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很有诗意的名字

关于古诗中很有诗意的名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中很有诗意的名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中很有诗意的名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中很有诗意的名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k+) 语录(80) 说说(624) 名言(1) 诗词(6k+) 祝福(75) 心语(3)

  • 古诗中月的意像赏析

  • 文学
  • 古诗中月的意像赏析

      月亮是一种天文现象,但很多诗人把情怀都给了它,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古诗中月的意像赏析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古诗中月的意像赏析

      古诗中的“月”含着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一、抒发思乡怀远之情。人们以月圆比喻人的团圆,以月缺比喻人的离别。“月亮”象征思念,包括思念家人、思念故,有代表性的是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二、表现美好的、纯洁无暇的感情。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升。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里的“月”代表的是爱心的传递。比如李白的《玉阶怨》把月亮引申为晶莹剔透的境界,以自然的纯洁对应人心灵的纯洁。“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把月亮作为最美好、最纯洁的象征。

      三、对人生短暂的悲伤,抒发愁苦之情。在自然界中,月明月阴,月圆月缺与圆满、欠缺等事物异质同构。在古诗中,月是有情绪的,诗人笔下的月便常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了。曹丕“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谢灵运的“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的诗句表现了哀愁的心绪。唐诗中有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凄清孤苦,还有孟浩然“风鸣*叶,月照一孤舟”的凄恻孤寂,王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蕴藉深沉,白居易“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的潸潸泪下,钱起“二十五弦弹月夜,不胜清怨却飞来”的郁怀难耐……月作为愁绪的意象,构思巧妙,笔法空灵,意趣含蕴,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和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

      四、展示广阔情怀。古人借月状景,抒写辽阔,比如杜甫的“星垂*野阔,月涌大江流”,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以及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些咏月的佳句,充满了诗情画意,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妇孺能诵。唐人的边塞诗,创造了一种博大阔远、浑融、丰腴、完满的意境,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雄浑苍茫,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的开朗壮阔,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浩渺闲雅,王昌龄“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的雄心忧患,都给人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

      月作为一种语言形象,把环境点缀成了苍茫悲壮的边塞风情,也把边塞这个特征性的地理上的物理空间转化成了艺术上的心理空间。明月可以跨越时空的隔绝表现空间之美。

      月的意向例子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当孤臣浪子云游天涯之际总是把 明月与故乡联系在一起,明月成为启动乡愁、寄托相思、返归家园的神秘象征物。这不正标志着在人们意识的深层,月亮总是母亲社会温馨与和谐的象征,因而每当入人们浪迹天涯心灵孤寂之时,月亮便成为家园的寄托精神的寄托了;月亮牵系着相思的心灵,缩短着时空的'距离。

      一、以“残月”写忧愁

      古人常以残月来衬托内心的痛楚与忧愁。“残”本身就给人一种凄清的感觉,残月这一意象则更加重了这份感伤与悲愁。

      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文天祥《酹江月》

      这是作者被囚禁之后,想想过去,面对当时的处境而产生的壮志未酬的伤感与悲愁。而这伤感与悲愁的宣泄,所借助的就是那“残月”,读来,使人深受感染。

      借残月言愁的诗词很多,下面再举几例——

      1.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曹组《青玉案》

      2.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晚霞。——仲殊《南柯子·忆旧》

      3.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牛希济《生查子》

      4.惆怅小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韦庄《荷叶杯》

      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二、以“明月”写忧愁

      古人常用明月来营造清丽、冷寂的氛围,用明月与亲人相离、恋人相隔等心境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烘托相别之意,感伤之情。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词人为倾吐对恋人的思念之情,营造了一种凄冷静寂的氛围。作者心中那因思念而引发的感伤,也借助月亮这一意象,比较委婉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借助明月写忧愁的词句也很多,下面再举几例——

      1.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

      2.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温庭筠《菩萨蛮》

      3.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苏轼《永遇乐》

      4.谁共我,醉明月?——辛弃疾《贺新郎》

      5.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

      三、以“淡月”写忧愁

      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谢逸《千秋岁》

      词人借助淡月这一意象,来写人们散去后莫名的惆怅,可谓形单影只,淡月相共,伤感无限!

      借助淡月来咏愁的词句还有——

      1.春啼细雨,笼愁淡月。——卢祖皋《安清都·初春》

      2.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陈亮《水龙吟·春恨》

      四、借“新月”写忧愁

      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林新月人归后。——冯延巳《鹊踏枝》

      作者借助新月这一意象,把那在风中伫立,由朝至暮的难以抛却的新愁,写得淋漓尽致。

      五、借“缺月”写忧愁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词人借助缺月这一特有的意象,将晴空幽绝的境界,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这种境界也正是作者被贬之后,寓居时愁闷难遣的生动体现。

      拓展阅读:带月的古诗句

      1、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孟浩然《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2、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3、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阅读全文]...

2022-06-19 21:42:26
  • 风光不与四时同全诗意思(诗中带有月的古诗)

  • 风光,诗意
  •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州人(今江西省吉水县)。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提举广东常*茶盐公事,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员外郎等。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改知赣州,不赴,辞官归家,闲居乡里。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其诗早年学“江西诗派”,后用心于晚唐诗人,50岁后忽有所悟,摒弃诸家,由师法前人到师法自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诚斋体”。诗歌多吟咏自然景物,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细节,乘兴走笔,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幽默诙谐,笔调清新。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石涛《荷花》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词赏析

    杨万里,号诚斋,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现存诗四千二百首,诗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名《诚斋集》,被誉为一代诗宗。

    杨万里最初师承江西诗派,后又以王安石及陈师道为宗,还曾模仿过晚唐诗作。在经过了一段对别人的学*与模仿之后,杨万里将自己的诗作付之一炬,决心摆脱前人的束缚而自成一家,创造了语言浅*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

    “诚斋体”的风格特征有二,其一是诗人由景生情,情景共融;其二是避开佶屈聱牙的字句或生僻的典故,而采用*于口语的语言和简洁流畅的章法进行创作。

    今天分享的这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就是“诚斋体”的代表之作: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美景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景色,风光不与其他季节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更加说明夏天的西湖景色的与众不同。“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美好的想象。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诗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无穷”的艺术空间,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色;在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时期才能看到。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这种在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淡的笔墨,却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杨万里的诗以白描见长,就这点来说,这首诗不失为他的代表作之一。从艺术上来说,除了白描以外,此诗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虚实相生。前两句直陈,只是泛说,为虚;后两句描绘,展示具体形象,为实。虚实结合,相得益彰。二是刚柔相济。后两句所写的莲叶荷花,一般归入阴柔美一类,而诗人却把它写得非常壮美,境界阔大,有“天”,有“日”。语言也很有气势:“接天”“无穷”。这样,阳刚与柔美,就在诗歌中得到了和谐统一。

    诗人的中心立意不在畅叙友谊,或者纠缠于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

    [阅读全文]...

2021-11-28 23:06:27
  • 古诗中得意的意思54句

  • 经典
  • 古代春风得意的诗句

      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小朋友的脸,暖暖的',舒服极了。

      春风骋巧如剪刀,先栽杨柳后杏桃。(宋梅尧臣)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州》)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宋杨万里)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生无桃李春风面,名在山林处士家。(杨万里《兰花》)

      惟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杨巨源《和练袖才杨柳》)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调》)

      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杨万里《腊前月季》)

      1、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

      2、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宋王禹称

      3、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4、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5、生无桃李春风面,名在山林处士家——杨万里《兰花》

      6、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春风朝夕起,吹绿日日深。——唐·孟郊

      8、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半山春晚即事》

      9、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调》

      10、春风知别苦,不谴柳条青。——李白《劳劳亭》

      11、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杨万里《腊前月季》

      12、春风多可太忙生,长共花边柳外行。——方岳《春思》

      1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14、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杨万里《南溪早春》

      15、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袁枚《春风》

      16、镜前飘落粉,琴上响余声。——《咏春风》

      17、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白居易《春秋》

      18、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孟浩然《咏柳》

      1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0、惟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杨巨源《和练袖才杨柳》

      21、春风虽自好,春物太昌昌。——李商隐《春风》

      22、总向高楼吹舞袖,秋风还不及春风。——王建《未央风》

      23、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24、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宋·杨万里

      25、春风多可太忙生,长共花边柳外行;与燕作泥蜂酿蜜,才吹小雨又须晴。——《春思》

      26、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27、相看莫厌秋情薄,若在春风怨更多。——徐贲《雨后慰池上芙蓉》

      28、春风虽自好,春物太昌昌。——李商隐《春风》

      29、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30、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春兴》

      31、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32、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南溪早春》

      33、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宋·黄庶《探春》

      34、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唐杜《远怀舍弟颖观等》

      35、连夜深山雨,春风应未多。——恽格《晓起》

      36、春风朝夕起,吹绿日日深。——《连州吟》

    [阅读全文]...

2022-06-05 09:43:10
  • 古诗中鸟的意象浅析

  • 古诗中鸟的意象浅析

      诗歌是文学上的一种文体,是人类内心情感所释放的窗口之一。只有细细品味,才会感受到藏在诗歌深处的灵魂的跳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中鸟的意象浅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摘要:

      诗的欣赏起兴于意象。自古以来“飞鸟”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古典诗赋意象。它内涵丰富,意境深远,而在诗歌中飞鸟不仅化**恨情仇的象征,还寄予着诗人迥异的心境与纷杂的世事。

      关键词:

      诗歌;飞鸟;意象

      纵观*古典诗词就会发现,诗歌与意象的关系紧密相连。“意象是詩人主观情志的具体载体,是诗歌的灵魂,是我们探寻诗人内心世界的桥梁。”在历史的长河中,以“飞鸟”为意象表达自身情感的篇目更是不计其数。

      “飞鸟”本身就有深远的渊源。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神话时代对飞鸟的崇拜。古时候先民把飞鸟想象成开天辟地的英雄,(载于《山海经》的《精卫填海》)反映了先民们对理想的追求,对自然奥秘的探索,同时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后世又有“五柳先生”的“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用以歌颂精卫的精神。诗人常借它展开丰富的想象:无论是喜出望外,还是痛不欲生。不同的心境写出不同的诗歌,不同的诗歌反映不同的人生。这些作品中的“飞鸟”或是带着比兴的色彩,或是运用象征的手法,或以飞鸟为隐喻表达爱情愁思的邈邈恋歌,或为实现人生理想的远大抱负,或为沉郁悲愤的国仇家恨,更或是闲世隐居的世外桃源。*古典作品本身风格迥异,而以“飞鸟”为意象的作品风格更不是单一的。本文所要探讨的是“飞鸟”意象中的悲欢情爱、壮志难酬、郁愤愁思与归隐田园的四方面特征。

      悲欢怨爱的爱情鸟

      在我国诗歌的源头《诗经》中,《周南·关雎》也曾出现过以“飞鸟”为意象的篇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雎鸠是一种鱼鹰类的水鸟,传说此鸟终生相守。而此诗以雎鸠为隐喻,直率的引出下文,表达青年男子对女子的爱慕,并渴望永结为伴侣的憧憬。它是一首恋曲,在此诗句中,以鸟朦胧优美的意象,抒发出对恋人的脉脉情思。闻一多先生在《诗经通义》中解释“关关雎鸠”时,仍沿用“雌雄情意专一”、“尤笃于伉俪之情”之词,可见一斑。正如《诗大序》中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

      这种“相与咏歌,各言其情”的特点一直延续到汉乐府民歌。在《乐府诗集》中有一首广为传颂的《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此二句作为全诗的起兴,以喻夫妇二人离别。这在全篇中遣词巧妙,在文首以孔雀作为意象抒发对爱情可悲可叹的情感。而在文末“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鸳鸯双飞这样一个具有浓厚理想色彩的结尾,抒发作者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向往。而“飞鸟”的出现不仅渲染气氛更给人以强烈的代入感,能够更加充分的体会到诗人所想要表达的对爱情与美好生活的寄托。同时在传统诗歌中,相爱之人不能相守,我们则称之“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出自《乐府诗集·东飞伯劳歌》)“劳燕分飞”恰恰是这种悲欢怨爱无法聚首的离别典型。

      此时的“飞鸟”正是带着浪漫主义色彩的起兴对象,所兴之物对全诗起到了联想、想象的作用。无论是雎鸠、孔雀还是鸳鸯,无一不是以飞鸟来展现爱情,或凄苦、或幸福、亦或是哀怨的.情感。恰恰正是这一振翅的盘旋,一低头的眼眸,一哀伤的浅叹,才造就无数爱情题材里让人可歌可泣的爱情飞鸟。

      满腔抱负的大鹏鸟

      不同时代放飞不同的“飞鸟”。早在先秦时期,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飞鸟”来自庄子的《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此中的这只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身上背负着却是寻常鸟儿无法想象的远大抱负,不屑与世俗同流合污,对自由与理想有极度的渴望与追求,这一切无疑对李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生于充满奋勇向上精神的唐朝,满怀抱负的他以大鹏喻己,畅快淋漓的写出:“其辞曰:……谈北溟之有鱼。吾不知其几千里,其名曰鲲。化成大鹏,质凝胚浑……燀赫乎宇宙,凭陵乎昆仑。一鼓一舞,烟朦沙昏。五岳为之震荡,百川为之崩奔……”(《大鹏赋》)此辞赋中的大鹏源于《庄子·逍遥游》的“鲲鹏”,虽与庄子不同,但却不谋而合同样是理想之情下的产物。

      李白深刻描绘了“燀赫乎宇宙,凭陵乎昆仑……簸鸿蒙,扇雷霆,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的大鹏形象,借以表达自己想要振翅高飞的崇高人生理想与实现自身伟大抱负的宏伟愿望。后来的仕途中,李白在官场失意,受到朝中权贵排挤,即使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之后,也没有心灰意冷,在其诗歌中仍运用大鹏展现自身拼搏抗争的精神。最脍炙人口的就是在《上李邕》中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这时的大鹏鸟虽然已经不再似在《大鹏赋》中的那样目空一切,勇往直前,但是仍然带着希望东山再起的的昂扬斗志。到了晚年,当真是力不从心,但临终之际,他仍在高呼“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临路歌》)辞赋中的大鹏鸟带着壮士未酬的决绝直冲九霄云外,声势浩大,气势磅礴,即使被折断羽翼,仍热报国情深!

      从以上辞赋中我们看到,大鹏在诗人眼中是一个充满斗志的英雄,他能感受到大鹏恢弘的翅膀与绝尘而去高飞的背影。大鹏鸟即是李白,他一生的宿命就是功成,名遂,身退。而振翅高飞、神游天外的鹏鸟形象无疑不是李白上下求索最真实的写照。他的一生跌宕起伏,但是在他的诗歌中大鹏鸟始终是奋勇向上、满腔抱负的最好传达者,代替他用自己的羽翼在历史上化作一曲千古绝唱。

      乱世悲歌的惊心鸟

      “飞鸟”的意象汇集着古代文人对当时社会、人生、历史、现实丰富而复杂的思考与反映,不仅在历代文学作品中层出不穷,更是在思想性与艺术性两方面颇具个人的独特风格,在古典文学创作的大河中仍然闪闪发光。飞鸟一面飞出了当时世人对实现伟大抱负的强烈情感,另一面也飞出了在复杂的历史长河中诗人坎坷的命运与长存的国仇家恨。

      在大家所熟知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是一首怎样的诗歌,作者何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懑之情?诗人杜甫当时所处山河依旧,但长安不在的社会现实里。困于时局,见花开时落泪,听鸟鸣却更加揪心,内心百感交加,以“感时”、“恨别”花鸟更添迷惘忧愁,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怨恨的意境之中,以乐景写哀情来表现自己强烈的国恨家仇。诗中哀怨的飞鸟意象,尖利的鸟鸣使诗人更添悲苦之情,这才道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千古名句!诗者多舛的命运与强烈的爱国情怀跃然纸上,使他不由得又陷入无尽的哀怨悲伤中来,埋怨无情的鸟鸣更使人心惊。

      这种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的飞鸟意象,也深刻体现在阮籍的《咏怀诗》中,“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衿。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当时时局动荡不安,深夜辗转反侧无法安睡,诗者内心彷徨幽怨。虽与清风,明月做伴,但孤鸿的哀嚎,翔鸟的尖鸣却更添愁苦。独自彷徨徘徊,更是以孤鸿,翔鸟作为自身真实的写照。是独自徘徊无人可诉的内心的煎熬与痛苦,还是在当时黑暗的统治下,以尖利的鸣声来表达内心的不羁与对虚伪世事的蔑视!又如其《咏怀诗》之四十三首:“鸿鹄相随飞,飞飞适荒裔。双翮凌长风,须臾万里逝……抗身青云中,网罗孰能制。”

      此诗以鸿鹄作为感情强烈的喷发点,道出对现实的不满、孤寂处境的苦闷,而在那动荡不安的天空下徘徊飞翔。阮籍一生写鸟的诗歌数量之多,通常都是以比兴来借“飞鸟”抒发其惊惧苦闷的心境,“借鸟达情”也是他一贯的手法。

      杜甫与阮籍二人诗中的“飞鸟”在一鸣一翔中喻己、喻人、喻情、喻景中成为千古绝唱,在诗歌中自成一体。我们在诗人所描绘的自然风光与世间万物中逐渐走进作者的内心乃至身临其境的深处在当时社会的局势中,从中读出了诗人的愤懑,读出了诗人的温度,读出了诗人的生命。

      向往自由的田园鸟

      “飞鸟”有时也是归隐田园的精神寄托,是一种人生境界,是后来世人所崇仰的一种人生追求。“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的早期诗歌中,“飞鸟”意象多用来表达对“大济苍生”的丰功伟绩。在《杂诗四首》其三云:“春燕应节起,高飞拂尘梁”就表达了积极入仕的理想追求。当时局势复杂,陶渊明受到官场上的强大冲击,于是将自己比作羁鸟,不禁感叹“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之后对官宦生活的无尽矛盾令他开始充满了对田园的向往与依恋,最終壮志难酬的陶渊明写下了心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回到了自己的自由王国。其后期作品主要以田园诗歌为主,涉及飞鸟意象的多达三十几首。

      隐居后的陶渊明有一首广为流传的诗歌——《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中此鸟非彼鸟,困于官场的羁鸟化作了自由象征的飞鸟。作者创造出了一个“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悠然自得的精神世界。山林中充斥着朝霞与雨露,在傍晚黄昏时分,鸟儿轻快的结伴回巢,鸟声啁啾,呈现一派生机盎然、远离俗世的田园风光,最终道出诗人“心远地自偏”的心声。而诗中的“归鸟”正是这样一种从容自得的生命归属,更显诗人陶醉其中,田园风光跃然纸上。无论是诗人还是读者都能在天人合一中感悟自由。

      总结

      在几千年的*古典诗歌史上,以飞鸟意象作为当时诗人所特有的一种思想感情,始终伴随着文学创作。诗歌中有如爱恨情仇的爱情鸟,壮志难酬的大鹏鸟,忧虑不安的乱世鸟,再到向往自由的田园鸟,都是不同的“飞鸟”意象,它们在起兴的同时又承载着诗人本身的情感,无论是以“飞鸟”咏全诗的通体比兴,以鸟喻己,借以言志;还是仅以“飞鸟”作为陪衬,直抒胸怀,点缀全诗;都是在创造着情与鸟的相互融合的鲜明的意境。

      诗人的感情与表达的诗意密切相关。愉悦时,看崇山飞鸟万物生机盎然。乱世时,阴山凄雨尖鸣万念俱灰。诗人以“飞鸟”传情,情又反衬“飞鸟”,恰恰是情景契合无间的诗的境界。飞鸟是一种本原的生命,它既是合乎自然法则,又是展现内在之美,独具个性的诗化形态。每一种鸟儿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与鲜明的感情,代表着众生万象的情怀,这无疑不是诗人抒**感最好的诗歌意象。它不仅仅局限于眼前我们所看到的,更是其展现的人生意义与人格价值,在史诗中仍然闪现着无尽的光辉。

    [阅读全文]...

2022-06-19 08:17:06
  • 古诗中的客舍意思100句

  • 经典
  •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翻译赏析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作者为唐朝诗人岑参。其古诗全文如下: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苍生应未休。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前言】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是岑参在嘉州刺史任满后滞留蜀中时的写怀之作。由于戎泸间受乱军阻路,只好折回成都,此诗即作于大历四年(769)成都客舍,离诗人去世仅四五个月的时间。

      【注释】

      ①客舍:旅馆。两省,唐时中央设尚书、中书、门下三省,此指中书、门下两省。旧游,旧友。幕,指剑南节度使幕府,治所在今成都。

      ②“三度”两句,说自己五次出任郎官便已年老,自从出任刺史以来,也已五年了。岑参自广德元年(七六三)至永泰元年(七六五),曾先后五次出任郎官。这里说“三度”是言其为多数,且不与下文“五”字重复。出守,出任地方官,指作嘉州刺史。五经秋,经历了五个秋天,过了五年。三度为郎:岑参曾五次为郎:祠部员外郎(礼部)、考功员外郎(吏部)、虞部员外郎(工部)、屯田员外郎(工部)、库部员外郎(兵部)。三为虚数。白头:诗人此时五十四岁。

      ③“莫言”两句:意思是不要说皇帝长久不重用自己,百姓尚未安宁又怎么办呢?说自己关心的不是作官,而是济世。那,奈何的'合音,对……怎么办。未休,未得安宁。莫言:不必说。其那:怎奈。未休:未能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④“人间”两句:说岁月如流,秋日又至。

      ⑤“不知”两句:说满腹心事不知向谁倾诉,只有江上蝉叫伴着自己。空,徒然。

      【翻译】

      作过几任郎官便已白头,自从来到州县已过五秋。别说圣明君主长不任用,怎奈天下百姓令人生忧!看那人间岁月好似流水,客舍之中又见秋风飕飕。不知满腹心事向谁倾诉,空听江上蝉声吵嚷不休。

      【赏析】

      大历四年,诗人旅居成都一年余,终未及北归,病殁于成都客舍。此诗如诗人的一生经历的感怀,“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亡,其言也善”。诗人回忆自己五度为郎、二次出塞、三年嘉州的出仕经历,虽没有力拔千钧、扭转乾坤之才,却也已尽绵薄之力,尽职尽责,忠义持身。微官卑职,忝居朝列,自己虽有长风破浪、济世扶危之心,不能施展,又怎可怨声载道,叹世艰难?客舍独坐,凄然北望,诗人百感交集,满腹心事,无人倾诉。全诗写得苍凉悲郁,格调高远,深衷浅貌,句*意远,脱弃繁缛而丰华古韵,天然呈现。诗人晚年诗苍凉*淡中更见老成和浑圆,意境浑涵,更耐人沉思吟咏,回味咀嚼。

      诗的开头两句自叙*生。“三度为郎”,“一从出守”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诗人本有济世之志,“为郎”和“出守”在诗人看来是难以施展抱负的。“便白头”说时光之快,有“功业悲后时,光阴叹虚掷”的意思。其中包含“生*未得意”的感叹。以沉重的叹息引起全诗。

      诗的次二句承首联倾诉*生感慨。“长不用”不仅指嘉州刺史秩满后未受叙用,更主要的还是指*生不是“为郎”,便是“出守”,从未被重用过。但诗人的关注点在于“苍生”,“苍生未休”,诗人不安。“四海犹未安,一身无所适”,对“圣主”,诗人不能无怨,对“苍生”,诗人不能不忧,格调更为沉重。

      诗人在同时期所作《西蜀旅舍春叹寄朝中故人呈狄评事》(上引均见此诗)一诗中写道:“春与人相乖,柳青头转白,生*未得意,览镜心自惜”,是“叹春”。本诗第五、六句点出题目“客舍悲秋”,则是“悲秋”。对春光而兴叹,见秋风而生悲,看似悲叹时光流逝,实则悲叹壮志未酬、*生失意,从而转出正意。

      诗的最后两句为诗人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时至暮年,处境维艰。“穷苍草转深,闭门日将夕”(同上),满腹心事,无处倾诉,虽有江上蝉声满耳,却不仅不能排遣思绪,倒反更引出无穷愁烦,恰烘托出诗人晚年的孤独寂寞,诗歌遂在这种更为凄切沉重的情调中结束。

      这首诗向故友倾诉情怀,概括了诗人的一生,尤其突出了晚景的凄凉,实为追悼*生之作,写得感情深沉凄切,格调慷慨悲凉,真实地传达出一个关心国事却有志难展的封建文人暮年的沉重悲哀。

    [阅读全文]...

2022-05-12 08:59:54
  • 古诗中的月亮意象117句

  • 月亮,经典
  • 李白诗词中的月亮意象

      月亮是李白的诗魂,而李白的月亮诗又将中国的月亮文化推向成熟的巅峰。月亮这一独特的意象,在李白的诗中使所要表达的各种感情被物化,加深了审美的愉悦,将抽象的主观情思寄托于具体的客观物象,使情思得到鲜明生动的表达。

      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有很多,它们都各有自己的独特的象征意义和情感内涵,比如兰花代表高雅,梅花表现傲骨,杨柳寄寓离情或愁绪等等。“月亮”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最典型的意象之一。月亮本是自然界的一个纯客观的物体,但自从人类意识到它的存在,它便成为原始神话或传说的内容之一,如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由此可见,月亮这一物象早已进入了人的审美视野,当诗人将月亮作为寄寓诗人主观感情的载体后,“月亮”这一意象便有了复杂的思想内蕴,起到了一般词语难以替代的传情达意的作用。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在他塑造的众多意象中,月亮是他最爱的意象,在他留下的一千零五十首诗歌中,我们发现其中从不同角度写月、吟月、歌月、颂月的诗就有*四百首,占其诗歌总数的*三分之一,是迄今为止写月最多的诗人。仅“月”的意象就出现了三百三十六次,还不算“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等等月亮的代称、别称,至于那些表现出时间的月则更不在统计之列了,不同氛围,不同地点,不同心境,诗人对月都有不同的描写,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登峰造极的境地。于丹说过:“李白这个人,心中的酝酿,明月光不只在床前,其实在他的心里,一个人只有在心里面有无限光芒的时候,才能留在外面。李白的一生,明月相伴,美酒相随,所以明月是他最浅显的一个意向”。因此,李白对“月”这个意象的完美运用,在他的一些诗作里是完全能够体现出来的。

      以一首《古朗月行》为例,来浅析李白诗中的月亮意象。这首诗是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的,从中可以悟出李白自小便与明月结下不解之缘。“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这是童年时期的李白对月亮的幼稚认识,对于一个孩童来说,美丽而又多变的月的确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引发那颗小小的纯净的心灵以无数想象。两个比喻看似信手写来,却是情采俱佳,移情于景,鲜明生动,意象的作用,于此可见一斑。随即又把神话拿来,月亮初升,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而后逐渐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看见一轮圆月,看见月中白兔在捣药,凡此种种写出了月亮从初升到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如此写法,借助于内涵丰富的月的意象,自然增加了美感,引发了读者丰富的想象,怎能让人没有赏心悦目之感呢?之后笔锋一转,“蟾蜍蚀圆影,天明夜已残”,以“蟾蜍蚀月”影射现实:当时已是玄宗晚年,皇帝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权奸、宦官、边将擅权,朝纲不振,这首诗即是李白针对当时黑暗的朝政而发的。“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引出后羿既是为现实中缺少这样的英雄而感慨,也是表达对有这样的英雄令天下太*,百姓安居乐业的希望。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诗人深感失望:“*此沦惑,去去不足观。”月亮既然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就没有什么可看的了,不如趁早走开吧。这是无可奈何的办法,心中的忧愤不仅没有解除,反而加深了:“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诗人不忍一走了之,内心矛盾重重,忧心如焚。通过对月亮的圆缺以及对它的观赏赋予现实意义,这首诗既体现了封建社会专制统治对文学压迫的结果,又在艺术上使诗人的难抒之情、难发之慨,展现得深婉曲折。

      分析和探讨李白诗歌中的月亮意象,对于全面认识和理解诗人诗歌创作的多样化艺术风格和鲜明的个性特色有重要作用。诚如袁行霈先生所言“诗歌的意象带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最能体现出诗歌的风格。诗人有没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建立了他个人的意象群”。李白看月与常人的审美不同,慧眼独具,别出心裁,成功塑造出彰显自己的艺术风格的月的意象群。月的意象,到了他的手中,不再仅是创作时被利用的工具,更是他终其一生的知己,因此也无怪乎月亮这一意象在他手中的作用总显得更大,对他更服帖。在李白的心里,月已不是月,更不是一个静止的无生命的物象,它与诗人在精神上是相通的,成为具有人格意义的喻象,这时诗人就跳离了一般的背景渲染和情感寄托,通达豁然,心与天齐,超越了时空、距离的物理隔断,进入心无旁骛唯有月在的境界,与月合为一体。

    [阅读全文]...

2021-12-23 08:33:44
  • 古诗中有鸟的诗句

  • 古诗中有鸟的诗句

      1、数声啼鸟怨年华。——仲殊《南柯子·;十里青山远》

      2、临水不敢照,恐惊*昔颜。——马戴《落日怅望》

      3、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邓剡《唐多令·;雨过水明霞》

      4、三千年事残鸦外,无言倦凭秋树。——吴文英《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

      5、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庾信《重别周尚书》

      6、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李德裕《谪岭南道中作》

      7、凤凰城阙知何处,寥落星河一雁飞。——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8、随意落*沙,巧排作、参差筝柱。——朱彝尊《长亭怨慢·;雁》

      9、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韩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10、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11、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堕楼人。——杜牧《金谷园》

      12、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白朴《天净沙·;秋》

      13、燕子又将春色去。——司马槱《黄金缕·;家在钱塘江上住》

      14、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张炎《解连环·;孤雁》

      15、拟借寒潭垂钓,又恐鸥鸟相猜,不肯傍青纶。——苏舜钦《水调歌头·;潇洒太湖岸》

      16、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17、雁起青天,数行书似旧藏处。——吴文英《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

      18、波光水鸟惊犹宿,露冷流萤湿不飞。——汤显祖《江宿》

      19、绿暗红稀春已暮,燕子衔泥,飞入垂杨处。——葛长庚《凤栖梧·;绿暗红稀春已暮》

      20、一春鱼鸟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秦观《鹧鸪天·;枝上流莺和泪闻》

      21、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陆游《夜泊水村》

      22、春阳如昨日,碧树鸣黄鹂。——李白《秋思》

      23、应难奈,故人天际,望彻淮山,相思无雁足。——史达祖《八归·;秋江带雨》

      24、出来依旧属羽林,立在殿前射飞禽。——王建《羽林行》

      25、麦饭纸钱,只鸡斗酒,几误林间噪喜鸦。——谢枋得《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

      26、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27、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黄庭坚《寄黄几复》

      28、莫道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王恭《春雁》

      29、午枕觉来闻语鸟。——王安石《渔家傲·;*岸小桥千嶂抱》

      30、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温庭筠《清明日》

      31、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文天祥《金陵驿二首·;其一》

      32、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李煜《喜迁莺·;晓月坠》

      33、孤烟村际起,归雁天边去。——孟浩然《南归阻雪》

      34、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35、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王维《杂诗三首》

      36、南冠终日囚军府,北雁何时到上林?开口摧颓空抱朴,协肩奔走尚腰金。——宇文虚中《在金日作·;选二》

      37、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38、娇艳轻盈香雪腻,细雨黄莺双起。——张泌《满宫花·;花正芳》

      39、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40、白日惊飚冬已半,解鞍正值昏鸦乱。——纳兰性德《菩萨蛮·;白日惊飚冬已半》

      41、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42、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张炎《高阳台·;西湖春感》

      43、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

      44、觉来眄庭前,一鸟花间鸣。——李白《春日醉起言志》

      45、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关汉卿《大德歌·;春》

      46、鸿羽难凭芳信短,长安犹*归期远。——卢祖皋《倦寻芳·;香泥垒燕》

      47、声声啼乳鸦,生叫破韶华。——王元鼎《醉太*·;寒食》

      48、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49、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薛逢《长安夜雨》

      50、一角阑干聚落花,此是春归处。——蒋春霖《卜算子·;燕子不曾来》

    [阅读全文]...

2022-07-18 10:47:01
  • 古诗中的千古名句

  • 千古,文学
  • 古诗中的千古名句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中的千古名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4、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把酒问月》

      5、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雎·序》

      6、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佳人》

      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8、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

      9、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

      10、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终南山》

      1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12、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

      1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4、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杂诗三首》

      15、人无远虑,必有*忧。——《论语·卫灵公》

      16、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

      17、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

      18、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

      19、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20、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江畔独步寻花》

      21、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22、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

      23、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秋风词》

      2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25、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沁园春·长沙》

      26、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27、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

      28、不去*,鲁难未已。——《左传》

      29、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望天门山》

      30、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月下独酌》

      31、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3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

      3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沁园春·雪》

      34、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人民*占领南京》

      35、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3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37、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38、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国风·陈风·月出》

      39、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40、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地。——《羌村三首》其一

      41、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端午日赐衣》

      4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

      4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

      44、长安白日照春空,绿杨结烟桑袅风。——《相和歌辞·阳春歌》

      4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46、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西江月·井冈山》

      47、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洛阳女儿行》

      48、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9、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阅读全文]...

2022-04-11 04:12:08
  • 古诗中的名胜古迹

  • 文学
  • 古诗中的名胜古迹

      *文学如一条清流在历史的峡谷中流淌,数千年来,成为传统民族文化的血脉和纽带,成为传统文化最美的组成部分。千百年之下读来仍余音袅袅,那此既深含哲理、又富有辞采声韵之美的'佳作,给人以强烈的精神上的享受,弦犹在耳。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中的名胜古迹,希望对你有帮助!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前赤壁赋>

      宋·苏轼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4、<登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5、<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宋·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6、<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8、<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凉州词>

      唐·王之涣

    [阅读全文]...

2022-07-15 16:37:27
古诗中很有诗意的名字 - 句子
古诗中很有诗意的名字 - 语录
古诗中很有诗意的名字 - 说说
古诗中很有诗意的名字 - 名言
古诗中很有诗意的名字 - 诗词
古诗中很有诗意的名字 - 祝福
古诗中很有诗意的名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