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王维写的一首古诗

关于重阳节王维写的一首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重阳节王维写的一首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重阳节王维写的一首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重阳节王维写的一首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858) 语录(140) 说说(337) 名言(19) 诗词(1k+) 祝福(388) 心语(4)

  • 重阳节王维的诗句

  • 重阳节
  • 重阳节王维的诗句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诗句都不陌生吧,诗句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还苦于找不到好的诗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重阳节王维的诗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九月九日时,菊花空满手。中心窃自思,傥有人送否。——王维《偶然作六首》

      4.芍药和金鼎,茱萸插玳筵。——王维《奉和圣制重阳节宰臣及群官上寿应制》

    [阅读全文]...

2022-01-17 05:39:56
  • 王维的重阳节古诗

  • 重阳节
  • 王维的重阳节古诗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王维的重阳节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王维的重阳节古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

      ①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民间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俗。

      ②忆:想念。

      ③山东:指华山以东(今山西),王维的家乡就在这一带。

      ④异乡:他乡。

      ⑤倍:加倍,更加。

      ⑥遥知:远远的想到。

      ⑦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俗。

      ⑧茱萸(zhū yú):又名越椒,一种香气浓烈的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

      【写作背景】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是王维十七岁时所作。王维少年时就与胞弟王缙离开家乡蒲州到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客游。在诗歌创作方面的久负盛名,使他成为王公、驸马、达官贵人的座上清客,这使他有机会大量接触上层社会的生活,对世态炎凉和统治阶级的腐败生活有了深刻认识,并且产生了深深的厌倦。

      久而久之,思乡怀亲之感不断袭扰他。特别是在他十七岁那年的“九·九”重阳佳节之日,达官贵人们都以家宴自娱,胞弟王缙也回蒲州去了,一种难以排遣的孤独感和思乡之情突然在举目无亲的诗人心中爆发,遂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了。

      【译文】

      译文一(转):“我”独自一人在他乡游居漂泊,每每一到好节日,我对家乡,对亲人,对老友那浓浓的思念之情更加深了。遥想兄弟们一定正在登高山吧!一定都插上了茱萸,唯一可惜的就是少了“我”一人。

      译文二(转):我独自一人作客他乡,每逢这美好节日便更加思念亲人。在远方就知道兄弟们登上高处,身上都佩带着茱萸草,却少了我一个人。

      韵译:

      独自一人流落他乡成为异乡客,每碰到传统节日加倍思念亲人。在远方也知道兄弟们攀登高山,都采茱萸插戴头上只有我没有。

      【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抒发身在异乡的游子适逢佳节对故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反映出人们的心声,引起人们的共鸣。全诗朴素无华,蕴藉深厚,用词精练,曲折有致,堪称千古绝唱。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首句写身在异乡的诗人每到佳节倍加思念故乡的兄弟亲人。

      起句一个“独”字,造境突兀,既刻划出了诗人举目无亲、孑然孤单的形象,又传达出抒情主人公寂寞凄凉的心境。两个“异”字迭用,更加强了诗人的孤独之感,为诗的画面增添了凄楚的色彩。第二句是全诗的诗眼和感情主线。这里的“每逢”二字,突破了“九月九日”这一特定时间的局限,使人体会到诗中之情酝酿日久,今年九月九日的爆发只不过是碰到了重阳佳节这一导火索罢了,一个“倍”字,既渲染了今日思亲之情的强烈,又表明了*日思亲之经常。这两句诗着重在写诗人节日的感受,由于诗题已经点明时值重阳佳节,埋下了热闹欢愉的节日场面的伏笔,因而就愈使人感到身“在异乡为异客”的孤寂的游子形象,更加鲜明。

      前两句,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几乎不经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现警句。但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足。这首诗的后两句,如果顺着“佳节倍思亲”作直线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难办到。作者采取另一种方式:紧接着感情的激流,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静,实则更加深沉。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由自己思亲,想到亲人节日必然也在想念自己,从而更加深了诗人珍视兄弟手足之情、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思。古时有重阳节佩茱萸登高饮菊花酒可以消灾避邪之说。这里,诗人巧妙地通过兄弟重阳佳节佩茱萸囊登高这一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细节来使兄弟思己之情具体化、形象化,用兄弟对登高行列缺了一人的遗憾心情来反射出诗人思亲的心曲,更使人感到诗情真挚:委婉动人。

      这首诗注重感受和细节的典型性,“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受,既是诗人日常感受的升华,又是长期客居异乡的游子节日感受的概括和总结,有相当的普遍性和代表性。登高插茱萸的'细节,体现了节日兄弟聚首的欢悦,同时也具有浓厚的时代和地方色彩。正因为这首诗注重感受、细节、时间、环境诸方面的典型选择,因而就形象逼真地表达了诗人具有典型意义的感情。因此千百年来屡经传诵。

      千古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诗的第一句用了“独”、“异”两个字,分量下得很足。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对他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异乡为异客”,不过是说在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惯差别很大,诗人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不*惯,感到他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

      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日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描写就显得十分自然。

      这种体验人人都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诗人用这样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成功地表现过。而一经诗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现客中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相关名句:“但将酩酊酬佳节”,“重阳独酌杯中酒”。

      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mó jié) ,人称诗佛 ,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王维生前,人们就认为他是“当代诗匠,又精禅理。”(苑咸《酬王维序》),死后更是得到了“诗佛”的称号。王维出生在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的家庭里,根据王维写的《请施庄为寺表》云:“臣亡母故博陵县君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王右丞集笺注》卷二五,有一篇《大荐福寺大德道光禅师塔铭》,文中述及了诗人同当代名僧道光禅师的关系时说:“维十年座下."可见王维确实也与佛家因缘不浅,其晚年更是过着僧侣般的生活。据《旧唐书》记载:“在京师,长斋,不衣文俯伏受教,欲以毫末度量虚空,无有是处,志其舍利所在而已,”采,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惟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颂为事。”此时的王维俨然是一僧侣了。

      王维青少年时期即拥有文学才华。开元九年(721年) 中进士第,为大乐丞。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后归至长安。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张九龄为中书令。王维被擢为右拾遗。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张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政治主张,体现了他当时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二十四年 (736)张九龄罢相。次年贬荆州长史。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到日趋黑暗的转折点。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他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这一诗派是陶渊明、谢灵运、谢眺的后继者,这一诗派的诗人以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著称,在艺术风格上也比较接*,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因而被称为“山水田园诗派”。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称为“王孟”。

    [阅读全文]...

2022-06-12 20:54:27
  • 王维描写重阳节的诗

  • 重阳节
  • 王维描写重阳节的诗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句吧,诗句通常按照诗文的格式体例,限定每句字数的多少。还苦于找不到好的诗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王维描写重阳节的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解:

      1、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俗。

      2、茱萸:一种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

      韵译:

      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

      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

      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

      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赏析:

      该诗写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抒发身在异乡的游子适逢佳节对故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反映出人们的心声,引起人们的共鸣。全诗朴素无华,蕴藉深厚,用词精练,曲折有致,堪称千古绝唱。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首句写身在异乡的诗人每到佳节倍加思念故乡的兄弟亲人。起句一个“独”字,造境突兀,既刻划出了诗人举目无亲、孑然孤单的形象,又传达出抒情主人公寂寞凄凉的心境。两个“异”字迭用,更加强了诗人的孤独之感,为诗的画面增添了凄楚的色彩。第二句是全诗的诗眼和感情主线。这里的“每逢”二字,突破了“九月九日”这一特定时间的局限,使人体会到诗中之情酝酿日久,今年九月九日的爆发只不过是碰到了重阳佳节这一导火索罢了,一个“倍”字,既渲染了今日思亲之情的强烈,又表明了*日思亲之经常。这两句诗着重在写诗人节日的感受,由于诗题已经点明时值重阳佳节,埋下了热闹欢愉的节日场面的伏笔,因而就愈使人感到身“在异乡为异客”的孤寂的游子形象,更加鲜明。

      前两句,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几乎不经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现警句。但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足。这首诗的后两句,如果顺着“佳节倍思亲”作直线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难办到。作者采取另一种方式:紧接着感情的激流,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静,实则更加深沉。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由自己思亲,想到亲人节日必然也在想念自己,从而更加深了诗人珍视兄弟手足之情、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思。古时有重阳节佩茱萸登高饮菊花酒可以消灾避邪之说。这里,诗人巧妙地通过兄弟重阳佳节佩茱萸囊登高这一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细节来使兄弟思己之情具体化、形象化,用兄弟对登高行列缺了一人的'遗憾心情来反射出诗人思亲的心曲,更使人感到诗情真挚:委婉动人。

      这首诗注重感受和细节的典型性,“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受,既是诗人日常感受的升华,又是长期客居异乡的游子节日感受的概括和总结,有相当的普遍性和代表性。登高插茱萸的细节,体现了节日兄弟聚首的欢悦,同时也具有浓厚的时代和地方色彩。正因为这首诗注重感受、细节、时间、环境诸方面的典型选择,因而就形象逼真地表达了诗人具有典型意义的感情。因此千百年来屡经传诵。

      千古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诗的第一句用了“独”、“异”两个字,分量下得很足。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对他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异乡为异客”,不过是说在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惯差别很大,诗人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不*惯,感到他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

      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日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描写就显得十分自然。

      这种体验人人都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诗人用这样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成功地表现过。而一经诗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现客中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阅读全文]...

2022-06-26 00:46:39
  • 王维描写重阳节的诗

  • 重阳节
  • 王维描写重阳节的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是王维描写重阳节的诗,写尽重阳节,写进我们的心里。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王维描写重阳节的诗,欢迎阅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解:

      1、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俗。

      2、茱萸:一种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

      韵译:

      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

      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

      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

      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赏析:

      该诗写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抒发身在异乡的游子适逢佳节对故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反映出人们的心声,引起人们的共鸣。全诗朴素无华,蕴藉深厚,用词精练,曲折有致,堪称千古绝唱。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首句写身在异乡的诗人每到佳节倍加思念故乡的兄弟亲人。

      起句一个“独”字,造境突兀,既刻划出了诗人举目无亲、孑然孤单的形象,又传达出抒情主人公寂寞凄凉的心境。两个“异”字迭用,更加强了诗人的孤独之感,为诗的画面增添了凄楚的色彩。第二句是全诗的诗眼和感情主线。这里的“每逢”二字,突破了“九月九日”这一特定时间的局限,使人体会到诗中之情酝酿日久,今年九月九日的爆发只不过是碰到了重阳佳节这一导火索罢了,一个“倍”字,既渲染了今日思亲之情的强烈,又表明了*日思亲之经常。这两句诗着重在写诗人节日的感受,由于诗题已经点明时值重阳佳节,埋下了热闹欢愉的节日场面的伏笔,因而就愈使人感到身“在异乡为异客”的孤寂的游子形象,更加鲜明。

      前两句,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几乎不经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现警句。但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足。这首诗的后两句,如果顺着“佳节倍思亲”作直线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难办到。作者采取另一种方式:紧接着感情的激流,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静,实则更加深沉。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由自己思亲,想到亲人节日必然也在想念自己,从而更加深了诗人珍视兄弟手足之情、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思。古时有重阳节佩茱萸登高饮菊花酒可以消灾避邪之说。这里,诗人巧妙地通过兄弟重阳佳节佩茱萸囊登高这一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细节来使兄弟思己之情具体化、形象化,用兄弟对登高行列缺了一人的遗憾心情来反射出诗人思亲的心曲,更使人感到诗情真挚:委婉动人。

      这首诗注重感受和细节的典型性,“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受,既是诗人日常感受的升华,又是长期客居异乡的游子节日感受的概括和总结,有相当的普遍性和代表性。登高插茱萸的细节,体现了节日兄弟聚首的欢悦,同时也具有浓厚的时代和地方色彩。正因为这首诗注重感受、细节、时间、环境诸方面的典型选择,因而就形象逼真地表达了诗人具有典型意义的感情。因此千百年来屡经传诵。

      千古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诗的.第一句用了“独”、“异”两个字,分量下得很足。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对他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异乡为异客”,不过是说在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惯差别很大,诗人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不*惯,感到他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

      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日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描写就显得十分自然。

      这种体验人人都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诗人用这样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成功地表现过。而一经诗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现客中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阅读全文]...

2022-01-11 05:38:29
  • 关于重阳节王维的诗句

  • 重阳节,文学
  • 关于重阳节王维的诗句

      久久重阳节,祝你:登高运势高,饮酒福长久,赏菊创重举,佩萸心欢愉,念友驱烦忧,思乡万事祥,重阳步步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重阳节王维的诗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重阳节王维的诗句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九月九日时,菊花空满手。中心窃自思,傥有人送否。——王维《偶然作六首》

      4.芍药和金鼎,茱萸插玳筵。——王维《奉和圣制重阳节宰臣及群官上寿应制》

      关于重阳节王维的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创作背景:

      这是王维十七时的作品。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是重阳节,*有些地方有登高的*俗。《太*御览》卷三十二引《风土记》云:“俗于此日,以茱萸气烈成熟,尚此日,折萸房以插头,言辟热气而御初寒。”

      王维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

      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却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量。这种力量,首先来自它的朴质、深厚和高度的概括。

      关于重阳节的诗句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 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李白《九日龙山饮》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 江总《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他乡送客杯。 —— 王勃《蜀中九日 》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且欲*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 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 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白居易《重阳*上赋白菊》

      对青山强整乌纱。 —— 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关于描写重阳节的诗句

      1、九日登高处,群山入望赊。——赵1时春《原州九日》

      2、紫萸一枝传赐,梦谁到、汉家陵。——姚1云文《紫萸香慢·*重阳》

      3、朔方三度重阳节,河曲干旌岁岁忙。——齐1之鸾《九日登清水营城》

      4、算明朝、未了重阳,紫萸应耐看。——吴文英《霜花腴·重阳前一日泛石湖》

      5、又1653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李煜《谢新恩内·冉冉秋光留不住》

      6、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宋祁《九容日置酒》

      7、握手经年别,惊心九日霜。——妙信《九日酬诸子》

    [阅读全文]...

2022-07-05 21:19:03
  • 重阳节的古诗

  • 重阳节
  • 重阳节的古诗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重阳节的古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重阳日即事

      唐·赵嘏

      病酒坚辞绮*春,菊花空伴水边身。

      由来举止非闲雅,不是龙山落帽人。

      【作者介绍】

      赵嘏 ,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 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存诗二百多首,其中七律、七绝最多且较出色。

      1、重阳节的诗句古诗鉴赏:九日齐山登高

      作者: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2、重阳节的诗句古诗鉴赏:满江红·喜遇重阳

      作者:宋江

      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

      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

      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

      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

      3、重阳节的诗句古诗鉴赏: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

      作者: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4、重阳节的诗句古诗鉴赏:九日龙山饮

      作者:李白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5、重阳节的诗句古诗鉴赏:九日五首·其一

      作者: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6、重阳节的诗句古诗鉴赏:秋登兰山寄张五

      作者: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飞逐鸟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7、重阳节的诗句古诗鉴赏:汉*·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作者:陆游

      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川。

      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笺。

      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

      8、重阳节的诗句古诗鉴赏:采桑子·九日

      作者:纳兰性德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乡路迢迢。

      六曲屏山和梦遥。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

      只觉魂销。南雁归时更寂寥。

      (一)

      丰收望,美景到农家。九九攀登邀老友,痴痴而侃赞芳华。陶醉满天霞。

    [阅读全文]...

2022-04-15 22:44:26
  • 有关重阳节的古诗

  • 重阳节
  • 有关重阳节的古诗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重阳节的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2、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4、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5、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6、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7、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采桑子·重阳》

      8、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采桑子·重阳》

      9、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上赋白菊》

      10、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11、九月九日望乡台,他*他乡送客杯。——王勃《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

      12、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13、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黄。——张可久《满庭芳·客中九日》

      14、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龙山饮》

      15、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晏殊《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16、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17、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重阳。——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

      18、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19、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鬓毛。——郑谷《菊》

      20、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21、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22、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23、霜风渐欲作重阳,熠熠溪边野菊香。——苏轼《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苶有怀子由弟二首·其二》

      24、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25、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26、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晏殊《少年游·重阳过后》

      27、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28、且欲*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29、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文森《九日》

      30、吟怀未许老重阳,霜雪无端入鬓长。——序灯《九日吴山宴集值雨次韵》

      31、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多风雨。——辛弃疾《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

      32、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文森《九日》

      33、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杜甫《九日寄岑参》

      34、握手经年别,惊心九日霜。——妙信《九日酬诸子》

      35、九日黄花才过了,一尊聊慰秋容老。——赵可《凤栖梧·霜树重重青嶂小》

      36、对兹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曹雪芹《螃蟹咏》

      37、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苏洵《九日和韩魏公》

      38、时节是重阳,菊花牵恨长。——徐灿《菩萨蛮·秋闺》

      39、辕门菊酒生豪兴,雁塞风云惬壮游。——王琼《九日登花马池城》

      40、不负东篱约,携尊过草堂。——妙信《九日酬诸子》

      41、暗凝伫。*重阳、满城风雨。——周密《扫花游·九日怀归》

      42、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宋祁《九日置酒》

      43、重阳佳节意休休,与客携壶共上楼。——姜塘《摘星楼九日登临》

      44、九日登高处,群山入望赊。——赵时春《原州九日》

      45、算明朝、未了重阳,紫萸应耐看。——吴文英《霜花腴·重阳前一日泛石湖》

      46、朔方三度重阳节,河曲干旌岁岁忙。——齐之鸾《九日登清水营城》

      47、万里秋光客兴赊,同人九日惜年华。——沈辂《九日登高台寺》

      48、西风泼眼山如画,有黄花休恨无钱。——张可久《风入松·九日》

      49、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阅读全文]...

2022-04-16 17:23:19
  • 重阳节的古诗句

  • 重阳节,重阳
  •   1) 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 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2)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他乡送客杯。 —— 王勃《蜀中九日》

      3)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 少年自负凌云笔。 —— 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5)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 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6) 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花时万人乐处,欹帽垂鞭。 —— 陆游《汉*•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7)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 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8) 君子强逶迤,小人困驰骤。 —— 杜甫《九日寄岑参》

      9)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 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10)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 白居易《重阳*上赋白菊》

      11) 对青山强整乌纱。 —— 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12)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13) 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 —— 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14)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重阳。 —— 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

      15)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 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16)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17)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18) 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 —— 杜甫《九日寄岑参》

      19) 孤花片叶,断送清秋节。 —— 纳兰性德《清*乐•孤花片叶》

      20)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 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21) 九日登高处,群山入望赊。 —— 赵时春《原州九日》

      22)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 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23) 六曲屏山和梦遥。 —— 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24)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 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25) 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 —— 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26)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 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27)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 苏洵《九日和韩魏公》

      28)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 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29) 还似今朝歌酒*,白头翁入少年场。 —— 白居易《重阳*上赋白菊》

      30)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 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31)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 李白《九日龙山饮》

      32)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 —— 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33) 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 —— 韩琦《九日水阁》

      34) 强整帽檐欹侧,曾经向、天涯搔首。 —— 潘希白《大有•九日》

      35) 无限枝头好颜色,可怜开不为重阳。 —— 丘浚《咏菊》

      36) 一片宋玉情怀,十分卫郎清瘦。 —— 潘希白《大有•九日》

      37)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38) 绿杯红袖趁重阳。 —— 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39) 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 —— 韩琦《九日水阁》

      40) 南雁归时更寂寥。 —— 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41)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 —— 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42)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 文森《九日》

      43) 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多风雨。 —— 辛弃疾《踏莎行》

      44)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45)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阅读全文]...

2021-12-13 10:35:16
  • 重阳节古诗

  • 重阳节
  •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九日登巴台》

      唐·白居易

      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

      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

      去年重阳日,漂泊湓城隈。

      今岁重阳日,萧条巴子台。

      旅鬓寻已白,乡书久不来。

      临觞一搔首,座客亦徘徊。

      3、《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唐·李嘉佑

      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黄菊为谁开。

      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

      4、《重阳日上渚宫杨尚书》

      唐·李群玉

      落帽台边菊半黄,行人惆怅对重阳。

      荆州一见桓宣武,为趁悲秋入帝乡。

      5、《重阳日赐宴曲江亭,赋六韵诗用清字》

      唐·李适

      早衣对庭燎,躬化勤意诚。

      时此万机暇,适与佳节并。

      曲池洁寒流,芳菊舒金英。

      乾坤爽气满,台殿秋光清。

      朝野庆年丰,高会多欢声。

      永怀无荒戒,良士同斯情。

      6、《重阳日即事》

      唐·李适

      令节晓澄霁,四郊烟霭空。

      天清白露洁,菊散黄金丛。

      寡德荷天贶,顺时休百工。

      岂怀歌钟乐,思为君臣同。

      至化在亭育,相成资始终。

      未知康衢咏,所仰惟年丰。

      7、《重阳日中外同欢,以诗言志,因示群官》

      唐·李适

      炎节在重九,物华新雨余。

      清秋黄叶下,菊散金潭初。

      万实行就稔,百工欣所如。

      欢心畅遐迩,殊俗同车书。

      至化自敦睦,佳辰宜宴胥。

      锵锵间丝生,济济罗簪裾。

      此乐匪足耽,此诚期永孚。

      8、《重阳夜集兰陵居与宣上人联句》

      唐·李益

      酒巡明烛刻,篱菊暗寻芳。

      新月和秋露,繁星混夜霜。

      登高今夕事,九九是天长。

      9、《奉陪裴相公重阳日游安乐池亭》

    [阅读全文]...

2022-04-04 18:07:52
  • 关于重阳节的古诗

  • 重阳节
  • 关于重阳节的古诗

      重阳节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重阳节还是中国传统的四大祭祖节日。诗词歌赋数不胜数,下面是关于重阳节的.古诗,欢迎阅读参考!

      旅中重阳

      【唐】司空图

      乘时争路只危身,经乱登高有几人。

      今岁节唯南至在,旧交坟向北邙新。

      当歌共惜初筵乐,且健无辞后会频。

      莫道中冬犹有闰,蟾声才尽即青春。

      喜王驾小仪重阳相访

      【唐】司空图

      白菊初开卧内明,闻君相访病身轻。

      樽前且拨伤心事,溪上还随觅句行。

      幽鹤傍人疑旧识,残蝉向日噪新晴。

      拟将寂寞同留住,且劝康时立大名。

      浙上重阳

      【唐】司空图

      登高唯北望,菊助可□明。

      离恨初逢节,贫居只喜晴。

      好文时可见,学稼老无成。

      莫叹关山阻,何当不阻兵。

      重阳山居

      【唐】司空图

      诗人自古恨难穷,暮节登临且喜同。

      四望交亲兵乱后,一川风物笛声中。

      菊残深处回幽蝶,陂动晴光下早鸿。

      明日更期来此醉,不堪寂寞对衰翁。

      重阳日荆州作

      【唐】吴融

      万里投荒已自哀,高秋寓目更徘徊。

      浊醪任冷难辞醉,黄菊因暄却未开。

      上国莫归戎马乱,故人何在塞鸿来。

      惊时感事俱无奈,不待残阳下楚台。

      重阳宴集同用寒字

      【唐】张登

      锡宴逢佳节,穷荒亦共欢。

      恩深百日泽,雨借九秋寒。

      望气人谣洽,临风客以难。

      座移山色在,杯尽菊香残。

      欲识投醪遍,应从落帽看。

      还宵须命烛,举首谢三官。

      重阳日至峡道

      【唐】张籍

      无限青山行已尽,回看忽觉远离家。

      逢高欲饮重阳酒,山菊今朝未有花。

      重阳

      【唐】赵嘏

      节逢重九海门外,家在五湖烟水东。

      还向秋山觅诗句,伴僧吟对菊花风。

      重阳日寄韦舍人

      【唐】赵嘏

      节过重阳菊委尘,江边病起杖扶身。

    [阅读全文]...

2021-12-01 22:10:55
重阳节王维写的一首古诗 - 句子
重阳节王维写的一首古诗 - 语录
重阳节王维写的一首古诗 - 说说
重阳节王维写的一首古诗 - 名言
重阳节王维写的一首古诗 - 诗词
重阳节王维写的一首古诗 - 祝福
重阳节王维写的一首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