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古诗的作者

关于中国寓言古诗的作者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中国寓言古诗的作者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中国寓言古诗的作者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中国寓言古诗的作者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800) 语录(196) 说说(80) 名言(97) 诗词(2k+) 祝福(5) 心语(292)

  • 《伊索寓言》的作者是谁

  • 读书
  • 《伊索寓言》的作者是谁

      《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六世纪被释放的古希腊奴隶伊索所著的寓言集。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伊索寓言》的作者是谁,希望有所帮助!

      伊索(Aesop620--560B·C)在基督诞生前约600年,也就是2500多年前出生在希腊。伊索童年期是一个哑巴,只能发出奇怪的声音,用手势表达他的意思;再加上他长的又矮又丑,邻居都认为他是个疯子。但是他的母亲非常爱他,时常讲故事给他听;他的舅舅恨这个又矮又丑的外甥,常常强迫他在田里做最艰苦的工作。

      母亲去世后,伊索跟着曾照料过他的老人,离家到各地去漫游,因此学到了许多有关鸟类、昆虫和动物的故事。他们在一起过了好多年快活的日子。后来,伊索被牧羊人卖了,从此以后伊索就变成一个奴隶。

      伊索是一位奴隶出身的寓言作家,他生活的时代正是古希腊奴隶制城邦的形成时期。那个时代,奴隶主贵族作威作福,为非作歹,奴隶和下层*民备受欺凌。奴隶和下层*民对奴隶主贵族的专制并不是逆来顺受的,他们就把寓言当做武器,向奴隶主作斗争。在众多的奴隶和*民出身的寓言作家中,伊索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位。

      有一天,伊索梦见了幸运之神和气地向他微笑,并把他的手指放进他的嘴里,放松他的.舌头。醒来后,他以外地发现自己已经可以说话了。

      大家都喜欢伊索说故事,也都敬佩他过人的聪明。伊索曾经靠机智救朋友和主人的急难;凭机智避免敌人的伤害,解除奴隶的桎梏。据说伊索因得罪特耳菲人而被陷害致死。

      传说中的伊索,曾经是萨摩斯岛的雅得蒙的家奴,因为他很聪明,得到了主人的赏识,最后获得了自由。后来,他作为吕狄亚国王的特使被派往德尔斐,因为得罪了权贵和当地的居民,遭到诬陷、控告,最后投崖处死。现在流传下来的《伊索寓言》大约有400多篇,都冠以伊索的名字,但是实际上却是后来人根据大量的希腊寓言和其他地方的寓言编撰而成的。

      伊索并没有写下他的寓言,他完全凭记忆口授。全世界家喻户晓的《伊索寓言》是后人根据拜占庭僧侣普拉努德斯收集的寓言以及陆续发现的古希腊寓言传抄编订的。其中大多以动物为主:有的用豺狼、狮子等比喻人间权贵,揭露其残暴、肆的一面;有的则总结人们的生活经验,教人处世原则。其形式简洁精练,内容隽永深奥含义于浅显生动的语言中,颇耐人寻味。

    [阅读全文]...

2022-07-11 09:50:02
  • 伊索寓言的作者是谁

  • 文学
  • 伊索寓言的作者是谁

      伊索寓言想必大家都知道吧,你知道伊索寓言的作者是谁吗?现在,小编来科普一下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伊索寓言的作者到底是谁。

      伊索寓言的作者是谁

      伊索(公元前620年--公元前560年),是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的一个寓言家,生活在小亚细亚。弗里吉亚人。他与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莱辛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他曾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曾被转卖多次,但因知识渊博,聪颖过人,最后获得自由。自由后,伊索开始环游世界,为人们讲述他的寓言故事,深受古希腊人民的喜爱。公元前5世纪末,“伊索”这个名字已是古希腊人尽皆知的名字了,当时的古希腊寓言都归在他的名下。现在常见的《伊索寓言传》是后人根据拜占廷僧侣普拉努得斯搜集的寓言以及后来陆陆续续发现的古希腊寓言传抄本编订的,后来被德尔菲人杀害。

      伊索出生在2500多年前的古希腊,伊索,公元前6世纪希腊寓言家。据希罗多德记载,他原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后来被德尔菲人杀害。他曾被转卖多次,但因为富有智慧,聪颖过人,最后获得自由。成为自由人后,伊索四处漫游,为人们讲述寓言故事,深受古希腊人民的喜爱。公元前5世纪末,“伊索”这个名字已为古希腊人所熟知,古希腊寓言开始都归在他的名下。现在常见的《伊索寓言》是后人根据拜占廷僧侣普拉努得斯搜集的寓言以及后来陆续发现的古希腊寓言传抄本编订的。伊索童年时期是一个哑巴,但是他的母亲非常爱他,时常讲故事给他听。母亲去世后,伊索跟着一位曾照料过他的老人到各地去漫游,学到了许多有关鸟类、昆虫和动物的故事。后来,伊索被一个牧羊人卖了,从此,伊索就变成了一个奴隶。据说有一天,伊索梦见幸运之神在向他微笑,并把他的手指放进他的嘴里,放松他的舌头。醒来后,他惊喜地发现自己可以说话了。从此他经常为人们讲故事,大家都喜欢他讲的故事。伊索有着过人的聪明,曾经机智地救朋友和主人于急难。据说伊索最后因得罪特耳菲人而被陷害致死。

      伊索是一位奴隶出身的寓言作家,他生活的时代正是古希腊奴隶制城邦的形成时期。那个时代,奴隶主贵族作威作福,为非作歹,奴隶和下层*民备受欺凌。奴隶和下层*民对奴隶主贵族的专制并不是逆来顺受的,他们就把寓言当做武器,向奴隶主作斗争。在众多的奴隶和*民出身的寓言作家中,伊索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位。

      公元4-5世纪有人编成了《伊索传》,载有他的许多逸闻趣事,但这多是些寓言故事,并非信史。也有的学者怀疑伊索的存在,认为并无此人。更多的意见则把他视为古希腊寓言讲述者和整理者的代表人物,所以后世的人们便把希腊寓言都归于伊索的名下。现在我们所说的《伊索寓言》,是后人根据14世纪初叶东罗马帝国(拜占庭)的僧侣学者普拉努得斯搜集的寓言和陆续发现的古希腊寓言传抄本整理编辑而成,这个本子有15则寓言,1479年首次印行。它成为后来《伊索寓言》刊印本的主要材料来源。

      传说雅德蒙给他自由以后,他经常出入吕底亚国王克洛伊索斯的宫廷。另外还传说,庇西特拉图统治期间,他曾到雅典访问,对雅典人讲了《请求派王的青蛙》这个寓言,劝阻他们不要用别人替换庇西特拉图。

      13世纪发现的一部《伊索传》的抄本中,他被描绘得丑陋不堪,从这部传记产生了很多有关他的故事。公元前5世纪末,“伊索”这个名字已为希腊人所熟知,希腊寓言开始都归在他的名下。

      得墨特里奥斯(公元前345—公元前283)编辑了希腊第一部寓言集(已佚)。

      1世纪和2世纪,费德鲁斯和巴布里乌斯分别用拉丁文和希腊文写成两部诗体的伊索寓言。

      常见的《伊索寓言》是后人根据拜占庭僧侣普拉努得斯搜集的寓言及以后陆续发现的古希腊寓言传抄本编订的。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其中的一部分(如《狼与小羊》《狮子与野驴》等)用豺狼、狮子等凶恶的动物比喻人间的权贵,揭露他们的专横、残暴,虐害弱小,反映了*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乌龟与兔》《牧人与野山羊》等,则总结了人们的生活经验,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伊索寓言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对法国的拉封丹、德国的莱辛、俄国的克雷洛夫都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金尼阁口述的译本《况义》于1625年刊行,收寓言22则;1840年出版《意拾蒙引》,收寓言81则;此后又有不同的中译本相继世。现存的《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整理,统归在伊索名下。

      伊索小时候长的很丑,所以大家都不喜欢他。不过他妈妈喜欢讲故事给他听。另外,他长大了在田里干活时,看到的有趣事物,大部分都被他编成精彩的故事。他的故事都是口授,可见他的记忆力有多强!而且,他曾经是个哑巴,但后来竟奇迹般地恢复了声音,这就是所谓的善有善报吧!

      伊索在基督诞生前约600年,也就是2500多年前出生在希腊。伊索童年期是一个哑巴,只能发出奇怪的声音,用手势表达他的意思;再加上他长的又矮又丑,邻居都认为他是个疯子。但是他的母亲非常爱他,时常讲故事给他听;他的舅舅恨这个又矮又丑的外甥,常常强迫他在田里做最艰苦的工作。

      母亲去世后,伊索跟着曾照料过他的老人,离家到各地去漫游,因此学到了许多有关鸟类、昆虫和动物的故事。他们在一起过了好多年快活的日子。后来,伊索被牧羊人卖了,从此以后伊索就变成一个奴隶。

      有一天,伊索梦见了幸运之神和气地向他微笑,并把他的手指放进他的嘴里,放松他的舌头。醒来后,他意外地发现自己已经可以说话了。

      大家都喜欢伊索说故事,也都敬佩他过人的聪明。伊索曾经靠机智救朋友和主人的急难;凭机智避免敌人的伤害,解除奴隶的桎梏。据说伊索因得罪德尔菲人而被陷害致死。

      伊索并没有写下他的寓言,他完全凭记忆口述。全世界家喻户晓的《伊索寓言》是后人根据拜占庭僧侣普拉努德斯收集的寓言以及陆续发现的古希腊寓言传抄编订的。

      弗里吉亚人。据希罗多德记载,他原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后来被德尔菲人杀害。他死后德尔菲流行瘟疫,德尔菲人出钱赔偿他的生命,这笔钱被老雅德蒙的同名孙子领去。伊索寓言短小精炼,比喻恰当,形象生动。和法国的拉封丹、德国的莱辛、俄国的克雷洛夫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

      现在大家都知道了吧,伊索寓言的作者就是伊索哦,以后就不怕被别人问住了,去考考你的小伙伴吧。

      《伊索寓言》赏析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喻故事,经后人加工,成为现在流传的《伊索寓言》。从作品来看,时间跨度大,各篇的倾向也不完全一样,据推测,它不是一人一时之作,可以看作是古希腊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的集体创作。

      《伊索寓言》意为“伊索的寓言集”,伊索,可能是其中的一位重要作者。一小部分是后人创作,寄在伊索这位大师名下。《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人们常常忽略它,然而它的价值并不亚于希腊神话.荷马史诗和悲剧。寓言主体以拟人化的动物.普通人以及神为主要表现对象,通过生动的小故事,或揭示早期人类生活状态,或隐喻抽象的道理,或暗示人类的种种秉性和品行,多维的凸显了古希腊民族本真的性格伊索寓言,来自民间,所以社会低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得到了较突出的反映。如对富人贪婪自私的揭露;对恶人残忍本性的鞭鞑;对劳动创造财富的肯定;对社会不*等的抨击;对懦弱、懒惰的讽刺;对勇敢斗争的`赞美。还有许多寓言,教人如何处世,如何做好人,怎样辨别是非好坏,怎样变得聪明、智慧。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人生活和斗争的概况、提炼和总结,是古希腊人留给后人的一笔精神遗产。《伊索寓言》,文字凝练,故事生动,想象丰富,饱含哲理,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其中《农夫和蛇》、《狐狸和葡萄》、《狼和小羊》、《龟兔赛跑》、《牧童和狼》、《农夫和他的孩子们》、《蚊子和狮子》等已成为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故事。这是世界上拥有读者最多的一本书,它对西方伦理道德、政治思想影响最大。东西方民间文学的精华,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影响人类文化的100本书之一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集。

      《伊索寓言》这本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集,篇幅短小,形式不拘,浅显的小故事中常常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爆发出机智的火花,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它不仅是向少年儿童灌输善恶美丑观念的启蒙教材,而且是一本生活的教科书,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欧洲文学史上,它为寓言创作奠定了基础。世界各国的文学作品甚至政治著作中,也常常引用《伊索寓言》,或作为说理论证时的比喻,或作为抨击与讽刺的武器。此书中的精华部分,至今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在欧洲寓言发展史上,古希腊寓言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开创了欧洲寓言发展的先河,并且影响到其后欧洲寓言发展的全过程,寓言本是一种民间口头创作,反映的主要是人们的生活智慧,包括社会活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等方面。

      现传的《伊索寓言》根据各种传世抄本编集而成,包括寓言300多则,其中有些寓言脍炙人口。《伊索寓言》中的动物除了有些动物外,一般尚无固定的性格特征,例如狐狸、狼等,有时被赋予反面性格,有时则受到肯定,通过把动物拟人化来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这些动物故事无疑是虚构的,然而又很自然、逼真。这与后代寓言形成的基本定型的性格特征是不一样的。《伊索寓言》曾对其后的欧洲寓言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公元1世纪的古罗马寓言作家费德鲁斯直接继承了伊索寓言传统,借用了《伊索寓言》中的许多故事,并称自己的寓言是伊索式寓言。公元2世纪的希腊寓言作家巴布里乌斯则更多地采用了伊索的寓言故事。这种传统为晚期古希腊罗马寓言创作所继承。文艺复兴以后,对伊索寓言抄稿的重新整理和印行极大地促进了欧洲寓言创作的发展,先后出现了不少出色的寓言作家,如法国的拉封丹、德国的莱辛、俄国的克雷洛夫等。

      随着西学东渐,《伊索寓言》在明朝传入我国。第一个来我国的西方传教士利马窦在*生活期间撰《畸人十篇》,其中便介绍过伊索,对《伊索寓言》做过称引。他之后的传教士庞迪我也在《七克》中介绍、引用过《伊索寓言》。我国第一个《伊索寓言》译本是1625年西安刊印的《况义》。清代之后,出现了许多种《伊索寓言》译本。上述情况表明《伊索寓言》在我国流传之久,它至今仍令人喜闻乐见,爱不释手。是一本值得阅读的书籍。《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以动物为喻,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

      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对后代影响很大。《伊索寓言》共收集了三四百个小故事,与抒情诗主要反映贵族奴隶主的思想感情不同,这些小故事主要是受欺凌的下层*民和奴隶的斗争经验与生活教训的总结。寓言通过描写动物之间的关系来表现当时的社会关系,主要是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的不*等关系。寓言作者谴责当时社会上人压迫人的现象,号召受欺凌的人团结起来与恶人进行斗争。例如,《农夫和蛇》的故事劝告人们不要对敌人仁慈;《狗和公鸡与狐狸》告诉人们要善于运用智慧,战胜敌人;在《狮子与鹿》、《捕鸟人与冠雀》、《两个锅》等故事里,作者揭露出当*掌握在贪婪残暴的统治者手中时,贫苦的人是不可能*安地生活下去的。

    [阅读全文]...

2022-03-03 18:35:41
  • 伊索寓言作者简介

  • 文学
  • 伊索寓言作者简介

      伊索并没有写下他的寓言,他完全凭记忆口授。全世界家喻户晓的《伊索寓言》是后人根据拜占庭僧侣普拉努德斯收集的寓言以及陆续发现的古希腊寓言传抄编订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伊索寓言作者简介相关内容。

      伊索寓言的作者简介

      其中大多以动物为主:有的用豺狼、狮子等比喻人间权贵,揭露其残暴、肆虐的一面;有的则总结人们的生活经验,教人处世原则。其形式简洁精练,内容隽永深奥,含义于浅显生动的语言中,颇耐人寻味。伊索讲述寓言的天赋从何而来?这要追述到他那离奇的身世。

      伊索(Aesop前620—前560)出生在希腊。伊索童年期是一个哑巴,只能发出奇怪的声音,用手势表达他的意思;再加上他长得又矮又丑,邻居都认为他是个疯子。但是他的母亲非常爱他,时常讲故事给他听;他的舅舅恨这个又矮又丑的外甥,常常强迫他在田里做最艰苦的工作。

      母亲去世后,伊索跟着曾照料过他的老人,离家到各地去漫游,因此学到了许多有关鸟类、昆虫和动物的故事。他们在一起过了好多年快活的日子。后来,伊索被牧羊人卖了,从此以后伊索就变成一个奴隶。

      有一天,伊索梦见了幸运之神和气地向他微笑,并把他的手指放进他的嘴里,放松他的舌头。醒来后,他意外地发现自己已经可以说话了。

      大家都喜欢伊索说故事,也都敬佩他过人的聪明。伊索曾经靠机智救朋友和主人的急难;凭机智避免敌人的伤害,解除奴隶的桎梏。

      伊索是一位奴隶出身的寓言作家,他生活的时代正是古希腊奴隶制城邦的形成时期。那个时代,奴隶主贵族作威作福,为非做歹,奴隶和下层*民备受欺凌。奴隶和下层*民对奴隶主贵族的专制并不是逆来顺受的,他们把寓言当作武器,向奴隶主做斗争。在众多的奴隶和*民出身的寓言作家中,伊索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位。

      伊索的寓言如《农夫和蛇》、《狼和小羊》、《鹰与蜣螂》、《农夫和儿子们的争吵》等等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狼和小羊》的故事,是《伊索寓言》中著名的一篇:一只狼来到河边,它看见小羊在河边喝水,就想吃了它。但狼又想找个冠冕堂皇的借口来掩饰自已的欲望。于是狼责怪小羊把水弄脏了,害他不能喝水。

      小羊回答说:“我在下游,你在上游,我怎么会把上游的水弄脏呢?”狼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便恶狠狠地说:“你去年骂过我的父亲。”小羊大为吃惊,忙辩解道:“那时我还没出生呢。”狼理屈词穷,终于凶相毕露地说:“即使你辩解得再好,我也不放过你。”说着便猛扑过去把小羊吃掉了。这个故事让人联想到那些贵族和奴隶主不就有着和狼一样吃人的本性吗?

      《鹰与蜣螂》的故事同样耐人寻味。一次兔子被鹰追逐,在走投无路的时候碰到了蜣螂,便向他求救。蜣螂鼓励兔子和鹰讲理。但鹰却蛮横地吃掉了兔子。

      蜣螂从这个悲剧中悟出:同鹰是无理可讲的,必须勇敢地和它做斗争。于是,蜣螂经常等候在鹰巢下面,只要鹰一生蛋,它就飞上去,把鹰蛋推出巢,把它打碎。鹰到处躲避不成,最后只好飞到希腊神话中最高的神宙斯那里,请求宙斯为他提供一个安全的地方繁殖后代。

      宙斯便叫鹰在自己的膝上生蛋,以为这样就安全了。但蜣螂知道这一消息后,便带了一个粪团,飞上天去,将粪团抛在宙斯的膝上。宙斯忙掩面捂鼻,慌忙站了起来,膝上的鹰蛋也落地粉碎了。

      《伊索寓言》中还有其他许多精彩的篇章,如《龟兔赛跑》《乌鸦和狐狸》《狐狸和葡萄》《初次看见的骆驼》……

      伊索创作的寓言故事中把奴隶主贵族常比喻为狮子、毒蛇、狐狸等,揭露他们的贪婪残暴,同时又歌颂了广大奴隶和下层*民顽强的斗争精神,鼓励人民团结起来,向贵族奴隶主做斗争。

      伊索因为才智出众被从奴隶**为自由民,在成为自由民以后,他曾经游历希腊各地,也曾在吕底亚为官,在他充当国王特使去德尔菲时被诬告亵渎神灵,公元前560年的一天,伊索被德尔菲奴隶主押到爱琴海边一块高耸的岩石上,被推下了山岩……

      伊索在世时,他的寓言就在人民中间以口头文学的形式广为流传了,但当时并未编成书。公元前3世纪左右,伊索死后的二、三百年,一个希腊人把当时流行的200多个故事汇编成书,题为《伊索故事集成》,但可惜没有流传下来。

      公元前1世纪初,一个获释的希腊奴隶,以此书为材料,用拉丁韵文写了寓言100余篇,同时,又有一个人用希腊文写了寓言122篇。到公元4世纪,又有一个罗马人用拉丁韵文写了42篇寓言。以上三种韵文体都保存下来。后来,又有人把韵文改为散文,加进印度、*的故事,并多次汇集、编纂和改写,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伊索寓言》,共有360篇。

      扩展:伊索寓言

      太监与祭司

      有个太监来到祭司那里,请求祭司给他祭献牲畜,让他能成为小孩的父亲。祭司说:“我看见牲畜时,我就请求让你成为小孩的父亲,可父亲,可我看到你的面容,却觉得你不是个男人。”

      小鹿与他的父亲

      有一天,小鹿对公鹿说道,“父亲,你怎么还怕狗呢?你比他高大,比他跑得更快,而且还有很大的`角用于自卫。”

      公鹿笑着说:“孩儿,你说得都对,可我只知道一点,一听到狗的叫声,我就会不由自主地立刻逃跑。”

      这故事说明,激励那些天生胆小、软弱的人毫无用处。

      狼与小羊

      一只小羊在河边喝水,狼见到后,便想找一个名正言顺的借口吃掉他。

      于是他跑到上游,恶狠狠地说小羊把河水搅浑浊了,使他喝不到清水。

      小羊回答说,他仅仅站在河边喝水,并且又在下游,根本不可能把上游的水搅浑。

      狼见此计不成,又说道:“我父亲去年被你骂过。”小羊说,那时他还没有出生。狼对他说:“不管你怎样辩解,反正我不会放过你。”

      这说明,对恶人做任何正当的辩解也是无效的。

      吃肉的小孩

      牧人们在野外祭祀,烹制了一只山羊,请来附*的人们共享。

      有个贫穷的女人,带着他的孩子也来了。正当大家吃得高兴时,那孩子因吃孩子因吃了太多的肉,肚子痛。

      他痛苦地说:“妈妈,我要把肉吐出来。”他妈妈说:“孩子,那不是你的,仅仅是你所吃下去的罢了。”

      这故事是说,有些人随随便便就拿别人的东西,欠别人的债,当被讨还时,却是那么痛苦。

      小孩与乌鸦

      有一天,有个女人去为还不会说话的孩子算命,算命先生预言孩子将会被乌鸦所害死。

      她非常害怕,便做了一个大箱子,把孩子放在里边放在里边保护起来,她定时打开箱子,给孩子送饭菜和水。

      有一次,她正打开箱子盖给孩子送水,孩子顽皮地把头伸出来,不巧箱子上的鸦嘴形的搭扣砸在孩子的脑门上,把他砸死了。

      这是说,该来的灾难是躲不掉的,只有提高自己与灾难抗争的能力。

      狼与老太婆

      一只饥饿的狼四处寻觅食物。

      当他来到一家农舍时,突然听见小孩的哭声。

      一老太婆吓唬小孩说:“快别哭了,不然我马上把你丢出去喂丢出去喂狼。”

      狼听见了,信以为真,便站在门外等着。天渐渐地黑了,他又听见老太婆逗哄那小孩说:“好宝宝,如果有狼来,我就杀了他。”

      狼听了这话后,一边跑一边说:“这老太婆怎么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

      这故事说的是那些言行不一,表里不一的人。

    [阅读全文]...

2022-04-08 03:42:34
  • 伊索寓言的作者简介

  • 知识,学*,文学
  • 伊索寓言的作者简介

      伊索寓言的作者是谁?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伊索寓言的作者简介,欢迎阅读。

      《伊索寓言》的作者:

      相传为公元前六世纪,被释放的古希腊奴隶伊索所著。

      【作者简介】:

      伊索(公元前620年——公元前560年),是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的一个寓言家,生活在小亚细亚。弗里吉亚人。他与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莱辛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他曾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曾被转卖多次,但因知识渊博,聪颖过人,最后获得自由。自由后,伊索开始环游世界,为人们讲述他的寓言故事,深受古希腊人民的喜爱。公元前5世纪末,“伊索”这个名字已是古希腊人尽皆知的名字了,当时的古希腊寓言都归在他的名下。

      【内容简介】:

      常见的《伊索寓言》是后人根据拜占庭僧侣普拉努得斯搜集的寓言及以后陆续发现的古希腊寓言传抄本编订的。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其中的一部分(如《狼与小羊》《狮子与野驴》等)用豺狼、狮子等凶恶的动物比喻人间的权贵,揭露他们的专横、残暴,虐害弱小,反映了*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乌龟与兔》《牧人与野山羊》等,则总结了人们的生活经验,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伊索寓言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对法国的'拉封丹、德国的莱辛、俄国的克雷洛夫都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金尼阁口述的译本《况义》于1625年刊行,收寓言22则;1840年出版《意拾蒙引》,收寓言81则;此后又有不同的中译本相继世。现存的《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整理,统归在伊索名下。

      【写作特点】:

      《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以动物为喻,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少部分以人或神为主,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通常在结尾以一句话画龙点睛地揭示蕴含的道理,它们篇幅小而寓意深刻,语言不多却值得回味,艺术上成就很高,对后代影响很大,是古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刺喻人的故事。经后人加工,成为流传的《伊索寓言故事集》。

      《伊索寓言》这本故事以极为讽刺,幽默的叙述故事的形式告诉人们许多充满韵味的人生处世哲理,爆发出机智的火花,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它不仅是向少年儿童灌输善恶美丑观念的启蒙教材,而且是一本生活的教科书,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阅读全文]...

2022-07-13 03:59:58
  • 爱国诗句中国(作者)

  •   1、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

      2、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郑畋《马嵬坡》

      3、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曹操《薤露》

      4、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郑成功《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

      5、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

      6、天相汉,民怀国。——史达祖《满江红·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怀古》

      7、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

      8、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韦庄《台城》

      9、家国兴亡身独存,玉容还受楚王恩。——汪遵《息国》

      10、愿得燕弓射天将,耻令越甲鸣吾君。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王维《老将行》

      11、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王庭筠《凤栖梧·衰柳疏疏苔满地》

      12、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刘克庄《沁园春·梦孚若》

      13、奏恺乐,归皇都,班爵献俘邦国娱。——何承天《战城南》

      14、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

      15、朔南方偃革,河右暂扬旌。——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16、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17、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杨万里《竹枝词》

      18、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崔道融《西施滩》

      19、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

      20、蜀魂飞绕百鸟臣,夜半一声山竹裂。——林景熙《冬青花》

      21、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王昌龄《青楼曲二首》

      22、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聂夷中《咏田家》

      23、归老宁无五亩田,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读书》

      24、武皇去金阁,英威长寂寞。——江淹《铜爵妓》

      25、山川勤远略,原隰轸皇情。——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26、乘云径到玉皇家。——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27、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国殇》

      28、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读书》

      29、但将千岁叶,常奉万年杯。——赵彦昭《奉和元日赐群臣柏叶应制》

      30、宠锡从仙禁,光华出汉京。——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31、一去隔绝国,思归但长嗟。——李白《千里思》

      32、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秋逢甲《春愁》

      33、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李隆基《好时光·宝髻偏宜宫样》

      34、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李煜《望江南·闲梦远》

      35、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36、夷甫诸人,神州沈陆,几曾回首。——辛弃疾《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37、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38、山甫归应疾,留侯功复成。——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39、无边家国事,并入双蛾翠。——秋瑾《菩萨蛮·寄女伴》

      40、四海翻腾云水路,五洲震荡风雷激。——*《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41、国仇未报心难死,忍作寻常泣别声。劝君莫惜头颅贵,留得中华史上名。——何香凝《赠别廖仲恺》

      42、*亦有限,列国自有疆。——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

      43、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二首·其二》

      44、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胡笳千古恨,一片月临城。——夏完淳《即事·复楚情何极》

      45、国破山河落照红。——朱敦儒《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

      46、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杜审言《渡湘江》

      47、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48、天与三台座,人当万里城。——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49、莫避春阴上马迟。——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50、咸言上国繁华,岂谓帝城羁旅。——子兰《秋日思旧山》

      51、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阅读全文]...

2022-04-19 16:25:23
  • 长歌行 古诗作者是谁

  • 优美,诗歌
  • 导语:长歌行 古诗作者是谁?《长歌行》是北宋文人郭茂倩(1041-1099)编纂的《乐府诗集》中的一首五言古诗,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读这首诗,我们很自然会联想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段关于人的生命应该如何度过的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因此,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顾已逝的年华时,不因虚度时光而悔恨,也不因一事无成而羞愧;这样,在他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就可以坦然地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人世间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而奋斗。”引导读者少壮及时努力,不要虚度光阴,这种人生态度无疑是积极的。

    长歌行 古诗作者是谁

    长 歌 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阅读全文]...

2022-07-26 13:53:12
  • 古诗画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 古诗画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画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画》的作者是王维,唐朝著名诗人。诗原文如下:

      画

      远看山有色,*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赏析:

      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盛开着。人走*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了,它也不会惊飞。全诗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

      远看山有色,

      远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为有色?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色,寒色苍苍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异色,只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其有无限的风光。此乃是“静境”,静境之美出乎首句,在于有静心者能品之。这就好比是阳春白雪,一开始就将下里巴人给赶出了艺术空间。取消了浮躁者的欣赏美的资格。在这里,任何的浮躁都不行,有的只是心静如水。但不是死水而是活水。你看画中有水呢?一汪春水有着挡不住的盛情倾泻而出。一种流动之美跳跃于诗人的眼中。

      *听水无声。

      源头活水本是“动境”,而无声二字又进入静境,宁静致远。和首句并无矛盾之处。动静的取舍上诗人可以说是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是什么如此神奇?静的如此让人难以放弃去一探究竟,这样,我们就会接*此诗此画,这样心神和山水便靠*了。一切的妙处只是因为“无声”,无声是一种美。王羲之的诗中有“在山**上行,如在镜中游”,便也是这种美。有声无声都溶在一起,完美的天籁之声!庄子所提的“天籁”之声就是如此,当“天籁”与“人籁”“地籁”一起时,便共同构成一个常人无法言语的自然之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花儿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的开放,并最终将自己的生命燃烧般的开到最美。美到极致后,飘然而去。但此中花儿不谢,只因在画中。不仅仅是如此,写的**是画中的花,是春尽之时,花儿尽逝,无处得美而伤怀的感触在里面。

      鸟儿不惊,不知青春已尽,岁月已逝。徒留下多少悔恨。

      诗中的画似乎代表着一种梦想,一种可见而不可得的梦想,但那种梦想只是在人的心灵处于一种安静的状态中我们才能够想起。但不可得已是事实,诗人唯有带着淡淡的幽思去寻觅世间最后的能够寄托情怀的东西。人已去,空留花,鸟未惊,人又来,没有永恒的美丽,而一切的美丽都将隐于虚幻。

      作者简介:

      生*简介

      王维(701~761),唐代诗人、画家,王维简介。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家蒲州(在今山西永济),遂为蒲人。他官终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王维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开元九年(721)中进士第,为大乐丞。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后归至长安。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为中书令。王维被擢为右拾遗。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张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政治主张,体现了他当时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二十四年(736)张九龄罢相。次年贬荆州长史。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而日趋黑暗的转捩点,自我介绍《王维简介》。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在《寄荆州张丞相》中说:“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表示了归隐之意。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他曾说:“既寡遂性欢,恐招负时累”。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著半官半隐的生活。他原信奉佛教,此时随著思想日趋消极,其佛教信仰也日益发展。他青年时曾居住山林,中年以后一度家于终南山,后又得宋之问蓝田辋川别业,遂与好友裴迪优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

      作品特点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代表了唐代山水诗创作的最高成就,被誉为“五言之宗匠”,同时作为画家,他又开创了*文人水墨山水画的先河,享有“南宗之祖”的盛誉。诗与画的相融形成了王维诗歌独特的.魅力,尤其是他的山水诗,因此显示出空灵、明净、飘逸的意境美。

      画,尤其是山水画是非常讲究意境的,画家要用心“经营”他眼中的物象和手中的色彩去表达他深远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诗也是应该创造意境的。王维的诗之所以诗中有画,也在于他创造了一种言可尽而意不可穷的境界。

      严羽说:“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沧浪诗话。诗辩》)基本言中了王维以虚求实,以动求静,物我交融的境界构思特征。

      以虚求实。清代画家方熏说“古人用笔,妙有虚实,所谓画法,即在虚实之间。”(《山静居画论》)王维的诗之所以诗中有画,也在于他创造了一种言可尽而意不可穷的境界。如《汉江临泛》:“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这四句写远景的诗句,就用“有无中”的山色、“天地外”的江流这种因远而虚的境界,展示了江面之宽,江流之长,十分耐人寻味。而一个“浮”字,似乎把群邑描写成海市蜃楼,但也只有这样,才能更真切表现在“前浦”波澜壮阔、浩渺连天的风貌。王维把水墨山水的造境和运笔,用到了诗歌的创作上。他从大处落笔,浩渺的江水与天地之起浮动,山色若有若无,甚至写出了南国空气的湿润和光线的柔和,这恰象一幅水墨“渲淡”的山水画一样,清淡得不加饰绘,善意创造谐美,完整的意境。

      以动求静。王维喜欢创造静谧的意境,常常独树一帜,就是舍弃了片面,孤立地去写寂静的方法,而是巧妙地攫取动意和音响去相反相成地写空廓与寂静,使诗中静谧的意象荡涤了那种死沉沉的气氛,呈现出独特的、优美的画面,大大开拓了人们的审美视野。如“落日照秋草”、“渺渺孤烟起,草草远树齐”,不难看出诗人极注意自然界的“动”物对他创造的“静”极相得益彰之妙。

      《鸟呜涧》:“人闲桂花落,夜静青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首诗描写了山涧的静澄,但诗人所写的却是花落、月出、鸟呜,这些生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又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山洞的宁静幽美,创造出“鸟鸣”山更幽的境界,表现出作者古井无波,静中观照的心理状态。

      物我交融。古人论诗强调“物我交融”,也就是说,诗歌创作应该是情融于景,意融于象,让读者欣赏诗时既能感到诗人所描写的物象,也能领会出诗人渗透深藏在我们所能领会的景物之中的诗意,使读者不执着于感情,而是产生深远的联想。

      在暮色如烟、翠竹似墨的幽境里,作者似乎正面对着静谧的自然,空寂的宇宙,吟风啸月,抒发着内心淡淡的情思。他的诗往往形成一种自然恬淡的情感与静谧空灵的物象相融的艺术境地。如“松风以解带,山月照弹琴”(《酬张少府》),迎着松林吹来的清风解带敞怀,在山间明月的伴照下独坐着弹琴,自由自在,悠然自得,这是多么令人舒心畅意啊!“松风”、“山月”会有高洁之意,而作者又将松风、山月写得似通人意,情与景相击,意与境相谐,主客观融为一体,含蓄而富有韵味,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王维的诗歌开创了一个时代,堪称山水诗“正宗”。其诗往往把实景与它所暗示、所追求的虚境融为一体,给人以最大的审美愉悦感。同时,他的诗与他采用的某种物象间也往往具有某种内在精神,使自我融合万物,又投影在色彩、意象、音响和语言中,营适了空灵、明净、飘逸的意境,使山水田园诗发展到了顶峰,并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诗人,成为我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风格并占据重要一页的一位诗人。

    [阅读全文]...

2022-04-07 11:37:34
  • 鹅鹅鹅的作者朝代古诗

  • 鹅鹅鹅的作者朝代古诗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鹅鹅鹅的作者朝代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咏鹅》是初唐诗人骆宾王于七岁时写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开篇先声夺人,“鹅!鹅!鹅!”写出鹅的声响美,又通过“曲项”与“向天”、“白毛”与“绿水”、“红掌”与“清波”的对比写出鹅的线条美与色彩美,同时,“歌”、“浮”、“拨”等字又写出鹅的动态美,听觉与视觉、静态与动态、音声与色彩完美结合,将鹅的形神活现而出。

      注释

      曲项:弯着脖子。歌:长鸣。

      拨:划动。

      译文

      “鹅!鹅!鹅!”

      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划着清波,就像船浆一样。

      创作背景

      小时候的骆宾王,住在义乌县城北的一个小村子里。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骆家塘。每到春天,塘边柳丝飘拂,池水清澈见底,水上鹅儿成群,景色格外迷人。有一天,家中来了一位客人。客人见他面容清秀,聪敏伶俐,就问他几个问题。骆宾王皆对答如流,使客人惊讶不已。骆宾王跟着客人走到骆家塘时,一群白鹅正在池塘里浮游,客人有意试试骆宾王,便指着鹅儿要他以鹅作诗,骆宾王略略思索便创作了此诗。

      鉴赏

      诗的第一句连用三个“鹅’字,这种反复咏唱方法的使用,表达了诗人对鹅的热爱,增强了感情上的效果。

      第二句写鹅鸣叫的神态,给人以声声入耳之感。鹅的声音高亢嘹亮,一个“曲”字,把鹅伸长脖子,而且仰头弯曲着嘎嘎嘎地朝天长鸣的形象写得十分生动。这句先写所见,再写所听,极有层次。

      以上是写鹅在陆地上行进中的情形,下面两句则写鹅群到水中悠然自得游泳的情形。小诗人用一组对偶句,着重从色彩方面来铺叙鹅群戏水的情况。鹅儿的毛是白的,而江水却是绿的,“白”“绿”对照,鲜明耀眼,这是当句对;同样,鹅掌是红的,而水波是青的,“红”“青”映衬,十分艳丽,这也是当句对。而两句中又“白”“红”相对,“绿”“青”相对,这是上下对。这样,回环往复,都是对仗,其妙无穷。

      在这组对偶句中,动词的使用也恰到好处。“浮”字说明鹅儿在水中悠然自得,一动不动。“拨”字则说明鹅儿在水中用力划水,以致掀起了水波。这样,动静相生,写出了一种变化美。

      作者简介

      骆宾王(约640~?),婺州义乌(今属浙江省)人,唐代文学家。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一起,被人们称为“初唐四杰”。七岁时因作《咏鹅》诗而有”神通“之誉,曾经担任临海县丞,后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下落不明,或说是被乱军所杀,或说是遁入了空门。其诗气势充沛,挥洒自如,富有一种清新俊逸的`气息,诗善歌行体,有《骆临海集》。

      《咏鹅》赏析

      《咏鹅》是唐代诗人骆宾王七岁时的作品。全诗共四句,分别写鹅的样子、游水时美丽的外形和轻盈的动作,表达了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注释]

      1.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

      2.项:颈的后部。

      3.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原文大意

      鹅呀,弯曲着脖子对天高歌。一身雪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色的脚掌拨动着清澈的水波。

      诗意:

      鹅!鹅!鹅!弯曲着脖子向天唱歌。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绿色的水面上,红红的脚掌划动着清清的水波。

      [简析]

      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

      《咏鹅》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咏物诗。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开头的“鹅、鹅、鹅”不只是模拟鹅的叫声,而且把思维的那种跃动表现出来,融为一体。小诗人用三个“鹅”字道出鹅由远至*的欢叫声,让人渐渐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写鹅在水中嬉戏时有声有色的情景。表现小诗人细微入神的观察力。

      小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简单的略加勾勒,鹅的鲜明形象就脱颖而出。“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一幅可爱的动态的形象。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阅读全文]...

2022-04-02 10:45:08
  • 小儿垂钓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小儿垂钓古诗作者简介)

  • 《小儿垂钓》

    唐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蓬头:形容小孩可爱。

    稚子:年龄小的孩子。

    垂纶:钓鱼。

    莓苔:野草苔藓。

    映:遮映。

    借问:向人打听。

    鱼惊:鱼儿受到惊吓。

    应:回应。

    译文:

    一个头发蓬乱、面孔稚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

    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摆了摆手,

    生怕惊动了鱼儿,所以不敢回应路人。

    胡令能,唐诗人。他家里很穷,

    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

    他的诗语言浅显而构思精巧,生活情趣很浓,

    现仅存七绝4首。

    《小儿垂钓》是胡令能到农村去寻找一个朋友,

    向路边钓鱼儿童问路后所写。

    [阅读全文]...

2022-03-11 05:31:31
  • 惊蛰古诗的作者124句

  • 惊蛰,节气,经典
  •   1.《菩萨蛮·春愁一段来无影》

      年代:宋作者:萧汉杰

      春愁一段来无影。著人似醉昏难醒。烟雨湿阑干。杏花惊蛰寒。

      唾壶敲欲破。绝叫凭谁和。今夜欠添衣。那人知不知。

      2.《春晴泛舟》

      年代:宋作者:陆游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

      3.《山房》

      年代:宋作者:陈允*

      轩窗四面开,风送海云来。

      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

      蜗涎明石凳,蚁阵绕山台。

      此际衣偏湿,熏笼著麝煤。

      4.《清溪松阴图》

      年代:明作者:唐寅

      长松百尺荫清溪,倒影波间势转低。

      恰似春雷未惊蛰,髯龙头角暂皤泥。

      5.《游景仁东园》

      年代:宋作者:苏辙

      新春甫惊蛰,草木犹未知。

      高人静无事,颇怪春来迟。

      肩舆出东郊,轻裘试朝曦。

      百草招生意,乔松解寒姿,

      尺书招友生,冠盖溢通逵。

      人生瞬息间,幸此休暇时。

      浊酒论浮蚁,嘉蔬荐柔荑。

      春来莫嫌早,春去恐莫追。

      公卿多王事,田野遂我私。

      松筠自拥蔽,里巷得游嬉。

      邻家并侯伯,朱门掩芳菲。

      畦花被锦绣,庭桧森旌旗。

      华堂绚金碧,叠观凝烟霏。

      仿佛象宫禁,萧条远喧卑。

      徐行日一至,何异已有之。

      都城闭门早,众客纷将归。

      垂杨返照下,归骑红尘飞。

      但卜永日欢,未与清夜期。

      人散众嚣绝,庭空星斗垂。

      安眠万物外,高世良在兹。

      1.甲戌正月十四日书所见来日惊蛰节

      (宋)张元干

      老去何堪节物催,放灯中夜忽奔雷。

      一声大震龙蛇起,蚯蚓虾蟆也出来。

      2.惊蛰后雪访徐孟坚不遇坐待甚久

      (宋)曹彦约

      忽忽弄明珠,纷纷拥塞酥。

      都忘春老大,复作冷工夫。

      甲拆迟先达,芳菲约后图。

    [阅读全文]...

2022-03-05 01:47:40
中国寓言古诗的作者 - 句子
中国寓言古诗的作者 - 语录
中国寓言古诗的作者 - 说说
中国寓言古诗的作者 - 名言
中国寓言古诗的作者 - 诗词
中国寓言古诗的作者 - 祝福
中国寓言古诗的作者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