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竹石的诗

关于古诗竹石的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竹石的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竹石的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竹石的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15) 语录(2k+) 说说(10) 名言(507) 诗词(843) 祝福(1) 心语(51)

  • 《竹石》古诗全文

  • 《竹石》古诗全文

      《竹石》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竹石》古诗全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词句解释:

      咬:在这首诗里指的是紧紧扎根在土里。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原本。

      破岩:破裂的岩石。

      磨:折磨,挫折。磨砺、磨难、困难”

      击:打击。

      坚劲:坚”是“坚强不屈、坚韧不拔”。坚劲:坚定强劲。 “劲” 读作“jìng

      任:任凭。

      尔:你。

      古诗大意: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经受得住,仍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古诗赏析:

      诗的第一句“咬定青山不放松”先把一个挺立峭拔的、牢牢把握着青山岩缝的翠竹形象展现在了读者面前。一个“咬”字使竹人格化。”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

      紧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这两句诗也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

      有了前两句的铺垫,很自然地引出了下面两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体现了诗里的竹子有个特点,它不是孤立的竹,也不是静止的竹,而是岩竹,是风竹。在作者郑板桥的诗画中,竹往往是高尚品行和顽强意志的象征,而风则往往是恶势力的代表,在这首诗中同样竹子经受着“东西南北风”一年四季的千磨万击。但是由于它深深扎根于岩石之中而仍岿然不动,坚韧刚劲。什么样的风都对它无可奈何。诗人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境至此顿然而出。这时挺立在我们面前的已不再是几根普通的竹子了,我们感受到的已是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而这一切又都蕴涵在那萧萧风竹之中。诗中的竹实际上也是作者郑板桥高尚人格的化身,在生活中,诗人正是这样一种与下层百姓有着较密切的联系,嫉恶如仇、不畏权贵的岩竹。

      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阅读全文]...

2022-02-19 02:16:45
  • 郑燮古诗《竹石》

  • 郑燮古诗《竹石》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郑燮古诗《竹石》,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竹石

      清代: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坚劲一作:韧)

      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注释

      ①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②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③立根:扎根,生根。

      ④原:本来,原本,原来。

      ⑤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⑥磨:折磨,挫折,磨炼。

      ⑦击:打击。

      ⑧坚劲:坚强有力。

      ⑨任:任凭,无论,不管。

      ⑩尔:你。

      鉴赏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和它顽强的生命力;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才长就了一身英俊挺拔的身姿,而且从来不畏惧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的击打。郑燮不但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在他笔下的竹子竹竿很细,竹叶着色不多,却青翠欲滴,兵权用水墨,更显得高标挺立,特立独行。所以这首诗表面上是写竹,实际上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在石缝中的竹子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的情怀。

      它还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这首诗的语言简易明快,却又执著有力,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的性格。竹子在破碎的岩石中扎根,经受风吹雨打,但它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写出了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定的信念。最后一句中的一个“任”字,又写出了竹子无所畏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总体描写了竹子、以及作者的高风亮节。

      郑燮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 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阅读全文]...

2022-07-28 03:12:22
  • 竹石古诗_竹石郑燮

  •   《竹石》

      作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作者简介:

      郑燮(1693—1765),清代书画家、诗人。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江苏兴化)人。擅画竹、兰、石,书法以“六分半书”名世,诗文也写得很好,所以人称“三绝”。其画在画坛上独树一帜。与罗聘、李方膺、李鳝、金农、黄慎、高翔和汪士慎并称“扬州八怪”。

      注释:

      1、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人是着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2、咬:在这首诗里指的是紧紧扎根在土里。

      3、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4、立根:扎根,生根。

      5、原:本来,原本。

      6、破岩:破裂的岩石。

      7、磨:折磨,挫折。

      8、击:打击。

      9、坚劲:坚韧、刚劲。

      10、任:任凭。

      11、尔:你。

      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经受得住,仍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赏析: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是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题画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姿态,从来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郑燮不但

      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的情怀。

    [阅读全文]...

2022-06-14 14:11:45
  • 竹石郑板桥古诗

  • 古诗文
  • 竹石郑板桥古诗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竹石郑板桥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竹石

      作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诗词注释

      咬定:咬紧

      立根:扎根。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千磨万击:指无数的磨难和打击。坚劲:坚强有力。

      任:任凭,无论,不管。尔:你

      诗句译文

      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

      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作品鉴赏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题于作者郑板桥自己的《竹石图》上。这首诗在赞美岩竹的坚劲顽强中,隐寓了作者藐视俗见的刚劲风骨。

      诗的第一句:“咬定青山不放松”,首先把一个挺立峭拔的、牢牢把握着青

      山岩缝的翠竹形象展现在了读者面前。一个“咬”字使竹人格化。”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紧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在作者郑板桥诗、画中的竹又往往与“石”是分不开的。有时侯,石构成竹的对立面,如“画根竹枝插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它高,年来看我掀天力”;有时候石成为竹的背景,如”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在这首诗里,竹石则形成了一个浑然的整体,无石竹不挺,无竹山不青。这两句诗也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

      有了前两句的铺垫,很自然地引出了下面两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里竹有个特点,它不是孤立的竹,也不是静止的竹,而是岩竹,是风竹。在作者郑板桥的诗画中,竹往往是高尚品行和顽强意志的象征,而风则往往是恶势力的代表,如前面提到的“秋风昨夜渡潇湘”这几句,又如:“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在这首诗中同样竹子经受着“东西南北风”一年四季的千磨万击。但是由于它深深扎根于岩石之中而仍岿然不动,坚韧刚劲。什么样的风都对它无可奈何。诗人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境至此顿然而出。这时挺立在我们面前的已不再是几杆普通的.竹子了,我们感受到的已是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而这一切又都蕴涵在那萧萧风竹之中。

      诗中的竹实际上也是作者郑板桥高尚人格的化身,在生活中,诗人正是这样一种与下层百姓有着较密切的联系,嫉恶如仇、不畏权贵的岩竹。作者郑板桥的题画诗如同其画一样有着很强的立体感,可作画来欣赏。这首诗正是这样,无论是竹还是石在诗人笔下都形象鲜明,若在眼前。那没有实体的风也被描绘得如同拂面而过一样。但诗人追求的并不仅在外在的形似,而是在每一根瘦硬的岩竹中灌注了自己的理想,融进了自己的人格,从而使这竹石透露出一种畜外的深意和内在的神韵。

      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全诗语言简易明快,执著有力。

    [阅读全文]...

2022-03-27 01:50:50
  • 竹石郑板桥古诗

  • 竹石郑板桥古诗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竹石郑板桥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竹石

      作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诗词注释

      咬定:咬紧

      立根:扎根。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千磨万击:指无数的磨难和打击。坚劲:坚强有力。

      任:任凭,无论,不管。尔:你

      诗句译文

      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

      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作品鉴赏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题于作者郑板桥自己的《竹石图》上。这首诗在赞美岩竹的坚劲顽强中,隐寓了作者藐视俗见的刚劲风骨。

      诗的第一句:“咬定青山不放松”,首先把一个挺立峭拔的、牢牢把握着青

      山岩缝的翠竹形象展现在了读者面前。一个“咬”字使竹人格化。”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紧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在作者郑板桥诗、画中的竹又往往与“石”是分不开的。有时侯,石构成竹的对立面,如“画根竹枝插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它高,年来看我掀天力”;有时候石成为竹的背景,如”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在这首诗里,竹石则形成了一个浑然的整体,无石竹不挺,无竹山不青。这两句诗也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

      有了前两句的铺垫,很自然地引出了下面两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里竹有个特点,它不是孤立的竹,也不是静止的竹,而是岩竹,是风竹。在作者郑板桥的诗画中,竹往往是高尚品行和顽强意志的象征,而风则往往是恶势力的代表,如前面提到的“秋风昨夜渡潇湘”这几句,又如:“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在这首诗中同样竹子经受着“东西南北风”一年四季的千磨万击。但是由于它深深扎根于岩石之中而仍岿然不动,坚韧刚劲。什么样的风都对它无可奈何。诗人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境至此顿然而出。这时挺立在我们面前的已不再是几杆普通的.竹子了,我们感受到的已是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而这一切又都蕴涵在那萧萧风竹之中。

      诗中的竹实际上也是作者郑板桥高尚人格的化身,在生活中,诗人正是这样一种与下层百姓有着较密切的联系,嫉恶如仇、不畏*的岩竹。作者郑板桥的题画诗如同其画一样有着很强的立体感,可作画来欣赏。这首诗正是这样,无论是竹还是石在诗人笔下都形象鲜明,若在眼前。那没有实体的风也被描绘得如同拂面而过一样。但诗人追求的并不仅在外在的形似,而是在每一根瘦硬的岩竹中灌注了自己的理想,融进了自己的人格,从而使这竹石透露出一种畜外的深意和内在的神韵。

      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全诗语言简易明快,执著有力。

    [阅读全文]...

2021-12-08 14:03:04
  • 竹石翻译及赏析(竹石古诗大世界)

  • 竹 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词句注释】

    1.咬定:咬紧

    2.立根:扎根。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3.千磨万击:指无数的磨难和打击。坚劲:坚强有力。

    4.任:任凭,无论,不管。尔:你。

    【白话译文】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南西北风。

    【创作背景】

    《竹石》是清代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题画咏竹诗,题于作者郑板桥自己的《竹石图》上。诗人所赞颂的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刚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骨气。全诗语言质朴,寓意深刻。

    【作品赏析】

    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劲竹的内在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以“咬”字开篇,突兀奇峭,入手不凡,令人拍案叫绝。一个“咬”字使竹人格化,一字千钧,极为有力,而且形象化,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再以“不放松”来补足“咬”字,劲竹的个性特征表露无遗。“咬定青山不放松”,把一个挺立峭拔的、牢牢把握着青石山岩缝的翠竹形象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破岩”更衬托出劲竹生命力的顽强。在这首诗里,竹石形成了一个浑然的整体,无石竹不挺,无竹山不青。这两句诗也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里的竹,分明是坚韧顽强的斗士!“千磨万击”指经受的各种磨难,“东西南北风”指来自各方面的打击和压力,恶势力无处不在,准确地概括了那个黑暗时代的特征。“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极言考验之严酷。一个“任”字,生动、准确地写出了傲竹凛风而立,斗恶不止的英雄气概!人格化的手法,再进一层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练与考验。不管风吹雨打,任凭霜寒雪冻,苍翠的青竹仍然“坚劲”,傲然挺立。

    这首诗表面纯为写景,但绝不是对自然景物的白描,具有鲜明的象征意义。破岩恶风,压制摧残着竹枝的生长,让人联想到封建王朝的残酷统治,这正是当时腐朽黑暗社会环境的象征和写照。竹枝“咬”住青山,扎根岩石,挺立风中,虽经千磨万击,不管是在炎夏还是在残冬,仍然节节向上,傲然屹立,咬定青山,这不正是作者那种不屈不挠的高尚人格的映射吗?破岩恶风是凶残的,但在恶势力的催残中,竹枝不仅没有屈服,反而更加坚劲挺拔。竹子“立根破岩”不但不足虑,反倒磨练出坚韧的特质;人面对贫穷亦不足耻,反而正好磨砺自己的品格。从这强烈的对比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作者对恶势力的强烈憎恶,更能体会到作者对竹所象征的那种刚强、坚毅的人格的崇高赞美。诗中的竹,实际上是作者郑板桥高尚人格的化身,在生活中关心百姓、嫉恶如仇、不畏*的岩竹。

    全诗短短四句,无僻字,不用典,通俗明白,却有一股令人震撼的力量。第一句写根坚,第二句写石基,第三句写磨难,第四句写骨气;句句推进,前后照应,作者描绘了一幅坚韧、刚直、不屈的竹枝形象,表面写竹,实际写人,不管经受多少打击,承受多少压力,多少磨难,依然心志坚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表达了作者刚烈、坚忍不拔的品格,从而使这竹石透露出一种蓄外的深意和内在的神韵。

    【作者简介】

    郑燮(1693—1765),清代书画家、诗人。字克柔,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因得罪豪门而罢官,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擅画竹、兰、石,书法以“六分半书”名世,篆隶杂合行楷,参错纵横。诗文也写得很好,抒情言志,痛快淋漓,所以人称“三绝”。其画在画坛上独树一帜。与罗聘、李方膺、李鳝、金农、黄慎、高翔和汪士慎并称“扬州八怪”。

    【书法欣赏】

    【同步练*】

    一、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竹子?

    二、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很好。请你谈谈好在哪里?

    三、结合课文说说这首诗的写法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

    四、全诗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诗人是用什么手法来抒发感情的?请简要赏析。

    六、结合课文说说这首诗的写法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

    七、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所展示的画面。

    八、请揣摩“咬”字在表达上的作用。

    九、这首诗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操?

    【参考答案】

    一、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竹子?

    答:写的是生长在高山破岩中的竹子。

    二、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很好。请你谈谈好在哪里?

    答:用拟人手法,很形象。写出了竹子不屈不挠,刚毅顽强的性格。

    三、结合课文说说这首诗的写法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

    答:借物喻人,托竹抒情。表现了作者不向恶势力低头,铁骨铮铮的形象。

    四、全诗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体现了作者不屈不挠、乐观向上的精神。

    五、诗人是用什么手法来抒发感情的?请简要赏析。

    答:托物言志的手法。

    这是一首在竹石图上的题画诗,作者咏的是竹石,但已不是对自然界竹石的一般描写,而是蕴含了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作者以物喻人,实写竹子,赞颂的却是人。诗人屹立的青山,坚硬的岩石为背景而基础,说竹子“咬定青山”,“立根破岩”,“千磨万击”。“坚劲”则正是这个历经风吹雨打的竹子和竹子所象征的人的真实写照。因此,可以说,诗歌通过歌咏竹石,塑造了一个百折不挠,顶天立地的强者的光辉形象.全诗清新流畅,感情真挚,语言虽然通俗但意义深刻而意味深长。

    六、结合课文说说这首诗的写法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

    答:借物喻人,托竹抒情。表现了作者不向恶势力低头,铁骨铮铮的形象。

    [阅读全文]...

2022-01-27 01:09:41
  • 关于竹的古诗

  •   1、《新竹》

      宋·杨万里

      东风弄巧补残山,一夜吹添玉数竿。

      半脱锦衣犹半着,箨龙未信怯春寒。

      2、《竹》

      梁·刘孝先

      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

      谁人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3、《赋得阶前嫩竹》

      宋·张正见

      翠云梢云自结丛,轻花嫩笋欲凌空。

      砌曲横枝屡解箨,阶来疏叶强来风。

      欲知抱节成龙处,当于山路葛陂中。

      4、《咏竹》

      唐·李峤

      高簳楚江濆,婵娟含曙气。

      白花摇风影,青节动龙文。

      叶扫东南日,枝捎西北云。

      谁知湘水上,流泪独思君。

      5、《郡斋左偏栽竹百余诗》

      唐·令狐楚

      斋居栽竹北窗边,素壁新开映碧鲜。

      青蔼*当行药处,绿阴深到卧帷前。

      风惊晓叶如闻雨,月过春枝似带烟。

      老子忆山心暂缓,退公闲坐对婵娟。

      6、《秋日白沙馆对竹》

      唐·许浑

      萧萧凌雪霜,浓翠异三湘。

      疏影月移壁,寒声风满堂。

      卷帘秋更早,高枕夜偏长。

      忽忆秦溪路,万竿今正凉。

      7、《初食笋呈座中》

      唐·李商隐

      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

      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金。

      8、《咏竹》

      唐·郑谷

      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村复间松。

      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疏净见前峰。

      侵阶藓拆春芽迸,绕径莎微夏荫浓。

      诬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

      9、《竹风》

      唐·唐彦谦

      竹映风窗数阵斜,旅人愁坐思无涯。

      夜来留得江湖梦,全为乾声似荻花。

      10、《春日山中竹》

      唐·裴说

      数竿苍翠拟龙形,峭拔须教此地生。

      无限野花开不得,半山寒色与春争。

    [阅读全文]...

2022-04-13 23:24:18
古诗竹石的诗 - 句子
古诗竹石的诗 - 语录
古诗竹石的诗 - 说说
古诗竹石的诗 - 名言
古诗竹石的诗 - 诗词
古诗竹石的诗 - 祝福
古诗竹石的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