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燮的新竹古诗

关于郑燮的新竹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郑燮的新竹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郑燮的新竹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郑燮的新竹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4) 语录(5k+) 说说(1) 名言(833) 诗词(210) 祝福(4) 心语(1k+)

  • 郑燮古诗《竹石》

  • 郑燮古诗《竹石》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郑燮古诗《竹石》,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竹石

      清代: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坚劲一作:韧)

      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注释

      ①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②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③立根:扎根,生根。

      ④原:本来,原本,原来。

      ⑤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⑥磨:折磨,挫折,磨炼。

      ⑦击:打击。

      ⑧坚劲:坚强有力。

      ⑨任:任凭,无论,不管。

      ⑩尔:你。

      鉴赏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和它顽强的生命力;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才长就了一身英俊挺拔的身姿,而且从来不畏惧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的击打。郑燮不但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在他笔下的竹子竹竿很细,竹叶着色不多,却青翠欲滴,兵权用水墨,更显得高标挺立,特立独行。所以这首诗表面上是写竹,实际上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在石缝中的竹子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的情怀。

      它还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这首诗的语言简易明快,却又执著有力,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的性格。竹子在破碎的岩石中扎根,经受风吹雨打,但它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写出了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定的信念。最后一句中的一个“任”字,又写出了竹子无所畏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总体描写了竹子、以及作者的高风亮节。

      郑燮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 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阅读全文]...

2022-07-28 03:12:22
  • 新竹古诗郑燮(郑板桥诗邻家种新竹)

  • 《新竹》郑燮

    新竹高于旧竹枝,

    全凭老干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

    十丈龙孙绕凤池。

    译文:

    新生的竹子高于老竹子,

    它的生长全凭老竹的枝干扶持。

    明年又有新竹长出来,

    池塘周围便会布满了青嫩的幼竹。

    该诗采用比喻的手法,说明一代新人青出于蓝胜于蓝,而新生的力量还需须老一代扶持与关爱。

    作者介绍:

    郑燮(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今兴化市)人。曾官山东县令等职。为人耿直,不事*,能书擅画,工绘兰、竹、石等。其画取法于明徐渭、清石涛等的大写意,运笔遒劲潇洒,横涂竖抹而不失章法。书法创“六分半”体,又称“乱石铺街体”,以隶书体参入行、楷体而别有韵致。著有《板桥全集》。因其独具艺术创新的言行和长期流寓扬州卖画,被列为“扬州八怪”之一。

    [阅读全文]...

2022-01-04 21:44:38
  • 竹石古诗_竹石郑燮

  •   《竹石》

      作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作者简介:

      郑燮(1693—1765),清代书画家、诗人。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江苏兴化)人。擅画竹、兰、石,书法以“六分半书”名世,诗文也写得很好,所以人称“三绝”。其画在画坛上独树一帜。与罗聘、李方膺、李鳝、金农、黄慎、高翔和汪士慎并称“扬州八怪”。

      注释:

      1、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人是着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2、咬:在这首诗里指的是紧紧扎根在土里。

      3、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4、立根:扎根,生根。

      5、原:本来,原本。

      6、破岩:破裂的岩石。

      7、磨:折磨,挫折。

      8、击:打击。

      9、坚劲:坚韧、刚劲。

      10、任:任凭。

      11、尔:你。

      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经受得住,仍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赏析: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是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题画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姿态,从来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郑燮不但

      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的情怀。

    [阅读全文]...

2022-06-14 14:11:45
  • 竹石郑板桥古诗

  • 古诗文
  • 竹石郑板桥古诗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竹石郑板桥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竹石

      作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诗词注释

      咬定:咬紧

      立根:扎根。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千磨万击:指无数的磨难和打击。坚劲:坚强有力。

      任:任凭,无论,不管。尔:你

      诗句译文

      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

      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作品鉴赏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题于作者郑板桥自己的《竹石图》上。这首诗在赞美岩竹的坚劲顽强中,隐寓了作者藐视俗见的刚劲风骨。

      诗的第一句:“咬定青山不放松”,首先把一个挺立峭拔的、牢牢把握着青

      山岩缝的翠竹形象展现在了读者面前。一个“咬”字使竹人格化。”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紧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在作者郑板桥诗、画中的竹又往往与“石”是分不开的。有时侯,石构成竹的对立面,如“画根竹枝插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它高,年来看我掀天力”;有时候石成为竹的背景,如”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在这首诗里,竹石则形成了一个浑然的整体,无石竹不挺,无竹山不青。这两句诗也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

      有了前两句的铺垫,很自然地引出了下面两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里竹有个特点,它不是孤立的竹,也不是静止的竹,而是岩竹,是风竹。在作者郑板桥的诗画中,竹往往是高尚品行和顽强意志的象征,而风则往往是恶势力的代表,如前面提到的“秋风昨夜渡潇湘”这几句,又如:“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在这首诗中同样竹子经受着“东西南北风”一年四季的千磨万击。但是由于它深深扎根于岩石之中而仍岿然不动,坚韧刚劲。什么样的风都对它无可奈何。诗人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境至此顿然而出。这时挺立在我们面前的已不再是几杆普通的.竹子了,我们感受到的已是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而这一切又都蕴涵在那萧萧风竹之中。

      诗中的竹实际上也是作者郑板桥高尚人格的化身,在生活中,诗人正是这样一种与下层百姓有着较密切的联系,嫉恶如仇、不畏权贵的岩竹。作者郑板桥的题画诗如同其画一样有着很强的立体感,可作画来欣赏。这首诗正是这样,无论是竹还是石在诗人笔下都形象鲜明,若在眼前。那没有实体的风也被描绘得如同拂面而过一样。但诗人追求的并不仅在外在的形似,而是在每一根瘦硬的岩竹中灌注了自己的理想,融进了自己的人格,从而使这竹石透露出一种畜外的深意和内在的神韵。

      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全诗语言简易明快,执著有力。

    [阅读全文]...

2022-03-27 01:50:50
  • 新竹阅读答案参阅

  • 阅读,写作
  • 新竹阅读答案参阅

      现如今,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是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竹阅读答案参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1)诗歌的中间两联使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竹子?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①虚写。颈颔两联都是描写想象中的新竹长大之后的景色。②侧面描写。颔联是侧面描写,上句以风写竹,下句以日写竹。③动静结合。颈联上句描写新竹生长的动作,是动态描写;下句写竹子的影子,是静态描写。作者使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形象逼真地描画出新竹成长过程中的特点,读后使人如见如闻。(每点2分,共4分。任写两点即可)

      (2)诗人在尾联写道,将来辞官归乡后,将会经常到竹林来,带上枕垫竹*,仰卧其间,逍遥自在。(2分)诗歌的尾联卒章显志,构想出诗人美好的愿望,表现出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之情和对高洁品格的追求。(2分)

      注释:

      ①东湖:在今浙江绍兴市城郊。

      ②插棘编篱:即用荆棘编成篱笆。指开始种竹时的情况。棘,有刺的草木。

      ③寒碧:苍翠。寒,清冷,竹叶给人有清凉之感,故称寒碧。涟漪:细小的水波。

      ④掠地:卷地;从地上刮来。秋:清凉。

      ⑤赤日:夏天的太阳。午:中午。

      ⑥箨(tu):竹类躯干上生出的叶,俗称笋壳。竹竿生长过程中逐步脱落,称为解箨。簌簌:象声词,此形容笋壳脱落时的声音。

      ⑦放梢:竹梢生长伸展。梢,枝头末端。离离:茂盛的样子。此指枝繁叶茂。

      ⑧簟(din):一种轻便细巧的竹*。

      翻译:

      竹初种时,用棘条编成篱笆,小心谨慎保护好新竹,新竹长成,碧绿浓荫,倒映在水之涟漪中。夏日的清风吹过地面,好像秋天提前而至,赤日当空,也不感到正午的炎热。笋壳脱落时,听到簌簌悉悉的声音,竹子拔节时,初现疏疏落落的`倩影。退归闲暇的时候,我经常来这里,来的时候仍然随身带着枕头和竹*,好随地安眠。

      赏析:

      诗的形象性很重要,咏物诗更是如此。一株树,一竿竹,一朵花,看起来是静止的东西,比较*常,但有才华的诗人,通过艺术的语言,从各个侧面,以恰当的描画把它形象地表达出来,就会把景物写活,从而静止的东西也会变得栩栩如生。陆游这首咏竹诗,正是以多侧面的形象性描写,赋予东湖新竹以生命。诗的开头一句,写出种竹时的情景,接下来一连五句,都是从不同角度,对新竹进行形象化的描绘。第二句寒碧映涟漪,通过水来反映它的疏影。这里竹的寒碧和水的涟漪,互相呼应,都有冷、凉的含意。第三句清风掠地秋先到,通过风来反映竹梢的敏感和迎风摇曳的情景,秋先到三字,十分准确,生动,把新竹纤枝因风而动的特点,形象地烘托出来。第四句赤日行天午不知,通过光来反映它的绿荫萋萋、一片苍翠的景象。五六两句中声簌簌、叶离离,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形象逼真地描画出新竹成长过程中的特点,读后使人如见如闻。最后两句抒情,写作者对竹林的爱慕和想望,希望官闲是经常到此枕簟。而这竹篾制成的簟,又呼应试题的竹字。这首诗由于在形象性方面着意求工,诗意也就更加清新传神了。

    [阅读全文]...

2022-04-24 20:18:56
  • 竹石郑板桥古诗

  • 竹石郑板桥古诗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竹石郑板桥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竹石

      作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诗词注释

      咬定:咬紧

      立根:扎根。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千磨万击:指无数的磨难和打击。坚劲:坚强有力。

      任:任凭,无论,不管。尔:你

      诗句译文

      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

      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作品鉴赏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题于作者郑板桥自己的《竹石图》上。这首诗在赞美岩竹的坚劲顽强中,隐寓了作者藐视俗见的刚劲风骨。

      诗的第一句:“咬定青山不放松”,首先把一个挺立峭拔的、牢牢把握着青

      山岩缝的翠竹形象展现在了读者面前。一个“咬”字使竹人格化。”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紧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在作者郑板桥诗、画中的竹又往往与“石”是分不开的。有时侯,石构成竹的对立面,如“画根竹枝插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它高,年来看我掀天力”;有时候石成为竹的背景,如”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在这首诗里,竹石则形成了一个浑然的整体,无石竹不挺,无竹山不青。这两句诗也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

      有了前两句的铺垫,很自然地引出了下面两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里竹有个特点,它不是孤立的竹,也不是静止的竹,而是岩竹,是风竹。在作者郑板桥的诗画中,竹往往是高尚品行和顽强意志的象征,而风则往往是恶势力的代表,如前面提到的“秋风昨夜渡潇湘”这几句,又如:“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在这首诗中同样竹子经受着“东西南北风”一年四季的千磨万击。但是由于它深深扎根于岩石之中而仍岿然不动,坚韧刚劲。什么样的风都对它无可奈何。诗人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境至此顿然而出。这时挺立在我们面前的已不再是几杆普通的.竹子了,我们感受到的已是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而这一切又都蕴涵在那萧萧风竹之中。

      诗中的竹实际上也是作者郑板桥高尚人格的化身,在生活中,诗人正是这样一种与下层百姓有着较密切的联系,嫉恶如仇、不畏*的岩竹。作者郑板桥的题画诗如同其画一样有着很强的立体感,可作画来欣赏。这首诗正是这样,无论是竹还是石在诗人笔下都形象鲜明,若在眼前。那没有实体的风也被描绘得如同拂面而过一样。但诗人追求的并不仅在外在的形似,而是在每一根瘦硬的岩竹中灌注了自己的理想,融进了自己的人格,从而使这竹石透露出一种畜外的深意和内在的神韵。

      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全诗语言简易明快,执著有力。

    [阅读全文]...

2021-12-08 14:03:04
  • 郑板桥写竹的诗

  • 郑板桥写竹的诗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郑板桥写竹的诗,欢迎大家分享!

      竹石

      清·郑板桥

      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

      不须日报*安,高节清风曾见。

      竹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清·郑板桥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效李艾山前辈体

      (清)郑板桥

      秋风何自寻,寻入竹梧里;

      一片梧阴,何处秋声起?

      和学使者于殿元枉赠之作

      (清)郑板桥

      十载杨州作画师,长将赭墨代胭脂。

      写来竹柏无颜色,卖与东风不合时。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清)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篱竹

      (清)郑板桥

      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

      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

      竹

      (清)郑板桥

      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

      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

      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

      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

      竹

      (清)郑板桥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题画

      (清)郑板桥

      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

      满堂皆君子之风,万古对青苍翠色。

      有兰有竹有石,有节有香有骨,

      任他逆风严霜,自有春风消息。

      题画

      (清)郑板桥

      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笋竹二首

    [阅读全文]...

2021-12-20 18:50:48
  • 郑燮:渔家·卖得鲜鱼二百钱

  •   《渔家·卖得鲜鱼二百钱》

      作者:郑燮

      卖得鲜鱼二百钱,

      米粮炊饭放归船。

      拔来湿苇烧难着,

      晒在垂杨古岸边。

      翻译:

      渔家卖了鲜鱼,

      买了米便放船回家,

      沿途拔了一些苇草煮饭,

      草湿不能燃烧,

      便把苇草晒在种有垂柳的岸边。

      赏析:

      此诗朴素无华,*铺直叙,语言质朴,没有比拟,没有夸张,没有议论,没有烘托,眼之所到,手之所写,一反绝句写作者情感,或写诗中人的感情的传统。但读者在这粗浅的诗句中,看到了一幅渔家生活片段的工笔画,感受到作者旷达的性灵。这种怪味正是“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诗、书、画反传统的特色。

      《渔家》一诗虽无直抒胸臆,但通过对渔家生活的描写,读者可以读出作者超脱、旷达的性格。

    [阅读全文]...

2022-02-02 06:09:56
  • 关于竹子的古诗_竹子的诗句古诗

  • 竹子,经典
  •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绝句古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时时温*,“励志的句子”为您收集《关于竹子的古诗》,整理经典的古诗绝句。

    关于竹子的古诗

    1、《于潜僧绿筠轩》

    宋苏轼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2、《书舍竹》

    宋蔡确

    窗前翠竹三竿,萧洒风吹满院寒。

    3、《员当谷》

    宋苏辙

    谁言使君贫,已用谷量竹。

    4、《和师厚栽竹》

    宋黄庭坚

    大隐在城市,此君真友生。

    5、《新竹》

    宋惠洪

    琅干数本倚墙阴,新笋均条忽作林。

    6、《种竹子题爱心亭》

    宋范成大

    洒扫宣华舍此君,烟中月下绿生尘。

    7、《新竹》

    宋朱熹

    春雷殷岩际,幽草齐发生。

    8、《云溪观竹戏书二绝句》

    宋陆游

    气盖冰霜劲有余,江边见此列仙癯。

    9、《新竹》

    宋杨万里

    青士何年入大荒,羽仪禁者立如墙。

    10、《移竹》

    宋辛弃疾

    每因种树悲年事,待看成阴是几时。

    11、《种竹》

    宋刘克庄

    借居未定先栽竹,为爱疏声与薄阴。

    12、《龚*甫森玉轩》

    元孟宗献

    古人借宅亦种竹,大似饕奇心未足。

    13、《义师院丛竹》

    金郭长倩

    南轩移自处西坛,瘦玉亭亭十数竿。

    14、《题崞县郝子玉此君轩》

    现代毛瑞卿

    桂林名姓一枝新,万竹青青德有邻。

    15、《高竹临水上》

    元虞集

    高竹临水上,幽花在崖阴。

    16、《寒竹篇》

    元傅若金

    寒竹依涧阿,石生何磊磊。

    17、《徐竹隐》

    [阅读全文]...

2022-03-20 14:10:44
  • 描写竹的古诗

  • 描写竹的古诗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写竹的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题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

      王安石

      一迳森然四座凉,残阴余韵去何长。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

      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烦君惜取根株在,欲乞伶伦学凤凰。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正月十五夜》(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赠放烟火者》 元 赵孟

      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

      柳絮飞残铺地白,桃花落尽满阶红。

      后夜再翻花上锦,不愁零乱向东风。

      《正月十五日放通衢灯夜升南楼》隋炀帝

      灯树千光照,

      花焰七枝开。

      月影凝流水,

      春风含夜梅。

      《岳州守岁二首》张说

      夜风吹醉舞,庭户对酣歌。

      愁逐前年少,欢迎今岁多。

      桃枝堪辟恶,爆竹好惊眠。

      歌舞留今夕,犹言惜旧年。

      《烟火戏》明 瞿佑

    [阅读全文]...

2021-12-18 02:42:38
郑燮的新竹古诗 - 句子
郑燮的新竹古诗 - 语录
郑燮的新竹古诗 - 说说
郑燮的新竹古诗 - 名言
郑燮的新竹古诗 - 诗词
郑燮的新竹古诗 - 祝福
郑燮的新竹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