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于大疫淘沙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大疫淘沙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大疫淘沙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大疫淘沙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浪淘沙古诗
《浪淘沙》这首词作于李煜被囚汴京期间,抒发了由天子降为臣虏后难以排遣的失落感,以及对南唐故国故都的深切眷念。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诗句的意思。
《浪淘沙》
南唐-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注释】
①此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等。唐人多用七言绝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为长短句。双调,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减者),*韵,此调又由柳永、周邦彦演为长调《浪淘沙漫》,是别格。
②潺潺:形容雨声。
③阑珊:衰残。一作“将阑”。
④罗衾(音亲):绸被子。
⑤不耐:受不了。一作“不暖”。
⑥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⑦一晌(音赏):一会儿,片刻。
⑧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赏析】
此词上片用倒叙手法,帘外雨,五更寒,是梦后事;忘却身份,一晌贪欢,是梦中事。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梦中梦后,实际上是今昔之比。
李煜《菩萨蛮》词有句:“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所写情事与此差同。但《菩萨蛮》写得直率,此词则婉转曲折。词中的自然环境和身心感受,更多象征性,也更有典型性。下片首句“独自莫凭栏”的“莫”字, 有入声与去声(暮)两种读法。 作“莫凭栏”,是因凭栏而见故国江山,将引起无限伤感,作“暮凭栏”,是晚眺江山遥远,深感“别时容易见时难”。两说都可通。“流水落花春去也”,与上片“春意阑珊”相呼应,同时也暗喻来日无多,不久于人世。“天上人间”句,颇感迷离恍惚,众说纷纭。
其实语出白居易《长恨歌》:“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天上人间”,本是一个专属名词,并非天上与人间并列。李煜用在这里,似指自己的最后归宿。应当指出,李煜词的抒情特色,就是善于从生活实感出发,抒写自己人生经历中的真切感受,自然明净,含蓄深沉。这对抒情诗来说,原是不假外求的最为本色的东西。因此他的词无论伤春伤别,还是心怀故国,都写得哀感动人。同时,李煜又善于把自己的生活感受,同高度的艺术概括力结合起来。
身为亡国之君的李煜,在词中很少作帝王家语,倒是以*乎普通人的身份,诉说自己的'不幸和哀苦。这些词就具有了可与人们感情上相互沟通、唤起共鸣的因素。《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如此,此词亦复如此。即以“别时容易见时难”而言,便是人们在生活中通常会经历到是一种人生体验。与其说它是帝王之伤别,无宁说它概括了离别中的人们的普遍遭遇。李煜词大多是四五十字的小令,调短字少,然包孕极富,寄慨极深,没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是做不到的。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谈笑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从古至今,历朝历代,有关变法的人,有关变法的事,层出不穷。
但是要论影响深远,为广大群众所知,只有两次,一次是商鞅变法,还有一次就是王安石变法。
但是王安石身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著名于世,同时又力主变法,这在历史上,独一无二。
这一首浪淘沙令,恐怕也只有他能够写出来,因为其余的诗词大师,没有他这样的经历。
这一首词,我认为有两重含义,表面的和潜在的。
首先是表面的,词中表达的非常清楚,机遇对人的重要性。世界上不缺人才,缺的是人才能够发挥才华的地方,缺的是能够发现人才的君主。
同样的道理,那些想要有所作为的君主,也在四处寻找人才,找到了,就争霸天下,找不到,或许就消失在历史长河里了。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的故事。
这就是这一首词表面的意思,感概机遇对君主和臣子都同样重要。
那潜在的意思是什么?我认为,是讲知音。叹千古,知音难觅。伊吕两衰翁,对应汤武两个君主,表面上是君臣 ,实际上可以称为知音。
王安石和宋神宗,也可以说是知音。一个有变法的想法,一个恰好有变法的能力,二者一相遇,那真的是兴王只在谈笑中。
通读全词,能够深深的感受到王安石迎难而上的豪迈气概,以及报答宋神宗知遇之恩的情怀。
1、《浪淘沙》
唐·刘禹锡
莫道谗言如浪深,
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狂沙始到金。
注释:
1、浪淘沙:唐代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后也用为词牌名。
2、迁客:指谪降外调的官。
3、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比喻清白正直的人虽然一时被小人陷害,历尽辛苦之后,他的价值还是会被发现的。淘、漉:过滤。
译文:
不要说流言蜚语如同凶恶的浪涛一样令人恐惧,也不要说被贬低的人好像泥沙一样永远颓废沉迷。淘金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要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2、《浪淘沙》
唐·白居易
白浪茫茫与海连,
*沙浩浩四无边。
暮去朝来淘不住,
遂令东海变桑田。
译文:
白浪一望无边,与海相连,
岸边的沙子也是一望无际。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海浪从不停歇地淘着沙子,
于是沧海桑田的演变就这样出现。
3、《浪淘沙·北戴河》
*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译文:
大雨落在了幽燕,滔滔波浪连天,秦皇岛之外的打渔船,
在起伏的波涛里都已经看不见,也不知漂去了哪里。
往事已经有千年,那时魏武帝曹操跃马挥鞭,东巡至碣石山吟咏过诗篇。
秋风瑟瑟到了今日,人间却换了新颜。
注释:
1、浪淘沙:词牌名。
2、北戴河:在河北省东北部渤海边秦皇岛市西南海滨,是着名夏季休养地。
3、幽燕:古幽州及燕国,在今河北省北部及东北部。
4、滔天:形容水势很大,大到好像与天连接起来一样。
5、秦皇岛:三面环海,是渤海湾一个不冻良港,现已设为市,相传秦始皇求仙曾到此,它因此得名。
6、汪:指水势大,深且阔。
7、谁边:何处,哪里。
8、往事:过去的事,这里指公元二百零七年(建安十二年)曹操东征乌桓(古代部族名)经过碣石山时写下《观沧海》一诗之事。
9、越:越过。
10、千年:只是一个大概数,实际已一千七百多年。
11、魏武:即曹操(公元155--220年)。曹*后,他儿子曹丕当上皇帝追封他为魏武帝。
12、挥鞭:原指挥鞭策马,这里指骑马出征。
13、碣石:碣石是古代山名,位于现今何处,目前学术界尚有争议,河北乐亭说、河北昌黎说,山东无棣说等。本词应指的是位于河北昌黎。昌黎碣石山位于河北省昌黎城北1公里,与北戴河毗邻,面积28.8*方公里,形成历史久远,自然风光秀美,历史文化渊源,地理位置优越,是五岳之外的“神岳”,是古今中外有名的历史名山、仙山、观海胜地、佛教胜地和旅游胜地。
14、遗篇:遗留下来的诗篇,指《观沧海》一诗。
15、萧瑟秋风:曹操《步出夏门行》:“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16、人间:社会制度。
056.小学必背古诗词.六年级(上)浪淘沙-其一.刘禹锡
汉安诗韵 – 小学必背古诗词
【注释】
①浪淘沙:古代歌曲名。
②九曲:形容河道弯弯曲曲。
③万里沙:指长长的黄河夹带着大量的泥沙。
④簸:颠簸摇荡。
⑤银河:天河。
⑥牵牛织女:星名。指牵牛星、织女星。
【参考译文】
弯弯曲曲的黄河水,夹带着万里黄沙,狂风掀起滚滚波涛,如同来自天涯。
如今,我要沿着黄河直上高空的银河,同它一起,去拜访牛郎织女家。
现在看着思维导图,跟着多读几遍吧!
现在看着空白的思维导图,尝试背诵出来吧!
【引觞漫谈】
说来惭愧,一个住在黄河入海口附*的人,却从来没有去过离家不远的入海口,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从来没有涌起过观看黄河入海的渴望吧。
第一次见到黄河,还是在兰州,下了飞机,坐机场大巴到市里,已经是离黄河很*了。第二天白天就迫不及待的过去,去看黄河,看黄河旁边的山,山上的寺庙;看黄河边上的小摊,河边坐着的,喝茶打牌的人们;看黄河水的奔腾混浊;看黄河边拖得光溜溜玩泥沙的小孩儿……
到那一刻,我才真刻的感受到,黄河之于中国的重要性和它的魅力所在。
看到黄河边上的羊皮筏子,想起先民的生活,坐着自己用智慧编织起的筏子,在这样汹涌的母亲河上找生活,这是怎样伟大的事迹和勇气。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乐队的夏天》或者听过野孩子乐团的歌,第一次听到他们唱《黄河谣》的时候,我的眼泪根本止不住。那样的民谣才是有力量的民谣,才是真正生长在黄土地上的民谣。至于最*流行的,应该算是长在钢筋水泥上的变种吧,虽然说各有魅力,可还是真正的“民谣”最能打动我。
【临其诗境】
同样拥有这种观点,热衷于创作民间诗歌的人,还有一位非常著名,他就是唐代的诗人刘禹锡。
刘禹锡人称“诗豪”,不仅诗写的豪放,人的性格也同样豪气纵横。
与人一起搞改革,结果全都被贬,所有人都是消极的,唯有刘禹锡是笑着面对一切,他两次去玄都观写下的《游玄都观》早已成为砥砺人心的千古绝句,从刘郎的嬉笑怒骂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代文人的倔强与骄傲。
在他的诗歌生涯中,他始终以乐观积极的态度看待世情变化,人间冷暖,他劝慰白居易的“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业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篇,从中亦可见刘禹锡身上的精神力量与人格魅力。
这一首关于黄河的歌,同样如此,扎根于黄土地,扎根于民间,有着比其他诗歌更为深重,更为厚实的力量。
【经典原文】
浪淘沙·其一
唐代: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条分缕析】
开篇不凡,九曲黄河,万里黄沙,汹涌奔腾的终极,是万里之外的天涯海角。
内心里软弱阴柔的人写不出这样的诗,甚至根本读不惯这一类的诗歌。他的力道太足,冲劲儿太猛。非得要与刘禹锡一般的刚强自信,才能品味这14字当中至刚至阳的生命力量。
读完这两句,一条壮阔汹涌的大河仿佛就出现在我们面前。大浪裹挟着狂沙,还有罡风的陪伴,就这样一路绝尘,一去万里。
而且奔腾的道路,也不是一马*川的流淌,而是九曲黄河,经历许多的曲折险阻,也更增强了生命不屈的力量。
在这样艰难壮阔的场景下,还有一小群人冒着危险讨生活。他们就是黄河边上的淘金者,虽说“吹尽狂沙始到金”,估计这黄沙里的金子也并不多,仅仅够他们勉强度日罢了。
同样是在河边的生活,淘金者如此艰难困苦,牛郎织女守着银河的生活却宁静而优美,这激起了诗人的不*之气。
如今,就随着这黄河一路上去,去到牵牛织女的家里,咱们也去享受一把神仙般的日子。
其他人写牛郎织女都是写爱情,刘禹锡却独辟蹊径,将他们立作下层人民的对立面,可谓独出新意,力道千钧。
一首诗短短28个字,可随着诗人浪漫主义情怀的喷发,诗中的感情与气势亦大起大落,给人以磅礴壮阔的震撼。
这也是刘禹锡对自身生活的一种反映,本来是在高位任职,如今却连遭贬谪,就仿佛从牵牛织女的位置一夕之间变成淘金者一般的悬殊。诗人借两种人的不同处境,抒发自己胸中的愤懑与憋屈。
浪淘沙古诗鉴赏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浪淘沙古诗鉴赏,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浪淘沙
(南唐)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文学赏析
此词基调低沉悲怆,透露出李煜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可以说这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
上片用倒叙,先写梦醒再写梦中。起首说五更梦回,薄薄的罗衾挡不住晨寒的侵袭。帘外,是潺潺不断的春雨,是寂寞零落的残春;这种境地使他倍增凄苦之感。“梦里”两句,回过来追忆梦中情事,睡梦里好象忘记自己身为俘虏,似乎还在故国华美的宫殿里,贪恋着片刻的欢娱,可是梦醒以后,“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浪淘沙》),却加倍地感到痛苦。
过片三句自为呼应。说“独自莫凭栏”,是因为“凭栏”而不见“无限江山”,又将引起“无限伤感”。“别时容易见时难”,是当时常用的语言。《颜氏家训·风操》有“别易会难”之句,曹丕《燕歌行》中也说“别日何易会日难”。然而作者所说的“别”,并不仅仅指亲友之间,而主要是与故国“无限江山”分别;至于“见时难”,即指亡国以后,不可能见到故土的悲哀之感,这也就是他不敢凭栏的原因。在另一首《虞美人》词中,他说:“凭栏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眼前绿竹眉月,还一似当年,但故人、故土,不可复见,“凭栏”只能引起内心无限痛楚,这和“独自莫凭栏”意思相仿。
“流水”两句,叹息春归何处。张泌《浣溪沙》有“天上人间何处去,旧欢新梦觉来时”之句,“天上人间”,是说相隔遥远,不知其处。这是指春,也兼指人。词人长叹水流花落,春去人逝,故国一去难返,无由相见。
这首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正如李煜后期词反映了他亡国以后囚居生涯中的危苦心情,确实是“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且能以白描手法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具有撼动读者心灵的惊*术魅力。此词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
浪淘沙漫 柳永
梦觉、透窗风一线,寒灯吹息。
那堪酒醒,又闻空阶,夜雨频滴。
嗟因循、久作天涯客。
负佳人、几许盟言,更忍把、从前欢会,陡顿翻成忧戚。
愁极。再三追思,洞房深处,几度饮散歌阕。
香暖鸳鸯被,岂暂时疏散,费伊心力。
殢雨尤云,有万般千种,相怜相惜。
恰到如今、天长漏永,无端自家疏隔。
知何时、却拥秦云态,愿低帏昵枕,轻轻细说与,江乡夜夜,数寒更思忆。
鉴赏:
这首词,衍之为一百三十五字之长篇巨制,共三片。第一片写主人公夜半酒醒时的忧戚情思;第二片追思以往相怜相借之情事;第三片写眼下的相思情景。体制扩大,容量增加,主人公全部心理状态及情思活动过程,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这是柳永创制慢词的一个范例。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释]
1.浪淘沙:唐代一种曲子的名称。
2.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天涯:天边。
3.银河:古人以为黄河和银河相通。
4.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他和织女因触怒天帝,被分隔在银河*,每年只许他们在农历七月初七相会一次。
[今译]
最新的小学生古诗词鉴赏《浪淘沙》: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解说]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古诗原文
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
梦断古台城,月淡潮*。便须携酒访新亭。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
译文翻译
疏雨过后,天空明净如洗,枕*生凉,肃杀秋风吹动梧桐叶,声似报秋,自己千里飘零,亦如同这风中桐叶。
一梦醒来,古台城上,月色已逐渐暗淡,江潮涨得水与岸*。惟愿再追寻昔日新亭的慷慨之声,如今不惟其人不在,其宅亦不可见,惟见烟草青青。
注释解释
枕簟(diàn):枕头和竹*。
客身:流落之身。南唐李煜《浪淘沙》词:“梦里不知身是客。”
台城:东晋台城在今南京玄武湖畔。
便须:即便。
《浪淘沙》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诗文大意:弯弯曲曲的黄河卷着万里泥沙而来,在风的推动下,翻着巨浪,好像来自天涯。现在我要迎风破浪,沿着黄河上溯到天上的银河,也许就能找到牛郎和织女的家。
赏析:这是一首抒怀诗。诗歌的前两句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来自天边、奔腾千里的黄河的壮丽图景。后两句展开奇特的想象,写诗人要溯黄河而上,去拜访牛郎织女,表达了诗人为追求理想准备迎难而上的豪迈气概。这首诗总体格调是沉郁的,但是全诗很有气势,想象丰富,借用神话传说,更使得全诗有幽默、浪漫之感。
《浪淘沙·北戴河》
作者:*
原文: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注释:
1、浪淘沙:词牌名。
2、北戴河:在河北省东北部渤海边秦皇岛市西南海滨,是着名夏季休养地。
3、幽燕:古幽州及燕国,在今河北省北部及东北部。
4、滔天:形容水势很大,大到好像与天连接起来一样。
5、秦皇岛:三面环海,是渤海湾一个不冻良港,现已设为市,相传秦始皇求仙曾到此,它因此得名。
6、汪:指水势大,深且阔。
7、谁边:何处,哪里。
8、往事:过去的事,这里指公元二百零七年建安十二年、曹操东征乌桓古代部族名、经过碣石山时写下《观沧海》一诗之事。
9、越:越过。
10、千年:只是一个大概数,实际已一千七百多年。
11、魏武:即曹操公元155——220年、。曹*后,他儿子曹丕当上皇帝追封他为魏武帝。
12、挥鞭:原指挥鞭策马,这里指骑马出征。
13、碣石:碣石是古代山名,位于现今何处,目前学术界尚有争议,河北乐亭说、河北昌黎说,山东无棣说等。本词应指的是位于河北昌黎。昌黎碣石山位于河北省昌黎城北1公里,与北戴河毗邻,面积28.8*方公里,形成历史久远,自然风光秀美,历史文化渊源,地理位置优越,是五岳之外的“神岳”,是古今中外有名的历史名山、仙山、观海胜地、佛教胜地和旅游胜地。
14、遗篇:遗留下来的诗篇,指《观沧海》一诗。
15、萧瑟秋风:曹操《步出夏门行》:“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16、人间:社会制度。
翻译:
大雨落在了幽燕,滔滔波浪连天,秦皇岛之外的打渔船,在起伏的波涛里都已经看不见,也不知漂去了哪里。
往事已经有千年,那时魏武帝曹操跃马挥鞭,东巡至碣石山吟咏过诗篇。秋风瑟瑟到了今日,人间却换了新颜。
赏析:
这首词一开始就给人们展现出雄浑壮阔的自然景观。“大雨落幽燕”一句排空而来,给人以雨声如鼓势如箭的感觉;继之以“白浪滔天”,更增气势,写出浪声如雷形如山的汹涌澎湃,“大雨”、“白浪”,一飞落,一腾起,相触相激,更兼风声如吼,翻云扫雨,推波助澜,真是声形并茂气象磅礴。
上片前两句,一为仰观,一为前瞻,随着视角的变化,空间画面也由陆而海,从上而下。后三句则显示视诗人伫立在北戴河海滨线由*而远的渐次推移,极富层次感。“秦皇岛外打鱼船”回应开头一句的“幽燕”,点明地点,又与题目相吻合。“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的意境或也取轧于古人对大海惊涛骇浪的描写,但《浪淘沙》是小令,不直铺叙,用精炼的设问句式写出来,化实为虚,以简驭繁,真乃神来之笔!与其说是写人写船,不如说是以小衬大,将较小的意象置于广阔巨大的空间之中,进一步烘托渲染“白浪滔天”的威猛旷悍,突出风雨中的海天莫辨、浩茫混沌、旷荡无崖的景象,从而扩大作品的空间容量,显示出一种寥廓深邃的宇宙感。
上片写景,景中含情,而下片抒情,情中有景。秦皇岛外,白浪滔天,一片汪洋。此时此地此景,自然会使人联想起一千多年前曹操登陆碣石山观海的历史往事和那首《观沧海》诗。“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东汉末年,豪强群起割据,“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曹操《蒿里行》)。连年混战,民不聊生,曹操雄才崛起,“挟天子以令诸侯”,经过几十年的征战,终于扫荡了分割的世族军阀与豪强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在历史上举一反三一定的进步作用。他同时又是一位着名的文学家,其诗“气雄力坚,足以笼罩一切。”(清刘熙载《艺概。诗概》),(m.ju.51tietu.net)表现了他的政治抱负、雄才大略和进取精神,同时也反应了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开建安文学风气之先。词的下片先发思古之幽情,以一句“往事越千年”倒转时空,展现历史的画面。“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恰似一幅生动、传神的剪影,简括而鲜明地勾勒出曹孟德当年策马扬鞭、登山临海的雄姿,让人感觉十分壮丽。“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是点明主旨的句子,升华了诗词的主题。
刘禹锡古诗浪淘沙其一赏析
《浪淘沙九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还是唐朝教坊曲名。刘禹锡古诗浪淘沙其一赏析,我们来看看下文。
刘禹锡古诗浪淘沙其一赏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释
①浪淘沙——唐代曲名,来自民间。与后来的词牌“浪淘沙”不同。
②九曲——形容河流转弯很多。九,在古代表示多数。
③浪淘风簸——大风荡起波浪,大浪冲走泥沙,形容风大浪大。
④天涯——天边。
⑤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译文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赏析
夜间,当你仰望星空和银河出神的时候,你也许会想,银河*的牛郎织女现在怎么样了?要是能到他们那里去作客该多好啊。这首诗写的就是那样美妙的幻想。不过,启发诗人幻想的不是天上的银河,而是地上的黄河。
雄浑壮丽的`黄河,百转千回,风涛万里,泥沙滚滚,从天边浩荡奔流而下,真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啊!可是,天上不是有一条银河吗?这来自天上的黄河一定是跟银河相通了。于是诗人欢呼起来:来吧,沿着这黄河往上走,直走到银河边上,上牛郎织女家瞧瞧吧!诗人在召唤谁和他同去呢?当然是他的读者,有我,有你,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的朋友。
那么,这首诗是赞美银河的吧吗?不,是赞美黄河。正是万里黄河的磅礴气势,触发了诗人的豪情和联想,使他从黄河望到天边,想到天上,又从天上的银河想到牛郎织女的。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以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是一种朴实无华直白的美。
关于大疫淘沙的古诗
梁淘沙的古诗
关于浪淘沙的古诗大全
浪淘浪淘沙的古诗
浪淘沙其7的古诗大意
大浪淘沙的诗词
叫浪淘沙的古诗
浪淘沙之八的古诗
大浪淘沙的诗句
收浪淘沙的古诗.
古诗淘沙的全文
描写大浪淘沙的古诗
形容大浪淘沙的古诗
古诗浪淘沙的大体意思
沙淘沙古诗字的读音
大浪淘沙的古诗七律
浪淘沙其十的古诗
有关浪淘沙的古诗
沙淘沙令古诗字的读音
带有浪淘沙的古诗
还古诗关于浪淘沙的
浪淘沙的古诗句
浪淘沙的古诗仿写
浪淘沙诗句
浪淘沙的诗句
浪淘沙古诗的七首
浪淘沙是谁写的古诗
所有浪淘沙的古诗
60字的古诗浪淘沙
浪淘沙的古诗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