别及意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送别》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注解】:

      又题:《山中送别》

      1、柴扉:柴门。

      2、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韵译】:

      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

      夕阳西坠我关闭柴扉。

      春草明年再绿的时候,

      游子呵你能不能回归?

      【评析】:

      王维的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一定。惜别之情,自在话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关于这首《山中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情景,而是匠心别运,选取了与一般送别诗全然不同的下笔着墨之点。

      《送别》这首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送行者的所感所想是什么呢?诗人在把生活剪接入诗篇时,剪去了这一切,都当作暗场处理了。

      其实对离别有体验的人都知道,行人将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种寂寞之感、怅惘之情往往在别后当天的日暮时会变得更浓重、更稠密。在这离愁别恨最难排遣的时刻,要写的东西也定必是千头万绪的;可是,诗只写了一个“掩柴扉”的举动。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时都要做的极其*常的事情,看似与白昼送别并无关连。而诗人却把这本来互不关连的两件事连在了一起,使这本来天天重复的行动显示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从而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里。读者自会从其中看到诗中人的寂寞神态、怅惘心情;同时也会想:继日暮而来的是黑夜,在柴门关闭后又将何以打发这漫漫长夜呢?这句外留下的空白,更是使人低回想象于无穷的。

      《送别》诗的三、四两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化来。但赋是因游子久去而叹其不归,这两句诗则在与行人分手的当天就惟恐其久去不归。唐汝询在《唐诗解》中概括这首诗的内容为:“扉掩于暮,居人之离思方深;草绿有时,行人之归期难必。”而“归期难必”,正是“离思方深”的一个原因。“归不归”,作为一句问话,照说应当在相别之际向行人提出,这里却让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时才浮上居人的心头,成了一个并没有问出口的悬念。这样,所写的就不是一句送别时照例要讲的话,而是“相送罢”后内心深情的流露,说明诗中人一直到日暮还为离思所笼罩,虽然刚刚分手,已盼其早日归来,又怕其久不归来了。前面说,从相送到送罢,从“相送罢”到“掩柴扉”,中间跳越了两段时间;这里,在送别当天的日暮时就想到来年的春草绿,而问那时归不归,这又是从当前跳到未来,跳越的时间就更长了。

      诗人王维善于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深厚、真挚的感情,往往味外有味,令人神远。这首《山中送别》诗就是这样。

    [阅读全文]...

2021-12-23 00:33:25
  • 王维古诗送别及意思

  • 送别
  • 王维古诗送别及意思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王维古诗送别及意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送别》

      年代:唐

      作者: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注解】:

      又题:《山中送别》

      1、柴扉:柴门。

      2、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韵译】:

      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

      夕阳西坠我关闭柴扉。

      春草明年再绿的时候,

      游子呵你能不能回归?

      【评析】:

      王维的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一定。惜别之情,自在话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关于这首《山中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情景,而是匠心别运,选取了与一般送别诗全然不同的下笔着墨之点。

      《送别》这首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送行者的所感所想是什么呢?诗人在把生活剪接入诗篇时,剪去了这一切,都当作暗场处理了。

      其实对离别有体验的人都知道,行人将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种寂寞之感、怅惘之情往往在别后当天的日暮时会变得更浓重、更稠密。在这离愁别恨最难排遣的时刻,要写的东西也定必是千头万绪的;可是,诗只写了一个“掩柴扉”的举动。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时都要做的极其*常的事情,看似与白昼送别并无关连。而诗人却把这本来互不关连的两件事连在了一起,使这本来天天重复的行动显示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从而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里。读者自会从其中看到诗中人的寂寞神态、怅惘心情;同时也会想:继日暮而来的是黑夜,在柴门关闭后又将何以打发这漫漫长夜呢?这句外留下的空白,更是使人低回想象于无穷的。

      《送别》诗的三、四两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化来。但赋是因游子久去而叹其不归,这两句诗则在与行人分手的当天就惟恐其久去不归。唐汝询在《唐诗解》中概括这首诗的内容为:“扉掩于暮,居人之离思方深;草绿有时,行人之归期难必。”而“归期难必”,正是“离思方深”的一个原因。“归不归”,作为一句问话,照说应当在相别之际向行人提出,这里却让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时才浮上居人的心头,成了一个并没有问出口的悬念。这样,所写的就不是一句送别时照例要讲的话,而是“相送罢”后内心深情的流露,说明诗中人一直到日暮还为离思所笼罩,虽然刚刚分手,已盼其早日归来,又怕其久不归来了。前面说,从相送到送罢,从“相送罢”到“掩柴扉”,中间跳越了两段时间;这里,在送别当天的日暮时就想到来年的春草绿,而问那时归不归,这又是从当前跳到未来,跳越的时间就更长了。

      诗人王维善于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深厚、真挚的感情,往往味外有味,令人神远。这首《山中送别》诗就是这样。

    [阅读全文]...

2022-07-19 02:05:20
  • 古诗王维的送别的意思

  • 送别
  • 古诗王维的送别的意思

      《送别》是唐代诗人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是首送友人归隐的诗,采用问答的方式从友人口中说出归隐的原因,也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古诗诗人王维的送别的意思,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唐代:诗人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请你下马来喝一杯酒,敢问朋友你要去何方?

      你说因为生活不得意,回乡隐居在终南山旁。

      只管去吧我何须再问,看那白云正无边飘荡。

      ⑴饮君酒:劝君饮酒。饮,使……喝。

      ⑵何所之:去哪里。之,往。

      ⑶归卧:隐居。南山:终南山,即秦岭,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陲:边缘。

      ⑷但,只。

      这首古诗写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诗人王维笔下是一个隐士,有自己的影子,至于为什么不得意,放在老杜等人那里一定有许多牢骚,可在这里只是一语带过,更见人物的飘逸性情,对俗世的厌弃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这首古诗写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第一句叙事。“饮”是使动用法,“使……饮”的意思。一开始就写饮酒饯别,是点题。第二句设句,问君到哪里去。由此引出下面的答话,过渡到写归隐。这一质朴无华的问语,表露了作者对友人关切爱护的深厚情意。送别者的感情起始就渗透在字里行间。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不得意”三字,显然是有深意的。不仅交待友人归隐的原因,表现他失意不满的情绪;同时也从侧面表达诗人自己对现实愤懑不*的心情。这三字是理解这首古诗题旨的的一把钥匙。诗人在得知友人“不得意”的心情后,劝慰道:“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你只管去吧,我不再苦苦寻问了。其实你何必以失意为念呢?那尘世的功名利禄总是有尽头的',只有山中的白云才没有穷尽之时,足以供你娱乐排遣了。这两句表现了作者很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对友人的安慰,又有自己对隐居的欣羡;既有对人世荣华富贵的否定,又似乎带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联系前面“不得意”三字看来,在这两句诗中,更主要的则是对朋友的同情之心,并蕴含着诗人自己对现实的愤激之情,这正是此诗的着意之处和题旨所在。从写法上看,前面四句,写得比较*淡,似乎无甚意味,至此两句作结,诗意顿浓,韵味骤增,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当然,这两句也不是*空而起的,而是由前面看似乎*淡的四句发展而来的,如果没有前四句作铺垫,这两句结尾也就不会给人这样强的“清音有余”(谢榛语)的感觉。

      这首古诗写送友人归隐。全诗六句,仅第一句叙事,五个字就叙写出自己骑马并辔送了友人一段路程,然后才下马设酒,饯别友人。下马之处也就是饯饮之地,大概在进入终南山的山口。这样就把题旨点足。以下五句,是同友人的问答对话。第二句设问,问友人向哪里去,以设问自然地引出下面的答话,并过渡到归隐,表露出对友人的关切。三、四句是友人的回答。看似语句*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诗人王维笔下是一个隐士,有自己的影子,至于为什么不得意,放在杜甫等人那里一定有许多牢骚,可在这里只是一语带过,更见人物的飘逸性情,对俗世的厌弃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不得意”三字,指出了友人归隐的原因,道出了友人心中郁抑不*。至于友人不得意的内容,当然主要是指政治上、功业上的怀才不遇。诗人没有明确写出,也不必写出,留以想象空间。五、六句,是他在得知友人“不得意”后,对友人的劝慰。他劝友人只管到山中去,不必再为尘世间得意失意的事情苦恼,只有山中的白云才是无穷无尽的。这里明说山中白云无尽,而尘世的功名利禄的“有尽”,无常,已含蕴其中。这两句意蕴非常复杂、丰富,诗的韵味很浓。句中有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安慰,也有自己对现实的愤懑,有对人世荣华富贵的否定,也有对隐居山林的向往。似乎是旷达超脱,又带着点无可奈何的情绪。从全篇看,诗人以问答的方式,既使送者和行人双方的思想感情得以交流,又能省略不少交代性的文字,还使得诗意空灵跳脱,语调亲切。

      诗人王维这首《送别》,用了禅法入诗,富于禅家的机锋。禅宗师弟子间斗机锋,常常不说话,而做出一些奇怪的动作,以求“心心相印”。即使要传达禅意,也往往是妙喻取譬,将深邃意蕴藏在自然物象之中,让弟子自己去参悟。诗人王维在诗歌创作中吸收了这种通过直觉、暗示、比喻、象征来寄寓深层意蕴的方法。他在这首古诗中,就将自己内心世界的复杂感受凝缩融汇在“白云无尽时”这一幅自然画面之中,从而达到了“拈花一笑,不言而喻”,寻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阅读全文]...

2022-03-21 22:01:40
  • 古诗大全及意思

  • 古诗大全及意思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大全及意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咏鹅》初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鹅,鹅,鹅,高昂着头颈朝着天,唱着歌。

      白色的羽毛悠悠浮动在绿水上,红色的鹅掌划动着清清的水波。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骆宾王七岁时的作品。

      全诗共四句,分别写鹅的样子、游水时美丽的外形和轻盈的动作,表达了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春晓》唐代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天的夜晚一直甜甜地睡到天亮,醒来时只听见窗外一片鸟鸣啁啾。

      回想起昨夜好像下过雨又刮过风,庭院石阶上一定铺满缤纷的落花。

      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

      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

      《回乡偶书》盛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我在年少时外出,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故乡。

      我口音虽未改变,但我那双鬓却已经斑白。

      所有儿童们看见我,都没有一个认识我的;他们笑着互相问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呀?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共二首,是作者于公元744年(天宝三载)致仕还乡时所作。

      诗中既抒发了久客伤老之情,又充满久别回乡的亲切感,虽为晚年之作,却富于生活情趣。

      《静夜思》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皎洁月光洒满床,恰似朦胧一片霜。

      仰首只见月一轮,低头教人倍思乡。

      这首诗是李白的作品,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游子吟》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是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像萱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郊最为脍炙人口的诗作。

      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

      《古朗月行》唐代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小的时候,我不认识月亮。

      我以为月亮,是白玉做的圆盘。

      又怀疑那是瑶池的仙镜,飘荡在云霓之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作者用浪漫主义手法,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表现了作者在儿童时期对月亮的幼稚而美好的.认识。

      《元日》北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在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

    [阅读全文]...

2022-03-25 21:44:28
  •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意思解释(送元二使安西注释及意思)

  • 解释
  • 建议听着古琴曲《阳关三叠》看本文!

    每年春晚最后一首歌是李谷一的《难忘今宵》,朋友聚会经常要唱周华健的《朋友》,战友、同学、朋友分别时要唱电影《驼铃》的主题曲《送战友》,好像这已是一种约定俗成。#书写经典#

    其实,在古代也有这样的约定俗成,在唐朝,就有一首歌,就像今天的《送战友》一样,经常吟唱于送别宴上。这首歌的名字叫《阳关三叠》,改编于一首诗,这首诗的作者是王维,诗名叫《送元二使安西》。

    这首诗是什么背景呢?唐朝时,在安西设都护府,辖域包括了今天的新疆、阿富汗、伊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领域,是唐朝西北部重要的军事要塞。

    元二,原名元常,因家中排名为二,被称为元二,史料不详,因为要出使安西,好朋友王维搞了一场送别宴,也因为一次送行,元二登上了历史舞台,也是他唯一的一次历史出镜。

    这首诗没有记载写作时间,初步判断是在公元755年之前写的。因为安史之乱,安西都护府的军队被抽调到内地*乱,致使守护空虚,被吐蕃占领,后于公元840年,建立龟兹国而结束唐朝统治。所以元二到安西出差,应该是在安史之乱之前,也因此可以判断,王维送元二的这场告别宴是在公元755年之前。

    好朋友元二出趟远门,要到边塞安西去,王维从长安城一路送到咸阳,也就是唐朝的渭城,分手作别,摆下告别宴,宴*中,惜惜相别就不用说了,喝酒吧,什么也不用说,都在酒里了。此时咸阳的清晨刚刚下过小雨,湿润的空气清新,路面无尘,旅馆的柳树也刚刚泛青,应该是一个春天。二人把酒话别,王维说了一句感伤至极的话,老二啊,再喝一杯吧,再往西走,可就没有老朋友了。真是”情深不在语,尽在杯酒中”。于是一首千古绝唱由此诞生。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空气清新,旅舍更加青翠。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因为这首诗既没有赶考送别的期许,也没有上任送别时的恭贺,更没有被贬送别时的悲伤,在诗中表达的仅仅是朋友间浓浓的情谊,于是被人谱曲,经常在告别宴中传唱,名为《阳关三叠》。

    经典需要传承,历史需要弘扬,书法和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特邀请来自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湖南、四川、山西、甘肃、广东、陕西等全国各地的书法爱好者,共同书写王维这首饱含浓浓朋友情的唐朝”送战友”——《送元二使安西》。

    [阅读全文]...

2022-02-14 10:52:59
  • 古诗清明的意思

  • 清明
  • 古诗清明的意思

      《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下面是关于古诗清明的意思的内容,欢迎阅读!

      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注释

      ⑴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⑵纷纷:这里形容多。

      ⑶欲断魂:这里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⑷借问:即请问。

      ⑸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杜牧介绍

      杜牧(公元803-约853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号称杜紫薇。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诗人。(来源:中书省别名紫微省,因此人称其为“杜紫薇” )晚唐时期.唐代文学家,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阿(ē)房宫赋》亦颇有名。

      杜牧,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xiū zhuàn),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杜甫与李白区别开来,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诗文解释】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向人询问酒家哪里有,牧童远远地指了指杏花村。

      【词语解释】纷纷:形容多。 断魂:形容十分伤心悲哀。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本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诗文赏析】山西杏花村的白酒,醇香可口,年代长久。在杏花村考古工作者发掘出许多汉代的制酒的工具和酒器,推测大约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北魏时期就大规模地酿造白酒。到了唐代,村里酒店已经有七十二家了。杏花村的酒闻名于世,李白和杜甫也曾在此饮酒作诗,但杜牧的《清明》诗家喻户晓。据说,到了清朝,杏花村的酒家已经有了二百二十家。本诗大意是清明时节,本该家人团聚,可是对于冒雨赶路的行人来讲,不禁心情迷乱,难以*静,好在找到了解脱的形式。全诗自然流畅、通俗易懂、余味无穷。

    [阅读全文]...

2022-07-26 21:00:43
  • 《春日》古诗的意思

  • 春日
  • 《春日》古诗的意思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日》古诗的意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日

      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

      风与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赏析

      人们一般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访”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阅读全文]...

2022-07-07 10:14:39
  • 《咏柳》古诗的意思

  • 《咏柳》古诗的意思

      导语:《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一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咏柳》古诗的意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咏柳

      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注释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古典诗词与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赏析

      首句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柳,单单用碧玉来比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与柳的颜色有关,“碧”与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与那位古代质朴美丽的贫家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故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坠的`绿色的丝织裙带。*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这两句把比喻与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与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概况来说,这一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阅读全文]...

2021-12-01 14:08:54
  • 古诗小池的意思

  •   《小池》

      作者:杨万里

      原文: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注释:

      1、泉眼:泉水的出口。惜:吝惜。

      2、照水:映在水里。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3、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

      4、上头:上面,顶端。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

      诗意: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

      树阴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

      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赏析:

      这首诗小巧、精致,宛如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画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笔都小,却玲珑剔透,生机盎然。

      第一句,紧扣题目写小池的源泉,一股涓涓细流的泉水。泉水从洞口流出,没有一丝声响,当然是小之又小的。流出的泉水形成一股细流,更是小而又小了。这本来很寻常,然而作者却凭空加一“惜”字,说好像泉眼很爱惜这股细流,吝啬地舍不得多流一点儿。于是这句诗就立刻飞动起来,变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性。

      第二句,写树阴在晴朗柔和的风光里,遮住水面。这也是极*常之事,可诗人加一“爱”字,似乎用她的阴凉盖住小池,以免水分蒸发而干涸,这样就化无情为有情了。而且,诗舍形取影,重点表现水面上的柔枝婆娑弄影,十分空灵。

      三、四句把焦点缩小,写池中一株小荷以及荷上的蜻蜓。小荷刚把她的含苞待放的嫩尖露出水面,显露出勃勃生机,可在这尖尖嫩角上却早有一只小小蜻蜓立在上面,它似乎要捷足先登,领略春光。(m.ju.51tietu.net)小荷与蜻蜓,一个“才露”,一个“早有”,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一切,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景物。

      诗人触物起兴,用敏捷灵巧的手法,描绘充满情趣的特定场景,把大自然中的极*常的细小事物写得相亲相依,和谐一体,活泼自然,流转圆活,风趣诙谐,通俗明快。且将此诗写的犹如一幅画,画面层次丰富:太阳、树木、小荷、小池,色彩艳丽,还有明亮的阳光、深绿的树荫、翠绿的小荷、鲜活的蜻蜓,清亮的泉水。画面充满动感:飞舞的蜻蜓、影绰的池水,充满了诗情画意。

    [阅读全文]...

2022-05-13 23:20:27
意思是送人的古诗 - 句子
意思是送人的古诗 - 语录
意思是送人的古诗 - 说说
意思是送人的古诗 - 名言
意思是送人的古诗 - 诗词
意思是送人的古诗 - 祝福
意思是送人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