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柳青的古诗词

关于形容柳青的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形容柳青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形容柳青的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形容柳青的古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k+) 语录(54) 说说(116) 名言(1) 诗词(8k+) 祝福(54) 心语(1)

  • 描写柳树的古诗词_古诗词

  • 柳树
  • 古代的诗人寥若晨星,古代的绝句古诗如汪洋大海。这些经典,永久流传,启迪我们的前先之路。好句摘抄网为您收集《描写柳树的古诗词》,推荐这些经典的古诗绝句。

    东城

    赵孟

    野店桃花红粉姿,陌头杨柳绿烟丝。

    不因送客东城去,过却春光总不知。

    官桥柳色

    朱栴

    桥北桥南千百树,绿烟金穗映清流。

    青闺娟眼窥人过,翠染柔丝带雨稠。

    没幸章台成别恨,有情灞岸管离愁。

    塞垣多少思归客,留着长条赠远游。

    题柳

    温庭筠

    杨柳千条拂面丝,绿烟金穗不胜吹。

    香随静婉歌尘起,影伴娇娆舞袖垂。

    羌管一声何处曲,流莺百啭最高枝。

    千门九陌花如雪,飞过宫墙两自知。

    蝶恋花·送春

    刘铉

    人自怜春春未去。萱草石榴,也解留春住。

    只道送春无送处。山花落得红成路。

    高处莺啼低蝶舞。何况日长,燕子能言语。

    会与光阴相客主。晴云又卷西边雨。

    冬柳

    陆龟蒙

    柳汀斜对野人窗,零落衰条傍晓江。

    正是霜风飘断处,寒鸥惊起一双双。

    临江仙·寒柳

    陈维崧

    自别西风憔悴甚,冻云流水*桥。

    并无黄叶伴飘飘。

    乱鸦三四点,愁坐话无憀。

    云压西村茅舍重,怕他榾柮同烧。

    好留蛮样到春宵。

    三眠明岁事,重斗小楼腰。

    柳枝词

    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浣溪沙·绿柳藏乌静掩关

    晏几道

    绿柳藏乌静掩关。鸭炉香细琐窗闲。

    那回分袂月初残。惜别漫成良夜醉,

    解愁时有翠笺还。欲寻双叶寄情难。

    边城思

    何逊

    柳黄未吐叶,水绿半含苔。

    春色边城动,客思故乡来。

    醉桃源·柳

    翁元龙

    千丝风雨万丝晴。年年长短亭。

    [阅读全文]...

2022-07-29 04:47:23
  • 有关咏柳的古诗词

  • 有关咏柳的古诗词

      导语:柳树在*栽培历史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传柳树的得名还是隋炀帝赐与。下面是咏柳的古诗词,欢迎鉴赏。

      1、《长安新柳》

      唐·陈光

      九陌云初霁,皇衢柳已新。

      不同天苑景,先得日边春。

      色浅微含露,丝轻未惹尘。

      一枝方欲折,归去及兹晨。

      2、《临川见新柳》

      唐·崔橹

      不见江头三四日,桥边杨柳老金丝。

      岸南岸北往来渡,带雨带烟深浅枝。

      何处故乡牵梦想,两回他国见荣衰。

      汀洲草色亦如此,愁杀远人人不知。

      3、《题柳》

      唐·狄焕

      天南与天北,此处影婆娑。

      翠色折不尽,离情生更多。

      雨余笼灞岸,烟暝夹隋河。

      自有佳名在,秦松继得么。

      4、《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青门柳》

      唐·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6、《新柳》

      唐·杜牧

      无力摇风晓色新,细腰争妒看来频。

      绿荫未覆长堤水,金穗先迎上苑春。

      几处伤心怀远路,一枝和雨送行尘。

      东门门外多离别,愁杀朝朝暮暮人。

      7、《柳》

      唐·方干

      摇曳惹风吹,临堤软胜丝。

      态浓谁为识,力弱自难持。

      学舞枝翻袖,呈妆叶展眉。

      如何一攀折,怀友又题诗。

      8、《柳》

      唐·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9、《柳》

      唐·李峤

      杨柳郁氤氲,金堤总翠氛。

      庭前花类雪,楼际叶如云。

      列宿分龙影,芳池写凤文。

      短箫何以奏,攀折为思君。

      10、《垂柳》

    [阅读全文]...

2022-04-10 10:53:07
  • 描写柳树的古诗词

  • 柳树
  • 描写柳树的古诗词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描写柳树的古诗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三)送别

      【唐】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

      青青夹御河。

      *来攀折苦,

      应为别离多。

      (四)新柳

      【宋】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

      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

      水中柳影引他长。

      (五)淮上与友人别

      【唐】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

      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

      (六)咏柳

      【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七)杨柳枝词

      【唐】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

      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

      尽日无人属阿谁?

      (八)柳

      【唐】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

      (九)柳枝词

    [阅读全文]...

2022-07-12 22:19:42
  • 诗名含有柳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柳字的诗词

  • 章台柳·寄柳氏

    韩翃〔唐代〕

    章台柳,章台柳,颜色青青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版本一)

    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版本二)

    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版本三)

    淡黄柳·咏柳

    纳兰性德〔清代〕

    三眠未歇,乍到秋时节。一树斜阳蝉更咽,曾绾灞陵离别。絮已为萍风卷叶,空凄切。

    长条莫轻折,苏小恨,倩他说。尽飘零、游冶章台客。红板桥空,湔裙人去,依旧晓风残月。

    柳含烟·隋堤柳

    毛文锡〔五代〕

    隋堤柳,汴河旁,夹岸绿阴千里。龙舟凤舸木兰香,锦帆张。

    因梦江南春景好,一路流苏羽葆。笙歌未尽起横流,锁春愁。

    柳含烟·河桥柳

    毛文锡〔五代〕

    河桥柳,占芳春,映水含烟拂路。几回攀折赠行人,暗伤神。

    乐府吹为横笛曲,能使离肠断续。不如移植在金门,*天恩。

    章台柳·章台[1]柳

    韩翃〔唐代〕

    章台[1]柳,章台柳,往日依依[2]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柳含烟·御沟柳

    毛文锡〔五代〕

    御沟柳,占春多,半出宫墙婀娜。有时倒影蘸轻罗,麴尘波。

    昨日金銮巡上苑,风亚舞腰纤软。栽培得地*皇宫,瑞烟浓。

    柳含烟·章台柳

    毛文锡〔五代〕

    章台柳,*垂旒,低拂往来冠盖。朦胧春色满皇州,瑞烟浮。

    直与路边江畔别,免被离人攀折。最怜京兆画蛾眉,叶纤时。

    题柳郎中茅山故居(一作柳谷汧故居)

    权德舆〔唐代〕

    下马荒阶日欲曛,潺潺石溜静中闻。

    鸟啼花落人声绝,寂寞山窗掩白云。

    柳梢青(柳)

    高观国〔宋代〕

    翠拂晴波,烟垂古岸,灞桥春色。斜带鸦啼,乱萦莺梦,愁丝如织。为怜张绪风流,正瘦损、宫腰褪碧。绽绾同心,留连不住,天涯行客。

    残柳如新柳

    顾斗英〔明代〕

    西风萧瑟柳条轻,翻似依依乍向城。看去尚含南浦恨,折来俱是故园情。枫林解点桃花色,杜宇能为黄鸟声。留得旧时余影在,秋江一路月扶行。

    [阅读全文]...

2022-03-15 05:54:24
  • 含柳的诗句有哪些(带有柳字的古诗词)

  • 春风(古韵今和十二首)

    文/大连草根吟叟

    (一)

    一树春风千万枝,满庭夜月几多诗。

    高山流水纱窗入,翠竹浮云玉枕驰。

    注:一树春风千万枝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杨柳枝词》

    (二)

    杨柳青青著地垂,桃花点点弄烟姿。

    春风含笑恩天下,晓日无言意世炊。

    注:杨柳青青著地垂出自隋代无名氏的《送别诗》

    (三)

    碧草山坡去复来,绿杨田陌又先摧。

    邻家翁妪春耕备,且待儿孙筑垅栽。

    注:碧草山坡去复来化用唐人王维句

    (四)

    柳条百尺拂银塘,桃叶三春意绪长。

    院落鸡鹅啼不住,农家红火奏铿锵。

    注:柳条百尺拂银塘出自宋代杨万里《新柳》

    (五)

    碧玉妆成一树高,晚霞香透九天涛。

    安然神韵农家有,老我风怀客眼遨。

    注:碧玉妆成一树高出自唐代贺知章的《咏柳》

    (六)

    东君于此最钟情,西母由来也抱明。

    夜雨啼飞堪客钓,春风掠过可农耕。

    注:东君于此最钟情出自宋代诗人王十朋的《咏柳》

    (七)

    乱条犹未变初黄,高树方知已可狂。

    四季轮回春为首,*明*卷醉歌长。

    注:乱条犹未变初黄出自宋代诗人曾巩的《咏柳》

    (八)

    袅雨拖风不自持,悠云拥浪笑春姿。

    心生逸兴莺声寄,天赐良缘柳色知。

    注:袅雨拖风不自持出自唐代诗人韩偓的《咏柳》

    (九)

    濯濯烟条拂地垂,依依粉蕊绕亭时。

    月留高处摇波影,天许长歌响树枝。

    注:濯濯烟条拂地垂出自唐朝诗人张旭的《柳》

    (十)

    解冻风来末上青,争春雨过少飞翎。

    何须厚地闲中问,也晓高天静处听。

    注:解冻风来末上青出自晚唐五代词人牛峤的《柳枝》

    (十一)

    杨柳宫前忽地春,家园尽是探花人。

    今时开罢他时谢,此日荣光此日亲。

    注:杨柳宫前忽地春出自唐代王建的《华清宫前柳》

    (十二)

    灞岸晴来送别频,山江雨后赋归春。

    扶将知己酬明月,借得相思慰故人。

    [阅读全文]...

2022-05-11 01:24:52
  • 《新添声杨柳枝》古诗词

  • 《新添声杨柳枝》古诗词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添声杨柳枝》古诗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原文

      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

      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译文翻译

      一袭深红色的长裙日子久了便蒙上了淡电影,自古以来旧的东西就比不得新的东西讨人喜欢。

      你我原本应该像合欢核桃一样坚贞不移,哪里想到你的心里原来已经有了别人,让我对你终究有了恨意。(其一)

      深夜里点亮烛火深深的嘱咐你,此去路途遥远不要忘了归期。

      小巧精致的骰子上嵌入那意喻相思的红豆,相思入骨你是否知道?

      注释解释

      一尺深红:即一块深红色丝绸布。古代妇人之饰;或即女子结婚时盖头的红巾,称“盖头”。曲尘:酒曲上所生菌,因色微黄如尘,亦用以指淡电影。此处意谓,红绸布蒙上了尘土,呈现出酒曲那样的暗电影。

      合欢桃核:是夫妇好合恩爱的象征物。桃核,桃为心形,核同合音,可以像喻两心永远相合。

      里许:里面,里头。许,语助词。元来:即“原来”。人:取“仁”的谐音。

      深烛:音谐深嘱,此处用的是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写女子“深嘱”情郎。伊:人称代词,“你”。

      长行:长行局,古代的一种博戏,盛行于唐。这里用此博戏的名称双关长途旅行。围棋:中国传统棋种。变化极复杂,棋理极深奥;高手对弈,一局棋常需数个时辰,甚至数日方可分出胜负。此处用“围棋”与“违期”的谐音,劝“郎”莫要误了归期。

      玲珑:精巧貌。骰(tóu)子:博具,相传为三国曹植创制,初为玉制,后演变为骨制,因其点着色,又称色子;为小立方体块状,六个面上分别刻有从一到六不同数目的圆点,其中一、四点数着红色,其余点数皆着黑色。这骰子上的红点,即被喻为相思的红豆。

      “入骨”句:用骨制的骰子上的红点深入骨内,来隐喻入骨的相思。“入骨”是双关隐语。

      诗文赏析

      其一

      “一尺深红蒙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首二句,感物起兴。眼见一块原来是极鲜亮的红丝绸,却因蒙上了灰尘,颜色变得暗淡了,旧如“曲尘”,而这“一尺深红”的丝绸,好像不是一般的.妇人之饰,很可能它就是女子新婚时用过的方幅红绸“盖头”。这“一尺深红”,应是女子眼中的不寻常之物,她一直把那约一尺宽的红绸作为自己婚姻的象征,看到红绸,就引起对幸福的憧憬。可如今,眼前的红绸却已经蒙上尘土,还有了不少“曲尘”似的霉斑。睹物思人,不由感慨万端。唉,还是俗话说得对,物品天生的都是旧不如新。然而,就爱情而言,则不能“喜新厌旧”,而应是“日久长新”才好,否则情不专而怨恨必生。窦玄妻《古怨歌》云:“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诗人这里正是以“衣不如新”反衬“人不如故”。看来是丈夫又有了新欢,才引起女主人公幽怨的情思。这二句运用了比喻,虽然手法委宛,语言却很直白,就意蕴而论,显然缺乏含蓄之美感。

      “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这二句,仍然运用了比喻,抒发被弃女子的“恨”意。“合欢桃核”,本来那是夫妇好合恩爱的象征物,旧日婚俗在“新人”家中,也常常摆放枣、栗子、桂枝、桃核等果物,预示喜兆。想当初,女主人公在与丈夫两情欢娱的时候,她是那样相信她们用桃核来表示的永远好合的誓言,现在明白,原来那“合欢桃核”里面,已经有了另外一个“人”了。“人”是“仁”的谐音,说“合欢桃核”另有“人”,就是说她的丈夫内心里另有新欢的“人”了。所以,这是借鉴了民歌中常用的谐音双关的手法写桃核内有“仁”以隐喻合欢之人心中原来别有“人”,富有民间的生活气息。既然对方心中已有他人,故第二句曰“旧物不如新”;虽前有“合欢桃核”之约,然“终堪恨”也。这就既巧妙地讽刺了爱情上的喜新厌旧者,又曲折地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所爱者的执着追求,那“恨”字流露出一种难言的幽恨之情。面对负心人,诗人委婉地提出自己的劝戒,言有尽而意无穷,反映了甜蜜爱情生活中的另一个侧面。

      这首词,在艺术方面,采用比兴、暗示、谐音双关的手法,加强了抒情效果。但从词的整体意境看,仍然是“意伤于太尽”(张戒《岁寒堂诗话》),缺乏余韵远致。像“天生旧物不如新”、“里许元来别有人”这样的内心触悟,也过于直浅了些。

      其二

      此篇是以女子口吻,抒写她对情郎的眷恋。首起二句,是叮嘱之辞。“井底点灯深烛伊”,这“井底点灯”四字,谓在井底点上灯。何以偏在井底点灯呢?原来这井底之灯,必是深处之烛。而“深烛”,隐喻“深嘱”。“伊”是人称代词,在此代“你”。“深烛伊”也就是“非常诚恳地嘱咐你。”显然,是作者刻意运用谐音双关的手法叙事。因而使词意隐晦了。

      既云“深嘱”,嘱咐些什么呢?即次句“共郎长行莫围棋”。共,介词,犹同;跟。“共郎”二字,明示女主人公正与郎相聚。而紧跟“长行”二字,又暗示着这是离别的时刻。所以她才对他叮嘱再三、情意绵绵。此“长行”与“围棋”,又作谐音双关。长行,是一种博戏的名称。据唐人笔记记载,用掷骰子来博“长行局”,因简单易行,唐人“颇或耽玩,至有废庆吊、忘寝休、辍饮食者”(《唐国史补》卷下),是一种低俗的赌博。而“围棋”,是中国传统的棋艺,棋理高深,可谓文人雅士的游戏。可她为什么“深嘱”将要出门的丈夫,让他记住:我可以与你玩长行,但不同你下围棋呢?原来,她的这番叮嘱中另有深意。她是用“长行”这种博戏的名称来双关“长途旅行”,又用“围棋”来双关“违误归期”。她这是告诉丈夫“远行一定不要误了归期”!在生活中,人们要把某件事情告诉对方,却又不便于明白说出,往往会用这种谐音双关的方式来暗示。这里的“长行”、“围棋”,也是女主人公将她深隐的心曲,婉转托出;虽然可见女子的柔情蜜意,但由于其中的隐语,过于隐晦。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这后两句从“长行”引出“骰子”,说那种制造精巧的骰子上的颗颗红点,有如最为相思的红豆,而且深入骨中,表达着我对你深入骨髓的相思,你知道吗?这样一来,自然又深化了第二句深嘱“长行莫围棋”的用意,原来她“共郎长行”,也是有意要用“长行”这种博戏所用的“骰子”来提醒丈夫:当你玩“长行”使用骰子时,知不知道,那骰子上的红点,颗颗都是入骨的红豆,代表着我对你的入骨相思?所以,你千万不要违误了归期。这一句,非常准确地表现出她对丈夫的惦念,对丈夫的那种难舍难离的强烈的爱!“入骨相思”,一语双关,其中缠绵之意,教人不由魂销。在章法上,则是对前二句“深嘱”早归“莫违期”的对应。诗中,女子“共郎长行”时“深嘱”于前,客子“违期”未归时又“入骨相思”于后,最后以“知不知”设问寄意的口吻轻轻将全诗兜住,然后再表现出这位多情的闺中人亟盼游子早归的焦虑心情。“知不知”三字,把女子离别之久、会合之难、相思之深之苦,乃至欲说无人都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可谓收得自然,余味不尽。而读者所感受到的正是女主人公内心深处诚挚而火热的爱情。有女钟情如此,令人读来倍觉感人。“入骨相思知不知”七个字,乃是全篇的点睛之笔!

      这首词最精粹之笔,在于后二句以相思子(红豆)为喻,寄托女子的挚爱深情。全词采用谐音双关的手法,虽有助于词境的深婉含蓄;但由于刻意为之,便又流人“谜而不诗”(王夫之《古诗评选》)之地,缺乏“自然天成”之妙。

      此二诗写“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以讽喜新厌旧;写“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以骰子喻己相思之情,就既未见浓艳的辞藻,又未闻有些许脂粉气。其设想新奇,别开生面,在许多的爱情诗中,使人顿觉耳目一新。大量使用谐音双关修辞法,更使诗作独标一格,别有情致。人们表达爱的情感,力避直率明白,本尚朦胧含蓄(当然不是晦涩费解),而双关隐语的运用,却能使人透过字面的意思,通过那些音同或音*的“别字”,去细细品味那双关语中底层的无尽的意蕴。这些谐音词的寓意颇深,不可囫囵读之。它蕴含着诗人人为的特定含义和感*彩,能使语言在表达上更含蓄、婉转和饶有风趣。用于表达爱情,则言浅意深,更富有感染力。

      作者简介

      温庭筠(约812或说801、824)年—约866或说870、882年)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阅读全文]...

2022-02-26 04:28:04
  • 最美踏青古诗词

  • 踏青
  • 最美踏青古诗词

      青,古时也叫行青、探春、寻春等。踏青之俗早在汉代已经形成,到了唐代更为盛行。杜甫的“江边踏表罢,回首见旌旗”即是当时踏青盛况的真实写照。人们踏青归来,个个兴高采烈,家家杨柳满檐,故有“满街杨柳绿如烟,划出清明三月天”的诗句。下面是关于最美踏青古诗词的内容,欢迎阅读!

      《苏堤清明即事》

      宋 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郊行即事》

      宋 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宋 欧阳修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

      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路转堤斜。

      直到城头总是花。

      《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

      宋 欧阳修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

      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栖。

      《踏青游》

      宋 苏轼

      火初晴,绿遍禁池芳草。

      斗锦绣、火城驰道。

      踏青游,拾翠惜,袜罗弓小。

      莲步袅。腰支佩兰轻妙。

      行过上林春好。

      今困天涯,何限旧情相恼。

      念摇落、玉京寒早。

      任刘郎、目断蓬山难到。

      仙梦杳。良宵又过了。

      楼台万家清晓。

      《春游》

      宋 王令

      春风谁相呼,鸟语到庭户。

      罢书起何游,系马城西树。

      宁须客众随,聊与春相遇。

      高林美风竹,疏影有清覆。

      可以便行坐,解脱快巾屦。

      日长天地宽,飘戾飞云度。

      风枝绿未柔,日萼红先露。

      芳辰信可尚,嘉兴惜无寓。

      旧闻黄公垆,颇枉壮士顾。

      予虽轻数子,自适偶同趣。

      起解身上衣,就贳青旗酤。

    [阅读全文]...

2021-12-07 18:51:50
  • 柳青名言

  • 名言,名人名言
  • 1.要想写作,就先生活。要想塑造英雄人物,就先塑造自己。

    2.文学事业,是一种终生的事业,要勤勤恳恳搞一辈了,不要见异思迁。

    3.每一个时代的文学,都有新的手法。谁来创造这种新的手法呢?就是那些认真研究了生活的人。而不是认真研究了各种文学作品的手法,就可以创造出一种新的手法。

    4.人这一辈子是短暂的,所以要让自己健康着、开心着、幸福着,偶尔要醉着…

    5.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6.任何从个人主义出发,从名利思想出发的文艺工作者,很难搞出像样的创作。

    7.襟怀纳百川,志越万仞山。目极千年事,心地一*原。

    8.技巧是从哪里来的呢?一般地认为,技巧是从别人书里学来的,前人的书或者是现代人的书。其实呢?其实,技巧主要的也是从研究生活来的。所以叫做创作。

    9.每个人的精神上都有几根感情的支柱对父母的、对信仰的、对理想的、对知友和爱情的感情支柱。无论哪一根断了,都要心痛的。

    10.人生就是这样,牵挂着、烦恼着、自由着、限制着;走出一段路程,回头一望,却也生动着、美丽着;有着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有着你喜欢的事和需要你做的事,有着牵挂你的人和你牵挂着的人。

    11.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12.在生活里,学徒可能变成大师,离开了生活,大师也可能变成匠人。

    [阅读全文]...

2022-04-23 20:29:23
  • 折柳送别的诗句(有关折柳送别的古诗词)

  • 送别
  • 唐代诗人王维(701-761),多才多艺,诗词、音乐、绘画书法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一首《渭城曲》,搅动了不知多少古今中外送别人的离情别绪。诗说:

    垂柳依依

    此词一出,竟成了当时轰动一时的流行歌曲,红极一时,久唱不衰。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叠歌之。许多诗人纷纷评论称赞。刘禹锡赞说:“间人唯有何戡在,更与殷勤唱渭城”(《与歌者》)。白居易赞说:“相逢切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对酒》),可见影响之深广。

    后来,人们更把《阳关三叠》当作送别的代用词了。每当人们坐在柳树下把酒送别时,歌伎们便弹起琴弦,演唱起来:

    据说,这就是有名的《阳关三叠》。可以想象在话别的酒筵上,演唱这样的乐曲,此情此景会使人受到多么强烈的、离情别绪的情感冲击。

    唐朝的教坊还以《杨柳枝》作曲牌名,诗人则多以此题咏柳,创作七言绝句。刘禹锡的《杨柳枝词九首》中,就有一首:

    由于官乐的倡导,诗人的吟诵,卖唱人的演唱,于是离愁别绪就和杨柳结下了不解之缘。苏东坡也有诗评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那么,是谁把别离与杨柳枝联系了起来呢?是古人。

    我们可以从两千年前的诗里找到答案。在《诗经》的《小雅· 采薇》中,就有这样 的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到了汉代以后,“折柳送别”已经成为民间*俗,成为了人们别离亲友的一种符号了。

    那么,古人又为什么单单选择杨柳表示 别离呢?

    这首先是杨柳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适应性使然。长亭驿道、关隘渡津、村边道旁,随处可见,生机勃勃,欣欣向荣。清褚人获《坚瓠广集》说:“送行之人岂无他枝可折而必于柳者,非为津亭所便。亦以人之去乡正如木之离土,望其随处皆安,一如柳之随地可活,为之祝愿耳。”就是说,是对那些离乡人的祝愿,祝福他们杨柳那样随遇而安,走到哪里,活到哪里;落地生根,青春常在。

    其次,是与汉语特有的修饰方式谐音有关。“柳”与“留”谐音,送行人把柳枝亲手送给离乡者时,就有留客的意思,也是珍重情谊,依依惜别,谊存绵长的象征。正如李白《金陵酒肆留别》所说:“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其实,折柳赠柳不在“柳”,而是一种感情寄托而已。心理学家认为,人在观赏事物时,观赏者把自己的生命情趣移注给观赏对象,把自己的感情都移进去了,成为“物我同一”的境界了,这正是审美的“移情作用 ”。这种移情作用,把杨柳落花本无感情之物,也带上感情了,便使人产生了离愁别绪 惆怅之感。

    人的心理不同,观物所寄寓的情感也就不同。诗人杜牧诗说:“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是他旅途中心情愉悦的表达;《西厢记》中的崔莺莺,在送别张生赴京赶考面临生离死别时的感受是:“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而《 红楼梦》里,寄人篱下的林妹妹,因为受到风刀霜剑的夹击,观花的感受更是不同:她则抒发了“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 的悲哀叹息。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为解释人们为何触景生情提供了一把钥匙,值得有心人研究思考。

    [阅读全文]...

2021-11-27 20:51:33
  • 《青玉案·元夕》古诗词鉴赏

  • 《青玉案·元夕》古诗词鉴赏

      古诗原文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翻译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注释解释

      青玉案:词牌名。“案”读wan,第三声,与“碗”同音。

      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东风”句: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星,指焰火。形容满天的烟花。

      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凤箫,箫的美称。

      玉壶:比喻明月。亦可解释为指灯。

      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蛾儿”句:写元夕的妇女装饰。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千百度:千百遍。

      蓦然:突然,猛然。

      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创作背景

      《青玉案·元夕》作于公元1174年或1175年(南宋淳熙元年或二年)。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他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

      诗文赏析

      《青玉案·元夕》的上半阕写正月十五的晚上,满城灯火,尽情狂欢的景象。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一簇簇的礼花飞向天空,然后像星雨一样散落下来。一开始就把人带进“火树银花”的节日狂欢之中。“东风夜”化用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宝马雕车香满路”:达官显贵也携带家眷出门观灯。跟下句的“鱼龙舞”构成万民同欢的景象。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凤箫”是排箫一类的吹奏乐器,这里泛指音乐;“玉壶”指明月;“鱼龙”是灯笼的形状。这句是说,在月华下,灯火辉煌,沉浸在节日里的人通宵达旦载歌载舞。

      下阕仍然在写“元夕”的欢乐,且一对意中人在大街巧遇的场景。只不过上阕写的是整个场面,下阕写一个具体的人,通过他一波三折的感情起伏,把个人的欢乐自然地融进了节日的欢乐之中。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一句写的是元宵观灯的女人,她们穿着美丽的衣服,戴着漂亮的手饰,欢天喜地朝前奔去,所过之处,阵阵暗香随风飘来。“雪柳”是玉簪之类的头饰。

      “众里寻他千百度”:(这人)对着众多走过的女人一一辨认(但没有一个是他所等待的意中人)。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偶一回头,却发现自己的心上人站立在昏黑的幽暗之处。

      “灯火阑珊”勿作“良夜将逝”解,“灯火阑珊”虽然是灯火渐渐散尽的意思,但这儿说的是天空飘洒下来的礼花,快接*地面时早已熄灭散尽,所以即使头上有流光溢彩,站立的地方却是昏暗的。

      同时,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站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是对他自己的一种写照。根据历史背景可知,当时的他不受重用,文韬武略施展不出,心中怀着一种无比惆怅之感,所以只能在一旁孤芳自赏。也就像站在热闹氛围之外的那个人一样,给人一种清高不落俗套的感觉,体现了受冷落后不肯同流合污的高士之风。

      作为一首婉约词,这首《青玉案》与北宋婉约派大家晏殊和柳永相比,在艺术成就上毫不逊色。词从开头起“东风夜放花千树”,就极力渲染元宵佳节的热闹景象:满城灯火,满街游人,火树银花,通宵歌舞。然而作者的意图不在写景,而是为了反衬“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的与众不同。此词描绘出元宵佳节通宵灯火的热闹场景,梁启超谓“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认为此词有寄托,可谓知音。上片写元夕之夜灯火辉煌,游人如云的热闹场面,下片写不慕荣华,甘守寂寞的一位美人形象。美人形象便是寄托着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把这种境界称之为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的第三种境界,确是大学问者的真知灼见。

      《青玉案·元夕》主要运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表达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追求(词人对理想的追求的执着和艰辛)。

      古代词人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辛弃疾的这一首,却没有人认为可有可无,因此也可以称作是豪杰了。然而究其实际,上阕除了渲染一片热闹的盛况外,并无什么独特之处。作者把火树写成与固定的灯彩,把“星雨”写成流动的烟火。若说好,就好在想象: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节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烟火,先冲上云霄,而后自空中而落,好似陨星雨。“花千树”描绘五光十色的彩灯缀满街巷,好像一夜之间被春风吹开的千树繁花一样。这是化用唐朝诗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然后写车马、鼓乐、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那民间艺人们载歌载舞、鱼龙漫衍的“社火”百戏,极为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其间的“宝”也,“雕”也“凤”也,“玉”也,种种丽字,只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大概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这也是对词中的女主人公言外的赞美。

      下阕,专门写人。作者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这些盛装的`游女们,行走过程中不停地说笑,在她们走后,只有衣香还在暗中飘散。这些丽者,都非作者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难觅,已经是没有什么希望了。……忽然,眼睛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边,分明看见了,是她!是她!没有错,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还未归去,似有所待!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词人竟有如此本领,竟把它变成了笔痕墨影,永志弗灭!—读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大悟:那上阕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阕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且,倘若无此人,那一切又有什么意义与趣味呢!

      此词原不可讲,一讲便成画蛇,破坏了那万金无价的人生幸福而又辛酸一瞬的美好境界。然而画蛇既成,还须添足:学文者莫忘留意,上阕临末,已出“一夜”二字,这是何故?盖早已为寻她千百度说明了多少时光的苦心痴意,所以到了下阕而出“灯火阑珊”,方才前后呼应,笔墨之细,文心之苦,至矣尽矣。可叹世之评者动辄谓稼轩“豪放”,“豪放”,好像将他看作一个粗人壮士之流,岂不是贻误学人吗?

      王国维《人间词话》曾举此词,以为人之成大事业者,必皆经历三个境界,而稼轩此词的境界为第三即终最高境界。此特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并无交涉,王先生早已先自表明,吾人在此无劳纠葛。

      从词调来讲,《青玉案》十分别致,它原是双调,上下阕相同,只是上阕第二句变成三字一断的叠句,跌宕生姿。下阕则无此断叠,一片三个七字排句,可排比,可变幻,随词人的心意,但排句之势是一气呵成的,单单等到排比完了,才逼出煞拍的警策句。

      《青玉案·元夕》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下面是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周汝昌对此词的赏析要点。

      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稼轩的这一首,却谁也不能视为可有可无,即此亦可谓豪杰了。然究其实际,上片也不过渲染那一片热闹景况,并无特异独出之处。看他写火树,固定的灯彩也。写星雨,流动的烟火也。若说好,就好在想象:是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又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烟火,先冲上云霄,复自空而落,真似陨星雨。然后写车马,写鼓乐,写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那民间艺人们的载歌载舞、鱼龙曼衍的“社火”百戏,好不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给。其间“宝”也,“雕”也,“凤”也,“玉”也,种种丽字,总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盖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总之,稼轩此词,前半实无独到之胜可以大书特书。其精彩之笔,全在后半始见。

      后片之笔,专门写人。他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金缕缠就的春幡春胜。这些盛妆的游女们,行走之间,说笑个不停,纷纷走过去了,只有衣香犹在暗中飘散。这么些丽者,都非主人公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皆无。忽然,眼光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侧,分明看见了她,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还未归去,似有所待。

      这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的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词人却如此本领,竟把它变成了笔痕墨影,永志弗灭。——读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彻悟:那上片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片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写,倘无此人在,那一切都没有意义与趣味。

      上片临末,已出“一夜”二字,这是为“寻他千百度”说明了多少时光的苦心痴意,所以到得下片而出“灯火阑珊”,方才前早呼而后遥应,可见词人笔墨之细,文心之苦。

      王静安《人间词话》曾举此词,以为人之成大事业者,必皆经历三个境界,而稼轩此词之境界为第三即最终最高境。此特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王先生早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

      从词调来讲,《青玉案》十分别致,它原是双调,上下片相同,只上片第二句变成三字一断的叠句,跌宕生姿。下片则无此断叠,一连三个七字排句,可排比,可变幻,总随词人之意,但排句之势是一气呵成的,单单等到排比完了,才逼出煞拍的警策句。北宋另有贺铸一首(《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此义正可参看。

      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①,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阅读全文]...

2022-02-27 20:40:44
当前热门
形容柳青的古诗词 - 句子
形容柳青的古诗词 - 语录
形容柳青的古诗词 - 说说
形容柳青的古诗词 - 名言
形容柳青的古诗词 - 诗词
形容柳青的古诗词 - 祝福
形容柳青的古诗词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