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老人赏荷花的古诗

关于赞美老人赏荷花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赞美老人赏荷花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赞美老人赏荷花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赞美老人赏荷花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159) 说说(119) 名言(57) 诗词(7k+) 祝福(11) 心语(28k+)

  • 赞美荷花古诗句

  • 赞美,荷花
  • 赞美荷花古诗句

      在火炉一样的夏天里,只有荷花,顶着烈日怒放;在冬天冰冷的水塘里,只有荷花在水中深藏;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赞美荷花古诗句,欢迎参考阅读!

      玉娥独自到书屏,不管人间暑气深。

      待得诗成花已谢,应无好句惬花心。

      作者介绍

      王柏(1197-1274),字会之,婺州金华人。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数畮澄漪不用耕,移根玉井不曾耘。

      羽衣何处霓裳遍,翠盖参差踏水云。

      宋代:朱淑真

      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

      娇痴不怕人猜。随群暂遣愁怀。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赏析

      上片写一对男女游湖遇雨,为之小驻。语序倒装是词中常见现象,此词上片即为一个倒装句。女主人公与男友相约游湖,先是“携手藕花湖上路”,这大约是西湖之白堤吧,那里的藕花当已开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呢。也许这对情侣最初就是相约赏花而来,不料遇上“一霎黄梅细雨”。正是这场梅雨及撩拨着人的“烟”呀“露”呀,留他们停步了,总得找个避雨的处所吧。“留我须臾住”的“我”,乃是复数,相当于“我们”。游湖赏花而遇雨,却给他们造成了一个幽清的环境和难得亲*的机会。真乃因祸得福也。

      下片写女主人公大胆的举动及归来后异常的心理。

      “一霎黄梅细雨”使西湖谢绝游众,因而在他们小住的地方,应当没有第三者在场。否则,当人面就搂搂抱抱,未免轻狂。须知这里“娇痴不怕人猜”之“人”,与“和衣睡倒人怀”之“人”实际上只是一个,都是就男友而言。当时情景应是这样的:由于女主人公难得与男友单独亲*,一旦相会于幽静场所,遂难自持,“娇痴”就指此而言。其结果就是“感郎不羞郎,回身就郎抱”(《碧玉歌》)。“睡倒人怀”即拥抱伏枕于恋人肩上,李后主所谓“一向偎人颤”、“教君恣意怜”也。这样的热情,这样的主动,休说外人,即使自己的男友也不免一时失措或诧异。但女人主公不管许多,“不怕人猜”,打破了“授受不亲”一类清规戒律,遂有了相恋以来第一次甜蜜的体验。

      正因为是第一次,感觉也就特别强烈而持久。“最是分携时候”,多么依依不舍:“归来懒傍妆台”,何等心荡神迷!两笔就把一个初欢后的女子情态写活了。

      全词多情而不亵,贵在写出少女真实的体验。本来南朝乐府中已有类似描写,但那是民歌。此时出现在宋时女词人之手,该是何等的勇气。道学家们虽不免诋之为“佚女”、“有失妇德”。然而词论家仍不吝予以高度的赞扬:“易安‘眼波才动被人猜’,矜持得妙;淑真‘娇痴不怕人猜’,放诞得妙。均善于言情。”(《莲子居词话》卷二)

      唐代: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篠 通:筱)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译文

      万里桥西边就是我的破草房,没几个人来访,百花潭与我相伴,随遇而安,这就是沧浪。和风轻轻拥着翠绿的竹子,秀美光洁,飘雨慢慢洗着粉红的荷花,阵阵清香。当了大官的朋友人一阔就变脸,早与我断的来往,长久饥饿的小儿子,小脸凄凉,让我愧疚而感伤。我这老骨头快要扔进沟里了,无官无钱只剩个狂放,自己大笑啊,当年的狂夫老了却更狂!我就这么狂!

      赏析

      这首七律作于杜甫客居成都时。诗题为“狂夫”,当以写人为主,诗却先从居住环境写来。

      成都南门外有座小石桥,相传为诸葛亮送费祎处,名“万里桥”。过桥向东,就来到“百花潭”(即浣花溪),这一带地处水乡,景致幽美。当年杜甫就在这里营建草堂。饱经丧乱之后有了一个安身立命之地,他的心情舒展乃至旷放了。首联“即沧浪”三字,暗寓《渔夫》“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意,逗起下文疏狂之意。“即”字表示出知足的意味,“岂其食鱼,必河之鲂”,有此清潭,又何必“沧浪”呢。“万里桥”与“百花潭”,“草堂”与“沧浪”,略相映带,似对非对,有形式天成之美;而一联之中涵四专名,由于它们展现极有次第,使读者目接一路风光,而境中又略有表意(“即沧浪”),便令人不觉痕迹。“万里”、百花”这类字面,使诗篇一开头就不落寒俭之态,为下文写“狂”预作铺垫。

      这是一个斜风细雨天气,光景别饶情趣:翠竹轻摇,带着水光的枝枝叶叶明净悦目;细雨出落得荷花格外娇艳,而微风吹送,清香可闻。颔联结撰极为精心,写微风细雨全从境界见出。“含”“裛”两个动词运用极细腻生动。“含”比通常写微风的“拂”字感情色彩更浓,有小心爱护意味,则风之微不言而喻。“裛”通“浥”,比洗、洒一类字更轻柔,有“润物细无声”的意味,则雨之细也不言而喻。两句分咏风雨,而第三句风中有雨,这从“净”字可以体味(雨后翠筿如洗,方“净”);第四句雨中有风,这从“香”字可以会心(没有微风,是嗅不到细香的)。这也就是通常使诗句更为凝炼精警的“互文”之妙了。两句中各有三个形容词:翠、娟娟(美好貌)、净;红、冉冉(娇柔貌)、香,却安置妥贴,无堆砌之感;而“冉冉”、“娟娟”的叠词,又*添音韵之美。要之,此联意蕴丰富,形式精工,充分体现作者的“晚节渐于诗律细”。

      前四句写草堂及浣花溪的美丽景色,令人陶然。然而与此并不那么和谐的是诗人现实的生活处境。初到成都时,他曾靠故人严武接济,分赠禄米,而一旦这故人音书断绝,他一家子免不了挨饿。“厚禄故人书断绝”即写此事,这就导致“恒饥稚子色凄凉”。“饥而日恒,亏及幼子,至形于颜色,则全家可知”(萧涤非《杜甫诗选》),这是举一反三、举重该轻的手法。颈联句法是“上二下五”,“厚禄”、“恒饥”前置句首显著地位,从声律要求说是为了粘对,从诗意看,则强调“恒饥”的贫困处境,使接下去“欲填沟壑”的夸张说法不至有失实之感。

      “填沟壑”,即倒毙路旁无人收葬,意犹饿死。这是何等严酷的'生活现实呢。要在凡夫俗子,早从精神上被摧垮了。然而杜甫却不如此,他是“欲填沟壑唯疏放”,饱经患难,从没有被生活的磨难压倒,始终用一种倔强的态度来对待生活打击,这就是所谓“疏放”。诗人的这种人生态度,不但没有随同岁月流逝而衰退,反而越来越增强了。你看,在几乎快饿死的境况下,他还兴致勃勃地在那里赞美“翠筿”、“红蕖”,美丽的自然风光哩!联系眼前的迷醉与现实的处境,诗人都不禁哑然“自笑”了:你是怎样一个越来越狂放的老头儿啊!(“自笑狂夫老更狂”)

      在杜诗中,原不乏歌咏优美自然风光的佳作,也不乏抒写潦倒穷愁中开愁遣闷的名篇。而《狂夫》值得玩味之处,在于它将两种看似无法调合的情景成功地调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一面是“风含翠筿”、“雨裛红蕖”的赏心悦目之景,一面是“凄凉”“恒饥”、“欲填沟壑”的可悲可叹之事,全都由“狂夫”这一形象而统一起来。没有前半部分优美景致的描写,不足以表现“狂夫”的贫困不能移的精神;没有后半部分潦倒生计的描述,“狂夫”就会失其所以为“狂夫”。两种成分,真是缺一不可。因而,这种处理在艺术上是服从内容需要的,是十分成功的。

      唐代: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常相映 一作:长相映)

      译文

      世上人们对花和叶的说法不同,把花栽在美观的金盆中,却不管花叶让它落在土里变为尘土。

      只有荷花是红花绿叶相配,荷叶有卷有舒,荷花有开有合,衬托得那样完美自然。

      荷花与荷叶长期互相交映,当荷叶掉落,荷花凋谢之时,是多么令人惋惜啊。

      赏析

      诗的前两句写花与叶的两种不同命运。世上的花与叶,本是同根生,同枝长,花儿万紫千红,千姿百态,各自与众不同而独具芳馨。一旦被慧眼识中。便移栽金盆,倍受呵护。但绿叶却受到遗弃,飘零落地,在凄风苦雨中化作尘土。花入盆,叶作尘,这是世间花和叶的各自的命运。这两句总写花的万幸和叶的不幸,以它们的“不相伦”反映出荷花独特品质的可贵。

      “惟有”二字,同中取异,以下四句,全承它而来,转写荷叶的伸张卷曲,荷花的开放闭合,种种风姿,天然无饰。古人以荷花喻君子美德的很多,借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比喻和赞美高洁脱俗、不媚于世的卓然自主的品格。但这首诗,却吟咏了荷叶荷花“任天真”的品质,借以歌颂真诚而不虚伪的美德。“任天真”,既是写花,又是写人。以花性写人性,立意新奇。

      最后两句进一层写荷花的“天真”之处。荷花的红花绿叶,互照互映互衬。即使到了红衰翠减、世人愁苦之时,仍然不相遗弃。如果说,前两句写荷花“任天真”,侧重表现共荣;那么,这两句的“长相映”,则主要表现同衰。这四句诗互补互承,从正反两方面完整地表现出荷花既能同荣、又能同衰的坚贞不渝的品质。

      李商隐一生不得志,只做过几任小官。其主要原因不是他无才,而是没有知己者的力荐。他生存在牛、李两党的夹缝之中,没有信任,没有依托,饱受奚落和排挤。这首诗歌颂荷花能荣衰相依,实则表达了自己渴求知己、寻觅政治依托的心声。

      这首诗语言通俗浅*,寓意明显,表达直露,节奏明快,与李商隐很多诗歌的含蓄委婉不同,体现了他诗歌风格的多样性。

    [阅读全文]...

2022-02-10 08:29:42
  • 赞美荷花古诗句

  • 荷花,赞美,夏天
  •   在火炉一样的夏天里,只有荷花,顶着烈日怒放;在冬天冰冷的水塘里,只有荷花在水中深藏;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赞美荷花古诗句,欢迎参考阅读!

      白荷花

      玉娥独自到书屏,不管人间暑气深。

      待得诗成花已谢,应无好句惬花心。

      作者介绍

      王柏(1197-1274),字会之,婺州金华人。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白荷花

      数畮澄漪不用耕,移根玉井不曾耘。

      羽衣何处霓裳遍,翠盖参差踏水云。

      清*乐·夏日游湖

      宋代:朱淑真

      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

      娇痴不怕人猜。随群暂遣愁怀。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赏析

      上片写一对男女游湖遇雨,为之小驻。语序倒装是词中常见现象,此词上片即为一个倒装句。女主人公与男友相约游湖,先是“携手藕花湖上路”,这大约是西湖之白堤吧,那里的藕花当已开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呢。也许这对情侣最初就是相约赏花而来,不料遇上“一霎黄梅细雨”。正是这场梅雨及撩拨着人的“烟”呀“露”呀,留他们停步了,总得找个避雨的处所吧。“留我须臾住”的“我”,乃是复数,相当于“我们”。游湖赏花而遇雨,却给他们造成了一个幽清的环境和难得亲*的机会。真乃因祸得福也。

      下片写女主人公大胆的举动及归来后异常的心理。

      “一霎黄梅细雨”使西湖谢绝游众,因而在他们小住的地方,应当没有第三者在场。否则,当人面就搂搂抱抱,未免轻狂。须知这里“娇痴不怕人猜”之“人”,与“和衣睡倒人怀”之“人”实际上只是一个,都是就男友而言。当时情景应是这样的:由于女主人公难得与男友单独亲*,一旦相会于幽静场所,遂难自持,“娇痴”就指此而言。其结果就是“感郎不羞郎,回身就郎抱”(《碧玉歌》)。“睡倒人怀”即拥抱伏枕于恋人肩上,李后主所谓“一向偎人颤”、“教君恣意怜”也。这样的热情,这样的主动,休说外人,即使自己的男友也不免一时失措或诧异。但女人主公不管许多,“不怕人猜”,打破了“授受不亲”一类清规戒律,遂有了相恋以来第一次甜蜜的体验。

      正因为是第一次,感觉也就特别强烈而持久。“最是分携时候”,多么依依不舍:“归来懒傍妆台”,何等心荡神迷!两笔就把一个初欢后的女子情态写活了。

      全词多情而不亵,贵在写出少女真实的体验。本来南朝乐府中已有类似描写,但那是民歌。此时出现在宋时女词人之手,该是何等的勇气。道学家们虽不免诋之为“佚女”、“有失妇德”。然而词论家仍不吝予以高度的赞扬:“易安‘眼波才动被人猜’,矜持得妙;淑真‘娇痴不怕人猜’,放诞得妙。均善于言情。”(《莲子居词话》卷二)

      狂夫

      唐代: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篠 通:筱)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译文

      万里桥西边就是我的破草房,没几个人来访,百花潭与我相伴,随遇而安,这就是沧浪。和风轻轻拥着翠绿的竹子,秀美光洁,飘雨慢慢洗着粉红的荷花,阵阵清香。当了大官的朋友人一阔就变脸,早与我断的来往,长久饥饿的小儿子,小脸凄凉,让我愧疚而感伤。我这老骨头快要扔进沟里了,无官无钱只剩个狂放,自己大笑啊,当年的狂夫老了却更狂!我就这么狂!

      赏析

      这首七律作于杜甫客居成都时。诗题为“狂夫”,当以写人为主,诗却先从居住环境写来。

      成都南门外有座小石桥,相传为诸葛亮送费祎处,名“万里桥”。过桥向东,就来到“百花潭”(即浣花溪),这一带地处水乡,景致幽美。当年杜甫就在这里营建草堂。饱经丧乱之后有了一个安身立命之地,他的心情舒展乃至旷放了。首联“即沧浪”三字,暗寓《渔夫》“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意,逗起下文疏狂之意。“即”字表示出知足的意味,“岂其食鱼,必河之鲂”,有此清潭,又何必“沧浪”呢。“万里桥”与“百花潭”,“草堂”与“沧浪”,略相映带,似对非对,有形式天成之美;而一联之中涵四专名,由于它们展现极有次第,使读者目接一路风光,而境中又略有表意(“即沧浪”),便令人不觉痕迹。“万里”、百花”这类字面,使诗篇一开头就不落寒俭之态,为下文写“狂”预作铺垫。

      这是一个斜风细雨天气,光景别饶情趣:翠竹轻摇,带着水光的枝枝叶叶明净悦目;细雨出落得荷花格外娇艳,而微风吹送,清香可闻。颔联结撰极为精心,写微风细雨全从境界见出。“含”“裛”两个动词运用极细腻生动。“含”比通常写微风的“拂”字感*彩更浓,有小心爱护意味,则风之微不言而喻。“裛”通“浥”,比洗、洒一类字更轻柔,有“润物细无声”的意味,则雨之细也不言而喻。两句分咏风雨,而第三句风中有雨,这从“净”字可以体味(雨后翠筿如洗,方“净”);第四句雨中有风,这从“香”字可以会心(没有微风,是嗅不到细香的)。这也就是通常使诗句更为凝炼精警的“互文”之妙了。两句中各有三个形容词:翠、娟娟(美好貌)、净;红、冉冉(娇柔貌)、香,却安置妥贴,无堆砌之感;而“冉冉”、“娟娟”的叠词,又*添音韵之美。要之,此联意蕴丰富,形式精工,充分体现作者的“晚节渐于诗律细”。

      前四句写草堂及浣花溪的美丽景色,令人陶然。然而与此并不那么和谐的是诗人现实的生活处境。初到成都时,他曾靠故人严武接济,分赠禄米,而一旦这故人音书断绝,他一家子免不了挨饿。“厚禄故人书断绝”即写此事,这就导致“恒饥稚子色凄凉”。“饥而日恒,亏及幼子,至形于颜色,则全家可知”(萧涤非《杜甫诗选》),这是举一反三、举重该轻的手法。颈联句法是“上二下五”,“厚禄”、“恒饥”前置句首显著地位,从声律要求说是为了粘对,从诗意看,则强调“恒饥”的贫困处境,使接下去“欲填沟壑”的夸张说法不至有失实之感。

      “填沟壑”,即倒毙路旁无人收葬,意犹饿死。这是何等严酷的生活现实呢。要在凡夫俗子,早从精神上被摧垮了。然而杜甫却不如此,他是“欲填沟壑唯疏放”,饱经患难,从没有被生活的磨难压倒,始终用一种倔强的态度来对待生活打击,这就是所谓“疏放”。诗人的这种人生态度,不但没有随同岁月流逝而衰退,反而越来越增强了。你看,在几乎快饿死的境况下,他还兴致勃勃地在那里赞美“翠筿”、“红蕖”,美丽的自然风光哩!联系眼前的迷醉与现实的处境,诗人都不禁哑然“自笑”了:你是怎样一个越来越狂放的老头儿啊!(“自笑狂夫老更狂”)

      在杜诗中,原不乏歌咏优美自然风光的佳作,也不乏抒写潦倒穷愁中开愁遣闷的名篇。而《狂夫》值得玩味之处,在于它将两种看似无法调合的情景成功地调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一面是“风含翠筿”、“雨裛红蕖”的赏心悦目之景,一面是“凄凉”“恒饥”、“欲填沟壑”的可悲可叹之事,全都由“狂夫”这一形象而统一起来。没有前半部分优美景致的描写,不足以表现“狂夫”的贫困不能移的精神;没有后半部分潦倒生计的描述,“狂夫”就会失其所以为“狂夫”。两种成分,真是缺一不可。因而,这种处理在艺术上是服从内容需要的,是十分成功的。

      赠荷花

      唐代: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常相映 一作:长相映)

      译文

      世上人们对花和叶的说法不同,把花栽在美观的金盆中,却不管花叶让它落在土里变为尘土。

      只有荷花是红花绿叶相配,荷叶有卷有舒,荷花有开有合,衬托得那样完美自然。

      荷花与荷叶长期互相交映,当荷叶掉落,荷花凋谢之时,是多么令人惋惜啊。

      赏析

      诗的前两句写花与叶的'两种不同命运。世上的花与叶,本是同根生,同枝长,花儿万紫千红,千姿百态,各自与众不同而独具芳馨。一旦被慧眼识中。便移栽金盆,倍受呵护。但绿叶却受到遗弃,飘零落地,在凄风苦雨中化作尘土。花入盆,叶作尘,这是世间花和叶的各自的命运。这两句总写花的万幸和叶的不幸,以它们的“不相伦”反映出荷花独特品质的可贵。

      “惟有”二字,同中取异,以下四句,全承它而来,转写荷叶的伸张卷曲,荷花的开放闭合,种种风姿,天然无饰。古人以荷花喻君子美德的很多,借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比喻和赞美高洁脱俗、不媚于世的卓然自主的品格。但这首诗,却吟咏了荷叶荷花“任天真”的品质,借以歌颂真诚而不虚伪的美德。“任天真”,既是写花,又是写人。以花性写人性,立意新奇。

      最后两句进一层写荷花的“天真”之处。荷花的红花绿叶,互照互映互衬。即使到了红衰翠减、世人愁苦之时,仍然不相遗弃。如果说,前两句写荷花“任天真”,侧重表现共荣;那么,这两句的“长相映”,则主要表现同衰。这四句诗互补互承,从正反两方面完整地表现出荷花既能同荣、又能同衰的坚贞不渝的品质。

      李商隐一生不得志,只做过几任小官。其主要原因不是他无才,而是没有知己者的力荐。他生存在牛、李两党的夹缝之中,没有信任,没有依托,饱受奚落和排挤。这首诗歌颂荷花能荣衰相依,实则表达了自己渴求知己、寻觅政治依托的心声。

      这首诗语言通俗浅*,寓意明显,表达直露,节奏明快,与李商隐很多诗歌的含蓄委婉不同,体现了他诗歌风格的多样性。

    [阅读全文]...

2022-02-18 01:10:55
  • 赞美荷花的古诗句

  • 赞美,荷花
  • 赞美荷花的古诗句

      1、红粉靓梳妆,翠盖低风雨。宋辛弃疾《卜算子(荷花)》

      2 、荷花开尽秋光晚,零落残红绿沼中。唐李群玉《北亭》

      3、根底藕丝长,花里莲心苦。宋辛弃疾《卜算子(荷花)》

      4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唐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5 、三千美女学宫妆,占断薰风水一方。宋释云岫《画荷花二首》

      6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7 、天机雪锦织鲛绡,艳朵亭亭倚画桥。宋董嗣杲《荷花》

      8 、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唐杜甫《为农》

      9、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晋乐府《青阳渡》

      1 0 、*波浮动洛妃钿,翠色娇圆小更鲜。宋朱淑真《新荷》

      1 1、有人水溅红裙,相招晚醉,正月上、凉生风露。宋高观国《祝英台*(荷花)》

      1 2、荷叶田田青照水,孤舟挽在花阴底。宋欧阳修《渔家傲》

      1 3、一阵风来碧浪翻,真珠零落难收拾。宋杜衍《雨中荷花》

      1 4、荷香销晚夏,菊气入新秋。唐骆宾王《晚泊江镇》

      1 5、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清曹雪芹《紫菱洲歌》

      1 6、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 7、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宋欧阳修《采桑子》

      1 8、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唐李白《折荷有赠》

      1 9、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先秦屈原《离骚》

    [阅读全文]...

2022-07-27 07:24:17
  • 赞美荷花的古诗句

  • 赞美,荷花
  • 赞美荷花的古诗句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下文是有关赞美荷花的古诗句,欢迎大家阅读!

      1、荷花 宋.董嗣杲

      天机雪锦织鲛绡,艳朵亭亭倚画桥。

      无垢自全君子洁,有姿谁想六郎娇。

      翠房分菂莲须褪,玉藕抽丝暑叶摇。

      花里不妨呼净友,采香须棹月明桡。

      2、州宅堂前荷花 宋.范成大

      凌波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

      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

      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

      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

      3、荷花 宋.钱惟演

      水阔雨萧萧,风微影自摇。

      徐娘羞半面,楚女妒纤腰。

      别恨抛深浦,遗香逐画桡。

      华灯连雾夕,钿合映霞朝。

      泪有鲛人见,魂须宋玉招。

      凌波终未渡,疑待鹊为桥。

      4、江南曲 宋.张耒

      *湖碧玉烟波阔,芰荷风起秋香发。

      采莲女儿红粉新,舟中笑语隔烟闻。

      高系红裙袖双卷,不惜浮萍沾皓腕。

      争先采得隐船篷,多少相欺互相问。

      吴儿荡桨来何事,手指荷花示深意。

      郎指莲房妾折丝,莲不到头丝不止。

      月上潮*四散归,舟轻楫短去如飞。

      断肠脉脉两无语,寄情流水传相思。

      5、荷花媚·荷花 宋.苏东坡

      霞包霓荷碧,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

      重重青盖下,千娇照水,好红红白白。

      每怅望,明月清风夜,甚低迷不语,妖邪无力。

      终须放,船儿去,倩香深处住,看伊颜色。

      6、采桑子 宋·欧阳修

      荷花开后西湖好,

      载酒来时,不用旌旗,

      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

      香泛金卮,烟雨微微,

      一片笙歌醉里归。

      7、渔家傲  宋.欧阳修

      荷叶田田青照水,孤舟挽在花阴底。

      昨夜萧萧疏雨坠。愁不寐,朝来又觉西风起。

      雨摆风摇金蕊碎。合欢枝上香房翠。

      莲子与人常厮类。无好意,年年苦在中心里。

      8、甘草子 宋·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

      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

      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9、望海潮 宋.柳永

    [阅读全文]...

2022-04-01 00:40:33
  • 赞美荷花的古诗三首

  • 荷花,赞美,文学
  • 赞美荷花的古诗三首

      荷花浑身都是宝,它虽然出自污泥之中,但却亭亭玉立,一尘不染。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赞美荷花的古诗,欢迎大家阅读欣赏。

      一、昭君怨·咏荷上雨

      词牌名:昭君怨|朝代:宋朝|作者: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古诗简介

      《昭君怨·咏荷上雨》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词作。这首小令用轻松活泼的笔调写自己梦中泛舟西湖和被雨惊醒后的情景。上片写梦中泛舟西湖花底,骤雨打篷,从梦中惊醒。下片写醒来所见景物,与先前的梦境相映成趣。本词构思巧妙,意境新颖,梦境与现实对照写来,曲折而有层次,极富变化,细细品味,似乎看到晶莹璀灿的珍珠在碧绿的“盘”中滚动;似乎嗅到荷花的阵阵幽香,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翻译/译文

      夏日午眠,梦见荡舟西湖荷花间,满湖烟水迷茫、荷花氤氲清香扑鼻。突然如筛豆般的阵雨敲击船篷,发出“扑”、“扑”的声音,把我从西湖赏荷的梦境中惊醒。

      以为是在西湖赏荷,却原来是在家中午休,遇急雨击池中荷叶把我惊醒,梦醒后观庭院荷池,急雨敲打荷叶,雨珠跳上跳下,晶莹的雨点忽聚忽散,散了如断线的珍珠,四处迸射,使人眼花缭乱,最后聚在叶心,像一窝泛波的水银,亮晶晶的。

      赏析/鉴赏

      作者的词和诗一样,都善于描写事物的动态。钱钟书的《谈艺录》说:“以入画之景作画,宜诗之事赋诗,如铺锦增华,事半而功则倍,虽然,非拓境宇、启山林手也。诚斋、放翁,正当以此轩轾之。

      人所曾言,我善言之,放翁之与古为新也;人所未言,我能言之,诚斋之化生为熟也。放翁善写景,而诚斋擅写生。放翁如图画之工笔;诚斋则如摄影之快镜,兔起鹘落,鸢鱼跃,稍纵即逝而及其末逝,转瞬即改而当其未改,眼明手捷,踪矢蹑风,此诚斋之所独也。”象这首词明明题作“咏荷上雨”,一开始反从“午梦”入笔,起手便不同凡响。假如是梦见阴雨倒还罢了,谁知梦见的正是满湖烟雨,氤氲香气,作者正在这迷人的环境里荡舟花底。——这些描写好像跟主题风马牛不相及,其实是用西湖烟雨衬托庭院荷池:西湖的美景是公认的,那么词篇就已暗示给你,院中的雨荷有着同样的魅力。更何况梦中的香正是院池荷花的清香呢!散发的“梦初惊”后该是知道身在家中了,然而他却以为还在扁舟,因为他把荷上雨声误作成了雨打船篷声。这里描写已醒未醒的境界,既自然,又别致,而且更加缩短了西湖与院池的距离。“却是”以下完全离开梦境,并在上半阕已打好的基础上开始了对“荷上雨”的正面咏写。“池荷跳雨”指急雨敲打荷叶,雨珠跳上跳下的样子。

      接下去,作者把荷叶上面晶莹的雨点比作真珠,说这些真珠随着荷叶的跳动忽聚忽散,最后聚在叶心,就像一窝泛波的水银。这些描写动荡迷离,而且比喻新颖,都是“人所未言”者。再说,作者用变幻的手法,把“稍纵即逝”“转瞬即改”的景象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词篇的形式同内容一样,活泼而不受羁绊,也体现了杨万里“活法”在抒情写景方面的特殊作用。

      二、临江仙·荷叶荷花何处好

      词牌名:临江仙|朝代:元朝|作者:元好问

      李辅之在齐州,予客济源,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赏析/鉴赏

      由词题可知,这首词记载的是作者与李辅之两次畅游大明湖。据遗山《济南行记》记载,乙未年秋约七月,“以故人李君铺之之故”而至济南。第二年丙申三、四月间,又与李辅之在济南欢聚。金济南府即宋齐州(今山东济南),据《金史·地理志》记录,济源县在金河东南路孟州,今属河南。那么,李辅之又是何许人?李辅之名天翼,固安(今河北)人,曾任济南漕司从书。

      这是一首写景寄情之作。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既表达了与友人团聚的欢乐,又写出与之天各一方的离别的愁怅。词的`上片尽写初秋的大明湖。正值“秋荷方盛,红绿如绣,令人渺然有吴儿州渚之想”。“荷叶荷花”一绿一红,以鲜明的色调突出新秋大明湖的美景,而“红妆”、“翠盖”则呼应开篇的“荷花”、“荷叶”。不禁让人联想起李清照的“绿肥红瘦。”作者反复提及景致之美,可见对上次游湖仍记忆犹新。

      在红绿掩映之间。湖上泛舟之人,真是十分惬意。尽写美景是为了烘托人物。词中的风流人物是指作者本人与友人李辅之。统看上片,可见作者沉浸在对昔日的美好回忆之中。如画的江山,风流的人物,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欣喜欢畅。

      词的下片,在表达效果上与上片迥然不同。下片与上片所写不同时、不同地。道出了与友人分别三年的思念。“千里故人千里月”写两人的分离。此词的写作时间大约在戊戌年,此时正值元遗山准备携家由济源回太原,与济南相隔甚远,故曰:“千里”,“三年”写出与友人分离的确切时间。古代文人墨客常借酒消愁,作者也无一例外。“一尊白酒寄离愁”,来表达对辅之的离愁别念。而仅以此举还不够。作者又借流水寄言,寄泪。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达到思想的共鸣,李白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苏轼《江城子·别徐州》中“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而全词以情作结,感情流露自然,纯真。

      全词笔调清新,以写景入手,导入感情的抒发,以景写人,因景抒怀。一扬一抑,情感变化起伏迭宕,其景其情,均秉笔直书,无一假借。而结尾把二人的深厚友情推到了极点。内容与形式统一,可谓“得其所哉”。

      三、采莲曲·菱叶萦波荷飐风

      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古诗简介

      这首小诗采用民歌的形式,写得清新、明快。《采莲曲》:古代民歌的一种,盛行于江南一带,为采莲女所唱。一说为梁武帝所创,见《乐府诗集》。

      赏析/鉴赏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首句即展现出非常美妙的意境。水面上碧波荡漾,浮游水面之菱叶,上下左右摇摆,是为萦波;加上荷花迎风招展,与菱叶交相争艳,令人心旷神怡。而荷花深处,小舟翩翩,又增添了景物的动态感。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是上承“荷花深处小船通”而来,由写景转为写景中之人。荷花深处,遮天蔽日,凉风**,是水乡少男少女在劳动之余私下相会的极佳场所。这里并没有说明他们是故意寻找还是无意撞见,也许是兼而有之吧。诗歌仅以欲语而止、搔头落水两个动作细节的描写,就活灵活现刻画出一个痴情、娇羞、可爱的少女形象。恋人相遇,互诉衷肠,何止千言万语,而此时此地,这个娇羞的少女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惟有低头含笑而已;而且情贯一心,甚至不小心将碧玉搔头落入水中,这些都是初恋少女在羞怯、微带紧张的状态上才会有的情态,被诗人细心地捕捉住并传神地再现出来。

      这首诗表现了一位采莲姑娘腼腆的情态和羞涩的心理。全篇语言清新、明快,富有江南民歌的活泼、风趣,犹如一幅纯洁、质朴的爱情的画面。

    [阅读全文]...

2022-02-09 15:07:18
  • 赞美荷花的古诗句

  • 赞美,荷花
  •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下文是有关赞美荷花的古诗句,欢迎大家阅读!

      赞美荷花的古诗句篇1:

      1、荷花 宋.董嗣杲

      天机雪锦织鲛绡,艳朵亭亭倚画桥。

      无垢自全君子洁,有姿谁想六郎娇。

      翠房分菂莲须褪,玉藕抽丝暑叶摇。

      花里不妨呼净友,采香须棹月明桡。

      2、州宅堂前荷花 宋.范成大

      凌波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

      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

      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

      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

      3、荷花 宋.钱惟演

      水阔雨萧萧,风微影自摇。

      徐娘羞半面,楚女妒纤腰。

      别恨抛深浦,遗香逐画桡。

      华灯连雾夕,钿合映霞朝。

      泪有鲛人见,魂须宋玉招。

      凌波终未渡,疑待鹊为桥。

      4、江南曲 宋.张耒

      *湖碧玉烟波阔,芰荷风起秋香发。

      采莲女儿红粉新,舟中笑语隔烟闻。

      高系红裙袖双卷,不惜浮萍沾皓腕。

      争先采得隐船篷,多少相欺互相问。

      吴儿荡桨来何事,手指荷花示深意。

      郎指莲房妾折丝,莲不到头丝不止。

      月上潮*四散归,舟轻楫短去如飞。

      断肠脉脉两无语,寄情流水传相思。

      5、荷花媚·荷花 宋.苏东坡

      霞包霓荷碧,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

      重重青盖下,千娇照水,好红红白白。

      每怅望,明月清风夜,甚低迷不语,妖邪无力。

      终须放,船儿去,倩香深处住,看伊颜色。

      6、采桑子 宋·欧阳修

      荷花开后西湖好,

      载酒来时,不用旌旗,

      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

      香泛金卮,烟雨微微,

      一片笙歌醉里归。

      7、渔家傲  宋.欧阳修

      荷叶田田青照水,孤舟挽在花阴底。

      昨夜萧萧疏雨坠。愁不寐,朝来又觉西风起。

      雨摆风摇金蕊碎。合欢枝上香房翠。

      莲子与人常厮类。无好意,年年苦在中心里。

      8、甘草子 宋·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

      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

      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9、望海潮 宋.柳永

    [阅读全文]...

2021-12-15 06:14:23
  • 赞美荷花的诗句赏析

  • 赞美,荷花,莲花
  •   荷,又名莲花、水芙蓉,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荷花是济南市的市花,每到盛夏时节,大明湖畔垂柳披拂,荷花掩映,随处都洋溢着盎然生机。

      荷花的花朵艳丽而不妖媚,枝叶碧绿,花香泌人心脾。有曝于烈日之下而不萎,出自淤土之中而不浊的崇高品质。

      荷花亦是圣洁的代表,传说释迦牟尼和观音菩萨都很钟情于莲,正如当今我们所见,佛祖和菩萨的佛像都是以莲花为座,自此寺院里的佛像也都以莲花为宝座,所以莲花座更是佛教神圣净洁的象征。

      1、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唐·杜甫《为农》

      2、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晋·乐府《青阳渡》

      3、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宋·周邦彦《苏幕遮》

      4、当轩对樽酒,四面芙蓉开。——唐·王维《临湖亭》

      5、山有扶苏,隰有荷华。——诗经·国风《山有扶苏》

      6、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唐·李白《渌水曲》

      7、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宋·《柳永甘草子》

      8、独自倚危栏,欲向荷花语。——宋·张孝祥《卜算子》

      9、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梁·吴均《采莲曲》

      10、莲子不可得,荷花生水中。——唐·孟郊《乐府三首》

      11、犹胜道傍柳,无事荡春风。——唐·孟郊《乐府三首》

    [阅读全文]...

2022-05-04 18:57:55
  • 荷花的古诗有哪些(赞美荷花的有名古诗)

  • 荷花,赞美,有名
  • 苏曼殊荷花诗五首,洗练,深情,而有禅意

    苏曼殊是*代史上奇特的人物,因为和他最*的朋友都未必真正了解他的生*和行踪。他的朋友柳亚子,在他去世后15年,才真正确定了苏曼殊的身世和血统,拼出了他一生大致的轨迹。当一个朋友真正以死亡的方式离开了朋友圈,你才蓦然发现,你失去的不止是一个天真烂漫有才情的朋友,你失去的是一个不世出的天才。正是这种蓦然莲花谢世的震动,才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曼殊热,曼殊研究热。然而时至今天,曼殊一生仍旧有太多的留白,你无法确定他一生到底经历过什么。

    这是一个在真实与缥缈之间的人物。因为他留下的诗句画作都是真的,而他本人35岁短暂的生涯,被许多烟雨所模糊。就像烟雨中半露的高山禅舍,它清晰着一截画角梵铃,可是当你去找寻它时,你看到的早已经不在,甚至连砖瓦的痕迹都杳然。

    苏曼殊给人的震动不是他刻意营造这种人设,而是因为他已经如此,真的如此,必然如此。

    简单而言,苏曼殊是晚清一个身世可怜的混血儿,他的母亲因为各种原因抛弃他,而他的父亲只是将他带入了这个世界,无法给他更多关怀,而这样一个庶出的混血的孩子在陌生的大家族里遭受挤兑和虐待实属正常,而没有归宿感又没有多少钱财的他,必然以出家作为一种精神和生存的底线,但是天资聪慧的他又不肯埋没自己的才情苟活于世,他一方面珍惜每个学*的机会和朋友,另外一方面,出于生存和精神的寄托,他必然不能抛弃僧人的身份,这种不稳定,贯穿了他短暂的生涯,他不断游走在寺庙和红尘间,颠沛漂泊的生活,不断消耗着他,而时代和身世带来的精神苦闷加剧了这种消耗。

    他的死是必然的。因为他没有稳定的家庭,稳定的生活,稳定的支撑。但是他的谢世,让人震动,因为他的才情。

    25岁的*和20岁的苏曼殊曾经是东京早稻田大学的同学,又一起共事在上海同一家报馆,此时苏曼殊,已经出家过一次,家庭难言的苦闷,又不能表达出来,他喜欢古诗文辞,特地向*请教作诗。*17岁就是秀才,这可是含金量巨高的文化人,且*思想成熟,当然苏曼殊开始的*作,*肯定不满意,说曼殊*仄押韵都不懂,改了几次便渐渐能做了。

    但是,我个人却不这么看,苏曼殊有情感的深沉和积淀,又迫切想找到一个出口,古诗是一个体裁,当请教了*后,他找到了这个出口,稍加修正,那些满载着情感和性灵的文字就喷洒出来,自成一家。这也让*刮目相看,与之多有酬唱,很多诗,*和苏曼殊之间比较,前者典雅,后者灵动深情。苏曼殊出手就已经不凡。当然苏曼殊由于漂泊颠沛,朋友之间多用诗信联系。

    古诗十九首之涉江采芙蓉,对苏曼殊的影响是巨大的。苏曼殊长年在寺庙红尘中辗转,他所见到的自然景观,比普通人多,且他又寄托了自己的情感。苏曼殊流传下来的诗不过一百多首,但是有关荷花的,就接*十首之多。让我们来看看苏曼殊眼中心底的荷花。

    “清凉如美人,莫愁如明镜。

    终日对凝妆,掩映万荷柄。”苏曼殊《莫愁湖寓望》

    这是南京的莫愁湖,此时正是夏天,清凉山也在莫愁湖附*。清凉山如同清秀美人,莫愁湖如同镜子一样。

    美人终日对着镜子,那美丽的容光,掩映在万枝摇曳的荷叶荷花里。

    苏曼殊还有一个特长就是善于绘画,而绘画最考验的就是画面感和美感。

    这首诗就有如画的洗练,又于洗练中见一种精神的清美,疏密有致。而且语言清新含蓄。这当然是苏曼殊有着僧人身份,从精神上化繁为简的理念,所以并不铺排,节制得恰到好处,如同一首禅诗。这就是苏曼殊的不同,以他的盛年青春,很多人写诗都是铺排热烈,有一说万,但是苏曼殊从开始就是厚积薄发,洗练却不乏力度。

    “斜插莲蓬美且鬈,曾教粉指印青编。

    此后不知魂与梦,涉江同泛采莲船。”曼殊《失(无)题二首》其一

    苏曼殊的诗很有画面感。这当然他的另一个身份是画家,然而这是后来冠给他的。实际一个孤独寂寞聪慧的人,他的眼睛总会从纷繁的现世中提炼他所需要的美和寄托。这也是曼殊特殊成长经历带给他的正面才华。

    缺乏爱的他,自然容易堕入爱恋,发现细节之美,比如这位少女,头上带着一只如同莲蓬的饰品,她正低头看着他的作品或者书。

    这一低头的温柔像莲花一样美丽温柔,而背景是在哪里呢?是在夏天的开满荷花的游船上。

    女性带给苏曼殊的是种依恋感,这原本就是他缺失的母爱,但是漂泊的生活,无法让他能够有更深的稳定和交往。所以一些细节点滴,分外长情和清晰。

    他知道自己会魂牵梦绕,然而也止于魂牵梦绕。这是苏曼殊的节制,爱情止于纯美,是因为绝无出路。

    “碧沼红莲水自流,涉江同上木兰舟。

    可怜十五盈盈女,不信卢家有莫愁。”曼殊《东居 九》

    承接上首,这首依然是对荷花游湖的再写。那夏天碧绿的沼泽,红莲盛放,我和她一起坐上游船。那可爱的十五岁的轻盈少女,并不知道有莫愁这个典故。

    莫愁是个什么样的典故呢,那是中国古代长在水边的少女,能歌善舞,开朗大方,有很多人喜欢,十五岁嫁给了卢家,生活美满幸福。

    苏曼殊用莫愁有两个含义,一是这个女子天真浪漫,如同中国古代的莫愁姑娘,二是,这个女子是歌女,她的身世已经注定和幸福无缘。这是一个东瀛歌女。

    实际苏曼殊这首诗是传承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而来。曼殊渴望那种心心牵挂的爱,同时又知道现实绝无可能,而眼前这位女孩,让他柔情似水,动了嫁娶之想,然而他和她的身份是现实两难,正是因为没有路,反而一颦一笑,分外分明。可以参照《伊豆的*》。

    但曼殊的思维和情感显然是中国古典的。在荷花自开,水自流中,有种让人难以释怀却又唯美的慈悲与爱,欢哀一体,让人回味。

    “星戴环佩月戴珰,一夜秋寒掩洞房。

    莫道横塘秋露冷,残荷犹自盖鸳鸯。”曼殊《海上八》

    实际苏曼殊收入的不稳定,时常导致他必须在寺庙过最艰苦的生活度日,当然这种不稳定,也让他有钱时今朝有酒今朝醉。他过的生活是非常不健康的,况且又是乱世。

    这首诗,常让人想起他晚上风餐露宿在荒野寺庙。他写了深秋的荷叶,那风露虽冷,却盖着鸳鸯,给秋冬的鸳鸯一个寒苦的遮风避雨所。

    但是苏曼殊是没有能力成婚的。他是羡慕那鸳鸯,还是凄凉于自己的漂泊呢?

    没有任何证据显示苏曼殊有过婚姻,这也是让他的朋友们尊重同情他的地方。他并非无情,相反他深情,只是深情在破败的时代没有现实的承托。没有一个地方可以让他拥有哪怕残荷盖鸳鸯的幸福。

    然而苏曼殊是清高和傲岸的。甚至才华是大气的。

    “一曲凌波去,红莲礼白莲。

    江南谁得似,犹忆李龟年。”曼殊《彦居士*上赠歌者贾碧云》

    苏曼殊才华是相当大气的,比如这一首应酬之作,是听到了当时名伶贾碧云的歌声,他用一池荷花,红莲白莲那种摇曳,来形容对方如天籁的歌声,仿佛歌声绕梁,无数荷花摇曳共振。这样的声音只有唐朝天宝年间的李龟年才拥有。

    这首诗已经很接*盛唐诗风,考验的是诗人的器量。

    其中红莲礼白莲很有画面感和通感,仿佛是歌声跌宕有好像是听着攒动。

    老舍曾经用曼殊四句诗求画于齐白石,其中就有这一句。而齐白石也果真用一朵红荷花一朵白荷花,达成了画面和意境,让人拍案叫绝。

    从苏曼殊的荷花诗可以看到他诗作的几个特点。

    一,用词洗练,画面感强。

    二,深情绵缈。

    三,有禅意。

    四,有底色的凄冷和傲然。

    这也代表了苏曼殊的风格。他的天才,一半是天资聪慧,另一半是时代和身世的合力,在命运毁灭他之前,留下了清晰的断碎的华光。

    盛夏暨阳湖,荷花盛放!

    但是那背后,是已经无法一一考证的漂泊孤独,让人惘然。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阅读全文]...

2022-01-23 04:19:42
  • 赞美荷花的古诗名句有哪些(赞美荷花的有名古诗)

  • 荷花,赞美,有名
  • 早秋绚烂荷花六首,万柄参差水中立,叶叶红衣当酒船,

    早秋是最合适赏荷花的时节。

    荷花横跨晚春,夏天,初秋三个季节时段,晚春赏叶荷钱出水,盛夏看花,次第开放,那实际荷花的盛花期是在晚夏早秋,高温高湿的天气,催生繁茂的荷花和莲蓬,花果同时。早秋时节,才是赏荷花最合适的时段,此时白日暑期渐销,长空秋水,无论是采莲农事,还是观赏荷花,都正当时节。所以荷花又是秋花。

    早秋,荷花和人的互动更亲*,人们在荷花上投射的感情更多,荷花诗词也就更有风味。

    重庆酉阳 荷花绽放引客来

    “荷叶初开犹半卷。荷花欲拆犹微绽。

    此叶此花真可羡。

    秋水畔。青凉伞映红妆面。

    美酒一杯留客宴。拈花摘叶情无限。

    争奈世人多聚散。

    频祝愿。如花似叶长相见”。宋朝·晏殊《渔家傲·荷叶初开犹半卷》

    荷花在早秋仍旧有旺盛的生命力,不断有新的荷叶出水,荷花绽放。那荷叶出水时,新叶半卷没有完全展开,那荷花在风中微微绽放,是有一种向上的生命力的。这种植物生命力,往往带给人清新向上的欢喜,但大多数植物的在春天有着如此表现,荷花却是例外,在初秋仍旧如此蓬勃。

    早秋荷塘万花怒放,荷叶青青,荷花如面,仿佛翠伞红妆,而此时也是有客最多的时候,宋朝有画舫小船,接待看花的游客,天然景观和人气照应,显出了繁华与富庶。

    所以晏殊才有愿望人生少些分别,朋友如荷花,能够永远在一起那种和谐热闹。这样的美景和人互动,抵消了惯常的伤春悲秋之感。

    荷花荷塘如同长青的天国,制造了一个完美小世界,让人们修复疲劳,提振心气,面向未来。

    “景湖门外有汀洲,灼灼红莲照碧流。

    公子不归时节晚,雨枝风叶卧清秋。”《怀竟陵莲花》宋朝·张耒

    说起秋天,在概念里都是凄风冷雨。但是有了荷花就不同。人生寥落的秋天,去看一看,想一想正在怒放的荷花。

    比如诗人张耒,就回忆着景湖门外,无限盛开的红色荷花。

    在秋天里,荷花有灼灼的花朵,立在秋水里。那种明艳和明丽,是自赏,也给人带来一种向上的生命力。

    他说那些荷花是为了等他站在水中,风雨中的枝叶像恋人,像朋友,期待着他的归来,但是如何不是他自己将美丽的荷花当成了心灵的依赖和寄托。

    当秋天万木凋零,走下坡路的时候,荷花绚烂稳定开放着,如同家园的召唤,心灵的归宿。

    那风雨中的绚烂荷花,让人想起一切动人而坚定地守望。

    “门外芙蓉未肯花,西风弥月露多华。

    我来为客如相约,细沼同时十一葩。”宋朝·陈藻《咏子诲门外荷花》

    荷花虽然是盛夏早秋开放,很显然,这里的荷花有自己的小生态环境,夏天过了,也没有进入盛花期。很可能是这里低湿,温度不够,又有可能是这里活水少,雨水少,所以荷花生长受到限制。

    当早秋的风露来临时,诗人信步到这里,居然发现了小奇迹。

    原来这荷花像是知道他要来,努力在早秋的夜露里,开了花。他有兴趣绕着小荷塘数来数去。哇,有十一朵,高低摇曳,清新可喜。

    此时节应该是正常荷花开放并结果之时,显然这一处,却仿佛早夏,别有一种感人的清新。讲求吉利的人,岂不是有“花为我开”之快乐。

    人与花的邂逅,也照应人生的美丽,转角遇见爱,遇见打动心灵的美。

    想必这快乐会如护身符一样让他开心很久,如同恋爱,那年秋天,我看到最可爱的荷花。

    夏韵

    “红白莲花共玉瓶,红莲韵绝白莲清。

    空斋不是无秋暑,暑被花销断不生。”宋朝·杨万里《瓶中红白二莲五首·红白莲花共玉瓶》宋朝·杨万里

    杨万里是荷花达人,因为他从小生活在江西水乡,所以他的荷花,雅气却有质朴的本色。别人荷花用作插瓶,有一多半是为雅而雅,但我相信杨万里,是真的*惯了荷花。这是他的家乡之花。

    将红白荷花插到一个瓶子里,红色的荷花风韵十足,白色的荷花格外清新。

    这房子里不是没有秋天的暑热,但是有了荷花的香气,暑气全无,都是花香。

    不了解杨万里的人,一定想着这是士大夫高级的审美。但杨万里虽然是*,但一直保持着清贫本色。

    可以想到他的房间里并不堂皇,他爱荷花更带着一种率真和欢喜。有空的时候,杨万里一定会在有荷花的池塘边散步,这些荷花或者是农民的馈赠或者是他花钱买的,但一定是带着生活气的插瓶,不是那种精致的审美。

    甚至你可以感受那种来自荷花之乡的豪爽气和欢喜气。所以穿越过去拜访杨万里,最好就是带着荷花,他一定会拉着你喝酒,来说着他童年少年的荷花往事。

    2020年7月4日,江西遂川,夏日荷塘,荷花怒放,花色艳美。

    “袅袅水芝红,脉脉蒹葭逋。

    淅淅西风淡淡烟,几点疏疏雨。

    草草展杯觞,对此盈盈女。

    叶叶红衣当酒船,细细流霞举。”宋朝·葛立方《卜算子·袅袅水芝红》

    早秋是荷花的盛花期,这不,又有人去看荷花了。

    那袅袅荷花,红艳艳的开放,在蒹葭的水中。这时有淡淡的秋风,疏疏小雨,烟水迷离。

    但是你千万别被这几句话所欺骗,认为是萧瑟西风,一朵荷花。这不过是他的障眼法,先着眼一朵荷花的美。

    的确这朵荷花,美到让他在船上举杯。

    但是镜头拉远,绕船是无数的红色荷花,在雨后天晴的晚霞里,如同酒杯摇曳,那个让人沉醉和壮观。

    [阅读全文]...

2022-02-22 02:55:39
  • 有哪些赞美荷花的古诗诗句

  • 荷花,赞美,经典
  •   荷花生于水底泥中,但整体形态却靓丽高洁,素有出污泥而不染的美誉,深得文人墨客的喜爱,留下了大量描写荷花的诗句。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赞美荷花的古诗诗句 ,希望大家会喜欢!

      杨万里(宋代) - 《小池》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宋代)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朱庭玉(元代) - 《天净沙·秋》

      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

      苏轼(宋代) - 《江神子·江景》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李清照(宋代) -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李商隐(唐代) - 《赠荷花》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

      李商隐(唐代) - 《赠荷花》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李重元(宋代) - 《忆王孙·夏词》

      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

      柳永(宋代) - 《望海潮·东南形胜》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孟浩然(唐代) - 《夏日南亭怀辛大》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杨万里(宋代) - 《昭君怨·咏荷上雨》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两湖烟水。

      欧阳修(宋代) - 《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

      秦观(宋代) - 《纳凉》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龚翔麟(清代) - 《菩萨蛮·题画》

      田田初出水,菡萏念娇蕊。

      王昌龄(唐代) - 《采莲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阅读全文]...

2022-04-28 23:16:52
赞美老人赏荷花的古诗 - 句子
赞美老人赏荷花的古诗 - 语录
赞美老人赏荷花的古诗 - 说说
赞美老人赏荷花的古诗 - 名言
赞美老人赏荷花的古诗 - 诗词
赞美老人赏荷花的古诗 - 祝福
赞美老人赏荷花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