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包浩然之浙东古诗的ppt

关于送包浩然之浙东古诗的ppt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送包浩然之浙东古诗的ppt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送包浩然之浙东古诗的ppt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送包浩然之浙东古诗的ppt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06) 语录(4) 说说(2) 名言(2) 诗词(417) 祝福(1) 心语(239)

  •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赏析

  • 宋词
  •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赏析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北宋词人王观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篇送别友人之作。上片用“眼波”“眉峰”比喻浙东山水,表明行人去处是令人向往的山青水秀之地;下片点明送别是在暮春时节,写离别思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叮嘱友人“千万和春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文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注释

      1、之:到,往。浙东:宋代置浙江东路,管辖绍兴以及婺、温、台、明、处、衢六州,即今浙江省钱塘江以东地区。

      2、"水是"句:古人常以秋水喻美人之眼,这里反用。眼波:比喻目光似流动的水波。

      3、"山是"句:《西京杂记》载 卓文 君容貌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后人遂喻美人之眉为远山,这里反用。

      4、盈盈:美好的样子。

      参考译文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要问远行的人去哪里?山水交汇处。

      才送春天归去了,又要送君(鲍浩然)回去了。要是到江南赶上春天,千万要把春天留住。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上片着重写人。以眼波和眉峰比喻水和山。“眉眼盈盈”四字有两层意思,即写江南水的秀美,同时又写了他要见到的人物的脉脉含情,语带双关,扣得天衣无缝。可看出手法的`高明。

      下片着重写季节。而这季节又同归家者的心情配合得恰好。暮春时节春归人也归。结尾两句中的“春”,不仅是指季节方面,不要辜负大好春光,一定同它同住,而且又是指人事方面的。所谓人事方面的“春”,便是与家人的团聚,是家庭生活中的“春”。语带双关,聪明俏皮。

      这首词,轻松活泼,比喻巧妙,耐人寻味,几句俏皮话,新而不俗,雅而不谑。

      作者简介

      王观(公元1035—1100年) ,字通叟,出生在如皋集贤里(今冒家巷)一个书香门弟。他少负盛名,邻里称奇。公元1051年,与堂弟王觌到京师求学于胡瑗门下。公元1057年,他进士及第,初任单州团练推官,不久改任秘书省校书郎。公元1073年,他因进《扬州赋》,受到神宗帝的赏识,赐“绯衣银章”,跻身于文武百官之列;接着提拔他任大理寺丞,掌管刑狱。后因《清*乐》一词,家王观委婉劝喻神宗帝不要沉湎于歌舞,见罪于帝母宣仁太后,被贬为江都知县。从此自号“逐客”,游历名山大川,笔耕不辍,逝于任所。著作有《诗文集》50卷,《天鬻子》、《冠柳集》、《维扬芍药谱》各1卷。

      王观在宋代坛的璀璨群星中,是引人注目的一颗,与高邮秦观齐名。《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王观词作中有代表性的一首。全文是:“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往。”前人吟咏别绪离愁的诗文多矣,大多离不开寓情于景,借物抒情,而王观则独辟蹊径,以拟人手法,将惜春伤别的心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堪称词林之上乘。

      【拓展内容】

      名家点评

      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王逐客送鲍浩然游浙东,作长短句,云云。韩子苍在海陵,送葛亚卿诗断章云:“今日一杯愁送春,明日一杯愁送君。君应万里随春去,若到桃源问归路。”诗词意同。

      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山谷词云:“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王逐客云:“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体山谷语也。

      *现代词学家夏承焘、盛静霞《唐宋词选》:这首词语言流利,情景交融。写江水,也是写离人的心情;写送春,也是写惜别。

      原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周笃文《宋百家词选》:眼横秋水,眉展春山。以清嘉之山水形容美人之颦盼,是人们所熟知的。这里反用,以眉眼喻山水,便觉格外亲切,一切如在目前,好像缩短了距离。语言亦明白家常,打点匀净,具有很浓的民歌意味。

    [阅读全文]...

2022-02-15 08:46:47
  • 卜算子送孟浩然之浙东诗词赏析!

  •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王观(1035~1100),字通叟,如皋人,宋代词人,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科举及第,后历任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等。由于王观中举时王安石为开封府试官,为王安石门生,在王安石熙宁变法时,支持保守派的高太后,借口王观奉诏所赋的《清*乐》词中,“一夜御前宣住,六宫多少人愁。”,亵渎了宋神宗,于是将其罢职,从此王观自号“逐客”,结束仕途。

    王观诗词属于婉约一派,其不少作品构思新颖,清丽婉转,尤其是这首《卜算子》,当是宋代婉约诗词中的佼佼者,用美人来形容江南的春天,设喻巧妙,又语带双关,写得妙趣横生,历来为人称道。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从题目可以看出是送别词,鲍浩然生卒不详,当为诗人朋友。浙东为浙江东路的简称,北宋熙宁七年设置,下辖温、处、婺、衢、明、台、越七州,当是诗人朋友前去浙东任职,临别赠词。

    词的上阕,把江南美景和美人相互融合,构思巧妙,发想奇绝。“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江南的水犹如美人的眼眸,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江南的青山犹如美人的眉黛,淡若远山,若有若无。而“横”和“聚”,凝练隽永,十分传神,把江南的山水描绘的让人非常向往。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有“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汉乐府《陌上桑》:“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盈盈”常用来形容水的清澈和美人的仪态娇美,而这里诗人把二者糅合在一起,要问行人将去哪里?那可是清澈明媚的地方,也有江南山水造就的丽人无数。

    下阕抒情,“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北方的春天匆匆而去,本来就有伤春惜春之情,没想到又遇上送朋友远去,自然难以割舍分离,殷殷之情可见一斑。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江南的春天,是那么的柔美和绵长,北方的春天虽然过去了,可是江南依然是明媚的春天,希望朋友能够赶着春天的脚步,追随者春天的美景,尽情享受江南的风光。

    诗人本身就是如皋人,因而对江南充满了眷恋,江南的山水,江南的人物,无不令诗人魂牵梦绕,朋友前去浙江,和自己家乡不远,因而不由得引起诗人思乡之情,于是倾注满腔热情,讴歌江南的春天,同时对江南女子也不吝赞美之情,同时祝福友人,可以有着春天般的希冀和远大前程。

    这首词,诗人运用移情手法,融情于景,以景寄情,情景交融,想象奇绝,措辞妥帖,含蓄隽永,意味悠长,感情真挚,发自肺腑,表达了对江南的无限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和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美好祝愿。堪称送别诗中的杰作!

    [阅读全文]...

2022-07-29 17:30:34
  •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注释:

      1、卜算子:词牌名。

      2、鲍浩然:诗人的朋友。

      3、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4、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5、欲:要,想要

      6、行人:指作者(王观)的朋友(鲍浩然)

      7、眉眼盈盈处:山水交汇的地方。

      翻译: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山是美人蹙起的眉毛。

      要问朋友去哪里呢?

      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才刚送走了春天,

      又要送好友离去。

      如果你到江南赶上了春天,

      就千万不要辜负了这美好的景色,

      一定要留住春天与你在一起。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词中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巧妙别致的比喻,风趣俏皮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在越州大都督府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

      词的上片着重写人。起首两句,运用风趣的笔墨,把景语变成情语,把送别诗所见自然山水化成为有情之物。当这位朋友归去的时候,路上的一山一水,对他都显出了特别的感情。那些清澈明亮的江水,仿佛变成了他所想念的人的流动的眼波;而一路上团簇纠结的山峦,也似乎是她们蹙攒的眉峰了。正因为友人鲍浩然在归途中怀着深厚的怀人感情,山水都变成了有感情之物。

      三、四两句点出行人此行的目的:他的去处,是“眉眼盈盈处”。“眉眼盈盈”四字有两层意思:一指江南的山水,清丽明秀,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二指有着盈盈眉眼的那个人。因此“眉眼盈盈处”,既写了江南山水,也同时写了他要见到的人物。此两句写送别时的一往情深却又含而不露。春语意双关。

      最后两句是词人对鲍浩然的祝愿:希望他生活在“春”里。这个“春”既是反映鲜花如锦的春天季节,也喻指他与心上人生活在一起。

      这是一首送别词。起拍“水是”、“山是”两句,含意丰富,启人遐想。词人把明澈的水流比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漂亮可爱。(m.ju.51tietu.net)同时,也可以理解为词人对鲍浩然心事的设想:波光漾动的流水是他心上人的眼波,脉脉传情;青黛的山峦是心上人的眉峰,因思念自己而满怀愁怨,眉头都蹙起来了。词人通过这一设想来写出了鲍浩然“之浙东”的心切。与此相应,上片结句“眉眼盈盈处”也可以有两层理解:一是鲍浩然是去山水透丽得像美人“眉眼盈盈”的地方,一是他是去与“眉眼盈盈”的心上人相会。

    [阅读全文]...

2022-03-21 08:14:31
  •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 阅读,古诗文
  •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在**淡淡的日常中,我们经常跟阅读答案打交道,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的领会题意和知识点,有助于个人提升。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注释】

      ①眼波横:形容眼神流动如横流的水波。

      ②眉峰:形容眉弯如山峰。 聚:指双眉蹙皱状如双峰相并。这两句说水是横流的眼波,山是蹙皱的眉峰。

      ③盈盈:脉脉含情。两句是说先问行人到哪里去?回答是要到山水明秀的地方去。

      译文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cu)起的眉毛。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赏析: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北宋词人王观创作的词,上片写友人一路山水行程,含蓄地表达了惜别深情;下片则直抒胸臆,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此词送别友人,构思新颖。没有送别情境的刻画和别情依依的渲染,开头便着眼于山、水。水是横着的眼波,山是皱着的眉头,将离人的形象放得无穷大,以眉眼盈盈喻山川之美,故乡山河之美。将人之眉眼与自然山水两组意象重复叠加,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2分)

      (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上片写浙东山水的美好;下片抒发作者送别的情意。(形象、情感)

      (2)比喻修辞用得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把明澈的水流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美丽可爱 。想象别致,意蕴生动。。“才始送春归”,点明这里春刚逝去,说明词人心中满怀着伤春之愁;“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心情就更痛苦了。最后两句是词人对鲍洗然的祝愿:希望他生活在“春”里。用语绮丽生动。(判断技巧、具体解释技巧、表达效果)

      【全词赏析】

      从标题看,这是一首送别词,然而落笔却有别一般送别诗的伤感情调,显得轻松活泼、俏皮风趣。上片虽是明写朋友归途山山水水的艳丽景色,但也暗扣朋友的家人日夜盼望丈夫归家的情景。由此设想“眉如远山”、“眼如秋水”,“眉眼盈盈处”更是把游子归家和妻盼郎归那种望穿秋水的情感表达得活灵活现。朋友归家所历经的山山水水都拟人化了,于是,路上的一山一水,清澈明亮的江水就是家人的流动眼波,群峰回旋的山峦就是家人的眉峰了。

      上片写了归途的景,下片便转而写归家的情。两个“送”字和两个“归”字,把季节同人关联上了。朋友前往的浙东地区,尚是春光明媚,更有明秀的山容水色,奉劝朋友既然赶上了美好春色,就不要辜负这大好春光,一定要与它同住了。与上片同样,明写了江南的“春色”,暗扣与家人团聚这一家庭生活中的“春色”,一语双关,俏皮风趣。

      通看整首词,几处巧比喻,轻松活泼;几句俏皮话,雅而不俗。

      【解题思路】

      看到标题,可以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词,同时朋友前往的是江南的浙东地区;再读全篇,可以看出词人的语言风格。从第2题的“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还可以得到一些启示,进而领悟词句的双关义,领悟了这一点,理解全词和回答问题都不困难了。

      第1题上片抓住比喻和双关,从对山水的描写中读出人的情感;下片抓住“千万和春住”的奉劝,读出送别的情意。

      第2题,王灼的“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的观点分“新丽”与“轻狂”两个方面,理解“新丽”的特点主要从巧妙的比喻入手,理解“轻狂”的.特点主要从形象的双关入手。题目只要求回答“新丽”,指出比喻的本体和喻体,稍加评析即可。

      【评解】

      这是一首浸润着真挚感情的送别词,表现了作者新巧的艺术构思和形象地刻画离情别意的艺术手段。上片以眼波和眉峰来形容水和山,以眉眼盈盈处来显示浙东山水的清秀。下片写暮春送客又兼送春,并祝愿友人与春同在,表现送行人的一片深情。

      起拍“水是”、“山是”两句,含意丰富,启人遐想。词人把明澈的水流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美丽可爱。同时,也可以理解为词人对鲍浩然心事的设想:波光漾动的流水是他心上人的眼波,脉脉传情;青黛的山峦是心上人的眉峰,因思念自己而满怀愁怨,眉头都蹙起来了。词人通过这一设想来写出了鲍浩然“之浙东”的心切。与此相应,上片结句“眉眼盈盈处”也可以有两层理解:一是鲍浩然是去山水透丽得像美人“眉眼盈盈”的地方,一是他是去与“眉眼盈盈”的心上人相会。

      下片抒发词人的情怀。“才始送春归”,点明这里春刚逝去,说明词人心中满怀着伤春之愁;“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心情就更痛苦了。最后两句是词人对鲍洗然的祝愿:希望他生活在“春”里。这个“春”既是反映鲜花如锦的春天季节,也喻指他与心上人生活在一起。

      这首词构思新巧,词语明丽,很有表现力。且俏皮话说得新鲜不俗,颇受人们喜爱。比起那些敷衍应酬之作,显然有死活之别。

      【集评】

      《唐宋词鉴赏集》:诗贵缘情。这首小词正是用它所表现的真挚感情条打动读者的心弦的。且不必问题目云云,它那从民间营养吸取来的健康情调、鲜明语言、民歌的艺术技巧引起读者的美感和共鸣,使它臻于词的上乘。

      《能改斋漫录》:王逐客送鲍浩然游浙东,作长短句云:“水是眼波横”云云。韩子苍在海陵送葛亚卿诗云:“今日一杯愁送君,明日一杯愁送君。君应万里随春去,若到桃源问归路。”诗、词意同。

    [阅读全文]...

2022-05-11 21:25:49
  •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阅读训练附参考答案

  • 阅读,语文
  •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阅读训练附参考答案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北宋词人王观创作的词。这是一首送别词,写的是春末时节送别友人鲍浩然,表达了词人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这首词以眼喻水,以眉喻山,设喻巧妙、情趣盎然,又语带双关,写得妙趣横生,在送别词中独树一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阅读训练附参考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原文: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阅读训练。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2分)

      (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4分)

      2、参考答案。

      (1)上片写浙东山水的'美好;下片抒发作者送别的情意。(形象、情感)

      (2)比喻修辞用得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把明澈的水流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美丽可爱。想象别致,意蕴生动。“才始送春归”,点明这里春刚逝去,说明词人心中满怀着伤春之愁;“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心情就更痛苦了。最后两句是词人对鲍洗然的祝愿:希望他生活在“春”里。用语绮丽生动。(判断技巧、具体解释技巧、表达效果)

      3、解题思路。

      看到标题,可以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词,同时朋友前往的是江南的浙东地区;再读全篇,可以看出词人的语言风格。从第2题的“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还可以得到一些启示,进而领悟词句的双关义,领悟了这一点,理解全词和回答问题都不困难了。

      第1题上片抓住比喻和双关,从对山水的描写中读出人的情感;下片抓住“千万和春住”的奉劝,读出送别的情意。

      第2题,王灼的“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的观点分“新丽”与“轻狂”两个方面,理解“新丽”的特点主要从巧妙的比喻入手,理解“轻狂”的特点主要从形象的双关入手。题目只要求回答“新丽”,指出比喻的本体和喻体,稍加评析即可。

    [阅读全文]...

2022-07-18 13:08:37
  •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原文、翻译及赏析

  • 唐诗
  •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原文、翻译及赏析

      这首词虽是一首送别词,但并无消极想法。主要表达了词人心中对鲍浩然的不舍与留恋,以及对他的生活送出祝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诗词作者

      王观(北宋)

      原文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北宋词人王观创作的词。题目一作《别意》。这是一首送别词,写的是春末时节送别友人鲍浩然,表达了词人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这首词以眼喻水,以眉喻山,设喻巧妙、情趣盎然,又语带双关,写得妙趣横生,在送别词中独树一帜。

      翻译: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的。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注释

      卜算子:词牌名。北宋时盛行此曲。万树《词律》以为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结亦可酌增衬字,化五言句为六言句,于第三字豆。宋教坊复演为慢曲,《乐章集》入“歇指调”。八十九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五仄韵。

      鲍浩然:生*不详,词人的朋友,家住浙江东路,简称浙东。

      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古人常以秋水喻美人之眼,这里反用。

      眼波:比喻目光似流动的水波。

      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的。《西京杂记》载卓文君容貌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后人遂喻美人之眉为远山,这里反用。

      欲:想,想要。

      行人:指词人的朋友(鲍浩然)。

      眉眼盈盈处:一说比喻山水交汇的地方,另有说是指鲍浩然前去与心上人相会。

      盈盈:美好的样子。

      才始:方才。

      英译

      Waters are Beauty’s glances—

      Which, on the lucky ones, fall.

      Mountains are Her painted brows,

      Not looking painted at all.

      If you ask a traveler,

      Where he is going and why,

      “To see mountains and waters;

      To see Beauty’s brow and eye.”

      Now, we’ve just seen Spring off.

      To be sent off, ‘tis your turn.

      If you catch Spring in Jiangnan,

      To live with him, you must learn.

      创作背景

      春末时节,词人在越州大都督府送别即将回家乡(浙东)的好友鲍浩然。表达了词人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衷心祝福好友,望好友能与春光同住。

      赏析:

      这首词虽是一首送别词,但并无消极想法。主要表达了词人心中对鲍浩然的不舍与留恋,以及对他的生活送出祝福。

      词的上片写回程的山水行程。“水是”、“山是”两句,借景抒情,化无情为有情,启人遐想,而且运用反语,推陈出新、发想奇绝,将山水塑造成也会为离情别绪而动容的有情之物。词人把水比作闪亮的眼睛,把山喻为青翠的蛾眉,对仗工整,巧妙形象地描绘出眼前这幅诗情画意的山水清景。其中,眼波“横”而未流,表现出词人极力克制自己的感情,不愿让友人因为自己的低落而增添伤感,做到出以淡语,含而不露。同时,这一句也可以理解为词人对鲍浩然心事的设想:波光漾动的流水是他心上人的眼波,脉脉传情;青黛的山峦是心上人的眉峰,因思念自己而满怀愁怨,眉头都蹙起来了。词人通过这一设想来暗示鲍浩然“之浙东”的心切。“欲问行人”二句,用问句提起友人行踪,侧面写送别,点出行人此行的目的是:“眉眼盈盈处”,亦见用笔灵动、造语新奇。与此相应,上片结句“眉眼盈盈处”也可以有两层理解:一是鲍浩然是去山水秀丽得像美人“眉眼盈盈”的地方;二是他是去与“眉眼盈盈”的.心上人相会。另外,上文山水与眉眼合写,亦意味着归途处处有山水,处处有眉眼,既是词人远望目送的眼光,又是鲍浩然心上人盼归的眉眼。

      上片含蓄地表达了词人与友人的惜别深情;下片则直抒胸臆,兼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词人用出人意料的想象把送春和送人联系在一起,用两个“送”字递进,深刻描写词人的离愁幽情。“才始送春归”写出才刚送别春天,心中还满怀着伤春之愁;“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离愁更深。“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词人将心中沉痛之情暂时搁置,对友人送出美好祝福,叮嘱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住。既饱含惜春之情,又寓之祝福之意。这个“春”既是反映鲜花如锦的春天季节,也喻指他与心上人生活在一起。这两句,一反送别词中惯常的悲悲切切,写得情意绵绵而又富有灵性。

      有两点突出的成就值得注意:一是构思别致。词人把送春与送别交织在一起来写,充分表现出对友人的深情和对春天的留恋;二是比喻新颖。词人以眼波和眉峰来比喻浙东的山山水水,仿佛这位美人正期待着他的到来,贴切、自然,富有真情实感。这首词,轻松活泼,比喻巧妙,耐人寻味,几句俏皮话,新而不俗,雅而不谑。

      鉴赏

      这是一首送别词,词中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巧妙别致的比喻,风趣俏皮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在越州大都督府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

      词的上片着重写人。起首两句,运用风趣的笔墨,把景语变成情语,把送别诗所见自然山水化成为有情之物。当这位朋友归去的时候,路上的一山一水,对他都显出了特别的感情。那些清澈明亮的江水,仿佛变成了他所想念的人的流动的眼波;而一路上团簇纠结的山峦,也似乎是她们蹙攒的眉峰了。正因为友人鲍浩然在归途中怀着深厚的怀人感情,山水都变成了有感情之物。

      三、四两句点出行人此行的目的:他的去处,是“眉眼盈盈处”。“眉眼盈盈”四字有两层意思:一指江南的山水,清丽明秀,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二指有着盈盈眉眼的那个人。因此“眉眼盈盈处”,既写了江南山水,也同时写了他要见到的人物。此两句写送别时的一往情深却又含而不露。春语意双关。

      最后两句是词人对鲍浩然的祝愿:希望他生活在“春”里。这个“春”既是反映鲜花如锦的春天季节,也喻指他与心上人生活在一起。

      这是一首送别词。起拍“水是”、“山是”两句,含意丰富,启人遐想。词人把明澈的水流比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漂亮可爱。同时,也可以理解为词人对鲍浩然心事的设想:波光漾动的流水是他心上人的眼波,脉脉传情;青黛的山峦是心上人的眉峰,因思念自己而满怀愁怨,眉头都蹙起来了。词人通过这一设想来写出了鲍浩然“之浙东”的心切。与此相应,上片结句“眉眼盈盈处”也可以有两层理解:一是鲍浩然是去山水透丽得像美人“眉眼盈盈”的地方,一是他是去与“眉眼盈盈”的心上人相会。

    [阅读全文]...

2022-07-19 20:46:15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

  • 古诗文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白话译文

      旧友告别了黄鹤楼向东而去,在烟花如织的三月漂向扬州。

      帆影渐消失于水天相连之处,只见滚滚长江水在天边奔流。

      鉴赏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李白心里对这次离别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地区,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美景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伤怀,以景见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达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艺术效果。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广陵,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李白渴望去扬州之情溢于言表。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惟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又不单纯是写景。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诗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

      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

    [阅读全文]...

2022-03-21 05:11:08
  • 孟浩然的古诗

  • 孟浩然的古诗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孟浩然的古诗二十首,欢迎阅读与收藏。

      1、《初春汉中漾舟》

      漾舟逗何处,神女汉皋曲。

      雪罢冰复开,春潭千丈绿。

      轻舟恣来往,探玩无厌足。

      波影摇妓钗,沙光逐人目。

      倾杯鱼鸟醉,联句莺花续。

      良会难再逢,日入须秉烛。

      2、《秋宵月下有怀》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3、《田家元日》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4、《早梅》

      园中有早梅,年例犯寒开。

      少妇争攀折,将归插镜台。

      犹言看不足,更欲剪刀裁。

      5、《庭橘》

      明发览群物,万木何阴森。

      凝霜渐渐水,庭橘似悬金。

      女伴争攀摘,摘窥碍叶深。

      并生怜共蒂,相示感同心。

      骨刺红罗被,香黏翠羽簪。

      擎来玉盘里,全胜在幽林。

      6、《秋登兰山寄张五》

      一作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7、《初春汉中漾舟》

      羊公岘山下,神女汉皋曲。

      雪罢冰复开,春潭千丈绿。

      轻舟恣来往,探玩无厌足。

      波影摇妓钗,沙光逐人目。

      倾杯鱼鸟醉,联句莺花续。

      良会难再逢,日入须秉烛。

      8、《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一作宿来公山房期丁大不至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迳。

    [阅读全文]...

2022-03-18 10:20:52
  • 古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意

  • 诗意,阅读
  • 古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意

      导语: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脍炙人口的送别诗,为诗人李白所写。那么,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意是什么呢?

      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意一:

      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

      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诗意二: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赏析:

      此诗作于开元年间,为送别诗中的千古名篇。写作者于黄鹤楼畔送友人孟浩然放舟东游,先设想三月烟花,江南春早,故人启程,继写孤帆影远,友人已去,江水自流。一幅大写意画展现在眼前,别离之情,也就不写自露。

      李白一生交游最广,孟浩然长他12岁,忘年友情,诚挚笃厚。李白在《赠孟浩然》一诗中,深情大呼:“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盛赞孟浩然弃轩冕冠服,卧云泉山林的高风亮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表达了诗人对孟浩然深深的敬慕之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送别诗,奔放潇洒,充满画意诗情。

      “故人西辞黄鹤楼”,黄鹤楼,天下胜景,原址在今湖北省武昌西边的黄鹤矶上。相传黄鹤楼是仙人乘鹤飞升之处,是当时骚人墨客流连聚会之地。崔颢著名的题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为黄鹤楼增添了情深思远的人文景色。而今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在此道别,更带有诗意和浪漫色彩。

      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用清丽明快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与向往。因为此人,乃“风流天下闻”的当代名流孟浩然;此时,乃大唐开元盛世,绣户珠帘,百业兴旺,繁荣而又太*,千古难逢;此景,又逢阳春三月,春光明媚,百花争艳;所去之地“扬州”是东南都会,自古繁华,从黄鹤楼到扬州古城,大江上下,该有多少看不尽的风光,这一切都是那样的令人心醉,令人神往。开头这两句看似*淡的叙事,包含了李白多么丰富的内心世界呀。而此时,他又有多少话想对孟浩然倾述呀。虽依依惜别,却没有一丝感伤的情调,完全摆脱了一般的写法。

      李白又是富于感情的诗人,“孤帆远影碧空尽”,目送航船远去,孤帆渐淡,消隐在天水一色的蓝天碧水之间的.时候,惜别之情油然而生。极目远送,更显友谊深长;孤帆淡去,反衬深情更浓。此刻,画面上帆影逝去,已空空无物了。可是,恰恰是这片空白中,为诗人的思绪驰骋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诗人驻足良久,不忍离去时的所见。面对悠远无尽的江水,面对水天一色的远方,诗人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这滔滔江水之中,那远去的江帆之中,满溢着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无限的眷恋,让人感到一种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悠远境界。也许他在想:老朋友今番远去,何时再能相会?他孤零零一个人,旅途中是否寂寞?但愿他一帆风顺,路上*安!这向着遥远的天边流去的滚滚江水,也正象征着他们的友情;江水是永远流不尽的,而他们之间的情意也是说不完的。

      这首诗表达了多么深挚的友情,然而在诗句中却找不到“友情”这个字眼。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景中寓情,以景抒情,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正所谓“不见帆影,惟见长江;怅别之情,尽在言外”。

      另外在诗歌的用韵上,诗人也颇具匠心地选择了“楼”“州”“流”三个声调悠扬的韵脚,吟诵起来余音袅袅。这与孤帆远去、江流天际的景象以及诗人目送神驰、情意绵绵的神态十分吻合。再加上语言清丽自然,意境雄浑开阔,这首诗真是令人越读越爱,百读不厌,无怪乎千古传颂。

      李白的诗,意境开阔,如来天外;李白的诗,感情奔放,直薄云霄。这首送别诗,写景,大处落墨,笼天地于笔端;写情,豪情满纸,随江水而奔腾。诗意飞动,自然流走,这是最典型的李白的风格。

      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旧唐书》记载李白为山东人;《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阅读全文]...

2022-03-24 09:05:27
  • 描写浩然之气的经典句子_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

  • 经典,优美
  • 励志的句子、正能量的句子、人生感悟的句子、唯美的句子、祝福语通通都是简短而优美,发人深省。多读读这些充满智慧,充满人生哲理的短句,会让您对人生有更多感司。励志的句子网向您推荐描写浩然之气的经典句子。

    舞邀明月,空荡长街,倾世之姿许苍生。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辩。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

    天地山川,是为四相,水火风雷,是为四气。四气四相,合为八正。以观天地之正气,品物之流形。

    所谓骨气,气由骨定。骨头硬者,是浩然之气;骨头软者,是颓靡之气;无骨者,无气。

    笃行之人,四顾敌视,一声谈笑,千里响彻,恍如雷霆,浩然之气,激荡寰宇。更有独行之人,一人一剑,朝游青山外,暮饮洛水前,望气论春秋,杯酒释恩仇。

    老道虽疯,可今日没风,疯的是你们,你们看不到,老夫可以看到,这孟浩身上有浩然之气,这种气息之人,他杀的人,皆是可杀之辈!他若灭了黑魂道,就表示,这苍穹,这第八山海,甚至这整个山海界的意志,就是要去灭黑魂道! ----耳根《我欲封天》

    无题

    公孙丑上: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寂寞大地正被两股奇异的力量绞杀着,一方是光明的浩然之气,一方是黑暗的废城死域。 ----波波《镜花水月》

    人须有志气、和气与浩然之气。志气为中,和气为表,内圣而外王。 ----张文木

    养好你的大气,

    夺刀少年,一定要被保送啊。为他的勇敢,那份浩然之气而感动。

    《六州歌头》

    [阅读全文]...

2022-01-04 03:48:12
送包浩然之浙东古诗的ppt - 句子
送包浩然之浙东古诗的ppt - 语录
送包浩然之浙东古诗的ppt - 说说
送包浩然之浙东古诗的ppt - 名言
送包浩然之浙东古诗的ppt - 诗词
送包浩然之浙东古诗的ppt - 祝福
送包浩然之浙东古诗的ppt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