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头古诗的智永体

关于江头古诗的智永体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江头古诗的智永体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江头古诗的智永体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江头古诗的智永体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68) 语录(2) 说说(6) 名言(645) 诗词(487) 祝福(1k+) 心语(87)

  • 关于江头的诗句

  •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

    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江头橘树君自种,那不长系木兰船。——张籍《春别曲》

    不能更折江头柳,自有青青松柏心。——贯休《春送僧》

    江头疏雨轻烟。寒食落花天。——陆游《极相思·江头疏雨轻烟》

    梨花有思缘和叶,一树江头恼杀君。 ——白居易《酬和元九东川路诗十二首·江岸梨花》

    钱塘江头驻龙马,西湖风光甲天下。——陈著《次韵弟观用王介甫桃源行韵写感为西湖行》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张弼《渡江》

    长空皓月,小风斜露。寂寞江头独步。——刘辰翁《鹊桥仙·天香吹下》

    怨魄未归芳草死,江头学种相思子。——温庭筠《锦城曲》

    江头杨柳树,秋雨更萧萧。—— 全室宗泐《秋江送别》

    翠羽梅花山下梦,青衫枫叶江头泪。——吴景奎《满江红·天台道中》

    一叶江头枫叶丹,秋容惨淡客悲酸。——吕江《秋思》

    寒逼西堂布被重,江头枫叶想应红。——冬谿泽公《溪庄即事》

    明朝忍去别江头,枫叶苎花送行李。——沈铉《送仲温先生还吴》

    家书写就无归使,欲问江头上水船。——黎廷瑞《思归》

    螺女江头十万家,西湖十里碧莲花。——白玉蟾《觉非居士东菴甚奇观玉蟾曾游其间醉吟一篇》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朱熹《次韵雪后书事二首》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杜甫《哀江头》

    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王维《洛阳女儿行》

    别后江头虹贯日,想君还东观图书府。天咫尺,听新语。——白朴《贺新郎·题阙》

    昨夜狂风度,吹折江头树。——李白《长干行》

    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元稹《离思》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文天祥《扬子江》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杜甫《秋兴八首》

    枝上残花吹尽也,与君更向江头觅。——苏轼《满江红·东武会流怀亭》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杜甫《曲江对酒》

    江头杨柳路。马踏春风去。 ——辛弃疾《菩萨蛮·万金不换囊中术》

    葫芦盛酒江头市,盏用青瓷。——乔吉《中吕·满庭芳·铁马儿虚檐》

    黄花丹叶满江城,暂爱江头风景清。——武元衡《秋日出游偶作》

    江头月底,新诗旧梦,孤恨清香。——陆游《朝中措·梅》

    更有持斋四果徒,九曲江头下铁符。——白玉蟾《万法归一歌》

    良人翻作东飞翼,却遣江头问消息。——李涉《寄荆娘写真》

    何如耒阳江头三尺荒草坟,名如日月光天壤。——戴复古《杜甫祠》

    他年婚嫁了,终老此江头。——姚合《别杭州》

    江头楂树香,岸上蝴蝶飞。——李贺《相和歌辞·江南曲》

    江头樝树香,岸上蝴蝶飞。——李贺《追和柳恽》

    吟游终不厌,还似曲江头。——许棠《题汧湖二首》

    冢上题诗苏小见,江头酹酒伍员来。——黄滔《寄蒋先辈》

    岂如江头千顷雪色芦,茅檐出没晨烟孤。——苏轼《豆粥》

    我恨不如江头人,长网横江遮紫鳞。——韩愈《感春四首》

    一月当生一尺长,移向江头薜荔墙。——虞集《酬萧侯送蒲萄》

    两株荒草里,千古暮江头。——齐己《江令石》

    乌龟旋眼斑,不染江头泪。——元稹《野节鞭》

    江头愁绝到三更,琵琶不作亦凄苦。——白玉蟾《琵琶行》

    大吴江头伍侯庙,夕阳满树闻啼鸟。——白玉蟾《题刘心月》

    [阅读全文]...

2021-12-29 09:15:46
  • 君住长江头全诗

  • 长江
  •   《卜算子》

      作者: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1、卜算子:词牌名。北宋时盛行此曲。万树《词律》以为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结亦可酌增衬字,化五言句为六言句,于第三字豆。宋教坊复演为慢曲,《乐章集》入“歇指调”。

      2、思:想念,思念。

      3、休:停止。

      4、已:完结,停止。

      5、定:此处为衬字。在词规定的字数外适当地增添一二不太关键的字词,以更好地表情达意,谓之衬字,亦称“添声”。

      我居住在长江上游,你居住在长江下游。 天天想念你却见不到你,共同喝着长江的水。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只希望你的心思像我的意念一样, 就一定不会辜负这互相思念的心意。

      赏析:

      李之仪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明白如话,复叠回环,同时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深婉含蓄的特点,可以说是一种提高和净化了的通俗词。

      此词以长江起兴。开头两句,“我”“君”对起,而一住江头,一住江尾,见双方空间距离之悬隔,也暗寓相思之情的悠长。重叠复沓的句式,加强了咏叹的情味,仿佛可以感触到主人公深情的思念与叹息,在阁中翘首思念的女子形象于此江山万里的悠广背景下凸现出来。

      三、四两句,从前两句直接引出。江头江尾的万里遥隔,引出了“日日思君不见君”这一全词的主干;而同住长江之滨,则引出了“共饮长江水”。如果各自孤立起来看,每一句都不见出色,但联起来吟味,便觉笔墨之外别具一段深情妙理。这就是两句之间含而未宣、任*味的那层转折。字面意思浅直:日日思君而不得见,却又共饮一江之水。深味之下,似可知尽管思而不见,毕竟还能共饮长江之水。这“共饮”又似乎多少能稍慰相思离隔之恨。词人只淡淡道出“不见”与“共饮”的事实,隐去它们之间的转折关系的内涵,任人揣度吟味,反使词情分外深婉含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换头仍紧扣长江水,承上“思君不见”进一步抒写别恨。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用“几时休”“何时已”这样的口吻,一方面表明主观上祈望恨之能已,另一方面又暗透客观上恨之无已。江水永无不流之日,自己的相思隔离之恨也永无销歇之时。此词以祈望恨之能已反透恨之不能已,变民歌、民间词之直率热烈为深挚婉曲,变重言错举为简约含蓄。

      写到这里,词人翻出一层新的意蕴:“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恨之无已,正缘爱之深挚。“我心”既是江水不竭,相思无已,自然也就希望“君心似我心”,我定不负我相思之意。江头江尾的阻隔纵然不能飞越,而两相挚爱的心灵却相通。这样一来,单方面的相思便变为双方的期许,无已的别恨便化为永恒的相爱与期待。这样,阻隔的双方心灵上便得到了永久的滋润与慰藉。从“此恨何时已”翻出“定不负相思意”,江头江尾的遥隔这里反而成为感情升华的条件了。这首词的结拍写出了隔绝中的永恒之爱,给人以江水长流情长的感受(m.ju.51tietu.net)。

      全词以长江水为贯串始终的抒情线索,以“日日思君不见君”为主干。分住江头江尾,是“不见君”的原因;“此恨何时已”,是“不见君”的结果;“君心似我心”“不负相思意”是虽有恨而无恨的交织。有恨的原因是“不见君”,无恨。的原因是“不相负”。悠悠长江水,既是双方相隔千里的天然障碍,又是一脉相通、遥寄情思的天然载体;既是悠悠相思、无穷别恨的触发物与象征,又是双方永恒相爱与期待的见证。随着词情的发展,它的作用也不断变化,可谓妙用无穷。这样新巧的构思和深婉的情思、明净的语言、复沓的句法的结合,构成了这首词特有的灵秀隽永、玲珑晶莹的风神。

    [阅读全文]...

2021-12-28 18:31:26
  • 《哀江头》诗词

  • 《哀江头》诗词

      《哀江头》

      年代:唐

      作者:杜甫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忘南北。

      【注释】:

      少陵野老:杜甫自称。曲江:在今西安市附*。“归不得”:当时杨贵妃缢死马嵬坡。

      【简析】:

      本诗作于至德二年(756)春天。在这前一年诗人去灵武投奔肃宗的途中,被安禄山的叛兵俘虏带到了长安,后来逃出。诗中所写的就是当时在长安所见到的荒凉情景,回想起从前的盛况,悲愤之情贯穿全篇。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秋天,杜甫离开鄜州去投奔刚即位的唐肃宗,不巧,被安史叛军抓获,带到沦陷了的长安。旧地重来,触景伤怀,诗人的内心是十分痛苦的。第二年春天,诗人沿长安城东南的曲江行走,感慨万千,哀恸欲绝,《哀江头》就是当时心情的真实记录。

      全诗分为三部分。

      前四句是第一部分,写长安沦陷后的曲江景象。曲江原是长安有名的游览胜地,经过开元年间疏凿修建,亭台楼阁参差,奇花异卉争芳,一到春天,彩幄翠帱,匝于堤岸,鲜车健马,比肩击毂,真是说不尽的烟柳繁华、富贵风流。但这已经成为历史了,往日的繁华象梦一样过去了。现在呢,“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一个泣咽声堵的老人,偷偷行走在曲江的角落里,这就是曲江今日的“游人”!第一句有几层意思:行人少,一层;行人哭,二层;哭又不敢大放悲声,只能吞声而哭,三层。第二句既交代时间、地点,又写出诗人情态:在春日游览胜地不敢公然行走,却要“潜行”,而且是在冷僻无人的角落里潜行,这是何等的不幸!重复用一个“曲”字,给人一种纡曲难伸、愁肠百结的感觉。两句诗,写出了曲江的萧条和气氛的恐怖,写出了诗人忧思惶恐、压抑沉痛的心理,含蕴无穷,不愧是文章圣手!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写诗人曲江所见。“千门”,极言宫殿之多,说明昔日的繁华。而着一“锁”字,便把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萧条冷落并摆在一起,巧妙地构成了今昔对比,看似信手拈来,却极见匠心。“细柳新蒲”,景物是很美的。岸上是依依袅袅的柳丝,水中是抽芽返青的新蒲。“为谁绿”三字陡然一转,以乐景反衬哀恸,一是说江山换了主人,二是说没有游人,无限伤心,无限凄凉,大有使人肝肠寸断的笔力。

      “忆昔霓旌下南苑”至“一笑正坠双飞翼”是第二部分,回忆安史之乱以前春到曲江的繁华景象。这里用“忆昔”二字一转,引出了一节极繁华热闹的文字。“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先总写一笔。南苑即曲江之南的芙蓉苑。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自大明宫筑复道夹城,直抵曲江芙蓉苑。玄宗和后妃公主经常通过夹城去曲江游赏。“苑中万物生颜色”一句,写出御驾游苑的豪华奢侈,明珠宝器映照得花木生辉。

      然后具体描写唐明皇与杨贵妃游苑的情景。“同辇随君”,事出《汉书·外戚传》。汉成帝游于后宫,曾想与班婕妤同辇载。班婕妤拒绝说:“观古图画,圣贤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辇,得无*似之乎?”汉成帝想做而没有做的事,唐明皇做出来了;被班婕妤拒绝了的事,杨贵妃正干得自鸣得意。这就清楚地说明,唐玄宗不是“贤君”,而是“末主”。笔墨之外,有深意存焉。下面又通过写“才人”来写杨贵妃。“才人”是宫中的女官,她们戎装侍卫,身骑以黄金为嚼口笼头的白马,射猎禽兽。侍从豪华如此,那“昭阳殿里第一人”的妃子、那拥有大唐江山的帝王该是何等景象啊!才人们仰射高空,正好射中比翼双飞的鸟。可惜,这精湛的技艺不是去用来维护天下的太*和国家的统一,却仅仅是为了博得杨贵妃的粲然“一笑”。这些帝王后妃们哪里想得到,这种放纵的'生活,却正是他们亲手种下的祸乱根苗!

      “明眸皓齿今何在”以下八句是第三部分,写诗人在曲江头产生的感慨。分为两层。第一层(“明眸皓齿今何在”至“去住彼此无消息”)直承第二部分,感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悲剧。“明眸皓齿”照应“一笑正坠双飞翼”的“笑”字,把杨贵妃“笑”时的情态补足,生动而自然。“今何在”三字照应第一部分“细柳新蒲为谁绿”一句,把“为谁”二字说得更具体,感情极为沉痛。“血污游魂”点出了杨贵妃遭变横死。长安失陷,身为游魂亦“归不得”,他们自作自受,结局何等凄惨!杨贵妃埋葬在渭水之滨的马嵬,唐玄宗却经由剑阁深入山路崎岖的蜀道,死生异路,彼此音容渺茫。昔日芙蓉苑里仰射比翼鸟,今日马嵬坡前生死两离分,诗人运用这鲜明而又巧妙的对照,指出了他们佚乐无度与大祸临头的因果关系,写得惊心动魄。第二层(“人生有情泪沾臆”至“欲往城南望城北”)总括全篇,写诗人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前两句是说,人是有感情的,触景伤怀,泪洒胸襟;大自然是无情的,它不随人世的变化而变化,花自开谢水自流,永无尽期。这是以无情反衬有情,而更见情深。最后两句,用行为动作描写来体现他感慨的深沉和思绪的迷惘烦乱。“黄昏胡骑尘满城”一句,把高压恐怖的气氛推向顶点,使开头的“吞声哭”、“潜行”有了着落。黄昏来临,为防备人民的反抗,叛军纷纷出动,以致尘土飞扬,笼罩了整个长安城。本来就忧愤交迫的诗人,这时就更加心如火焚,他想回到长安城南的住处,却反而走向了城北。心烦意乱竟到了不辨南北的程度,充分而形象地揭示诗人内心的巨大哀恸。

      在这首诗里,诗人流露的感情是深沉的,也是复杂的。当他表达出真诚的爱国激情的时候,也流露出对蒙难君王的伤悼之情。这是李唐盛世的挽歌,也是国势衰微的悲歌。全篇表现的,是对国破家亡的深哀巨恸。

      “哀”字是这首诗的核心。开篇第一句“少陵野老吞声哭”,就创造出了强烈的艺术氛围,后面写春日潜行是哀,睹物伤怀还是哀,最后,不辨南北更是极度哀伤的表现。“哀”字笼罩全篇,沉郁顿挫,意境深邈。

      诗的结构,从时间上说,是从眼前翻到回忆,又从回忆回到现实。从感情上说,首先写哀,触类伤情,无事不哀;哀极而乐,回忆李、杨极度佚乐的腐朽生活;又乐极生悲,把亡国的哀恸推向*。这不仅写出“乐”与“哀”的因果关系,也造成了强烈的对比效果,以乐衬哀,今昔对照,更好地突出诗人难以抑止的哀愁,造成结构上的波折跌宕,纡曲有致。文笔则发敛抑扬,极开阖变化之妙,“其词气如百金战马,注坡蓦涧,如履*地,得诗人之遗法”(见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十四)。

    [阅读全文]...

2022-01-12 22:08:40
  • 杜甫《哀江头》全诗译文、赏析

  • 杜甫
  • 杜甫《哀江头》全诗译文、赏析

      《哀江头》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全诗描绘了长安在遭到安史叛军洗劫后的萧条冷落景象,表达了诗人真诚的爱国情怀,及对国破家亡的深哀巨恸之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甫《哀江头》全诗译文、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哀江头

      少陵野老吞声哭⑴,春日潜行曲江曲⑵。

      江头宫殿锁千门⑶,细柳新蒲为谁绿⑷?

      忆昔霓旌下南苑⑸,苑中万物生颜色⑹。

      昭阳殿里第一人⑺,同辇随君侍君侧⑻。

      辇前才人带弓箭⑼,白马嚼啮黄金勒⑽。

      翻身向天仰射云⑾,一笑正坠双飞翼⑿。

      明眸皓齿今何在⒀?血污游魂归不得⒁。

      清渭东流剑阁深⒂,去住彼此无消息⒃。

      人生有情泪沾臆⒄,江水江花岂终极⒅!

      黄昏胡骑尘满城⒆,欲往城南望城北⒇。

      【注释】

      ⑴少陵:杜甫祖籍长安杜陵。少陵是汉宣帝许皇后的陵墓,在杜陵附*。杜甫曾在少陵附*居住过,故自称“少陵野老”。吞声哭:哭时不敢出声。

      ⑵潜行:因在叛军管辖之下,只好偷偷地走到这里。曲江曲:曲江的隐曲角落之处。

      ⑶“江头”句:写曲江边宫门紧闭,游人绝迹。江头宫殿:《旧唐书·文宗纪》:“上(文宗)好为诗,每诵杜甫《曲江行》(即此篇)……乃知天宝以前,曲江四岸皆有行宫台殿、百司廨署。”王嗣奭《杜臆》卷二:“曲江,帝与妃游幸之所,故有宫殿。”

      ⑷为谁绿:意思是国家破亡,连草木都失去了故主。

      ⑸霓旌:云霓般的彩旗,指天子之旗。

      ⑹生颜色:万物生辉。

      ⑺昭阳殿:汉代宫殿名。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之妹为昭仪,居住于此。唐人多以赵飞燕比杨贵妃。第一人:最得宠的人。

      ⑻辇:皇帝乘坐的车子。古代君臣不同辇,此句指杨贵妃的受宠超出常规。

      ⑼才人:宫中的女官。

      ⑽嚼啮:咬。黄金勒:用黄金做的衔勒。

      ⑾仰射云:仰射云间飞鸟。

      ⑿一笑:杨贵妃因才人射中飞鸟而笑。正坠双飞翼:或亦暗寓唐玄宗和杨贵妃的马嵬驿之变。

      ⒀“明眸皓齿”两句:写安史之乱起,玄宗从长安奔蜀,路经马嵬驿,禁卫军逼迫玄宗缢杀杨贵妃。《旧唐书·杨贵妃传》:“及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玄宗遣力士宣问,对曰:‘贼本尚在。’盖指贵妃也。力士复奏,帝不获已,与妃诀,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瘗于驿西道侧。”

      ⒁血污游魂:指杨贵妃缢死马嵬驿。

      ⒂“清渭东流”两句:仇兆鳌注:“马嵬驿,在京兆府兴*县(今属陕西省),渭水自陇西而来,经过兴*。盖杨妃藳葬渭滨,上皇(玄宗)巡行剑阁,市区住西东,两无消息也。”(《杜少陵集详注》卷四)清渭,即渭水。剑阁,即大剑山,在今四川省剑阁县的北面,是由长安入蜀必经之道。《太*御览》卷一六七引《水经注》:“益昌有小剑城,去大剑城三十里,连山绝险,飞阁通衢,故谓之剑阁也。”

      ⒃去住彼此:指唐玄宗、杨贵妃。

      ⒄“人生”两句:意谓江水江花年年依旧,而人生有情,则不免感怀今昔而生悲。以无情衬托有情,越见此情难以排遣。

      ⒅终极:犹穷尽。

      ⒆胡骑:指叛军的骑兵。

      ⒇“欲往城南”句:写极度悲哀中的迷惘心情。原注:“甫家住城南。”望城北:走向城北。北方口语,说向为望。望,一作“忘”。城北,一作“南北”。

      【白话译文】

      祖居少陵的野老(杜甫自称)无声地痛哭,春天偷偷地来到了曲江边。江岸的宫殿千门闭锁,细细的柳丝和新生的水蒲为谁而绿?回忆当初皇帝的彩旗仪仗下了南苑,苑里的万物都生出光辉。昭阳殿里的第一美人也同车出游,随侍在皇帝身旁。车前的宫中女官带着弓箭,白马套着带嚼子的黄金马勒。翻身朝天上的云层射去,一笑之间双飞的一对鸟儿便坠落在地。杨贵妃明亮的.眼睛和洁白的牙齿在哪里呢?鲜血玷污了她的游魂,再也不能归来!清清的渭水向东流去,而玄宗所在的剑阁是那么深远。走的和留下的彼此没有消息。人生有情,泪水沾湿了胸臆,江水的流淌和江花的开放哪里会有尽头呢?黄昏时,胡骑扬起满城的尘土,我想去城南,却望着城北。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春。至德元年(756年)秋天,安禄山攻陷长安,杜甫离开鄜州去投奔刚即位的唐肃宗,不巧,被安史叛军抓获,带到沦陷了的长安。旧地重来,触景伤怀,诗人的内心是十分痛苦的。第二年春天,杜甫脱逃,沿长安城东南的曲江行走,感慨万千,哀恸欲绝,《哀江头》就是当时心情的真实记录。

      【赏析】

      全诗分为三部分。前四句是第一部分,写长安沦陷后的曲江景象。曲江原是长安有名的游览胜地,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间经过疏凿修建,亭台楼阁参差,奇花异卉争芳,一到春天,彩幄翠帱,匝于堤岸,鲜车健马,比肩击毂,有说不尽的烟柳繁华、富贵风流。但这已经成为历史了,以往的繁华像梦一样过去了。“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一个泣咽声堵的老人,偷偷行走在曲江的角落里,这就是曲江此时的“游人”。第一句有几层意思:行人少,一层;行人哭,二层;哭又不敢大放悲声,只能吞声而哭,三层。第二句既交代时间、地点,又写出诗人情态:在春日游览胜地不敢公然行走,却要“潜行”,而且是在冷僻无人的角落里潜行,这是十分不幸的。重复用一个“曲”字,给人一种纡曲难伸、愁肠百结的感觉。两句诗,写出了曲江的萧条和气氛的恐怖,写出了诗人忧思惶恐、压抑沉痛的心理,诗句含蕴无穷。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写诗人曲江所见。“千门”,极言宫殿之多,说明昔日的繁华。而着一“锁”字,便把昔日的繁华与眼前的萧条冷落并摆在一起,巧妙地构成了今昔对比,看似信手拈来,却极见匠心。“细柳新蒲”,景物是很美的。岸上是依依袅袅的柳丝,水中是抽芽返青的新蒲。“为谁绿”三字陡然一转,以乐景反衬哀恸,一是说江山换了主人,二是说没有游人,无限伤心,无限凄凉,这些场景令诗人肝肠寸断。

      “忆昔霓旌下南苑”至“一笑正坠双飞翼”是第二部分,回忆安史之乱以前春到曲江的繁华景象。这里用“忆昔”二字一转,引出了一节极繁华热闹的文字。“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先总写一笔。南苑即曲江之南的芙蓉苑。公元732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自大明宫筑复道夹城,直抵曲江芙蓉苑。玄宗和后妃公主经常通过夹城去曲江游赏。“苑中万物生颜色”一句,写出御驾游苑的豪华奢侈,明珠宝器映照得花木生辉。

      然后是具体描写唐明皇与杨贵妃游苑的情景。“同辇随君”,事出《汉书·外戚传》。汉成帝游于后宫,曾想与班婕妤同辇载。班婕妤拒绝说:“观古图画,圣贤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辇,得无*似之乎?”汉成帝想做而没有做的事,唐玄宗做出来了;被班婕妤拒绝了的事,杨贵妃正干得自鸣得意。这就清楚地说明,唐玄宗不是“贤君”,而是“末主”。笔墨之外,有深意存在。下面又通过写“才人”来写杨贵妃。“才人”是宫中的女官,她们戎装侍卫,身骑以黄金为嚼口笼头的白马,射猎禽兽。侍从们就已经像这样豪华了,那“昭阳殿里第一人”的妃子、那拥有大唐江山的帝王就更不用说了。才人们仰射高空,正好射中比翼双飞的鸟。可惜,这精湛的技艺不是去用来维护天下的太*和国家的统一,却仅仅是为了博得杨贵妃的粲然“一笑”。这些帝王后妃们没有想到,这种放纵的生活,却正是他们亲手种下的祸乱根苗。

      “明眸皓齿今何在”以下八句是第三部分,写诗人在曲江头产生的感慨。分为两层。第一层(“明眸皓齿今何在”至“去住彼此无消息”)直承第二部分,感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悲剧。“明眸皓齿”照应“一笑正坠双飞翼”的“笑”字,把杨贵妃“笑”时的情态补足,生动而自然。“今何在”三字照应第一部分“细柳新蒲为谁绿”一句,把“为谁”二字说得更具体,感情极为沉痛。“血污游魂”点出了杨贵妃遭变横死。长安失陷,身为游魂亦“归不得”,他们自作自受,结局十分凄惨。杨贵妃埋葬在渭水之滨的马嵬,唐玄宗却经由剑阁深入山路崎岖的蜀道,死生异路,彼此音容渺茫。昔日芙蓉苑里仰射比翼鸟,后来马嵬坡前生死两离分,诗人运用这鲜明而又巧妙的对照,指出了他们逸乐无度与大祸临头的因果关系,写得惊心动魄。第二层(“人生有情泪沾臆”至“欲往城南望城北”)总括全篇,写诗人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前两句是说,人是有感情的,触景伤怀,泪洒胸襟;大自然是无情的,它不随人世的变化而变化,花自开谢水自流,永无尽期。这是以无情反衬有情,而更见情深。最后两句,用行为动作描写来体现他感慨的深沉和思绪的迷惘烦乱。“黄昏胡骑尘满城”一句,把高压恐怖的气氛推向顶点,使开头的“吞声哭”、“潜行”有了着落。黄昏来临,为防备人民的反抗,叛军纷纷出动,以致尘土飞扬,笼罩了整个长安城。本来就忧愤交迫的诗人,这时就更加心如火焚,他想回到长安城南的住处,却反而走向了城北。心烦意乱竟到了不辨南北的程度,充分而形象地揭示诗人内心的巨大哀恸。

      在这首诗里,诗人流露的感情是深沉的,也是复杂的。当他表达出真诚的爱国激情的时候,也流露出对蒙难君王的伤悼之情。这是李唐盛世的挽歌,也是国势衰微的悲歌。全篇表现的,是对国破家亡的深哀巨恸。

      “哀”字是这首诗的核心。开篇第一句“少陵野老吞声哭”,就创造出了强烈的艺术氛围,后面写春日潜行是哀,睹物伤怀,忆昔日此地的繁华,而今却萧条零落,还是哀。进而追忆贵妃生前游幸曲江的盛事,以昔日之乐,反衬今日之哀;再转入叙述贵妃升天,玄宗逃蜀,生离死别的悲惨情景,哀之极矣。最后,不辨南北更是极度哀伤的表现。“哀”字笼罩全篇,沉郁顿挫,意境深邈。

      诗的结构,从时间上说,是从眼前翻到回忆,又从回忆回到现实。从感情上说,首先写哀,触类伤情,无事不哀;哀极而乐,回忆唐玄宗、杨贵妃极度逸乐的腐朽生活;又乐极生悲,把亡国的哀恸推向高潮。这不仅写出“乐”与“哀”的因果关系,也造成了强烈的对比效果,以乐衬哀,今昔对照,更好地突出诗人难以抑止的哀愁,造成结构上的波折跌宕,纡曲有致。文笔则发敛抑扬,极开阖变化之妙。

    [阅读全文]...

2022-04-01 02:59:24
  • 曹德《庆东原·江头即事》翻译赏析

  • [双调]庆东原·江头即事①

      【元】 曹德

      低茅舍,卖酒家,客来旋②把朱帘挂。长天落霞,方池睡鸭,老树昏鸦。几句杜陵③诗,一幅王维画。

      【注释】

      ①即事:对眼前的事物、情景有所感触而创作。②旋:不久,立刻。③杜陵:即杜甫,因尝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故被人称为杜少陵、杜陵。

      【译文】

      低矮的茅舍,挑着酒幌,一位客人走入小酒店中,店主挂起朱帘,使得客人能够边饮酒边欣赏窗外景致。从茅屋窗口望出去,只见池内风*浪静,鸭子正在安稳地睡觉,老树的枝丫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眼前所见,似乎是杜甫诗的意境,又像是一幅幅王维笔下的山水画。

      赏析:

      “即事”就是即兴而作,带有偶吟所感之意。本曲不仅是妙手偶得,就连所“即”之“事”,也有不经意而成全的情味。你看作者出游江头,是“闲乘兴”,虽则兴致勃勃,起初也漫无固定的目的。“过小亭”,一个“过”字,也说明不过是信步而至。妙在小亭中恰恰遇上了投缘的好友,还备着美酒,正好欢会一场,真是天赐其便。诗人并不细写与友人的会见,甚而不加寒暄,便大呼“没三杯着甚资谈柄”。这一句活画出他连连呼酒的狂豪情态,而与友人的深契同心也从句外表现了出来。“资谈柄”是开始闲聊欢谈,“谈柄”需“资”,又见出聊谈并无什么预定话题。一切都出于无心,而得之随缘,诗人的情性也因此得以自由发挥。

      “着三杯”不仅资助了谈兴,还使与会者诗情大发。“诗题小景”,又点出了江头景色的悦人。焚香、唱曲,是小聚的另两项节目。古人焚香助娱,常是出于品茗、弹琴、赏画之类的需要。从曲中的情形来看,操琴的可能性最大。即使不是这回事,“香销古鼎”也增添了一种清雅的氛围,并显示了时间在不知不觉间遣发的实情。“新声”是新制的歌辞,“曲换新声”则是唱了一支又一支。这三句鼎足对纯用白描,有一种怡然自乐的情味。

      末两句是评论,以感受代替总结。诗人也不发什么长篇大论,而是别具一格地以两位古人自况。一位是刘伶,西晋出名的饮酒狂士,历来对他的形容“放达”有之,“颓狂”有之,作者却称“标致似刘伶”,这说法本身就颇为标致。这是在精神境界上的自赞。一位是晋宋间的大诗人陶渊明,他的酒名与刘伶不相上下,至多只有文雅一些的不同。“受用如陶令”,是对此番“乘兴”效果的定评。这两句都从酒的方面强调,不仅回应了“着三杯”,也补明了中间三句的消遣都在酒的陪伴和影响下进行。这就于渲染此行的惬意之外,更透现出勃发的豪情。在*静的铺叙中展现狂豪的英气,正是这首小令的最大特色。

      我们读明人的散文小品,事情不大,情节不奇,更谈不上什么微言大义,但却是我写我心,洋溢着人生的真性情。元散曲的这类小令也是如此。作者也许只是信手命笔,写给自己看看,不过心灵既然自由敞开,精光灵气便不易泯没,原先自娱的作品,也就产生人同此心、心同此娱的社会效果了。

    整理:zhl201610

    [阅读全文]...

2022-06-28 08:11:10
  •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 长江
  •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赏析

      李之仪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明白如话,复叠回环,同时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

      词以长江起兴。开头两句,“我”、“君”对起,而一住江头,一住江尾,见双方空间距离之悬隔,也暗寓相思之情的悠长。重叠复沓的句式,加强了咏叹的情味,仿佛可以感触到主人公深情的思念与叹息,在隔中翘首思念的女子形象此江山万里的悠广背景下凸现出来。

      三、四两句,从前两句直接引出。江头江尾的万里遥隔,引出了“日日思君不见君”这一全词的主干;而同住长江之滨,则引出了“共饮长江水”。如果各自孤立起来看,每一句都不见出色,但联起来吟味,便觉笔墨之外别具一段深情妙理。这就是两句之间含而未宣、任*味的那层转折。字面意思浅直:日日思君而不得见,却又共饮一江之水。深味之下,似可知尽管思而不见,毕竟还能共饮长江之水。这“共饮”又似乎多少能稍慰相思离隔之恨。词人只淡淡道出“不见”与“共饮”的事实,隐去它们之间的转折关系的内涵,任人揣度吟味,反使词情分外深婉含蕴。毛晋盛赞这几句为“古乐府俊语”(《姑溪词跋》),可谓一语中的。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换头仍紧扣长江水,承上“思君不见”进一步抒写别恨。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用“几时休”、“何时已”这样的口吻,一方面表明主观上祈望恨之能已,另一方面又暗透客观上恨之无已。江水永无不流之日,自己的相思隔离之恨也永无销歇之时。此词以祈望恨之能已反透恨之不能已,变民歌、民间词之直率热烈为深挚婉曲,变重言错举为简约含蓄。

      写到这里,词人翻出一层新的意蕴:“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恨之无已,正缘爱之深挚。“我心”既是江水不竭,相思无已,自然也就希望“君心似我心”,我定不负我相思之意。江头江尾的阻隔纵然不能飞越,而两相挚爱的心灵却一脉遥通。这样以来,单方面的相思便变为双方的期许,无已的别恨便化为永恒的相爱与期待。这样,阻隔的双方心灵上便得到了永久的滋润与慰藉。从“此恨何时已”翻出“定不负相思意”,是感情的深化与升华。江头江尾的遥隔这里反而成为感情升华的条件了。

      这首词的结拍写出了隔绝中的永恒之爱,给人以江水长流情长的感受。全词以长江水为抒情线索。悠悠长江水,既是双方万里阻隔的天然障碍,又是一脉相通、遥寄情思的天然载体;既是悠悠相思、无穷别恨的触发物与象征,又是双方永恒相爱与期待的见证。随着词情的发展,它的作用也不断变化,可谓妙用无穷。

    [阅读全文]...

2022-07-21 21:44:40
  •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原文及译文

  • 长江,古诗文
  •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原文及译文

      李之仪携杨姝来到长江边,面对知冷知热的红颜知己,面对滚滚东逝奔流不息的江水,心中涌起万般柔情,写下了这首千古流传的爱情词。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原文:

      李之仪〔宋代〕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译文:

      我住在长江源头,君住在长江之尾。天天想念你总是见不到你,却共同饮着长江之水。

      悠悠不尽的江水什么时候枯竭,别离的苦恨,什么时候消止。只愿你的心,如我的心相守不移,就不会辜负了我一番痴恋情意。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赏析:

      李之仪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明白如话,复叠回环,同时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深婉含蓄的特点,可以说是一种提高和净化了的通俗词。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开头两句,“我”“君”对起,而一住江头,一住江尾,见双方空间距离之悬隔,也暗寓相思之情的悠长。重叠复沓的句式,加强了咏叹的情味,仿佛可以感触到主人公深情的思念与叹息,在阁中翘首思念的女子形象于此江山万里的悠广背景下凸现出来。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两句,从前两句直接引出。江头江尾的万里遥隔,引出了“日日思君不见君”这一全词的主干;而同住长江之滨,则引出了“共饮长江水”。如果各自孤立起来看,每一句都不见出色,但联起来吟味,便觉笔墨之外别具一段深情妙理。这就是两句之间含而未宣、任人体味的那层转折。字面意思浅直:日日思君而不得见,却又共饮一江之水。深味之下,似可知尽管思而不见,毕竟还能共饮长江之水。这“共饮”又似乎多少能稍慰相思离隔之恨。词人只淡淡道出“不见”与“共饮”的.事实,隐去它们之间的转折关系的内涵,任人揣度吟味,反使词情分外深婉含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换头仍紧扣长江水,承上“思君不见”进一步抒写别恨。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用“几时休”“何时已”这样的口吻,一方面表明主观上祈望恨之能已,另一方面又暗透客观上恨之无已。江水永无不流之日,自己的相思隔离之恨也永无销歇之时。此词以祈望恨之能已反透恨之不能已,变民歌、民间词之直率热烈为深挚婉曲,变重言错举为简约含蓄。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恨之无已,正缘爱之深挚。“我心”既是江水不竭,相思无已,自然也就希望“君心似我心”,我定不负我相思之意。江头江尾的阻隔纵然不能飞越,而两相挚爱的心灵却相通。这样一来,单方面的相思便变为双方的期许,无已的别恨便化为永恒的相爱与期待。这样,阻隔的双方心灵上便得到了永久的滋润与慰藉。从“此恨何时已”翻出“定不负相思意”,江头江尾的遥隔这里反而成为感情升华的条件了。这首词的结拍写出了隔绝中的永恒之爱,给人以江水长流情长的感受。

      作者用江水之悠悠不断,喻相思之绵绵不已,最后以己之钟情期望对方,真挚恋情,倾口而出。全词以长江水为抒情线索,语言明白如话,句式复叠回环,感情深沉真挚,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体现出灵秀隽永、玲珑晶莹的风神。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创作背景:

      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仕途不顺的李之仪被贬到太*州。祸不单行,先是女儿及儿子相继去世,接着,与他相濡以沫四十年的夫人胡淑修也撒手人寰。事业受到沉重打击,家人连遭不幸,李之仪跌落到了人生的谷底。这时一位年轻貌美的奇女子出现了,就是当地绝色歌伎杨姝。杨姝是个很有正义感的歌伎。早年,黄庭坚被贬到当涂做太守,杨姝只有十三岁,就为黄庭坚的遭遇抱不*,她弹了一首古曲《履霜操》,《履霜操》的本意是伯奇被后母所谗而被逐,最后投河而死。杨姝与李之仪偶遇,又弹起这首《履霜操》,正触动李之仪心中的痛处,李之仪对杨姝一见倾心,把她当知音,接连写下几首听她弹琴的诗词。这年秋天,李之仪携杨姝来到长江边,面对知冷知热的红颜知己,面对滚滚东逝奔流不息的江水,心中涌起万般柔情,写下了这首千古流传的爱情词。

      作者简介:

      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庆云县)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卜算子二十首

      【卜算子/叹世/中华新韵】

      堪叹世间人,哪晓情珍贵。已在福中不惜福,却为浮名累。

      想要聚金盆,又望活千岁。结发之恩脑后抛,外面寻安慰。

      【卜算子/叹韶华/中华新韵】

      究竟是阿谁?惹我芳心乱。扰我情思撩我神。将我韶华占。

      流水去无痕,日月轮流转。情若灯花散似烟。空落柔肠断。

      【卜算子/梦难醒/中华新韵】

      本欲遁空门,怎奈神难定。独对佛堂百盏灯,未使凡心净。

      不是意非诚,梦也实难醒。既是前生欠汝情,苦也从天命。

      【卜算子/觅知音/中华新韵】

      短短几春秋,知己难寻觅。笑骂苍天不重情,絮语何方寄。

      翘首望斜阳,日暮千山寂。为甚相知久别离?日夜魂牵系。

      【卜算子/尘缘省/中华新韵】

      纵使被情伤,肠热如何冷?看破红尘尽是非,依旧心难静。

      本欲待回头,悄把尘缘省。怎个姻缘比纸薄,利禄由天定。

      【卜算子/情何物/中华新韵】

      把酒问苍天,知否情何物?怨女痴男甘断肠,痛也不言苦。

      昨夜烛花红,今日阳关路。钿誓钗盟终亦虚,一晌韶华幕。

      【卜算子/问骄阳/中华新韵】

      吾欲问骄阳,可暖心头冷?夏日炎炎腹似冰。不晓为何病?

      本欲去寻医,怎治忧闷症?此病如医必断情,禅悟莲花境。

      【卜算子/念卿卿/中华新韵】

      合掌拜神灵,可救卿卿命?痴恋红尘罪业重,何处堪为镜?

      恩怨自分明,世态炎凉冷。堪叹苍天也笑伊,不解伊心性。

      【卜算子/月为证/中华新韵】

      最怕月儿圆,偏照愁人醒。半卷疏帘望晓星,满地疏枝影。

      暗恼雪霜频,又恨隆冬盛。暑往寒来不变心,月亮堪为证?

      【卜算子/心相映/中华新韵】

      甘苦两相知,唯愿心相映。万水千山总是情,爱字无凭证。

      微雨洗帘尘,欲净何曾净?怎奈薄缘似水流,一叶浮萍命。

    [阅读全文]...

2022-03-23 16:20:32
  • 江南雪古诗

  • 江南,文学
  • 江南雪古诗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江南雪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七律《江南雪》

      (*水韵)

      寒宵塞北行云去,晓色江南雪景栽。

      但觉朱楼更旧貌,忽闻紫陌建瑶台。

      飞檐点笔银花现,望眼倾心玉魄开。

      落笔携梅香一缕,诗风共缀雅频来。

      五律《冬雪》

      (*水韵)

      腊月芳游尽,开轩羽翼飞。

      凉亭铺锦被,玉粉叠罗帏。

      柳色身姿弱,农家巷陌稀。

      天工生妙笔,风雪故思归。

      七律《咏雪》

      (*水韵)

      亭际嫣红别玉台,万朵银花一夜开。

      满枝频借寒风舞,小径寒欺粉蝶来。

      缓缓峰前雕素景,茫茫陌上砌云腮。

      山阴绝地神飞笔,漏境寻幽醉欲徊。

      五律《雪仙子》

      (*水韵)

      道是天宫粉,人间水国铺。

      疑春飞柳絮,醉意捧花奴。

      抱去娇娘软,飘来玉骨酥。

      窗开临入寝,切切正相扶。

      五律《迎雪》

      (*水韵)

      梨花临别院,入牖舞悠哉。

      落砚香池染,飞檐玉榻来。

      亭楼移画栋,水国砌云腮。

      远*茫茫白,梦倾诗泄台。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绝句

      唐代: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春雪

      唐代: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夜雪

      唐代: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望雪

      唐代:李世民

      冻云宵遍岭,素雪晓凝华。

    [阅读全文]...

2022-07-27 16:30:19
  • 暮江吟古诗

  •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注释:

      1、残阳:将落山的太阳光。

      2、瑟瑟:碧绿的颜色。

      3、怜:可爱。

      4、真珠:即珍珠。

      5、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译文:

      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

      赏析: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这些诗的特点是通过一时一物的吟咏,在一笑一吟中能够真率自然地表现内心深处的情思。

      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被迫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地*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诗人俯身一看:呵呵,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多么象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再抬头一看:一弯新月初升,这真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弓!诗人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景象,压缩在一句诗里──“露似珍珠月似弓”。作者从弓也似的一弯新月,想起此时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给诗歌造成了波澜。

      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多么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令人叹绝。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

      宗白华先生说:“艺术意境不是单层的*面的自然的再现,而是一个境界层深的创构。”(《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如果说,南朝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写春江日暮景色的名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纯属那一时代“贵尚形似”(钟嵘《诗品》)的文艺思想在谢朓审美意识中的积淀和外化;它只是描写了日落时一个凝结了的瞬间,像一幅淡淡泼墨而成的春江素描画;那么,白居易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则是盛唐以来“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王昌龄语,见《唐音癸签》卷二)的文艺思潮,在白居易笔下,审美的凝聚而创构的艺术意境。它艺术地展现了一个时空运动着的过程,岂止是一幅金碧辉煌的水彩画,简直像彩色影片中的一组镜头,于是,随着长镜头的推移,我们的审美意识很快地转移到长短镜头的组接而摇出来的“露似真珠月似弓”上来了。

      黑格尔说过:“诗不会像绘画那样局限于某一一定的空间以及某一情节中的某一一定的时刻,这就使其有可能按照所写对象的内在深度以及时间上发展的广度把它表现出来。”(《美学》第三卷第六页)这中间有赖“可怜九月初三夜”这一直抒胸臆的诗句作为内在情感的粘合剂。正是这种特定时空意识下的独特的审美情愫,才把“半江瑟瑟半江红”和“露似真珠月似弓”这两个镜头系统创构为动态性的艺术整体了。爱森斯坦说过:“两个蒙太奇镜头的对列不是两数之和而更象两数之积。”这可以理解为任何一种艺术样式的多维交叉、双向反馈的艺术结构,它所包含的艺术意蕴都会更加醇厚、浓郁和结实,它往往给人带来一种模糊性、复合性的杂糅情感。你看吧,当残阳斜映,晚霞铺展的瑟瑟江水,变幻莫测地在诗人视野中渐渐消失后,另一幅幽美、静谧的蒙太奇镜头,又轻摇着舒展在诗人眼前了。抬头仰望,弯弯似弓的新月在浩冥碧空中高悬、浮动;低头俯视,颗颗晶莹的露珠在江边花草上凝结、闪亮。真是“在泉为珠,着璧成绘,一句一字,皆出常境”。(借用殷璠《河岳英灵集》中评王维语)诗人禁不住脱口赞美道:“多么可爱的夜呀!”这是惊叹,也是陶醉。诗人无比喜悦、轻快的心情,向往超脱、宁静的意趣,统统和盘托出却又十分含蓄,叫人玩味无穷、领悟不尽。这儿,我们可以参证闻一多对《春江花月夜》的赞语:“更敻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恒面前,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他得到的仿佛是一个更神秘的更渊默的微笑,他更迷惘了,然而也满足了”。(《宫体诗的自赎》)可不是吗?我们今天读这样的诗,还禁不住产生神话般的遐想:那神秘的冥冥碧空中的一弯新月,莫非真是飞天中的那些小天使。小仙女所拉开了的明晃晃的弓,那颗颗露珠莫非是他们在游戏中射向蓝天、撒落人间的粒粒弹丸吧!这真是一种妙不可言的境界。

    [阅读全文]...

2022-07-16 09:29:11
江头古诗的智永体 - 句子
江头古诗的智永体 - 语录
江头古诗的智永体 - 说说
江头古诗的智永体 - 名言
江头古诗的智永体 - 诗词
江头古诗的智永体 - 祝福
江头古诗的智永体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