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拜祭亲人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拜祭亲人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拜祭亲人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拜祭亲人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这边三周年祭祀也就点纸,比较简单,辽相对重视一些,像“办事情”一样,亲戚、和邻里都要参加,由于哥哥比较忙,所以这次母亲的三周年祭祀仪式主要由我张罗,仪式怎么办,办到什么程度,都与哥哥姐姐和弟弟通好气,我和姐姐全家出动,提前三天到我侄子家做准备工作,买菜,置办纸活、贡品、跟侄子他们研究安排亲戚来了后住的地方等等,侄子为这次活动提供了很大方便,侄子是长孙,还真像个长孙的样子,侄媳妇这几天累坏了,里里外外都要找她,侄女对爷爷奶奶的坟茔地也很重视,常常提出自己的主张,我女儿每次这样的活动都一定要参加,这些孩子们真是好样的,作为长辈,心里的感觉就是两个字:欣慰。
其实准备工作我一个月以前就开始了,由于三周年祭祀仪式相对比较简单,本着既不丢面子又节俭的原则,没有请阴阳先生,对于一些仪式的程序和“说道”请教了几个人,再上网查一查,还不错,正日子四月二十六日正好是黄道吉日,早上五至七时又是吉时,至于《通关文碟》,我半个月以前就写好了。
一、扫墓。
把墓地周围收拾干净,也防止烧纸活时发生意外。
二、摆置纸活。
选择早上主要是因为辽宁这边对祭祀烧纸比较限制,怕引起火灾,免得有人干涉,在祭祀程序上我们尽量把烧纸活的时间提前,第一时间烧纸活。
纸活基本按阳间的实用模式摆放。
楼和金银库都须装上烧纸及元宝、锞子等冥资。
给守库的曹官、阴司每人身上挂上一串金银纸锞,半个烧饼,表示向他们发了钱粮。
开出封条在金库银库门上加封,两条俱书“2010年4月26日封”字样,《通关文碟》,贴在楼的下层门前,烧纸每人有份,自己花自己的钱,但是放到一起烧。
三、上贡品,上香。
地域的不同贡品的多少和品种也不同,辽宁这边要求五杯酒,五样菜,五碗饭,三样水果,馒头是特制的大馒头,儿女每人一份(十个)。
四、放鞭炮。
主要是告诉老人:儿女和子孙们给您烧三周年来啦。
烧三周说明丧家子女为老人三年守孝圆满,尽了。
烧三周之后所有祭奠礼仪结束。
在古代,有居丧制度。
居丧是孝子们在亲人去世后的一段时间内,在生活等各方面的节制。
以此来表达对逝者的哀悼、思念。
传统*俗认为,婴儿出生之后三年不离母亲的怀抱,时刻需要父母的照料,父母故去后,儿子也应该还报三年,即居丧三年。
居丧三年内,孝子不能在家居住。
需要为父母守墓。
在父母坟前搭个小棚子,穿孝服,睡草*、枕砖头土块,以此表达对父母的怀念。
守墓禁忌,不能外出应酬,不能在家居住,不能饮酒,不能吃肉,夫妻不能同房,不能洗澡,不能剃头,不能更衣,春节不能贴红对联。
但是禁忌可以变通,例如,有疾病,年老体迈可以不必拘礼。
忠孝不能两全,对国家的“忠”,就是对亲人的“孝”。
没有国,哪有家
如果国家进行征召,必须服从国家征召,为国出力。
烧三周说明丧家子女为老人三年守孝圆满,尽了。
烧三周之后所有祭奠礼仪结束。
在古代,有居丧制度。
居丧是孝子们在亲人去世后的一段时间内,在生活等各方面的节制。
以此来表达对逝者的哀悼、思念。
传统*俗认为,婴儿出生之后三年不离母亲的怀抱,时刻需要父母的照料,父母故去后,儿子也应该还报三年,即居丧三年。
居丧三年内,孝子不能在家居住。
需要为父母守墓。
在父母坟前搭个小棚子,穿孝服,睡草*、枕砖头土块,以此表达对父母的怀念。
守墓禁忌,不能外出应酬,不能在家居住,不能饮酒,不能吃肉,夫妻不能同房,不能洗澡,不能剃头,不能更衣,春节不能贴红对联。
但是禁忌可以变通,例如,有疾病,年老体迈可以不必拘礼。
忠孝不能两全,对国家的“忠”,就是对亲人的“孝”。
没有国,哪有家
如果国家进行征召,必须服从国家征召,为国出力。
这边三周年祭祀也就点纸,比较简单,辽相对重视一些,像“办事情”一样,亲戚、和邻里都要参加,由于哥哥比较忙,所以这次母亲的三周年祭祀仪式主要由我张罗,仪式怎么办,办到什么程度,都与哥哥姐姐和弟弟通好气,我和姐姐全家出动,提前三天到我侄子家做准备工作,买菜,置办纸活、贡品、跟侄子他们研究安排亲戚来了后住的地方等等,侄子为这次活动提供了很大方便,侄子是长孙,还真像个长孙的样子,侄媳妇这几天累坏了,里里外外都要找她,侄女对爷爷奶奶的坟茔地也很重视,常常提出自己的主张,我女儿每次这样的活动都一定要参加,这些孩子们真是好样的,作为长辈,心里的感觉就是两个字:欣慰。
其实准备工作我一个月以前就开始了,由于三周年祭祀仪式相对比较简单,本着既不丢面子又节俭的原则,没有请阴阳先生,对于一些仪式的程序和“说道”请教了几个人,再上网查一查,还不错,正日子四月二十六日正好是黄道吉日,早上五至七时又是吉时,至于《通关文碟》,我半个月以前就写好了。
一、扫墓。
把墓地周围收拾干净,也防止烧纸活时发生意外。
二、摆置纸活。
选择早上主要是因为辽宁这边对祭祀烧纸比较限制,怕引起火灾,免得有人干涉,在祭祀程序上我们尽量把烧纸活的时间提前,第一时间烧纸活。
纸活基本按阳间的实用模式摆放。
楼和金银库都须装上烧纸及元宝、锞子等冥资。
给守库的曹官、阴司每人身上挂上一串金银纸锞,半个烧饼,表示向他们发了钱粮。
祭祀母亲的古诗(精选12首)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祭祀母亲的古诗(精选12首),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岁暮到家》
【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二、《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三、《慈母爱》
【(元)杨维桢】
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
龙行虎步状日异,狗趋鹰附势日殊。
膝下岂无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闼鬼静灯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执董狐笔,孤儿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银柱斧,祸在韩王金柜书。
四、《短歌行》
【(唐)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迟,下山疾。
百年三万六千朝,夜里分将强半日。
有歌有舞须早为,昨日健于今日时。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短歌行,无乐声。
五、《思母》
【舆恭】
霜陨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六、《忆母》
【倪瑞璿】
河广难航莫我过,未知安否*如何。
暗中时滴思亲泪,只恐思儿泪更多!
1、五绝·母亲节 文 / 叶密
媳妇守成婆,坤伶角色多。
万般难说好,慈母永讴歌。
2、五绝·母亲节感怀 文 / 月下清辉
养女恤娘恩,
唏嘘鬓雪痕。
诗词传祝语,
跪乳孝心存。
3、五绝·献给母亲节 文 / 尧呈
舍命救亲儿,情浓子女痴。
大洋深万丈,怎及母心慈。
4、五绝·母亲节感怀文 / 火焱d
母健无知节,
即知母亦归。
痛心无片语,
父亲是一个坚毅冷峻的男人,似乎永远不会屈服。但是,父亲却愿意低下头让我坐上他的肩头,而又乐此不疲。中对父亲思念的有哪些?小编为大家汇集关于父亲的经典古诗句如下:
|
1、《悼春》(五绝)
春韵入园香
慈严却远航
残红谁再护
把酒问夕阳
2、《别父》
清风蓑雨雨纷纷
正是人间换景新
孰晓天堂传诏令
仙幡度我父亲魂
3、《思父》(七绝)
欲翠青山起父茔
难别盛世舍亲情
从此慢步重宵九
再见音容梦几更
4、《思父》(七绝)
春雷轰烈起沧茔
难信慈严九界行
何日再耕陇上地
三更梦见泪无声
5、《思父》(七绝)
醉风醉雨醉思亲
难孝高堂欲断魂
可叹谁解意
几回梦赋杏花村
|
6、《咏梅》(七绝)
俏梅傲雪谁人赏
独竖严冬落九芳
岁月无痕常忆旧
思亲不觉冷风长
7、《思乡》(七绝)
微风细雨又秋凉
犹抱琵琶对烛伤
只恨亲情无处诉
问君何日下池阳
8、《七绝忆父》(新韵)
常思爱父就职间,为树清廉戒酒烟。
卸任一身轻自在,回家顿感五粮甜。
9、《忆王孙·诞辰》
枯枝依旧借春青,嫩草芳环九九庚。
茔绕云烟杜宇鸣,泣亡灵,香烛扶摇无应声。
10、《想父亲》(新韵)
人间五月杨花酩,岁岁来勾想父亲。
似雪一生化无影,爱花半世散花馨。
|
11、《深秋--驻胆心惊》
滴落梧桐有泪声
去岁哀身逢骤雨
祭灶节的古诗精选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祭灶节的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晚清 罗昭隐
一盏清茶一缕烟,灶神老爷上青天。
玉皇若问人间事,为道文章不值钱。
祭灶词 宋 范成大
古傅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
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
乞取利市归来分。
祭灶的歌谣
二十三 ,打发老爷上了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蒸团子;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擦锡器;二十八,沤邋遢;二十九,洗脚手;三十日,门神、对联一齐贴
童谣:“二十三,祭罢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过五,六天,大年就来到。辟邪盒,耍核桃,滴滴点点两声炮。五子登科乒乓响,起火升得比天高。”
相关阅读:祭灶节简介:
祭灶节
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为汉族传统节日祭灶节,民间又称“交年”、“小年下”、“小年”。这天晚上家家户户均行“祭灶神”的仪式,送灶王升天。祭灶神为商周时代五祀之一,初为夏祭,后改为腊祭。古称“炎帝于火而死为灶”。古祭灶日期,有“官祭三,民祭四,王八祭五,鳖祭六”之说。祭灶神是地处东南海隅的闽东南地区诸多拜神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历史渊源
农历腊月二十三夜是灶王爷上天的日子。故有“二十三,祭灶官”之语,和“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二十三去,初一五更来”的对联。这天或提前,家家户户都婆.到街头买回用玉米或小米专制的“祭灶糖”,于晚上敬献祭灶,意为糊灶王爷嘴,免得上天瞎汇报。同时燃鞭放炮送灶神。祭灶用罢 的祭灶糖,一般都与炒玉茭搅在一起握成团子,分发给家里的小孩或大人吃。按传统观念,祭灶日为新年的前奏。延续流传口诀是:二十一,送闺女;二十二,送小四;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灰刺(即打扫卫生);二十五,和煤土;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去赶集(也有叫小圪挤,即碾上碾米面的);二十八,握圪瘩(蒸年馍);二十九,打壶酒;三十,墙上贴上胖孩 ; 初一,撅的屁股作揖。
其实,祭灶的风俗由来已久。《礼记.月令》云:“祀灶之礼,设主于灶径。”灶径即灶边承器之物,以土为之者。那时祀守被列为五祀之一。《战国策赵策》云:“复涤侦谓卫君日:臣尝梦见灶君,”唐罗隐送灶诗亦有“一盏清茶一缕烟,灶君皇帝上青天”的`名句。可见两千多年前已有祭灶之礼,且历代相沿成*。
祭灶在我国民俗中历史悠久。人类从茹毛饮血到发明火食是一次重大的文明飞跃,人类这种高级动物与普通动物才开始有所区别。那时,人们在住地烧着一堆堆的明火,用来取暖照明、烧烤食物、制作陶器、防御野兽。这种火堆就是原始的“灶”。灶神崇拜始于此,早在《礼记·祭法》中就写道:“王为群姓立七祀。”灶神即是其中一祀。
春节的序曲是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在古代其地位仅次于中秋节,古时在外做官、经商或读书者,都要在祭灶日前赶回家团圆,吃自家做的祭灶糖果,以求灶神祈福、来年全家*安。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对祭灶日有详尽描述:“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勺长勺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诗写得真实细致饶有情趣,足见古代民风对祭灶的重视、食品的丰盈。
忆母亲祭文古诗(精选30首)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忆母亲祭文古诗(精选30首),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十五》
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3、《别老母》
黄景仁
搴帏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4、《岁暮到家》
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 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 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 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 不敢叹风尘。
5、《思母》
舆恭
霜陨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6、《忆母》
倪瑞璿
河广难航莫我过, 未知安否*如何。
暗中时滴思亲泪, 只恐思儿泪更多!
7、《诗经·邶风·凯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8、《别老母》
清·黄景仁
搴帏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9、《岁暮到家》
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10、《豫章行》
唐·李白
胡风吹代马,北拥鲁阳关。
清明节祭拜父亲诗词
清明节祭拜,有的给先人叩头行礼,有的'围坐聚餐饮酒,有的则放起风筝,接下来小编搜集了清明节祭拜父亲诗词,欢迎查看。
清明节祭拜父亲诗词1:思父
一
欲翠青山起父茔
难别盛世舍亲情
从此慢步重宵九
再见音容梦几更
二
春雷轰烈起沧茔
难信慈严九界行
何日再耕陇上地
三更梦见泪无声
三
醉风醉雨醉思亲
难孝高堂欲断魂
可叹乡愁谁解意
几回梦赋杏花村
清明节祭拜父亲诗词2:祭父
如戏人生道尽愁
风花雪月梦悠悠
提笔乱舞红尘事
携酒轻吟四海收
一枕相思何处愤
满膛乡恨问谁求
慈严驾鹤仙游去
唯有诗词祭杏州
清明节祭拜父亲诗词3:祭奠父亲
枝残叶落草枯黄,跪拜孤坟痛断肠。
鲤对方殷常入梦,乌私未遂愧还乡。
焚香每作茱萸叹,酹酒何堪寒食伤。
心似刀穿心滴血,日窥吾泪日无光。
清明节祭拜父亲诗词4:清明
去年今日宿山村,细雨寒风欲断魂。
父辈音容循幻梦,亲人背影掩尘痕。
焚香揖拜思悠远,泣泪吞声念永存。
不孝儿孙身在外,天涯遥祭忆先尊。
清明节祭拜父亲诗词5:别父
清风蓑雨雨纷纷
正是人间换景新
孰晓天堂传诏令
仙幡度我父亲魂
《拜新月》古诗赏析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拜新月》古诗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拜新月》
作者:李端
朝代:唐代
妆楼鸾镜拜月明,再乞嫦娥驻美容。
蛾眉新月今相似,如水流年叹无情。
「注释」
金粟柱:古也称桂为金粟,这里当是指弦轴之细而精美。
「翻译」
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
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
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
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
「诗歌格律」
开帘见新月
○○●○●
即便下阶拜
●●●○▲
细语人不闻
●●○●○
北风吹罗带
●○○○▲
(说明:○*声●仄声⊙可*可仄△*韵▲仄韵)
「赏析」
《拜新月》为盛唐李端的五言绝句,描写盛唐时期拜月之风俗,作者对细节的描写传神入化,主人公拜月虔诚纯真的高尚情感跃然纸上,沁人肌髓。这首五言绝句,在轻描淡写之间让人顿时如身临其境,感受拜月全境,妙不可言。
开帘一句,揣摩语气,开帘前似未有拜月之意,然开帘一见新月,即便于阶前随地而拜,如此不拘形式,可知其长期以来积有许多心事,许多言语,无可诉说之人,无奈而托之明月。以此无奈之情,正见其拜月之诚,因诚,固也无须兴师动众讲究什么拜月仪式。“即便”二字,于虚处传神,为语气、神态、感情之转折处,自是欣赏全诗的关键所在:一以见人物的急切神态,二以示人物的`微妙心理。“细语”二字,维妙维肖地状出少女娇嫩含羞的神态。少女内心隐秘,本不欲人闻,故于无人处,以细声细语出之,诗人亦不闻也。其实,少女内心隐秘,非愁怨即祈望,直书反失之浅露。现只传其含情低诉,只传其心绪悠远,诗情更醇,韵味更浓。庭院无人,临风拜月,其虔诚之心,其真纯之情,其可怜惜之态,令人神往。即其于凛冽寒风之中,发此内心隐秘之喃喃细语,已置读者于似闻不闻、似解不解之间,而以隐约不清之细语,配以风中飘动之罗带,似纯属客观描写,不涉及人物内心,但人物内心之思绪荡漾,却从罗带中断续飘出,使人情思萦绕,如月下花影,拂之不去。后两句呕心吐血,刻意描绘,而笔锋落处,却又轻如蝶翅。
唐代拜月的风俗流行,不仅宫廷及贵族间有,民间也有。这首描写拜月的小诗,清新秀美,类乐府民歌。诗中既未明标人物身份,就诗论诗,也无须非查明所指不可。以诗中情感与细节论,宫廷可,民间也无不可。
唐代妇女拜新月,多是祈求青春常驻。常浩《赠卢夫人》:佳人惜颜色,恐逐芳菲歇。日暮出画堂,下阶拜新月。中唐大历才子吉中孚之夫人张氏有《拜新月》之诗:拜新月,拜月汝楼上;鸾镜始安台,蛾眉已相向。东家阿母亦拜月,一拜一悲声断绝。昔年拜月逞容辉,如今拜月双泪垂。回看众女拜新月,却忆红闺年少时。看来,拜新月应是年轻妇女的事。
李端这首《拜新月》,纯用白描勾勒人物,通过娴美的动作、轻柔的细语和亭立的倩影,将人物一片虔诚纯真之情烘托而出,读之余音袅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表面看,似即写作者之所见所闻,又全用素描手法,只以线条勾勒轮廓:隐秘处仍归隐秘,细节处只写细节。通过娴美的动作、轻柔的细语和亭立的倩影,人物一片虔诚纯真的高尚情感跃然纸上,沁人肌髓。这正是诗人高超艺术功力所在。
「作者简介」
李端(约743—782?)唐代诗人,字正己,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公元770年(大历五年)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春节拜年的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节拜年的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2.元日(玉楼春)(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3.甲午元旦(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4.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5.人日思归(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6.人日寄杜二拾遗(高适)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南蕃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7.正月十五日夜(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8.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9.除夜作(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0.守 岁 (苏轼)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11.生 查 子 (朱淑真)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青衫袖。
12.田家元日(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13.除夜(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14.除 夜(文天祥 )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15.拜年(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16.已酉新正(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17.癸已除夕偶成(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18.凤城新年辞(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19.卖痴呆词 (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20.屠 苏 酒 (瞿佑 )
紫俯仙人授宝方,新正先许少年尝。 八神奉命调金鼎,一气回春满降囊。 金液夜六千尺井,春风晓入九霞觞。 便将凤历从头数,日日持杯访醉乡。
21.迎新春(柳永)
嶰管变青律,帝里阳和新布。 晴景回轻煦。 庆嘉节、当三五。 列华灯、千门万户。 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 十里然绛树。 鳌山耸、喧天潇鼓。 渐天如水,素月当午。 香径里、绝缨掷果无数。 更阑烛影花阴下,少年人、往往奇遇。 太*时、朝野多欢民康阜。 随分良聚。 堪对此景,争忍独醒归去。
22.一 寸 金 (宋)曹勋
霜落鸳鸯,绣隐芙蓉小春节。 应运看,月魄分辉,坤顺同符,文母徽音芳烈。 诞育乾坤主,均慈爱、练裙岂别。 经沙塞、涉履烟尘,瑞色怡然更英发。 上圣中兴,严恭问寝,宫庭正和悦。 看寿筵高启,龙香低转,声入霓裳,檀槽新拨。 翠衮同行乐,钧韶奏、喜盈绛阙。 倾心愿、亿载慈宁,醉赏闲风月。
23. 元日有题 (唐)崔道融
十载元正酒,相欢意转深。 自量麋鹿分,只合在山林。
24.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 )
清明节祭拜的诗词
崇尚英烈、告慰英灵,让烈士的`精神融进中华民族的血脉。接下来小编搜集了清明节祭拜的诗词,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唐)韩翃春
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宋)王禹
俏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上冢》(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清明》(南宋)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百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江引清明日出游》(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载清明诗六首:
其一:憔悴坟头土,见之如亲人;千古仿徨事,此物最伤情(注:丙子,1996年丙子年。评析:凡读过此诗而到亲人坟前者,必能忆起此诗)。
其二:丙子清明:桃花粉红杏花白,雨打花枝树树开;行人面上悄悄下,几家坟头哭声哀。
其三:辛已清明:天公无情最无情,不怜人间孝子心;为赚小可一掬泪,忍教清明雨纷纷。
其四:风吹外婆在时雨,雨打外婆在时风;年年此日都留泪,岁岁坟前奠斯人。
其五:阴阳无途通音问,清明寻路且上坟;点点泪和纸钱化,水酒少去不见人。
其六:道边衰草萌生意,一点新绿妆枯黄,纵然无雨犹下泪,外婆坟在堆云旁。
1、《清明》
年代:宋作者:方岳
淡烟疏雨晴明日,飞絮落花游子心。
燕话春愁初睡起,一帘草色暮池深。
2、《寒食野望吟》
朝代:唐代作者: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3、《寒食》
朝代:唐代作者: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4、《郊行即事》
朝代:宋代作者:程颢
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关于清明祭祀的古诗词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清明祭祀的古诗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宋)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
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
江海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念奴娇》春情
(宋)李清照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蝶恋花》春暮(宋)李冠
遥夜亭皋闲信步。
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杏依稀香暗渡。
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
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宋)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临安春雨初霁(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满江红》暮春(宋)辛弃疾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
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藉。
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
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庭院静,空相忆。无处说,闲悉极。
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
尺素如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
谩教人、羞去上层楼,*芜碧。
清明日狸渡道中(宋)范成大
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
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
石马当道立,纸鸢鸣半空。
墦间人散后,乌鸟正西东。
春日(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三台》清明应制(宋)万俟咏
见梨花初带夜月,海棠半含朝雨。
内苑春、不禁过青门,御沟涨、潜通南浦。
东风静、细柳垂金缕。望凤阙、非烟非雾。
拜祭亲人的古诗
拜祭黄帝的古诗
拜祭祖宗的句子
拜祭外祖母的七律古诗
祭拜母亲的古诗
祭拜父亲的诗词
祭拜父亲三周年的诗句
去寺庙祭拜亲人的古诗词
清明祭拜的古诗
祭拜财神的古诗
上坟祭拜的古诗
朝家的方向祭拜的古诗
清明拜山祭祖的古诗
祭拜祖先的诗句
春天祭拜先烈的古诗
七夕祭拜祖先的古诗
68个字祭拜中秋的古诗
祭月赏月拜月的古诗词
清明祭拜奶奶的古诗句
祭拜英雄烈士的古诗词
父亲祭日的古诗
过年祭拜先人的古诗词
祭拜去世的人的语句
母亲拜寿的古诗
端午节祭拜父母的诗句古诗
崇拜父亲的古诗
祭亲人的古诗词
祭奠父亲祭日的古诗词
祭父亲的诗词
祭父亲的诗句
古代比较有傲气的古诗词
有关旧时堂前燕的古诗
杜牧写的描写春天的古诗
古诗教学中的神态描写
和善文化的带拼音古诗词
古诗渔翁的作者是
关于烟雨朦胧的古诗词
杨丽萍的古诗
祝福女生新的一年更好的古诗
关于感谢女友的古诗
辛弃疾的古诗词原文
采莲曲的拓展古诗
古诗当中的对子
山上上学的古诗
古诗山行的全诗
元旦吉祥的古诗
月表达凄凉的古诗
很萧然的古诗词
刻苦学*坚定理想的古诗
亦师亦友的古诗名言
古诗中的无意思
疫情后返校园合适的古诗
白居易的古诗写野草可以吗
古代诗人谁留下的古诗最多
关于马超神威的古诗
语文最难的古诗下册
大花蕙兰的古诗美文
古诗中的春夏秋冬为题写简介
前面带有2个叠词的古诗
带典故的经典古诗
描写大雪纷飞的古诗大全10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