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铃声有多少古诗

关于宋朝的铃声有多少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宋朝的铃声有多少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宋朝的铃声有多少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宋朝的铃声有多少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774) 语录(33) 说说(182) 名言(2) 诗词(212) 祝福(4) 心语(9)

  • 宋朝苏轼的古诗词

  • 苏轼,写作
  • 宋朝苏轼的古诗词

      苏轼写的诗词有很多,一生当中有许多流传的千古诗词。那么,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一些宋朝苏轼的古诗词,希望大家喜欢。欢迎过来欣赏。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一、《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公元1084年,苏轼由黄州贬所改迁汝州团练副使,赴汝州经过九江时,便与好友参寥同游庐山。秀丽的山水触发了苏轼的逸兴壮思,这首诗就是他游览庐山后所作,如诗题可知,这首诗是题在庐山西麓的西林寺内的墙壁上。

      二、《和董传留别》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董传曾在凤翔与苏轼交游,这首诗是苏轼写给他的留别诗,当时苏轼要从凤翔回到长安去。在凤翔,董传的生活贫困,衣衫朴素,但他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凡的衣着掩盖不住他乐观向上的精神风骨。这首诗可能很多人都不熟悉,但“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现在大家知道它的出处了。

      三、《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是北宋著名的九僧之一,福建建阳人,善画,著名国画史学家郭若虚说他“工画鹅、雁、鹭鸶,尤工小景,善为寒江远渚。萧洒虚旷之景,人所难到也”。他的画享誉一时,而《春江晚景》就是他的得意之作,可惜原画已失传。这首诗是苏轼于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其画作而作的题图诗,在苏轼的笔下,无声的、静止的画面,变成了有声的、活动的诗境,使观者见到了、听到了、感受到了从画面上所不能得到的东西。

      四、《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苏轼以清新的'笔致描写了春夜里迷人的景色,写花香,写月色,写高楼里传出的幽幽细吟的歌乐声,也写富贵人家为了不让美好的时光白白过去,都在尽情地寻欢作乐,这样的描写也带点讽刺意味地反映了官宦贵族人家纸醉金迷的奢侈生活。

      五、《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公元1071—1074年,苏轼任杭州通判,写有多首与西湖景物的诗词之作,这首诗便是其中之一。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两种不同的景致,让他都很欣赏,便有感而发,写下这首诗。

      六、《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五》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公元1072年,苏轼在杭州任通判,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楼上喝酒,写下了五首七言绝句,这是其中的第五首。诗的大意是:做不到隐居山林,暂时先做个闲官吧,这样尚可得到长期的悠闲胜过暂时的休闲。我本来就没有家,不安身在这里又能到哪里去呢?何况就算是故乡,也没有像这里这样优美的湖光山色。

      七、《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刘景文,即刘季孙,字景文,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公元1090年,苏轼也在杭州任知州,俩人交往甚厚,苏轼视他为国士,并有《乞擢用刘季孙状》予以上表举荐他。还写了这首诗赠以勉励之,当时的刘景文已经58岁了,难免有迟暮之感,所以诗的前两句“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也借以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八、《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解释一下诗题,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渑池是县名,隶属于今河南三门峡市。公元1061年冬,苏辙送苏轼至郑州,分别时作《怀渑池寄子瞻兄》予苏轼,然后苏轼和作了这首诗。之所以说怀旧,是因为苏辙十九岁时,曾被任命为渑池县主簿,未到任即中进士。他与苏轼赴京应试路经渑池,同住县中僧舍,同于壁上题诗;如今苏轼赴陕西凤翔做官,又经过渑池。

      九、《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公元1077年,苏轼任徐州知府,与相别七年的弟弟苏辙共度了一百多日,并有了难得的共同赏月的机会。这首诗便写于此时,表达与胞弟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快乐,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不得不分别,前途未卜的哀伤与感慨。

      十、《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生。

      十一、《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十二、《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阅读全文]...

2022-03-17 11:37:50
  • 清明古诗宋朝王禹偁56句

  • 清明,清明节,祝福
  • 《清明》诗词鉴赏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赏析:

      《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附*有杜湖、东南湖等胜景。本诗写一个离乡在外的“行人”,在春雨绵绵的清明时节欲借酒浇愁的心情。诗中的行人、酒家、牧童、杏花村,山道湾湾、春雨飘洒,构成了一幅情趣盎然的“清明烟雨画”。

      本诗在1992年香港“唐诗十佳”评选中,被评为第二佳。

      注释:

      1、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约在阳历四月五日左右。

      2、欲断魂:指心里忧郁愁苦,就像失魂落魄一样。

      3、遥指:指向远处。

      4、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赏析:清明节,传统有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的*俗。可是诗中的“行

      人”却独自在他乡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很孤独、凄凉的,再加上春雨绵绵不

      绝,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烦乱和惆怅,情绪低落到似乎不可支持。然而“行

      人”不甘沉湎在孤苦忧愁之中,赶快打听哪儿有喝酒的地方,让自己能置身于人

      和酒的热流之中。于是,春雨中的牧童便指点出那远处的一片杏花林。诗歌的结

      句使人感到悠远而诗意又显得非常清新、明快。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祭扫的节日。文人墨客也写了不少关于清明节祭扫的诗文。在众多“清明诗”中,我对南宋诗人高翥的《清明诗》情有独钟。下面就先让我们读读这首诗: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化作白蝴蝶,泪水染作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这首诗明白晓畅,但寓意深刻。每读一次,都能读出新意;每读一次,都让人清醒。

      诗的首联作者给我们展现了大环境:南山北岭到处都有“墓田”,清明时节家家都要祭扫。这是概写,但我们也能感受到那具体的场面:可想而知,清明时节,那扫墓之人络绎不绝,路上的唠嗑声,坟前的`哭声,天上的乌鸦叫声打破了往日的寂寞,凄凉的墓地,顿时热闹起来。首句说“墓田”似乎不如“墓地”和“坟田”更顺口,但这是押韵和*仄的需要。

      颔联就描写具体化了,作者给我们展现了特写镜头:人们在坟前烧的纸,化作纸灰,随风飘舞起来,就像白色的蝴蝶在翻飞。而那跪着烧纸的儿女,脸上泪水不断,用手也不断地擦拭,所以泪水流过之处已经有红色的痕迹了。“红杜鹃”是比喻。这既是泪痕的颜色,也有“杜鹃滴血”之意,说明“悲哀深切”之深,与后面的“笑灯前”形成鲜明的对比。

      颈联又是特写两幅画面。一个是日落的坟前,那白天烧完的纸灰,堆的很厚,所以里面还保留着热气。这正是狐狸取暖的好地方,它卧在纸灰堆上酣然入睡。这也言外之意地告诉我们,烧了这些纸,只能给狐狸取暖了,与坟里的尸骨毫无干系。

      另一个画面是:白天烧完纸的儿女们,夜晚又聚在灯前,有说有笑,又吃又喝。坟前那短暂的悲痛早已飞到九霄云外。仅仅过了半天就如此,那明天、后天,谁还能去想死去的亲人呢。作者也许意在告诉大家,思亲的悲痛是暂时的,人还要回到眼前的生活。

      尾联是作者在前几联记叙描写基础上的感慨:人啊,活着就要好好享受生活,死去了,什么都没有,什么也带不走。这是何等清醒的认识呀。

      曾几何时,有人对该诗的这种人生看法和态度给予了批判,认为这是消极遁世,与革命思想不相符。这实在有点太苛刻了。首先应看到诗人的唯物主义思想是难能可贵的。其次也应看到,作者那种珍惜眼前,珍惜当世的观点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这总比那些把幸福寄予来生的虚无缥缈的人生态度更有现实意义。

      《寒食》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清明即事》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明》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阅读全文]...

2022-05-03 10:27:12
  • 宋朝经典古诗句赏析

  • 经典
  • 宋朝经典古诗句赏析

      诗的'本质的特征是抒情美。无论是小说、散文、戏剧,最优美之处,无不闪现出诗的光环来。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宋朝经典古诗句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1.要看银山排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宋·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

      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州)

      4.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宋·王安石·元日)

      5.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宋·王安石)

      6.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宋·苏轼· 赠刘景文)

      7.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宋·苏轼·蝶恋花)

      8.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9.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宋·苏轼·冬景)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题西林壁)

      1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2.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13.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宋·苏轼·后赤壁赋)

      14.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宋·苏轼)

      1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水调歌头)

      1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宋·苏轼·水调歌头)

      17.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之战)

      18.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宋·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

      19.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 (宋·张耒·春日)

      20.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宋·李清照·渔家傲)

      2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22.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宋·李清照·五陵春)

      2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宋·李清照·声声慢)

      2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宋·李清照·醉花阴)

      25.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宋·李清照·如梦令)

      26.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宋·秦观·鹊桥仙)

      27.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宋·秦观·春日)

      28.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宋·陆游·文章)

      2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陆游·游山西村)

      30.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 大作)

      31.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 大作)

      32.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宋·陆游· 病起书怀)

      3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3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陆游·示儿)

      35.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36.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宋·陆游·书愤)

      37.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宋·陆游)

      38.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宋·陆游)

      39.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杨万里·小池)

      40.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41.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宋·杨万里·竹枝词)

      4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43.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宋祁·玉楼春)

      4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4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46.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宋·文天祥·扬子江)

      47.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宋·林升·题临安邸)

      48.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宋·志南)

      49.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宋·徐元杰·湖上)

    [阅读全文]...

2022-01-24 03:45:35
  • 宋朝女诗人有哪些

  • 诗人
  • 宋朝女诗人有哪些

      诗人,就一般意义来讲,通常是指写诗的人,但从文学概念上讲,则应是在诗歌(诗词)创作上有一定成就的写诗的人和诗作家。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宋朝女诗人有哪些,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宋词是一种新体诗歌,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始于汉,定型于唐、五代,盛于宋。宋词是*古代汉族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汉族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宋代四大女词人有李清照、张玉娘、吴淑姬、朱淑真。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1155年)号易安居士,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诗词君: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此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此词便是此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张玉娘

      张玉娘,字若琼,自号一贞居士。她出生在仕宦家庭,自幼饱学,敏慧绝伦,尤其擅长诗词,当时人曾经将她比作东汉曹大家(班昭)。她著有《兰雪集》两卷,有人称之为李清照<漱玉集>后第一词集。后人将她与李清照、朱淑贞、吴淑姬并称'宋代四大女词人'。

      《从军行》

      张玉娘

      三十遴骁勇,从军事北荒。流星飞玉弹,宝剑落秋霜。

      书角吹杨柳,金山险马当。长驱空朔漠,驰捷报明王。

      诗词君:

      本诗描写了远离家乡的戍边将士艰苦危险的.守边生活,歌颂了他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守边卫国的牺牲精神。

      吴淑姬

      吴淑姬,约公元一一八五年前后在世失其本名,湖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淳熙十二年前后在世。父为秀才。家贫,貌美,慧而能诗词。有《阳春白雪词》五卷,《花庵词选》黄升以为佳处不减李易安。

      《长相思令·烟霏霏》

      吴淑姬

      烟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春从何处回。

      醉眼开。睡眼开。疏影横斜安在哉。从教塞管催。

      诗词君:

      要解通此词,须抓住两点,一是“自咏”,她此时的处境是被判了徒刑,正待执行;二是“道此景”,眼前之“景”是“冬末雪消,春日且至”。

      朱淑真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宋代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生于仕宦之家。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为劫后余篇。

      《蝶恋花·送春》

      朱淑真

      楼外垂杨千万缕。

      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

      犹自风前飘柳絮。

      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

      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

      把酒送春春不语。

      黄昏却下潇潇雨。

      诗词君:

      这首“送春”词别具一份女词人的巧思妙想与慧心深情。全词通过描写外缕垂杨、飞絮缱绻、杜鹃哀鸣、春雨潇潇,构成一副凄婉缠绵的画面,一个多愁善感,把酒送春的女主人公的形象活现在这幅画面中,词句清丽,意境深远。

    [阅读全文]...

2022-03-31 01:55:48
  • 宋朝诗人苏轼的诗词

  • 诗人,苏轼
  • 宋朝诗人苏轼的诗词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宋朝诗人苏轼的`诗词介绍,我们来看看。

      1、作品《满江红怀子由作》

      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

      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听萧瑟。恨此生、长向别离中,添华发。

      一尊酒,黄河侧。无限事,从头说。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

      衣上旧痕馀苦泪,眉间喜气添电影。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2、作品《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3、作品《沁园春》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

      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

      4、作品《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

      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

      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5、作品《贺新郎夏景》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热。

      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浓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又恐被、秋风惊绿。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6、作品《满庭芳·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

      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

      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翦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7、作品《水调歌头》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

      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

      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8、作品《卜算子感旧》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

      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9、作品《归朝欢》

      我梦扁舟浮震泽。雪浪摇空千顷白。觉来满眼是庐山,倚天无数开青壁。

      此生长接淅。与君同是江南客。梦中游,觉来清赏,同作飞梭掷。

      明日西风还挂*。唱我新词泪沾臆。灵均去后楚山空,沣阳兰芷无颜色。

      君才如梦得。武陵更在西南极。竹枝词,莫摇新唱,谁谓古今隔。

      10、作品《雨中花》

      今岁花时深院,尽日东风,荡扬茶烟。但有绿苔芳草,柳絮榆钱。

      闻道城西,长廊古寺,甲第名园。有国艳带酒。天香染袂,为我留连。

      清明过了,残红无处,对此泪洒尊前。秋向晚,一枝何事,向我依然。

    [阅读全文]...

2021-12-30 12:56:48
  • 苏轼关于宋朝的诗词

  • 苏轼
  • 苏轼关于宋朝的诗词

      苏轼是北宋中期得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啦很高得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下面是苏轼关于宋朝得诗词,请参考!

      1、《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

      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曰黄花蝶也愁。

      2、《少年游润州作,代入寄远》

      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3、《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入寓娘》

      常羡入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4、《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入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入,墙里佳入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5、《蝶恋花密州上元》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入如画。

      帐底吹笙香吐麝,此般风味应无价。

      寂寞山城入老也。击鼓吹箫,乍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6、《蝶恋花》

      记得画屏初会遇。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

      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

      那曰绣帘相见处,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

      敛尽春山羞不语,入前深意难轻诉。

      7、《临江仙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谷纹*。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8、《渔家傲送张元唐省亲秦州》

      一曲阳关情几许,知君欲向秦川去。

      白马皂貂留不住。回首处,孤城不见天霖雾。

      到曰长安花似,故关杨柳初飞絮。

      渐见靴刀迎夹路。谁得似,风流膝上王文度。

      9、《江城子别徐州》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入,和泪折残红。

      为问东风余如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

      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10、《行香子过七里滩》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

    [阅读全文]...

2022-07-18 21:28:56
  • 宋朝著名诗人有哪一些

  • 诗人
  • 宋朝著名诗人有哪一些

      诗人,就一般意义来讲,通常是指写诗的人,但从文学概念上讲,则应是在诗歌(诗词)创作上有一定成就的写诗的人和诗作家。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宋朝著名诗人有哪一些,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进士。

      嘉佑三年(1058)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强化统治力量,以防止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

      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并支持五取西河等州,改善对西夏作战的形势。因保守派反对,新法遭到阻碍。

      熙宁七年辞退。次年再相;九年再辞,还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舒国公,改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

      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居士集》,已佚。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天圣进士。而官馆阁校勘,因直言论事贬知夷陵。庆历中任谏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诬贬知滁州。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王安石推行新法时,对青苗法有所批评。谥文忠。

      吴文英:(约1212-1272)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属浙江)人。

      一生未仕,但交游甚广,作词较多。是一位重要词人。今传有《梦窗集》。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江吴郡(今江苏苏州)人。

      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范成大任徽州司户参军,累迁礼部员外郎。

      后出知处州,减轻赋税,兴修水利,颇有政绩。乾道六年(1170),他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衔,充祈国信使,出使金国,为改变接纳金国诏书礼仪和索取河南"陵寝"地事,范成大在金国"词气慷慨",相机折冲,维护了宋廷的威信,全节而归,并写成使金日记《揽辔录》。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英宗治*四年(1067)进士。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后擢起居舍人。

      绍圣初,*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羁管宜州卒。工诗文,早年受知于苏东坡,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

      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莆田城厢人。

      生于宋朝孝宗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卒于公元1269年,享年83岁。是南宋一位著名的爱国诗词家,创作了大量悲壮激昂的爱国诗词。传世著作有《后村先生大全集》,共196卷(其中包含5000余首诗,200余阙词,4卷诗话和多篇散文)。刘克庄的诗既吸收了唐代名家的风采,也继承了南宋前期的爱国诗人陆游的风格,反映现实,雄伟豪放;与苏东坡、辛弃疾等人形成了一个风格雄健,影响广泛的豪放派。

      刘克庄继承了辛弃疾的.革新精神,同时又发展了词的散文化、议论化的特点。同时还是南宋后期的一位贤臣。他爱国爱民,为人正直,为当时的学者所敬仰,为后人所传颂。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队伍,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晏几道:(1030?-1106?),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晏殊第七子,能文善词,与其父齐名。其词受五代艳词影响而又兼"花间"之长,多抒写人生失意之苦与男女悲欢离合之情,以小令见长,工于言情,语言清新,曲折轻婉。

      晚年家境中落,其词多感伤情调。有《小山词》。

      元好问:(1190--1257)字欲之,忻州人,金时杰出的文学家。

      元好问年轻时,正值蒙古军南侵,山西各地兵荒马乱,他带着母亲,逃到河南。

      残酷的生活现实和颠沛流离的遭遇,给元好问以深刻的影响。他初步了解了社会和人民,开始创作一些反映现实,诅咒战争的诗歌。

      同时,写下了《论诗绝句》30首,对魏晋以来的诗歌作了系统的批评,在文学批评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金亡后,元好问避居家乡,专事著述。他痛感国破家亡的痛苦,满怀悲愤写下了大量优秀的现实主义诗篇。另外,他还著有《中州集》、《壬辰杂编》等史书。

      元人撰写金史,多取材于此。

      王沂孙:(约1230~约1291),字圣与,号碧山,又号中仙,家住玉笥山,亦号玉笥山人,南宋会稽人。

      善文词,广交游,同代周密称其"结客千金,醉春双玉"(《踏莎行.题中仙词卷》)。

      史达祖:(1163?-1220?)字邦卿,号梅溪,汴(今河南开封)人。

      尤其善于咏物,刻划精工,形神兼备,在当时极负感名。

      姜夔称其词"奇秀清逸,有李长吉之韵。

      盖能融情景于一家,会句意于两得。"(《花庵词选》引)有"梅溪词"。

      苏东坡:(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佑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

      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陆游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陆游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

      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爱国主义精神,"气吞残虏"。

    [阅读全文]...

2022-04-21 15:34:12
  • 宋朝的服装特点

  • 文艺,体育
  • 宋朝的服装特点

      服装,是衣服鞋装饰品等的总称,多指衣服。在国家标准中对服装的定义为:缝制,穿于人体起保护和装饰作用的产品,又称衣服。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宋朝的服装特点相关内容。

      宋朝服饰一般指宋朝流行的服饰 ,包括北宋南宋流行的服饰,是服饰史发展的一颗明珠,其特点是修身适体。宋时不论权贵的皇亲国戚,还是一般的百姓,都流行着直领, 对襟的一种服饰,出土实物有福州南宋黄升墓 、湖南衡阳何家皂北宋墓、江苏金坛茅麓南宋周瑀墓。浙江黄岩赵伯澐墓等。

      宋朝女子的服装

      *的服装是依靠传承推移的,宋代也不例外。它既延续了唐,五代时的服装样式,又在这基础上作了一些变,动和创新。宋代的女子服装比较复杂,各阶层有不同的特点,贵族妇女的礼服仍是宽衣长大袖,长裙,衣饰豪华,与晚唐,五代时贵族妇女妇女穿的差不多。但宋代贵族妇女的便服却时兴瘦长型,与以前各时期的大不相同,衣着配色也打破以红紫,蓝绿为主的*惯,采用粉紫,黝紫,葱白,银灰,沉香色等配合使用,色调显得十分鲜明。衣着的花纹也由呆板的唐代图案改成写生的折枝花样。一般*民女子,尤其劳动妇女或婢仆等,则仍穿窄袖衫襦,但比晚唐,五代时的瘦而且长,颜色多为青,白等。总之,宋代服装除了北宋一度流行大袖衫襦和肥宽的裙,裤以外,窄袖,瘦长是主要特点。

      宋代女子的服装,上衣有衫、襦、袄、背子等名目。下衣则以裙为主。衫是一种最普通的衣服,大都用罗纱绫缣等轻软衣料做成,在宋代衫上大半绣有花样。襦也是短衣的一种,和衫是不同的,因为襦是秋冬的常服,并且有很长的袖端,衣身也较衫子狭窄;所以襦和宽大而没有袖端的衫子不同。通常襦的颜色,是紫色或红色,黄色亦常见,很少用青色、白色或褐色的,就是上了年纪的妇人,也喜欢服紫红的颜色。仁宗时,有诏令妇女不得将白色、褐色,并毛缎淡褐色制造衣服。总之,襦和衫一样,都是最通行的服装,并且两者都属上衣,下面都得穿裙子。

      袄是一种冬衣,可以代替袍的作用,不过袍是有限制的;根据宋朝礼制局的规定,除掉命妇可以服用外,其余大多数的民妇是不能服用的,同时袍的颜色也有一定的限制,三品以上是紫色,绣有仙鹤及芝草,三品以下一律用黄色,并不绣有花样,至于袄的颜色,除白色禁用外,其余并没有一定的限制,尽可以随个人的便。

      宋代女子的常服,多半上衣而下裙,裙即古制之裳。宋代裙的质料,见于宋人诗词中的,多半是绫罗纱绢一类轻软的料子,颜色以红为上色,紫色亦常见,而以石榴裙为最有名。“宿妆淡眉成字映,花避月上石榴裙。”除石榴裙以外,通常罗裙也算最普遍的,裙之前有带垂长,所谓裙带,用以束腰。宋朝裙幅并没有一定的规矩,最通行的一种是“八幅大裙”,前后各有四幅,其余也有例外的,有的裙多至二三十幅,这种情景,在宋朝的妓最多,因为她们善于歌舞,盖裙幅越多,则皱褶越细,所以舞起来也比较风情雅致。在宋朝,短襦长裙是最时髦的,“行即罗裙扫落花”。

      司马公文曰“北宋时,妇女不服宽裤与〔衣詹〕制旋裙比前后开胜,以便乘驴,其风始于都下妓而士大夫家反慕之。”

      南宋时,裙有名“赶上裙”的,前后均不开衩,长而*地,当时宫妃均竞尚此种群式,不过这是一种新颖的特式而已,并没有普遍,所以也可说是妖服的一类。

      宋代男子服装

      宋代男子一般的服饰主要有:衣、裳、袍、衫、襦袄、裥衫、直掇、道衣(袍)、鹤氅、背子、貉袖、蓑衣、腹围等。宋代除了官服中的冕服和朝服用上衣下裳外,一般很少穿用。

      宋代的袍长到脚,有单和夹,本来有棉絮的称袍,又叫长襦,后有钱人用锦做袍,叫锦袍了一般人穿白袍或粗布袍,衲袍就是一种材料粗且较短的袍子,唐有缺胯袍、缺胯衫、宋代承袭其制,但在式样和名称上都略有差异,宋代缺胯衫叫“四袱衫”缺胯袍叫“”四袱袍。式样不同的宋代是圆领,右衽,且有大袖广身和窄袖紧身两种。

      短褐,是粗布或麻布做成的粗糙的衣服。因为它身狭窄,袖子小,所以叫筒袖襦。褐衣,不象短褐那样又短又窄,一般指不属于绫罗锦一类的衣料,也有用麻或毛织成的,一般是文人隐土好穿的,也是道家用的衣服之一。

      衫在宋代品种、衣式很多,如有凉衫,紫衫,白衫裥衫、毛衫、葛衫等。凉衫披在外面,因为是浅白色的,所以又叫白衫,到了后来及作为吊慰凶丧时的服装,其它场合不穿,紫衫本来是戒装,因为是紫色的,所以紫衫,前后开衩以便于骑马,且窄短,毛衫和葛衫是用羊毛或葛麻织成的衫,裥衫,衫下加一条横裥,是一般文士常穿的,因接*子官服形制,所以官员也有很多人穿的;还有一种叫帽衫,是因头戴乌纱帽,身穿黑色罗制圆领衫而得名。

      扩展:*古代服装礼仪

      上古时期,我们的祖先从最初的采集、渔猎经济发展到畜牧、农业、手工业经济阶段,社会生产不断活跃,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丰富。

      最初,人们还不知道如何穿戴,只是靠自己身上所长的毛来蔽体保暖。后来,才慢慢懂得用树叶和兽皮来遮蔽自己光赤的肉体。在北京周口店发掘的山顶洞人化石中,发现了一枚骨针,证明早在几万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已初步掌握缝纫技术了。人们将猎取到的野兽皮毛剥下,然后根据需要,拼合缝制成各种衣服,以掩蔽自己的身体和防御严寒的侵袭。

      当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公社达到了繁荣的阶段,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开始了植物的栽培,经过长期的劳动实践,人们已发明了用纺轮捻线,用简单的织布机织麻布,用骨针缝制衣服,用竹、苇编织*子。根据史籍的记载,在伏羲、皇帝、尧舜时代,就已经有一套冠服制度了。《禹贡》记载,我国古代行政区域划为九州,各州都把当地的物产作为贡赋上缴,扬州地区上贡的丝织品称为“织贝”,“贝”是一种锦的名称,是在织成之前先染成色丝,再按“贝”的色彩花纹织成美丽的锦帛。可见,人们的衣着已由“衣皮韦”进化到染五彩织成锦帛做衣裳。

      上古先民们创造的上古服饰文化和博大精深的*服饰文化相比,虽然只是沧海一粟,但它的地位却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它是*服饰文化的初兴。

      商朝服饰

      商代服饰不论尊卑和男女都是采用上下两段的形制,上着衣,下穿裳,后世称服装为"衣裳",便是源自于此。其服饰的腰身和衣袖基本上设计为紧窄的样式,长度齐膝,便于活动。古代华夏族上衣下裳,束发右衽的装束特点,就是在商代形成的。

      商朝服饰具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比较高级的染织品、刺绣品及装饰品都由奴隶主阶级享用,而底层的民众只能穿麻布以及与麻布同类的葛布制成的编织物。据研究表明,商代高级权贵的`服饰通常是上身穿短衣,交领右衽,衣长及臀,袖长及腕,袖口窄小,下身穿带褶短裙,腰间束有宽带,裹腿;脚上穿翘尖鞋。贵族妇女则上身穿长及足踝的大衣,交领,长袖,腰间束宽带和蔽膝,蔽膝呈上窄下宽状,脚上穿履,头戴圆箍形冠卷。但是商代的社会生产力水*相对比较低下,当时民风淳朴,总的来说,商朝服饰还是以朴素为主。即便是贵族男女,在穿着上也是比较节俭的。

      商朝服饰的颜色差异也是极为明显的,这是由于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的不同所造成的。贵族的礼服,上衣多采用青、赤、黄等纯正之色,下裳多用间色,如缁、赭、绿等经过数次浸染的颜色,并且衣领,衣袖处还有镶边,日常家居则常穿缟衣,绿衣和缁衣。*民百姓的衣服就没有这么丰富多彩了。

      商代男子以梳辫为主。这个时期男子发辫式样较多:有总发至顶,编成一条辫子,然后垂至脑后的;有左右两侧梳辫,辫梢卷曲,下垂至肩的;也有将头发编成辫子,盘梳于顶的。除辫发外,当时男子还以冠、巾为尚,当时流行的扎发式样就是将头巾卷成长条,绕额一周,再束在头上,犹如头箍一样,在冬季为了防寒还是会戴厚实的皮帽子。

      商代妇女的发式与男子大体相似,其辫发式样,大多卷曲垂肩。头上也套有帽箍式的冠巾。有的妇女梳顶心髻,上面横贯一枝骨簪,有的则在头顶两旁斜插两枝顶端带小鸟形的玉簪。大姑娘则梳辫子,小孩子梳两个小丫角。

      商代服饰中男女贵族身上还有佩玉的*惯,统治者甚至制定了一整套的玉佩制度,用以区别阶级和等级。商人玉佩的形式,一般是把玉雕琢成各种小动物形象,最常见的是一种玉鱼。

      周朝服饰

      周朝纺织印染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西周时纺织已是社会生产的主要形式。时至东周时期,各诸侯国更是鼓励发展蚕桑和丝绸的生产,加上铁器的推广使用促进了手工业机具的不断革新,丝绸的品种更加丰富多样,成为*丝绸史上的重要发展时期。纺织品质量的提高和品种的增多为周朝服饰制度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周朝以封建制度建国,以严密的阶级制度来巩固帝国,制定了一套非常详尽周密的礼仪规范社会,安定天下。服装作为每个人阶级的标志,成为了立政的基础之一,规定是非常严格的。其服饰有祭服、朝服、田猎服、凶服、兵服及常服等。

      周朝服饰大致沿袭商代服制而略有变化。上衣下裳,样式比商代略为宽松。衣袖有大小两种样式,领子通用交领右衽。不使用钮扣,一般腰间系带。衣用正色,裳用间色。周朝朝服天子上白衣,诸侯上玄衣,大夫和士同诸侯。天子、诸侯均朱裳,大夫素裳,上士玄裳,中士黄裳,下士杂裳。

      周朝巾帽的形式比商朝丰富,除帽箍外,还有*形、尖形、月牙形等巾帽形状。低*的巾帽多是普通人使用;高尖的则多为贵族阶层使用。

      周朝妇女服饰由于阶层的不同也各有差异。后妃有六服:袆衣、揄狄、阙狄、鞠衣、展衣、缘衣。它们的材料及样式差别不大,但颜色与纹样却各不相同。周朝一般妇女的服饰多为上衣作不规则云纹绣,边加深色宽缘,腰间束系织物大带,发髻向后倾。小女孩多梳双辫,衣长及膝,腰带间系杂佩。

    [阅读全文]...

2022-03-13 06:44:03
  • 好听的英文手机铃声

  • 好听,英文
  • 好听的英文手机铃声

      导语:很多英文歌曲的前奏都是非常动听,非常适合做手机铃声的,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推荐好听的英文手机铃声,学大家喜欢!

      1、 Better Off – Lindsey Ray

      很轻快的一首英文女声。听上去很舒服的一首英文歌。最适合女生拿来当手机铃声了,尤其适合那些文艺女青年,嘿嘿~

      2、 si loin de vous—nadiya(超大气,强力推荐!)

      一首气场很强大的歌曲,歌曲开场强大的开场就奠定了一切!貌似某些知名娱乐节目都曾用此歌当作过背景音乐,所以听起来应该是非常熟悉的。

      3、 drenched —— 曲婉婷

      曲婉婷今年可以算是红的发紫了吧?当初朋友推荐听这首歌的时候并没觉得这首歌多么优美,后来自己安静下来听的时候觉得这首歌真有味道!如果你曾有过某段刻骨铭心至今无法忘怀的感情,那么这首歌真的太适合你了呢!

      4、 Party Rock Anthem ——— Lmfao

      很多男生貌似都很喜欢这首里面的那段电音,确实很给力的电音。但这个铃声貌似只适合男生用的,女生用起来就会有点奇怪了。

      5、 Save me ——— Aimee Allen

      这首歌第一次听你就会喜欢上的。也是特别适合给女生当手机铃声的歌。

      6、 Jennifer Lopez

      这首喜欢R&B的人应该特别熟悉的,歌曲节奏感特别强的。个人觉得歌曲前面那段特别适合当手机铃声的。

      7、 Bad day —— Daniel Powter

      算是很经典的一首歌了。我最喜欢的他的歌其实还是那首《free loop》。这首适合男生拿去当铃声了。

      8、A thousand years —— Christina Perri

      暮光之城里面的插曲,电影的情节很感人,这首歌也是相当感人。

      “I have died everyday waiting for you。 Darling don’t be afraid I have loved you, for a thousand years ,I’ll love you for a thousand more”

      9、 Grace—— Laura Story

      歌如其名吧!很优雅的感觉。偏安静的一首抒情歌,所以喜欢动感音乐的可能就不太符合你的口味了。女生拿来当手机铃声,蛮特别!

      10、 untouchable ——— Taylor Swift

      说到英文歌,那就不能不说一下Taylor Swift了!很多男生心目中的女神啊!这里就只推荐她的untouchable了,她好听的歌实在太多了啊!不过有些比较安静忧伤的,很多人未必喜欢拿来当铃声,还有首sparks fly当铃声应该也不错的。

      11、 amamzing—— Kanye West

      据说是NBA的某首主题曲吧~节奏感蛮强的`而且很另类的感觉。比较适合那些很潮的男生。

      12、 stay here forever ——Jewel

      这首歌估计太多人会推荐了哦~个人觉得这首歌还是适合女生当铃声的。欧美音乐里的这种风格似乎都很适合当铃声~

      13、 rolling in the deep —— 小萝莉翻唱版

      原版Adele的相当大气,也特别适合拿来当铃声的。这个小萝莉翻唱版的稍显可爱。听着这样的声音似乎烦心事也可以烟消云散呢!

      14、 baby by me —— 50 cent

      这个是老牌说唱了哈~歌曲前面一段节奏感超强,特别适合当手机铃声的~适合男生用的英文手机铃声~

      15、 falling for you —— Colbie Caillat

      这首歌也是被推荐了很多次的了。很轻快的一首歌,超适合女生当手机铃声的。很多人都说这首歌是最适合当手机铃声的英文歌之一。

      16、 She is my sin —— Nightwish

      重金属摇滚。喜欢摇滚乐的人千万不能错过!这个铃声可以算是气势磅礴吧!不过这铃声不适合女生哦~

      17、 Paganini Rocks ——— Robortom

      超有气场的一首歌!原乐曲一般常用于走秀背景音乐。特别好听!

      18、 beautiful in white ——— Shane Filan

      原西城男孩主唱Shane Filan为自己的妻子和女儿唱的一首歌,用卡农的曲配的歌~相当好听~卡农控千万不要错过!

      19、 unbelievable —— Craig David

      超好听的英文R&B!很温柔的声音,很细腻的情感和音乐。适合各位充满幻想的童鞋~

      20、 one true flame —— Darin

      可能很多人都听过他的那首《can’t stop love》吧~这首也是相当不错的哦~依然很温柔很深情~用这样的铃声有种温暖的感觉~

    [阅读全文]...

2022-02-03 01:58:11
  • 宋朝文化巅峰——宋词

  • 宋词,文化,诗歌
  • 宋词是我国文化长河中的一块瑰宝,标志着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以不同于古诗那般严格的文体,采用有长有短的句式。宋词始于梁代,在宋朝时期达到极致,可以合乐,故而也被称为曲子词、乐府等等。今天给大家介绍10首比较著名的宋词,希望大家喜欢。

    1、北宋·张先《千秋岁·数声鶗鴂》

    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

    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

    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

    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

    2、北宋·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3、北宋·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4、南宋·岳飞《满江红·写怀》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2下一页尾页

    [阅读全文]...

2022-06-02 13:31:19
宋朝的铃声有多少古诗 - 句子
宋朝的铃声有多少古诗 - 语录
宋朝的铃声有多少古诗 - 说说
宋朝的铃声有多少古诗 - 名言
宋朝的铃声有多少古诗 - 诗词
宋朝的铃声有多少古诗 - 祝福
宋朝的铃声有多少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