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默写咏物言志的古诗课内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默写咏物言志的古诗课内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默写咏物言志的古诗课内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默写咏物言志的古诗课内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咏物的古诗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咏物的古诗,欢迎阅读与收藏。
1、《在狱咏蝉》
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2、《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青松》
现代·*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4、《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5、《竹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7、《画菊》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8、《菊花》
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9、《题菊花》
唐·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10、《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1、《归燕诗》
唐·张九龄
海燕岁微渺,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12、《咏梧桐》
咏物言志的古诗
咏物言志是我们古诗中的一种,通过对一些事物的描述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怀感受。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咏物言志的古诗,欢迎阅读!
1、暗香
不恋世间佳丽地,独上寒山称骄子。
狂飙过尽绝胜处,凌寒飘香九千里。
霞光照彻万仞山,节烈垂尽千秋史。
生来爱斗三冬雪,报春报得万民喜。
2、疏影
世间何处寻奇葩?一剪寒梅凌天涯。
仙客对此欲归俗,农夫叹绝忘桑麻。
流芳千载任风雪,独呈丹心报中华。
谁道三冬无春色,冰山高处万里霞。
3、李迪牡丹图
花后无语荒草肥,焉知天外无惊雷?
囊括涯内群魔乱,难忍鼠辈称强贼。
冲天一怒寒星落,十万义士遥相随。
长驱直入九万里,枪林弹雨夺金魁。
4、墨梅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石灰吟》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2、《梅花》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竹石》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4、《咏蝉》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1、《浣溪沙·杨花》
明·陈子龙
百尺章台撩乱飞,重重帘幕弄春晖。
怜他飘泊奈他飞。
澹日滚残花影下,软风吹送玉楼西。
天涯心事少人知。
2、《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青松》
现代·*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4、《在狱咏蝉》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这是苏轼眼中的梅花,她就像一位内心世界极其丰富的美人,总是担心自己的不合时宜为世俗所不容,但又不肯随波逐流,始终不改其孤傲和高洁的品格。
托物言志,苏轼以红梅傲然挺立的品质,抒发了自己的达观超脱和坚守,这一身铮铮傲骨天地可鉴。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这是王冕的梅花,也是他的人生态度和高尚情操,以梅自况,誓要和梅花一样独自芬芳,绝不向世俗献媚。
梅花傲雪凌霜,不惧严寒,深得文人墨客的喜爱,也最多的被以托物言志抒*怀,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几首以梅言志的古诗词,看那一首能走进你的心。
万物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送幽香去,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唐 齐己《早梅》
赏析:数九严冬,冰天雪地里,万木几*凋摧,只有不畏风雪的梅树独凝地下的暖气于根茎,恢复了勃勃的生机。
昨天刚刚下过一场大雪,诗人清晨出得房来,放眼望去,只见山村野外全都笼罩在皑皑白雪之中。
一缕淡淡的幽香被凛冽的寒风裹挟而至,原来,一枝早梅在昨夜的风雪中悄悄地绽放了。
淡极始知花更艳,白梅花的素雅芳洁令使人惊艳不已,就连鸟儿都流连着不肯离去。
如此素雅高洁的白梅花却开在这荒野孤村,它的芳姿能得几人赏识呢?
白梅花啊,如果明年还能按时绽放,希望你先开到人们喜欢的望春台。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首联用对比的手法写出梅花不畏严寒的秉性,颔联描摹出皑皑白雪中孤梅独放的清绝景象,颈联侧重梅花的姿色和风韵,尾联抒情,语义双关,寄托希望。
欺霜傲雪,孤根独暖,苔枝缀玉,内怀幽香,外呈素艳,高标傲韵,这既是早梅的境界,也是诗人的境界。
清高孤傲,坚贞不屈,执着自信,虽是怀才不遇,却从未放弃希望,不甘寂寞,满怀期望,只愿明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
言已尽,意未了,借物喻己,含蕴深藉,真是一首托物言志的佳作。
诗人简介:齐己,俗名胡德生,自号衡岳沙门,晚唐著名诗僧。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宋 陆游《卜算子 咏梅》
赏析:黄昏时分,暮色降临,荒凉的驿外野地,梅花在凄风冷雨中独自默默地开放,没有人注意到它们。
梅花无声无息独自开放,并不想煞费苦心地去争芳斗艳,对百花的排斥也毫不在意,即便是凋零了,被碾成了泥,化作了尘土,也依旧如往昔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傲霜雪、欺凌寒、不畏*、不羡富贵,这就是梅花高贵品格的体现,也是陆游喜爱梅花的原因。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陆游爱梅,他一生写了大量歌咏梅花的诗词,其实,也是诗人在寄托自己的胸襟和抱负。
梅花的寂寞就是诗人的孤独,梅花的初心就是诗人的坚持,虽屡遭打压和排挤,却坚决不同流合污,陆游的这首词,既是咏梅的佳作,也是自己的咏怀之作。
作者简介: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仕途不顺,屡遭排挤,孝宗时赐进士出身,有《剑南诗稿》等著作传世。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唐 柳宗元《早梅》
赏析:高大的梅花树上,早梅花昂首怒放,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
遥望楚天,广阔无垠,莹润的梅花在碧蓝的天空下,显得分外的娴静高雅。
虽然北风呼啸,雪压霜欺,可早梅却从未有畏惧,一如既往地散发着清幽的芬芳,而它的色泽也愈发得晶莹剔透。
看着如此高洁美好的梅花,诗人真想折下一枝寄给远方的好友,聊以表达思念之情,奈何,关山万重,山水阻隔,这愿望怕是难以实现。
可是,眼看着寒梅即将凋零,诗人却又无可奈何,一丝喟叹之情油然而生,这同时是对自己处境的感慨。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早梅迎风斗寒,昂首怒放,这飒爽的英姿,不正是诗人豁达胸襟的写照吗?
永贞革新失败后,诗人被贬居偏远的永州,饱受打击,这首早梅就写于其贬谪期间,没有颓废之意,只有对理想执着的坚定追求,梅的风骨和自己的人格浑然一体,昂扬向上,令人振奋。
作者简介:柳宗元,字子厚,唐宋八大家之一,唐朝杰出的诗人、哲学家和政治家,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有《柳河东集》传世。
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犹余雪霜态,未肯十分红。——宋 王十朋《红梅》
红梅花傲霜凌雪不畏严寒,既有其内在的高洁,也有其外在的娇艳,虽是红梅,它的色彩却不是十分的红艳。
所以,那些晚开的桃李花也不必嫉妒它,因为花开的姿态本就有所不同。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世间万物都有其自己的使命,努力做好自己就足够了,何必去和他人比较呢。
操守高洁,谦虚和逊,这既是红梅的品质,也是诗人的情怀,托物言志,不着痕迹,堪称经典。
咏物的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咏物的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
①赋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
②离离:形容野草茂盛,长长下垂的叶子随风摇摆的样子。
③枯:枯萎。
④荣:繁荣茂盛。
⑤远芳:蔓延到远方的野草。
⑥侵:侵占,覆盖。
⑦晴翠:晴朗的阳光下的一片野草。
⑧荒城:荒凉、破损的城镇。
⑨王孙:贵族子孙、公子,这里指作者的朋友。
⑩萋萋:野草茂盛的样子,形容野草连绵。[3]【译文】 草原上的野草长得很旺,每年都会经历枯萎和繁荣的过程。野火也无法将它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长了出来。芳香在古老的道路上弥漫,阳光下,翠绿的野草通向那荒凉的城镇。又送走了亲密的好朋友,这繁茂的草儿也充满着离别之情。
2、《感遇》唐·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花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解】:
1)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
2)坐:因而。
3)本心:天性。 【韵译】: 泽兰逢春茂盛芳馨, 桂花遇秋皎洁清新。 兰桂欣欣生机勃发, 春秋自成佳节良辰。 谁能领悟山中隐士, 闻香深生仰慕之情? 花卉流香原为天性, 何求美人采撷扬名。
3、《杨柳枝》唐·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南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4、《蝉》唐·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释:
垂緌:是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带子,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
清露:纯净的露水。古人以为蝉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流响:指接连不断的蝉鸣叫的声音。
藉 :凭借。
5、《水龙吟》宋·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妖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 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注释
1、这首词大约是宋神宗元佑四年(公元1081年)春,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次韵:用原作之韵,并按照原作用韵次序进行创作,称为次韵。章质夫:名楶,浦城(今福建蒲城县)人。当时正任荆湖北路提点刑狱,经常和苏轼诗词酬唱。他的《水龙吟·咏杨花》原文如下:“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毬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2、从教:任凭。
3、无情有思:言杨花看似无情,却自有它的愁思。韩愈《晚春》诗“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这里反用其意。 思:心绪,情思。
4、萦:萦绕、牵念。柔肠:柳枝细长柔软,故以柔肠为喻。 白居易《杨柳枝》:“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如柳枝。”
5、困酣:困倦之极。娇眼:美人娇媚的眼睛,比喻柳叶。古人诗赋中常称初生的柳叶为柳眼。
6、“梦随”三句:化用唐代金昌绪《春怨》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7、落红:落花。缀:连结。
巧借咏物抒壮志
上小学时就曾经读过黄巢的《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那时只是记住了诗句,还不太懂其中的含义。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就从诗中读出了一种强烈的不*之气。凭什么让菊花在肃杀的秋风中开放啊?花蕊是寒的,花香是冷的,哪有蝴蝶来花间飞舞嬉戏,捉虫授粉啊!凭什么杏花桃花可以在阳春三月春风和暖的季节开放, 而菊花却独战秋风,独享肃杀?这太不公*了。将来有一天如果我能成为掌管百花的青帝,一定向菊花报知,允许她也在阳春三月和桃花一起开放。
花木无知,物性有别。桃花沐春,菊花凛寒,造化所主,物性使然。黄巢当然知道,在此他不过借替菊花鸣不*,表达他的人生抱负:要改变那些生活在社会下层的苦难老百姓的命运,让他们也能过上衣食丰足的幸福生活。用诗句张扬出他要推翻唐朝统治,建立农民革命*的远大志向。这也许是我最早读到的咏物言志诗。吟咏诗句,我常常心生感慨,黄巢的志向是多么雄伟大胆和令人敬佩啊!
在古典文学作品中,借咏物抒发人生壮志的比比皆是。相传唐宣宗李忱,在当上皇帝之前,为了躲避别人的政治谋害,曾经逃进山中,在香严智闲和尚门下剃度为僧。后随智闲和尚来到江西庐山,一同观赏瀑布。智闲禅师看宣宗貌似闲云野鹤,但眉宇间英气凝聚,表情上似有心思,其气度,其举止,都在隐隐透露出一种不凡之气。于是想通过作诗联句,以判断其来历底细。于是仰望瀑布,先吟出两句诗来:“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宣宗接着吟到:“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智闲禅师一听,便哈哈大笑起来。说到:白居易有诗:“何必奔冲下山去,更添波浪向人间。”你们是一个要留在山上,一个要冲下山去,可见你怀抱宏图,志向远大啊!
在这首诗里,李忱不知不觉地把自己的身份给暴露了。前两句,智闲借瀑布暗示自己对李忱来历的推测;后两句,李忱借瀑布表明自己不会长久留在山上当僧人,一定还会回到朝廷,夺回皇帝的位置,实现自己治理国家、复兴大唐王朝的远大抱负。诗蕴凌云志,壮志隐于诗中啊!
相传朱元璋即位后,为了网络人才,曾经微服出访。一天他走到一个村子,见一个年轻木匠在干活休息之间,拿起经书诵读,便觉得此人志向不凡。与之交谈,言语间透出抱负远大,心在魏阙的勃勃雄心。为了测试一下这个小伙子的才华,朱元璋便让小木匠以《寸木》为题作诗。小木匠稍加思索,口占一绝:“寸木原从斧削成,每于低处立功名。他年若得台端用,敢向人间治不*。”
这首小诗抓住寸木的特征,写出寸木的来历,寸木*时的作用。想那寸木,*时只能在地面不*的时候,支一支家具腿什么的。说它“每于低处立功名”,确实非常生动形象。后两句看似写寸木的志向,用在台面上,敢于整治人间的不公*,实际上是表达这个小木匠自己的志向。可能小木匠看到人间有很多不*之事,郁结胸中,常常有为下层人民打抱不*之意,于是就借对寸木的咏叹,表达出来了。这是非常典型的托物言志诗。据说,朱元璋回京之后,让吏部官员召这个小木匠进京,对他说:你要向人间治不*,我封你监察御史,大胆为百姓治不*吧。小木匠吟诗明志得*,也算一种人生奇迹。
*小时候写过一首《七古. 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此诗作于1909年秋。16岁的*当时在离家乡50里的湘乡县东山书院读书。在那里读书的大多数是那些地主豪绅的纨绔子弟,他们看不起衣着土气,来自穷乡僻壤的*。因为被许多同学疏远,*在精神上有些压抑,一种“知音世所稀”的孤独感不时袭上心头。因此之故,*写了这首题为《咏蛙》的诗。
这首诗通过对青蛙所处的环境和它的形象以及心态的描述,深刻地表现出*少年时期的远大抱负和博大的胸怀。既对那些富豪子弟嘲讽蔑视,又表达了年轻的*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尚还朦胧的领导群伦的英雄意识。
据说,这首诗并不是*的原创,有人考证发现历史上有5个人写过类似的诗。
唐太宗李世民:独坐井边如虎形,柳烟树下养精神。春来唯君先开口,却无鱼鳖敢作声。
明正统考官薛瑄:蛤蟆本是地中生,独卧地上似虎形。春来我不先张嘴,哪个鱼鳖敢吭声。
明嘉靖张璁: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明奸相严嵩:独坐池边似虎形,绿杨树下弹鸣琴。春来我不先开口,谁个虫儿敢出声。
清末名士郑正鹄:小小青蛙似虎形,河边大树好遮荫。明春我不先开口,那个虫儿敢做声。
也许这首诗真的是少年*抄写或者改写别人的,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小小年纪就敢借青蛙的形象,表现出一种雄视天下、睥睨众人、舍我其谁、唯我独尊的霸气。莫非这种霸气正是他成为开国领袖的潜在基因?
咏物的古诗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咏物的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浣溪沙·杨花》
明·陈子龙
百尺章台撩乱飞,重重帘幕弄春晖。
怜他飘泊奈他飞。
澹日滚残花影下,软风吹送玉楼西。
天涯心事少人知。
2、《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青松》
现代·*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4、《在狱咏蝉》
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5、《竹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7、《画菊》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8、《菊花》
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9、《题菊花》
唐·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10、《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1、《归燕诗》
唐·张九龄
海燕岁微渺,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
咏物言志的诗句
1、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岑参《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2、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题梁任父同年》
3、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徐锡麟《出塞》
4、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8、出不入兮往不反,*原忽兮路超远。——屈原《国殇》
9、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唐寅《把酒对月歌》
10、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1、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
12、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高适《塞下曲》
13、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14、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刘克庄《玉楼春·戏林推》
15、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诗》
16、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杜甫《阁夜》
17、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18、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陆游《读书》
19、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谢逸《送董元达》
20、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2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佚名《论语十二章》
22、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读书》
23、犯刑若履虎,不畏落爪牙。——李白《秦女休行》
2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25、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燮《竹石》
26、纵被无情弃,不能羞。——韦庄《思帝乡·春日游》
27、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杜荀鹤《小松》
28、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29、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书怀》
30、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31、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
32、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陆游《书愤五首·其二》
33、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王禹偁《清明》
34、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国殇》
35、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于谦《石灰吟》
36、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王建《寄旧山僧》
37、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
38、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39、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劝学诗》
40、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41、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42、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于谦《除夜太原寒甚》
43、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
44、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屈原《国殇》
45、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
46、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47、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杜甫《柏学士茅屋》
48、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49、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于鹄《题邻居》
50、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于谦《观书》
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3、清谈可以饱,梦想接无由。
4、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5、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6、一丛萱草,几竿修竹,数叶芭蕉。
7、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8、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9、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10、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11、西风稍急喧窗竹,停又续,腻脸悬双玉。
12、竹竿有甘苦,我爱抱苦节。
13、上窗风动竹,月微明。
14、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15、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
16、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17、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18、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19、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20、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21、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
2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3、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24、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25、烧痕惨淡带昏鸦,数尽寒梅未见花。
26、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27、雪似梅花,梅花似雪。
28、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29、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30、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31、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32、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33、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
34、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35、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36、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37、翠葆参差竹径成。新荷跳雨泪珠倾。
38、宫粉雕痕,仙云堕影,无人野水荒湾。
39、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40、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
41、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42、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43、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44、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45、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46、历冰霜、不变好风姿,温如玉。
47、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48、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49、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
50、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51、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
初中课内古诗词赏析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课内古诗词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望岳(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背景: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兖州(今属山东省)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兖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
这首诗虽是八句四联,中间两联又都是对仗,但它不是律诗而是古体诗,它不讲究*仄,而且押的是仄声韵。
主题: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大意:你想知道泰山是个什么样子吗?请看,它那苍翠的山色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原。这是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泰山极高,白日里可以望见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层出不穷;又极幽深,黄昏时可以望见归巢的鸟儿渐渐隐入山谷之中。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山顶,举目纵观群山的低矮渺小。
赏析:全诗可分两大层,都是切着“望”字写的。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所见,是虚笔,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这是诗人的强烈感受,是泰山的秀美在诗人心灵上的折光反映。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是*望所见。 “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感情,才把泰山营造得如此神奇秀丽。“割”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诗人抓住这两个景物细节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了他心底的愿望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诗人早年就“窃比稷与契”(《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常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自任,没有这样的情怀,是写不出如此动人的诗句的。
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背景:诗人李白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名诗佳篇。这首诗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726)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友人而作。诗人在二十五岁之前一直住在四川,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由于诗人选取日、月、江。天这样瑰丽大气的意象,显得大气磅礴,风格雄健有力,描写又逼真如画,意境高远,成为李白描绘祖国壮丽河山著名的诗篇之一。
大意:诗人经巴渝,过三峡,渡荆门入楚。渡过荆门之后,就漫游到开阔旷远的楚地了。坐在船上极目远眺长江*一路壮丽多姿的景色,快速流动的崇山峻岭随着船的飞流直下而逐渐隐退,直至消失在*野的尽头,别具空间流动感。从荆门望去,滚滚大江东逝去,好像流到荒漠之外,天空也愈发显得高远辽阔,晚上映在江面上的月亮的倒影,好像是从天外飞来的明镜。白天,抬头仰望辽阔的楚天,彩云悠悠,变幻无穷,结成海市蜃楼的奇观。
重点赏析:1“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一个“入”字形象生动,写出了气势的博大。面对如此壮美的景色,诗人豪情万丈,充满了喜悦的心情和昂扬的激情。
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写长江白天和夜晚时的景色,这两句把诗人初次离家远游的新鲜、惊喜表达出来了。
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用拟人化的手法写故乡山水的殷勤,言简意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整体把握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但是把这首诗和作者其他的诗结合起来看,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
诗歌描绘:诗人在南山下种豆,“草盛豆苗稀”,很显然他不善于种田,但是早出晚归,不辞劳苦,在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湿了衣裳,而他毫不在意,说“但使愿无违”。
艺术特色:陶诗用语十分*淡自然,在雕琢诗风弥漫文坛的魏晋时代显然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可,钟嵘的《诗品》仅把陶诗列为“中品”。陶诗朴质的风貌实际上开启了隋唐诗风的先河。这首诗朴素如随口出,“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之语不见丝毫修饰,*淡的口语和醇美的诗意和谐地统一起来,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形成陶诗的艺术特点。
《赤壁》(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大意:断戟沉没泥沙中,六百年来竟未销熔;自己拿来磨洗,认出是赤壁之战所用。假使当年东风不给周瑜的火攻计方便;大乔小乔就要被曹操锁闭在铜雀台中。
中心:《赤壁》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之气。
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二句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写作手法:
《赤壁》是杜牧的一首即物兴感的咏史诗。在这首诗中,诗人借物感兴,借赤壁之战的遗物而发怀古幽情:铁戟未销,人事已非,感慨深沉,这种以小见大、抚今忆昔的手法,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处。诗的后两句尤其巧妙,它引用史实,却不拘泥史实,而是替它安上想像翅膀,创造出飞腾的意象来。这两句议论,大胆假设,出语惊人,并从侧面落笔,以假使之辞言周瑜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侥幸成功,来抒发自己空有才情而难逢良机的感慨。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背景: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作者王湾,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
大意:大路绕过青山之外,船在绿水中向前航行。潮*息,江面宽阔;风顺,白帆高挂。在夜将尽未尽之时,海上一轮红日升起;江上萌动的春意,在旧年未尽时提前到来。写回家乡的书信到什么地方去寄?要到归雁经过的洛阳附*。
中心思想:这首诗写的是船停泊在北固山下所见的景象和作者的思乡感情。
重点赏析:
开篇表明船到镇江后,作者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1)潮**阔,风正一帆悬。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一语,又是为颈联中“江春”一语作铺垫。这里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阔”之大景的神韵,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的名句。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系之!何况诗人离家日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旅居他乡,见到此景,情何以堪?这里透露出自然的理趣,“生”“入”拟人手法的运用形象的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更有动感和情趣,宣告了春天的来临,透出勃勃生机和积极、乐观、向上的感情。揭示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给他传递家书了。表达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西江月》(南宋辛弃疾)
咏物言志的诗句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句吧,诗句是诗的句子,泛指诗作。究竟什么样的诗句才是好的诗句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咏物言志的诗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眼前谁识岁寒交,只有梅花伴寂寥。
3、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4、白藕作花风已秋,不堪残睡更回头。
5、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6、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7、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8、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9、莫恨丹青废画工,不须求异只须同。
10、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12、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13、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14、一树寒梅白玉条,回临村路傍溪桥。
15、只有梅花吹不尽,依然新白抱新红。
16、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17、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1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9、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0、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21、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22、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2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4、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25、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2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7、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28、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犹余雪霜态,未肯十分红。
29、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30、出不入兮往不反,*原忽兮路超远。
31、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3、清谈可以饱,梦想接无由。
4、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5、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6、一丛萱草,几竿修竹,数叶芭蕉。
7、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8、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9、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10、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11、西风稍急喧窗竹,停又续,腻脸悬双玉。
12、竹竿有甘苦,我爱抱苦节。
13、上窗风动竹,月微明。
14、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15、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
16、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17、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18、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默写咏物言志的古诗课内
默写咏物言志的古诗
咏物托物言志的古诗
求咏物言志的古诗
咏物言志的诗古诗
写咏物言志的古诗
咏物言志的诗句
咏物言志的古诗100首
托物言志的咏物古诗句
咏物言志的古诗文
菊花咏物言志的古诗
古诗中咏物言志的诗有
咏物言志的古诗词
相思是咏物言志的古诗吗
现代咏物言志的古诗
咏物言志的古诗代表
咏物言志的古诗高中
咏物言志的诗句古诗
咏物言志的古诗教案
咏物言志的古诗小学
咏物励志的古诗
关于咏物言志的古诗鉴赏
咏物言志的古诗和解析
描写咏物言志的古诗词
小学咏物言志的古诗词
初中语文咏物言志的古诗
小学学过的咏物言志的古诗
咏物寓志的古诗词
咏物格言
中考考的古诗默写考课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