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英西峰林的古诗

关于描写英西峰林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英西峰林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英西峰林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英西峰林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7) 语录(1) 说说(7k+) 名言(1) 诗词(246) 祝福(1k+) 心语(137)

  • 精选描写万峰林的诗句

  • 古诗文
  • 精选描写万峰林的诗句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诗句吧,诗句一般饱含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什么样的诗句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写万峰林的诗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首)

      屏前瞥见万峰林,气势磅礴印象深.

      鬼斧神工惊世界,诗情画意渗绿荫.

      群山紧簇冲霄汉,村寨星罗显匠心.

      八卦梯田成漏斗,暗流沟壑水清纯.

      (第二首)

      风光绝妙万峰林,美色惊奇满眼金,

      八卦田园千鹭舞,九宫村寨百莺吟,

      緗黄透出神仙气,翠绿牵来灵性心,

      青石摇帆滴玉露,白河栖岸洒甘霖。

      (第三首)

      山水天人共造殊,万峰林与万峰湖。

      三星洞隐三星像,八卦田呈八卦图。

      耕稼老农还苦守,旅游新客正欢呼。

      多亏电力为推力,推进辉煌前景铺。

      (第四首)

      水秀山奇看贵州,众峰棋布映帘眸。

      天高云淡清如洗,路转峰回翠欲流。

      春嵌菜花秋见谷,寨镶古树水依楼。

      甚多游客慕名访,八卦田边把影留。

      (第五首)

      箭镞朝天化万峰,缠云挂雾更峥嵘。

      东君着意连山绿,墨客挥毫画兴浓。

      碧水弯弯系南北,白墙隐隐见西东。

      流连最是忘归处,竞赞蓬灜入梦中。

      扩展阅读:精选描写万峰林的作文

      作文1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我们嘻笑着来到了万峰林,这里的山千奇百怪,有的山像五指山,有的山像金子塔,还有的山像一个人,每一座山都很奇怪。

      我们坐着观光车来到第一座山峰——将军峰。

      将军峰作为万峰林的第一个观景点,将军峰的名字由来是因为何应钦将军,何应钦将军被称为贵州名将。他还有一个独特的传说:在很久以前,亚当几个渔民在收渔网的时候,突然海里一阵巨浪,出现了一只巨大的海怪,它长相丑陋,嗜血无比。这时被玉皇大帝看见了,他派出了二郎神去降怪,二郎神迅速赶到了海边,并使出自己的能力把他打退在水里,二郎神不能给它喘息的机会,便变成了一个高大威猛的山峰耸立在海边。就这样将军峰形成了,保护着所有人。

      第二座山是一个很奇特的山,他的名字叫“众星捧月”,这名字的由来是中间有一座像月亮的山峰,周围的山犹如星星,所以名字叫众星捧月。我认为它是最美的山峰。

      第三座山峰的名字叫“睡美人”,它的名字由来是因为在一座山峰的右下角有一个山峰,像一个女人的'头,仅看得到眼睛。鼻子。嘴巴和额头。因为这样所以叫做睡美人,也是第一个像人的山峰。

      第四座山峰叫做“一帆风顺”,它的名字由来是因为几座峰连起来像一只船,行驶在大海上,所以叫一帆风顺,也在睡美人的左上方。

      这些山峰足以给万峰林作为代表了,不过还有一些更奇特,这里的山峰让我们忘记烦恼,忘记痛苦,给人快乐。

      作文2

      “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这是旅游家游览万峰林后留下的名言。这里说的是万峰林是位于贵州省兴义市西南面的一个山峰林,它是由许许多多的山峰,石柱组成的。因为山峰特别多,所以叫“万峰林”。

      盛夏,我们和老师坐车去万峰林,路边的田野己经变绿了,全是绿油油的,稻谷快速地从车身后闪过,仿佛像走在了绿色的大道上。田边的老人牵着牛,小牛在悠闲的吃草,稻谷丛中不时飞出一两只小鸟,打破田野的宁静。

      一座座村庄从车容闪过,村庄周围有许多大树。榕树、冬青、杨树和村庄一起向后退去,像战场上败退下来的`土兵一样。

      一条弯曲的小河。像一条银色的龙在流淌着,有时溜进村庄;有时环绕小山,有时溜进稻田,若隐若现。

      我们来到西峰林,走在观光广场上。春夏的万峰林,美极了!一座座峰林形态各异,山体想连。山峰都不同。有的像竹笋直冲云霄,有的像锯子形,起起落落,有的像蘑菇挨挨挤挤在一起,有的像雨伞;有的高大的蒙古包……形态逼真,山峰脚下是一片绿油油的海洋。那些稻谷、八卦田、村庄飘着炊烟,与那些小桥、流水、人家构成了一帽美丽的图画,太美了!

      我们来到东峰林,站在观景台上,看到了万峰林又是另番景象,半山中那绿色的大树装扮着山体,山体像一艘艘帆船,载着苗家儿女的希望,驶向运方,气势浩浩荡荡……

      我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大脑里出现苏轼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运*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的。我有点不识万峰林的真面目,只因为身在此峰中了。

      这就是夏天的万峰林。

      作文3

      十月,从麦田变黄开始,万峰林的秋天也就来了。

      天空蓝得让人神往,有时,几朵白云飘过,有的像骏马,有的像羊群,有的像牛儿……反正什么都像。

      那一座座山峰,像一个个金字塔。有山峰叫“六六大顺峰”,寓意以后会一帆风顺。有一座独特的山峰,叫“将军峰”,像一位“大将军”,好像在指挥着千军万马;有一座叫“五指擎天”,像五个手指头顶着天空一样。

      山下有一块八卦田,一块块农田向下斜,农田也一块一块地围绕着中心点转。我走进农田,一堆堆稻草堆得像一小山,一派丰收的景象。农田附*,有一个村寨,叫月亮寨,犹如一个弯弯的大月亮。

      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大旅行家徐霞客就曾到过万峰林,并赞美:“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

    [阅读全文]...

2022-03-17 14:24:10
  • 双峰林场(雪乡)

  • 学*,知识
  • 双峰林场(雪乡)

      林场一般分为国有林场和私营林场。指从事培育、管理、采伐森林等工作的单位。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双峰林场(雪乡),欢迎大家阅读!

      雪乡国家森林公园地处张广才岭南坡,黑龙江大海林林业局境内,属生态旅游风景区。这里集世界生态旅游中冰雪、森林、海洋三大旅游之精髓——冰雪旅游和森林旅游。

      *雪景、雪乡之源的"双峰"夏无三日晴,冬雪漫林间,积雪期长达7个月、深达2米、皑皑白雪随物赋形、千姿百态。*均树龄400年的"红松原始林",松涛轰鸣,雄浑苍郁,林内栖息40多种野生动物和*百种飞禽,是东北地区罕见的原始林。是科考、避暑、溯溪探险、观赏动植物和森林浴的理想去处。未被污染的牡丹江最大的支流--海浪河,河水清澈见底,是漂流和垂钓的好去处。潇洒自信的逍遥漂,紧张刺激的'惊险漂、都会让您流连忘返。老秃顶子山雄居群山之冠、山顶积雪终年不化,风景区内有*雪乡、原始森林、云山寺、海浪山庄、红岩风景园5个景区、22处景点、自然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

      推荐景点

      双峰滑雪场:黑龙江省双峰滑雪场被誉为*雪乡、雪景之源的双峰,地处黑龙江省大海林林业局施业区内,位于林业局西北部边缘,北部边缘横卧着巨蟒似的羊草山,成为牡丹江林区与松花江林区的天然分界屏障,构成北西两面与山河屯林业局毗邻,南北狭长26.75公里,东西纵宽18公里,总面积17.916公顷,居全局面积之最。此处座落有黑龙江省第一高峰“老秃顶子”,海拔1686.9米,东经128°1240",北纬44°2731",位于双峰林场与永安经营所之间,居群峰之冠,方园数里,峰顶系漫*岗,向西北延伸,山顶终年积雪不化,遍生偃松及岳桦,远看此山,酷似一秃发老翁,故此得名。“顶子”是满语转音,译汉语即“主峰”之意。

      素有“*雪乡”之称的双峰林场距牡丹江市180公里。境内老秃顶子山为东北第二高峰,与*顶山并称二奇,两山山顶均终年积雪不化,遍生高山偃松、岳桦。双峰由于地处日本海暖湿气流和贝加尔湖上空冷空气交汇锋面,每年冬季都会形成大量降雪。这里年积雪期7个月,积雪厚度可达3。8米,雪量堪称*之最,并且雪质好,粘度高,皑皑白雪在风力作用下随物具形,千姿百态,宛如童话世界,吸引了无数游人、摄影记者以及电视剧组来此游览和创作。*滑雪冠军的摇篮——*“八一”滑雪场就设在这里。游人在这里可以滑雪、赏雪、戏雪、观看专业滑雪队表演、宿木屋,品尝山珍野味,体验伐木工人生活。

      坐在雪乡人家的火炕上,吃着小鸡炖蘑菇、猪肉炖粉条,磕着松籽、瓜子,品林中山珍美味,听山中岁月传说,真有“悠然见南山”的陶。

      蓁磨、木耳、松籽、榛子、山野菜等等都是这里的特产,而且是绝对的纯天然绿色食品。

      双峰林场(雪乡)—门票价格租金:普通雪板1小时20元2小时35元4小时60元高级雪板:1小时30元2小时45元4小时80元

      双峰林场(雪乡)—交通提示坐火车到海林市或牡丹江市下火车,转乘长途汽车到长汀镇,再由长汀镇转乘长途汽车到双峰,即可到达雪乡。

      来往大海林林业局(长汀)的班车每天三班:进山从大海林林区客运站(森铁客运站)发车,注意不是长汀长途客运站,发车时间分别是6:40、13:30、16:50。出山从双峰林场丁字路口发车,时间分别是5:30、6:30、12:10。 双峰林场(雪乡) — 相临景点 镜泊湖景区 兴隆寺 上京龙泉府故城 地下熔岩洞 火山口国家森林公园 东宁要塞 牡丹峰国家森林公园 双峰林场(雪乡) 宁古塔城遗址 八女投江纪念地 石灯塔 江滨公园 黑河 马骏纪念馆 渤海国遗址 杨子荣烈士陵园 威虎山城 牡丹峰滑雪游乐场 牡丹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五道活龙岛 绥芬河国门 城子后山城遗址 大石桥 渤海风情园 牡丹江黑宝熊乐园 三道关国家森林公园 绥芬河国家森林公园滑雪场 三陵坟

    [阅读全文]...

2022-04-14 14:12:42
  • 精选描写万峰林的诗句

  • 精选描写万峰林的诗句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诗句吧,诗句一般饱含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什么样的诗句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写万峰林的诗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首)

      屏前瞥见万峰林,气势磅礴印象深.

      鬼斧神工惊世界,诗情画意渗绿荫.

      群山紧簇冲霄汉,村寨星罗显匠心.

      八卦梯田成漏斗,暗流沟壑水清纯.

      (第二首)

      风光绝妙万峰林,美色惊奇满眼金,

      八卦田园千鹭舞,九宫村寨百莺吟,

      緗黄透出神仙气,翠绿牵来灵性心,

      青石摇帆滴玉露,白河栖岸洒甘霖。

      (第三首)

      山水天人共造殊,万峰林与万峰湖。

      三星洞隐三星像,八卦田呈八卦图。

      耕稼老农还苦守,旅游新客正欢呼。

      多亏电力为推力,推进辉煌前景铺。

      (第四首)

      水秀山奇看贵州,众峰棋布映帘眸。

      天高云淡清如洗,路转峰回翠欲流。

      春嵌菜花秋见谷,寨镶古树水依楼。

      甚多游客慕名访,八卦田边把影留。

      (第五首)

      箭镞朝天化万峰,缠云挂雾更峥嵘。

      东君着意连山绿,墨客挥毫画兴浓。

      碧水弯弯系南北,白墙隐隐见西东。

      流连最是忘归处,竞赞蓬灜入梦中。

      扩展阅读:精选描写万峰林的作文

      作文1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我们嘻笑着来到了万峰林,这里的山千奇百怪,有的山像五指山,有的山像金子塔,还有的山像一个人,每一座山都很奇怪。

      我们坐着观光车来到第一座山峰——将军峰。

      将军峰作为万峰林的第一个观景点,将军峰的名字由来是因为何应钦将军,何应钦将军被称为贵州名将。他还有一个独特的传说:在很久以前,亚当几个渔民在收渔网的时候,突然海里一阵巨浪,出现了一只巨大的海怪,它长相丑陋,嗜血无比。这时被玉皇大帝看见了,他派出了二郎神去降怪,二郎神迅速赶到了海边,并使出自己的能力把他打退在水里,二郎神不能给它喘息的机会,便变成了一个高大威猛的山峰耸立在海边。就这样将军峰形成了,保护着所有人。

      第二座山是一个很奇特的山,他的名字叫“众星捧月”,这名字的由来是中间有一座像月亮的山峰,周围的山犹如星星,所以名字叫众星捧月。我认为它是最美的山峰。

      第三座山峰的名字叫“睡美人”,它的名字由来是因为在一座山峰的右下角有一个山峰,像一个女人的'头,仅看得到眼睛。鼻子。嘴巴和额头。因为这样所以叫做睡美人,也是第一个像人的山峰。

      第四座山峰叫做“一帆风顺”,它的名字由来是因为几座峰连起来像一只船,行驶在大海上,所以叫一帆风顺,也在睡美人的左上方。

      这些山峰足以给万峰林作为代表了,不过还有一些更奇特,这里的山峰让我们忘记烦恼,忘记痛苦,给人快乐。

      作文2

      “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这是旅游家游览万峰林后留下的名言。这里说的是万峰林是位于贵州省兴义市西南面的一个山峰林,它是由许许多多的山峰,石柱组成的。因为山峰特别多,所以叫“万峰林”。

      盛夏,我们和老师坐车去万峰林,路边的田野己经变绿了,全是绿油油的,稻谷快速地从车身后闪过,仿佛像走在了绿色的大道上。田边的老人牵着牛,小牛在悠闲的吃草,稻谷丛中不时飞出一两只小鸟,打破田野的宁静。

      一座座村庄从车容闪过,村庄周围有许多大树。榕树、冬青、杨树和村庄一起向后退去,像战场上败退下来的`土兵一样。

      一条弯曲的小河。像一条银色的龙在流淌着,有时溜进村庄;有时环绕小山,有时溜进稻田,若隐若现。

      我们来到西峰林,走在观光广场上。春夏的万峰林,美极了!一座座峰林形态各异,山体想连。山峰都不同。有的像竹笋直冲云霄,有的像锯子形,起起落落,有的像蘑菇挨挨挤挤在一起,有的像雨伞;有的高大的蒙古包……形态逼真,山峰脚下是一片绿油油的海洋。那些稻谷、八卦田、村庄飘着炊烟,与那些小桥、流水、人家构成了一帽美丽的图画,太美了!

      我们来到东峰林,站在观景台上,看到了万峰林又是另番景象,半山中那绿色的大树装扮着山体,山体像一艘艘帆船,载着苗家儿女的希望,驶向运方,气势浩浩荡荡……

      我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大脑里出现苏轼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运*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的。我有点不识万峰林的真面目,只因为身在此峰中了。

      这就是夏天的万峰林。

      作文3

      十月,从麦田变黄开始,万峰林的秋天也就来了。

      天空蓝得让人神往,有时,几朵白云飘过,有的像骏马,有的像羊群,有的像牛儿……反正什么都像。

      那一座座山峰,像一个个金字塔。有山峰叫“六六大顺峰”,寓意以后会一帆风顺。有一座独特的山峰,叫“将军峰”,像一位“大将军”,好像在指挥着千军万马;有一座叫“五指擎天”,像五个手指头顶着天空一样。

      山下有一块八卦田,一块块农田向下斜,农田也一块一块地围绕着中心点转。我走进农田,一堆堆稻草堆得像一小山,一派丰收的景象。农田附*,有一个村寨,叫月亮寨,犹如一个弯弯的大月亮。

      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大旅行家徐霞客就曾到过万峰林,并赞美:“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

    [阅读全文]...

2022-04-01 02:05:07
  • 题西林壁古诗和诗意

  • 诗意,阅读
  • 题西林壁古诗和诗意

      《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题西林壁古诗和诗意,欢迎大家分享。

      题西林壁

      横看②成岭侧③成峰,

      远*高低各不同④。

      不识⑤庐山真面目,

      只缘⑥身在此山⑧中。

      ——宋·苏轼

      注释

      ①题西林壁:题:书写;西林:庐山上的西林寺。宋元丰七年(1084年),诗人游江西庐山时,把这首诗题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②横看:正面看,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地看。

      ③侧:从侧面看。

      ④远*高低:指从远处、*处、高处、低处不同的角度看。

      ⑤不识:认不清。

      ⑥只缘:只因为。

      ⑦身:自身。

      ⑧山:指庐山。

      解读翻译

      正面看到连绵起伏的山岭,侧面望见巍然耸立的山峰,

      再从远处*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千姿百态各不相同。

      不能认识庐山的真实面貌,

      只因为自己就置身在这座山中。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庐山雄伟壮丽的景象,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该全面、多角度,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诗的前两句写出了诗人游览庐山看到的景象。庐山是一座山岭纵横交错、山峰起伏的大山,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的姿态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性地写出了千姿百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是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看清楚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只因为诗人自己就在庐山之中,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个山峰一道山岭,不能从整体上看清楚庐山。这两句诗同时说明了一个道理:对于一切复杂的事物,如果不做深入的调查研究,就很容易被个人的局限性或者局部现象所迷惑,只有研究它的`各个方面,才能对事物得到全面正确的认识。

      全诗运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亲切自然,让人回味无穷。

      作品鉴赏

      此诗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前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这不仅仅是游历山水才有这种理性认识。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题西林壁》不单单是诗人歌咏庐山的奇景伟观,同时也是苏轼以哲人的眼光从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认识。由于这种认识是深刻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所以诗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象给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永的哲理启人心智。因此,这首小诗格外含蓄蕴藉,思致渺远。

      这首诗寓意十分深刻,但所用的语言却异常浅显。深入浅出,这正是苏轼的一种语言特色。苏轼写诗,全无雕琢*气。诗人所追求的是用一种质朴无华、条畅流利的语言表现一种清新的、前人未曾道的意境;而这意境又是不时闪烁着荧荧的哲理之光。从这首诗来看,语言的表述是简明的,而其内涵却是丰富的。也就是说,诗语的本身是形象性和逻辑性的高度统一。诗人在四句诗中,概括地描绘了庐山的形象的特征,同时又准确地指出看山不得要领的道理。鲜明的感性与明晰的理**织一起,互为因果,诗的形象因此升华为理性王国里的典型,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千百次的把后两句当作哲理的警句的原因。

      如果说宋以前的诗歌传统是以言志、言情为特点的话,那么到了宋朝尤其是苏轼,则出现了以言理为特色的新诗风。这种诗风是宋人在唐诗之后另辟的一条蹊径,用苏轼的话来说,便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形成这类诗的特点是:语浅意深,因物寓理,寄至味于淡泊。《题西林壁》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阅读全文]...

2022-03-19 01:28:23
  • 兴义万峰林的旅游景点

  • 旅行
  • 兴义万峰林的旅游景点

      万峰林分为东、西峰林,景观各异。东峰林以巍峨的喀斯特峰丛为特征,西峰林是高原喀斯特景观。里面明河暗流沟壑纵横,溶洞峰林此起彼伏。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兴义万峰林的旅游景点,欢迎参考!

      兴义万峰林,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地处滇、黔、桂三省结合部,是典型的喀斯特盆谷峰林地貌。300多年前,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就曾到过万峰林,并赋诗“天下名山何其多,唯有此处成峰林”。

      兴义万峰林由*两万座奇峰翠峦组成,从海拔2000多米的七捧高原边沿和万峰湖北岸,黄泥河东岸成扇形展开,连绵至安龙、贞丰等地。西北高,东南低,向万峰湖、黄泥河倾斜。上线以海拔1600米左右的高寒土山为界,下线至海拔800米左右的亚热带红壤土山,形成一个环形山带。长200多公里,宽30-50公里,仅兴义市境内就有2000多*方公里的面积占兴义市国土面积三分之二以上。

      根据峰林的形态,分为列阵峰林、宝剑峰林、群龙峰林、罗汉峰林、叠帽峰林等五大类型,是*西南三大喀斯特地貌之一。

      位于兴义城南的`峰林呈南北走向,神奇、秀美,绵延十五公里,山峰密集奇特,气势宏大壮阔,整体造型完美,形成一道天下罕见的峰林画廊。从地质学的角度看,北部为峰林盆地,中南部为峰林洼地和峰丛山地,峰林、峰丛大多为呈锥形,部分为钟状、*顶状和马鞍状,堪称一座“*锥状喀斯特博物馆”。

      万峰林分为东、西峰林,景观各异。东峰林以巍峨的喀斯特峰丛为特征,西峰林是高原喀斯特景观。里面明河暗流沟壑纵横,溶洞峰林此起彼伏。

      兴义居住的多是布依族,布依族善歌舞,是布依族地区广泛流传一种布依族世代相传的民间说唱艺术——“八音”。所谓“八音”,通常有笛子、箫筒(无膜笛)、牛骨(马骨)胡、葫芦琴、月琴鼓、包包锣、小马锣、钗等乐器。布依八音旋律古朴、流畅、悠美、悦耳,常活动于民族节日,婚丧嫁娶、建房、祝寿等场合,是布依族人民喜爱的曲种,几百年来,在兴义巴结的村村寨寨传承着。

      到万峰林不可不看天坑,就像大飞碟降落到地球上砸了一个坑一样。峰林中到底有多少天坑,至今没有精确数据,其中雨古鲁、洋坪、吊井坝、下发励等天坑最为典型。距兴义城区东北40公里的雨古鲁天坑被地质专家称为华夏已发现的天坑之首。

      底部*坦,喇叭花形,高低差600米,周围奇峰林立。居住在坑底周围的126户人家的房屋和一些生产生活工具都是用石头制造的,石基、石墙、石凳、石路、石具。天坑东边有一泉水,除满足坑寨人畜饮用外,还灌溉*20公顷水田;西边有一落水洞,又将生活用水排除。

      这里最神奇的是,有一片天然形成的八卦田,*卧在纳灰寨农田中央,其造型神奇迷离,如神匠打造,层叠有序。八卦田中有三个天然地漏,深不见底,被称为地眼——大地的眼睛。

      这些纳灰漏斗群为宽而浅的碟型漏斗。农田耕地以漏斗为中心,弧型展布,构成了奇异的“八卦”图案。据说踩一踩八卦田,升官又发财。

      还有一条纳灰河在田中穿过,却又消失在田野中。据考察,此河在地下穿延,在二十多公里外有重见天日,并汇入珠江。这种漏斗是在地下河局部坍塌和地表水溶蚀作用下形成的,纳灰漏斗群呈有序的带状分布,揭示其下部为一条地下暗河。

      这里还有古庙、古营盘等人文景观,顶效附*又有世界罕见的“贵州龙化石”和1.2万年前的“兴义人”文化遗址。峰林之中还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马岭河峡谷。

    [阅读全文]...

2021-12-12 14:48:46
  • 题西林壁古诗_题西林壁苏轼

  • 苏轼
  •   《题西林壁》

      作者: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

      1、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上。这首诗是题在寺里墙壁上的。

      2、缘:因为。

      3、此山:指的是庐山。

      简析: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

    [阅读全文]...

2022-01-05 16:04:03
  • 描写山林的古诗

  • 描写山林的古诗

      古体诗是与*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体诗形成前,各种汉族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描写山林的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1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3鹿柴(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4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望洞庭(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为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6鸟鸣涧

      作者: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7望岳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夏日山中

      作者:李白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9独坐敬亭山

      作者: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0终南山

      作者:王维

      太乙*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11三峡

      作者: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阙通:缺;重岩一作:重峦)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溯同:泝;暮到一作:暮至)

    [阅读全文]...

2022-05-20 22:32:21
  • 诗名含有峰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峰字的诗词

  • 登五老峰自一峰二峰至中峰最高处

    叶燮〔清代〕

    长江万里岷蜀来,彭蠡派汇天南回。巨川交叉束宇宙,庐山握纽真雄哉。

    左揽江流蜿蜒如鞶带,右衔湖影滟潋如螺杯。揽带衔杯昂钜首,俯视古今王侯将相,无异蜉蝣与尘埃。

    昔年我登日观峰,秦皇汉武如梦中。往者又登天子鄣,轩辕炼丹无乃妄。

    又曾一登太室颠,北邙漠漠迷林泉。无如此老蟠踞襟带互天下,我今直上睥睨目欲无全天。

    初登一峰峰犹迩,十步九折举堪趾。二峰初登峰削成,老猿却步狙公惊。

    中峰才上见全楚,九点齐烟何处所。谢朓惊人不足夸,灵均欲问将无语。

    君不见千牙万戟蹲舞跪立群少年,拥卫老人支颐兀坐历瞬黄农虞夏忽没焉。

    入海空闻不死药,山头一息长绵绵。云衣千族绚异彩,流泉百道华池在。

    乌兔长供无尽镫,举头把臂苍苍宰。庐山面目是耶非,百转千回非所思。

    纵饶笔底庐山句,不是当前面目诗。

    赠别高笥峰象峰碧峰黄峰并令郎侄孙诸彦

    庞嵩〔明代〕

    天曹旧识东床面,岭海重劳北使车。千里交情从此厚,百年高谊更谁如。

    乘风舟楫趋涢楚,入室芝兰满砌除。并驾五常休独羡,八龙端的嗣簪裾。

    过白土岭,望见芙蓉峰,七八峰最东一峰特奇

    杨万里〔宋代〕

    看山须是高处看,低处看来元不见。君看矮子仰高人,只识长身那识面。今晨雨止升火轮,一光销尽千山云。千山数日眼中失,今晨头角都争出。初登峻岭也心惊,上到绝顶忽眼明。天外数枝青玉笔,飞入锦囊寒突兀。问来还是芙蓉尖,阔开两窗高卷帘。

    奉陪两峰过雪湖次韵并赠两峰

    谢迁〔明代〕

    会集群英古亦稀,聚星堂启昼生辉。交期且共论今昔,世事何当问是非。

    岩桂岭松宜岁晚,莼羹鲈脍及秋肥。停云总是怀人地,南北峰高一雁飞。

    赠圭峰禅师(一作寄圭峰宗密师)

    无可〔唐代〕

    绝壑禅床底,泉分落石层。雾交高顶草,云隐下方灯。

    朝满倾心客,溪连学道僧。半旬持一食,此事有谁能。

    五峰合涧诗·白猿峰

    释遵式〔宋代〕

    人死猿亦亡,碧峰空崔嵬。六龙驭圆景,巨壑流红埃。今亦看诚古,后还思悲哀。兹山俯南涧,水洁影如颓。春筱生嫩筠,秋兰变枯荄。方新林下寺,吟此心悠哉。

    七峰诗序 桂华峰

    李纲〔宋代〕

    桂华岁岁吐秋风,香满溪城十里中。怪底士夫多折得,移根初自广寒宫。

    七峰诗序 凝翠东峰

    李纲〔宋代〕

    两峰凝翠对飞檐,缺处青岑出远尖。暮雨朝云时点缀,何须画栋与珠帘。

    七峰诗序 凝翠西峰

    李纲〔宋代〕

    翠峰高阁两相宜,独倚阑干注目时。休问江山非故国,且将爽气慰梁溪。

    游西峰别月峰上人

    林廷选〔明代〕

    几载怀山今昼游,老僧相见意绸缪。独迎翠竹云边路,共听寒松石上流。

    柏子飘风来客坐,桂花分露入茶瓯。宦情未入道情减,袛使东林猿鹤愁。

    [阅读全文]...

2021-11-24 02:07:48
  • 登飞来峰古诗词鉴赏

  • 登飞来峰古诗词鉴赏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登飞来峰古诗词鉴赏,欢迎阅读与收藏。

      八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2. 这首诗善于运用象征和比喻的手法,

      “鸡鸣见日升”既是写鸡鸣日出的灿烂图景,也是诗人美好前程的象征。

      “浮云”二字,既是实写,也是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

      “最高层”字面上指千寻塔的最高层,实则暗喻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日”是帝王的象征。

      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脉相承,试比较这两句诗的异同。

      两句诗表现技法极为相似,两者都用比喻阐释深刻的哲理。

      王诗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苏诗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

      原文: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飞来山一作:飞来峰)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只缘一作:自缘)

      译文韵译

      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

      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

      散译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注释

      飞来峰:有两说:一说在浙江绍兴城外的林山。唐宋时其中有座应天塔。传说此峰是从琅即郡东武县飞来的,故名飞来峰。一说在今浙江杭州西湖灵隐寺前。

      千寻塔:很高很高的塔。寻,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闻说:听说。

      浮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望眼:视线。

      缘:因为。

      赏析:

      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彩的基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前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在写作手法上,起句写飞来峰的地势,有写峰上有千寻之塔,足见其高。此句极写登临之高险。承句写目极之辽远。承句用典,《玄中记》云:“桃都山有大树,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天下鸡皆随之。”以此验之,则“闻说鸡鸣见日升”七字,不仅言其目极万里,亦且言其声闻遐迩,颇具气势。虽是铺垫之笔,亦不可等闲视之,实景语中的高唱。且作者用事,深具匠心。如典故中“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本是“先日出,后天鸡鸣”,但王安石不说“闻说日升听鸡鸣”,而说“闻说鸡鸣见日升”,则是“先鸡鸣,后日升”。诗人用事,常有点化,此固不能以强求*仄,或用事失误目之,恐意有另指。

      第三句“不畏”二字作峻语,气势夺人。”浮云遮望眼”,用典。据吴小如教授考证,西*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如《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王句即用此意。他还有一首《读史有感》的七律,颔联云:“当时黯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欲成就大事业,最可怕者莫甚于“浮云遮目”、“末俗乱真”,而王安石以后推行新法,恰败于此。诗人良苦用心,于此诗已见端倪。第四句用“身在最高层”拔高诗境,有高瞻远瞩的气概。作者点睛之笔,正在结语。若就情境说,语序应是“因为身在最高层,所以不畏浮云遮目”,但作者却倒过来,先说果,后说因;一因一果的倒置,说明诗眼的转换。这虽是作诗的常法,亦见出作者构思的精深。

      这首诗与一般的登高诗不同。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只写了塔高,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这与王之涣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似。前者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后者表现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更加的努力的互勉或自励之意。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脉相承,表现技法极为相似,王诗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苏轼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两者都极具哲理性,常被用作座右铭。

    [阅读全文]...

2022-07-04 17:17:12
描写英西峰林的古诗 - 句子
描写英西峰林的古诗 - 语录
描写英西峰林的古诗 - 说说
描写英西峰林的古诗 - 名言
描写英西峰林的古诗 - 诗词
描写英西峰林的古诗 - 祝福
描写英西峰林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