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赞美荷花的诗句古诗采莲曲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赞美荷花的诗句古诗采莲曲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赞美荷花的诗句古诗采莲曲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赞美荷花的诗句古诗采莲曲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赞美荷花古诗句
在火炉一样的夏天里,只有荷花,顶着烈日怒放;在冬天冰冷的水塘里,只有荷花在水中深藏;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赞美荷花古诗句,欢迎参考阅读!
玉娥独自到书屏,不管人间暑气深。
待得诗成花已谢,应无好句惬花心。
作者介绍
王柏(1197-1274),字会之,婺州金华人。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数畮澄漪不用耕,移根玉井不曾耘。
羽衣何处霓裳遍,翠盖参差踏水云。
宋代:朱淑真
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
娇痴不怕人猜。随群暂遣愁怀。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赏析
上片写一对男女游湖遇雨,为之小驻。语序倒装是词中常见现象,此词上片即为一个倒装句。女主人公与男友相约游湖,先是“携手藕花湖上路”,这大约是西湖之白堤吧,那里的藕花当已开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呢。也许这对情侣最初就是相约赏花而来,不料遇上“一霎黄梅细雨”。正是这场梅雨及撩拨着人的“烟”呀“露”呀,留他们停步了,总得找个避雨的处所吧。“留我须臾住”的“我”,乃是复数,相当于“我们”。游湖赏花而遇雨,却给他们造成了一个幽清的环境和难得亲*的机会。真乃因祸得福也。
下片写女主人公大胆的举动及归来后异常的心理。
“一霎黄梅细雨”使西湖谢绝游众,因而在他们小住的地方,应当没有第三者在场。否则,当人面就搂搂抱抱,未免轻狂。须知这里“娇痴不怕人猜”之“人”,与“和衣睡倒人怀”之“人”实际上只是一个,都是就男友而言。当时情景应是这样的:由于女主人公难得与男友单独亲*,一旦相会于幽静场所,遂难自持,“娇痴”就指此而言。其结果就是“感郎不羞郎,回身就郎抱”(《碧玉歌》)。“睡倒人怀”即拥抱伏枕于恋人肩上,李后主所谓“一向偎人颤”、“教君恣意怜”也。这样的热情,这样的主动,休说外人,即使自己的男友也不免一时失措或诧异。但女人主公不管许多,“不怕人猜”,打破了“授受不亲”一类清规戒律,遂有了相恋以来第一次甜蜜的体验。
正因为是第一次,感觉也就特别强烈而持久。“最是分携时候”,多么依依不舍:“归来懒傍妆台”,何等心荡神迷!两笔就把一个初欢后的女子情态写活了。
全词多情而不亵,贵在写出少女真实的体验。本来南朝乐府中已有类似描写,但那是民歌。此时出现在宋时女词人之手,该是何等的勇气。道学家们虽不免诋之为“佚女”、“有失妇德”。然而词论家仍不吝予以高度的赞扬:“易安‘眼波才动被人猜’,矜持得妙;淑真‘娇痴不怕人猜’,放诞得妙。均善于言情。”(《莲子居词话》卷二)
唐代: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篠 通:筱)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译文
万里桥西边就是我的破草房,没几个人来访,百花潭与我相伴,随遇而安,这就是沧浪。和风轻轻拥着翠绿的竹子,秀美光洁,飘雨慢慢洗着粉红的荷花,阵阵清香。当了大官的朋友人一阔就变脸,早与我断的来往,长久饥饿的小儿子,小脸凄凉,让我愧疚而感伤。我这老骨头快要扔进沟里了,无官无钱只剩个狂放,自己大笑啊,当年的狂夫老了却更狂!我就这么狂!
赏析
这首七律作于杜甫客居成都时。诗题为“狂夫”,当以写人为主,诗却先从居住环境写来。
成都南门外有座小石桥,相传为诸葛亮送费祎处,名“万里桥”。过桥向东,就来到“百花潭”(即浣花溪),这一带地处水乡,景致幽美。当年杜甫就在这里营建草堂。饱经丧乱之后有了一个安身立命之地,他的心情舒展乃至旷放了。首联“即沧浪”三字,暗寓《渔夫》“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意,逗起下文疏狂之意。“即”字表示出知足的意味,“岂其食鱼,必河之鲂”,有此清潭,又何必“沧浪”呢。“万里桥”与“百花潭”,“草堂”与“沧浪”,略相映带,似对非对,有形式天成之美;而一联之中涵四专名,由于它们展现极有次第,使读者目接一路风光,而境中又略有表意(“即沧浪”),便令人不觉痕迹。“万里”、百花”这类字面,使诗篇一开头就不落寒俭之态,为下文写“狂”预作铺垫。
这是一个斜风细雨天气,光景别饶情趣:翠竹轻摇,带着水光的枝枝叶叶明净悦目;细雨出落得荷花格外娇艳,而微风吹送,清香可闻。颔联结撰极为精心,写微风细雨全从境界见出。“含”“裛”两个动词运用极细腻生动。“含”比通常写微风的“拂”字感情色彩更浓,有小心爱护意味,则风之微不言而喻。“裛”通“浥”,比洗、洒一类字更轻柔,有“润物细无声”的意味,则雨之细也不言而喻。两句分咏风雨,而第三句风中有雨,这从“净”字可以体味(雨后翠筿如洗,方“净”);第四句雨中有风,这从“香”字可以会心(没有微风,是嗅不到细香的)。这也就是通常使诗句更为凝炼精警的“互文”之妙了。两句中各有三个形容词:翠、娟娟(美好貌)、净;红、冉冉(娇柔貌)、香,却安置妥贴,无堆砌之感;而“冉冉”、“娟娟”的叠词,又*添音韵之美。要之,此联意蕴丰富,形式精工,充分体现作者的“晚节渐于诗律细”。
前四句写草堂及浣花溪的美丽景色,令人陶然。然而与此并不那么和谐的是诗人现实的生活处境。初到成都时,他曾靠故人严武接济,分赠禄米,而一旦这故人音书断绝,他一家子免不了挨饿。“厚禄故人书断绝”即写此事,这就导致“恒饥稚子色凄凉”。“饥而日恒,亏及幼子,至形于颜色,则全家可知”(萧涤非《杜甫诗选》),这是举一反三、举重该轻的手法。颈联句法是“上二下五”,“厚禄”、“恒饥”前置句首显著地位,从声律要求说是为了粘对,从诗意看,则强调“恒饥”的贫困处境,使接下去“欲填沟壑”的夸张说法不至有失实之感。
“填沟壑”,即倒毙路旁无人收葬,意犹饿死。这是何等严酷的'生活现实呢。要在凡夫俗子,早从精神上被摧垮了。然而杜甫却不如此,他是“欲填沟壑唯疏放”,饱经患难,从没有被生活的磨难压倒,始终用一种倔强的态度来对待生活打击,这就是所谓“疏放”。诗人的这种人生态度,不但没有随同岁月流逝而衰退,反而越来越增强了。你看,在几乎快饿死的境况下,他还兴致勃勃地在那里赞美“翠筿”、“红蕖”,美丽的自然风光哩!联系眼前的迷醉与现实的处境,诗人都不禁哑然“自笑”了:你是怎样一个越来越狂放的老头儿啊!(“自笑狂夫老更狂”)
在杜诗中,原不乏歌咏优美自然风光的佳作,也不乏抒写潦倒穷愁中开愁遣闷的名篇。而《狂夫》值得玩味之处,在于它将两种看似无法调合的情景成功地调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一面是“风含翠筿”、“雨裛红蕖”的赏心悦目之景,一面是“凄凉”“恒饥”、“欲填沟壑”的可悲可叹之事,全都由“狂夫”这一形象而统一起来。没有前半部分优美景致的描写,不足以表现“狂夫”的贫困不能移的精神;没有后半部分潦倒生计的描述,“狂夫”就会失其所以为“狂夫”。两种成分,真是缺一不可。因而,这种处理在艺术上是服从内容需要的,是十分成功的。
唐代: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常相映 一作:长相映)
译文
世上人们对花和叶的说法不同,把花栽在美观的金盆中,却不管花叶让它落在土里变为尘土。
只有荷花是红花绿叶相配,荷叶有卷有舒,荷花有开有合,衬托得那样完美自然。
荷花与荷叶长期互相交映,当荷叶掉落,荷花凋谢之时,是多么令人惋惜啊。
赏析
诗的前两句写花与叶的两种不同命运。世上的花与叶,本是同根生,同枝长,花儿万紫千红,千姿百态,各自与众不同而独具芳馨。一旦被慧眼识中。便移栽金盆,倍受呵护。但绿叶却受到遗弃,飘零落地,在凄风苦雨中化作尘土。花入盆,叶作尘,这是世间花和叶的各自的命运。这两句总写花的万幸和叶的不幸,以它们的“不相伦”反映出荷花独特品质的可贵。
“惟有”二字,同中取异,以下四句,全承它而来,转写荷叶的伸张卷曲,荷花的开放闭合,种种风姿,天然无饰。古人以荷花喻君子美德的很多,借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比喻和赞美高洁脱俗、不媚于世的卓然自主的品格。但这首诗,却吟咏了荷叶荷花“任天真”的品质,借以歌颂真诚而不虚伪的美德。“任天真”,既是写花,又是写人。以花性写人性,立意新奇。
最后两句进一层写荷花的“天真”之处。荷花的红花绿叶,互照互映互衬。即使到了红衰翠减、世人愁苦之时,仍然不相遗弃。如果说,前两句写荷花“任天真”,侧重表现共荣;那么,这两句的“长相映”,则主要表现同衰。这四句诗互补互承,从正反两方面完整地表现出荷花既能同荣、又能同衰的坚贞不渝的品质。
李商隐一生不得志,只做过几任小官。其主要原因不是他无才,而是没有知己者的力荐。他生存在牛、李两党的夹缝之中,没有信任,没有依托,饱受奚落和排挤。这首诗歌颂荷花能荣衰相依,实则表达了自己渴求知己、寻觅政治依托的心声。
这首诗语言通俗浅*,寓意明显,表达直露,节奏明快,与李商隐很多诗歌的含蓄委婉不同,体现了他诗歌风格的多样性。
在火炉一样的夏天里,只有荷花,顶着烈日怒放;在冬天冰冷的水塘里,只有荷花在水中深藏;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赞美荷花古诗句,欢迎参考阅读!
白荷花
玉娥独自到书屏,不管人间暑气深。
待得诗成花已谢,应无好句惬花心。
作者介绍
王柏(1197-1274),字会之,婺州金华人。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白荷花
数畮澄漪不用耕,移根玉井不曾耘。
羽衣何处霓裳遍,翠盖参差踏水云。
清*乐·夏日游湖
宋代:朱淑真
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
娇痴不怕人猜。随群暂遣愁怀。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赏析
上片写一对男女游湖遇雨,为之小驻。语序倒装是词中常见现象,此词上片即为一个倒装句。女主人公与男友相约游湖,先是“携手藕花湖上路”,这大约是西湖之白堤吧,那里的藕花当已开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呢。也许这对情侣最初就是相约赏花而来,不料遇上“一霎黄梅细雨”。正是这场梅雨及撩拨着人的“烟”呀“露”呀,留他们停步了,总得找个避雨的处所吧。“留我须臾住”的“我”,乃是复数,相当于“我们”。游湖赏花而遇雨,却给他们造成了一个幽清的环境和难得亲*的机会。真乃因祸得福也。
下片写女主人公大胆的举动及归来后异常的心理。
“一霎黄梅细雨”使西湖谢绝游众,因而在他们小住的地方,应当没有第三者在场。否则,当人面就搂搂抱抱,未免轻狂。须知这里“娇痴不怕人猜”之“人”,与“和衣睡倒人怀”之“人”实际上只是一个,都是就男友而言。当时情景应是这样的:由于女主人公难得与男友单独亲*,一旦相会于幽静场所,遂难自持,“娇痴”就指此而言。其结果就是“感郎不羞郎,回身就郎抱”(《碧玉歌》)。“睡倒人怀”即拥抱伏枕于恋人肩上,李后主所谓“一向偎人颤”、“教君恣意怜”也。这样的热情,这样的主动,休说外人,即使自己的男友也不免一时失措或诧异。但女人主公不管许多,“不怕人猜”,打破了“授受不亲”一类清规戒律,遂有了相恋以来第一次甜蜜的体验。
正因为是第一次,感觉也就特别强烈而持久。“最是分携时候”,多么依依不舍:“归来懒傍妆台”,何等心荡神迷!两笔就把一个初欢后的女子情态写活了。
全词多情而不亵,贵在写出少女真实的体验。本来南朝乐府中已有类似描写,但那是民歌。此时出现在宋时女词人之手,该是何等的勇气。道学家们虽不免诋之为“佚女”、“有失妇德”。然而词论家仍不吝予以高度的赞扬:“易安‘眼波才动被人猜’,矜持得妙;淑真‘娇痴不怕人猜’,放诞得妙。均善于言情。”(《莲子居词话》卷二)
狂夫
唐代: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篠 通:筱)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译文
万里桥西边就是我的破草房,没几个人来访,百花潭与我相伴,随遇而安,这就是沧浪。和风轻轻拥着翠绿的竹子,秀美光洁,飘雨慢慢洗着粉红的荷花,阵阵清香。当了大官的朋友人一阔就变脸,早与我断的来往,长久饥饿的小儿子,小脸凄凉,让我愧疚而感伤。我这老骨头快要扔进沟里了,无官无钱只剩个狂放,自己大笑啊,当年的狂夫老了却更狂!我就这么狂!
赏析
这首七律作于杜甫客居成都时。诗题为“狂夫”,当以写人为主,诗却先从居住环境写来。
成都南门外有座小石桥,相传为诸葛亮送费祎处,名“万里桥”。过桥向东,就来到“百花潭”(即浣花溪),这一带地处水乡,景致幽美。当年杜甫就在这里营建草堂。饱经丧乱之后有了一个安身立命之地,他的心情舒展乃至旷放了。首联“即沧浪”三字,暗寓《渔夫》“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意,逗起下文疏狂之意。“即”字表示出知足的意味,“岂其食鱼,必河之鲂”,有此清潭,又何必“沧浪”呢。“万里桥”与“百花潭”,“草堂”与“沧浪”,略相映带,似对非对,有形式天成之美;而一联之中涵四专名,由于它们展现极有次第,使读者目接一路风光,而境中又略有表意(“即沧浪”),便令人不觉痕迹。“万里”、百花”这类字面,使诗篇一开头就不落寒俭之态,为下文写“狂”预作铺垫。
这是一个斜风细雨天气,光景别饶情趣:翠竹轻摇,带着水光的枝枝叶叶明净悦目;细雨出落得荷花格外娇艳,而微风吹送,清香可闻。颔联结撰极为精心,写微风细雨全从境界见出。“含”“裛”两个动词运用极细腻生动。“含”比通常写微风的“拂”字感*彩更浓,有小心爱护意味,则风之微不言而喻。“裛”通“浥”,比洗、洒一类字更轻柔,有“润物细无声”的意味,则雨之细也不言而喻。两句分咏风雨,而第三句风中有雨,这从“净”字可以体味(雨后翠筿如洗,方“净”);第四句雨中有风,这从“香”字可以会心(没有微风,是嗅不到细香的)。这也就是通常使诗句更为凝炼精警的“互文”之妙了。两句中各有三个形容词:翠、娟娟(美好貌)、净;红、冉冉(娇柔貌)、香,却安置妥贴,无堆砌之感;而“冉冉”、“娟娟”的叠词,又*添音韵之美。要之,此联意蕴丰富,形式精工,充分体现作者的“晚节渐于诗律细”。
前四句写草堂及浣花溪的美丽景色,令人陶然。然而与此并不那么和谐的是诗人现实的生活处境。初到成都时,他曾靠故人严武接济,分赠禄米,而一旦这故人音书断绝,他一家子免不了挨饿。“厚禄故人书断绝”即写此事,这就导致“恒饥稚子色凄凉”。“饥而日恒,亏及幼子,至形于颜色,则全家可知”(萧涤非《杜甫诗选》),这是举一反三、举重该轻的手法。颈联句法是“上二下五”,“厚禄”、“恒饥”前置句首显著地位,从声律要求说是为了粘对,从诗意看,则强调“恒饥”的贫困处境,使接下去“欲填沟壑”的夸张说法不至有失实之感。
“填沟壑”,即倒毙路旁无人收葬,意犹饿死。这是何等严酷的生活现实呢。要在凡夫俗子,早从精神上被摧垮了。然而杜甫却不如此,他是“欲填沟壑唯疏放”,饱经患难,从没有被生活的磨难压倒,始终用一种倔强的态度来对待生活打击,这就是所谓“疏放”。诗人的这种人生态度,不但没有随同岁月流逝而衰退,反而越来越增强了。你看,在几乎快饿死的境况下,他还兴致勃勃地在那里赞美“翠筿”、“红蕖”,美丽的自然风光哩!联系眼前的迷醉与现实的处境,诗人都不禁哑然“自笑”了:你是怎样一个越来越狂放的老头儿啊!(“自笑狂夫老更狂”)
在杜诗中,原不乏歌咏优美自然风光的佳作,也不乏抒写潦倒穷愁中开愁遣闷的名篇。而《狂夫》值得玩味之处,在于它将两种看似无法调合的情景成功地调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一面是“风含翠筿”、“雨裛红蕖”的赏心悦目之景,一面是“凄凉”“恒饥”、“欲填沟壑”的可悲可叹之事,全都由“狂夫”这一形象而统一起来。没有前半部分优美景致的描写,不足以表现“狂夫”的贫困不能移的精神;没有后半部分潦倒生计的描述,“狂夫”就会失其所以为“狂夫”。两种成分,真是缺一不可。因而,这种处理在艺术上是服从内容需要的,是十分成功的。
赠荷花
唐代: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常相映 一作:长相映)
译文
世上人们对花和叶的说法不同,把花栽在美观的金盆中,却不管花叶让它落在土里变为尘土。
只有荷花是红花绿叶相配,荷叶有卷有舒,荷花有开有合,衬托得那样完美自然。
荷花与荷叶长期互相交映,当荷叶掉落,荷花凋谢之时,是多么令人惋惜啊。
赏析
诗的前两句写花与叶的'两种不同命运。世上的花与叶,本是同根生,同枝长,花儿万紫千红,千姿百态,各自与众不同而独具芳馨。一旦被慧眼识中。便移栽金盆,倍受呵护。但绿叶却受到遗弃,飘零落地,在凄风苦雨中化作尘土。花入盆,叶作尘,这是世间花和叶的各自的命运。这两句总写花的万幸和叶的不幸,以它们的“不相伦”反映出荷花独特品质的可贵。
“惟有”二字,同中取异,以下四句,全承它而来,转写荷叶的伸张卷曲,荷花的开放闭合,种种风姿,天然无饰。古人以荷花喻君子美德的很多,借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比喻和赞美高洁脱俗、不媚于世的卓然自主的品格。但这首诗,却吟咏了荷叶荷花“任天真”的品质,借以歌颂真诚而不虚伪的美德。“任天真”,既是写花,又是写人。以花性写人性,立意新奇。
最后两句进一层写荷花的“天真”之处。荷花的红花绿叶,互照互映互衬。即使到了红衰翠减、世人愁苦之时,仍然不相遗弃。如果说,前两句写荷花“任天真”,侧重表现共荣;那么,这两句的“长相映”,则主要表现同衰。这四句诗互补互承,从正反两方面完整地表现出荷花既能同荣、又能同衰的坚贞不渝的品质。
李商隐一生不得志,只做过几任小官。其主要原因不是他无才,而是没有知己者的力荐。他生存在牛、李两党的夹缝之中,没有信任,没有依托,饱受奚落和排挤。这首诗歌颂荷花能荣衰相依,实则表达了自己渴求知己、寻觅政治依托的心声。
这首诗语言通俗浅*,寓意明显,表达直露,节奏明快,与李商隐很多诗歌的含蓄委婉不同,体现了他诗歌风格的多样性。
赞美荷花的古诗句
1、红粉靓梳妆,翠盖低风雨。宋辛弃疾《卜算子(荷花)》
2 、荷花开尽秋光晚,零落残红绿沼中。唐李群玉《北亭》
3、根底藕丝长,花里莲心苦。宋辛弃疾《卜算子(荷花)》
4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唐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5 、三千美女学宫妆,占断薰风水一方。宋释云岫《画荷花二首》
6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7 、天机雪锦织鲛绡,艳朵亭亭倚画桥。宋董嗣杲《荷花》
8 、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唐杜甫《为农》
9、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晋乐府《青阳渡》
1 0 、*波浮动洛妃钿,翠色娇圆小更鲜。宋朱淑真《新荷》
1 1、有人水溅红裙,相招晚醉,正月上、凉生风露。宋高观国《祝英台*(荷花)》
1 2、荷叶田田青照水,孤舟挽在花阴底。宋欧阳修《渔家傲》
1 3、一阵风来碧浪翻,真珠零落难收拾。宋杜衍《雨中荷花》
1 4、荷香销晚夏,菊气入新秋。唐骆宾王《晚泊江镇》
1 5、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清曹雪芹《紫菱洲歌》
1 6、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 7、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宋欧阳修《采桑子》
1 8、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唐李白《折荷有赠》
1 9、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先秦屈原《离骚》
赞赞美荷花的诗句古诗
夏天到了,那亭亭玉立荷花,千姿百态。有的荷花全开了,露出了黄色的花芯;有的只开了一半;还有的`是花骨朵,看起来好像要马上爆裂似的。还有那些叶,叶子出水很高,像可爱的舞女的裙。
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杨万里《小池》
3、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4、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5、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6、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 王昌龄《采莲曲二首》
7、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 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8、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 —— 李白《妾薄命》
9、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 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10、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 李白《采莲曲》
11、《芙蓉》
唐·温庭筠
刺茎澹荡碧,花片参差红。
吴歌秋水冷,湘庙夜云空。
浓艳香露里,美人清镜中。
南楼未归容,一夕练塘东。
12、《独芙蓉》
唐·王贞白
方塘清晓镜,独照玉容秋。
蠹芰不相采,敛苹空自愁。
日斜还顾影,风起强垂头。
芳意羡何物,双双鸂鸟游。
13、《夏日南亭怀辛大蓉》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14、《惜莲花》
唐·崔橹
半塘前日染来红,瘦尽金方昨日风。
留样最嗟无巧笔,护香谁为惜熏笼。
缘停翠棹沉吟看,忍使良被积渐空。
魂断旧溪憔悴态,冷烟残粉楚台东。
15、《重台莲》
唐·皮日休
欹红媠婑力难任,每叶头边半米金。
可得教他水妃见,两重元是一重心。
16、《莲花》
唐·郭震
脸腻香熏似有情,世间何物比轻盈。
湘妃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
17、《古意》
唐·韩愈
太华峰头玉井莲,开花十丈藕如船,
冷比雪霜甘比蜜,一片入口沉痾痊。
我欲求之不惮远,青壁无路难夤缘。
安得长梯上摘实,下种七泽根株连。
赞美荷花的古诗句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之品格恒为世人称颂。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赞美荷花的古诗句 ,欢迎阅读。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采莲 南朝·梁·吴均
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咏荷诗 江洪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咏同心芙蓉 隋·杜公瞻
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采莲曲 隋·殷英童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古风(其二十六) 唐·李白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采莲曲 南朝梁·刘孝威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折荷有赠 唐·李白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瑶*乘凉设,金羁落晚过。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荷花 李商隐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苹。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晚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莲花 温庭筠
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露洗玉盘金殿冷,风吹罗带锦城秋。相看未用伤迟暮,别有池塘一种幽。钱氏池上芙蓉文征明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 北宋·李清照
燎沉香,消溽暑。鸟鸟雀呼睛,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苏幕遮 北宋·周邦彦
苍茫漠漠董家潭,绿树阴阴向水湾。十里锦香看不断,西风明月棹歌还。莲塘 明·黄琼
藕田成片傍湖边,隐约花红点点连。三五小船撑将去,歌声嘹亮赋采莲。采莲曲 李亚如
晓别安宜古镇头,藕乡水泗荡轻舟;岸柳染绿清溪水,荷香沁沏金色秋。异乡落泊伤穷乱,故里重归喜景稠;政通人和富由起,芙蓉仙子欣来游。藕乡随思 现代·暇文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其二】 李商隐
流水阶除静,孤眠得自由。月生林欲晓,雨过夜如秋。远忆荷花浦,谁吟杜若洲?良宵恐无梦,有梦即俱游。夏日怀友 徐玑
倾国倾城恨有馀,几多红泪泣姑苏,倚风凝睇雪肌肤。吴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宫殿半*芜,藕花菱蔓满重湖。【浣溪沙】·薛昭蕴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游女带香偎伴笑,争窈窕,兢折团荷遮晚照。【南乡子】·李珣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杆。【浣溪沙】·李璟
如何?遗情情更多!永日水精帘下敛羞蛾。六幅罗裙地,微行曳碧波。看尽满地疏雨打团荷。【思帝乡】·孙光宪
长忆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僧房四面向湖开,清棹去还来。芰荷香喷连云阁,阁上清声檐下铎。别来尘土污人衣,空役梦魂飞。【忆余杭】·潘阆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咏芙蓉 南朝·梁·沈约
夏天到了,那亭亭玉立荷花,千姿百态。有的荷花全开了,露出了*的花芯;有的只开了一半;还有的是花骨朵,看起来好像要马上爆裂似的。还有那些叶,叶子出水很高,像可爱的*的裙。
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杨万里《小池》
3、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 《·其三》
4、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5、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6、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 王昌龄《采莲曲二首》
7、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8、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 —— 《妾薄命》
9、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 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10、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 李白《采莲曲》
11、《芙蓉》
唐·温庭筠
刺茎澹荡碧,花片参差红。
吴歌秋水冷,湘庙夜云空。
浓艳香露里,美人清镜中。
南楼未归容,一夕练塘东。
12、《独芙蓉》
唐·王贞白
方塘清晓镜,独照玉容秋。
蠹芰不相采,敛苹空自愁。
日斜还顾影,风起强垂头。
芳意羡何物,双双鸂鸟游。
13、《夏日南亭怀辛大蓉》
唐·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14、《惜莲花》
唐·崔橹
半塘前日染来红,瘦尽金方昨日风。
留样最嗟无巧笔,护香谁为惜熏笼。
缘停翠棹沉吟看,忍使良被积渐空。
魂断旧溪憔悴态,冷烟残粉楚台东。
15、《重台莲》
唐·皮日休
欹红媠婑力难任,每叶头边半米金。
可得教他水妃见,两重元是一重心。
16、《莲花》
唐·郭震
脸腻香熏似有情,世间何物比轻盈。
湘妃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
17、《古意》
唐·韩愈
太华峰头玉井莲,开花十丈藕如船,
冷比雪霜甘比蜜,一片入口沉痾痊。
我欲求之不惮远,青壁无路难夤缘。
安得长梯上摘实,下种七泽根株连。
18、《采莲曲》
赞美荷花的古诗三首
荷花浑身都是宝,它虽然出自污泥之中,但却亭亭玉立,一尘不染。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赞美荷花的古诗,欢迎大家阅读欣赏。
一、昭君怨·咏荷上雨
词牌名:昭君怨|朝代:宋朝|作者: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古诗简介
《昭君怨·咏荷上雨》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词作。这首小令用轻松活泼的笔调写自己梦中泛舟西湖和被雨惊醒后的情景。上片写梦中泛舟西湖花底,骤雨打篷,从梦中惊醒。下片写醒来所见景物,与先前的梦境相映成趣。本词构思巧妙,意境新颖,梦境与现实对照写来,曲折而有层次,极富变化,细细品味,似乎看到晶莹璀灿的珍珠在碧绿的“盘”中滚动;似乎嗅到荷花的阵阵幽香,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翻译/译文
夏日午眠,梦见荡舟西湖荷花间,满湖烟水迷茫、荷花氤氲清香扑鼻。突然如筛豆般的阵雨敲击船篷,发出“扑”、“扑”的声音,把我从西湖赏荷的梦境中惊醒。
以为是在西湖赏荷,却原来是在家中午休,遇急雨击池中荷叶把我惊醒,梦醒后观庭院荷池,急雨敲打荷叶,雨珠跳上跳下,晶莹的雨点忽聚忽散,散了如断线的珍珠,四处迸射,使人眼花缭乱,最后聚在叶心,像一窝泛波的水银,亮晶晶的。
赏析/鉴赏
作者的词和诗一样,都善于描写事物的动态。钱钟书的《谈艺录》说:“以入画之景作画,宜诗之事赋诗,如铺锦增华,事半而功则倍,虽然,非拓境宇、启山林手也。诚斋、放翁,正当以此轩轾之。
人所曾言,我善言之,放翁之与古为新也;人所未言,我能言之,诚斋之化生为熟也。放翁善写景,而诚斋擅写生。放翁如图画之工笔;诚斋则如摄影之快镜,兔起鹘落,鸢鱼跃,稍纵即逝而及其末逝,转瞬即改而当其未改,眼明手捷,踪矢蹑风,此诚斋之所独也。”象这首词明明题作“咏荷上雨”,一开始反从“午梦”入笔,起手便不同凡响。假如是梦见阴雨倒还罢了,谁知梦见的正是满湖烟雨,氤氲香气,作者正在这迷人的环境里荡舟花底。——这些描写好像跟主题风马牛不相及,其实是用西湖烟雨衬托庭院荷池:西湖的美景是公认的,那么词篇就已暗示给你,院中的雨荷有着同样的魅力。更何况梦中的香正是院池荷花的清香呢!散发的“梦初惊”后该是知道身在家中了,然而他却以为还在扁舟,因为他把荷上雨声误作成了雨打船篷声。这里描写已醒未醒的境界,既自然,又别致,而且更加缩短了西湖与院池的距离。“却是”以下完全离开梦境,并在上半阕已打好的基础上开始了对“荷上雨”的正面咏写。“池荷跳雨”指急雨敲打荷叶,雨珠跳上跳下的样子。
接下去,作者把荷叶上面晶莹的雨点比作真珠,说这些真珠随着荷叶的跳动忽聚忽散,最后聚在叶心,就像一窝泛波的水银。这些描写动荡迷离,而且比喻新颖,都是“人所未言”者。再说,作者用变幻的手法,把“稍纵即逝”“转瞬即改”的景象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词篇的形式同内容一样,活泼而不受羁绊,也体现了杨万里“活法”在抒情写景方面的特殊作用。
二、临江仙·荷叶荷花何处好
词牌名:临江仙|朝代:元朝|作者:元好问
李辅之在齐州,予客济源,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赏析/鉴赏
由词题可知,这首词记载的是作者与李辅之两次畅游大明湖。据遗山《济南行记》记载,乙未年秋约七月,“以故人李君铺之之故”而至济南。第二年丙申三、四月间,又与李辅之在济南欢聚。金济南府即宋齐州(今山东济南),据《金史·地理志》记录,济源县在金河东南路孟州,今属河南。那么,李辅之又是何许人?李辅之名天翼,固安(今河北)人,曾任济南漕司从书。
这是一首写景寄情之作。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既表达了与友人团聚的欢乐,又写出与之天各一方的离别的愁怅。词的`上片尽写初秋的大明湖。正值“秋荷方盛,红绿如绣,令人渺然有吴儿州渚之想”。“荷叶荷花”一绿一红,以鲜明的色调突出新秋大明湖的美景,而“红妆”、“翠盖”则呼应开篇的“荷花”、“荷叶”。不禁让人联想起李清照的“绿肥红瘦。”作者反复提及景致之美,可见对上次游湖仍记忆犹新。
在红绿掩映之间。湖上泛舟之人,真是十分惬意。尽写美景是为了烘托人物。词中的风流人物是指作者本人与友人李辅之。统看上片,可见作者沉浸在对昔日的美好回忆之中。如画的江山,风流的人物,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欣喜欢畅。
词的下片,在表达效果上与上片迥然不同。下片与上片所写不同时、不同地。道出了与友人分别三年的思念。“千里故人千里月”写两人的分离。此词的写作时间大约在戊戌年,此时正值元遗山准备携家由济源回太原,与济南相隔甚远,故曰:“千里”,“三年”写出与友人分离的确切时间。古代文人墨客常借酒消愁,作者也无一例外。“一尊白酒寄离愁”,来表达对辅之的离愁别念。而仅以此举还不够。作者又借流水寄言,寄泪。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达到思想的共鸣,李白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苏轼《江城子·别徐州》中“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而全词以情作结,感情流露自然,纯真。
全词笔调清新,以写景入手,导入感情的抒发,以景写人,因景抒怀。一扬一抑,情感变化起伏迭宕,其景其情,均秉笔直书,无一假借。而结尾把二人的深厚友情推到了极点。内容与形式统一,可谓“得其所哉”。
三、采莲曲·菱叶萦波荷飐风
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古诗简介
这首小诗采用民歌的形式,写得清新、明快。《采莲曲》:古代民歌的一种,盛行于江南一带,为采莲女所唱。一说为梁武帝所创,见《乐府诗集》。
赏析/鉴赏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首句即展现出非常美妙的意境。水面上碧波荡漾,浮游水面之菱叶,上下左右摇摆,是为萦波;加上荷花迎风招展,与菱叶交相争艳,令人心旷神怡。而荷花深处,小舟翩翩,又增添了景物的动态感。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是上承“荷花深处小船通”而来,由写景转为写景中之人。荷花深处,遮天蔽日,凉风**,是水乡少男少女在劳动之余私下相会的极佳场所。这里并没有说明他们是故意寻找还是无意撞见,也许是兼而有之吧。诗歌仅以欲语而止、搔头落水两个动作细节的描写,就活灵活现刻画出一个痴情、娇羞、可爱的少女形象。恋人相遇,互诉衷肠,何止千言万语,而此时此地,这个娇羞的少女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惟有低头含笑而已;而且情贯一心,甚至不小心将碧玉搔头落入水中,这些都是初恋少女在羞怯、微带紧张的状态上才会有的情态,被诗人细心地捕捉住并传神地再现出来。
这首诗表现了一位采莲姑娘腼腆的情态和羞涩的心理。全篇语言清新、明快,富有江南民歌的活泼、风趣,犹如一幅纯洁、质朴的爱情的画面。
(一) 客衣尘土终须换,好与湖边长芰荷。——王守仁《春晴》
(二) 谁于水面张青盖,罩却红妆唱采莲。——欧阳修《荷叶》
(三) 芙蓉老秋霜,团扇羞网尘。——李白《中山孺子妾歌》
(四)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五) 一阵风来碧浪翻,真珠零落难收拾。——杜衍《雨中荷花》
(六)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李商隐《赠荷花》
(七)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李白《渌水曲》
(八) 白鸟朱荷引画桡,垂杨影里见红桥,欲寻往事已魂消。——王士祯《浣溪沙·红桥》
(九)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苏轼《阮郎归·初夏》
(十) 十万琼珠天不惜,绿盘擎出与人看。——王月浦《荷花》
(十一) 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十二) 酷暑天,葵榴发,喷鼻香十里荷花。——白朴《得胜乐·夏》
(十三) 晚风收暑,小池塘荷净。——刘光祖《洞仙歌·荷花》
(十四) 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杨万里《秋凉晚步》
(十五)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秦观《纳凉》
(十六) 水际轻烟,沙边微雨。荷花芳草垂杨渡。——刘将孙《踏莎行·闲游》
(十七)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十八) 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映绣芙蓉。——温庭筠《杨柳枝》
(十九) 莲渚收香,兰皋浮爽,凉思顿欺班扇。——王月山《齐天乐·夜来疏雨鸣金井》
(二十)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二十一) 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蔡松年《鹧鸪天·赏荷》
(二十二)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
(二十三) 荷香销晚夏,菊气入新秋。——骆宾王《晚泊江镇》
(二十四) 红粉靓梳妆,翠盖低风雨。——辛弃疾《卜算子(荷花)》
(二十五)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苏轼《江神子·江景》
(二十六) 三千美女学宫妆,占断薰风水一方。——释云岫《画荷花二首》
(二十七) 莫向荷花深处去,荷花深处有鸳鸯。——何应龙《采莲曲》
(二十八)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十九)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李白《折荷有赠》
(三十)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王维《渭川田家》
(三十一) 犹胜道傍柳,无事荡春风。——孟郊《乐府三首》
(三十二)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王维《山居即事》
(三十三)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李白《西施/咏苎萝山》
赞美荷花的诗句古诗采莲曲
荷花的诗句古诗采莲曲
采莲曲是描写荷花的古诗吗
描写荷花的古诗10首采莲曲
描写荷花荷叶的古诗词采莲曲
赞美荷花莲蓬的诗句
荷花的诗句赞美荷花的古诗
赞美荷花诗句
采莲曲的古诗画
赞美荷花的诗句
赞美荷花的古诗句
采莲曲的古诗带
采莲花的诗句
采莲曲的这首古诗
采莲曲.的古诗配画
荷花赞美诗句
赞美荷花的诗句古诗
采莲曲古诗的名句
赞美荷花诗句古诗
古诗采莲曲的配画
古诗采莲曲的图片
采莲曲古诗咋写的
采莲曲的古诗及诗意
古诗采莲曲的诗句王昌龄
采莲曲的古诗动作
朗读采莲曲的古诗
王昌玲的古诗采莲曲
才子采莲曲的古诗
采莲曲的古诗古诗
对荷花的赞美的诗句
古诗相思的毛笔字
描述武夷山秋天美景的古诗词
带花的古诗英文
关于风的古诗整首诗
古诗小桃的主题
送别老师的英文古诗
牧童骑古诗完整的
与亲情相关的古诗
关于冬天三峡的古诗词
五首关于家乡的古诗词
写大将的古诗
形容人性情的古诗
跟月亮有关的诗古诗
有五个字的古诗是一段话
胡海的古诗遥望齐州九点烟
思乡有关于月的古诗
有嘉有月的古诗
古诗的作者感受写一篇小短文
所见古诗的季节
谚语寄北的古诗
白居易的晚秋古诗
送给学生的祝福与古诗
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的好处
古诗的演讲会
江南残雪的古诗词
思乡念国的古诗
袁枚描写儿童的古诗
十个关于春的古诗
大铭的衣柜猜古诗
咏鹅古诗里颜色的字
爱情走到尽头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