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欧阳修元夕古诗的诗意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欧阳修元夕古诗的诗意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欧阳修元夕古诗的诗意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欧阳修元夕古诗的诗意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欧阳修古诗《生查子·元夕》
《生查子·元夕》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全诗表达出词人对昔日恋人的一往情深。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欧阳修古诗《生查子·元夕》,欢迎大家阅读!
《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前言】
《生查子·元夕》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词的上片写去年元夜情事。头两句写元宵之夜的繁华热闹,为下文情人的出场渲染出一种柔情的氛围。后两句情景交融,写出了恋人在月光柳影下两情依依、情话绵绵的景象,制造出朦胧清幽、婉约柔美的意境。下片写今年元夜相思之苦。“月与灯依旧”与“不见去年人”相对照,引出“泪湿春衫袖”这一旧情难续的沉重哀伤,表达出词人对昔日恋人的一往情深。
【注释】
1、元夜:元宵之夜。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自唐朝起有观灯闹夜的民间风俗。北宋时从十四到十六三天,开宵禁,游灯街花市,通宵歌舞,盛况空前,也是年轻人蜜约幽会,谈情说爱的好机会。
2、花市:民俗每年春时举行的卖花、赏花的集市。
3、灯如昼:灯火像白天一样。据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元宵》载:“正月十五日元宵,……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由此可见当时元宵节的繁华景象。
4、月上:一作“月到”。
5、见:看见。
6、泪湿:一作“泪满”。
7、春衫:年少时穿的衣服,也指代年轻时的自己。
【翻译】
去年元宵夜之时,花市上灯光明亮如同白昼。佳人相约,在月上柳梢头之时,黄昏之后。今年元宵夜之时,月光与灯光明亮依旧。可是却见不到去年的佳人,相思之泪打湿了春衫的衣袖。
【鉴赏】
这首元夜恋旧的《生查子·元夕》是欧阳修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词的上片回忆从前幽会,充满希望与幸福,可见两情是何等欢洽。而周围的环境,无论是花、灯,还是月、柳,都成了爱的见证,美的表白,未来幸福的图景。情与景联系在一起,展现了美的意境。
此词亦见朱淑真集,南宋曾慥《乐府雅词》以为欧阳修作。曾氏曾将欧词中诸多可疑者尽予删芟,而不疑此词,其著作权当归于欧阳修。词以灵光独运的艺术构思,使今与昔、悲与欢互相交织、前后映照,从而巧妙地抒写了物是人非、不堪回首之感。上片追忆去年元夜的欢会。“花市灯如昼”,极写元宵灯火辉煌。自唐代起,就有元夜张灯、观灯的*俗,至宋而其风益盛。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记灯市景象云“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可知, “花市灯如昼”乃状其实况,略无夸饰。
但描写灯市不过是为了展示欢会的时空背景,因而一笔带过,不多着力。“月上柳梢头”二句含“宾”就“主”,再现那令人沉醉的情景。“黄昏后”,交待主人公与其情侣相会的时间。“月上柳梢头”,既是对“黄昏后”这一时间概念的形象示现,也是对男女主人公欢会的环境的补充描绘——明月皎皎,垂柳依依,是那样富于诗情画意!“人约”,点出男女主人公并非邂逅灯市,而是早有密约。这表明他们即便尚未私订终身,至少也彼此倾心。值得称道的是,作者没有正面涉笔他们相会前的心驰神往,见面后的欢声笑语以及分手后时的意乱情迷,而仅用一句“人约黄昏后”提示, 深得艺术三昧。
下片抒写今年元夜重临故地,不见伊人的感伤。 “月与灯依旧”,说明景物与去年一般无二,照样月光普照,华灯齐放。但风景无殊,人事全异。物是人非的怅惘,今昔对比的凄凉,由此美景也变为伤感之景,月与灯交织而就的花市夜景即由明亮化为暗淡。淡漠冷清的伤感弥漫于词的下片。灯、花、月、柳,在主人公眼里只不过是凄凉的化身、伤感的催化剂、相思的见证。而今佳人难觅,泪眼看花花亦悲,泪满衣袖。
“不见去年人”二句情绪一落千丈:去年莺俦燕侣,对诉衷肠,今年孤身支影, 徒忆前盟, 主人公怎能不抚今思昔,泪下如注。因何“不见”,一字不及,或话有难言之隐,或许故意留下悬念。全词的艺术构思*似于唐人崔护的《游城南》诗(去年今日此门中),却较崔诗更见语言的回环错综之美,也更具民歌风味。古人如此,今人亦然。世间总有太多的伤感和遗憾。世事在变,沧海桑田。回眸寻望,昔人都已不见,此地空余断肠人。滚滚红尘,茫茫人海,佳人无处寻觅,便纵有柔情万种,更与何人说?
【拓展内容】
生查子·元夕作文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佳节。这个节日被喻为*情人节,多少与欧阳修的这首《生查子·元夕》有点关系。
这首词写了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还写了今日不见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话,却又余味绕梁。词的上阕写的是“去年元夜”的事情,花市的灯像白天一样亮。月上中天,柳下相约;灯火阑珊,两情相悦;花前月下,柔情蜜意。明月,柳梢,都是相爱的见证。下阕写了“今年元夜”的情景。“月与灯依旧”,依旧的只有月与灯吗,其实景物皆依旧。“不见去年人”,只不过是赏灯人的心境不同罢了。“泪湿春衫袖”,一个“湿”字,将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物是人非的怅惘,今昔对比的凄凉,由此美景也变为伤感之景,璀璨的元宵夜景也由明亮化为暗淡。灯、花、月、柳,在主人公眼是凄凉的化身、伤感的催化剂、相思的见证。而今佳人难觅,泪眼看花花亦悲。在对比中词人的伤感越发令人感慨。
这种“今非昨,人成各”的情感在古诗词里还有很多。比如“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自古多情空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
写出如田园一般淡雅自然的《醉翁亭记》的欧阳修,婉约起来一样的柔情百转。
灯花又亮了,我在这桥头站着,还是相似的场景,可是你再也不会回来了。
《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去年元夜时,花市如灯昼”这相似的场景诗人想起,去年元宵节的时候,花市也是这般灯火通明,亮如白昼,我还拉着你的手漫步在这花市的街头,气氛甜蜜。”元夜”是元宵之夜,是农历正月十五,这是从唐朝开始的民间*俗,在正月十五赏灯花,闹元宵,”花市”是每年春节元宵之时举行的卖花赏花的活动的集市,”灯如昼”,灯光像白天一样明亮,去年元夜时,女主人公和心爱的人赏花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大街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夜晚灯火通明,人与月光相呼应,显得格外柔美。
颈联两句颇有”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韵味,月牙刚刚露出枝头,似是在悄悄打量树下许下山盟海誓的男女。”月上”也是指月到的意思,与心爱的人相约在黄昏之后,月亮跑到树梢头上的时候,在一起互诉衷肠。女主人公在上一句回忆去年在一起的美好场景,画面逐渐转入柳梢头,灯光的颜色变得昏暗,两个人相约在黄昏之时互诉衷肠,黄昏暗示凄凉,预示着会有不好点事情发生,氛围逐渐转入悲伤,引出下面的诗句。诗人一笔带过去年元夜赏花的情景,为下文抒情做了铺垫。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今年赏灯花的时间又到了,月光和灯光仍然同去年一样,转眼之间,一年过去了,眼前的场景和记忆里的场景一样,去年也是这样的圆月,也是这样的灯光,这里的”花市灯如昼”与”月与灯依旧”相互照应,不禁流露出一种伤感,之所以伤感,是因为”不见去年人”同样的场景,可是物是人非,”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诗人没有心情赏月赏灯花,内心只有无限的悲伤愁绪,令人肝肠寸断。
尾联感情悲凉,这么美好的场景,再也见不到去年的故人了,不禁留下了相思的泪水,打湿了春衫衣袖,”春衫”是指年少时所穿的衣服,在这里作者也指自己年轻的时候,词人写了今年与去年的区别,人的有无,诗人的情感也产生天差地别的变化,由最开始的大喜,到结尾的大悲,两个极端体现感情的大起大跌,上片写去年,下片写今日,两种天差地别的场景,相互对应,”人约黄昏后”和”不见去年人”相互对照,重叠对应,表现主人公的无边的痛苦。”泪湿春衫袖”将主人公的情绪宣泄出来,流露出无边的痛苦,同时又饱含心酸。
这首词是主人公把去年今日做对比,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感慨,诗人将什么不同时间的景象连?在一起,写了一位女子的爱情故事,既有在一起时的甜蜜,又含有伊人不见的惆怅痛苦,相传这首诗是词人怀念他第二任妻子所作,诗人无限惆怅都化作泪水打湿衣袖,旧情难续,往日场景历历在目,今昔对比,巧妙的写了物是人非,表达了诗人爱情之路坎坷,体现他的悲伤痛苦,语言*淡,真实朴素,广为流传。
又是一年灯火通明,却等不来伊人归……
庆历五年(1045年),革新失败后,三十九岁的欧阳修被放逐到滁州,任滁州太守。
在此期间,他寄情山水,恣意江湖,以宽达洒脱的大手笔写下了《醉翁亭记》《丰乐亭游春》等传世之作,以及一些独具艺术性和思想性的诗词佳作。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其中的一首颇具艺术性与哲理性的七言绝句一一《画眉鸟》。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这是一首自由的颂歌!它通过一只画眉鸟在金贵的笼子里和山林间的不同感受,来表现诗人对自然,对自由的无限向往之情。
全诗采取的主要手法是对比。
前两句写画眉鸟在自然环境中自由飞翔随意歌唱的情景,首句百啭千声,既是形容声音的婉转动听繁复多样,也是表现在它的自由自在,即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承接上句,仍是随意移的注脚。以景换景,就如电影镜头,这个画面无逢嵌入到另一个画面,通过自然景观,山花灿烂,鸟儿低可栖高可息,把随意移的描述推向更高的维度,充分展现自由的可贵。又如唱歌,先是低音,继而中音高音,高亢入云,把读者的胃口吊住,为后面的转合作足了铺垫。
其实人鸟的意识并不能共道,诗人不过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借助外物画眉鸟来抒发一下而已。
第三句在前两句柔和的画风下,急转直下,让读者以为本可以看个文艺片,却不料切换到了惊悚片,画眉鸟不知是自入还是误入,就到了金贵的笼子里了。
上一秒还见它在自行车后座上笑,眨眼间就又坐在宝马豪门里哭了。
就象一支股票,先是高开高走,你在洋洋得意之时,突然黑马杀至,崩盘在即,立刻呈断崖式下跌,到了第回句,大局已定,再也无法恢复至原有的盘面,令人扼吭拊背而叹。
三四两句,写画眉鸟的另一种生活,华贵而不能自由的环境,锁入金笼,再也不能随意移的鸣出百啭千声了。
末三字以自在啼作结,自然而不带痕迹的衬托出金笼听的无奈。
全诗通过强烈的对比手法,把跌荡起伏玩得天衣无缝,若非诗人有着唐宋八大家的妙手生花,谁又能有此笔力?
就好比你在桂林玩个漂流,前一段行程*群山如画,鸟语花香,伊人在侧,风和日丽。正心情大好之时,冷不防一个急流险滩河水呈瀑布式的下行,竹筏前端已沁入水中,就在你心惊胆战以为要去河神那比武招亲之时,竹筏后半部已是跌停在河面,溅起一片水花,竹筏又复*衡*稳,向前而行。把你一个脆弱的小心脏玩得扑楞扑楞的。你侧目身旁,伊人如玉,回望身后,群山如画。于惊魂甫定之后,左右顾盼之间,内心无比洒脱,半无半丝哀怨。
在短短二十八个字之中,诗人用大手笔,超凡脱俗的表明了自由可贵的哲理。虽有郁闷,却并不忧伤,一种宁可寄情山水也不违背自己的政治理念而同流的洒脱之风,透字而岀。
任何文字,写景状物的目的,不外乎抒情言志,这首《画眉鸟》也不例外。
庆历四年,以范仲淹为首的革新派失败,范仲淹,韩琦,富弼等相继罢官。
诗人“不畏群邪切齿之祸,敢冒一人难犯之颜”,上书为革新派辦诬。终不为庙堂所容,次年即被外放滁州。
对于革新的失败,诗人并不象柳宗元那样表现出过多的哀怨与愤懑。他似乎并不以放逐为意,反而在滁州的山水间享受着极大的愉悦。这从他在这期间所作的《丰乐亭游春》及《醉翁亭记》中,可窥一迹。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林间也”,若把这句名言,映照这首绝句的意境,最是合适。二者差不多都是作于放逐滁州的同一时期,都是作者当时心绪的真实写照。
通过画眉鸟对山花红紫的赞美,对金笼生活的厌恶,以及对林间自在啼的向往,真实地流露出当时的思想和情感,复杂中透着矛盾,矛盾中有着一丝洒脱,洒脱中又有着若有若无的不甘,同时也展现了一种酸葡萄的心理,你不要格老子在庙堂呆,格老子就暂时在山林间快活快活。你以为格老子吃了亏,却怎知格老子正得了便宜在卖乖呢。
这在深层次上倒和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好还”相类似,只不过一个表达的明确,一个表达的隐晦罢了。
若抛开这些时代背景,单就以诗论诗,这首《画眉鸟》,已不足是仅限于诗人所表露的那种不以放逐为意的宽达与洒脱胸怀,和陶醉于自然山水无拘束的快感,还有颇为广泛的哲理启示,ta告诉我们,自由是可贵的,在丧失之后体会更深。
ta还告诉我们,禁锢压抑是不可取的,是会堙没才能的。
画眉鸟在笼中,鸣不出百啭千声的原因,是它不能随意移。只有在自在啼的自由前提下,才能充分的发挥运用好才智。
当然了,这都是*的臆想,至于是不是诗人这首诗的初衷,就不得而知了。
欧阳修晚年好佛,自号六一居士,*对他诗文的评价,使其荣身唐宋八大家之一,身前身后,皆有誉名,为千百年来文人所仰视。我想并不单单是诗词文章的清丽脱俗所致,亦必与其长期身居庙堂高位是分不开的。
如古诗十九首,虽说千古流传,却至今都不知道作者是谁。
环滁(1)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3)。山行(4)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5)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6),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7),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8)。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9)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10)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1)。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12),云归而岩穴暝(13),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14)。野芳发而幽香(15),佳木秀而繁阴(16),风霜高洁(17),水落而石出(18)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19),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20)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21),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22),山肴野蔌(23),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24);射者中(25),奕(26)者胜,觥筹交错(27),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28)白发,颓然(29)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30)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31),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3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33)欧阳修也。
[注释]
(1)环:环绕。滁(chú除):指滁州城,今安徽省滁县。
(2)林壑(hè贺):树林和山谷。
(3)“望之”二句:望去树林茂密而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蔚(wèi卫)然,草木茂盛的样子。琅(láng狼)琊(yá牙),山名,在滁州西南十里。
(4)山行:沿山路而行。
(5)潺(chán缠)潺:流水声。
(6)峰回路转:山势曲折回环,路也随着转弯。
(7)“有亭”句:有个亭子四角翘起,象鸟儿展翅欲飞似的,高踞在泉水之旁。翼然,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临,居高临下。
(8)“名之”二句:给亭子题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醉翁”的名字来给它命名的。名,作动词用,取名。太守,即郡太守,秦代郡的行政长官。宋代行政区划有州无郡,州长官称知州。这里称太守是沿用旧名。
(9)饮少辄(zhé哲)醉:喝一点就醉。
(10)乎:同“于”。
(11)“得之”句: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12)若夫:他转连词,相当于“说到那”、“至于”。日出而林霏(fēi非)开:太阳一出来,树林的雾气就散了。霏:云气。
(13)“云归”句:烟云聚扰来,山谷就阴暗了。
(14)“晦(huì会)明”二句:或暗或明,随时变化,这是山间早上和晚上不同的景色啊!晦,昏暗。
(15)“野芳”句:野花开了,发出清幽的香气。这是写春季。芳,指代花。
(16)“佳木”句:美好的树木吱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这是写夏季。秀,发荣滋长。
(17)风霜高洁:即“风高霜洁”,形容秋高气爽,霜色洁白。这是写秋天景色。
(18)水落而石出:这是写冬天的景色。
(19)“朝而往”二句:早上入山游赏,晚上返回。
(20)负者:肩负东西的人。
(21)伛(yǔ语)偻(lǚ吕):俯身躬背的样子。指老年人。提携:指被人搀扶的小孩。
(22)泉香而酒洌(liè列):泉水香甜而酒味清凉。洌,清。一作“泉洌而酒香”。
(23)山肴(yáo 摇):用山中禽兽作的菜,即野味。肴,荤菜。野蔌(sù速):野菜。
(24)“宴酣(hān)憨”二句:宴会中痛饮的快乐,不在于用音乐来助兴。酣,喝酒喝到高兴的时候。丝竹,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代指音乐。
(25)射者中(zhòng众):投壶的人投中了。射,指投壶,古代的一种游戏。把箭投入壶中,以投中多少决胜负。
(26)奕(yì义):指下围棋。
(27)觥(gōng工):用犀牛角作的酒杯。筹:酒筹,行酒令时用来决输赢的竹制筹码。交错:杂乱。
(28)苍颜:苍老的面容。
(29)颓然:这里指醉后昏然欲倒的样子。
(30)已而:过了一些时候。
(31)阴翳(yì义):树木枝叶茂密成荫。翳,遮盖。
(32)“人知”二句: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而感到快乐,却不知道太守在享受他独特的乐趣(指太守为人们的快乐而感到快乐)。前一“乐”字用为动词,有“得到乐趣”的意思。其乐,指滁人的快乐。
(33)庐陵:即吉州,今江西吉安县,欧阳修的家乡。
[译诗、诗意]
滁州的四周都是山。它的西南角的几座山峰,树林山谷特别的美。看上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了六七里路,渐渐听见潺潺的水声,从两个山峰之间流出来的,就是所谓的酿泉。山势曲直,路也跟着弯转,于是就可以看见在山泉的上方有个像鸟的翅膀张开着一样的亭子。这就是醉翁亭了。造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字的是这呢?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称呼这亭子的。太守和宾客们在这里饮酒,喝一点点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因此给自己起了个号叫醉翁。醉翁的心思不在于饮酒,而在于山山水水之间。这山水的乐趣,是领会在心中,寄托在酒里的。
当那太阳出来以后,林间的烟雾逐渐散开,到傍晚云雾凝聚,山谷就昏暗了,这明暗的变化,正是山间早晚的景象。野花盛开,幽香阵阵;林木繁盛,枝叶成荫;天高气爽,秋霜洁白;溪水低落,石出水面。这是山间四季的景象。早上出去,晚上回来,四季的景象各不相同,乐趣也就无穷无尽了。
至于那些背着东西在路上边走边唱,走累了在树下歇歇脚,前面的的呼喊,后面的回应,拉着老人和孩子,来来往往不间断的,是滁州人在游玩。我们在溪水边上捉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做酒,泉水香,酒色清;野菜野味,随意放在地上。着这就是太守的宴会。宴会欢畅尽兴,不在乎有没有音乐。投壶的中了,下棋的赢了,于是旧杯和筹码递过来递过去,有的站了起来,有的坐了下去,吵吵闹闹的,是诸位宾客。那个面容苍老头发花白,昏昏沉沉倒在他们当中的,是太守醉倒了。
过了一会儿,夕阳要落山了,人影散乱,太守回去了,宾客们跟随着。树林渐渐暗了下来,鸟儿在树林上上下下地叫着。游人离开了,鸟儿开始高兴了。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而不知道人们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而不知道太守的快乐自有他快乐的道理。酒醉了能和大家一起享受快乐,酒醒了可以用文章记叙下这快乐,那就是太守了。太守是谁呢?就是庐陵人欧阳修。
[赏析]
讲解-层次分析
第一段:
1、一起笔,仅用“环滁皆山也”五字,概括描述了滁州的地理特征,鸟瞰全景。过去有人买到欧阳修《醉翁亭记》的草稿,看到原稿说滁州四面都有山,用了几十个字,后来改定,仅“环滁皆山也”五字。这一句历来被誉为锤炼字句的典范。作者从大环境、大背景写起,然后突出写西南诸峰,因为那里林壑尤美。
下面再把范围缩小,突出介绍那蔚蓝而深秀的琅琊。再往下,视野推前,由俯及仰,沿山路而上,先写听觉,渐闻水声潺潺;接写视觉,有泉泻出于两峰之间。介绍:酿泉也。
继续前进,峰回路转,突然出现一个翼然临于泉上的亭子的特写镜头,这镜头不是*摄,而是由下向上仰摄的。在此点题:醉翁亭也。
这一层用最经济的笔墨和最集中的画面把作者想要突出的重点(山、泉、亭)尽收眼底,轮廓分明,眉目疏朗,方位清楚,从大到小,由俯及仰,自远而*,一步一步地把读者引入佳境。同时把下文“朝而往,暮而归”的游览路线具体交待清楚,为下文写人的活动布置好了环境。
2、亭的得名。紧接点题,说明建亭者和名亭者。只说取名的是太守,伏下一笔,而把“庐陵欧阳修也”留作全篇的结句。这样既使文章曲折有致,也显出作者表面的闲逸和内心的深沉。“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寓之酒也”,进一步说明“醉翁”二字的深意,把景与情直接联系起来,突出了一个“乐”字,为下文的发挥作好铺垫。
《生查子·元夕》
作者:欧阳修
原文: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注释:
1、元夜:又称“元夕”,指农历正月十五夜,也称上元节。自唐代元夜张灯,故又称“灯节”。
2、花市:指元夜花灯照耀的灯市。
3、春衫:年少时穿的衣服,可指代年轻时的自己。
翻译:
去年元宵夜的时候,
花市上灯光明亮如同白昼。
在明月登上柳梢头之时,
与佳人相约黄昏之后。
今年元宵夜的时候,
月光与灯光依旧明亮。
可是却已见不到去年的佳人,
相思之泪沾透了他年少时穿的衣服。
赏析:
这是首相思词,写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与今日不见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话,饶有韵味。词的上阕写“去年元夜”的事情,花市的灯像白天一样亮,不但是观灯赏月的好时节,也给恋爱的青年男女以良好的时机,在灯火阑珊处秘密相会。“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二句言有尽而意无穷。柔情密意溢于言表。下阕写“今年元夜”的情景。“月与灯依旧”,虽然只举月与灯,实际应包括二三句的花和柳,是说闹市佳节良宵与去年一样,景物依旧。下一句“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表情极明显,一个“湿”字,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词与唐朝诗人崔护的名作《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异曲同工之妙。词中描写了作者昔日一段缠绵悱恻、难以忘怀的爱情,抒发了旧日恋情破灭后的失落感与孤独感。
上片追忆去年元夜欢会的往事。“花市灯如昼”极写元宵之夜的灯火辉煌,那次约会,两情相悦。周围的环境,花市,彩灯,明丽如同白天;明月,柳梢,都是相爱的见证。后两句情景交融,写出了恋人月光柳影下两情依依、情话绵绵的景象,制造出朦胧清幽、婉约柔美的意境。
下片写今年元夜重临故地,想念伊人的伤感。“今年元夜时”写出主人公情思幽幽,喟然而叹。“月与灯依旧”作了明确的对比,今天所见,依然如故,引出“泪满春衫袖”这一旧情难续的沉重哀伤,表达出词人对昔日恋人的一往情深,却已物是人非的思绪。
此词既写出了情人的美丽和当日相恋时的温馨甜蜜,又写出了今日伊人不见的怅惘和忧伤。写法上,它采用了去年与今年的对比性手法,使得今昔情景之间形成哀乐迥异的鲜明对比,从而有效地表达了词人所欲吐露的爱情遭遇上的伤感、苦痛体验。这种文义并列的分片结构,形成回旋咏叹的重叠,读来一咏三叹,令人感慨。
这首元夜恋旧的《生查子·元夕》其实是朱淑真所作,长期以来被认为欧阳修所作,其实是当时怕坏了女子的风气,才将作者改为了欧阳修的。
词的上片回忆从前幽会,充满希望与幸福,可见两情是何等欢洽。而周围的环境,无论是花、灯,还是月、柳,都成了爱的见证,美的表白,未来幸福的图景。情与景联系在一起,展现了美的意境。
但快乐的时光总是很快成为记忆。词的下片,笔锋一转,时光飞逝如电,转眼到了“今年元夜时”,把主人公的情思从回忆中拉了回来。“月与灯依旧”极其概括地交代了今天的环境。“依旧”两字又把人们的思绪引向上片的描写之中,月色依旧美好,灯市依旧灿烂如昼。环境依旧似去年,而人又如何呢?这是主人公主旨所在,也是他抒情的主体。词人于人潮涌动中无处寻觅佳人芳踪,心情沮丧,辛酸无奈之泪打湿了自己的衣襟。旧时天气旧时衣,佳人不见泪黯滴,怎能不伤感遗憾?上句“不见去年人”已有无限伤感隐含其中,末句再把这种伤感之情形象化、明朗化。
物是人非的怅惘,今昔对比的凄凉,由此美景也变为伤感之景,月与灯交织而就的花市夜景即由明亮化为暗淡。淡漠冷清的伤感弥漫于词的下片。灯、花、月、柳,在主人公眼里只不过是凄凉的化身、伤感的催化剂、相思的见证。而今佳人难觅,泪眼看花花亦悲,泪满衣袖。
世事难料,情难如愿。牵动人心的最是那凄怨、缠绵而又刻骨铭心的相思。谁不曾渴慕,谁不曾诚意追索,可无奈造化捉弄,阴差阳错,幸福的身影总是擦肩而过。(m.ju.51tietu.net)旧时欢愉仍驻留心中,而痴心等候的那个人,今生却不再来。无可奈何花落去,但那只似曾相识的燕子呢?那曾有的爱情真是无比难测吗?如果真的这样,那些两情相悦、缠绵悱恻的美丽韶华难道是在岁月中流走的吗?谁也不曾料到呵,错过了一季竟错过了一生。山盟虽在,佳人无音,这是怎样的伤感遗憾,怎样的裂心之痛!
古人如此,今人亦然。世间总有太多的伤感和遗憾。世事在变,沧海桑田。回眸寻望,昔人都已不见,此地空余断肠人。滚滚红尘,茫茫人海,佳人无处寻觅,便纵有柔情万种,更与何人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任君“泪湿春衫袖”,却已“不见去年人”,此情此伤,又怎奈何天?反复低吟浅唱“去年元夜时……”无限伤感,隐隐一怀愁绪化作一声长叹: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此恨绵绵无绝期?
欧阳修的诗词名句大全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下面请欣赏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欧阳修诗词名句,希望大家喜欢~
欧阳修诗词名句
1、小庭春老,碧砌红萱草。长忆小阑闲共绕,携手绿丛含笑。别来音信全无,旧期前事堪猜。门掩日斜人静,落花愁点青苔。
2、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波任醉眠。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流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3、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4、樽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阳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5、帘幕东风寒料峭,雪里香梅,先报春来早。红蜡枝头双燕小,金刀剪彩呈纤巧。旋暖金炉薰蕙藻。酒入横波,困不禁烦恼。绣被五更春睡好,罗帏不觉纱窗晓。
6、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7、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飞盖相追,贪向花间醉玉卮。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
8、雨后斜阳,细细风来细细香。风定波*花映水,休藏。照出轻盈半面妆。路隔秋江,莲子深深隐翠房。意在莲心无问处,难忘。泪裛红腮不记行。
9、莺啼绿树声早,槛外残红未扫。露点真珠遍芳草,正帘帏清晓。秋千宅院悄悄,又是清明过了。燕蝶轻狂,柳丝撩乱,春心多少。
10、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危栏倚。*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11、画阁归来春又晚,燕子双飞,柳软桃花浅。细雨满天风满院,愁眉敛尽无人见。独倚阑干心绪乱,芳草芊绵,尚忆江南岸。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
12、去年秋晚此园中,携手玩芳丛。拈花嗅蕊,恼烟撩雾,拚醉倚西风。今年重对芳丛处,追往事,又成空。敲遍阑干,向人无语,惆怅满枝红。
13、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14、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魂,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
15、面旋落花风荡漾。柳重烟深,雪絮飞来往。雨后轻寒犹未放,春愁酒病成惆怅。枕畔屏山围碧浪,翠被华灯,夜夜空相向。寂寞起来褰绣幌,月明正在犁花上。
16、小桃风撼香红碎,满帘笼花气。看花何事却成愁,悄不会,春风意。窗在梧桐叶底,更黄昏雨细。枕前前事上心来,独自个,怎生睡?
17、卷绣帘、梧桐秋院落,一霎雨添新绿。对小池闲立残妆浅,向晚水纹如縠。凝远目,恨人去寂寂,凤枕孤难宿。倚阑不足,看燕拂风帘,蝶露草,两两长相逐。
18、池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水精双枕,畔有堕钗横。
19、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别离,低头双泪垂。长江东,长江西,*鸳鸯两处飞,相逢知几时。
20、*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
21、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22、独自上孤舟,倚危樯目断。难成暮雨,更朝云散。凉劲残叶乱,新月照,澄波浅。夜里,厌厌离绪难销遣。
23、珠帘卷,暮云愁。垂杨暗锁青楼,烟雨蒙蒙如画,轻风吹旋收。香断锦屏新别,人闲玉簟初秋。多少旧欢新恨,书杳杳、梦悠悠。
24、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摧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樽前。
25、面旋落花风荡漾,柳重烟深,雪絮飞来往。雨后轻寒犹未放,春愁酒病成惆怅。枕畔屏山围碧浪,翠被花灯,夜夜空相向。寂寞起来褰绣幌,月明正在梨花上。
26、梅谢粉,柳拖金,香满旧园林。养花天气半晴阴,花好却愁深。花无数,愁无数,花好却愁春去。戴花持酒祝东风,千万莫匆匆。
27、荷叶田田青照水,孤舟挽在花阴底。昨夜萧萧疏雨坠,愁不寐,朝来又觉西风起。雨摆风摇金蕊碎,合欢枝上香房翠。莲子与人常厮类,无好意,年年苦在中心里。
28、*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樽前看取衰翁。
29、帘幕风轻双语燕,午后醒来,柳絮飞撩乱。心事一春犹未见,红英落尽青苔院。百尺朱楼闲倚遍,薄雨浓云,抵死遮人面。羌管不须吹别怨,无肠更为新声断。
30、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林新月人归后。
31、几日行云何处去?忘了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
32、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去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
33、刘郎何日是来时。无心云胜伊。行云犹解傍山飞,郎行去不归。强匀画,又芳菲。春深轻薄衣。花无语伴相思,阴阴月上时。
34、别后不知君远*,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35、伤怀离抱。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意如何。细似轻丝渺似波。扁舟岸侧。枫叶荻花秋索索。细想前欢。须著人间比梦间。
36、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37、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返照波间,水阔风高扬管弦。
38、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蒙蒙,垂柳栏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39、清明上已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40、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41、残春一夜狂风雨,断送红飞花落树。人心花意待留春,春色无情容易去。高楼把酒愁独语,借问春归何处所。暮云空阔不知音,惟有绿杨芳草路。
42、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梁双燕栖。
43、今日北池游,漾漾轻舟,波光潋滟柳条柔,如此春来又春去,白了人头。好妓好歌喉,不醉难休,劝君满满酌金瓯,纵使花时常病酒,也是风流。
44、一寸相思无著处,甚夜长相度。灯花前、几转寒更,桐叶上、数声秋雨。真个此心终难负,况少年情绪。已交共、春茧缠绵,终不学、钿筝移柱。
45、千古都门行路,能使离歌声苦。送尽行人,花残春晚,又到君东去。醉藉落花吹暖絮,多少曲堤芳树。且携手留连,良辰美景,留作相思处。
46、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野岸无人舟自横。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47、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48、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原文及赏析
《生查子·元夕》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词品》、《词综》作朱淑真词,《续萱草唐诗余》作秦观词,皆非,一般认为是欧阳修词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学*。
原文:
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泪湿 :一作:满)
译文:
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明亮。
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泪珠儿不觉湿透了衣裳。
注释:
1、元夜:元宵之夜。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自唐朝起有观灯闹夜的民间风俗。北宋时从十四到十六三天,开宵禁,游灯街花市,通宵歌舞,盛况空前,也是年轻人蜜约幽会,谈情说爱的好机会。
2、花市:民俗每年春时举行的卖花、赏花的集市。
3、灯如昼:灯火像白天一样。据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元宵》载:“正月十五日元宵,……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由此可见当时元宵节的繁华景象。
4、月上:一作“月到”。
5、见:看见。
6、泪湿:一作“泪满”。
7、春衫:年少时穿的衣服,也指代年轻时的自己。
赏析:
明代徐士俊认为,元曲中“称绝”的作品,都是仿效此作而来,可见其对这首《生查子》的赞誉之高。此词言语浅*,情调哀婉,用“去年元夜”与“今年元夜”两幅元夜图景,展现相同节日里的不同情思,仿佛影视中的蒙太奇效果,将不同时空的场景贯穿起来,写出一位女子悲戚的爱情故事。
上阌描绘“去年元夜时”女主人公与情郎同逛灯市的欢乐情景。“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起首两句写去年元宵夜的盛况美景,大街上热闹非凡,夜晚的花灯通明,仿佛白昼般明亮。“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女主人公追忆与情郎月下约定的甜蜜情景,情人间互诉衷情的温馨幸福溢于纸上。从如昼灯市到月上柳梢,光线从明变暗,两人约定的时间又是“黄昏”这一落日西斜、素来惹人愁思的时刻,皆暗示女主人公的情感故事会朝着悲剧发展。
下阕写“今年元夜时”女主人公孤独一人面对圆月花灯的情景。“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一年过去,眼前的景象与去年没有两样,圆月仍然高挂夜空,花灯仍然明亮如昼,但是去年甜蜜幸福的时光已然不再,女主人公心里只有无限相思之苦。之所以伤感,是因为“不见去年人”,往日的山盟海誓早已被恋人抛诸脑后,如今物是人非,不禁悲上心头。令人肝肠寸断的相思化作行行清泪、浸湿衣衫。“泪满春衫袖”一句是点题句,将女主人公的情绪完全宣泄出来,饱含辛酸蕴藏无奈,更有无边无际的苦痛。
此词的艺术构思*似于唐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诗,却较崔诗更见语言的回环错综之美,也更具民歌风味。全词在字句上讲求匀称一致,有意错综穿插,它用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上四句与下四句分别提供不同的意象以造成强烈的对比。上下阕的第一句“去年元夜时”与“今年元夜时”,第二句“花市灯如昼”与“月与灯依旧”,两两相对,把“元夜”“灯”作了强调;而“人约黄昏后”与“不见去年人”,则是上阕第四句与下阕第三句交叉相对,虽是重叠了“人”字,却从参差错落中显示了“人”的有无、去留的天差地别及感情上由欢愉转入忧伤的大起大落,从而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内心的起伏变化。
词作通过主人公对去年今日的往事回忆,抒写了物是人非之感。既写出了伊人的美丽和当日相恋的温馨甜蜜,又写出了今日伊人不见的怅惘和忧伤。词的语言通俗,构思巧妙,上片写去年,下片写今日,重叠对应,回旋咏叹,具有明快、自然的民歌风味。结尾“泪满春衫袖”一句,则通过描写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十分充分。全词以独特的艺术构思,运用今昔对比、抚今追昔的手法,从而巧妙地抒写了物是人非、不堪凹首之感。语言*淡,意味隽永,有效地表达了词人所欲吐露的爱情遭遇上的伤感和苦痛体验,体现了真实、朴素与美的统一。语短情长,形象生动,又适于记诵,因此流传限广。
原文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翻译
去年元宵夜的时候,花市上灯光明亮如同白昼。在明月登上柳梢头之时,与佳人相约黄昏之后。
今年元宵夜的时候,月光与灯光依旧明亮。可是却已见不到去年的佳人,相思之泪沾透了他年少时穿的衣服。
注释
元夜:又称"元夕",指农历正月十五夜,也称上元节。自唐代元夜张灯,故又称"灯节"。
花市:指元夜花灯照耀的灯市。
春衫:年少时穿的衣服,可指代年轻时的自己。
赏析
这是首相思词,写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与今日不见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话,饶有韵味。词的上阕写“去年元夜”的事情,花市的灯像白天一样亮,不但是观灯赏月的好时节,也给恋爱的青年男女以良好的时机,在灯火阑珊处秘密相会。“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二句言有尽而意无穷。柔情密意溢于言表。下阕写“今年元夜”的情景。“月与灯依旧”,虽然只举月与灯,实际应包括二三句的花和柳,是说闹市佳节良宵与去年一样,景物依旧。下一句“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表情极明显,一个“湿”字,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词与唐朝诗人崔护的名作《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异曲同工之妙。词中描写了作者昔日一段缠绵悱恻、难以忘怀的爱情,抒发了旧日恋情破灭后的失落感与孤独感。
上片追忆去年元夜欢会的往事。“花市灯如昼”极写元宵之夜的灯火辉煌,那次约会,两情相悦。周围的环境,花市,彩灯,明丽如同白天;明月,柳梢,都是相爱的见证。后两句情景交融,写出了恋人月光柳影下两情依依、情话绵绵的景象,制造出朦胧清幽、婉约柔美的意境。
下片写今年元夜重临故地,想念伊人的'伤感。“今年元夜时”写出主人公情思幽幽,喟然而叹。“月与灯依旧”作了明确的对比,今天所见,依然如故,引出“泪满春衫袖”这一旧情难续的沉重哀伤,表达出词人对昔日恋人的一往情深,却已物是人非的思绪。
此词既写出了情人的美丽和当日相恋时的温馨甜蜜,又写出了今日伊人不见的怅惘和忧伤。写法上,它采用了去年与今年的对比性手法,使得今昔情景之间形成哀乐迥异的鲜明对比,从而有效地表达了词人所欲吐露的爱情遭遇上的伤感、苦痛体验。这种文义并列的分片结构,形成回旋咏叹的重叠,读来一咏三叹,令人感慨。
这首元夜恋旧的《生查子·元夕》其实是朱淑真所作,长期以来被认为欧阳修所作,其实是当时怕坏了女子的风气,才将作者改为了欧阳修的。
词的上片回忆从前幽会,充满希望与幸福,可见两情是何等欢洽。而周围的环境,无论是花、灯,还是月、柳,都成了爱的见证,美的表白,未来幸福的图景。情与景联系在一起,展现了美的意境。
但快乐的时光总是很快成为记忆。词的下片,笔锋一转,时光飞逝如电,转眼到了“今年元夜时”,把主人公的情思从回忆中拉了回来。“月与灯依旧”极其概括地交代了今天的环境。“依旧”两字又把人们的思绪引向上片的描写之中,月色依旧美好,灯市依旧灿烂如昼。环境依旧似去年,而人又如何呢?这是主人公主旨所在,也是他抒情的主体。词人于人潮涌动中无处寻觅佳人芳踪,心情沮丧,辛酸无奈之泪打湿了自己的衣襟。旧时天气旧时衣,佳人不见泪黯滴,怎能不伤感遗憾?上句“不见去年人”已有无限伤感隐含其中,末句再把这种伤感之情形象化、明朗化。
物是人非的怅惘,今昔对比的凄凉,由此美景也变为伤感之景,月与灯交织而就的花市夜景即由明亮化为暗淡。淡漠冷清的伤感弥漫于词的下片。灯、花、月、柳,在主人公眼里只不过是凄凉的化身、伤感的催化剂、相思的见证。而今佳人难觅,泪眼看花花亦悲,泪满衣袖。
世事难料,情难如愿。牵动人心的最是那凄怨、缠绵而又刻骨铭心的相思。谁不曾渴慕,谁不曾诚意追索,可无奈造化捉弄,阴差阳错,幸福的身影总是擦肩而过。旧时欢愉仍驻留心中,而痴心等候的那个人,今生却不再来。无可奈何花落去,但那只似曾相识的燕子呢?那曾有的爱情真是无比难测吗?如果真的这样,那些两情相悦、缠绵悱恻的美丽韶华难道是在岁月中流走的吗?谁也不曾料到呵,错过了一季竟错过了一生。山盟虽在,佳人无音,这是怎样的伤感遗憾,怎样的裂心之痛!
《踏莎行候馆梅残》欧阳修古诗带拼音版
踏莎行候馆梅残欧阳修古诗带拼音版,全词笔调细腻委婉,寓情于景,含蓄深沉,是为人所称道的名篇。一起学*一下踏莎行候馆梅残欧阳修古诗带拼音版,踏莎行候馆梅残欧阳修阅读答案,踏莎行候馆梅残欧阳修古诗翻译。
1 、古诗带拼音版
tà suō xíng
踏莎行
hòu guǎn méi cán , xī qiáo liǔ xì , cǎo xūn fēng nuǎn yáo zhēng pèi 。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lí chóu jiàn yuǎn jiàn wú qióng , tiáo tiáo bù duàn rú chūn shuǐ 。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cùn cùn róu cháng , yíng yíng fěn lèi , lóu gāo mò jìn wēi lán yǐ 。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危栏倚。
píng wú jìn chǔ shì chūn shān , xíng rén gēng zài chūn shān wài 。
*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2、 阅读答案
1.*代俞陛云曾言:“唐宋人诗词中,送别怀人者,或从居者着想,或从行者着想,能言情婉挚,便称佳构。”请从这一角度结合全诗作具体赏析。
2.请赏析词中画线的句子。
参考答案:
①上片从行者落笔。起三句写离家远行者的旅途所见,以景衬情,后两句转入写远行者的无穷的离愁别绪。
②下片从闺中妇人落笔,行者从居者的角度进行想象。“寸寸”“盈盈”表现出思念的缠绵深切,“楼高莫*危阑倚”是行人心里对闺中人深情地体贴和嘱咐,也是思妇希望登高远眺行人而又不得的无奈之情。最后两句写思妇凝目远望,只能看到原野尽头的春山,而所思念的人更远在春山之外,渺不可寻。
2.①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以不断的春水喻无穷的离愁,化抽象之情为具象之物;这离愁随着分别时间之久,相隔路程之长,越积越多,就像眼前伴着自己的迢迢春水,绵延不断,表现了主人公愁绪之多。
3 、古诗翻译
客舍前的梅花已经凋残,溪桥旁新生细柳轻垂,春风踏芳草远行人跃马扬鞭。走得越远离愁越没有穷尽,像那迢迢不断的春江之水。寸寸柔肠痛断,行行盈淌粉泪,不要登高楼望远把栏杆凭倚。*坦的草地尽头就是重重春山,行人还在那重重春山之外。
《踏莎行·候馆梅残》
年代:宋作者: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
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楼高莫*危栏倚。
*芜尽处是春山,
行人更在春山外。
拼音版:《踏(tà)莎(suō)行(háng)·候(hòu)馆(guǎn)梅(méi)残(cán)》
候(hòu)馆(guǎn)梅(méi)残(cán),溪(xī)桥(qiáo)柳(liǔ)细(xì),
草(cǎo)薰(xūn)风(fēng)暖(nuǎn)摇(yáo)征(zhēng)辔(pèi)。
离愁(líchóu)渐(jiàn)远(yuǎn)渐(jiàn)无穷(wúqióng),
迢迢(tiáotiáo)不断(búduàn)如(rú)春水(chūnshuǐ)。
寸寸(cùncùn)柔肠(róucháng),盈盈(yíngyíng)粉(fěn)泪(lèi),
楼(lóu)高(gāo)莫(mò)*(jìn)危(wēi)栏(lán)倚(yǐ)。
*(píng)芜(wú)尽处(jìnchù)是(shì)春山(chūnshān),
行人(xíngrén)更(gèng)在(zài)春山(chūnshān)外(wài)。
作品赏析
【注释】
①候馆:迎候宾客的馆舍。
②薰:香气。 征:远行。辔:这里指坐骑。
③迢迢:形容路遥远而绵长。
④危栏:高楼的栏杆。
⑤*芜:*坦的草地。
【评解】
这是一首写离情的佳作。在抒写游子思乡的'同时,联想到闺中人相忆念的情景,写
出了两地相思之情。上片写马上征人。以景为主,融情于景;下片写闺中思妇。以抒情
没有人是完美的,欧阳修也不例外,他有好的一面,不过也有不好的一面。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我们是如何评价欧阳修的。
他领导的古文运动把文字的意义推向*,但是由于当朝统治者重文轻武,导致了文官看不起武官的局面。武官保家卫国付出巨大牺牲而不被统治者待见。欧阳修的骨子里也带有这么一丝想法,他弹劾狄青致他被罢官,我们都知道欧阳修对待贫民有宽大处理的一面,而狄青根本就没有错,他的弹劾给人的感觉有些无事生非,想突出文官的地位高于武官。在评价欧阳修时,虽然有这么一点不足之处,但是他敢于谏言、不攀附*导致两次被贬,他这种品行是所有当官的楷模。
我们知道他两次被贬,不过第三次被贬是他自己的过错。皇帝死了,所有官员都要求素服,但是他没有注意自己的穿着,在送葬当天穿着一件紫色的内衣且露了出来,这无疑是对过世皇帝的不敬,有些藐视皇权之意。我认为这种错是不该犯的,他这种行为给人的感觉是根本不把当官当回事,而我们追求的是做一件事情就要把它做到极致,他疏忽了,美中不足之处。
我们在评价欧阳修时,他好的地方多于不足之处,为官清廉,不追求名利,时刻为他人着想,能宽大处理的绝不苛刻要求。注重办实事,倡导的古文运动形成了一种风气,使大家写文章重在价值而不是只追求文字的浮华。
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字什么
中国自古就是文明之国,十分讲究敬老爱幼,维护传统。古时候的人,对于名字的讲究是很严格的,尤其是那些有身份的人,不管男女,到了成年之后,都会取一个字,以便于别人称呼他们,得到别人的尊重。一般的同辈以及下属的人只能称呼兄长和长辈的字,不能直呼其名。在他们的名字之外,有些人还会给自己起一个别号,也有别人给他们起的号,和名字没有关系。比如诸葛亮,字孔明,号是卧龙;苏轼,字子瞻,号是东坡居士;再比如李白,字太白,号是青莲居士。而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时,他给自己起了另一个号,“六一居士”。那么欧阳修字有什么涵义呢?
关于欧阳修字,有学者是这样理解的:古人的名和字相互之间都会存在一定的关联,可能意义相*,可能意义相反,也可能意义相连。修和永这两个字都有长的意思,只不过它们各自的侧重点不同而已。“修”主要侧重的空间概念,而“永”侧重的是时间概念。“叔”字是古代人用来排行的,“伯”是老大的意思,“仲”是老二的意思,“叔”是老三的意思,而“季”是老四的意思。比如说孙权,在家里排行老二,所以字仲谋。再比如曹操,字孟德,徳和操都是表示节操德行的意思,孟也是用来排行的。所以人们推断欧阳修在家中可能是排行老三,家人希望他生活长久,所以给他起了字,叫“永叔”。
古时候的字,是为了别人表示对他的尊敬而起的。欧阳修在当时以及后世文坛上的影响力一直很大,所以人们要么称呼他的字号,要么都尊称他“欧公”。
文学家欧阳修图片是怎样的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张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的图片,是苏州石刻像的拓本。
可能因为是石刻像,所以对于刻画欧阳修肖像的时候,用的是极其简单的线条。但是尽管如此,还是可以看出石刻者高超的技术,他仅用了寥寥几笔,就把欧阳修的外貌和神态刻画得惟妙惟肖。画中的欧阳修头戴官帽,神态自然。石刻者又在他的脸部加了几笔,让欧阳修的脸部有了凹凸感,给人的感官更为立体和直接。可能作者是想刻画欧阳修中老年时期的面貌,所以脸部的线条表现出了他的皱纹。胡子被设计成为微微卷曲状,在*面的石刻上,显得更为生动,仿佛呼之欲出。
在图片的右上角,用文字写明了画像人物的身份。“宋参知政事太子少师谥文忠欧阳公修”十五个大字。“宋”标明了欧阳修生活的年代在宋朝。“参知政事”是一个官职名称,相当于副宰相的权力。“太子少师”也是一个官职名,是古时候负责对皇太子的教育引导的一种职务。这标明了欧阳修的双重身份,地位显赫。“谥文忠”指的是欧阳修的谥号叫文忠,是在欧阳修死后,皇帝赐予的。所以我们在前面提到,这块石刻画是在欧阳修去世以后刻成的。接下来就是欧阳修的名字了,其中“公”是古时候对别人的尊称。
从这幅欧阳修的图片上,我们还可以看到十六个小字“论道议事,追韩继陆,归田集古,学问淹博”。石刻者仅有短短的几个字,就把欧阳修的一生功绩全部概括了。前四个字,标明了欧阳修政治上的成就。追韩继陆,这里的韩指的是唐代的韩愈,陆指的是陆机。这两个人都是名噪一时的大文学家。后面两句,指的是欧阳修晚年编修《新唐书》的事情,赞扬他他学问渊博,博古通今。
欧阳修是哪个朝代的人
说道欧阳修是哪个朝代的,可能有人会与一瞬间的恍惚,因为当时的证据比较乱,朝代更迭比较快。
根据历史记载诗人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特别重要的一位政治领导家。从古至今,所有的历史国家中,宋朝可以说是非常的不一样的。大家也都知道,宋朝分为两部分,历代的王朝中,元朝被颠覆后,起先开始有的朝代是北宋,后来继北宋也没有之后,才到了南宋。
北宋时期的人,非常的不擅长武力,属于弱势群体,所以北宋在诸多的战役中,被敌军战败过很多次,最后侵略者还逼迫北宋签订过许多不公*的定义与条款。呃欧阳修作为文臣,不能在战事上报效国家,政治上就非常的尽心力,可是却被小人迫害,被贬至他乡。
被贬的欧阳修开始寄情于山水,将自己的郁结托付在青山绿水中,仍旧是一副洒脱的模样,可以说他虽然爱国,也想要报效国家,可是他却没有因为这样就消极下去,反而在被贬过程中和当地农民互相学*,体察民情,再度被启用之后,也不骄不躁,只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可以说是非常乐观的一个人。作为北宋时期的政治家,也就只有他这种心态才能好好的渡过。
关于欧阳修是哪个朝代的,我们已经清楚了。北宋时期虽然武力是比较落后的,但是那个时候的社会上的生活面貌情况,政治上的文化,还有发达的科技状态,都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包括北宋的那个时间段的诗词、古典名书籍、社会的各种体制制度以及老百姓生活的社会面貌,当然还有更多更多的地方,都在中国古代产生了深刻意义的重大影响,处在鼎盛时期,这些完全都能在《清明上河图》中一一洞悉。
《诲学》大概的内容就是说一个人就是要不断的阅读,通过书籍里学到的优良的观点和好的内容,来不断的提升自我的素质,面对事物的行为养性与自身的不足,人们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以此来修身养性,从而完善自己。告诉人们,只有不断的学*,才会有不断的进步。从而,也告诫了我们另外一个道理,人只有经过不停的磨练以及生活上的各种雕琢,才能够有所突破、有所作为。社会环境是强大的,人在环境的面前相比那是是渺小的,所以人,最容易因为外在的环境而有所影响,如果意志不够坚定的话,很容易被环境而改变,人们可以去适应环境,不可以盲目的去适应,要适当的保持理智。在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上,如果不能够时时刻刻警醒自己,磨练自己,提高大脑的知识和自身的修养,以及思想上品德上的高境界内涵,那就是自己甘愿放弃做君子的机会,去选择做小人的行为。
欧阳修元夕古诗的诗意
元夕欧阳修的古诗的诗意
欧阳修的元夕古诗
元夕欧阳修的古诗宋
元夕欧阳修的古诗成语
元夕欧阳修的古诗注音
欧阳修七夕的古诗
元夕欧阳修的古诗描写的*俗
欧阳修写元宵的古诗
元宵节的古诗欧阳修的
欧阳修的古诗元宵节
唐欧阳修的古诗
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的古诗简笔画
宋欧阳修的古诗
欧阳修的古诗霜
浪淘沙宋欧阳修的古诗意思
关于元宵节欧阳修的古诗
欧阳修的诗句
欧阳修诗句
欧阳修在焦坡的古诗
欧阳修写眉的古诗
欧阳修的古诗图片
欧阳修的诗词
欧阳修名句
欧阳修名言
欧阳修的名言
欧阳修的古诗集
欧阳修的20字古诗
与欧阳修有关的古诗
欧阳修的古诗配画
人在得意时和失意时的古诗
北岸在古诗中的意象
关于上分的古诗
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的读音
古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全心全意却换不来真心的古诗
投入过大的古诗
牛和熊猫的古诗
与人交流不真诚的古诗
唐朝最痴情的古诗
描绘深夜所有人都关灯的古诗
最激励男人的古诗
不能发在班级群里的古诗
两个人共同生活的古诗词
骂无能官方的古诗
古诗送朋友的诗
类似年年岁岁的古诗
关于温和的古诗词
木桶原理与古诗的联系
赶快睡觉的古诗
写一篇关于古诗词的读报笔记
夜晚的大海古诗
画的古诗麻豆和夫子
带笭的古诗词
四种不同样子的雨古诗
劝说孩子的古诗词
清*月村居的简单古诗插图
专门练字的古诗长14格宽8格
你还知道春节的古诗文吗
含有望字的古诗题目
孩子书写最简单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