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淮上渔者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淮上渔者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淮上渔者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淮上渔者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江上渔者古诗
《江上渔者》是北宋文学家、诗人范仲淹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的小诗指出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鲈鱼味道的鲜美,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危境与艰辛。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江上渔者古诗,希望有所帮助!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
①渔者:捕鱼的人。
②但:只。爱:喜欢。
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生长快,体大味美。
④君:你。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⑤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⑥风波:波浪。
⑦一叶舟:像落叶漂浮在水面的小船。
译文:
江上来来往往无数人,只知喜爱鲈鱼之鲜美。
请您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赏析:
这首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的小诗,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
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往来’的原因。后二句牵过的视线,指示出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注意捕鱼的情景。鲈鱼虽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
表现手法上,该诗无华丽词藻,无艰字僻典,无斧迹凿痕,以*常的语言,*常的人物、事物,表达不*常的思想、情感,产生不*常的艺术效果。
作者简介:
范仲淹,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上疏《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十项改革措施。庆历五年(1045年),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任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知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行至徐州,与世长辞,享年六十四岁,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淮上渔者
【唐】郑谷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江浦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明·唐寅
淮河由西向东,流经河南、安徽和江苏三省。白浪滚滚的淮河水面,有白发渔翁以船为家。轻风阵阵,渔船随处飘流。老渔夫刚刚钓得尺把长的鲈鱼,儿孙们在白茫茫的荻花丛中忙着生火做饭。
船家的生活,明代另一位诗人唐之淳也写过:
八尺长竿一具罾,前船相唤后船应。
得鱼换米兼沽酒,更取鱼油作夜灯。
基本是写实了。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注释:
1、渔者:捕鱼的人。
2、但:只。
3、君:你。
4、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5、风波:风浪。
6、爱:喜欢。
7、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生长快,体大味美。
8、一叶舟:像飘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译文:
江岸上来来往往的行人,
只喜欢鲈鱼味道的鲜美。
请您看那一夜小小渔船,
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赏析:
这首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的小诗,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往来’的原因。后二句牵过的视线,指示出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注意捕鱼的情景。鲈鱼虽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译文: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是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你看江中那小小的渔船,在风浪中飘荡,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江上渔者》古诗
范仲淹是主张革新的政治家,北宋仁宗时曾担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他能够关心生活在社会下层的一般民众的疾苦,写过一些同情劳动人民的诗歌作品,但流传下来的很少。下面我们来欣赏其《江上渔者》!
作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②爱鲈鱼③美。
君④看⑦一叶舟, 出没⑤风波⑥里。
【注释】
①渔者:捕鱼的人。
②但:只。爱:喜欢。
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 味道鲜美的鱼。 生长快,体大味美。
④君:你。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⑤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⑥风波:波浪。
⑦一叶舟:像落叶漂浮在水面的小船。
【译文】
江上来来往往无数人, 只知喜爱鲈鱼之鲜美。
请您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鉴赏】
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往来’的原因。后二句通过的视线,指示出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注意捕鱼的情景。鲈鱼虽然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1]创作背景范仲淹是主张革新的政治家,北宋仁宗时曾担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他能够关心生活在社会下层的一般民众的疾苦,写过一些同情劳动人民的诗歌作品,但流传下来的很少。
江南水乡,川道纵横,极富鱼虾之利。其中以江苏松江四腮鲈鱼最为知名。凡往来于松江水上的,没有不喜欢这一特产,不希望一尝这一美味佳肴的。范仲淹江苏吴县人,生长在松江边上。对这一情况,知之甚深。但他发之于诗,却没有把注意力仅仅停留在对鲈鱼这一美味的品尝和赞叹上,而是注意到了另外一些更值得注意的东西。注意到了隐藏在这一特产背后的渔民的痛苦和艰险,并且深表同情。
【作者感情】
表达作者对渔民工作痛苦艰险的同情。
拓展:古诗《江上渔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江上渔者》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想象诗人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解诗题。
1、同学们,相信大家都知道《锄禾》这首古诗,谁能背诵。(学生背诵)教师出示古诗:《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哪位小朋友能把它读好?(指名朗读评价引导:你可读得真好。但老师想知道你为什么要这样读?)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古诗——《江上渔者》(板书课题)。
2、解诗题:同学们,你觉得题目是什么意思?
学生:江上打鱼的人。(教师引导: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理解:渔者——以打鱼为生的人。这首题目的意思是:江上以打鱼为生的人。
3、读诗题:
二、读诗解意。
1、好,接下来我们就来学*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诗句。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谁会读这首诗。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
“出没”的“没”读作“mò”,不要读作“méi”。“风波”的“波”读作“bō”,不要读作“pō”。
(教师引导性的评价:你可真了不起,第一次就能把诗句读正确。你也很了不起,读得很有感情,但老师这里还要提醒一下“出没”这个词语的读音。请你再读一遍好吗?……)
2、自由朗读: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这首诗,注意把诗句中字的读音读正确。可以自己多读几遍,也可以读给同学听。
谁愿意再来读这首古诗,并能将诗读正确。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帮助听听,如果同学有读错的地方,请帮助指出来,如果没有读错的地方,我们就用掌声来表扬他,好吗!)
学生朗读,评价。
学生齐读。
3、解词连句知大意。
(1)我们读古诗,不但要会读,而且要知道诗句的意思,下面请同学们,再次仔细地读读诗句,根据下面的注释想想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把不明的字词画下来,然后可以和同学商量,当然也可以找身边的老师请教。
注释:往来:来来往往。但:只。美:鲜美。出没: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风波:风浪。
(2)学生自由读,了解诗句意思。
(3)学生集体交流诗句的主要内容。
图片来源于网络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名篇《岳阳楼记》为人所熟知。
这是一首耐人寻味的小诗,反映了渔民劳动的艰辛和不易。每一份美好的劳动成果背后,都暗含着艰辛甚至危险。“江上往来人”,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但是如此热闹的原因是什么呢?诗人似乎很轻描淡写地告诉我们,原来人们都喜爱吃鲈鱼,等待的都是买鱼的人。但是鲈鱼哪里这么容易获得呢?诗人接着说,你看那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它就像是飘在江面上的一片叶子,随时都有生命危险。鲈鱼虽然味道鲜美,但是捕捉它确实极其艰辛。
“往来人”的悠闲自得和“一叶舟”里渔夫的辛苦紧张,在这强烈的对比之下更加显现出渔民生活的不易。在这首小诗里,我们也仿佛读到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伟大情怀。
【注释】
①渔者:捕鱼的人;②但:只;③一叶舟:渔船很小,在江面上漂浮着就好像是一片树叶漂在水上;④出没:若隐若现;⑤风波:风浪。
范仲淹从小读书就十分刻苦,他经常去附*长山上的醴泉寺寄宿读书。那时候,生活比较贫苦,他就每天只煮一碗稠粥,等粥凉了,就用筷子在中间划上一个“十”字,分成四块,早上和晚上各取两块,拌上几根咸菜吃,就这样在寺庙里读了几年的书。后来人们就根据他刻苦读书的故事创作了一个词——“划粥割齑”,“齑”的意思是捣碎的姜、蒜、韭菜等,这个成语就是用来形容一个人学*十分刻苦的。
有一天,范仲淹在松江上划船游玩。他站在船头眺望着江面的风景,看到远处的江面上有几只渔船,渔民们正在船头上撒网捕鱼,一会儿风浪来了,小船就被吹着左右摇摆,晃晃悠悠,船头的人要是站不好就会一不小心跌进江水之中。他还看到离岸边不远处还有一艘豪华的大船,那是专供人游玩的游览船,在上面可以观光,还可以吃到现场打捞上来的新鲜鲈鱼。
一面是渔民们冒着重重危险打鱼,一面是游玩的人们在品尝美味的鲈鱼,范仲淹感慨万分,写下了一首《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范仲淹说吃鱼的人只知道鲈鱼好吃,却不知道打鱼人既辛苦又危险啊。在范仲淹年轻的时候,有一次他和几个朋友上街,正巧遇到了一个算命先生,他就问算命先生:“你算算我的命,看我能不能做宰相?”宰相可是古时候最大的官。
算命先生一听他这么大的口气,就笑了笑说:“你太夸大了。”意思是当不了的。
然后范仲淹又问道:“那你给我算算,看我可不可以做医生?”算命先生奇怪地说:“你怎么从宰相一下就跳到了医生?这也差得太远了吧。”
范仲淹就说:“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宰相和医生能够救人啊。如果能做宰相,就可以辅佐皇帝治理国家、造福天下,让百姓们安居乐业;如果做不了呢,做个技艺高超的医生也很好,可以为穷苦的百姓治病。”
算命先生一听他这么说,心生敬佩,对他说道:“你有这种心胸,以后会做宰相的。”*就把这个故事叫作“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意思就是不做个好宰相就做个好医生。
后来范仲淹真的做了官,而且最高的时候还真的就做到了相当于副宰相的职位。虽然位高权重,但是他的生活却一直都没有改变,还是十分勤俭,而且不忘关心贫苦的人民,他用自己做官的工资救助了三百多个生活困难的人呢。
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 但②爱鲈鱼③美。
君④看⑦一叶舟, 出没⑤风波⑥里。
【注释】
①渔者:捕鱼的人。
②但:只。爱:喜欢。
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 味道鲜美的鱼。 生长快,体大味美。
④君:你。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⑤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⑥风波:波浪。
⑦一叶舟:像落叶漂浮在水面的小船。
【译文】
江上来来往往无数人, 只知喜爱鲈鱼之鲜美。
请您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鉴赏】
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往来’的原因。后二句通过的视线,指示出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注意捕鱼的情景。鲈鱼虽然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1]创作背景 范仲淹是主张革新的政治家,北宋仁宗时曾担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他能够关心生活在社会下层的一般民众的疾苦,写过一些同情劳动人民的诗歌作品,但流传下来的很少。
江南水乡,川道纵横,极富鱼虾之利。其中以江苏松江四腮鲈鱼最为知名。凡往来于松江水上的,没有不喜欢这一特产,不希望一尝这一美味佳肴的。范仲淹江苏吴县人,生长在松江边上。对这一情况,知之甚深。但他发之于诗,却没有把注意力仅仅停留在对鲈鱼这一美味的品尝和赞叹上,而是注意到了另外一些更值得注意的东西。注意到了隐藏在这一特产背后的渔民的痛苦和艰险,并且深表同情。
【作者感情】
表达作者对渔民工作痛苦艰险的同情。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作品赏析】
《江上渔者》是北宋文学家、诗人范仲淹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小诗指出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鲈鱼味道的鲜美,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危境与艰辛。
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希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全诗用词精练,无华丽词藻,无艰字僻典,无斧迹凿痕,以*常的语言,*常的人物、事物,表达不*常的思想、情感,产生了不*常的艺术效果。
【注释】
①渔者:捕鱼的人。
②但:只。
③爱:喜欢。
④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 味道鲜美的鱼,生活在*岸浅海夏秋进入淡水河川后,肉更肥美,尤以松江所产最为名贵。
⑤君:你。
⑥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⑦出没:在风浪中上下颠簸,忽隐忽现。
⑧风波:波浪。
【大意】
江岸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欢鲈鱼的味道鲜美。请您看看江面上那一片树叶似的小船,在大风大浪中上下颠簸,时隐时现,多危险啊!
1-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唐代:张志和《渔歌子》
-2-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唐代:柳宗元《渔翁》
-3-
叶艇悠扬鹤发垂,生涯空托一纶丝。
是非不向眼前起,寒暑任从波上移。
风漾长歌笼月里,梦和春雨昼眠时。
逍遥此意谁人会,应有青山渌水知。
——唐代:罗隐《赠渔翁》
-4-
草衣荷笠鬓如霜,自说家编楚水阳。
满岸秋风吹枳橘,绕陂烟雨种菰蒋。
芦刀夜鲙红鳞腻,水甑朝蒸紫芋香。
曾向五湖期范蠡,尔来空阔久相忘。
——唐代:韦庄《赠渔翁》
-5-
八月九月芦花飞,南谿老人重钓归。
秋山入帘翠滴滴,野艇倚槛云依依。
却把渔竿寻小径,闲梳鹤发对斜晖。
翻嫌四皓曾多事,出为储皇定是非。
——唐代:张志和《渔父》
-6-
一竿青竹*隈,荷叶衣裳可自裁。
潭定静悬丝影直,风高斜飐浪纹开。
朝携轻棹穿云去,暮背寒塘戴月回。
世上无穷嶮巇事,算应难入钓船来。
——唐代:秦韬玉《钓翁》
-7-
来往烟波非定居,生涯蓑褐外无馀。
闲垂两鬓任如鹤,只系一竿时得鱼。
月浦扣船歌皎洁,雨蓬隈岸卧萧疏。
行人误话金张贵,笑指北邙丘与墟。
——唐代:罗邺《钓翁》
-8-
扁舟沧浪叟,心与沧浪清。
不自道乡里,无人知姓名。
朝从滩上饭,暮向芦中宿。
歌竟还复歌,手持一竿竹。
竿头钓丝长丈馀,鼓枻乘流无定居。
世人那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
——唐代:岑参《渔父》
-9-
问君何所适,暮暮逢烟水。
独与不系舟,往来楚云里。
钓鱼非一岁,终日只如此。
《泊秦淮》原文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花。
《泊秦淮》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称杜紫薇。(来源: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 )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
《泊秦淮》简介
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游秦淮,在船上听见歌女唱《玉树*花》,绮艳轻荡,男女之间互相唱和,歌声哀伤,是亡国之音。当年陈后主长期沉迷于这种萎靡的生活,视国政为儿戏,终于丢了江山。陈朝虽亡,这种靡靡的音乐却留传下来,还在秦淮歌女中传唱,这使杜牧非常感慨。他的诗说: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其实这是借题发挥,他讥讽的实际是晚唐政治:群臣们又沉湎于酒色,快步陈后主的后尘了。秦淮一隅,寄托如此深沉的兴亡感,足见金陵在当时全国政治中心已经移向长安的情况下,影响仍然很大。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好些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当他来到当时还是一片繁华的秦淮河上,听到酒家歌女演唱《*花》曲,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诗中说,金陵歌女“不知亡国恨”,还唱着那《*花》曲。其实,这是作者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班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泊秦淮》欣赏]
淮上渔者的古诗
刚上渔者的古诗
上江渔者的古诗
江上渔者古诗江上渔者的
江上渔者的古诗江上渔者
为上渔者唐郑谷的古诗
江上渔者的古诗
蝉江上渔者的古诗
江上渔者古诗的图
江上渔者的古诗卡
江上渔者的画古诗
江上渔者的古诗歌
江上渔者的古诗和作者
古诗江上渔者谁写的
古诗江上渔者是谁作的
与江上渔者有关的古诗
古诗江上渔者的配画
古诗江上渔者的古诗
江上渔者的爱上古诗
江上渔者的古诗伴奏
萌宝读古诗的江上渔者
江上渔者有拼音的古诗
江上渔者古诗的感悟
《江上渔者》的古诗拼音
江上渔者古诗的特点
杜甫的古诗江上渔者
与江上渔者同类的古诗
江上渔者古诗的重点
古诗江上渔者的含义
江上渔者的拼音古诗
迈的古诗词
他日的古诗词
求一首福寿康宁的古诗词
古代含岳轻的古诗
雪消融的古诗词
抗疫情期间的古诗有吗
意思是脏乱的古诗
成长的精彩的古诗开头结尾
想念孩子的古文古诗
说香气浓的古诗
含有香径的古诗词
关于雪的题目古诗
冬至的儿歌古诗
写貂蝉的古诗还有
古诗三首元旦的由来
描写人高贵的古诗
除在这首古诗的反义词
关于音乐的古诗鸡是
赞美琵琶女的古诗
古诗和新诗在格律上的区别
关于草原的10首古诗词
告别旧年迎接新年的古诗
寒冷又不怕冷的古诗
乏累的古诗词
游西山村古诗全文的加拼音
题西安的古诗
112个字的古诗书法作品
潼关吏中的古诗
古诗山行的多字诗意
古诗小池的律动
农民和牛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