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江汉的古诗文题目

关于杜甫江汉的古诗文题目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杜甫江汉的古诗文题目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杜甫江汉的古诗文题目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杜甫江汉的古诗文题目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18) 说说(19) 名言(12) 诗词(1k+) 祝福(1) 心语(795)

  • 杜甫的诗词《江汉》赏析

  • 杜甫,阅读,文学
  • 杜甫的诗词《江汉》赏析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杜甫的诗词《江汉》赏析,欢迎阅览。

      江汉

      唐代: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病欲疏 一作: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译文

      我漂泊在江汉一带,思念故土却不能归,在茫茫天地之间,我只是一个迂腐的老儒。

      看着远浮天边的片云和孤悬暗夜的明月,我仿佛与云共远、与月同孤。

      我虽已年老体衰,时日无多,但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面对飒飒秋风,我觉得病情渐有好转。

      自古以来养老马是因为其智可用,而不是为了取其体力,因此,我虽年老多病,但还是能有所作为的。

      注释

      ①江汉:该诗在湖北江陵*一带所写,因这里处在长江和汉水之间,所以诗称“江汉”。

      ②腐儒:本指迂腐而不知变通的读书人,这里是诗人的自称,含有自嘲之意。是说自己虽是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却仍然没有摆脱贫穷的下场;也有自负的意味,指乾坤中,如同自己一样的心忧黎民之人已经不多了。

      ③“片云”两句:这句为倒装句,应是“共片云在远天,与孤月同长夜”。

      ④落日:比喻自己已是垂暮之年。

      ⑤病欲苏:病都要好了。苏:康复。

      ⑥存:留养。老马:诗人自比。典出《韩非子·说林上》中“老马识途”的故事:齐桓公讨伐孤竹后,返回时迷路了,他接受管仲的“老马之智可用”的建议,放老马而随之,果然找到了正确的路。

      赏析

      “江汉”句,表现出诗人客滞江汉的窘境。“思归客”三字饱含无限的辛酸,因为诗人思归而不能归,成为天涯沦落人。“乾坤”代指天地。“乾坤”句包含“自鄙而兼自负”这样两层意思,妙在“一腐儒”上冠以“乾坤”二字。“身在草野,心忧社稷,乾坤之内,此腐儒能有几人?”(《杜诗说》)黄生对这句诗的理解,是深得诗人用心的。

      “片云”二句紧扣首句,对仗十分工整。通过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把他“思归”之情表现得很深沉。他由远浮天边的片云,孤悬明月的永夜,联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仿佛自己就与云、月共远同孤一样。这样就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为一片。诗人表面上是在写片云孤月,实际是在写自己:虽然远在天外,他的一片忠心却像孤月一样的皎洁。昔人认为这两句“情景相融,不能区别”,是很能说明它的特点的。

      “落日”二句直承次句,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积极用世的精神。《周易》云:“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恰好说明:次句的腐儒,并非纯是诗人对自己的鄙薄。上联明明写了永夜、孤月,本联的落日,就决不是写实景,而是用作比喻。黄生指出:“落日乃借喻暮齿”,是咏怀而非写景。否则一首律诗中,既见孤月,又见落日,是自相矛盾的。他的话很有道理。落日相当于“日薄西山”的意思。“落日”句的本意,就是“暮年心犹壮”。它和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步出夏门行·龟虽寿》)的诗意,是一致的。就律诗格式说,此联用的是借对法。“落日”与“秋风”相对,但“落日”实际上是比喻“暮年”。“秋风”句是写实。“苏”有康复意。诗人飘流江汉,而对飒飒秋风,不仅没有悲秋之感,反而觉得“病欲苏”。这与李白“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的思想境界,颇为相似,表现出诗人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胡应麟《诗薮·内篇》卷四赞扬此诗的二、三联“含阔大于沉深”,是十分精当的。

      “古来”二句,再一次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情怀。“老马”用了《韩非子·说林上》“老马识途”的故事:齐桓公伐孤竹返,迷惑失道。他接受管仲“老马之智可用”的建议,放老马而随之,果然“得道”。“老马”是诗人自比,“长途”代指驱驰之力。诗人指出,古人存养老马,不是取它的力,而是用他的智。我虽是一个“腐儒”,但心犹壮,病欲苏,同老马一样,并不是没有一点用处的。诗人在这里显然含有怨愤之意:莫非我真是一个毫无可取的腐儒,连一匹老马都不如么?这是诗人言外之意,是从诗句中自然流露出来的。

    [阅读全文]...

2022-03-02 05:22:36
  • 杜甫《江汉》全诗及赏析

  • 杜甫
  • 杜甫《江汉》全诗及赏析

      《江汉》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律诗。该诗描写了诗人漂泊在江汉一带的所见所感,以及自己并未因处境困顿和年老多病而悲观消沉,集中地表现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精神。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甫《江汉》全诗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题解】

      这是一首从积极方面抒情述志的诗,但杜甫既不象李白那样,乐观而富有信心地宣称“天生我才必有用”,更不象他自己早年那样天真地以为可以 “致君尧舜上”了。这是因为个人和时代都经历了巨大丧乱, 尽管杜甫是痛苦越深,毅力越强,所谓“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但激昂的歌声毕竟是从“留滞”和“艰危”中唱出来的,所以在表达上不是激情奔放、慷慨陈词,而是苍凉悲壮,沉着收敛。如诗的中间两联着重表现积极奋发的精神,仿佛有一股热流,有一种遏制不住的生命力在激荡,但这种热流和生命力,是在片云孤月、落日秋风的环境中涌现的,总的基调苍是凉中见悲壮,惨淡中见热忱。末联,杜甫把他的深情苦志用一匹老马的形象来表现,这匹马和以前用以自喻的“哀鸣思战斗”的战马,更不可同日而语。这对于表现诗人的壮心,似乎没有把力量用足,但实际效果却是在沉着中表现得深厚,在收敛中表现得饱满,更能见出诗人晚年的心境,使人觉得诗人的用世精神,到晚年锻炼得更执着也更切实了。由于寓高昂于沉郁,寓阔大于深沉,把燃烧不息的用世热忱和冷静切实的考虑,把积极追求的精神和朴实的、绝无浮夸的艺术形式结合起来, 因而让人越是细加吟味,便越感到其中激荡着无限浑厚深广的感情。

      【全诗】

      《江汉》

      [唐]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译文】

      我是一个飘泊在江湖之上思念家乡的旅客,堪称天地之间一个迂腐无用的读书人。我像天上的孤云一样远在天涯,又像慢慢长夜的月亮一样顾影自怜。我虽年届暮齿,心怀却仍然豪迈壮烈; 我病体在秋天沉沉,却对康复充满着信心。自古以来人们就存养着识途的老马,它被人看重的是它的智慧而不在于它能长途驰奔。

      【词句注释】

      ①江汉:该诗在湖北江陵*一带所写,因这里处在长江和汉水之间,所以诗称“江汉”。

      ②腐儒:本指迂腐而不知变通的读书人,这里是诗人的自称,含有自嘲之意。是说自己虽是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却仍然没有摆脱贫穷的下场;也有自负的意味,指乾坤中,如同自己一样的心忧黎民之人已经不多了。

      ③“片云”两句:这句为倒装句,应是“共片云在远天,与孤月同长夜”。

      ④落日:比喻自己已是垂暮之年。

      ⑤病欲苏:病都要好了。苏:康复。

      ⑥存:留养。老马:诗人自比。典出《韩非子·说林上》中“老马识途”的故事:齐桓公讨伐孤竹后,返回时迷路了,他接受管仲的“老马之智可用”的建议,放老马而随之,果然找到了正确的路。

      【赏析】1

      “江”指长江;“汉”指汉水。“江汉”泛指现在湖北省南部地区。“客”,杜甫自指。唐代宗大历三年(768),杜甫一家人乘着一叶孤舟,漂泊到了湖北境内。“江汉思归客”,说自己是一个漂泊江汉而渴望被朝廷诏用的人。但思归之客究竟是什么身份呢? ——“乾坤一腐儒”。话说得有点怪。“腐儒”二字,照说是一种自谦自贬之词,承认自己学而不化,不通世务。然而, 在贤愚不分, 离开钻营就难以找到出路的封建社会, 被称为“腐儒”的, 又往往是一些正直的、有学识、有抱负的'人。所以自称 “腐儒”在自嘲中不免带着自负。乾坤之大,“一腐儒”何其渺小。不过“一腐儒”在乾坤之内还值得一提, 又未免有些非同一般。茫茫乾坤,象杜甫这样的腐儒,又能有几人?! 自然的无限巨大同人的渺小进行了对比,但在自然的崇高性面前,让人感受到的不是压抑和被贱视,而是有一种与自然相对应的崇高性的情绪激荡着人的心灵。

      “片云天共远, 永夜月同孤。”诗人说自己流落异乡,就好象跟一片浮云一起在遥远的天边飘荡;寂寞中只有孤月为伴,共度漫漫长夜。片云和孤月, 既起衬托作用, 又带有自况意味。渴望 “再光中兴业, 一洗苍生忧”的老诗人, 志向不得实现,看来只能在异乡、在寂寞和被遗忘中了此一生了。也许, 他就象那片云和孤月一样, 会慢慢地、无声无息地消失在天边吧? 但是, 尽管读者不免同怀此想, 而杜甫的感情趋向到此却有如“逆折之回川”,积极用世的素志,使他不甘心默默地在天涯羁旅中耗尽余年。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诗人的精神力量在与自然的对比中,获得了凌驾自然的压倒优势,一股遏制不住的生命力在激荡着,负载着诗人更执着地返身于社会, 返身于人世功业。本来, 就景物而言, 落日、秋风一般总不免让人觉得萧瑟。落日使人想到时光的流逝,想到晚景暮年,容易引起沦落之感、衰老之叹。但杜甫的感情却不是往低沉一面发展,而是仍然觉得桑榆未晚,雄心尚存,还想在垂暮之年有所作为。至于秋风, 对于衰老多病的人更常常是一种威胁,杜甫此时肺病严重,一只胳膊麻痹,一只耳朵已聋,连走路都需要人搀扶了,但在秋风面前, 却没有浮起生命无多的慨叹与悲哀,相反觉得病体好象就要痊愈了。这两句情与景之间是一种相反相成的关系, 而这两句对于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那种环境气氛, 又是一种转折。通过两重反衬, 诗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 格外显得突出。

      诗是写诗人的 “思归”。在他乡流落中放眼远眺,觉得仍可有所作为,自然使诗人思归的心更加殷切起来。但细细体会“落日”一联, 所谓 “心犹壮”, “犹”字里面是包含许多话没有明说的。不在其位,而又残废衰老,虽有壮心,究竟何所施展呢?作为杜甫这样处在穷途末路的文人,早年兼济的壮心,到晚年作为一种回光返照, 一闪念就化为云烟,照说也很自然。即使发出 “落日心犹壮”的呼喊,等到冷静地作现实考虑时,还是有可能把消极退隐作为归宿。但杜甫一生和 “独善”是无缘的, 他仍然从积极方面, 对自己尚可能做的贡献,作了激动人心的表白——“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传说老马曾经作为向导,带领齐桓公和他的军队走出了迷途。诗人以老马自喻,说古代留养老马,并不强求它有长途跋涉的筋力,而是另有所取。这是承认奔走驰骋、担负朝廷的繁重任务,已经不能胜任了。只不过扪心自问,老马尚有识途的本领, 自己为朝廷责献一点经验智慧仍然是可以的吧?

      【赏析】2

      首联用自嘲的方式写出诗人滞留江汉的困境。此诗以首句头两字“江汉”为题,正是漂泊流徒的标志。“思归客”是说诗人想回乡而不能回,只得四处漂泊,浪迹天涯。诗人思归而不能归,成为天涯沦落人,其中包含着诗人的无限辛酸。“乾坤”句包含“自鄙而兼自负”这样两层意思,妙在“一腐儒”上冠以“乾坤”二字。

      颔联二句紧扣首句,对仗十分工整。通过对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把他“思归”之情表现得很深沉。他由远浮天边的片云,孤悬明月的永夜,联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仿佛自己就与云、月共远同孤一样。这样就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为一片。字面上写的是诗人所看到的片云孤月,实际上是用它们暗喻诗人自己。诗人把内在的感情融入外在的景物当中,感慨自己虽然四处飘零,但对国家的忠心却依然像孤月般皎洁。昔人认为这两句“情景相融,不能区别”。

      颈联直承次句,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积极用世的精神,运用借喻手法写出了诗人虽然身处逆境但依然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就律诗格式说,此联用的是借对法。“落日”与“秋风”相对。前者是虚写,比喻“暮年”,上联明明写了永夜、孤月,本联的落日,就决不是写实景,而是用作比喻。黄生指出:“落日乃借喻暮齿”,是咏怀而非写景。否则一首律诗中,既见孤月,又见落日,是自相矛盾的。而后者是实写。身处江汉,面对瑟瑟秋风,诗人不仅没有了往日的感伤情怀,反倒产生了“病欲苏”的感觉。这种变化是诗人壮心不已的心态和积极用世的精神的反映。这恰好说明,次句的“腐儒”,并非纯是诗人对自己的鄙薄。这与李白“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的思想境界,颇为相似,表现出诗人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

      尾联借用了老马识途的典故,再一次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情怀。“老马”是诗人自比,“长途”代指驱驰之力。诗人指出,古人存养老马,不是取它的力,而是用他的智。诗人虽是一个“腐儒”,但心犹壮,病欲苏,同老马一样,意在表明自己虽然年老多病,但他还有智慧可以用,仍能有所作为。另外,诗句中也自然流露了言外之意:“莫非我真是一个毫无可取的腐儒,连一匹老马都不如么?”表达了怨愤之情。

      全诗使用委婉含蓄的手法,充分表现了诗人老而弥坚、壮心不已的心理状态。诗人虽已五十六岁,北归无望,生计日蹙。尽管如此,却孤忠仍存,壮心犹在。此诗集中地表现了到老不衰、顽强不息的精神,十分感人。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阅读全文]...

2022-07-02 17:09:16
  • 杜甫:江汉

  • 杜甫
  •   《江汉》

      作者:杜甫

      原文: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注释:

      1、腐儒:本指迂腐而不知变通的读书人,这里是诗人的自称,含有自嘲之意。是说自己虽是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却仍然没有摆脱贫穷的下场;也有自负的意味,指乾坤中,如同自己一样的忧黎民之人已经不多了。

      2、这句为倒装句,应是“共片云在远天,与孤月同长夜”。

      3、落日:比喻自己已是垂暮之年。病欲苏:病都要好了。苏:苏活。

      4、存:留养。老马:诗人自比。

      翻译:

      我漂泊在江汉一带,

      思念故土却不能归,

      在茫茫天地之间,

      我只是一个迂腐的老儒。

      看着远浮天边的片云和孤悬暗夜的明月,

      我仿佛与云共远、与月同孤。

      我虽已年老体衰,时日无多,

      但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

      面对飒飒秋风我觉得病情渐有好转。

      自古以来养老马是因为其智可用,

      而不是为了取其体力,

      因此,我虽年老多病,

      但还是能有所作为的。

      赏析:

      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自夔州出峡,流寓湖北江陵、*等地。这时他已五十六岁,北归无望,生计日蹙。此诗以首句头两字“江汉”为题,正是漂泊流徒的标志。尽管如此,诗人孤忠仍存,壮心犹在,此诗就集中地表现了一种到老不衰、顽强不息的精神,十分感人。

      “江汉”句,表现出诗人客滞江汉的窘境。“思归客”三字饱含无限的辛酸,因为诗人思归而不能归,成为天涯沦落人。“乾坤”代指天地。“乾坤”句包含“自鄙而兼自负”这样两层意思,妙在“一腐儒”上冠以“乾坤”二字。“身在草野,心忧社稷,乾坤之内,此腐儒能有几人?”(《杜诗说》)黄生对这句诗的理解,是深得诗人用心的。

      “片云”二句紧扣首句,对仗十分工整。通过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把他“思归”之情表现得很深沉。他由远浮天边的片云,孤悬明月的永夜,联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仿佛自己就与云、月共远同孤一样。这样就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为一片。诗人表面上是在写片云孤月,实际是在写自己:虽然远在天外,他的一片忠心却象孤月一样的皎洁。昔人认为这两句“情景相融,不能区别”,是很能说明它的特点的。

      “落日”二句直承次句,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积极用世的精神。《周易》云:“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恰好说明:次句的腐儒,并非纯是诗人对自己的鄙薄。上联明明写了永夜、孤月,本联的落日,就决不是写实景,而是用作比喻。黄生指出:“落日乃借喻暮齿”,是咏怀而非写景。否则一首律诗中,既见孤月,又见落日,是自相矛盾的。他的话很有道理。落日相当于“日薄西山”的意思。“落日”句的本意,就是“暮年心犹壮”。它和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步出夏门行。龟虽寿》)的诗意,是一致的。就律诗格式说,此联用的是借对法。“落日”与“秋风”相对,但“落日”实际上是比喻“暮年”。“秋风”句是写实。“苏”有康复意。诗人飘流江汉,而对飒飒秋风,不仅没有悲秋之感,反而觉得“病欲苏”。这与李白“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的思想境界,颇为相似,表现出诗人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胡应麟《诗薮。内篇》卷四赞扬此诗的二、三联“含阔大于沉深”,是十分精当的。

      这两联诗的意境,苏轼曾深得其妙,他贬谪岭外、晚年归来时,曾有诗云:“浮云世事改,孤月此心明”(《次韵江晦叔二首》),表明他不因政治上遭到打击迫害,而改变自己匡国利民的态度。“孤月此心明”实际上就是从杜诗“永夜月同孤”和“落日心犹壮”两句化用而成的。

      “古来”二句,再一次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情怀。“老马”用了《韩非子。说林上》“老马识途”的故事:齐桓公伐孤竹返,迷惑失道。(m.ju.51tietu.net)他接受管仲“老马之智可用”的建议,放老马而随之,果然“得道”。“老马”是诗人自比,“长途”代指驱驰之力。诗人指出,古人存养老马,不是取它的力,而是用他的智。我虽是一个“腐儒”,但心犹壮,病欲苏,同老马一样,并不是没有一点用处的。诗人在这里显然含有怨愤之意:莫非我真是一个毫无可取的腐儒,连一匹老马都不如么?这是诗人言外之意,是从诗句中自然流露出来的。

      此诗用凝炼的笔触,抒发了诗人怀才见弃的不*之气和报国思用的慷慨情思。诗的中间四句,情景相融,妙合无垠,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历来为人所称道。

    [阅读全文]...

2022-02-10 05:54:45
  • 小至杜甫古诗文赏析(杜甫的小至译文)

  • 杜甫,古诗文
  •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杜甫《小至》

    54岁的杜甫,在四川夔州过的冬至。他的祖籍虽然是湖北襄阳,但他出生在河南巩县,*亲兄弟姐妹多半在此。河南应该算是他此时最想回去的家乡。

    54岁放在古代官僚级别也不算老年,但是杜甫其实已经和官场脱了节。自45岁安史之乱中投奔肃宗,有了左拾遗的官职,由于太过耿直,得罪了皇帝,他的官并没有做多久,就下课了。此时国家不太*,他失去了薪水保障,开始了颠沛的生活。去秦州,下四川,拖儿带女,忍饥挨饿,最后落脚在夔州。在这里,他替公家管理田庄,并自己买了点果园,和家人一起劳动,略有积蓄。但是接*十年的颠沛忧患,也让他有病缠身。或者在短暂难得的清*里,他感到了自己的日暮,于是开始筹备回乡。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冬至在古代是一个重大的节日节日。周朝以冬至为一年的开始,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古代的太阳象征帝王,这一天,虽然是太阳行在黄经270度,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是太阳离北半球最远的一天,但是也是太阳回归的开始,在冬至交节之后,太阳逐渐北行。

    所以古代帝王这天会有隆重的祭天仪式,冬至虽至,是深冬,也是太阳开始回归,春天虽然没有到来,但预示春天的脚步已经从南方走来。

    杜甫曾经身为朝官,也见证过天宝时代冬至节朝廷与民间的隆重热闹,而民间也以冬至为重要的佳节,在冬天里庆贺春之回归,就算是这荒远的四川深山,也有过年过节的氛围。一年将终,怎么不让人百感交集。

    杜甫是难得的轻快。又一年冬至,又一个春天的期盼,如果从前根本思乡却难以回乡,困在窘迫里,那么今年应该小有不同。

    “刺绣五纹添弱线。”

    这是说的冬至之后,白天太阳会渐渐长些明亮些,而女子可以开始在日光下绣花。同时五色线也代表太阳光,会在冬至后更加多彩和明亮。

    “吹葭六琯动浮灰。”

    古代人真的就相信,蒹葭的灰可以感知冬至节气的到来。这种葭灰占律的仪式,从远古保留到清朝乾隆时期。那么古代冬至节,天文官员会用重*重的仪式表现这种神奇。虽然被当代科学证伪,但是古代人就相信,冬至节这天,会有葭灰在没有人力干涉的前提下,应对天地之气飘舞。那是一种大地春回的启示和壮观。

    至少冬至节已经和人们的精神心理紧紧相关,这是春天的序曲。

    2019年1月31日,江苏省淮安市,古淮河畔植物枝叶挂满了冰冻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其实柳并未发芽,而梅只是打着骨朵。但是在有希望和愿望人的心中,那是指日可待的。

    你看看这柳树还有半个月就发芽了吧,那柳树已经有蓬勃的春意,蓄势待发,虽然深山多寒,有时候会遮挡日光,但是梅是报春之花,随时准备在冬天里开放呀!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这里自然的景色和家乡没有两样,让孩子来眼前,给当爹的我倒酒,我的酒杯就在手掌心。

    当然由于古汉语的变迁,这句诗有不同的解读,是叫孩子斟满自己手上的酒杯,还是叫孩子在冬至节也喝一杯并亮出杯底,不得而知。但这样的温和美好的亲子互动,证明这个节气里家庭的温馨舒畅。

    因为杜甫还有个愿望,一定会带着孩子家人回乡。

    2020年4月15日,吉林省吉林市松花江边柳枝摇曳。

    这首诗有一种岁月沉滞后的小欢喜,小欣快,不是简单的歌颂节气的到来,而是融合了人生的滋味。一切季节人生的寒冷都是一个过程,只要你心里有盼望,那么春天会提前和太阳一起投射到心底,升起人生的希望和愿望。

    随着杜甫身体状态的越来越差,两年后,他正式踏上回家的旅途。只是他的盘缠是预料中的够,但安史之乱对国家造成的伤害和后遗症还在,比如回乡路,受阻地方的叛乱。而杜甫竟然在路上和船上走了两年,最后病逝在湖南的一条船上。

    但是我相信他的心如同冬至后的太阳和梅花,一心向往的是安定的家乡家园,那是悲凉中不灭的希望愿望,是春天的渴望。

    那么冬至节,在传统中有几个重要的为当代人忽视的知识。

    一,冬至,不是冬天到了,是冬天的太阳最远。

    二,冬至阳生,是冬至后太阳回归,大地春天重新归来。

    你有什么要心愿对太阳祈福的,且放在冬至这天,太阳知道你的心!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阅读全文]...

2022-06-04 08:55:55
  • 江汉杜甫赏析简短(江汉这首诗赏析)

  • 杜甫
  • 杜甫在诗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说,“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可见他早在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就规划好了回家的行程。但是到了大历三年(768)秋天,杜甫还在湖北江陵、*一带漂泊。

    回到朝廷任职已不可能,北归故里又没有了希望,想到国家朝廷以致自己的身世遭遇,杜甫感到既责任重大,又无能为力。在长江和汉水之间漂泊,杜甫感慨万千,因而写下了这首《江汉》诗。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杜甫离开成都,本应该早就踏上回家的归途,但由于年老多病,在夔州又耽搁了两年。这次好不容易乘船从三峡出来了,到了开阔的江汉*原一带。

    为了生计带着一家人这样奔波,是不是就像天地之间来回觅食的沙鸥。想念家乡又回不去,没料到自己竟成了这样一个迂腐无用的穷书生。

    一切都是如此陌生,又都是那么无助。抬头向远处看,天边飘荡着些许浮云,云雾里有那孤独移动的月亮。它们没有依托,惨淡昏暗,显得格外地寂寞冷静。

    自己虽然老了,不能再为国家为百姓出力,过去“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就要成为泡影。但想起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诗句来,心里还是热血沸腾。

    在这个秋风萧瑟的时候,草木摇落凋零,自然界显得格外地萧条。但是值得庆幸的是,自己不被朝廷见用,自从离开京城长安,一路坎坷地走来,病体已经有所康复。

    古人说老马识途,杜甫此时五十六岁了,经过了岁月的风风雨雨,有了不少的人生体验。虽然自己体力不支,不能再为国家出力干活,但是提供一些经验和看法,还是可以的。

    都说杜甫是一个忠君爱国、忧国忧民的诗人,从这首诗里就可以看出杜甫这颗拳拳之心。他漂泊江湖,生活没有着落,不但没有怨恨,还一心想着报效国家和朝廷。

    这首诗以“江汉”为题,取诗歌开头两个字,就像是一首无题诗。这也就表明了作者不是在写江汉*原江陵*一带的风景,而是意在表达自己作为一个“老马”的责任。

    诗人不会忘记自己担任左拾遗、担任华州司功参军的日子,他在严武的幕府里甚至还挂职过朝廷的工部员外郎。虽然职位低微,但是他总是尽职尽责。

    他现在虽然没有得到为官的俸禄,甚至没有得到朝廷的一点音讯,但看到国家局势动荡,在不断地走下坡路,人民生活日益贫困,他心里就很难过,忧心忡忡。

    在这首诗里,杜甫既写了自己的身世飘零之感,也表现了自己的家国情怀。这正体现了杜甫这样一位文人士大夫,一位儒家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

    为了表达这样一种年老漂泊的处境和以国家苍生为己任的情怀,杜甫在诗歌中几乎句句都用到了比喻,这样就便于把抽象的思想感情形象化。

    如诗歌中的第一联,杜甫就说自己是一个“腐儒”,自己真的迂腐吗?这个比喻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杜甫用自嘲自谦来指自己的怀才不遇;二是表达一种自负,自己的家国情怀矢志不渝,能够如此坚贞的又有几人。

    接着诗歌中的“片云”两句仍然是比喻。杜甫把自己的漂泊无依,比喻成飘忽不定的浮云;把自己得不到朝廷和亲朋好友的音信与联络,看作是云层里孤独穿行的月亮。

    诗的末尾杜甫自比“老马”还是比喻。杜甫运用老马识途的典故,表明自己虽然年老多病,体力不济,但毕竟还有一定的智力和经验,还可以为苍生社稷发最后一份光和热。

    总的来说杜甫的诗歌《江汉》,通过比喻的手法,在对异乡景物的描写中,表达了自己沦落天涯孤苦无依的身世,抒发了老当益壮、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诗歌情真意切,读来令人动容。

    [阅读全文]...

2021-12-14 06:15:21
  • 关于杜甫的古诗

  • 杜甫,文学
  • 关于杜甫的古诗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杜甫的古诗大全,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3、《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5、《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6、《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7、《武侯庙》

      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

      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8、《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9、《规雁》

      东来千里客,乱定几年归。

      肠断江城雁,高高正北飞。

      10、《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1、《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

      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译

      ①万里:言月运行万里而来,又暗喻漂泊万里的诗人。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春来:今春以来。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这两句意为:运行万里而来的瞿塘峡的月亮,今春以来已经是第六次出现上弦月了。首联既交代了时间(六月初旬)和地点(瞿塘峡),又寄寓了万里漂泊、羁留难归之感。

    [阅读全文]...

2021-12-16 22:30:08
  • 杜甫古诗20首

  • 杜甫
  • 杜甫古诗20首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杜甫古诗20首,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3、《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5、《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6、《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7、《武侯庙》

      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

      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8、《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9、《规雁》

      东来千里客,乱定几年归。

      肠断江城雁,高高正北飞。

      10、《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1、《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3、《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阅读全文]...

2022-05-18 08:18:39
  • 杜甫的《佳人》古诗原文

  • 杜甫,佳人
  • 杜甫的《佳人》古诗原文

      《佳人》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讴歌的就是这种贫贱不移,贞节自守的精神。全诗文笔委婉,缠绵悱恻,绘声如泣如诉,绘影楚楚动人。“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二句深寓生活哲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杜甫的《佳人》古诗原文,一i起来看看吧。

      《佳人》

      杜甫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词句注释

      ⑴绝代:冠绝当代,举世无双。佳人:貌美的女子。

      ⑵幽居:静处闺室,恬淡自守。

      ⑶良家子:出身高贵人家的子女。此处偏指女儿。

      ⑷零落:飘零沦落。依草木:住在山林中。

      ⑸关中: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这里指长安。丧乱:死亡和祸乱,指遭逢安史之乱。

      ⑹官高:指娘家官阶高。

      ⑺骨肉:指遭难的兄弟。

      ⑻转烛:烛火随风转动,比喻世事变化无常。

      ⑼夫婿:丈夫。

      ⑽新人:指丈夫新娶的妻子。

      ⑾合昏:夜合花,叶子朝开夜合。

      ⑿鸳鸯:水鸟,雌雄成对,日夜形影不离。

      ⒀旧人:佳人自称。

      ⒁卖珠:因生活穷困而卖珠宝。

      ⒂牵萝:拾取树藤类枝条。也是写佳人的清贫。

      ⒃采柏:采摘柏树叶。动:往往。

      ⒄修竹:高高的竹子。比喻佳人高尚的节操。

      白话译文

      一位容貌绝伦美丽女人,孤独地住在幽深的山谷。

      自称出身名门清白女子,飘零沦落在荒山野林中。

      当年关中一带战火连天,自己的兄弟也惨遭杀戮。

      官高禄厚又有什么用处,连骸骨都没能收进坟墓。

      世间万事险恶变化无常,万事就像那摇曳的烛光。

      薄情寡义的丈夫厌弃我,爱上貌美如玉美丽新妇。

      夜合花尚知道花开百合,鸳鸯鸟双栖不只身独宿。

      丈夫眼里只有新人笑容,哪听得到我的悲伤啼哭。

      大山里的泉水清澈明亮,出山后泉水就染上污浊。

      等待侍女变卖珍珠回来,牵起藤萝修补破漏茅屋。

      不去采摘鲜花装饰鬓发,喜爱翠柏坚贞尽情摘采。

      寒风吹动我薄薄的.衣衫,日落黄昏我斜倚着青竹。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季,安史之乱发生后的第五年。乾元元年(758年)六月,杜甫由左拾遗降为华州司功参军。第二年七月,他毅然弃官,拖家带口,客居秦州,在那里负薪采橡栗,自给度日,《佳人》就写于这一年的秋季。关于这首诗的作意,一向有争论。有人认为全是寄托,有人则认为是写实,但大部分折衷于二者之间。

      在作此诗之前,杜甫被迫辞掉华州司功参军职务,为生计所迫,携带妻子,翻山来到边远的秦州。杜甫对大唐朝廷,竭忠尽力,丹心耿耿,最后却落得弃官漂泊的窘境。即便是在关山难越、饥寒交迫的情况下,仍始终不忘国家民族的命运。这样的不*际遇,这样的高风亮节,和诗中女主人公是很相像的。所以,作者借他人之酒以浇胸中块垒,在她的身上寄寓了自己的身世之感。清人黄生说:“偶有此人,有此事,适切放臣之感,故作此诗。”

      文学赏析

    [阅读全文]...

2021-12-18 01:36:34
  • 古诗绝句杜甫(古诗绝句杜甫全文赏析)

  • 杜甫
  • 文/ 空青

    【缘起】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应该是杜甫所有绝句中,大多数人最早接触到,印象也最深的一首了吧。

    我对这首诗的印象很深刻,第一是因为听过太多次,也见过太多次动画、朗诵等演绎形式;第二则是因为诗句中的一个黄鹂,两行白鹭给了我最初的美的启蒙。第一次清醒地认识到什么是对仗,对仗的文字能够有多美。

    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杜工部另外两首很著名的绝句,没有名字,或者名字已经失传,就叫做《绝句两首》,题材和创作时间都与上面这一首相似。

    【诗篇】

    绝句二首

    杜甫 〔唐代〕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临境】

    公元764年的春天,草长莺飞的季节。

    安史之乱早已被*定,新登基的肃宗回到长安做着焦头烂额的天子事业。

    杜甫,这位天生政治绝缘体的大诗人,因为之前开罪了朝廷,玄宗逃离长安的时候没有带着他,“天旋地转回龙驭”的时候还是没有叫他。

    朝廷从蜀中回到了长安,杜甫则继续在成都呆着,继续漂泊西南。

    764年算是杜甫一生中比较安定的时间段,住在成都草堂里的生活虽然不算富裕,但至少衣食无忧,这就已经好过杜甫所经过的大多数年头了。

    生活既然安定,杜甫的心也稍稍安定下来一点。政治上的一点念想虽然没有完全磨灭,但至少被生活的热情压下去很多。

    所以他静下心来,去观察身边的一切,去与大自然做亲密的接触。但是,杜甫是见过开元盛世的人,哪能忘记的了长安?

    764年的一整个春天,杜甫过得很开心,但到了暮春,一些伤感的情绪便悄然而至。其心境之变化,就体现在这两首诗中。

    【诵析】

    两首诗里,第一首大家应该更熟悉一点,因为写得很接地气,通俗自然,一派天真。

    这一首诗也比较特别,四句下来纯是写景,没有一句是写自己情感的。

    迟日,快要落山的太阳,天边映红一片的晚霞映照着蜀中壮丽山河。杜甫的草堂又恰好坐落在江边,对远山之茫茫,观江水之汤汤,江山之丽色,尽收眼底。

    这一句的视角比较阔大,第二句,杜甫又将目光收束回来,到生活中一些细小的美好上了。

    天色已晚,在白天艳丽万端的花儿也谢了芬芳。那些个姹紫嫣红的颜色褪去,但空气里还存有香气,那是百花白日争艳的证据。

    晚风吹来,带来丝丝清凉的香气,也带来独属于春天的美好享受。

    这两句的主角,分别是山水和花草,还没有生物的出现。到下面两句,生物出场了。

    江边暖暖地泥地里,“融”着忙于做窝的飞燕子;沙子也暖和,几只鸳鸯悠悠闲闲成双成对地睡在其中。

    这两句的出现,就仿佛一件即将完成的《晚春江岸图》被画上了最点睛的两笔,一笔燕子,一笔鸳鸯,整个画面立刻就变得鲜活起来。

    而且,燕子与鸳鸯出现在这里还有一个任务,就是作为作者的代言人。

    它们活得如此滋润逍遥,杜甫此时的心境也就可想而知

    到第二首诗中,杜甫的心态发生了些许变化,也映衬着季节从初春到暮春的变化。

    第一句依旧是写景。

    江水呈现深绿色,更映衬着鸟儿洁白如天使;山*葱,几朵春花艳色深红,似乎将要燃尽的火苗。

    “山青花欲燃”,用现代的眼光看这句话,我最先想到的是蔷薇花爬满中世纪城墙的样子,墙是深褐色,叶子深绿,花儿深红,一看就很复古的感觉。

    暮春的感觉,和我们所谓“复古”应该很像。

    第二句里,杜甫选择了直抒胸臆的手法,不再借谁之口。

    眼看着今年春天又要过去了呀,老天爷,到底何时才是我回到长安的日子呢?

    蜀地优美的山水景色,草堂无忧无虑的养老生活,这一切都改变不了杜甫一代诗中圣哲的执念。

    他想要回长安,想要做官,想要为黎民百姓做事,想要带领国家重回正轨。

    哀哉,诗圣;

    壮哉,诗圣。

    美是人生的意义,诗歌是「美」的精华。

    我是空青,天空的空,青莲的青,是矿石亦是中药。

    每天分享唐诗之美。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会立即删除!

    你的关注与评论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阅读全文]...

2021-11-29 01:21:12
当前热门
杜甫江汉的古诗文题目 - 句子
杜甫江汉的古诗文题目 - 语录
杜甫江汉的古诗文题目 - 说说
杜甫江汉的古诗文题目 - 名言
杜甫江汉的古诗文题目 - 诗词
杜甫江汉的古诗文题目 - 祝福
杜甫江汉的古诗文题目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