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殷尧藩的古诗

关于关于殷尧藩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殷尧藩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殷尧藩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殷尧藩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 语录(2k+) 说说(5k+) 名言(521) 诗词(17) 祝福(1k+) 心语(51)

  • 殷尧藩的著名诗句名言名句

  • 著名,名言
  • 酣歌欲尽登高兴,强把黄花插满头。——殷尧藩《九日》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殷尧藩《同州端午》

    不效艾符趋*俗,但祈蒲酒话升*。——殷尧藩《端午日》

    晚泊长江口,寒沙白似霜。——殷尧藩《江行二首》

    六朝空据长江险,一统今归圣代尊。——殷尧藩《金陵上李公垂侍郎》

    此去定知偿隐趣,石田春雨读书耕。——殷尧藩《送刘禹锡侍御出刺连州》

    梅花清入罗浮梦,荔子红分广海程。——殷尧藩《送刘禹锡侍御出刺连州》

    异乡冬至又今朝,回首家山入梦遥。——殷尧藩《冬至酬刘使君》

    荒凉古庙惟松柏,咫尺长陵又鹿麋。——殷尧藩《韩信庙》

    衣逢梅雨渍,船入稻花香。——殷尧藩《送客游吴》

    流年消壮志,空使泪成河。——殷尧藩《客中有感》

    瘴雨蛮烟朝暮景,*芜野草古今愁。——殷尧藩《九日》

    衣冠一变无夷俗,律令重颁有正条。——殷尧藩《早朝》

    昨日钟山甘露降,玻璃满赐出宫瓢。——殷尧藩《早朝》

    临岐终日自裴回,干我茅斋半亩苔。——殷尧藩《喜雨》

    一元和气归中正,百怪苍渊起蛰雷。——殷尧藩《喜雨》

    千里稻花应秀色,酒樽风月醉亭台。——殷尧藩《喜雨》

    闲出城南禁火天,路傍骑马独摇鞭。——殷尧藩《寒食城南即事因访蓝田韦明府》

    青松古墓伤碑碣,红杏春园羡管弦。——殷尧藩《寒食城南即事因访蓝田韦明府》

    徒说鸊鹈膏玉剑,漫夸蚨血点铜钱。——殷尧藩《寒食城南即事因访蓝田韦明府》

    世间尽是悠悠事,且饮韦家冷酒眠。——殷尧藩《寒食城南即事因访蓝田韦明府》

    自输官税后,常卧晚云边。——殷尧藩《赠龙阳尉马戴》

    海国微茫散晓暾,郁葱佳气满乾坤。——殷尧藩《金陵上李公垂侍郎》

    西北诸峰连朔漠,东南众水合昆仑。——殷尧藩《金陵上李公垂侍郎》

    殷尧藩(780年—855年),浙江嘉兴人。唐代诗人。唐元和九年(814年)进士,历任永乐县令、福州从事,曾随李翱作过潭州幕府的幕僚,后官至侍御史,有政绩。他和沈亚之、姚合、雍陶、许浑、马戴是诗友,跟白居易、李绅、刘禹锡等也有往来。曾拜访韦应物,两人投契莫逆。他足迹很广,遍历晋、陕、闽、浙、苏、赣、两湖等地。性好山水,曾说:“一日不见山水,便觉胸次尘土堆积,急须以酒浇之。”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阅读全文]...

2022-03-28 18:12:23
  • 梅尧臣《陶者》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陶者

      朝代:宋代

      作者:梅尧臣

      原文: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译文

      烧瓦工人成天挖呀挖,门前的土都挖光了,可自家的屋上却没有一片瓦。

      那些富贵人家,十指连泥也不碰一下,却住在铺满瓦片的高楼大厦。

      注释

      ⑴陶者:烧制陶器的人。这里指烧瓦工人。

      ⑵陶:同“掏”,指挖土烧瓦。

      ⑶无片瓦:没有一片瓦。

      ⑷沾:同“沾”。

      ⑸鳞鳞:形容屋瓦如鱼鳞般整齐排列。大厦:高大的屋子。

      赏析

      揭露封建社会不劳而获、反映劳动者疾苦的诗篇,古代有很多,但从唐人孟郊的《织妇词》到宋人张俞《蚕妇》,多着眼于衣着。郑谷的《偶书》,于濆的《辛苦行》从耕者腹长饥入手。相比之下,梅尧臣此诗写烧窑工人,就显得十分新颖。这两句有的本子作“十指不沾泥,”“十”字虽不如“寸”字尖新,但也写出了富家子的根本不劳动。而以“鳞鳞”形容大厦,形象也非常鲜明。诗人用字简练,含意深刻,读之发人深省。

      《陶者》属于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的作品。首二句以陶者“陶尽门前土”与“屋上无片瓦”相对比,付出如彼,所得如此,人间之不公尽在其中。后二句以居者“十指不沾泥”与“鳞鳞居大厦”对比,付出如彼,所得如此,人间之不公可想而知。前二句以对比道出,后二句亦以对比道出,前二句与后二句更以对比鲜明令人惊叹。《陶者》一诗正以这种环环相扣的对比,道出了人世间的不公*,表达了对弱者的同情,风格古朴*淡。

      在梅尧臣以前,唐代人已经写了大量反映社会不*等的诗,大都写耕织的农民,梅尧臣这首诗换了个角度,写手工业者,可以说是对自己做诗目标“意新语工”的实践。诗在写作上,打破了绝句声律的格局限制,句法散文化,*似古代的风谣,这正是梅诗古朴淡泊的特色。后来有位并不出名的诗人张俞,作了一首《蚕妇》诗说:“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主题与梅诗相同,不知是否受到过梅诗的启发。*代有很多风谣,往往通过对比显示不合理,则受梅诗影响是很明显的。

      从《陶者》即可看出,梅尧臣不断观察、聚焦日常生活的种种细节,在生活场景和人生经历中开拓、寻找前人未曾注意的题材,或在写前人写过的题材上翻新,开宋诗好为新奇、力避陈熟的风气。梅诗构思奇巧而取材**,用意深远而出之淡然,感情深厚而语句*淡,寓奇峭于朴素,外枯中膏,淡而有味,这是梅诗的创造与追求,也是宋诗的审美取向。

    [阅读全文]...

2022-03-16 12:08:10
  • 梅尧臣《东溪》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东溪

      朝代:宋代

      作者:梅尧臣

      原文: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耳齐似剪,**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译文

      我来到东溪边观赏溪景,面对着水中的孤石迟迟舍不得上船离开。野鸭在岸边睡着,充满闲情逸趣;老树伸展着秀丽的枝干,繁花似锦,惹人喜爱。溪旁短短的蒲草整齐得似乎经过修剪,*坦的沙岸,洁白的沙石仿佛多次被粗选细筛。我虽然迷上了这里但不得不回去,傍晚到家马儿已累得精疲力衰。

      注释

      ⑴东溪:即宛溪,在作者家乡安徽宣城。溪发源于天目山,至城东北与句溪合,宛、句两水,合称“双溪”。溪中多石,水波翻涌,奇变可玩。

      ⑵野凫:野鸭。

      ⑶蒲茸:初生的菖蒲。

      ⑷住不得:再不能停留下去了。

      ⑸薄暮:黄昏。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写得意新语工,结构严密,体现了诗人的一片闲情逸致。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诗人专门乘舟到东溪去看水,一是说明东溪水好,再就是诗人自己“爱闲”’整天挣扎在名利场中的过客是无暇欣赏山水的;第二句写到了东溪,登山孤屿,被眼前的美景所陶醉,不由地流连忘返。“发船迟”正见此意。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短短蒲茸齐似剪,**沙石净于筛”,四句具体描绘东溪风光。坐临孤屿,诗人看到的是野鸭眠岸,老树着花,短短蒲茸和**沙石,**常常的野鸭在岸边栖息,诗人竟看到了其中的闲意,不是“闲人”哪有此境界?这正是推己及物,物我两忘。又看到老树着花,盘枝错节,人老心红,焕发了诗人的青春气息。“无丑枝”新颖俏皮,恬淡悠然的心绪又一次得到深化。再看那“齐似剪”的蒲茸,“净于筛”的沙石更觉赏心悦目,心灵也得到了净化。

      结句“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风景虽好,但不是自己的久居之地。“情虽不厌”回应了首句的“发船迟”,天色已晚,“住不得”说出了心中的无奈,薄暮催人回,车马也劳顿了一天了。

      创作背景

      皇佑五年(1053),梅尧臣居母丧回到家乡。他徜徉于家乡秀丽的景色中,写了不少诗,寄托对山水及人生的情趣。这首诗作于至和二年(1055)乡居时。

    [阅读全文]...

2022-04-11 09:02:57
  • 梅尧臣鲁山山行古诗原文意思翻译及赏析

  • 古诗文
  • 梅尧臣鲁山山行古诗原文意思翻译及赏析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梅尧臣鲁山山行古诗原文意思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鲁山山行

      朝代:宋代

      作者:梅尧臣

      原文: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译文

      清晨,连绵起伏的鲁山,千峰竞秀,忽高忽低,蔚为壮观,正好迎合了我爱好自然景色的情趣。

      一路上,奇峰峻岭在眼前不断地变换,沉醉于一人在蜿蜒幽深的小路上游览的野趣,竟忘了走到了什么地方。

      太阳高升,霜雪融落,山林显得愈加寂静空荡,笨熊正在缓慢地爬着大树,鹿儿正在悠闲地喝着小溪的潺潺流水。

      看不到房舍,也望不见炊烟,我心中不禁疑问,山里是否也有人家居住?就在这时,忽听得远处云雾缭绕的山间传来一声鸡鸣。

      注释

      ⑴鲁山:一名露山,在河南鲁山县东北,接*襄城县境。

      ⑵适:恰好。野情:喜爱山野之情。惬(qiè):心满意足。

      ⑶随处改:(山峰)随观看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⑷幽径:小路。

      ⑸熊升树:熊爬上树。一作大熊星座升上树梢。

      ⑹何许:何处,哪里。

      ⑺云外:形容遥远。一声鸡:暗示有人家。

      赏析

      这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斑斓多姿的山景图:深秋时节,霜降临空,诗人在鲁山中旅行。山路上没有其他人,诗人兴致勃勃,一边赶路一边欣赏着千姿百态的山峰和山间的种种景象。仿佛从云外传来的一声鸡鸣,告诉诗人有人家的地方还很远很远。

      这是一首五律,但不为格律所缚,写得新颖自然,曲尽山行情景。

      山路崎呕,对于贪图安逸,怯于攀登的人来说,“山行”不可能有什么乐趣。山野荒寂,对于酷爱繁华,留恋都市的人来说,“山行”也不会有什么美感和诗意。此诗一开头就将这一类情况一扫而空,兴致勃勃地说:“适与野情惬”——恰恰跟作者爱好山野风光的情趣相合。下句对此作了说明:“千山高复低。”按时间顺序,两句为倒装。一倒装,既突出了爱山的情趣,又显得跌宕有致。“千山高复低”,这当然是“山行”所见。看见了山野非常喜爱,心中很满足,群山连绵起伏的,时高时低,一个“惬”字,足以体会出当时作者心满意足的心情。“适与野情惬”,则是“山行”所感。首联只点“山”而“行”在其中。

      颔联进一步写“山行”。“好峰”之“峰”即是“千山高复低”;“好峰”之“好”则包含了诗人的美感,又与“适与野情惬”契合。说“好峰随处改”,见得人在“千山”中继续行走,也继续看山,眼中的“好峰”也自然移步换形,不断变换美好的姿态。第四句才出“行”字,但不单是点题。“径”而曰“幽”,“行”而曰“独”,正合了诗人的“野情”。着一“迷”字,不仅传“幽”、“独”之神,而且以小景见大景,进一步展示了“千山高复低”的境界。山径幽深,容易“迷”;独行无伴,容易“迷”;“千山高复低”,更容易“迷”。著此“迷”字,更见野景之幽与野情之浓。

      颈联“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互文见意,写“山行”所见的动景。“霜落”则“林空”,既点时,又写景。霜未落而林未空,林中之“熊”也会“升树”,林中之“鹿”也要“饮溪”;但树叶茂密,遮断视线,“山行”者很难看见“熊升树”与“鹿饮溪”的野景,作者特意写出“霜落”、“林空”与“熊升树”、“鹿饮溪”之间的因果关系,正是为了表现出那是“山行”者眼中的野景。惟其是“山行”者眼中的野景,所以饱含着“山行”者的'“野情”。“霜落”而“熊升树”,“林空”而“鹿饮溪”,很是闲适,野趣盎然。

      苏轼《高邮陈直躬处士画雁》诗云:“野雁见人时,未起意先改。君从何处看,得此无人态?无乃枯木形,人禽两自在!······”梅尧臣从林外“幽径”看林中,见“熊升树”、“鹿饮溪”,那正是苏轼所说的“无人态”,因而就显得“自在”。熊“自在”,鹿“自在”,看“熊升树”、“鹿饮溪”的人也“自在”。

      欧阳修《六一诗话》云:“圣俞尝语余曰:‘诗家虽主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必能状难状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此联就可以说是“状难状之景如在目前”。而且还“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熊升树”、“鹿饮溪”而未受到任何惊扰,见得除“幽径”的“独行”者而外,四野无人,一片幽寂;而“独行”者看了。“熊升树”,又看“鹿饮溪”,其心情之闲静愉悦,也见于言外。从章法上看,这一联不仅紧承上句的“幽”、“独”而来,而且对首句“适与野情惬”作了更充分的表现。

      全诗以“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收尾,余味无穷。杜牧的“白云生处有人家”,是看见了人家。王维的“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是看不见人家,才询问樵夫。这里又是另一番情景:望*处,只见“熊升树”、“鹿饮溪”,没有人家;望远方,只见白云浮动,也不见人家;于是自己问自己:“人家在何许”呢?恰在这时,云外传来一声鸡叫,仿佛是有意回答诗人的提问:“这里有人家哩,快来休息吧!”两句诗,写“山行”者望云闻鸡的神态及其喜悦心情,都跃然可见、宛然可想。

    [阅读全文]...

2022-07-14 14:51:54
  • 梅尧臣《鲁山山行》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鲁山山行

      朝代:宋代

      作者:梅尧臣

      原文: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译文

      清晨,连绵起伏的鲁山,千峰竞秀,忽高忽低,蔚为壮观,正好迎合了我爱好自然景色的情趣。

      一路上,奇峰峻岭在眼前不断地变换,沉醉于一人在蜿蜒幽深的小路上游览的野趣,竟忘了走到了什么地方。

      太阳高升,霜雪融落,山林显得愈加寂静空荡,笨熊正在缓慢地爬着大树,鹿儿正在悠闲地喝着小溪的潺潺流水。

      看不到房舍,也望不见炊烟,我心中不禁疑问,山里是否也有人家居住?就在这时,忽听得远处云雾缭绕的山间传来一声鸡鸣。

      注释

      ⑴鲁山:一名露山,在河南鲁山县东北,接*襄城县境。

      ⑵适:恰好。野情:喜爱山野之情。惬(qie):心满意足。

      ⑶随处改:(山峰)随观看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⑷幽径:小路。

      ⑸熊升树:熊爬上树。一作大熊星座升上树梢。

      ⑹何许:何处,哪里。

      ⑺云外:形容遥远。一声鸡:暗示有人家。

      赏析

      这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斑斓多姿的山景图:深秋时节,霜降临空,诗人在鲁山中旅行。山路上没有其他人,诗人兴致勃勃,一边赶路一边欣赏着千姿百态的山峰和山间的种种景象。仿佛从云外传来的一声鸡鸣,告诉诗人有人家的地方还很远很远。

      这是一首五律,但不为格律所缚,写得新颖自然,曲尽山行情景。

      山路崎呕,对于贪图安逸,怯于攀登的人来说,“山行”不可能有什么乐趣。山野荒寂,对于酷爱繁华,留恋都市的人来说,“山行”也不会有什么美感和诗意。此诗一开头就将这一类情况一扫而空,兴致勃勃地说:“适与野情惬”——恰恰跟作者爱好山野风光的情趣相合。下句对此作了说明:“千山高复低。”按时间顺序,两句为倒装。一倒装,既突出了爱山的情趣,又显得跌宕有致。“千山高复低”,这当然是“山行”所见。看见了山野非常喜爱,心中很满足,群山连绵起伏的,时高时低,一个“惬”字,足以体会出当时作者心满意足的心情。“适与野情惬”,则是“山行”所感。首联只点“山”而“行”在其中。

      颔联进一步写“山行”。“好峰”之“峰”即是“千山高复低”;“好峰”之“好”则包含了诗人的美感,又与“适与野情惬”契合。说“好峰随处改”,见得人在“千山”中继续行走,也继续看山,眼中的“好峰”也自然移步换形,不断变换美好的姿态。第四句才出“行”字,但不单是点题。“径”而曰“幽”,“行”而曰“独”,正合了诗人的“野情”。着一“迷”字,不仅传“幽”、“独”之神,而且以小景见大景,进一步展示了“千山高复低”的境界。山径幽深,容易“迷”;独行无伴,容易“迷”;“千山高复低”,更容易“迷”。着此“迷”字,更见野景之幽与野情之浓。

      颈联“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互文见意,写“山行”所见的动景。“霜落”则“林空”,既点时,又写景。霜未落而林未空,林中之“熊”也会“升树”,林中之“鹿”也要“饮溪”;但树叶茂密,遮断视线,“山行”者很难看见“熊升树”与“鹿饮溪”的野景,作者特意写出“霜落”、“林空”与“熊升树”、“鹿饮溪”之间的因果关系,正是为了表现出那是“山行”者眼中的野景。惟其是“山行”者眼中的野景,所以饱含着“山行”者的“野情”。“霜落”而“熊升树”,“林空”而“鹿饮溪”,很是闲适,野趣盎然。

      苏轼《高邮陈直躬处士画雁》诗云:“野雁见人时,未起意先改。君从何处看,得此无人态?无乃枯木形,人禽两自在!······”梅尧臣从林外“幽径”看林中,见“熊升树”、“鹿饮溪”,那正是苏轼所说的“无人态”,因而就显得“自在”。熊“自在”,鹿“自在”,看“熊升树”、“鹿饮溪”的人也“自在”。

      欧阳修《六一诗话》云:“圣俞尝语余曰:‘诗家虽主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必能状难状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此联就可以说是“状难状之景如在目前”。而且还“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熊升树”、“鹿饮溪”而未受到任何惊扰,见得除“幽径”的“独行”者而外,四野无人,一片幽寂;而“独行”者看了。“熊升树”,又看“鹿饮溪”,其心情之闲静愉悦,也见于言外。从章法上看,这一联不仅紧承上句的“幽”、“独”而来,而且对首句“适与野情惬”作了更充分的表现。

      全诗以“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收尾,余味无穷。杜牧的“白云生处有人家”,是看见了人家。王维的“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是看不见人家,才询问樵夫。这里又是另一番情景:望*处,只见“熊升树”、“鹿饮溪”,没有人家;望远方,只见白云浮动,也不见人家;于是自己问自己:“人家在何许”呢?恰在这时,云外传来一声鸡叫,仿佛是有意回答诗人的提问:“这里有人家哩,快来休息吧!”两句诗,写“山行”者望云闻鸡的神态及其喜悦心情,都跃然可见、宛然可想。

    [阅读全文]...

2022-04-25 01:40:13
  • 梅尧臣《金山寺》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金山寺

      朝代:宋代

      作者:梅尧臣

      原文:

      吴客独来后,楚桡归夕昏。

      山形无地接,寺界与波分。

      巢鹘宁窥物,驯鸥自作群。

      老僧忘岁月,石上看江云。

      译文

      我从吴地独自前来,船桨在落日的余晖中归来向楚地。

      山峦与大地浑然一体,佛寺与江波相望。

      海鹘只观望却不取*山之物,鸥鸟像被驯服一样自然成群。

      寺中老僧遗忘了岁月,只是在山石看着江上的浮云。

      注释

      ⑴吴客:指作者。

      ⑵夕昏:落日的余晖。

      ⑶巢鹘宁窥物:相传金山旁的鹘山上栖居着鹘鸟。鹘鸟从不来金山跟海鸟搏斗,也不从附*的山上拿东西当食物,所以这么写。鹘:一种凶猛的鸟。

    [阅读全文]...

2022-04-20 18:12:14
  • 梅尧臣的经典诗词

  • 经典,文学
  • 梅尧臣的经典诗词

      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无论我们说话还是作文,都要运用好文字。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梅尧臣的经典诗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鲁山山行》

      年代: 宋 作者: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2.《东溪》

      年代: 宋 作者: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耳齐似剪,**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3.《春寒》

      年代: 宋 作者: 梅尧臣

      春画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动,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4.《五月五日》

      年代: 宋 作者: 梅尧臣

      屈氏已沈死,楚人衰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5.《秋思》

      年代: 宋 作者: 梅尧臣

      梧桐在井上,蟋蟀在床下。

      物情有与无,节候不相假。

      寥寥风动叶,飒飒雨堕瓦。

      耳听心自静,谁是忘怀者。

      6.《无题》

      年代: 宋 作者: 梅尧臣

      斗觉琼枝瘦,慵开宝监妆。

      临风恐僊去,倚扇怯歌长。

      绿桂薰轻服,灵符佩缥囊。

      西邻空自赋,不解到君傍。

      小村——梅尧臣

      淮阔州多忽有村,棘篱疏败漫为门。

      寒鸡得食自呼伴,老叟无衣犹抱孙。

      野艇鸟翘唯断缆,枯桑水啮只危根。

      嗟哉生计一如此,谬入王民版籍论。

      *管笔——梅尧臣

      翠管江潭竹,斑斑红泪滋。

      束毫何劲直,在橐许操持。

      欲写湘灵怨,堪传虞舜辞。

      蔚然君子器,安用俗人知。

      田家——梅尧臣

      南山尝种豆,碎荚落风雨。

      空收一束萁,无物充煎釜。

    [阅读全文]...

2022-05-17 10:13:36
  • 关于殷勤的诗句

  •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柳宗元《零陵早春》

    红香缭绕柳围花,翠柏殷勤酒当茶,游春三月清明假。——张可久《双调·水仙子·访梅孤山苍》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杨巨源《折杨柳》

    玳瑁筵,葡萄酒,殷勤红袖,莫惜捧金瓯。——任昱《正宫·小梁州·春怀》

    寻常相见意殷勤,别后相思梦更频。 ——刘禹锡《忆乐天》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若有相思梦,殷勤载八行。——贾岛《送人适越》

    殷勤书背后,兼寄桐花诗。——白居易《初与元九别后忽梦见之及寤而书适至兼寄桐花诗…此寄》

    琴中古曲是幽兰,为我殷勤更弄看。 ——白居易《听幽兰》

    殷勤洗拂旧东君,多少韶华聊借看。——毛滂《玉楼春·立春日》

    殷勤为报长安柳,莫惜枝条动软声。——元稹《第三岁日咏春风凭杨员外寄长安柳》

    自给行箧殷勤觅,苦索家书展转看。——曾国藩《寄郭筠仙浙江四首·向晚严需破屋寒》

    落魄俱耽酒,殷勤共爱诗。——白居易《夜招周协律,兼答所赠》

    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元好问《临江仙·荷叶荷花何处好》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白居易《长恨歌》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白居易《长恨歌》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晏几道《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苏轼《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

    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陶渊明《饮酒》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王维《秋夜曲》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绿树当门酒肆,红妆映水鬟儿,眼底殷勤座间诗。——张可久《红绣鞋·春日湖上》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苏轼《满江红·江汉西来》

    最难忘、此语重殷勤,千金直。——辛弃疾《满江红·曲几蒲团》

    殷勤待写,书中长恨,蓝霞辽海沈过雁,漫相思、弹入哀筝柱。——吴文英《莺啼序·残寒正欺病酒》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二仙去已远,梦想空殷勤。——李白《感遇其一》

    怎得银笺,殷勤与说年华。——王沂孙《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

    但殷勤折取,自遣一襟幽怨。——王沂孙《法曲献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韵》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王维《伊州歌》

    殷勤谢却甑中尘。——辛弃疾《浣溪沙·父老争言雨水匀》

    邂逅尘中遇,殷勤马上辞。——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

    轻生长慷慨,效死独殷勤。——骆宾王《咏怀古意上裴侍郎》

    殷勤手中柳,此是向南枝。——徐铉《送王四十五归东都》

    殷勤勤侑邀一饱,卷牲归馆觞更传。——王安石《北客置酒》

    发函捧新诗,慈诲情殷勤。——权德舆《伏蒙十六叔寄示喜庆感怀三十韵因献之》

    意气得人命,杯酒聊殷勤。——敖陶孙《送袁度这挈家之任》

    殷勤守此岁,来岁复如何。——刘从益《岁除夕次东坡守岁韵》

    喟叹高风尚千载,殷勤两日为重来。——赵蕃《初八日过总持以雨不得观龙井休日再往经孺子》

    殷勤欲尽酒,扶养病衰人。——苏辙《腊中三雪》

    殷勤问渔者,暂借手中钩。——姚合《武功县中作三十首》

    邂逅欢觏止,殷勤叙离隔。——孟浩然《山中逢道士云公》

    行当译文字,慰此吟殷勤。——孟郊《送淡公》

    所以马援书,殷勤戒诸子。——范质《诫儿侄八百字》

    我殷勤为寿,起舞持杯。——宋无名氏《满庭芳·标格清高》

    殷勤见高谊,使我重相怀。——王祎《国宾黄先生之官义乌主簿赋诗奉赠》

    [阅读全文]...

2022-04-02 00:38:31
  • 梅尧臣描写梅花的诗

  • 梅花
  • 梅尧臣描写梅花的诗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接下来小编搜集了梅尧臣描写梅花的诗,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梅花

      梅尧臣

      已先群木得春色,不与杏花为比红。

      薄薄远香来涧谷,疏疏寒影*房栊。

      全枝恶折憎邻女,短笛横吹怨楚童。

      坠萼谁将呵在鬓,蕊残金粟上眉虫。

      译文

      梅花已经比其他的花草更早迎接春天而开放,不屑杏花去争奇斗艳。

      薄薄的、袅袅的幽香从涧谷深处传来,稀疏的、瘦硬的梅枝斜影映照在房屋的檐栊上。

      讨厌憎恶那乱折梅枝的邻家女,怨恨那横吹短笛的牧童。

      有谁能将坠落在地的花萼拾起来,放在两鬓之间,将残落凋零在地的花蕊涂上眉间装饰?

      梅尧臣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的文学成就

      梅尧臣虽然在仕途上极不得意,而在诗坛上却享有盛名,他怀着无限的.悲愤、苦闷、渴望和痛苦的心情,写出了大量的激动人心的诗篇。在当时,他和苏舜钦齐名,在诗坛上声望很高,被称为“苏梅”,又与欧阳修交好,都是北宋诗歌革新运动的推动者,对宋诗起了巨大的影响,与其并称“欧梅”。他积极支持欧阳修的古文运动,他的诗作分为古淡与刻画两种,为当时人所推崇。欧阳修曾自以为诗不及尧臣。陆游在《梅圣俞别集序》中,曾举欧阳修文、蔡襄书、梅尧臣诗“三者鼎立,各自名家”。[12]

      梅尧臣早年的诗歌创作,曾受到西昆诗派的影响,后来由于他关心现实,接*人民,诗风逐渐变化,并提出了同西昆派针锋相对的诗歌理论。他强调《诗经》、《离骚》的传统,主张诗歌创作必须因事有所激,因物兴以通(《答韩三子华韩五持国韩六玉如见赠述诗》),摒弃浮艳空洞的诗风。

      在艺术上,梅尧臣注重诗歌的形象性、意境含蓄等特点,提出了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六一诗话》引)这一著名的艺术标准,并提倡*淡的艺术境界:作诗无古今,惟造*淡难。(《读邵不疑学士诗卷》)

      梅尧臣的创作实践与其创作主张是一致的。他的诗歌富于现实内容,题材广泛。他了解农村生活,在早期就写了一批关怀农民命运的作品,如《田家四时》、《伤桑》、《观理稼》、《新茧》等。以后,他又写了《田家语》,描写沉重的赋税、徭役给农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他的名篇《汝坟贫女》,通过一个贫家女子哭诉,深刻地反映出广大人民的悲惨遭遇。他的一部分诗作抒写对国事的关心。如《襄城对雪》之二,《故原战》等。另一些篇章如《彼吟》、《巧妇》、《闻欧阳永叔谪夷陵》、《猛虎行》,表现了他对于守旧、腐朽势力的憎恨。他还写了不少山水风景诗,其中《寒草》、《见牧牛人隔江吹笛》、《晚泊观斗鸡》等诗,在*凡的景物或事物中寄寓了深刻的哲理。梅尧臣的诗以风格*淡、意境含蓄为基本艺术特征。他善于以朴素自然的语言,描画出清切新颖的景物形象。如《鲁山山行》描写晚秋山间荒凉幽静的景色,细致入微。此外,五更千里梦,残月一城鸡(《梦后寄欧阳永叔》),最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东溪》),不上楼来知几日,满城无算柳梢黄(《考试毕登铨楼》),都是意新语工的写景佳句。但他的诗也时有雄奇、怪巧的一面,如《黄河》、《梦登河汉》,涵浑壮丽,和他的一般风格迥异。由于他作诗受韩愈、孟郊的影响较大,艺术上有过分议论化、散文化的倾向,有时语言过于质朴古硬,缺乏文采。这些弊病都可以认为是端正华而不实的诗风所付出的代价。

      他对开辟宋诗的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欧阳修称梅诗“譬如妖韶女,老自有余态。”刘克庄在《后村诗话》中称之为宋诗的“开山祖师”(《后村诗话》)。龚啸说他“去浮靡之*,超然于昆体极弊之际,存古淡之道,卓然于诸大家未起之先”(《宛陵先生集附录》),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称“圣俞诗工于*淡,自成一家”。钱钟书称他:“主张‘*淡’,在当时有极高的声望,起极大的影响。”

    [阅读全文]...

2022-05-19 07:34:33
  • 关于梅尧臣的诗词大全

  • 关于梅尧臣的诗词大全

      小村——梅尧臣

      淮阔州多忽有村,棘篱疏败漫为门。

      寒鸡得食自呼伴,老叟无衣犹抱孙。

      野艇鸟翘唯断缆,枯桑水啮只危根。

      嗟哉生计一如此,谬入王民版籍论。

      *管笔——梅尧臣

      翠管江潭竹,斑斑红泪滋。

      束毫何劲直,在橐许操持。

      欲写湘灵怨,堪传虞舜辞。

      蔚然君子器,安用俗人知。

      田家——梅尧臣

      南山尝种豆,碎荚落风雨。

      空收一束萁,无物充煎釜。

      墨竹——梅尧臣

      许有卢娘能画竹,重抹细拖神且速。

      如将石上萧萧枝,生向笔间天意足。

      战叶斜尖点映间,透势虚黍断还续。

      粉节中心岂可知,淡墨分明在君目。

      残菊——梅尧臣

      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

      深丛隐孤秀,犹得奉清觞。

      鲁山山行——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陶者——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春寒——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动,倚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东溪——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耳齐似剪,**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送贡仲章之燕——梅尧臣

      天启文明泰运兴,汉庭来召鲁诸生。

      我婴世网空投老,君向容台早著名。

      水阔风高鹏翼健,沙乾云暖马蹄轻。

      归来衣锦看他日,何用樽前唱渭城。

      秋夜感怀——梅尧臣

      风叶相追逐,庭响如人行。

      独宿不成寐,起坐心屏营。

      哀哉齐体人,魂气今何征。

      曾不若陨箨,绕树犹有声。

      涕泪不能止,月落鸡号鸣。

    [阅读全文]...

2022-06-18 20:36:53
当前热门
关于殷尧藩的古诗 - 句子
关于殷尧藩的古诗 - 语录
关于殷尧藩的古诗 - 说说
关于殷尧藩的古诗 - 名言
关于殷尧藩的古诗 - 诗词
关于殷尧藩的古诗 - 祝福
关于殷尧藩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