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于孤字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孤字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孤字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孤字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孤独惆怅的古诗句
岁月流转,你始终还是一个过客,只不过是我多了一些惆怅,添了几分忧伤。
1.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2.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黄孝迈《湘春夜月·*清明》
3.风雨牢愁无著处,那更寒蛩四壁。——文天祥《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
4.伤情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张可久《塞鸿秋·春情》
5.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6.解听开元曲。——蒋捷《贺新郎·梦冷黄金屋》
7.这次第,算人间没个并刀,剪断心上愁痕。——黄孝迈《湘春夜月·*清明》
8.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李白《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9.渐老多忧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伤。——李觏《秋晚悲怀》
10.忍泪不能歌,试托哀弦语。——晏几道《生查子·坠雨已辞云》
11.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王昌龄《送魏二》
12.独上小搂春欲暮,愁望玉关芳草路。——韦庄《木兰花·独上小楼春欲暮》
13.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辛弃疾《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14.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欧阳修《少年游·栏干十二独凭春》
15.离人话。——纳兰性德《一络索·过尽遥山如画》
16.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17.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司马光《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
18.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纳兰性德《琵琶仙·中秋》
19.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
20.料想故园桃李,也应怨月愁风。——赵崇《清*乐·怀人》
21.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22.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张嵲《墨梅》
23.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屈原《国殇》
24.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武则天《如意娘》
25.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柳永《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
26.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李纲《病牛》
27.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李商隐《蝉》
28.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杜甫《对雪》
29.回首昭阳离落日,伤心铜雀迎秋月。——文天祥《满江红·代王夫人作》
30.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冯延巳《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
31.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32.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33.王母欢阑琼宴罢,仙人泪满金盘侧。——文天祥《满江红·代王夫人作》
34.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陈克《临江仙·四海十年兵不解》
35.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张炎《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
36.沉忧能伤人,绿鬓成霜蓬。——李白《怨歌行》
37.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辛弃疾《临江仙·探梅》
38.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蒋捷《梅花引·荆溪阻雪》
39.愁凝处,渺渺残照红敛。——吴文英《宴清都·秋感》
40.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王昌龄《送狄宗亨》
41.夜寒惊被薄,泪与灯花落。——纳兰性德《菩萨蛮·萧萧几叶风兼雨》
42.佳期大堤下,泪向南云满。——李白《大堤曲》
43.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吴文英《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
44.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45.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柳如是《金明池·咏寒柳》
46.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李贺《致酒行》
47.寒食时看郭外春,野人无处不伤神。——云表《寒食诗》
48.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李清照《多丽·咏白菊》
49.马上离魂衣上泪。——程垓《酷相思·月挂霜林寒欲坠》
1、影孤怜夜永。永夜怜孤影。——苏轼《菩萨蛮·回文秋闺怨》
2、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陆游《病起书怀》
3、那里是清江江上村,香闺里冷落谁瞅问?好一个憔悴的凭栏人。——关汉卿《大德歌·冬》
4、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苏轼《贺新郎·夏景》
5、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6、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白居易《别元九后咏所怀》
7、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8、此意有谁知,恨与孤鸿远。——杨无咎《生查子·秋来愁更深》
9、教人无处寄相思,落花芳草过前期,没人知。——孙光宪《虞美人·好风微揭帘旌起》
10、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杜牧《齐安郡晚秋》
11、涕零雨面毁形颜,谁能怀忧独不叹。——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二》
12、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3、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14、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马戴《灞上秋居》
15、徐郎老,恨断肠声在,离镜孤鸾。——吴文英《新雁过妆楼·中秋后一夕李方庵月庭延客命小妓过新水令坐间赋词》
16、独抱影儿眠,背看灯花落。——汪懋麟《误佳期·闺怨》
17、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郑思肖《画菊》
18、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
19、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20、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21、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关汉卿《沉醉东风·重九》
22、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高适《除夜作》
23、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王沂孙《齐天乐·蝉》
24、知君独坐青轩下,此时结念同所怀。——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25、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古意/独不见》
26、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27、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马戴《楚江怀古三首·其一》
28、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姜夔《暗香疏影》
29、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贺铸《钓船归·绿净春深好染衣》
30、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崔涂《除夜/巴山道中除夜书怀/除夜有怀》
31、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皇甫冉《春思》
32、黄鹂啭处谁同听,白菊开时且剩过。——司空图《白菊杂书四首》
33、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34、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
35、独自下层楼,楼下蛩声怨。——程垓《卜算子·独自上层楼》
36、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纳兰性德《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37、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
38、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西晋·李密《陈情表》
39、想边鸿孤唳,砌蛩私语。——王沂孙《扫花游·秋声》
40、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谢枋得《武夷山中》
41、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42、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徐昌图《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
43、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周邦彦《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
44、独倚危栏,神游无际,天地犹嫌隘。——朱栴《念奴娇·雪霁夜月中登楼望贺兰山作》
45、寂寥西窗久坐,故人慳会遇,同翦灯语。——吴文英《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
46、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二首》
47、家山何在,雪后园林,水边楼阁。——辛弃疾《瑞鹤仙·赋梅》
48、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49、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阑。——李煜《阮郎归·呈郑王十二弟》
50、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51、孤眠鸾帐里,枉劳魂梦,夜夜飞扬。——佚名《凤归云·闺怨》
苏轼《过虔州登郁孤台》古诗词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轼《过虔州登郁孤台》古诗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隆阜郁然冷峭立,一肩昭露望云宵。
唐风默默眉头拂,宋雨潇潇额上飘。
哀抹稼轩悲痛泪,泣扶太后苦酸腰。
落眸烽火尘烟尽,楚水吴天玉笛嘹。
注释:
郁孤台:位于“江南第一宋城”——赣州城西北角。
被誉为宋词瑰宝、被梁启超于《艺蘅馆词选》里云:“如此大声镗鞳,史未曾有也。”、被《宋词辞典》里称:*用已久陶写儿女柔情之小令,竟为南宋爱国精神深沉凝聚千古绝唱的辛弃疾词中名篇《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在淳熙二、三年间(1175—1176),稼轩提点江西弄狱,驻节赣州时,身临造口,怀想隆祐太后被追至此,是以“郁孤台”为背景,悲痛而作,题词于壁。
隆祐太后:哲宗孟后,高宗伯母。《宋史》高宗纪及后妃传载:建炎三年(1129)八月,时金兵分两路大举南侵,十月,西路金兵自黄州(今湖北黄冈)渡江,直奔洪州追隆祐太后。金人追急,太后乘舟夜行。
《三朝北盟会编》十一月二十三日载:太后至江西太和县,又进至万安县,兵卫不满百。金人追至太和县,太后乃自万安县至造口,舍舟而陆,遂幸虔州。(今赣州)
《宋史·后妃传》:“太后及潘妃以农夫肩輿而行。”
《宋史·胡铨传》:“铨募乡兵肋官兵捍御金兵,太后得脱幸虔。”
拓展:赏析苏轼《水调歌头》
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水浒施恩三人死囚牢 武松大闹飞云浦》(上海古籍出版社《水浒传》266页)中曾出现过词曲,下片首句为“高卷珠帘”,其余相同。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北宋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与往昔的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丙辰,指的是公元1076年(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他做了这首《水调歌头》。苏轼一生,以崇高儒学、讲究实务为主。但他也“龆龀好道”,中年以后,又曾表示过“归依佛僧”,是时常处在儒释道的纠葛当中的。每当挫折失意之际,则老庄思想上升,借以帮助自己解释穷通进退的困惑。公元1071年(熙宁四年),他以开封府推官通判杭州,主要是为了权且避开汴京政争的漩涡。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调知密州,虽说出于自愿,实质上仍然是处于外放冷遇的地位。尽管当时“面貌加丰”,颇有一些旷达表现,也难以遮掩深藏内心的郁愤。这首中秋词,正是这种宦途险恶体验的升华与总结。“大醉”遣怀是主,“兼怀子由”是辅。对于一贯秉持“尊主*”节操的作者来说,手足分离与私情,比起廷忧边患的国势来说,毕竟属于次要的伦理负荷。此点在题序中并有深微的提示。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具有浪漫色彩的,很容易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亮的皎洁,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无限美好的憧憬与理想。苏轼他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文学家,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了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此词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何时开始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把酒问天这一细节与屈原的《天问》与李白的《把酒问月》有相似之处。其问之痴迷、想之逸尘,确实是有一种类似的精、气、神贯注在里面。从创作动因上来说,屈原《天问》洋洋170余问的磅礴诗情,是在他被放逐之后彷徨山泽、经历陵陆,在楚先王庙及公卿祠堂仰见“图画天地山川神灵”及“古贤圣怪物行事”后“呵而问之”的(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是情景触碰激荡的产物。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自注是:“故人贾淳令予问之。”也是即兴遣怀之作。苏轼此词正如小序中所言是中秋望月,欢饮达旦后的狂想之曲,亦属“伫兴之作”(王国维《人间词话》)。它们都有起得突兀、问得离奇的特点。从创作心理上来说,屈原在步入先王庙堂之前就已经是“嗟号昊旻,仰天叹息”(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处于情感迷狂的精神状态,故呵问青天,“似痴非痴,愤极悲极”(胡浚源《楚辞新注求确》)。李白是“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那种因失意怅惘的郁勃意绪,也是鼻息可以闻的。苏轼此词作于丙辰年,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自请外任密州。既有对朝廷政局的强烈关注,又有期望重返汴京的复杂心情,故时逢中秋,一饮而醉,意兴在阑珊中饶有律动。三人的创作心理实是脉络暗通的。
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与不凡的气魄。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不过李白这里的语气比较舒缓,苏轼因为是想要飞往月宫,所以语气更关注、更迫切。“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读者从中可以感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
接下来两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从明月诞生的时候起到现在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宫里今晚是什么日子。诗人想象那一定是个好日子,所以月才这样圆、这样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着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唐人称李白为“谪仙”,黄庭坚则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苏轼自己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 “乘风归去”之想。他想乘风飞向月宫,又怕那里的琼楼玉宇太高了,受不住那儿的寒冷。“琼楼玉宇”,语出《大业拾遗记》:“瞿乾祐于江岸玩月,或谓此中何有?瞿笑曰:‘可随我观之。’俄见月规半天,琼楼玉宇烂然。”“不胜寒”,暗用《明皇杂录》中的典故:八月十五日夜,叶静能邀明皇游月宫。临行,叶叫他穿皮衣。到月宫,果然冷得难以支持。这几句明写月宫的高寒,暗示月光的皎洁,把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写了出来。这里还有两个字值得注意,就是“我欲乘风归去”的“归去”。飞天入月,为什么说是归去呢?也许是因为苏轼对明月十分向往,早已把那里当成自己的归宿了。从苏轼的思想看来,他受道家的影响较深,抱着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又喜欢道教的养生之术,所以常有出世登仙的想法。他的《前赤壁赋》描写月下泛舟时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也是由望月而想到登仙,可以与这首词互相印证。词人之所以有这种脱离人世、超越自然的奇想,一方面来自他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来自对现实人间的不满。人世间有如此多的不称心、不满意之事,迫使词人幻想摆脱这烦恼人世,到琼楼玉宇中去过逍遥自在的神仙生活。苏轼后来贬官到黄州,时时有类似的奇想,所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然而,在词中这仅仅是一种打算,未及展开,便被另一种相反的思想打断:“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两句急转直下,天上的“琼楼玉宇”虽然富丽堂皇,美好非凡,但那里高寒难耐,不可久居。词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同时,这里依然在写中秋月景,读者可以体会到月亮的美好,以及月光的寒气逼人。这一转折,写出词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显示了词人开阔的心胸与超远的志向,因此为歌词带来一种旷达的作风。
但苏轼毕竟更热爱人间的生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趁着月光起舞呢!“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起舞弄清影”,是与自己的清影为伴,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李白《月下独酌》说:“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苏轼的“起舞弄清影”就是从这里脱胎出来的。“高处不胜寒”并非作者不愿归去的根本原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才是根本之所在。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在月光下起舞,最起码还可以与自己清影为伴。这首词从幻想上天写起,写到这里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他终于从幻觉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何似在人间”是毫无疑问的肯定,雄健的笔力显示了情感的强烈。
下片怀人,即兼怀子由,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与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到了房中迟迟未能入睡之人。这里既指自己怀念弟弟的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一切离人。“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与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于是词人便无理地埋怨明月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相形之下,更加重了离人的愁苦了。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
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词人毕竟是旷达的,他随即想到月亮也是无辜的。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忧伤呢?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因为,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很有哲理意味。
词的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古人有“神交”的说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见面,却能以精神相通。“千里共婵娟”也可以说是一种神交了!这两句并非一般的自我安慰与共勉,而是表现了作者处理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王勃有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味深长,传为佳句,与“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许浑的《秋霁寄远》说:“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都可以互相参看。但愿人人年年*安,相隔千里也能共享着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的祝福与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与乐观的精神。苏轼就是把前人的诗意化解到自己的作品中,熔铸成一种普遍性的情感。正如词前小序所说,这首词表达了对弟弟苏辙(字子由)的怀念之情,但并不限于此。可以说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
此篇是苏词代表作之一。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从表现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后半纯用白描,人月双及。它名为演绎物理,实则阐释人事。笔致错综回环,摇曳多姿。从布局方面来说,上片凌空而起,入处似虚;下片波澜层叠,返虚转实。最后虚实交错,纡徐作结。全词设景清丽雄阔,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 盾与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与美好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作者既标举了“ 绝尘寰的宇宙意识”,又摒弃那种“在神奇的永恒面前的错愕”情态(闻一多评《春江花月夜》语)。他并不完全超然地对待自然界的变化发展,而是努力从自然规律中寻求“随缘自娱”的生活意义。所以,尽管这首词基本上是一种情怀寥落的秋的吟咏,读来却并不缺乏“触处生春”、引人向上的韵致。
对于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是推崇备至。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认为此词是写中秋的词里最好的一首。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因此九百年来传诵不衰。吴潜《霜天晓角》:“且唱东坡《水调》,清露下,满襟雪。”《水浒传》第三十回写八月十五“可唱个中秋对月对景的曲儿”,唱的就是这 “一支东坡学士中秋《水调歌》。”可见宋元时传唱之盛。全词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与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人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人在他乡,经历了多年的颠沛流离,也尝遍了离愁别绪的痛苦,总会对故乡的思念不止!若不是为了碎银几两,谁愿意把青春留在他乡,谁愿意离开故乡。
人在他乡,十首客中的诗词,,写尽游子内心的孤独与落寞!
客中有感
唐-殷尧藩
天地一身在,头颅五十过。
流年消壮志,空使泪成河。
客中作
唐-李康成
书剑催人不暂闲,洛阳羁旅复秦关。
容颜岁岁愁边改,乡国时时梦里还。
客中
唐-于武陵
楚人歌竹枝,游子泪沾衣。
异国久为客,寒宵频梦归。
一封书未返,千树叶皆飞。
南过洞庭水,更应消息稀。
客中感怀
唐-唐彦谦
客路三千里,西风两鬓尘。
贪名笑吴起,说国叹苏秦。
托兴非耽酒,思家岂为莼。
可怜今夜月,独照异乡人。
客中
宋-丘葵
孤客思家坐似喑,溪风吹树为悲吟。
溪中流水深千尺,未抵慈亲忆子心。
阮郎归-客中见梅
宋-赵长卿
年年为客遍天涯。梦迟归路赊。
无端星月浸窗纱。一枝寒影斜。
肠未断,鬓先华。新来瘦转加。
角声吹彻小梅花。夜长人忆家。
殿前欢-客中
元-张可久
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
南来北往随征雁,行路艰难。
【原文】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 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 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 鸣噪自纷纷。
【注释】
不饮啄:不喝水,不啄食。
万重云:指天高路远,云海弥漫。
“望尽”二句:望尽天际,仿佛看见了失去的同伴;哀唤声声,似乎同伴的叫鸣在耳边响。
意绪:心情。
【译文】
一只孤雁不饮不食,边飞边叫寻找自己的同伴。有谁可怜这一片孤影消失在茫茫云海之间?望穿云海,仿佛看见了失去的同伴,太过悲伤,好像听见了群雁的鸣叫声。孤雁的念群之情,野鸦们全然不解,它们纷纷鸣噪,自得其乐。
孤云孤独的古诗
孤远的古诗
孤船的古诗
孤居的古诗
带孤的古诗
孤床的古诗
孤鸟的古诗
孤怀的古诗
孤冷的古诗
孤鹰的古诗
孤独孤苦的古诗
带有孤的古诗
古诗孤独的
写孤梅的古诗
孤寒的古诗
古诗含孤舟的
孤寡的古诗
孤烟与鸡的古诗
孤山的古诗
孤下的酌的古诗
带孤云的古诗
咏孤鹜的古诗
带孤舟的古诗
带孤饮的古诗
最怕孤人睡孤枕的古诗
孤雁呜的古诗
关于孤字的古诗
含孤山的古诗
关于孤篇的古诗
不孤独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