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早春古诗谁写的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早春古诗谁写的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早春古诗谁写的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早春古诗谁写的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早春》古诗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是唐代诗人韩愈所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早春》古诗,欢迎阅读与收藏。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初春小雨 / 早春
唐代: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译文
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注释
⑴呈:恭敬地送给。水部张十八员外:指张籍(766—830年)唐代诗人。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
⑵天街:京城街道。润如酥:细腻如酥。酥,动物的油,这里形容春雨的细腻。
(3)最是:正是。处:时。
⑷绝胜:远远胜过。皇都:帝都,这里指长安。
鉴赏
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看似*淡,实则是绝不*淡的。韩愈自己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淡(《送无本师归范阳》)。原来他的*淡是来之不易的。
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造句清新优美。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有 ,*看却无 ,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写出了春草刚刚发芽时,若有若无,稀疏,矮小的特点。可与王维的“青霭入看无”、“山色有无中”相媲美。
第三、四句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两句意思是说: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写春景的诗,在唐诗中,多取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别出心裁。前两句体察景物之精细已经令人称赞,后两句如骑兵骤至更在人意料之外。
这首小诗,诗人只运用简朴的文字 ,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刻画细腻,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表达作者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全篇中绝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遥看*却无”了。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天连影儿也看不见。但若是下过一番小雨后,第二天,春天就来了。雨脚儿轻轻地走过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记,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可是当人们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诗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分的妙笔,隐隐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远远望去,再像也没有,可走*了,反倒看不出。这句“草色遥看*却无”,真可谓兼摄远*,空处传神。
这设色的背景,是那落在天街上的'纤细小雨。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更给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美。而小雨又滋润如酥。酥就是奶油。受了这样的滋润,那草色自然是新的;又有这样的背景来衬托,那草色自然也美了。
在最后,诗人还来个对比:“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认为初春草色比那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不知要胜过多少倍。因为,“遥看*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它柔嫩饱含水分,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意。而烟柳已经是“杨柳堆烟”时候,何况“满”城皆是,不稀罕了。到了暮春三月,色彩浓重,反倒不那么惹人喜爱了。像这样运用对比手法,与一般不同,这是一种加倍写法,为了突出春色的特征。
“物以稀为贵”,早春时节的春草之色也是很娇贵的。“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韩愈《春雪》)。这是一种心理状态。严冬方尽余寒犹厉,突然看到这美妙的草色,心头不由得又惊又喜。这一些轻淡的绿,是当时大地唯一的装饰;可是到了晚春则“草树知春不久归”(韩愈《晚春》),这时那怕柳条儿绿得再好,人们也无心看,因为已缺乏那一种新鲜感。
所以,诗人就在第三句转折时提醒说:“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年之际在于春,而春天的最好处却又在早春。
这首诗既咏早春,又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
拓展内容: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古诗阅读题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①
唐·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②。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3)。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④。
[注释]:①和(hè)按照别人诗的题材、韵脚而作的诗,是对原作的酬答。晋陵:常州市的古名称。丞:古代官名。②宦游:在外做官的人。物候:生物的周期性现象(如冬眠、开花、发芽等等)。③淑气:温暖的气候。晴光:春光。苹:即浮萍,多年生水草。④古调:指陆丞原诗。歌古调:像古人歌曲一样的陆丞的诗。
8.在诗中,作者对所见春景作精练生动描绘的句子是:“, 。”(1分)
9.“偏惊物候新”的意思是 。(2分)
10.有人说:“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二句与李白《关山月》中“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二句表达了一种共同的情结。这是怎样的一种情结?你如何看待这种情结? (2分)
参考答案:
(一) 8、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或“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1分)
9、(宦游人)才易对物候的变化感到触目惊心。(2分)
10、思归故乡的情绪(1分)怎样看待:言之成理即可。(1分)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是唐代诗人韩愈所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
唐代: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译文
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注释
⑴呈:恭敬地送给。水部张十八员外:指张籍(766—830年)唐代诗人。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
⑵天街:京城街道。润如酥:细腻如酥。酥,动物的油,这里形容春雨的细腻。
(3)最是:正是。处:时。
⑷绝胜:远远胜过。皇都:帝都,这里指长安。
鉴赏
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看似*淡,实则是绝不*淡的。韩愈自己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淡(《送无本师归范阳》)。原来他的*淡是来之不易的。
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造句清新优美。与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有 ,*看却无 ,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写出了春草刚刚发芽时,若有若无,稀疏,矮小的特点。可与的“青霭入看无”、“山色有无中”相媲美。
第三、四句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两句意思是说: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写春景的诗,在中,多取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别出心裁。前两句体察景物之精细已经令人称赞,后两句如骑兵骤至更在人意料之外。
这首小诗,诗人只运用简朴的文字 ,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刻画细腻,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表达作者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全篇中绝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遥看*却无”了。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天连影儿也看不见。但若是下过一番小雨后,第二天,春天就来了。雨脚儿轻轻地走过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记,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可是当人们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诗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分的妙笔,隐隐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远远望去,再像也没有,可走*了,反倒看不出。这句“草色遥看*却无”,真可谓兼摄远*,空处传神。
这设色的背景,是那落在天街上的纤细小雨。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更给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美。而小雨又滋润如酥。酥就是奶油。受了这样的滋润,那草色自然是新的;又有这样的背景来衬托,那草色自然也美了。
在最后,诗人还来个对比:“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认为初春草色比那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不知要胜过多少倍。因为,“遥看*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它柔嫩饱含水分,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意。而烟柳已经是“杨柳堆烟”时候,何况“满”城皆是,不稀罕了。到了暮春三月,色彩浓重,反倒不那么惹人喜爱了。像这样运用对比手法,与一般不同,这是一种加倍写法,为了突出春色的特征。
“物以稀为贵”,早春时节的春草之色也是很娇贵的。“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韩愈《春雪》)。这是一种心理状态。严冬方尽\余寒犹厉,突然看到这美妙的草色,心头不由得又惊又喜。这一些轻淡的绿,是当时大地唯一的装饰;可是到了晚春则“草树知春不久归”(韩愈《晚春》),这时那怕柳条儿绿得再好,人们也无心看,因为已缺乏那一种新鲜感。
所以,诗人就在第三句转折时提醒说:“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年之际在于春,而春天的最好处却又在早春。
这首诗既咏早春,又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
早春似乎很受诗人的欢迎,创作的有不少是关于早春的。
唐代:
雪散因和气,冰开得暖光。春销不得处,唯有鬓边霜。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卖炭翁》、《》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唐代: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译文
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注释
⑴呈:恭敬地送给。水部张十八员外:指张籍(766—830年)唐代诗人。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
⑵天街:京城街道。润如酥:细腻如酥。酥,动物的油,这里形容春雨的细腻。
(3)最是:正是。处:时。
⑷绝胜:远远胜过。皇都:帝都,这里指长安。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第一句写初春的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十分准确地写出了它的特点,遣词用句十分优美。与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青 ,*看却无 ,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可与的"青霭入看无"、"山色有无中"相媲美。
三、四两句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两句意思是说: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写春景的诗,在中,多取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别出新意。
这首诗咏早春,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
对韩愈的评价
韩愈是一个气场和存在感均极强的人物。作为文坛领袖,他“手持文柄,高视寰海”“三十余年,声名塞天”(刘禹锡《祭韩吏部文》);作为作家,他敢为风气之先,为文为诗气势磅礴;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人”,他刚直敢任,人格伟岸,诚为伟丈夫。如此人中鸾凤,却也是性情中人,不但极重感情,而且敏感于生活中的许多细微乐趣或烦恼,而且有幽默的一面。——潘向黎
韩愈确实是不可多得的历史人才,他的影响使无数帝王将相相形见绌。在中唐的政治舞台上,他扮演过监察御史、考功郎中知制诰、刑部侍郎、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角色,所至皆有政绩。但他的主要贡献是在上。他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继承先秦两汉传统,反对专讲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为文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在封建思想道德方面,他也有独到的建树,坚决反佛排道,大力提倡儒学,以继承儒学道统自居,开宋明理学家之先声。故宋人苏轼对他推崇备至,称他立下“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弱”的丰功伟绩。
有关早春的古诗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关早春的古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早春赠军事薛判官
【唐】杜牧
雪后新正半,春来四刻长。
晴梅朱粉艳,嫩水碧罗光。
弦管开双调,花钿坐两行。
唯君莫惜醉,认取少年场。
长安早春旅怀
【唐】白居易
轩车歌吹喧都邑,中有一人向隅立。
夜深明月卷帘愁,日暮青山望乡泣。
风吹新绿草牙坼,雨洒轻黄柳条湿。
此生知负少年春,不展愁眉欲三十。
池上早春即事招梦得
【唐】白居易
老更惊年改,闲先觉日长。
晴薰榆荚黑,春染柳梢黄。
雪破山呈色,冰融水放光。
低*稳船舫,轻暖好衣裳。
早春
【唐】白居易
雪散因和气,冰开得暖光。
春销不得处,唯有鬓边霜。
早春
【唐】白居易
雪消冰又释,景和风复暄。
满庭田地湿,荠叶生墙根。
官舍悄无事,日西斜掩门。
不开庄老卷,欲与何人言。
早春即事
【唐】白居易
眼重朝眠足,头轻宿酒醒。
阳光满前户,雪水半中庭。
物变随天气,春生逐地形。
北檐梅晚白,东岸柳先青。
葱垄抽羊角,松巢堕鹤翎。
老来诗更拙,吟罢少人听。
曲江早春
【唐】白居易
曲江柳条渐无力,杏园伯劳初有声。
可怜春浅游人少,好傍池边下马行。
溪中早春
【唐】白居易
南山雪未尽,阴岭留残白。
西涧冰已销,春溜含新碧。
东风来几日,蛰动萌草坼。
潜知阳和功,一日不虚掷。
爱此天气暖,来拂溪边石。
一坐欲忘归,暮禽声啧啧。
蓬蒿隔桑枣,隐映烟火夕。
春风中,人们走进自然,放飞身心,精神抖擞着,筋骨舒活着。历经风雪磨砺的树枝,一改僵硬呆板的冬姿,仪态轻柔娇嫩,涨满着青春的气息!
【唐】
南山雪未尽,阴岭留残白.
西涧冰已销,春溜含新碧.
东风来几日,蛰动萌草坼.
潜知阳和功,一日不虚掷.
爱此天气暖,来拂溪边石.
一坐欲忘归,暮禽声啧啧.
蓬蒿隔桑枣,隐映烟火夕.
归来问夜餐,家人烹荠麦.
【唐】杜牧
雪后新正半,春来四刻长.
晴梅朱粉艳,嫩水碧罗光.
弦管开双调,花钿坐两行.
唯君莫惜醉,认取少年场.
【唐】白居易
轩车歌吹喧都邑,中有一人向隅立.
夜深明月卷帘愁,日暮青山望乡泣.
风吹新绿草牙坼,雨洒轻黄柳条湿.
此生知负少年春,不展愁眉欲三十.
【唐】白居易
老更惊年改,闲先觉日长.
晴薰榆荚黑,春染柳梢黄.
雪破山呈色,冰融水放光.
低*稳船舫,轻暖好衣裳.
【唐】白居易
雪散因和气,冰开得暖光.
春销不得处,唯有鬓边霜.
【唐】白居易
雪消冰又释,景和风复暄.
满庭田地湿,荠叶生墙根.
官舍悄无事,日西斜掩门.
不开庄老卷,欲与何人言.
【唐】白居易
眼重朝眠足,头轻宿酒醒.
阳光满前户,雪水半中庭.
物变随天气,春生逐地形.
北檐梅晚白,东岸柳先青.
葱垄抽羊角,松巢堕鹤翎.
老来诗更拙,吟罢少人听.
形容早春的古诗句
形容早春的'古诗句:
1)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2)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3)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刘方*《春怨》
4)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5)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
6)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7)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
8)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王维《相思》
9)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10)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
11)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12)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元日》
13)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杜甫《绝句二首》
14)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
15)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6)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17)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18)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19)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20)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
21)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22)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李煜《清*乐•别来春半》
23)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24)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晏殊《玉楼春•春恨》
25)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
26)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陆凯《赠范晔诗》
27)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徐俯《春游湖》
28)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29)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王维《画》
30)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
31)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杜甫《客至》
32)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乐•别来春半》
33)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二》
34)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谢灵运《登池上楼》
形容早春的古诗词:
《春游湖》
作者: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春晓》
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游曲》
作者:王涯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清新早春古诗五首:南枝才放两三花,袅袅烟光不堪翦
该如何来定义春天,有人说按月份,农历的正月就是春天的开始,有人说按节气,立春就标志春天的归来。但是春天是这样从未真正走远,在冬至时节的阳光里,在小寒的梅花花苞上,在大寒冰雪里的草根里,春天就潜伏在冬天里,一有阳光就灿烂。
该如何定义早春?是年历的开头,还是节气千年不变的立春?比如今年的立春早于春节,但比字面更调皮的,是已经闻得到春天气息的空气,无所不在的春意和春情。
我定义的早春,是比日历和节气来得更早,它应该就是当下,腊月之半,那脚下蒙绒的草的新绿,那若有若无的柳烟,那枝头俏皮的梅花,晚冬不过是最后一层半脱半卸的旧衣裳,已经看见不可逆转的宿命。
“漠漠复霭霭,半晴将半阴。
春来自何处,无迹日以深。
韶嫩冰后木,轻盈烟际林。
藤生欲有托,柳弱不自任。
花意已含蓄,鸟言尚沉吟。
期君当此时,与我恣追寻。
翻愁烂漫后,春暮却伤心。”唐朝刘禹锡《洛中早春赠乐天》
唐朝洛阳的早春,恰似此时的长江中下游和江南地区。
漠漠复霭霭的是这饱含水气的云朵在天上,天空半阴半晴,春天她是从何处而来呢,没有确定的通知,但分明感受了一天深浓似一天的春意呀。
那阳光都仿佛和真正的冬天不一样,那是水气光泽流淌在解冻后的树梢,轻盈的烟水气若有若无在飘荡。那新生柔韧的藤蔓仿佛要找到攀附的地方,那杨柳柔韧的枝条,有淡淡青黄,娇柔无力。那梅花含苞待放,那鸟语尚在准备。
我多么希望你和我一起来看看,来寻找这若有若无,却无处不在的春天。我喜欢这样的春天,我不喜欢那种繁华摇落的春暮,我想你和我是一样的。
我为什么喜欢这首诗,因为洛阳的早春景色,恰恰是江南的晚冬。对于长江中下游和江南的广大地区,春天提前就来了,这样清新,这样稚气,这样让人爱惜和欢喜。
“献岁春犹浅,园林未尽开。
雪和新雨落,风带旧寒来。
听鸟闻归雁,看花识早梅。
生涯知几日,更被一年催。”唐朝畅诸《早春》
虽然快过年了,可春天是这样的轻浅,比如园林还没有铺陈浓郁的绿色。时有雪夹雪的天气,雨雪霏霏,而风时暖时寒,比如一阵风雨仿佛是旧日冰寒。我听见鸟声,那是向北飞去的大雁,我看见花儿,那是不畏惧寒冷的梅花。
又是一年将去一年将来,人生的光阴如何就这么的匆匆?
显然这首早春写的就是年前光景。春天远比日历先到。
“雪消冰又释,景和风复暄。
满庭田地湿,荠叶生墙根。
官舍悄无事,日西斜掩门。
不开庄老卷,欲与何人言。”唐朝白居易《早春》
冰雪消融之后,风和日丽,一切都感觉热闹起来。你看那庭前的土地开始滋润,那荠菜开始在墙根发芽。
白居易自在的官舍在江西九江,杭州,因为这里远离天子,不必谨小慎微地朝夕应对,所以居然有闲到晒太阳的时候。
这冬春之季的太阳和微风如此和美,让他不用去看什么逍遥游,就已经沉醉了。要知道白居易最会闭着眼睛享受冬春的太阳,还总结了养生的心得。这是他一生多病,却又长寿的原因吧!
“南枝才放两三花,雪里吟香弄粉些。
淡淡著烟浓著月,深深笼水浅笼沙。”宋朝白玉蟾《早春》
这首诗是写早春的梅花,我们知道梅花的盛花期往往是在正月二月,那么才放两三枝的美,通常是岁末小寒大寒节气,但梅花开就意味着她自带春天。梅花在雪里开花,花如雪。
在晚冬早春的烟水气里,别有一种清丽,仿佛玉上的光泽。这里显然写得是江南的梅花,化用了杜牧秦淮名句。
但这是想象中梅花,梅花虽然江南到处都是,但是它们并不真正*水,起码要离水有一段距离,因为梅花怕水涝伤根。但话说回来,江南山地多绕水流,又广有梅花,自然给人的感觉就是花水一体。
“青楼昨夜东风转,锦帐凝寒觉春浅。
垂杨摇丝莺乱啼,袅袅烟光不堪翦。”唐朝戴叔伦《早春曲》
晚冬早春之美,在于春的弥漫和清浅,在于春的清新,在于春来的舒缓的节奏,在于春天可供渲染的底色,让人有期待,有欢喜。
最美的不是垂杨摇丝,莺歌燕舞,而是之前的袅袅烟光,不堪剪。
江南的美,是朦胧而古朴的,是树下悠然落棋,是花间醉然品酒。是庭中淡然品茶。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
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
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嚬。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齐眉举,彩侍紫霞记。
天上九朝岛冉冉,尊前一笑玉差差。人唱自家词。
篱下菊,醉把一枝枝。
花水乞君三十斛,秋风记我一联诗。留着晚香时。
七日后,董会是垦前。
二月之间泽以此,余年河止万三千。日拟醉华筵。
歌白雪,除是雪地传。
看取长生部屡倒,眼前橘粟术何直。自唱鹊桥仙。
天共水,水远与天连。
天净水*寒月漾,水光月色两相兼。月映水中天。
人与景,人景古难全。
景若佳时心自快,心远乐处景应妍。休与俗人言。
炎昼永,初夜月侵床。
露卧一丛莲叶畔,芙蓉香细水风凉。枕上是仙乡。
游妓散,独自绕回堤。芳草怀烟迷水曲,密云衔雨暗城西。九陌未沾泥。
桃李下,春晚未成蹊。墙外见花寻路转,柳阴行马过莺啼。无处不凄凄。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 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 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汉族。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紫梅发初遍,黄鸟歌犹涩。
谁家折杨女,弄春如不及。
爱水看妆坐,羞人映花立。
香畏风吹散,衣愁露沾湿。
玉闺青门里,日落香车入。
游衍益相思,含啼向彩帷。
忆君长入梦,归晚更生疑。
不及红檐燕,双栖绿草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思远客。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新妆可怜色,落日卷罗帷。炉气清珍簟,墙阴上玉墀。
春虫飞网户,暮雀隐花枝。向晚多愁思,闲窗桃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