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潜的古诗

关于道潜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道潜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道潜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道潜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5) 语录(2k+) 说说(1) 名言(718) 诗词(27) 祝福(1k+) 心语(131)

  • 诗名含有潜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潜字的诗词

  • 病中得长儿潜书至自北京喜而赋此因便书示潜凡 其一

    梁兰〔明代〕

    潇然卧病室南隅,赖有诸孙问起居。原自闾阎踪迹少,转于朋旧笑谈疏。

    馀年止饮瓢应弃,*日粗安药未除。底事老怀能慰藉,叩门人送北京书。

    病中得长儿潜书至自北京喜而赋此因便书示潜凡 其二

    梁兰〔明代〕

    书来万里报*安,抱病胸怀取次宽。首报远方俱入贡,中期老父倍加餐。

    新分马乳偏能饮,旧赐貂裘不怕寒。兼说冷官多述作,赋成早晚寄来看。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宋代〕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於潜僧绿筠轩

    苏轼〔宋代〕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潜别离

    白居易〔唐代〕

    不得哭,潜别离。

    不得语,暗相思。

    两心之外无人知。

    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舂断连理枝。(舂断 一作:春断)

    河水虽浊有清日,乌头虽黑有白时。

    唯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王维〔唐代〕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金门 一作:君门)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村当落晖。(孤村 一作:孤城)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

    李清照〔宋代〕

    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

    五坊供奉斗**,酒肉堆中不知老。

    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

    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

    何为出战辄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

    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纪文字。

    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

    子仪光弼不自猜,天心悔祸人心开。

    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

    君不见当时张说最多机,虽生已被姚崇卖。

    君不见惊人废兴传天宝,中兴碑上今生草。

    不知负国有奸雄,但说成功尊国老。

    [阅读全文]...

2022-06-04 11:09:55
  • 含有潜字的古诗词 带潜字的诗词名句

  •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苏轼《於潜僧绿筠轩》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苏轼《於潜僧绿筠轩》

    山林不能给野火,江海不能灌漏卮——《潜夫论·卷三·浮侈》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潜龙勿用。——《周易·乾卦》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杜甫《哀江头》

    人之善恶,不必世族;性之贤鄙,不必世俗——《潜夫论·卷一·论荣》

    不得哭,潜别离。——白居易《潜别离》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苏轼《於潜僧绿筠轩》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鱼玄机《赠邻女 / 寄李亿员外》

    和氏之璧,出于璞石;隋氏之珠,产于蜃蛤——《潜夫论·卷一·论荣》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送别》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闇者偏信也。——《潜夫论·卷二·明闇》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送别》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黄景仁《癸巳除夕偶成》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范仲淹《岳阳楼记》

    不得语,暗相思。——白居易《潜别离》

    暖律潜催,幽谷暄和,黄鹂翩翩,乍迁芳树。——柳永《黄莺儿·园林晴昼春谁主》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谢灵运《登池上楼》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轼《前赤壁赋》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苏轼《於潜僧绿筠轩》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惟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白居易《潜别离》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左丘明《蹇叔哭师》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送别》

    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但知音尽说陶潜是。——白朴《寄生草·饮》

    君不见当时张说最多机,虽生已被姚崇卖。——李清照《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

    两心之外无人知。——白居易《潜别离》

    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白居易《望月有感》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李清照《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

    理以心得为精,故当沈潜,不然耳边口头尔。——《格言联璧·学问类》

    漫漫白骨蔽川原,恨何日已。——曹豳《西河·和王潜斋韵》

    其一百三十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莫信诗人竟*淡,二分梁甫一分骚。——龚自珍《己亥杂诗(三百十五首选四)》

    落花如梦凄迷,麝烟微,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纳兰性德《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

    蛟龙未遇,潜水于鱼鳖之间;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吕蒙正《破窑赋 / 寒窑赋 / 劝世章》

    陶潜自爱吾庐好,李白休歌蜀道难。——段成己《鹧鸪天·谁伴闲人闲处闲》

    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佚名《鹤鸣》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白居易《上阳白发人》

    临风兴叹落花频,芳意潜消又一春。——鱼玄机《卖残牡丹》

    潜光养羽翼,进趣且徐徐。——曹植《仙人篇》

    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李煜《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

    河水虽浊有清日,乌头虽黑有白时。——白居易《潜别离》

    [阅读全文]...

2022-05-03 16:53:44
  • 道潜:临*道中

  •   《临*道中》

      作者:道潜

      风蒲猎猎弄清柔,

      欲立蜻蜓不自由。

      五月临*山下路,

      藕花无数满汀州。

      注释:

      1、临*:即临*山,在今杭州市东北。

      2、风蒲:被风吹着的蒲苇。猎猎:风声。

      赏析:

      宋诗区别于唐诗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宋诗更重视对画意的表现。考其原因,或许是宋代绘画特别发达,而许多知名作家又每兼具画家和诗人两种身份的缘故(顺便应该提到,宋代的题画诗也较之前代更为发达)。苏轼、米芾诸人固不必说,即如张公庠《道中》:“一年春色已成空,拥鼻微吟半醉中。夹路桃花新雨过,马蹄无处避残红。”郑獬《绝句》:“田家汩汩水流浑,一树高花明远村。云意不知残照好,却将微雨送黄昏。”武衍《湖边》:“日日湖边上小车,要寻红紫醉年华。东风合与春料理,忍把轻寒瘦杏花。”李显卿《溪行》:“枯木扶疏夹道旁,野梅倒影浸寒塘。朝阳不到溪湾处,留得横桥一板霜。”法具《东山》:“窗中远看眉黛绿,尽是当年歌吹愁。鸟语夕阳人不见,蔷薇花暗小江流。”都描写精工,诗中有画。道潜这首诗写蒲苇受风的声形,写蜻蜓在蒲苇上站立不稳的姿态,写临*山下,经行之处满眼盛开的荷花,也是充满浓重的画意,表现了宋诗在这一方面的典型特征。但是,诗人们所追求的诗中有画,并不是诗等于画,而是诗画相通,特色兼具。因为,一般说来,诗是动态艺术,画是静态艺术。此诗虽有画意,但强调了自然景物的声形、姿态,仍带有诗的特点,是二者完美结合的典范。所以,苏轼作为对诗画都非常内行的作家,一见此诗,就为之激赏。宗室曹夫人还根据诗意画了一幅《临*藕花图》。

    [阅读全文]...

2021-12-05 02:15:50
  • 古诗赏析:《三衢道中》

  • 文学
  • 古诗赏析:《三衢道中》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赏析:《三衢道中》,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出自宋代诗人曾畿的《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词句注释

      ①三衢(qú)道中:在去三衢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②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③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尽,尽头。

      ④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却,再的意思。

      ⑤绿阴:苍绿的树阴。阴,树阴。

      ⑥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⑦黄鹂(lí):黄莺。

      白话译文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赏析

      诗作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首句写出行时间,“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快要成熟的季节,往往多雨,但现在却“日日晴”,写天晴,也是写诗人的愉快心情。天晴人心也晴,那么明睸,那么开朗!次句写出行路线。诗人乘船去游山去了,“泛尽”了舟,到了小溪的尽头,又换走山路——三衢山中之小道,其乐无穷,其雅无穷,其趣无穷。第三句写“绿阴”,游山归来的路目,绿阴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减登山时的浓郁。第四句写黄莺声,路边绿林中又增添了几声悦耳的黄莺的.鸣叫声,为三衢山道中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和意趣。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

      《三衢道中》是南宋诗人曾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首句写出行时间,次句写出行路线,第三句写绿阴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减登山时的浓郁,第四句写黄莺声,路边绿林中又增添了几声悦耳的黄莺的鸣叫声,为三衢山的道中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和意趣。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

      作品鉴赏

      诗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这是一首纪行诗,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写诗人行于三衢山道中的见闻感受。首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黄梅天),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作者将一次**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的意趣。

      诗还有个特点,就是通过对比融入感情。诗将往年阴雨连绵的黄梅天与眼下的晴朗对比;将来时的绿树及山林的幽静与眼前的绿树与黄莺叫声对比,于是产生了起伏,引出了新意。全诗又全用景语,浑然天成,描绘了浙西山区初夏的秀丽景色;虽然没有铺写自己的感情,却在景物的描绘中锲入了自己愉快欢悦的心情。

      曾几虽然是江西诗派的一员,但这首绝句写得清新流畅,没有江西诗派生吞活剥、拗折诘屈的弊病。他的学生陆游就专学这种,蔚成大家。

    [阅读全文]...

2022-07-10 01:58:58
  • 三衢道中曾几古诗

  • 古诗文
  • 三衢道中曾几古诗

      三衢道中曾几,这首诗是作者游历浙江三衢山时所作,是一首纪行诗,诗的风格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衢道中曾几古诗,希望大家喜欢!

      三衢道中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字词解释:

      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尽,尽头。

      却山行(xing):再走山间小路。却,再的意思。

      绿阴:苍绿的树阴。阴,树阴。

      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黄鹂:黄莺。

      作品翻译: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难得遇到了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作品赏析:

      本诗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首句写出行时间,“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快要成熟的季节,往往多雨,但现在却“日日晴”,写天晴,也是写诗人的愉快心情。天晴人心也晴,那么明睸,那么开朗!次句写出行路线。诗人乘船去游山去了,“泛尽”了舟,到了小溪的尽头,又换走山路——三衢山中之小道,其乐无穷,其雅无穷,其趣无穷。第三句写“绿阴”,游山归来的路目,绿阴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减登山时的浓郁。第四句写黄莺声,路边绿林中又增添了几声悦耳的黄莺的鸣叫声,为三衢山道中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和意趣。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

      这是一首纪行诗,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写诗人行于三衢道中的见闻感受。首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作者将一次**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的意趣。

      作者简介:

      曾几(1085—1166)*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阅读全文]...

2021-12-07 05:08:36
  • 考校同文馆戏赠子方兼呈文潜古诗

  • 考校同文馆戏赠子方兼呈文潜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考校同文馆戏赠子方兼呈文潜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考校同文馆戏赠子方兼呈文潜

      宋代·晁补之

      二十年来曹子方,新诗曾见未能忘。多才善戏称物芳,吴娃*上呼作郎。

      瞥然何许岁月长,只今未老毛发苍。自言逢掖非昔狂,传经华阴夫子堂。

      何曾骑马身挟枪,诏随上将西击羌。董蒲跗注谓我臧,夜行马顿饥无粮。

      鼓鼙惊谷骑卷冈,吏呼为微醉在床。前锋奄至灵武傍,中坚反后无敢骧。

      城开三日牧蔽隍,百驰载笴千橐装。旌旗立垒乌鸟扬,还军不省一矢亡。

      坐师无获劳不偿,铙歌入奏虚锦囊。秋风鲈鱼思故乡,锐头宜董鹳鹅行。

      得官犹领万骕骦,王城对巷如参商。那知连月居兹房,称多量少非我王。

      群公古镜悬秋光,闭门饭饱庭叶黄。秋盘登兔官酎香,吴音讹变杂秦凉。

      令壶老柏笑覆觞,淹留*日梦欲翔。得君可乐殊未央,人生倾盖何所望。

      结交松柏要冰霜,中天号出玉玺章。青骢御史腾康庄,归期屈指未可忙。

      闻君况有梦虺祥,生女不恶嫁邻墙。扫轩留客具酒浆,与君更约城南张。

      考校同文馆戏赠子方兼呈文潜

      [宋] 邓忠臣

      五年坎壈哀南方,江湖魏阙两相忘。

      洞萝岩桂搴孤芳,月潭风渚俦渔郎。

      单阏孟夏草木长,望都楼观郁苍苍。

      谁令焚芰辞楚狂,复来上君白玉堂。

      黄门戟曜羽林枪,未央引籍班氐羌。

      云屯锦缚马斯臧,大官日膳琼为粮。

      追随威凤呜南冈,岂敢偃息复在床。

      投铃归休下殿傍,卫士传诏来如骧。

      馆阊阖外西城隍,书橐迫遽不及装。

      吁俊上集要言声,得弓勿问何人亡。

      赵璧既入秦城偿,颖脱喜见锥出囊。

      同人于野不择乡,峨峨羽翮整颜行。

      王闲玉勒皆骕骦,伯喈怀赎望金商。

      魁梧奇伟值文房,家令数术应帝王。

      三英粲粲日争光,我辄与之较雌黄。

      芳菲满室兰生香,坐堂月久秋气凉。

      将军思归歌抚觞,倚梧目送雁南翔。

      想见葭菼水中央,洞庭河汉遥相望。

      香枫叶老赤染霜,感慨少日七步章。

      长安城西约郑庄,牵率不往有底忙。

      人生可意乃吉祥,快马划过小苑墙。

      入门烂醉银瓶浆,秦筝赵瑟喜高张。

    [阅读全文]...

2022-01-28 07:02:12
  • 三衢道中古诗意思全解(三衢道中的诗意解释)

  • 诗意,解释
  • 附上原诗:

    三衢道中

    曾几 〔宋代〕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 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然后我们来详细解析一下诗中蕴含的诗意。

    首先,在语言上,全诗用词简练,事件发展节奏明快,展现出了诗人出游时的愉快心情。

    诗中首句交代了出游的时间是“梅子黄时”的梅雨季节,恰逢“日日晴”的天气,正好适合出游。于是有了后面的泛舟小溪,而游玩了小溪之后还不尽心,因而继续改走山路游玩。不知游玩了多久,终于尽心而归,归来时看到路上的绿荫依然浓密,还听到了远处传来的黄鹂鸣叫声。短短四行诗,将出游的起因、经过、结果都交代得清清楚楚,用词简练明快,正是诗人心情愉快的体现。

    其次,表现手法上,诗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将一次*常的出游描绘得起伏而有新意,体现出了的生活情趣。诗中句首交代的梅雨季节本该多雨,然而却“日日晴”形成对比;归来时路上绿荫的幽静与黄鹂的鸣叫声形成对比。这两处对比将*常的出游描绘得错落有致,使出游过程呈现出起伏,体现出了别样的生活趣味。

    最后,在主题上,全诗虽都在写景,但无不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热情山水,热爱生活的生活态度。纵观全诗无一不在写景,从“日日晴”的天气,到游玩“小溪”、改路“山行”、归来时的“绿荫”、“黄鹂”的鸣叫声等,这些景物都被诗人写得清新脱俗,富有情调。这都是诗人生活情趣的体现,表现出了诗人寄情于山水,热爱生活的生活态度。

    以上就是这首诗的诗意。其作者曾几诗作良多,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有兴趣的人可以对之多加了解,以便更好地理解这首诗。

    [阅读全文]...

2022-01-18 18:31:16
  • 关于茶的诗句古诗大全(茶道最经典的话)

  • 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

    张载《登成都白菟楼诗》

    惟兹初成,沫沉华浮。

    焕如积雪,煜若春敷。

    杜育《荈赋》

    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原。

    素瓷传静夜,芳气清闲轩。

    颜真卿《月夜啜茶联句》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钱起《与赵莒茶宴》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皎然《九日与陆处士饮茶》

    丹丘羽人轻玉食,采茶饮之生羽翼。

    皎然《饮茶歌送郑容》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凡尘。

    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

    韦应物《喜园中茶生》

    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

    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

    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陆羽《歌》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白居易《琴茶》

    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瓯茶。

    举头望日影,已复西南斜。

    白居易《食后》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

    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

    白居易《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生不*事,

    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阅读全文]...

2022-01-23 03:11:12
  • 道尽春色的唯美古诗词

  • 唯美,优美,诗歌
  • 古诗体现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遗迹,杏花烟雨,桃李春风,古诗里的春天是这样的,关于春天的诗句总是很美。有哪些春天古诗词是你心目中的人间绝句 ?下面是由励志的句子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道尽春色的唯美古诗词”,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道尽春色的唯美古诗词(篇一)

    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2.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王令《送春》

    3.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秦观《八六子·倚危亭》

    4.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别离。——欧阳修《长相思·花似伊》

    5.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朱敦儒《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

    6.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落日忆山中》

    7.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8.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 李白 《 塞下曲六首·其一 》

    9.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乐府《长歌行》

    10.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姜夔《淡黄柳·空城晓角》

    11.青门柳枝软无力, 东风吹作黄金色。 ——白居易《 长安春》

    12.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13.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汪藻《春日·一春略无十日晴》

    14.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15.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杜牧《金谷园》

    16.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冯延巳《长命女·春日宴》

    17.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1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9.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调·其一》

    20.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道尽春色的唯美古诗词(篇二)

    2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22.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23.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苏轼《和董传留别》

    2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25.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朱淑真《江城子·赏春》

    26.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李白《落日忆山中》

    27.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28.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王安石《北陂杏花》

    29.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卢纶《长安春望》

    30.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 张敬忠 《 边词 》

    31.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徐俯《春游湖》

    3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33.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绝句漫兴九首》

    34.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晁冲之《春日·阴阴溪曲绿交加》

    35.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刘昚虚《阙题》

    36.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李煜《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37.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

    38.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牛希济《生查子·春山烟欲收》

    39.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宋·张栻《立春偶成》

    40.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欧阳修《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

    道尽春色的唯美古诗词(篇三)

    41.画楼影里双飞燕。——谢逸《蝶恋花·豆蔻梢头春色浅》

    42.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南朝梁·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43.粉蝶双双穿槛舞,帘卷晚天疏雨。——毛熙震《清*乐·春光欲暮》

    44.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

    45.落花满春光,疏柳映新塘。——唐·储光羲《答王十三维》

    46.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47.兰若生春阳,涉冬犹盛滋。——《古诗兰若生春阳》

    [阅读全文]...

2022-02-12 22:24:41
  • 《寻南溪常道士》古诗翻译及赏析

  • 《寻南溪常道士》古诗翻译及赏析

      《寻南溪常道士》唐代: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译文

      一路上经过的地方,青苔小道留下鞋痕。

      白云依偎安静沙洲,春草环绕道院闲门。

      新雨过后松*翠,循着山路来到水源。

      看到溪花心神澄静,凝神相对默默无言。

      注释

      ⑴莓苔:一作“苍苔”,即青苔。履痕:一作“屐痕”,木屐的印迹,此处指足迹。

      ⑵渚:水中的小洲。一作“者”。

      ⑶春草:一作“芳草”。

      ⑷“溪花”两句:因悟禅意,故也相对忘言。禅:佛教指清寂凝定的心境。

      鉴赏

      全诗围绕着题目的“寻”字,逐渐展开。“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开始二句就突出一个“寻”字来,顺着莓苔履痕(一作“屐痕”),一路寻来。语言浅淡质朴,似乎无须赘言:那人迹罕至的清幽山径,正是常道士出入往来之地,这里没有人间喧嚣,满路莓苔。履痕屐齿给来访者带来希望和猜想:幽人不远,晤面在即;否则就是其人出晤,相会须费些周折。

      颔联写由顺其路而始入其居境。两句写景*列,用意侧重“闭门”寻人不遇。“白云依静渚”,为远望。

      白云絮絮,缭绕小渚。“依”字有意趣。越溪(或是缘溪)而至其巖扉,*看则“春草闭闲门”,蓬门长闭,碧草当门,道士不在寓所。如果说一路莓苔给人幽静的印象,那么这里的白云、芳草、静渚、闲门,则充满静穆淡逸的.氛围。渚是“静”的,白云、芳草也是静静的。门“闲”,不遇之人,来访者不期然而然的心境也“闲”。一切都显得恬静自然,和谐默契,不受丝毫纷扰。在自然景物的观照中,悄然融入自在*静的心绪,来访不遇的怅然,似乎被这清幽、宁静的环境,带有内省参照的“禅意”所冲化,渐趋恬然。

      独闭的闲门,摇曳的小草,使人浸润在“绿满窗前草不除”的幽静自在境界,滋味咸化于这静默的世界之中。

      上四句叙寻而不遇,意绪明白。后四句继写一路景观,浑化无迹须缓缓味出。“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这看松寻源,所趋何向,是不遇而再寻,还是顺便一游其山,还是返回,诗人没有说出。两句以景带叙,下句叙事成份更多些。“水源”,应该不是指来时“经行处”,所以“随山”不是下山,而是入山,随山转折,缘山道探寻水源。道士不在寓所,因此这寻水源,也就是寻道士,“随”字简洁,山道纡绕,峰回路转,随山探源,缘水经山。其间林壑深秀,水声潺潺,都由这个“随”字导人神游,启迪丰富的“曲径通幽”的想象。上句“过雨看松色”,或指道士居所“门外景”,或指“随山”时的景致。“过雨”暗示忽然遇雨,诗人仅仅用一“过”字表示它的刚刚存在,而着意于雨霁云收之后翠绿生新的松色。“过”字,把阵雨带来的清新宜人的气息、物色,轻松自然地托显出来,同时也隐隐带出漫步山道的时间进程。

      “过雨”,涮新了松色,也带来冥想。自生自灭的短暂一“过”,和静静白云一样,已在写“禅意”(金性尧)。

      尾联的“禅意”,用得精妙。诗人看见了“溪花”,却浮起“禅意”,从幽溪深涧的陶冶中得到超悟,从摇曳的野花静静的观照中,领略到恬静的清趣,溶化于心灵深处是一种体察宁静,荡涤心胸的内省喜悦,自在恬然的心境与清幽静谧的物象交融为一。况且禅宗本来就有拈花微笑的故事,这都溶入默契不言的妙悟中,而领会出“禅意”,因用“与”,把物象和情感联结起来。禅宗的妙悟和道家的得意忘言,有内在相通之处。佛道都喜占山林,幽径寻真,荡入冥思,于此佛道互融,而进入“相对亦忘言”的精神境界。

      芳草松色、白云溪花的美感,“禅意”默想的清享,都清美极了。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惬意自得的感受,也都含融在诗的“忘言”之中。

    [阅读全文]...

2022-07-01 20:20:11
道潜的古诗 - 句子
道潜的古诗 - 语录
道潜的古诗 - 说说
道潜的古诗 - 名言
道潜的古诗 - 诗词
道潜的古诗 - 祝福
道潜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