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七个字的古诗

关于九十七个字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九十七个字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九十七个字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九十七个字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05) 语录(11) 说说(38) 名言(627) 诗词(662) 祝福(8) 心语(229)

  • 《新唐书》卷一百七十二 列传第九十七

  • 《新唐书》卷一百七十二 列传第九十七

      《新唐书》是北宋时期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合撰的一部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属“二十四史”之一。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夏目友人帐》语录,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于王二杜范

      于頔,字允元,后周太师谨七世孙。荫补千牛,调华阴尉,累劳迁侍御史。为吐蕃计会使,有专对材。擢长安令、驾部郎中。

      出为湖州刺史。部有湖陂,异时溉田三千顷,久廞废,頔行县,命脩复堤阏,岁获粳稻蒲鱼无虑万计。州地庳薄,葬者不掩柩,頔为坎,瘗枯骨千余,人赖以安。

      未几,改苏州。罢淫祠,浚沟澮,端路衢,为政有绩。然暴横少恩,杖前部尉以逞憾,观察使王纬以闻,德宗不省。俄迁大理卿,为陕虢观察使,慢言谢纬曰:"始足下劾我,三进官矣!"益自肆。峻罚苛惩,官吏惴恐,皆重足一迹。参军事姚岘不胜虐,自沉于河。

      贞元十四年,拜山南东道节度使。是时,吴少诚叛,頔率兵自唐州战吴房朗山,取之,禽其将李璨,又胜之濯神沟。于是请升襄州为大都督府,广募战士,储良械,撊然有专汉南意,所牾者类治军法。帝晚务姑息,頔所奏建,无不开允。公敛私输,持下益急,而慢于奉上。诬劾邓州刺史元洪,朝廷重违,为流端州,命中人护送至枣阳。頔遣兵劫洪还,拘之,表责洪太重,改吉州长史,遣使厚谕乃已。尝怒判官薛正伦,奏贬陕州长史,比诏下,頔中悔,奏复署旧职。正伦死,以兵围其居,强使孽子与婚。昵吏高洪,纵使剥下,别将陈仪不胜忿,刺杀洪,一府惊溃。累迁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章事,封燕国公。俄擅以兵取邓州,天子未始谁何。初,襄有髹器,天下以为法。至頔骄蹇,故方帅不法者号"襄样节度"。

      宪宗立,权纲自出,頔稍惧,愿以子尚主,帝许之。遂入朝,拜司空、同中书门下*章事。请准杜佑,月三奉朝,诏可。

      时宦者梁守谦幸于帝,颇用事。有梁正言者,与頔子敏善,敏因正言厚赂守谦,求頔出镇。久不报,敏怒其绐,责所馈,诱正言家奴支解之,弃溷中。家童上变,诏捕頔吏沈壁及它奴送御史狱,命中丞薛存诚、刑部侍郎王播、大理卿武少仪杂问之。頔与诸子素服待罪建福门,门史不内,屏营负墙立,更遣人上章,有司拒不闻。翌日复往,宰相谕使还第。贬为恩王傅,子敏窜雷州,至商山,赐死。次子季友夺二官,正及方免官。流壁封州,正言诛死。

      久之,拜户部尚书。帝讨蔡,頔献家财以助国,帝却之。又坐季友居丧荒宴,削金紫光禄大夫。帝初欲頔告老,宰相李逢吉谓得谢乃优礼,非所以示责。明年,乃致仕。宰司将以太子少保官之,帝改署宾客。郁郁不得意卒,赠太保,太常谥曰厉。

      頔尝制《顺圣乐舞》献诸朝。又教女伎为八佾,声态雄侈,号《孙吴顺圣乐》云。

      季友尚宪宗永昌公主,拜驸马都尉。从穆宗猎苑中,求改頔谥,会徐泗节度使李愬亦为请,更赐谥曰思。尚书右丞张正甫封还诏书,右补阙高釴、博士王彦威持不可,谓:"頔文吏,倔强犯命,擅军襄、邓,欲胁制朝廷;杀不辜,留制囚,遮使者,僣正乐。势迫而朝,非其宿心,得全腰领而殁,犹以为幸,不宜更谥。"帝不从。方,长庆时以勋家子通豪侠,欲事河朔,以策干宰相元稹。而李逢吉党谋倾执政,乃告稹结客刺裴度,事下有司,验无状,方坐诛。

      王智兴,字匡谏,怀州温人。少骁锐,为徐州牙兵,事刺史李洧。洧弃李纳,挈州自归。纳怒,急攻洧。智兴能驶步,奉表,不数日至京师告急,德宗出朔方军五千击纳,解去,自是为徐特将。

      讨吴元济也。李师道谋挠王师,数侵徐救蔡。节度使李愿遣智兴率步骑拒贼。其将王朝晏方攻沛,智兴逆击,败之,朝晏脱身保沂州。进破姚海兵五万于丰北,获美妾三人,智兴曰:"军中有女子,安得不败?"即斩以徇。朝晏自沂以轻兵袭沛,夜战狄丘,复破之。累迁侍御史。

      元和十三年,伐师道,智兴以步骑八千次胡陵,与忠武军会,以骑畀其子晏*、晏宰为先锋,自率军继之。坏河桥,收黄队,攻金乡,拔鱼台,俘斩万计。贼*,进御史中丞。明年,召还,为沂州刺史。

      长庆初,河朔用兵,加检校左散骑常侍,充武宁军副使、河北行营诸军都知兵马使,帅兵三千度河。属朝廷用崔群为武宁节度使,群畏智兴难制,密请追还京师,未报。会赦王廷凑,诸节度班师。智兴还,群遣寮属迎之,令士季甲而入。智兴心不悦,因勒兵斩关入,杀异己者十余辈,然后谒群谢曰:"此军情也!"群乃治装去,智兴以兵卫送还朝;至埇桥,掠盐铁院及贡物,劫商旅,逐濠州刺史侯弘度。朝廷甫罢兵,不能讨,即诏检校工部尚书,充本军节度使。智兴由是揫索财赂,交权幸以贾虚名,用度不足,始税泗口以佐军须。

      李騕攻宋州,智兴悉锐师出宋西鄙,破之漳口。騕*,加检校尚书左仆射。李同捷以沧德叛,智兴请悉师三万赍五月粮讨贼,诏拜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章事、沧德行营招抚使。既战,降其将十辈、锐士三千,遂拔棣州。诸将闻,战愈力,遂有功。入朝,燕麟德殿,赐予备厚。册拜太傅,封雁门郡王,进兼侍中。改忠武、河中、宣武三节度。卒,年七十九,赠太尉。

      子九人,晏*、宰知名。

      晏*幼从父军,以讨同捷功,检校右散骑常侍、朔方灵盐节度使。父丧,擅取马四百、兵械七千自卫归洛阳。御史劾之,有诏流康州,不即行,阴求援于河北三镇。三镇表其困,改抚州司马。给事中韦温、薛廷老、卢弘宣等还诏不敢下,改永州司户参军。温固执,文宗谕而止。

      晏宰,后去"晏",独名宰。少拳果,长隶神策军。甘露之变,以功兼御史大夫,为光州刺史。有美政,观察使段文昌荐之朝,除盐州刺史。持法严,人不甚便。累擢邠宁庆节度使。回鹘*,徙忠武军。

      讨刘稹也,诏宰以兵出魏博,趋磁州。当是时,何弘敬阴首鼠,闻宰至,大惧,即引军济漳水。宰相李德裕建言:"河阳兵寡,以忠武为援,既以捍洛,则并制魏博。"遂诏宰以兵五千椎锋,兼统河阳行营。进取天井关,贼党离沮。德裕以宰乘破竹势不遂取泽州,以其子晏实守磁,为顾望计,帝有诏切责。宰惧,急攻陵川,破贼石会关,进攻泽州。其将郭谊杀稹降。宰传稹首京师,遂节度太原。

      宣宗初,入朝,厚结权幸求宰相,周墀劾之,乃还军。吐蕃引党项、回鹘寇河西,诏统代北诸军进击。以疾不任事,徙河阳。罢为太子少保,分司东都。进少傅,卒。

      晏实幼机警,智兴自养之,故名与诸父齿。稹*,擢淄州刺史,终天雄节度使。

      杜兼,字处弘,中书令正伦五世孙。初,正伦无子,故以兄子志静为后。父廙,为郑州录事参事军事。安禄山乱,逃去,贼索之急,宋州刺史李岑以兵迎之,为追骑所害。兼尚幼,逃入终南山。伯父存介为贼执,临刑,兼号呼愿为奴以赎,遂皆免。

      建中初,进士高第,徐泗节度使张建封表置其府。积劳为濠州刺史。性浮险,尚豪侈。德宗既厌兵,大抵刺史重代易,至历年不徙。兼探帝意,谋自固,即脩武备,募占劲兵三千。帝以为才,遂横恣。僚官韦赏、陆楚皆闻家子,有美誉,论事忤兼,诬劾以罪。帝遣中人至,兼廷劳毕,出诏执赏等杀之,二人无罪死,众莫不冤。又妄系令狐运而陷李藩,欲杀之,不克。

      元和初,入为刑部郎中,改苏州刺史。比行,上书言李锜必反,留为吏部郎中。寻擢河南尹。杜佑素善兼,终始倚为助力。所至大杀戮,裒蓺财赀,极耆欲。适幸其时,未尝败。卒,年七十。家聚书至万卷,署其末,以坠鬻为不孝,戒子孙云。

      从弟羔,贞元初及进士第,有至性。父死河北,母更兵乱,不知所之,羔忧号终日。及兼为泽潞判官,鞫狱,有媪辨对不凡,乃羔母,因得奉养。而不知父墓区处,昼夜哀恸;它日舍佛祠,观柱间有文字,乃其父临死记墓所在。羔奔往,亦有耆老识其垅,因是乃得葬。元和中,为万年令,时许季同为长安令,京兆尹元义方责租赋不时,系二县吏,将罪之。羔等辩列尤苦,尹不为纵。羔乃谒宰相,请移散官。宪宗遣中使问状,具对府政苛细,力不堪奉。诏皆免官,夺尹三月俸。议者以羔为直。未几,授户部郎中,后历振武节度使,以工部尚书致仕。卒,赠尚书右仆射,谥曰敬。

      子中立,字无为,以门荫历太子通事舍人。开成初,文宗欲以真源、临真二公主降士族,谓宰相曰:"民间脩婚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诏宗正卿取世家子以闻。中立及校书郎卫洙得召见禁中,拜著作郎。月中,迁光禄少卿、驸马都尉,尚真源长公主。

      中立数求自试,愦愦不乐,因言:"朝廷法令备具,吾若不任事,何赖贵戚挠天下法耶?"帝闻异之,转太仆、卫尉二少卿,历左右金吾大将军。京师恶少优戏道中,具驺唱呵卫,自谓"卢言京兆",驱放自如。中立部从吏捕系,立箠死。迁司农卿。绳吏急,反为中伤,左徙庆王傅。

      久之,复拜司农卿,入谢,帝曰:"卿用法深,信乎?"答曰:"毂下百司养名不肯事,如司农尤丛剧。陛下无遽信流言,假臣数月,事可济。"帝许之。初,度支度六宫飧钱移司农,司农季一出付吏,大吏尽举所给于人,权其子钱以给之,既不以时,黄门来督责慢骂。中立取钱纳帑舍,率五日一出,吏不得为奸,后遂以为法。加检校右散骑常侍。

      京兆尹缺,宣宗将用之,宰相以年少,欲历试其能,更出为义武节度使。旧傜车三千乘,岁輓盐海濒,民苦之。中立置"飞雪将"数百人,具舟以载,自是民不劳,军食足矣。大中十二年,大水泛徐、兖、青、郓,而沧地积卑,中立自按行,引御水入之毛河,东注海,州无水灾。卒,年四十八,赠工部尚书。

      中立居官精明,吏下寒栗畏伏。中虽坐累免,及复用,亦不为宽假,其天资所长云。

      杜亚,字次公,自云本京兆人。肃宗在灵武,上书论当世事,擢校书郎。杜鸿渐节度河西,奏署幕府。入朝,历吏部员外郎。鸿渐为山南、剑南副元帅,亚与杨炎并为判官。再迁谏议大夫。

      亚自以当衡柄,悒悒不悦。李栖筠风望高,时谓当宰相,故亚厚结纳。元载得罪,亚与刘晏等劾治。载死,迁给事中。常衮恶之,出为江西观察使。德宗立,召还。亚意必任台宰,倍道进。与人语,皆天下大政。或以事祈谒,辄相然可。帝知,不悦也。既又建奏疏阔,不称旨,罢为陕虢观察兼转运使。徙河中。刘晏抵罪,贬睦州刺史。

      兴元初,入迁刑部侍郎,又拜淮西节度使。至则治漕渠,引湖陂,筑防庸,入之渠中,以通大舟,夹堤高卬,田因得溉灌。疏启道衢,彻壅通堙,人皆悦赖。然承陈少游后,裒率烦重,用度无艺,人冀有所矫革,而亚雅意丞弼,厌外官,往往不亲事,日夜召宾客言噱流连。方春,南民为竞度戏,亚欲轻驶,乃髹船底,使篙人衣油彩衣,没水不濡,观沼华邃,费皆千万。陇西李衡在坐,曰:"使桀、纣为之,不是过也!"既泛九曲池,曳绣为帆,诧曰:"要当称是林沼。"衡曰:"未有锦缆,云何?"亚大惭。自是府财耗竭。

      贞元中,罢归。宰相窦参惮其宿望,以检校吏部尚书留守东都。病风痹且废,犹欲固宠,奏垦苑中为营田,可减度支岁禀。诏许之。先是,苑地可耕者,皆留司中人及屯士占假。亚计窘,更举军帑钱与甸人,至秋取菽粟偿息输军中,贫不能偿者发囷窖略尽,流亡过半。又赂中人求兼河南尹。帝审其妄,使礼部尚书董晋代之,赐亚还。病不能谒。卒,年七十四,赠太子少傅,谥曰肃。

      范传正,字西老,邓州顺阳人。父惀,为户部员外郎,与赵郡李华善,有当世名。传正举进士、宏辞,皆高第,授集贤殿校书郎。历歙、湖、苏三州刺史,有殊政,进拜宣歙观察使。代还,坐治第过制,宪宗薄不用,改光禄卿。以风痹卒,赠左散骑常侍。

      传正好古,性精悍,初自整饬。宦益达,用度益奢侈,倾赀货市权贵欢,私公府如家帑,亦幸素有名,得不败云。

    [阅读全文]...

2022-07-10 14:21:35
  • 《新唐书》卷九十七列传第二十二

  • 《新唐书》卷九十七列传第二十二

      《新唐书》是北宋时期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合撰的一部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属“二十四史”之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新唐书》卷九十七列传第二十二,一起来看看吧。

      魏徵

      魏徵,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 隋乱,诡为道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李密,以徵典书檄。密得宝藏书,辄称善, 既闻徵所为,促召之。徵进十策说密,不能用。王世充攻洛口,徵见长史郑颋曰: “魏公虽骤胜,而骁将锐士死伤略尽;又府无见财,战胜不赏。此二者不可以战。 若浚池峭垒,旷日持久,贼粮尽且去,我追击之,取胜之道也。”颋曰:“老儒常 语耳!”徵不谢去。

      后从密来京师,久之未知名。自请安辑山东,乃擢秘书丞,驰驿至黎阳。时李 勣尚为密守,徵与书曰:“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 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今君处必争之地,不早自图,则大 事去矣!”勣得书,遂定计归,而大发粟馈淮安王之军。

      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徵,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引为 洗马。徵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吾兄弟,奈何?” 答曰:“太子蚤从徵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

      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当是时,河北州县素事隐、巢者不自安,往 往曹伏思乱。徵白太宗曰:“不示至公,祸不可解。”帝曰:“尔行安喻河北。” 道遇太子千牛李志安、齐王护军李思行传送京师,徵与其副谋曰:“属有诏,宫府 旧人普原之。今复执送志安等,谁不自疑者?吾属虽往,人不信。”即贷而后闻。 使还,帝悦,日益亲,或引至卧内,访天下事。徵亦自以不世遇,乃展尽底蕴无所 隐,凡二百余奏,无不剀切当帝心者。由是拜尚书右丞,兼谏议大夫。

      左右有毁徵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彦博曰:“徵为人臣,不能 著形迹,远嫌疑,而被飞谤,是宜责也。”帝谓彦博行让徵。徵见帝,谢曰:“臣 闻君臣同心,是谓一体,岂有置至公,事形迹?若上下共由兹路,邦之兴丧未可知 也。”帝矍然,曰:“吾悟之矣!”徵顿首曰:“愿陛下俾臣为良臣,毋俾臣为忠 臣。”帝曰:“忠、良异乎?”曰:“良臣,稷、契、咎陶也;忠臣,龙逢、比干 也。良臣,身荷美名,君都显号,子孙傅承,流祚无疆;忠臣,己婴祸诛,君陷昏 恶,丧国夷家,只取空名。此其异也。”帝曰:“善。”因问:“为君者何道而明, 何失而暗?”徵曰:“君所以明,兼听也;所以暗,偏信也。尧、舜氏辟四门,明 四目,达四聪。虽有共,鮌,不能塞也,靖言庸违,不能惑也。秦二世隐藏其身, 以信赵高,天下溃叛而不得闻;梁武帝信硃异,侯景向关而不得闻;隋炀帝信虞世 基,贼遍天下而不得闻。故曰,君能兼听,则奸人不得壅蔽,而下情通矣。”

      郑仁基息女美而才,皇后建请为充华,典册具。或言许聘矣。徵谏曰:“陛下 处台榭,则欲民有楝宇;食膏粱,则欲民有饱适;顾嫔御,则欲民有室家。今郑已 约昏,陛下取之,岂为人父母意!”帝痛自咎,即诏停册。

      贞观三年,以秘书监参豫朝政。高昌王曲文泰将入朝,西域诸国欲因文泰悉遣 使者奉献。帝诏文泰使人厌怛纥干迎之。徵曰:“异时文泰入朝,所过供拟不能具, 今又加诸国焉,则濒塞州县以乏致罪者众。彼以商贾来,则边人为之利;若宾客之, *萧然耗矣。汉建武时,西域请置都护、送侍子,光武不许,不以蛮夷敝*也。” 帝曰:“善。”追止其诏。

      于是帝即位四年,岁断死二十九,几至刑措,米斗三钱。先是,帝尝叹曰: “今大乱之后,其难治乎?”徵曰:“大乱之易治,譬饥人之易食也。”帝曰: “古不云善人为邦百年,然后胜残去杀邪?”答曰:“此不为圣哲论也。圣哲之治, 其应如响,期月而可,盖不其难。”封德彝曰:“不然。三代之后,浇诡日滋。秦 任法律,汉杂霸道,皆欲治不能,非能治不欲。徵书生,好虚论,徒乱国家,不可 听。”徵曰:“五帝、三王不易民以教,行帝道而帝,行王道而王,顾所行何如尔。 黄帝逐蚩尤,七十战而胜其乱,因致无为。九黎害德,颛顼征之,已克而治。桀为 乱,汤放之;纣无道,武王伐之。汤、武身及太*。若人渐浇诡,不复返朴,今当 为鬼为魅,尚安得而化哉!”德彝不能对,然心以为不可。帝纳之不疑。至是,天 下大治。蛮夷君长袭衣冠,带刀宿卫。东薄海,南逾岭,户阖不闭,行旅不赍粮, 取给于道。帝谓群臣曰:“此徵劝我行仁义,既效矣。惜不令封德彝见之!”

      俄检校侍中,进爵郡公。帝幸九成宫,宫御舍湋川宫下。仆射李靖、侍中王珪 继至,吏改馆宫御以舍靖、珪。帝闻,怒曰:“威福由是等邪!何轻我宫人?”诏 并按之。徵曰:“靖、珪皆陛下腹心大臣,宫人止后宫扫除隶耳。方大臣出,官吏 谘朝廷法式;归来,陛下问人间疾苦。夫官舍,固靖等见官吏之所,吏不可不谒也。 至宫人则不然,供馈之余无所参承。以此按吏,且骇天下耳目。”帝悟,寝不问。

      后宴丹霄楼,酒中谓长孙无忌曰:“魏徵、王珪事隐太子、巢刺王时,诚可恶, 我能弃怨用才,无羞古人。然徵每谏我不从,我发言辄不即应,何哉?”徵曰: “臣以事有不可,故谏,若不从辄应,恐遂行之。”帝曰:“弟即应,须别陈论, 顾不得?”徵曰:“昔舜戒群臣:‘尔无面从,退有后言。’若面从可,方别陈论, 此乃后言,非稷、蒐所以事尧、舜也。”帝大笑曰:“人言徵举动疏慢,我但见其 妩媚耳!”徵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所以敢然;若不受,臣敢数批逆鳞哉!”

      十年,为侍中。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徵*治。徵不素*法,但存大体,处事 以情,人人悦服。进左光禄大夫、郑国公。多病,辞职,帝曰:“公独不见金在鑛 何足贵邪?善冶锻而为器,人乃宝之。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匠而加砺焉。卿虽 疾,未及衰,庸得便尔?”徵恳请,数却愈牢。乃拜特进,知门下省事,诏朝章国 典,参议得失,禄赐、国官、防閤并同职事。

      文德皇后既葬,帝即苑中作层观,以望昭陵,引徵同升,徵孰视曰:“臣?毛 昏,不能见。”帝指示之,徵曰:“此昭陵邪?”帝曰:“然。”徵曰:“臣以为 陛下望献陵,若昭陵,臣固见之。”帝泣,为毁观。寻以定五礼,当封一子县男, 徵请封孤兄子叔慈。帝怆然曰:“此可以励俗。”即许之。

      后幸洛阳,次昭仁宫,多所谴责。徵曰:“隋惟责不献食,或供奉不精,为此 无限,而至于亡。故天命陛下代之,正当兢惧戒约,奈何令人悔为不奢。若以为足, 今不啻足矣;以为不足,万此宁有足邪?”帝惊曰:“非公不闻此言。”退又上疏 曰:

      《书》称“明德慎罚”,“惟刑之恤”。《礼》曰:“为上易事,为下易知, 则刑不烦。”“上多疑,则百姓惑;下难知,则君长劳。”夫上易事,下易知,君 长不劳,百姓不惑,故君有一德,臣无二心。夫刑赏之本,在乎劝善而惩恶。帝王 所与,天下画一,不以亲疏贵贱而轻重者也。今之刑赏,或由喜怒,或出好恶。喜 则矜刑于法中,怒则求罪于律外;好则钻皮出羽,恶则洗垢索瘢。盖刑滥则小人道 长,赏谬则君子道消。小人之恶不惩,君子之善不劝,而望治安刑措,非所闻也。 且暇豫而言,皆敦尚孔、老;至于威怒,则专法申、韩。故道德之旨未弘,而锲薄 之风先摇。昔州犁上下其手而楚法以敝,张汤轻重其心而汉刑以谬,况人主而自高 下乎!顷者罚人,或以供张不赡,或不能从欲,皆非致治之急也。夫贵不与骄期而 骄自至,富不与奢期而奢自至,非徒语也。

      且我之所代,实在有隋。以隋府藏况今之资储,以隋甲兵况今之士马,以隋户 口况今之百姓,挈长度大,曾何等级焉!然隋以富强而丧,动之也;我以贫寡而安, 静之也。静之则安,动之则乱,人皆知之,非隐而难见、微而难察也。不蹈*易之 涂,而遵覆车之辙,何哉?安不思危,治不念乱,存不虑亡也。方隋未乱,自谓必 无乱;未亡,自谓必不亡。所以甲兵亟动,徭役不息,以至戮辱而不悟灭亡之所由 也,岂不哀哉!夫监形之美恶,必就止水;监‘政之安危,必取亡国。《诗》曰: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臣愿当今之动静,以隋为鉴,则存亡治乱可得而知。思 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存亡之所在,在节嗜欲,省游 畋,息靡丽,罢不急,慎偏听,*忠厚,远便佞而已。夫守之则易,得之实难。今 既得其所难,岂不能保其所易?保之不固,骄奢淫泆有以动之也。

    [阅读全文]...

2022-06-21 23:51:32
  • 五十七十五首古诗63句

  • 经典
  • 温庭筠唐诗五十七首

      1【送李亿东归】温庭筠

      黄山远隔秦树,紫禁斜通渭城。别路青青柳弱,

      前溪漠漠苔生。和风澹荡归客,落月殷勤早莺。

      灞上金樽未饮,宴歌已有馀声。

      2【开圣寺】温庭筠

      路分谿石夹烟丛,十里萧萧古树风。出寺马嘶秋色里,

      向陵鸦乱夕阳中。竹间泉落山厨静,塔下僧归影殿空。

      犹有南朝旧碑在,耻将兴废问休公。

      3【赠蜀府将(蛮入成都,频著功劳)】温庭筠

      十年分散剑关秋,万事皆随锦水流。志气已曾明汉节,

      功名犹自滞吴钩。雕边认箭寒云重,马上听笳塞草愁。

      今日逢君倍惆怅,灌婴韩信尽封侯。

      4【西江贻钓叟骞生(一作西江寄友人骞生)】温庭筠

      晴江如镜月如钩,泛滟苍茫送客愁。衣泪潜生竹枝曲,

      春潮遥上木兰舟。事随云去身难到,梦逐烟销水自流。

      昨日欢娱竟何在,一枝梅谢楚江头。

      5【寄清源寺僧】温庭筠

      石路无尘竹径开,昔年曾伴戴颙来。窗间半偈闻钟后,

      松下残棋送客回。帘向玉峰藏夜雪,砌因蓝水长秋苔。

      白莲社里如相问,为说游人是姓雷。

      6【重游圭峰宗密禅师精庐(一作哭卢处士)】温庭筠

      百尺青崖三尺坟,微言已绝杳难闻。戴颙今日称居士,

      支遁他年识领军。暂对杉松如结社,偶同麋鹿自成群。

      故山弟子空回首,葱岭唯应见宋云。

      7【题李处士幽居】温庭筠

      水玉簪头白角巾,瑶琴寂历拂轻尘。浓阴似帐红薇晚,

      细雨如烟碧草春。隔竹见笼疑有鹤,卷帘看画静无人。

      南山自是忘年友,谷口徒称郑子真。

      8【利州南渡】温庭筠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波上马嘶看棹去,

      柳边人歇待船归。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9【赠李将军】温庭筠

      谁言荀羡爱功勋,年少登坛众所闻。曾以能书称内史,

      又因明易号将军。金沟故事春长在,玉轴遗文火半焚。

      不学龙骧画山水,醉乡无迹似闲云。

      10【寒食日作】温庭筠

      红深绿暗径相交,抱暖含芳披紫袍。彩索*时墙婉娩,

      轻球落处晚寥梢,窗中草色妒鸡卵,盘上芹泥憎燕巢。

      自有玉楼春意在,不能骑马度烟郊。

      11【李羽处士寄新酝走笔戏酬】温庭筠

      高谈有伴还成薮,沉醉无期即是乡。已恨流莺欺谢客,

      更将浮蚁与刘郎。檐前柳色分张绿,窗外花枝借助香。

      所恨玳筵红烛夜,草玄寥落*回塘。

      12【郊居秋日有怀一二知己】温庭筠

      稻田凫雁满晴沙,钓渚归来一径斜。门带果林招邑吏,

      井分蔬圃属邻家。皋原寂历垂禾穗,桑竹参差映豆花。

      自笑谩怀经济策,不将心事许烟霞。

      13【题友人池亭(一作偶题林亭)】温庭筠

      月榭风亭绕曲池,粉垣回互瓦参差。侵帘片白摇翻影,

    [阅读全文]...

2022-05-05 23:12:20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译文及古诗赏析

  • 六月,文学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译文及古诗赏析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译文及古诗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注释]

      1、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所建。

      2、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3、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4、遮:遮盖,遮挡。

      5、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6、忽:突然。

      7、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静。

      8、跳珠:跳动的'珍珠,形容雨大势急。

      9、卷地风来:指狂风*地卷来。又如,韩退之《双鸟》诗:“春风卷地起,百鸟皆飘浮。”[4]

      10、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翻译:

      1、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花花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打入船内。卷地而来一阵大风忽然间把雨吹散,风雨后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2、乌云上涌,就如打翻的墨汁,还未来得及把山给遮住 乌云密布,暴雨骤至,雨花四溅,水珠犹如天上倾倒下的无数珍珠,纷纷溅入船中。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和白色的雨点, 此时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就像天空一样广阔无边。

      赏析:

      本诗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好的诗人善于捕捉自己的灵感,本诗的灵感可谓突现于一个“醉”字上。醉于酒,更醉于山水之美,进而激情澎湃,才赋成即景佳作。才思敏捷的诗人用诗句捕捉到西子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乌云骤聚,大雨突降,倾刻又雨过天晴,水天一色。又是山,又是水,又是船,这就突出了泛舟西湖的特点。其次,作者用“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给人以很强的质感。再次,用“翻墨”写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点飞溅的情态,以动词前移的句式使比喻运用得灵活生动却不露痕迹。而“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两句又把天气由骤雨到晴朗前转变之快描绘得令人心清气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

      诗人善于渲染气氛,从阴云压*湖面、急雨骤降的壮阔,写到烟消云散,雨过天晴,用笔跌宕起伏,而又从容不迫,描写天气变化的神速,使人目不暇接,颇有戏剧性场面。尤其是“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最为传神。作者自己非常欣赏这首诗,他50岁时再到杭州,特意又写诗说:“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足见他对这首诗的喜爱。

      第一句写黑云翻滚,第二句写大 雨倾盆,后两句写雨过天晴。大自然变化多么迅速,诗人用笔又多么神奇。第三句写风:猛然间,狂风*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忽”字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最后一句写天和水:雨过天晴,风*浪息,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只见湖面上无入水,水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样的明净,一色的蔚蓝。风呢?云呢?统统不知哪儿去了,方才的一切好像全都不曾发生似的。

      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读起来,你会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阅读全文]...

2022-04-24 05:33:47
  • 有关中秋节的古诗十七首

  • 中秋节,文学
  • 有关中秋节的古诗十七首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有关中秋节的古诗十七首,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二、《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三、《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四、《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五、《太常引》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

      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六、《煎熬》

      夜深沉,明月高挂天正中,寂无声;睡眼朦胧,

      恍若梦中;生卧徘徊以不宁,故国家园萦脑中;

      苦煎熬,归去成空,如焚王衷。

      七、《中秋旅思》

      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故乡秋忆月,异国夜惊潮。

      手未攀丹桂,以犹卷缘蕉;登楼悲作赋,西望海天遥。

      八、《月夜思乡》

      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

      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九、《中秋夜玩月》

      唐·唐彦谦

      一夜高楼万景奇,碧天无际水无涯。

      只留皎月当层汉,并送浮云出四维。

      雾静不容玄豹隐,冰生惟恐夏虫疑。

      坐来离思忧将晓,争得嫦娥仔细知。

    [阅读全文]...

2022-07-06 04:53:54
2022-05-07 05:10:10
  •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古诗解说、注释及赏析

  • 苏轼,六月,诗人
  •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古诗解说、注释及赏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是宋代文学家、书法家苏轼谪居杭州期间创作的组诗。这五首诗写作者游览杭州西湖,描述作者乘船在湖中巡游时所看到的情景,展示了杭州西湖奇妙的湖光山色。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古诗解说、注释及赏析,供大家欣赏。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注释

      1、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所建。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2、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遮:遮盖,掩盖。

      3、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跳珠:跳动的水珠(珍珠),用“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4、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在船中跳动。

      5、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又如,韩愈《双鸟》诗:“春风卷地起,百鸟皆飘浮。”忽:突然。

      6、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静。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眉州(今四川眉山县)人。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解说

      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第一句写黑云翻滚,第二句写大雨倾盆,后两句写雨过天晴。大自然变化多么迅速,诗人用笔又多么神奇。

      创作背景

      公元1072年(宋神宗熙宁五年),作者在杭州任通判。这年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楼上喝酒,写下这五首七言绝句。本诗是其第一首。

      赏析

      此诗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才思敏捷的诗人用诗句捕捉到西子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乌云骤聚,大雨突降,倾刻又雨过天晴,水天一色。又是山,又是水,又是船,这就突出了泛舟西湖的特点。其次,作者用“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给人以很强的质感。再次,用“翻墨”写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点飞溅的情态,以动词前移的句式使比喻运用得灵活生动却不露痕迹。而“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两句又把天气由骤雨到晴朗前转变之快描绘得令人心清气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

      诗人将一场变幻的风雨写得十分生动。他那时是坐在船上。船正好划到望湖楼下,忽见远处天上涌起来一片黑云,就像泼翻了一盆墨汁,半边天空霎时昏暗。这片黑云不偏不倚,直向湖上奔来,一眨眼间,便泼下一场倾盆大雨。只见湖面上溅起无数水花,那雨点足有黄豆大小,纷纷打到船上来,就像天老爷把千万颗珍珠一齐撒下,船篷船板,全是一片乒乒乓乓的声响。船上有人吓慌了,嚷着要靠岸。可是诗人朝远处一看,却知道这不过是一场过眼云雨,转眼就收场了。远处的群山依然映着阳光,全无半点雨意。事实上也确实是如此。这片黑云,顺着风势吹来,也顺着风势移去。还不到半盏茶工夫,雨过天晴,依旧是一片*静。水映着天,天照着水,碧波如镜,又是一派温柔明媚的风光。

      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抓住几个要点,把一场忽然而来又忽然而去的骤雨,写得非常鲜明,富于情趣,颇见功夫。诗用“翻墨”写出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的特点,说明是骤雨而不是久雨。“未遮山”是骤雨才有的景象。“卷地风”说明雨过得快的原因,都是如实描写,却分插在第一、第三句中,彼此呼应,烘托得好。

      最后用“水如天”写一场骤雨的结束,又有悠然不尽的情致。句中又用“白雨”和“黑云”映衬,用“水如天”和“卷地风”对照,用“乱入船“与“未遮山”比较,都显出作者构思时的用心。这二十八个字,随笔挥洒,信手拈来,显示出作者功力的深厚,只是在表面上不着痕迹罢了。

      作者简介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阅读全文]...

2022-02-09 11:20:33
  • 古诗十九首全文及注释(古诗十九首的诗意美)

  • 诗意
  • 特指汉代无名氏所写十九首五言诗,其开创性的艺术成就使之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最初收载于《文选》,其因不知作者姓名,也不知具体创作时间,萧统泛题为“古诗”。刘勰称其为“五言之冠冕” ,钟嵘称其“惊心动魄,一字千金,可见一斑”。

    一是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二是通过生活细节描写作者内心活动,以含有叙述成分的情节突出诗中主人公的形象。

    三是比兴手法的大量使用,其称映烘托,语短情长,含蓄蕴藉,几乎涵盖了所有十九篇诗章,典型的如《涉江采芙蓉》《冉冉薇竹生》等。

    四是语言不饰雕琢,浅*自然而又精练丰富、情味隽永。待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看文人五言诗的成熟,它下开建安诗歌、乃至唐诗、对我国诗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理了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 文人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及映了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巨大痛苦。主要包括离情别绪,表现为游子的思乡和怀人,思妇的闺思和愁怨,另一个重要的主题则表现为文人对生存状态的感受和他们对人生的某些观念。

    《古诗十九首》在以下四个方面奠定了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

    一、它继承了《诗经》以来的优良传统,为建安诗风的出现作了准备。

    二,它是汉代诗歌由汉族民间文学过渡到文人创作并出现繁荣局面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三、它将五言抒情古诗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体系。

    四、它为五言诗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的出现,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成熟。它崭新的诗歌形式及圆熟的艺术技巧,为五言诗的发展莫定了牢固的基石,在中国汉族诗歌发展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代表作有《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迢迢牵牛星》等。

    [阅读全文]...

2021-12-13 11:33:28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古诗翻译(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翻译简单)

  • 六月,简单
  •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与儿子一起学诗:

    这首诗写得很急,应该是作者的即兴而作。

    这首诗内容也很急,描写了某年夏季的一场急雨。

    因为是即兴而作,因为是场急雨,所以作者整首诗都是紧紧围绕住一个“急”字来写景谋篇的。

    那么,“急”都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乌压压的云朵像打翻的墨汁一样携雨而来,但它还没有把对面的山头完全遮住,白色的雨点就像蹦跳的珠子一样,纷纷飞溅进了客船。一个“未遮山”,一个“乱入船”,就把这场雨的紧急给生动逼真地描写出来了。这雨下得真急呀,真不愧是六月天,孩儿脸,说变就变,刚才好像还是艳阳高照,瞬间就大雨倾盆了。

    下吧下吧,就这样一直下吧……

    不可以呀,这是一场急雨啊。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这边雨正下的紧,忽然,一阵狂风*地卷来,顷刻间就什么也没有了。什么黑云翻墨呀,什么白雨跳珠呀,都没有了。

    这雨来得急,去得当然也很急了,要不怎么能叫急雨呢。

    此时此刻,我们的诗人站在望湖楼上,向远处眺望 :水连着天,天连着水,水如天,天如水,波光粼粼,水天一色,真是令人心清气爽,心驰神往啊!

    此时此刻,我们的诗人站在大自然之中,站在西子湖的水天相连之处,一切生活烦恼、贬谪争斗,似乎都忘记了,他醉情于酒,醉情于山水之间,似乎真正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把酒临风,宠辱皆忘,其喜洋洋者矣。

    这真是一首好诗,使人不禁想起白居易的“半江瑟瑟半江红”,想起天才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真是一首好诗,简单明快,形象逼真,动感十足,很是适合初学诗词的孩子们学*欣赏。

    就是苏子本人,在若干年后,想起自己这首诗,也十分惊叹自己当时的才思敏捷,得意地说:“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

    丹儿于2021年9月14日

    [阅读全文]...

2022-06-04 23:50:23
  • 十五的月亮十七圆(一组微诗)

  • 月亮
  •   十五的月亮十七圆(一组微诗)

      

      文/勃崛

      

      1、当中秋遇上国庆

      是天就人愿

      还是人情动天

      天人合一是真

      2、十五的月亮十七圆

      是度日如年

      还是度年如日

      圆在人心

      3、一地清辉

      读过春秋

      心如止水

      十里金街不塑身

      4、檐角

      落叶时节

      与弯月呼应

      牵挂远方

      5、高秋

      绿也瘦

      红也瘦

      瘦成新的高度

      6、雁去

      来迟迟

      去匆匆

      是光阴语法

      7、开镰

      不用酒宴

      也不用爆竹

      开张用一种刀法

      8、残荷

      花容月貌

      终有度

      自信一种心境

      9、格桑花

      名字不重要

      重要是甜味

      在心里

      10、觅句

      寻花问柳

      答案

      与眼力无关

    [阅读全文]...

2022-01-25 22:21:11
当前热门
九十七个字的古诗 - 句子
九十七个字的古诗 - 语录
九十七个字的古诗 - 说说
九十七个字的古诗 - 名言
九十七个字的古诗 - 诗词
九十七个字的古诗 - 祝福
九十七个字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