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老头的古诗

关于唐朝老头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唐朝老头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唐朝老头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唐朝老头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02) 语录(7) 说说(9) 名言(6) 诗词(325) 祝福(8k+) 心语(200)

  • 唐朝诗人张说的古诗句

  • 诗人
  • 唐朝诗人张说的古诗句

      1、钦州守岁——张说

      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旦来。愁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

      2、江中诵经——张说

      实相归悬解,虚心暗在通。澄江明月内,应是色成空。

      3、正朝摘梅——张说

      蜀地寒犹暖,正朝发早梅。偏惊万里客,已复一年来。

      4、被使在蜀——张说

      即今三伏尽,尚自在临邛。归途千里外,秋月定相逢。

      5、醉中作——张说

      醉后乐无极,弥胜未醉时。动容皆是舞,出语总成诗。

      6、送梁知微渡海东——张说

      今日此相送,明年此相待。天上客星回,知君渡东海。

      7、书香能和尚塔——张说

      大师捐世去,空馀法力在。远寄无碍香,心随到南海。

      8、桃花园马上应制——张说

      林间艳色骄天马,苑里秾华伴丽人。

      愿逐南风飞帝*,年年含笑舞青春。

      9、和尹从事懋泛洞庭——张说

      *湖一望上连天,林景千寻下洞泉。

      忽惊水上光华满,疑是乘舟到日边。

      10、襄阳路逢寒食——张说

      去年寒食洞庭波,今年寒食襄阳路。

      不辞著处寻山水,只畏还家落春暮。

      11、同赵侍御望归舟——张说

      山庭迥迥面长川,江树重重极远烟。

      形影相追高翥鸟,心肠并断北风船。

      12、送梁六自洞庭山作——张说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阅读全文]...

2022-07-02 01:41:40
  • 关于唐朝古诗词

  • 文学
  • 关于唐朝古诗词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唐朝古诗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2、《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3、《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4、《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青溪》

      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6、《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7、《筹笔驿》

      李商隐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阅读全文]...

2022-03-29 14:11:38
  • 唐朝描写景物的古诗

  • 景物
  •   唐代在诗、书、画各方面涌现了大量名家,诗人所写的景物诗栩栩如生,文笔极佳。

      《》【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相思》【唐】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春晓》【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思》【唐】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春词》【唐】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思》【唐】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

      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宿左省》【唐】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写景物的名句

      1、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2、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3、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5、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

      6、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

      7、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8、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10、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11、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1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13、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1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15、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汉乐府?陌上桑》)

      16、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

      17、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

      18、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19、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0、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22、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

      2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阅读全文]...

2022-01-25 08:51:37
  • 唐朝诗人写的诗

  • 诗人
  • 唐朝诗人写的诗

      在唐朝*300年的历史中,涌现的诗人有2000多位,流传下来的`诗作*五万首,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唐朝诗人写的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塞下曲·其一》

      【唐】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3、《塞下曲·其二》

      【唐】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4、《出塞》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5、《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6、《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7、《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8、《塞上听吹笛》

      【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戌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9、《渔家傲·塞下秋来》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0、《塞下曲·其二》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11、《塞下曲·其三》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2、《赠别·其一》

      作者: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是小杜的大作。后来他为这事一直不痛快,还写了:

    [阅读全文]...

2022-06-23 22:27:30
  • 《灞上秋居》唐朝马戴书写秋色的古诗鉴赏

  • 《灞上秋居》唐朝马戴书写秋色的古诗鉴赏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灞上秋居》唐朝马戴书写秋色的古诗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灞上秋居】

      唐代: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灞上秋居]】译文

      灞原上的秋风细雨初定,傍晚看见雁群南去不停。

      面对他乡树木落叶纷纷,寒夜的孤灯独照我一人。

      空园里白露频频地下滴,单门独户只与野僧为邻。

      寄卧荒凉郊居为时已久,何时才能为国致力献身?

      注释

      ⑴灞(bà)上:又作“霸上”,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西安东,因地处灞陵高原而得名,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

      ⑵郊扉:郊居。

      ⑶致此身:意即以此身为国君报效尽力。

      【灞上秋居]】创作背景

      灞上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作者进身无门,困居于此,有感于秋节变换,身世落寞,作此诗慰藉愁情。

      【灞上秋居]】鉴赏

      此诗纯写闭门寥落之感。整首诗篇好似一幅形象鲜明、艺术精湛的画卷。读者把它慢慢地打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灞原上空萧森的秋气:撩人愁思的秋风秋雨直到傍晚才停歇下来,在暮霭沉沉的天际,接连不断的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飞过。连番的风雨,雁儿们已经耽误了不少行程,好不容易风停雨歇,得赶在天黑之前找到一个宿处。这里用一个“频”字,既表明了雁群之多,又使人联想起雁儿们急于投宿的惶急之状。古人每见雁回,易惹乡思。读者继续打开画卷,景象则由寥廓的天际渐渐地转到地面,转到诗中的主人。只见风雨中片片黄叶从树上飘落下来,而寄居在孤寺中的一个旅客正独对孤灯,默默地出神。“落叶他乡树”这句,很值得玩味。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诗人在他乡看到落叶的情景,不能不有所感触。自己羁留异地,不知何时才能回到故乡东海(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其心情之酸楚,完全渗透在这句诗的.字里行间。“寒灯独夜人”,一个“寒”字,一个“独”字,写尽客中凄凉孤独的况味。不难想象:一灯如豆,伴着一个孤寂的身影。夜已深了,寒意重重,在寒气包围中,灯光更显得黯淡无力,而诗人孤独凄苦的心情也随之更进了一层。“寒”与“独”起着相互映衬的作用:由寒灯而显出夜长难捱,因孤独而更感到寒气逼人。

      五、六两句让画卷再向下推移,它不仅显示了更大的空间,更细的景物,而且出神入化,展现了诗人的心境。这时夜阑人静,连秋虫都已停止了歌唱,只有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响声,一滴接着一滴,虽很微弱,却很清晰。这句“空园白露滴”用的是以“动”烘托“静”的手法,比写无声的静更能表现环境的寂静,露滴的声音不但没有划破长夜的寂静,反而更使人感到静得可怕。连露滴的声音都可听到,就没有什么比这更寂静的了。下一句“孤壁野僧邻”同样是用烘托的手法。明明要说的是自己孑然一身,孤单无依,却偏说出还有一个邻居,而这个邻居竟是一个绝迹尘世、犹如闲云野鹤的僧人。与这样的野僧为邻,诗人的处境的孤独就显得更加突出了。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进一步写出了诗人的心境:秋夜孤房连露滴的声音都可听到,正说明他思潮起伏,长夜无眠;而所与为邻的只有一个野僧,表明他正想到自己已经被抛出世外,不知何日才能结束这种生涯。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诗的最后两句也就与前面的描写自然衔接起来,不显得突兀。

      最后两句直接说出诗人的感慨:“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诗人为了求取官职来到长安,在灞上(又作“霸上”,长安东)已寄居多时,一直没有找到进身之阶,因而这里率直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境和进身希望的渺茫。

      这首诗写景,都是眼前所见,不假浮词雕饰;写情,重在真情实感,不作无病*。因此,尽管题材并不新鲜,却仍有相当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全文]...

2022-07-17 02:05:16
  • 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古诗句全集摘抄

  • 诗人
  • 王之涣(688—742),唐朝诗人,字季凌,汉族,并州(山西太原)人。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王之涣的诗全集:

    《凉州词》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之涣。其古诗全文如下: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翻译】

    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登鹳雀楼》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之涣。其古诗全文如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翻译】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送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之涣。其古诗全文如下: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宴词》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之涣。其古诗全文如下: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翻译】

    长堤逶迤,水色碧明,东风鼓帆,桃花逐波。这首写于宴*上的七言绝句所展示的,正是一幅色调清丽明快的水彩画。然而,它的主题却是离愁。

    《九日送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之涣。其古诗全文如下: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翻译】

    秋风萧瑟的蓟北,相熟的朋友本来就少,又有谁能登高送我回归故乡呢?今日相会我们便一起饮尽杯中的菊花酒,也许明日你我就像这随风漂泊无定的断蓬一样,不知道飞向何方。

    《凉州词·单于北望拂云堆》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之涣。其古诗全文如下: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翻译】

    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自己的领土,看到了边界以北的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颇有几分踌躇满志。但现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绝,不肯与突厥和亲,此次中原之行只好无功而返。

    《九日送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之涣。其古诗全文如下: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翻译】

    秋风萧瑟的蓟北,相熟的朋友本来就少,又有谁能登高送我回归故乡呢?今日相会我们便一起饮尽杯中的菊花酒,也许明日你我就像这随风漂泊无定的断蓬一样,不知道飞向何方。

    [阅读全文]...

2022-06-17 16:30:27
  • 著名的唐朝诗人有哪些

  • 诗人,著名
  • 著名的唐朝诗人有哪些

      诗人,就一般意义来讲,通常是指写诗的人,但从文学概念上讲,则应是在诗歌(诗词)创作上有一定成就的写诗的人和诗作家。下面是著名的唐朝诗人有哪些,请参考!

      诗人,通过诗歌创作、吟咏抒发激情,通过诗歌讴歌祖国的大好河山,通过诗歌传颂人间*。载入文学史上的诗人,应属于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的范畴。*历代出现过众多的杰出诗人。

      著名的唐朝诗人有哪些

      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

      诗鬼----李贺;

      四明狂客-----贺知章;

      七绝圣手----王昌龄;

      苦吟诗人----贾岛;

      诗豪----刘禹锡;

      初唐: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骆宾王,卢照邻

      陈子昂成为初唐成就最大的诗人

      盛唐:

      田园诗派代表:王维,孟浩然

      边塞诗派代表:岑参,高适

      中唐:

      以刘长卿,韦应物成就最高

      韩孟诗派:韩愈,孟郊

      元白诗派:元稹,白居易[发动“新乐府”运动]

      以山水诗为代表的柳宗元

      晚唐: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李商隐成为唐朝最后一位伟大的诗人]

      古诗分类

      *古代诗歌体式繁多,在古诗的分类和叫法上也众说纷纭。尤其是对于乐府、古风、歌行体三类诗,更易混淆。因为,从形式上看,乐府体与古风都是五言体,七言古诗与歌行体都是七言体,很难区分。但是,从古代以来,人们比较一致地承认它们在表达内容、手法、风格特色的区别,对它们有约定俗成的称呼。

      人教版八年级(下)在《诗五首》的“研讨与练*”第二题中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歌行体’诗,形式自由,语言流利,格调奔放。请从句式、叙事、抒情等方面说说这两首诗的异同。”又九年级(上)知识短文《怎样读书》中说:“杜甫的《石壕吏》格律较宽,叫古风……”

      这里的叫法,不符合*惯。人们*惯上把杜甫的《茅屋》一诗叫做“七言古体诗”,而把岑参的《白雪歌》叫做“七言歌行体”,编者也明显看到两诗的,所以出这样的问题。而杜甫的《三吏》《三别》虽然在形式上与“古风”同为五言,但*惯上人们把《石壕吏》叫做“新乐府”,而不叫“古风”。为说清这个问题,需要对*古代诗歌体式作一简要回顾。

      我国最早的诗体是四言的“诗经体”,接着出现以屈原《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体”(也叫“骚体诗”),后者用连词“之”和语气助词“兮”将句式变长,如“帝高之苗裔兮”(《离骚》)、“操吴戈兮披犀甲”(《国殇》),这为后来的五、七言诗提供先例。因此,《诗经》与《楚辞》成为*诗歌之源。

      至汉代,出现专门负责搜集各种诗歌、民歌的机构“乐府”,它所搜集的最有影响的是民间诗歌,这就是我们今天还能看到的“汉乐府民歌”。它最大的特点是现实性强,通俗明快,形式上以五言为主。如教材八年级(上)中的《长歌行》及高中课本中的《饮马长城窟行》《十五从军征》等是“正宗”的“汉乐府”。汉乐府民歌的内容体式影响当时及后世的文人诗歌创作,至东汉末年,代表文人五言诗成熟的《古诗十九首》出现,其中吸收乐府民歌的许多特点,这对古诗体式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尤其是在魏晋南北朝及唐代,汉乐府的发展衍变形成种主要的形式。一种是文人以模拟为创作的“古题乐府”(也叫“旧题乐府”),它借用“汉乐府”的题目,写新的内容,犹如“旧瓶装新酒”,如曹操的《步出夏门行》((七上)、杨炯的《从军行》、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九下)、李白的《蜀道难》《将酒》(高中)等。这些诗歌的特点是虽沿用汉乐府的题目,但写的内容是新的,不过与原题有一定的联系,如“从军行”与军事有关,“雁门太守行”与边塞有关。文人模拟乐府在内容上从汉乐府的叙事为主转变为以抒情为主;在形式、手法上,则借鉴其通俗明快而又加以“雅化”,增添文人色彩,提高艺术品位。“古题乐府”有五言与七言两种形式。七言的古题乐府,今能见到最早的'是三国时曹丕的《燕歌行》,至南朝齐梁时的鲍照始大力为之,写出《拟行路难》(18首)等。乐府诗可以歌唱,而七言乐府体主要是以吟诵为主,在内容篇幅上,一般比较长,吟诵时如行云流水,一气而下。它可以自由转换韵脚来极尽内容多变、结构转折、气势壮阔、感情跌宕多姿之妙,这种诗体适宜于承载较大思想内容、抒发激越奔放之情,既有古乐府通俗明快的特点,又以文人抒情言志为主,形式以七言句式为主,间有杂言,文采飞扬,读来抑扬顿挫,所以人们又称之为“歌行体”。

      另一种则主要是借鉴“汉乐府”叙事为主、反映现实的内容特点和浅显*易通俗的表达特点,用它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以引起人们对社会的关注。它并不再借用“汉乐府”的原有题目,而是根据反映事件的不同内容而命名,所谓“即事命篇,无复依傍”。唐朝的杜甫关心国事,用笔反映“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写许多这样的诗,如《兵车行》(高中)专写唐王朝穷兵黩武的开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三吏》(《潼关吏》《新安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写“安史之乱”给百姓带来的巨大苦等。这些诗主要是在实质上继承“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传统,形式上与五言古体诗无异。稍后的元结、顾况等诗人也写过这样的诗。至中唐时,白居易、元稹等现实主义诗人为挽救当时国家的衰落,用诗歌反映社会现实弊端,以起统治者的注意,遂大力提倡杜甫、元结这些诗歌形式,并冠之于“新乐府”的称号,发起“新乐府运动”。他们自己也写不少的“新乐府”,形式上五言、七言都有。如白居易的《观刈麦》(九上)、《卖炭翁》《新丰折臂翁》《杜陵叟》等,都是叙事性强、*易通俗的“新乐府体”。《竹林答问》中说:“古诗、乐府之分,自汉、魏已然。乐府音节不传,唐人每借旧题自标新义。至少陵,并不袭旧题,如《三吏》《三别》等诗,乃真乐府也。”(《清诗话续编》222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概要地指出新乐府诗的特点。

      唐朝诗人抒写的五言律诗

      1.《使至塞上》唐朝·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次北固山下》唐朝·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朝·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春望》唐朝·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登岳阳楼》唐朝·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6.《山居秋暝》唐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7.《过故人庄》唐朝·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8.《渡荆门送别》唐朝·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9.《旅夜书怀》唐朝·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0.《送友人》唐朝·李白

    [阅读全文]...

2022-01-30 20:00:50
  • 唐朝的李姓诗人有哪些

  • 诗人
  • 唐朝的李姓诗人有哪些

      唐朝的李姓诗人其实是有十分的多的,那么分别又有哪些呢?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唐朝的李姓诗人有哪些,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表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汉族,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绅

      李绅(772—846),汉族,表字公垂,亳州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生于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中书令李敬玄曾孙。青年时曾在润州无锡(今属江苏)惠山寺读书。唐代宰相、诗人。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

      李峤

      李峤(644年-713年),男,表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唐代诗人。

      李益

      李益(约750—约830),唐代诗人,表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洛阳。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表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着有《昌谷集》。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表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荥阳市)。

      李群玉

      李群玉,唐代澧州人,极有诗才,“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但他“一上而止”,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拓展阅读:唐朝的.诗人有哪些

      盛唐有著名诗人: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高适﹑岑参

      初唐“四杰”:王勃、洛宾王、卢照邻、杨炯。

      中唐:柳宗元、孟郊、韩愈、白居易、卢纶、李贺

      李益、刘禹锡、贾岛、张继、韦应物、李坤

      元稹、张祜、杜秋娘、张籍、戴叔伦、顾况

      晚唐:李商隐、杜牧

      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鬼——李贺;

      四明狂客———贺知章;七绝圣手——王昌龄;

      苦吟诗人——贾岛;诗豪——刘禹锡;

      唐朝三大诗人:

      李白(701—762年),生日701年2月8日,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而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杜甫(公元712——770年),汉族,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亦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唐肃宗时,官左拾遗。**蜀,而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2月28日)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阅读全文]...

2022-01-15 21:57:23
  • 唐朝陈子昂的诗有哪些(陈子昂最具代表的10首古诗)

  •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2),字伯玉,唐代诗人,初唐诗*新人物之一。陈子昂其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

    1.《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登泽州城北楼宴》

    *生倦游者,观化久无穷。

    复来登此国,临望与君同。

    坐见秦兵垒,遥闻赵将雄。

    武安君何在,长*事已空。

    且歌玄云曲,御酒舞薰风。

    勿使青衿子,嗟尔白头翁。

    3.《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燕太子》

    秦王日无道,太子怨亦深。

    一闻田光义,匕首赠千金。

    其事虽不立,千载为伤心。

    4.《卧病家园》

    世上无名子,人间岁月赊。

    纵横策已弃,寂寞道为家。

    卧病谁能问,闲居空物华。

    犹忆灵台友,栖真隐太霞。

    还丹奔日御,却老饵云芽。

    宁知白社客,不厌青门瓜。

    5.《感遇三十八首(其二)》

    兰若生春夏,

    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

    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

    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

    芳意竟何成?

    6.《燕昭王》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7.《度荆门望楚》

    遥遥去巫峡。

    望望下章台。

    巴国山川尽。

    荆门烟雾开。

    城分苍夜外。

    树断白云隈。

    今日狂歌客。

    谁知入楚来。

    8.《晦日宴高氏林亭》

    寻春游上路。

    追宴入山家。

    主第簪缨满。

    皇州景望华。

    玉池初吐溜。

    珠树始开花。

    [阅读全文]...

2022-05-18 03:37:19
  • 唐朝诗人宋之问的悲剧

  • 诗人
  • 唐朝诗人宋之问的悲剧

      导语:初唐诗人宋之问是一个诗才一流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宋之问的故事吧!

      初唐著名诗人宋之问,诗才一流,为*体律诗定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对一个诗人来说,品格似乎总是要比诗才更重要,古人说“先器识而后文艺”就是这个道理。宋之问在历史上名声很差,皆因世人认为其品行恶劣,为人不齿。然而,纵观宋之问的一生,他不过是一个屡屡卷入政治漩涡的牺牲品,活得很累也很可怜。

      宋之问弱冠知名,善五言诗,“无能出其右者”,20岁中进士,有幸登临“龙门”进入宫廷做了一名文学侍从。宋之问自恃才华出众、仪表堂堂,他第一个刻意接*的对象竟是武则天,他写诗向武则天自荐当男宠,武则天却对他避而远之。因为武则天听说他有口臭。宋之问羞愧不已,从此暗含丁香,以除臭味。

      宋之问还算有自知之明,他很快转向依附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易之让宋之问捉笔写了不少诗献给武则天,讨她欢心。这期间,宋之问做的最无骨气的事,就是为张易之“捧溺器”,要说这提尿壶的勾当,自有下人去做,宋诗人却抢着去做,有辱斯文不说,还留下千古笑柄,实在不值。

      不久,宰相张柬之、太子典膳郎王同皎等人逼武则天退位,张易之被杀,宋之问被贬到泷州(今广东罗定县)任参军。昔日的荣华富贵历历在目,被冷落的滋味是那样难受,不甘心的他第二年就偷偷潜回洛阳,躲在友人王同皎的家中,王同皎是安定公主的'驸马,当时武三思权势嚣张,他不想让大唐江山落入武三思之手,就密谋他人诛杀武三思。

      此事被宋之问知道后,指使侄子向武三思告密,结果王同皎等人被斩首,他宋之问当然得到了武三思的赏识,被提拔为鸿胪主簿,由此,宋之问也背上了“卖友求荣”的骂名,“深为义士所讥”、“天下丑其行”。现在学者当中有一种意见,认为当时的告密者不是宋之问,而是其弟宋之退。但王同皎被杀后,宋之问马上升官了,这是一个事实,所以在告密一事上,宋之问很难逃脱干系。

      然而,武三思好景也不长,公元707年7月,太子李重俊与大将军李多祚发兵杀死武三思,宋之问的又一棵大树倒了,他见太*公主势力很大,就去投靠太*公主。当时,唐中宗之女安乐公主也是权势炙热,两相比较,他觉得还是安乐公主更有前途,于是又转向巴结安乐公主,对此,太*公主极为不满。一次,唐中宗想提拔宋之问当中书舍人,太*公主趁机参了他一本,揭发了他的**丑行。于是,宋之问被贬为越州(今绍兴)长史。

      这次打击让他清醒过来,体会到了政治斗争的诡秘和个人宠辱的无常,他开始反省自己,访察民生,“颇自力为政”,总之,他想做一个问心无愧的好官,而与此同时,他的诗歌风格也有了极大的改变。第一次被贬,他写下了“*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这样的好诗,这次被贬,他又写下了“山雨初含露,江方欲变霞。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这样的佳句,以致他的诗“流布京师,人人传讽”。

      诗人仿佛看到了另一个新生的自己,但就在此时,又一次宫廷*突然而至,断送了他的人生。太*公主与安乐公主之争,最终以安乐公主被杀而结束,宋之问的后台再次倒掉,他曾经依附张易之、武三思的旧事被揪出来,老账新账一起算的结果,是他被流放钦州。两年后,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将他赐死,终年约56岁。

      宋之问的最大悲剧,就是他本不适合官场,却偏要混迹于官场,他有一颗敏感的诗心,却无政治的敏感,以致每次关键时刻,他都站错了队。

      宋之问曾写过一首诗《题张老松树》,其中有一句是“百尺无寸枝,一生自孤直”,显然不是自诩,他还没厚颜无耻到那种地步,也许,诗人也清楚自己就像一棵藤萝,做人很失败,所以对那种孤直如松的高节之人,特别敬慕吧。

    [阅读全文]...

2022-06-24 21:14:24
当前热门
唐朝老头的古诗 - 句子
唐朝老头的古诗 - 语录
唐朝老头的古诗 - 说说
唐朝老头的古诗 - 名言
唐朝老头的古诗 - 诗词
唐朝老头的古诗 - 祝福
唐朝老头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