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梅古诗词柳宗元写的

关于早梅古诗词柳宗元写的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早梅古诗词柳宗元写的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早梅古诗词柳宗元写的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早梅古诗词柳宗元写的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k+) 语录(57) 说说(125) 名言(626) 诗词(9k+) 祝福(60) 心语(1)

  • 江雪古诗词的意思(唐代柳宗元五言绝句)

  • 枊宗元位列唐宋八大家的第二位,韩愈和他发起的古*新运动,一时间在唐代掀起了散文创作的浪潮,形成了唐宋八大家散文风清骨竣、气势宏伟、笔力雄健的文风。

    宋代苏东坡对柳宗元的评价颇高,说他的文章内容很丰富,读起很优美,将其质朴疏淡的诗文风格与东晋大隐士陶渊明相提并论,可见柳宗元的造诣之高。特别值得提一提的是,他的人格也依然清高。

    柳宗元出身于官宦之家,从北魏时期开始,其先祖就陆续有人在朝中做官,他的父亲延续家族传统,也谋得了一个监察御史的职位。在浓厚的儒家入世思想的影响下,加之母亲的言传身教,他很早就养成了积极入世的心态和言行标准。

    柳宗元出生时大唐已度过盛世繁华,渐渐走向衰败。781年,发生了一起继“安史之乱”后的又一次大规模战乱,在战乱时期,柳宗元的父亲在夏口任职,柳宗元为了躲避战乱就去投奔他父亲。夏口是官军和叛军双方争夺的一个战场,他亲眼目睹了军阀割据给老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更加坚定了他从政为民的理想。792年柳宗元20岁时,被推选为贡生,第二年一举高中,从此步入仕途。

    唐顺宗继位后,启用王叔文等人推行改革 ,柳宗元与王叔文的政见相同且又是好朋友,经王叔文推荐,柳宗元被朝廷任命为礼部员外郎,负责掌管礼仪、享祭和贡举等事务。他积极参与了由王叔文主持、史称的“永贞革新”。“永贞革新”的主要内容有,加强朝廷的权力,抑制各地藩镇势力并收回兵权;废除宫市,罢免负责雕坊、鹘坊、鹞坊、狗坊、鹰坊等五坊的宦官头儿;清查打击朝廷和地方的贪官污吏;整顿地方税收,由朝廷派员直接管理。

    两派政治力量的斗争异常激烈。唐顺宗是个多病的皇帝,随着其病情日趋加重,逐步失去了对朝政的把控能力,以俱文珍为首的宦官集团和朝廷大臣,联合一些藩镇向朝廷施加压力,由太子李纯监国。

    在王叔文因母去世回家守丧期间,唐顺宗被廹将帝位禅让给李纯,是为唐宪宗。唐宪宗继位后就全盘否定了“永贞革新”,王叔文被赐死,柳宗元等人全部被降职外调。

    柳宗元被降职到永州担任司马。永州位于湖南、广东、广西的交界处,十分荒凉且人烟稀少,柳宗元带着年过六旬的老母亲去上任。当地的 一些官员“狗眼看人低”,欺负他是谪贬而来的,居然不给他安排住处,叫他自己想办法解决。当地寺庙的僧人热心相助,帮他暂时安排在寺里栖身。那些忌恨他的人还想方设法诬陷他是个“怪人”。

    雪上加霜的处境,使柳宗元愤慨不已,写下了《江雪》诗。笔者试用现代诗来翻译:

    雪天群山的鸟儿全都没有了踪影,

    纵横阡陌的路中也没有行走之人。

    江边小舟上有个穿蓑衣戴笠老者,

    不惧严寒孤独在船上静静地垂钓。

    这首诗表面看是在写景,实际上是柳宗元以不惧严寒的钓鱼翁自比,向排挤他的那些政客们发起反击,表明自己甘愿清贫,不畏人言。

    在永州没权没势、被当地官员监督使用的柳宗元寄情山水,四处考察人文历史,写下了大量的散文作品,如名篇《永州八记》等,同时也写了不少歌咏山水的诗作。

    815年,被贬职到永州的柳宗元苦度了十年时光,得到了回京城的诏书。唐宪宗原本想重用他,但遭到守旧派大臣的激烈反对,只好改派柳宗元任柳州刺史。唐代的刺史是当地的最高行政长官。柳宗元在担任四年柳州刺史期间,为当地百姓做了不少好事。

    柳州原来是一处蛮荒之地,流行着一种残酷的风俗 ,老百姓廹于生活,把自己的儿女典当换钱,但到期交不出赎金,被典当的的儿女就要被贩卖给别人当奴婢。柳宗元发布政令,彻底改变这一陋*。规定沦为奴婢之人在为债主服务期间,按照劳动所得计算工钱,只要工钱能抵偿债务的,就可以恢复自由身。这个举措深受老百姓欢迎,后来推广到其他州县。

    柳宗元是个勤政谋政父母官,他看到柳州城外有大片荒芜的土地,就发动老百姓去垦荒,为当地增加了不少可耕地。他十分重视植树造林,曾亲自带队到山坡去植树。就如现在的整治城市环境一样,他亲自安排整治柳州城内的大街小巷,采取因地制宜的办法,利用一些边角地块,开辟成自然景观,美化老百姓的生活。他发现柳州老百姓吃用水的来源是雨水和河水,没得井水。为啥不用井水呢?原来当地老百姓自古以来从没打过井。他教老百姓打井,在城里打了好几口。老百姓能够喝上干净甘甜的地下水,不能不说是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

    柳宗元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提高老百姓的素质,关键是要从小孩抓起,提高文化知识水*。他上任后,亲自创办了一批学堂,还采取多种办法鼓励孩子们读书。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专门抽出时间,接待来请教的青年学子,耐心解答他们提出来的各种问题。

    文末补语:819年,柳宗元逝世在从任职的柳州回京城的路上。柳州老百姓专门建了一座罗池庙来纪念他,后此庙改名柳侯祠,至今尚在。

    [阅读全文]...

2022-07-10 04:14:45
  • 柳宗元的古诗

  • 1、《笼鹰词》唐·柳宗元凄风淅沥飞严霜,苍鹰上击翻曙光。云披雾裂虹蜺断,霹雳掣电捎*冈。砉然劲翮翦荆棘,下攫狐兔腾苍茫。爪毛吻血百鸟逝,独立四顾时激昂。炎风溽暑忽然至,羽翼脱落自摧藏。草中狸鼠足为患,一夕十顾惊且伤。

    2、《茅檐下始栽竹》唐·柳宗元瘴茅葺为宇,溽暑常侵肌。适有重膇疾,蒸郁宁所宜。东邻幸导我,树竹邀凉飔。欣然惬吾志,荷锸西岩垂。楚壤多怪石,垦凿力已疲。江风忽云暮,舆曳还相追。萧瑟过极浦,旖旎附幽墀。贞根期永固,贻尔寒泉滋。

    3、《梅雨》唐·柳宗元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

    4、《汨罗遇风》唐·柳宗元南来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

    5、《南涧中题》唐·柳宗元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去国魂已远,怀人泪空垂。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

    6、《南省转牒欲具江国图令尽通风俗故事》唐·柳宗元圣代提封尽海壖,狼荒犹得纪山川。华夷图上应初录,风土记中殊未传。椎髻老人难借问,黄茆深峒敢留连。南宫有意求遗俗,试检周书王会篇。

    7、《南中荣橘柚》唐·柳宗元橘柚怀贞质,受命此炎方。密林耀朱绿,晚岁有馀芳。殊风限清汉,飞雪滞故乡。攀条何所叹,北望熊与湘。

    8、《跂乌词》唐·柳宗元城上日出群乌飞,鸦鸦争赴朝阳枝。刷毛伸翼和且乐,尔独落魄今何为。无乃慕高*白日,三足妒尔令尔疾。无乃饥啼走道旁,贪鲜攫肉人所伤。翘肖独足下丛薄,口衔低枝始能跃。还顾泥涂备蝼蚁,仰看栋梁防燕雀。

    9、《清水驿丛竹天水赵云余手种一十二茎》唐·柳宗元檐下疏篁十二茎,襄阳从事寄幽情。只应更使伶伦见,写尽雌雄双凤鸣。

    10、《秋晓行南谷经荒村》唐·柳宗元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11、《冉溪》唐·柳宗元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风波一跌逝万里,壮心瓦解空缧囚。缧囚终老无余事,愿卜湘西冉溪地。却学寿张樊敬侯,种漆南园待成器。

    12、《入黄溪闻猿》唐·柳宗元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

    13、《三赠刘员外》唐·柳宗元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今日临岐别,何年待汝归。

    14、《善谑驿和刘梦得酹淳于先生》唐·柳宗元水上鹄已去,亭中鸟又鸣。辞因使楚重,名为救齐成。荒垄遽千古,羽觞难再倾。刘伶今日意,异代是同声。

    15、《商山临路有孤松往来斫以以为明,好事者怜之》唐·柳宗元孤松停翠盖,托根临广路。不以险自防,遂为明所误。幸逢仁惠意,重此藩篱护。犹有半心存,时将承雨露。

    16、《省试观庆云图诗》唐·柳宗元设色既成象,卿云示国都。九天开秘祉,百辟赞嘉谟。抱日依龙衮,非烟*御炉。高标连汗漫,迥望接虚无。裂素荣光发,舒华瑞色敷。恒将配尧德,垂庆代河图。

    17、《始见白发题所植海石榴》唐·柳宗元几年封植爱芳丛,韵艳朱颜竟不同。从此休论上春事,看成古木对衰翁。

    18、《视民诗》唐·柳宗元帝视民情,匪幽匪明。惨或在腹,已如色声。亦无动威,亦无止力。弗动弗止,惟民之极。帝怀民视,乃降明德,乃生明翼。明翼者何?乃房乃杜。惟房与杜,实为民路。乃定天子,乃开万国。万国既分,乃释蠹民,乃学与仕,

    19、《首春逢耕者》唐·柳宗元南楚春候早,馀寒已滋荣。土膏释原野,百蛰竞所营。缀景未及郊,穑人先耦耕。园林幽鸟啭,渚泽新泉清。农事诚素务,羁囚阻*生。故池想芜没,遗亩当榛荆。慕隐既有系,图功遂无成。聊从田父言,款曲陈此情。

    20、《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梁之余,保荆衡巴巫》唐·柳宗元苞蘖矣i,惟恨之蟠。弥巴蔽荆,负南极以安。曰我旧梁氏,缉绥艰难。江汉之阻,都邑固以完。圣人作,神武用。有臣勇智,奋不以众。投迹死地,谋猷纵。化敌为家,虑则中。浩浩海裔,不威而同。系缧降王。

    [阅读全文]...

2021-11-27 03:45:12
  • 柳宗元的诗词

  • 1、《北还登汉阳北原题临川驿》唐·柳宗元驱车方向阙,回首一临川。多垒非余耻,无谋终自怜。乱松知野寺,馀雪记山田。惆怅樵渔事,今还又落然。

    2、《别舍弟宗一》唐·柳宗元零落残红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3、《晨诣超师院读禅经》唐·柳宗元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

    4、《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唐·柳宗元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

    5、《酬贾鹏山人郡内新栽松寓兴见赠二首》唐·柳宗元芳朽自为别,无心乃玄功。夭夭日放花,荣耀将安穷。青松遗涧底,擢莳兹庭中。积雪表明秀,寒花助葱茏。贞幽夙有慕,持以延清风。无能常闭阁,偶以静见名。奇姿来远山,忽似人家生。

    6、《酬娄秀才将之淮南见赠之什》唐·柳宗元远弃甘幽独,谁云值故人。好音怜铩羽,濡沫慰穷鳞。困志情惟旧,相知乐更新。浪游轻费日,醉舞讵伤春。风月欢宁间,星霜分益亲。已将名是患,还用道为邻。机事齐飘瓦,嫌猜比拾尘。高冠余肯赋,长铗子忘贫。

    7、《酬娄秀才寓居开元寺,早秋月夜病中见寄》唐·柳宗元客有故园思,潇湘生夜愁。病依居士室,梦绕羽人丘。味道怜知止,遗名得自求。壁空残月曙,门掩候虫秋。谬委双金重,难征杂佩酬。碧霄无枉路,徒此助离忧。

    8、《酬韶州裴曹长使君寄道州吕八大使因以见示二十韵一首》唐·柳宗元金马尝齐入,铜鱼亦共颁。疑山看积翠,浈水想澄湾。标榜同惊俗,清明两照奸。乘轺参孔仅,按节服侯狦。贾傅辞宁切,虞童发未。j秉心方的的,腾口任。àà圣理高悬象,爰书降罚锾。德风流海外,和气满人寰。

    9、《酬徐二中丞普宁郡内池馆即事见寄》唐·柳宗元鹓鸿念旧行,虚馆对芳塘。落日明朱槛,繁花照羽觞。泉归沧海*,树入楚山长。荣贱俱为累,相期在故乡。

    10、《初秋夜坐赠吴武陵》唐·柳宗元稍稍雨侵竹,翻翻鹊惊丛。美人隔湘浦,一夕生秋风。积雾杳难极,沧波浩无穷。相思岂云远,即*莫与同。若人抱奇音,朱弦縆枯桐。清商激西颢,泛滟凌长空。自得本无作,天成谅非功。希声閟大朴,聋俗何由聪。

    11、《春怀故园》唐·柳宗元九扈鸣已晚,楚乡农事春。悠悠故池水,空待灌园人。

    12、《从崔中丞过卢少尹郊居》唐·柳宗元寓居湘岸四无邻,世网难婴每自珍。莳药闲庭延国老,开樽虚室值贤人。泉回浅石依高柳,径转垂藤闲绿筠。闻道偏为五禽戏,出门鸥鸟更相亲。

    13、《答刘连州邦字》唐·柳宗元连璧本难双,分符刺小邦。崩云下漓水,劈箭上浔江。负弩啼寒狖,鸣枹惊夜尨。遥怜郡山好,谢守但临窗。

    14、《旦携谢山人至愚池》唐·柳宗元新沐换轻帻,晓池风露清。自谐尘外意,况与幽人行。霞散众山迥,天高数雁鸣。机心付当路,聊适羲皇情。

    15、《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唐·柳宗元临蒸且莫叹炎方,为报秋来雁几行。林邑东回山似戟,牂牁南下水如汤。蒹葭淅沥含秋雾,橘柚玲珑透夕阳。非是白苹洲畔客,还将远意问潇湘。

    16、《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唐·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

    17、《登柳州峨山》唐·柳宗元荒山秋日午,独上意悠悠。如何望乡处,西北是融州。

    18、《登蒲州石矶望横江口潭岛深迥斜对香零山》唐·柳宗元隐忧倦永夜,凌雾临江津。猿鸣稍已疏,登石娱清沦。日出洲渚静,澄明皛无垠。浮晖翻高禽,沉景照文鳞。双江汇西奔,诡怪潜坤珍。孤山乃北峙,森爽栖灵神。洄潭或动容,岛屿疑摇振。陶埴兹择土,蒲鱼相与邻。

    19、《叠后》唐·柳宗元事业无成耻艺成,南宫起草旧连名。劝君火急添功用,趁取当时二妙声。

    20、《叠前》唐·柳宗元小学新翻墨沼波,羡君琼树散枝柯。左家弄玉唯娇女,空觉庭前鸟迹多。

    [阅读全文]...

2022-01-17 13:04:23
  • 柳宗元古诗的特点

  • 古诗文
  • 柳宗元古诗的特点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柳宗元古诗的特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的文人被贬之后,都会写出几篇好的文章来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愤怒,可在这之后就会变得愈发颓废,亦或是自暴自弃,只有少之又少的人会在被贬之后心胸仍然博大,去关心百姓为他们着想。我想在学过《捕蛇者说》之后,这些少之又少的人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柳宗元。

      他一生坎坷不断,虽是一名政治革新家,但他真正的政治生涯却十分短暂,他26岁入仕途,到47岁去世,其间21年,却过了14年被贬的生活。公元805年,唐顺宗即位,在他的支持下,开始了“永贞革新”,但可悲的是不到半年这次改革就随着顺宗禅位,太子即位而宣告失败,并且这次革新的主要人物都被贬为了远州司马。就这样,柳宗元走到了他政治生涯的尽头,十年后,他又被贬到了更为偏远的柳州。这几次被贬,对于柳宗元来讲,毫无疑问可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沉沦,相反,由于他心中的愤慨之情到达了极点,于是他便常做出了许多现在我们众所周知的名篇。

      同时,在他被贬的这十四年中他也并不仅仅是写词作赋,当他得知好友刘禹锡要被贬去柳州时,不希望刘禹锡与他母亲分别,于是自己便替刘禹锡被贬至柳州,单从这点来看就可以显而易见的看出柳宗元是个十分有义气,十分善良的人,而接下来,他在柳州的所作所为更是可以看出柳宗元时刻心系百姓、关爱百姓的优点。柳州当时是个十分贫困的地反,有的人家*惯于用儿女抵押向人借钱,但如果不能按时赎回,那么等到利息与本金相等时,债主就会把抵押的儿女没收做奴婢,当柳宗元知道这些情况后为此想方设法,争取让所有人都把他们的儿女赎回来,他这种将心比心,帮百姓排忧解难的品质是值得许多那些官务大,但不务正业的当官人所去学*的。

      在*历史上像柳宗元这种有才干,心系百姓的好官被贬的事件有很多很多,但在这些人中又有多少人真正用上自己的学识,才能去竭尽所能帮助百姓且坚强乐观,而不是一味的灰心、沮丧、沉沦呢?我想如果每一个文人都能像柳宗元一样,不怨天尤人而是更多地关心百姓疾苦,为民造福,关心民生,那么我想认为他们也一定能像柳宗元一样名留青史!

      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变革,事败受到牵连,被贬永州。一次,他带着随从在永州郊外发现了一个小石潭,因其样子的独特,环境的优美,源流的怪石嵯峨,潭水的清澈,游鱼的可爱,产生喜爱之情。这是一块处女地,人迹罕至。如此优美的地方,竟然埋没尘世,无人欣赏。触景生情,他想到自己,遭遇和这小石潭何其相似?同病相怜,油然生出“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不被赏识之痛,如同千万条毒蛇啃噬着他。于是,托物寄意,借小石潭书心中块垒。

      这样的山水小品文,是*古代文人常用以抒怀的形式。千百年来,和柳宗元一样,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读书的初始目的,都是为了“学而优则仕”,他们把读书做官当做了人生的唯一。因此,他们的情感的跌宕总是与仕途的顺逆息息相关。

      一夜之间,柳宗元从一个声名赫赫的朝廷大员,被贬为小小的永州太守。当时的`永州,差不多是化外的不毛之地,贬官这里其实就等于流放。这个打击对于他来说,不可谓不大。在以官本位为中心的社会,贬官就意味着最宝贵的东西正在眼前失去,荣耀、特权、享受等等就可能从此与之无缘,所有的奋斗都没有了着落。他心中的悲愤、忧惧、失落、茫然,可想而知。

      对于他参与改革的动机,我们不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可能真是后世诸多人认为的那样,心怀天下,济黎民于水火,挽朝政于飘摇,想有所作为。但就算是上天眷顾于他,改革成功,唐王朝这艘遍体创伤的庞然巨船,早就四处漏水,再也经不起风浪,迟早不是沉落,就是搁浅。就像一个人,大脑内脏都坏透了,你想方设法延续他的寿命,其实是逆天行事,是另一种残忍。唐王朝要的是革命,推翻以后,重新再来。所以,柳宗元的一切努力,都是自讨苦吃。

      我想,他参与改革,不是没有想到过失败的后果,不是没有经过思想斗争。一切改革,都是对过去的一种*,必然触及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是对既得利益的再分配,必然要削弱、切割他们的利益,斗争必然激烈和残酷,是你死我活的较量。既然想到过失败的后果,那他就不应该为贬官而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因为从朝野当时的情形来看,基本不具备改革的条件,改革无疑是一种冒失,是一种政治,失败几乎是必然的。

      从另外一个角度想,如果说柳宗元参与改革丝毫没有半点功名利禄之心,恐怕也很难叫人信服。*人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喜欢用二元对立的思维看待问题。推重一个人,就把他说得天上有地下无,好像这些人都不食人间烟火。即使这些人曾经泡过妞,嫖过娼,耍过流氓,也要为尊者“讳”。无赖如刘邦,不是就被吹成天下一等一的英雄吗?这种思潮,可谓亘古不变。难怪有人说,*的文化史,是“假大空”的集大成者。

      我觉得柳宗元的悲愤,更多的是个人的悲愤。他关注的是“小我”,是一己之得失,因此,文章虽然精致,却格局太小。这倒不是说,关注自我有错。内同样能映射外,如同外能透视内一样。文化史上并不乏这样的例子,比如卢梭的《忏悔录》。文学,只有在关注自我的基点上,辐射到人生、社会及宇宙的思考,才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也就是说,文学必须以哲学为灵魂的烛照。

      有人或许会说,这不过是几百字的文章,怎能与皇皇巨著相比?有些诗歌很短,短到只有几十个字,却有大格局、大气象,比如李白的《静夜思》。李白可是柳宗元的前辈啊。李白的思乡情结,超越了时代,也超越了地域、民族,是民族性的,也是世界性的。

      是什么局限了柳宗元呢?最具有说服力的,是它不具有全人类的文化视野。他超脱不了文化束缚的那个圈子。这也是*文化中,许多山水小品的一个通病。

      *人太推崇感性,因而,文学作品中很难有哲学思考的视觉。这种理性精神的缺乏,既造成文学的没落,也导致*人文化人格的缺失,难以产生更多的李白式人物。实在可惜。

    [阅读全文]...

2022-06-13 15:48:25
  • 柳宗元的古诗成就

  • 成就
  • 柳宗元的古诗成就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柳宗元的古诗成就,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柳宗元的诗,共集中140余首,在大家辈出、百花争艳的唐代诗坛上,是存诗较少的一个,但却多有传世之作。他在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受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发挥自己的创作才华,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代表当时一个流派的杰出诗才。现存柳宗元诗,绝大部分是贬官至永州以后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他的叙事诗文笔质朴,描写生动,寓言诗形象鲜明,寓意深刻,抒情诗更善于用清新峻爽的文笔,委婉深曲地抒写自己的心情。不论何种体裁,都写得精工密致,韵味深长,在简淡的格调中表现极其沉厚的感情,呈现一种独特的面貌。因他是一位关心现实、同情人民的诗人,所以无论写什么题材,都能写出具有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的诗篇。

      柳诗现存140多首,均为贬谪后所作。前人把他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其部分五古思想内容*于陶渊明诗,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淡雅而意味深长。另外一些五古则受谢灵运影响,造语精妙,间杂玄理,连制题也学谢诗。但柳诗能于清丽中蕴藏幽怨,同中有异。另外,柳诗还有以慷慨悲健见长的律诗《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为唐代七律名篇,绝句《江雪》在唐人绝句中也是不可多得之作。

      在游记、寓言等方面,柳宗元同样为后世留下了极其优秀的作品。<<永州八记>>;已成为*古代山水游记名作。这些优美的山水游记,生动表达了人对自然美的感受,丰富了古典散文反映生活的新领域,从而确立了山水记作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因其艺术上的成就,被人们千古传诵、推崇备至。除寓言诗外,柳宗元还写了不少寓言故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等,也已成古代寓言名篇。“黔驴技穷”,已成成语,几乎尽人皆知。有的寓言篇幅虽短,但也同他的山水记一样,被千古传诵。

      柳宗元的论说包括哲学、政论等文及以议论为主的杂文。笔锋犀利,论证精确。《天说》为哲学论文的.代表作。《封建论》、《断刑论》为长篇和中篇政论代表作。《晋文公问守原议》、《桐叶封弟辩》、《伊尹五就桀赞》等为短篇政论代表。

      他的哲学思想中具有朴素的唯物论成分,在《天说》《天对》《非国语》《封建论》中集中反映了他的唯物主义思想:⑴否定神秘的天,宇宙是混沌的,运动的元气构成的,所谓的天是大自然构成的元素,根本不存在至高无上可以支配人的命运的天,天地万物的变化都是元气运动的结果。不存在神秘的外在力量。⑵天人不相预说。在天人关系上他认为天和人是互不相干涉的,主张重视人事而不空谈天命鬼神。⑶对鬼神迷信从认识论的根源上做出了解释,人们迷信鬼神是力量弱的表现。如果人们掌握了规范和规律,人力足以支配自然,就不会相信鬼神了。

      其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重“势”的进步社会历史观和儒家的民本思想。但也受佛教影响,尤是政治失意时,往往向佛教寻找精神上的解脱。

    [阅读全文]...

2022-01-19 23:48:43
  • 柳宗元的诗词名句

  • 柳宗元的诗词名句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以下是柳宗元的诗词名句,欢迎阅读。

      蔼蔼南郭门,树木一何繁。——柳宗元《饮酒》

      连山变幽晦,绿水函晏温。——柳宗元《饮酒》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柳宗元《早梅》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霸基弊不振,晋楚更张皇。——柳宗元《咏三良》

      农事诚素务,羁囚阻*生。——柳宗元《首春逢耕者》

      土膏释原野,白蛰竞所营。——柳宗元《首春逢耕者》

      莫让金钱施,无生道自弘。——柳宗元《送元暠师诗》

      南楚春候早,余寒已滋荣。——柳宗元《首春逢耕者》

      侯门辞必服,忍位取悲增。——柳宗元《送元暠师诗》

      故池想芜没,遗亩当榛荆。——柳宗元《首春逢耕者》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柳宗元《渔翁》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柳宗元《渔翁》

      清阴可自庇,竟夕闻佳言。——柳宗元《饮酒》

      彼哉晋楚富,此道未必存。——柳宗元《饮酒》

      一心在陈力,鼎列夸四方。——柳宗元《咏三良》

      举觞酹先酒,为我驱忧烦。——柳宗元《饮酒》

      今夕少愉乐,起坐开清尊。——柳宗元《饮酒》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柳宗元《早梅》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柳宗元《早梅》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柳宗元《溪居》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柳宗元《早梅》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柳宗元《渔翁》

      慕隐既有系,图功遂无成。——柳宗元《首春逢耕者》

      家山余五柳,人世遍千灯。——柳宗元《送元暠师诗》

      园林幽鸟啭,渚泽新泉清。——柳宗元《首春逢耕者》

      去鲁心犹在,从周力未能。——柳宗元《送元暠师诗》

      缀景未及郊,穑人先偶耕。——柳宗元《首春逢耕者》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九疑浚倾奔,临源委萦回。——柳宗元《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

      兹辰始澄霁,纤云尽褰开。——柳宗元《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

      星辰复,恢一方。——柳宗元《唐铙歌鼓吹曲十二首·其四》

      谅无要津用,栖息有馀阴。——柳宗元《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柳宗元《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眷然抚耒耜,回首烟云横。——柳宗元《首春逢耕者》

      城上日出群乌飞,鸦鸦争赴朝阳枝。——柳宗元《跂乌词》

      差池下烟日,嘲哳鸣山禽。——柳宗元《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猫虎获迎祭,犬马有盖帷。——柳宗元《掩役夫张进骸》

      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却立不亲授,谕以从父行。——柳宗元《韦道安(道安尝佐张建封于徐州,及军乱而道安自杀)》

      父子更抱持,涕血纷交零。——柳宗元《韦道安(道安尝佐张建封于徐州,及军乱而道安自杀)》

      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天秋日正中,水碧无尘埃。——柳宗元《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柳宗元《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阅读全文]...

2022-04-10 03:59:05
  • 渔翁柳宗元的诗词阅读答案

  • 阅读
  • 渔翁柳宗元的诗词阅读答案

      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人创作的诗歌作品。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体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渔翁柳宗元的诗词阅读答案,欢迎大家阅读!

      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①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②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①西岩:湖南永州西山。②欸乃:摇橹声。

      (1)“岩上无心云相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化用了《归去来兮辞》中一句的句意。(2分)

      (2)诗人借“渔翁”这一形象表现了怎样的情怀?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由整理,仅供参考:

      10、(1)拟人手法云无心以出岫

      (2)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超然世外,志趣高洁,又略显孤寂的情怀。(2分)诗中用“汲清湘”、“燃楚竹”来描写渔翁打水生火的日常生活,借渔翁自况,表现了诗人志趣的高洁。“欸乃一声山水绿”,通过视觉听觉写出了青山绿水之可爱,勾勒出了悦耳怡情的境界,巧妙表现出诗人寄情山水、超凡脱俗的特点。最后两句,“回望天际”见白云相逐,表现了诗人孤高而又略带孤寂的感情。(4分)

      14、“清湘”一词在诗中的意思是。(1分)

      15、对本诗解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到晨雾消散旭日初升,渔翁也没见着一个人,表明其孤单之至。

      B、日出以后,渔翁回首骋目,渔船已入中流,诗境极其悠闲恬淡。

      C、末句化用“云无心以出岫”,可知渔翁很享受这样的隐居生活。

      D、全诗按时间顺序叙述渔翁行踪的同时,展现了一幅幅山水美景。

      16、“欸乃一声山水绿”一句写法反常但颇有奇趣,请作简要赏析。(4分)

      答案

      14、(1分)清澈的湘江水

      15、(3分)D

      16、(4分)“反常”表现在“山水绿”与“欸乃一声”本不存在因果关系;山水随着天色的变化,色彩由黯而明,本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但在诗中,随着划破静空的一下声响,就万象皆绿。这不符合生活真实。(写出其中一点,意*即可。得2分。)

      “有奇趣”表现在:⑴使耳中所闻之声与目中所见之景发生了奇特的依存关系;⑵“欸乃一声”使得“绿”字不仅呈现出色彩的功能,而且给人一种动态感;⑶声响的骤起,不仅使“绿”字有动态,而且给人顷刻变绿的疾速感,令人更觉神奇;⑷于“山水绿”中闻“欸乃一声”,感觉特别悦耳怡情,山水似乎也绿得更可爱了;⑸声音和色彩结合而成的境界,清寥而又有几分神秘;⑹以声衬静,于悠闲恬静的诗境中传达出作者孤寂落寞的心境;⑺把慢写快,传达出作者深沉热烈的内心世界。

    [阅读全文]...

2022-04-23 18:40:20
  • 早梅古诗词

  • 阅读,文学
  • 早梅古诗词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早梅古诗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古诗原文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译文翻译

      梅花要迎接春天的来临,所以它早先开放。尽管冬天的天气是多么寒冷,但它还是傲然独立,毫不畏惧。

      它只是怕开花落在群芳之后,到那时,人们游春的意兴索然,再也没有人特别注意地观赏它了。

      注释解释

      发:开花。

      疑:畏惧,害怕。

      别意:格外注意,特别注意。

      诗文赏析

      在咏梅诗中仅以早梅为题的就为数不少。这类诗的一个共同特点是突出一个“早”字。这首《早梅》诗,用极富表现心理状态的手法,写出了梅花的坚强性格。

      诗题是《早梅》,却并没有具体描写早梅的形象、姿韵,而是在议论早梅“早发”的原因。“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为了迎接美好的春天的来临,梅花不畏严寒,不惧风霜而早于众花开放。“迎春”二字,回答了“早发”的原因。“不疑寒”,化入了梅花不怕严寒的坚强性格。这些均从诗人口中说出,倍感亲切。同时,在诗人观赏早梅生发出来的感叹中,隐隐寄寓着诗人的情怀。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承上联,继续抒写早梅的原因。唯怕百花开在先头,自己落了后,没有人再来观赏,所以,争先恐后,早早放出了芳香。“畏”字引出的意义深远。原来,梅花独自早早开放,是有着一种追求的,不能落在“众花后”,而要开在“百花前”。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梅花人的个性,用“疑”“畏”等极富于表现心理状态的字眼,生动描写了梅花不怕严寒的坚强性格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而且,巧妙地寄寓了诗人自己怀才不遇、孤芳自赏的情怀。

      诗里没有直接出现梅的画面,也没有任何对梅的形象描绘,但读后,早梅的形象却鲜明可触。这是因为诗人的议论,紧紧扣住了一个“早”字,突出了早梅的性格。

      原文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赏析

      梅花傲霜雪斗严寒,历来是诗人歌咏的对象,且多以梅自喻,表达作者的情趣。

      全诗分前后两层意思,前四句咏物,后四句抒怀。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起笔不凡,笔势突兀。早梅与别的花卉不同,在万物沉寂的寒冬绽开了花蕾,众花摇落独暄妍(林逋《山园小梅》)。一个发字把早梅昂首怒放生机盎然的形象逼真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其背景高远广阔的碧蓝的天空,不仅映衬着梅花的色泽,更突出了它的雅洁,不同凡俗。而发高树的高字借实写虚,暗寓诗人不苟合流俗行高于时人。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紧承开头两句写梅花开放的恶劣环境,表现梅花不同凡花的风骨。这两句诗与陆游《落梅》绝句里的`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意同,都赞颂了梅花傲视霜雪的不屈品格。早梅所处环境的朔吹、繁霜实际上正是柳宗元遭遇的政治环境的缩影。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到边远落后的南荒之地,过着囚徒般的日子,身心受到严重的摧残。面对腐朽势力连连不断的打击,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怀抱坚定的自信,他表示:苟守先圣之道,由大中以出,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答周君巢饵药久寿书》)

      作者目睹可歌可敬的梅花想起了远方的亲友,于是借物抒怀: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前两句由陆凯赠范晔诗 折梅逢驿吏,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翻出,但意致不同。陆诗洒脱,柳诗沉郁,这是因为柳宗元作诗的情境与陆凯不同。柳宗元被贬永州后, 罪谤交织,群疑当道,故旧大臣已不敢和他通音讯,在寂寞和孤独中艰难度日的柳宗元是多么思念亲友们啊!

      于是想到折梅相送,可亲友们远在万里之外,是根本无法送到的。这里除了地理上的原因外,还有政治上的原因,他作为一个羁囚不能连累了亲友,更何况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柳宗元从梅的早开早落联想到自己的身世,自己的境遇,怎么不忧,怎么不心急如焚呢?正因为忧其早开早落,所以柳宗元也是在自我勉励,自我鞭策。

      事实上在永州虽然被迫离开了政治舞台,但他自强不息,把闲居的时间用在访求图书,认真研读和对自己前半生实践的总结上,奋笔疾书,在理论上做出了重大建树,在文学上取得了光辉成就。这就是他对亲友的告慰。欲为万里赠四句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很复杂的,既有对亲友的思念,也有对自身遭遇的不*和辅时及物的理想不能实现的痛苦。

      柳宗元是一个用世之心极强、不甘寂寞的人,但他在永州过的是远离政治活动而浪迹山水的生活,贬谪所造成的痛苦时时激荡在内心,反映在他的诗歌里,正如孙昌武先生所说是表现上的简淡清爽与内在感情上的深沉炽烈的统一。这首诗就是这样,用简朴、疏淡的文辞刻画早梅傲立风霜昂首开放的形象,抒写诗人的情志,状难写之物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的风骨与作者的人格融为一体,含蓄蕴藉,感情深挚委曲,给人以很强的感染力。

    [阅读全文]...

2021-12-05 13:29:02
  • 柳宗元江雪拼音版古诗(江雪古诗内容及翻译)

  •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公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郡(今山西运城)人,杰出的诗人,哲学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人称柳河东、河东先生,与韩愈并称“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阅读全文]...

2022-06-05 08:43:23
  • 柳宗元的诗有哪些

  •   1、《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2、《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3、《溪居》

      久为簪组束,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4、《早梅》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5、《读书》

      幽沉谢世事,俯默窥唐虞。

      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

      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吁。

      缥帙各舒散,前后互相逾。

      瘴痾扰灵府,日与往昔殊。

      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无。

      竟夕谁与言,但与竹素俱。

      倦极便倒卧,熟寐乃一苏。

      欠伸展肢体,吟咏心自愉。

      得意适其适,非愿为世儒。

      道尽即闭口,萧散捐囚拘。

      巧者为我拙,智者为我愚。

      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

      贵尔六尺躯,勿为名所驱。

      6、《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

      7、《饮酒》

      今夕少愉乐,起坐开清尊。

      举觞酹先酒,为我驱忧烦。

      须臾心自殊,顿觉天地暄。

      连山变幽晦,绿水函晏温。

      蔼蔼南郭门,树木一何繁。

      清阴可自庇,竟夕闻佳言。

      尽醉无复辞,偃卧有芳荪。

      彼哉晋楚富,此道未必存。

      8、《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9、《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

    [阅读全文]...

2022-01-10 06:34:04
当前热门
早梅古诗词柳宗元写的 - 句子
早梅古诗词柳宗元写的 - 语录
早梅古诗词柳宗元写的 - 说说
早梅古诗词柳宗元写的 - 名言
早梅古诗词柳宗元写的 - 诗词
早梅古诗词柳宗元写的 - 祝福
早梅古诗词柳宗元写的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