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惠崇春江晚景的古诗和意思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惠崇春江晚景的古诗和意思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惠崇春江晚景的古诗和意思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惠崇春江晚景的古诗和意思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惠崇春江晚景之鸭戏图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唐诗宋词作为传统文化的巅峰之作,对于每个国人来说都是耳熟能详的。唐诗有李白宋词有苏轼,作为北宋最出名的网红,苏轼在诗、词、文、书、画方面的造诣都是非常的高。而他这首《惠崇春江晚景之鸭戏图》就入选到部编教材小学三年级下的语文课文。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1085年苏轼看到僧人惠崇画的两幅《春江晚景》而做的题画诗。诗中描绘得是画中春意来临所展示出来的桃花盛开绿色盎然,小动物们(鸭子和河豚)开始享受春天暖意的情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两相映衬的抒发了两位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而想要读懂这首清新舒畅的诗,就要从更深的角度去挖掘。
1085年,元丰八年四月,宋神宗驾崩,九岁的赵煦继位是为宋哲宗。因皇帝年龄较小,朝廷暂时由代表保守势力的高太后摄政。之后,新*化被废除恢复旧制,并开启了朝廷人员的大调整,启用司马光为首的旧党,打压王安石为首的*。
而同样的在1085年,也是苏轼最为折腾的一年。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于1085年正月十五到达宿州(安徽宿州市),并作了一首《南乡子·宿州上元》词,“能使江东归老客”表达了东归修养不再仕途的愿望,并上书朝廷东归宜兴休养。然而,刚到宜兴没多久,就因为朝廷变动重新启用只能继续当官,上任登州(山东蓬莱)。
如果说上半年的苏轼是折腾憋屈回乡赋闲,那下半年对于他来说,则是复官升职忙碌快活的时间。刚到登州没多久,就又升官至礼部郎中,到汴京任职。从登州到汴京,一直升迁一路访友一段快乐,并为汴人尹白能够用墨画花,赋诗《墨花并叙》。
在汴京期间用连升*来说苏轼并不为过。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的他,在中央半个月就升职为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再升任中书舍人,而后又升任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回归中央系统,对于苏轼来说,如沐春风万事皆感顺意,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看到惠崇的名画《春江晚景》,非常喜爱就写出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画已经失传而诗却留存了下来,我们也只能通过诗来想象画的意境。这首诗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美景,由*及远,层次分明。整首诗读起来让人感觉到春暖花开的春色,生机勃勃的春意,清新舒畅的春风。
“竹外桃花三两枝”,映入眼帘的就是竹林,透过翠丽的竹林,看到了三两枝粉红色的桃花在争相绽放。最能说明春天的颜色就是绿色和红色,这个在诗中通过竹和桃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了。万物回春,桃花怒放,春机无限。
“春江水暖鸭先知”,透过竹林和桃花,是一条美丽的江河,一群鸭子在江面上嬉戏游泳。一个“暖”字,道尽了春天回暖的气息,别的动物还在窝里过冬呢,鸭子却已经感受到了春天的到来,在江河里尽情戏耍。通过动物的敏感,来进一步阐释早春到来冰雪融化江水回暖的春意。诗人强幼安的诗句“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提炼叶落知秋的道理是一样的。
“蒌蒿满地芦芽短”,江河的两边已经长满了绿色的蒌蒿,芦苇也长出了鲜嫩的芦芽。再次通过蒌蒿和芦芽的生长,来进一步说明春天到来绿满画,春回大地万物生长的规律。
“正是河豚欲上时”,为了能够更好的衬托春天的到来,苏轼把想象中的河豚融入到了画的意境当中,“正是”、“欲上”这两个词就点明了,这个时间点正是河豚要逆流而上到咸淡水区域产卵的季节,并引人发想河豚成群嬉戏跳跃江面上的情景。
一幅春江晚景,苏轼以诗歌的形式把早春描绘得有声有色,引人入胜。而画里诗外,却也隐藏着苏轼另外的一番景象,我们来细细品一下。
《惠崇春江晚景》,如果你纯粹地把这首诗认为只是咏春就大错特错了。苏轼只是借用惠崇《春江晚景》的画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诗里诗外无不透露这苏轼的性格、心情和喜好。
苏轼是很擅长通过诗词来展现自己的性格的。在《定风波》中以“一蓑烟雨任*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来显示自己的洒脱;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来显示自己的豪放;在《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中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来显示自己的超然。当然,也会在《水调歌头》中以“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来显示自己的无奈。
在这首诗当中,苏轼更是将对早春的欢迎和喜悦显示的一览无遗。对于苏轼来说,这里面的早春含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自己的政治生涯迎来了第二个春天,在汴京连升*,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二是能够和三五好友在一起春花秋月吟诗作词,未尝不是人生一大快事;三是看到自己真正喜欢的绘画,忍不住做了一首题画诗。
神情洒脱意气奋发的苏轼通过这两首题画诗,来展示自己的心情和喜好。以喜迎早春的诗句,既向惠崇致敬,又抒发自己的志向,还引发了*源源不断的追捧,真是一举多得。
苏轼在《春江晚景鸭戏图》除了表现自己的春风得意外,还把自己生*喜欢的东西也都融合在里面了,简单的概括就是:佛、画、诗、吃。
苏轼和佛家一直都有密切的往来,流传最广的就是他和佛印的故事。惠崇作为宋朝初期最出名的僧人,写诗作画都非常的精通,肯定是苏轼最想结交的朋友。而在汴京的时候(另外有一种说法是这两首诗是苏轼在江阴所做),苏轼也得闲约上朋友一起去欣赏神交已久的画作,故而能够留下这千古名作。特别说明下,现在还在流传的关于苏轼和惠崇“心存牛粪还是如来”的戏语是不存在的,苏轼出生的时候惠崇已经圆寂20年了,所以这段话只能是苏轼自己的“梦话”了。
诗画本一家,有诗必有画,苏轼就曾经提出了:“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书摩诘蓝田烟雨图》)的说法。本身就是诗、词、画上都有出色的表现苏轼,看到惠崇的名作后就喜不自禁的为那两幅画题诗,这才是苏轼的所作所为。
而在这首诗里面最明显的就是吃了,作为美食家(吃货)的苏轼,怎么能不在自己的得意之作上留下和吃相关的东西呢。我们先来数落一下有哪些吃的:竹代表着竹笋,桃花代表着桃子,鸭子是很好地食材,而真正的美味就是河豚了。宋人严有翼在《艺苑雌黄》就提到“但用蒌蒿、荻笋即芦芽、菘菜三物”烹煮河豚是最好的。而这蒌蒿芦芽在诗的后两句就都有涉及了。所以说这首诗整篇都是在写吃的,你感觉到了吗?
《惠崇春江晚景》流传的很广,很多都是说这首诗是描写早春最好的诗歌之一,而忽略了文章所真正要表现的思想和用意。苏轼在这首诗歌里面既展示了惠崇画作的生动美妙,也展示了自己的春风得意,顺便把自己喜欢吃的菜品也展示出来。
一首好的诗歌,我们肯定要结合诗歌所在的历史朝代和创作时间,以及诗人的性格爱好去做分析,才能够更好的理解诗歌本身的意思。回到1085年,我们和苏轼一起站在惠崇的《春江晚景》旁,一起去看苏轼的提笔成诗挥墨成虹,一起去感受苏轼的豪放自如意气奋发。
古代的诗人寥若晨星,古代的绝句古诗如汪洋大海。这些经典,永久流传,启迪我们的前先之路。好句摘抄网为您收集《惠崇春江晚景的诗意》,推荐这些经典的古诗绝句。
惠崇春江晚景的诗意
《惠崇春江晚景》
作者:苏轼
原文: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注释:
1、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这两诗是作者元丰八年春天在靖江欲南返时江边情景的写照。
诗意: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
赏析:
惠崇是个和尚,宋代画家。这首诗是苏轼题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晚景》上的。惠崇原画已失,这首诗有的版本题作《春江晚景》,现已无从考证。
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通过诗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此时河豚正是上市的好时节,可以在市场上销售了。
好的题画诗,既要扣合绘画主题,又不能拘于画面内容,既要能再现画境,同时又能跳出画外,别开生面,离开绘画而不失其独立的艺术生命。苏轼这首诗可以说做到了这一点。诗的前三句咏画面景物,最后一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整首诗又如同诗人即景言情,当下所得,意象妙会而自然。说前三句再现画境,其实两者也不全然等同。第二句中水暖(温度)、鸭先知(知觉)云云,是不能直接画出的。诗能描写如画,诗咏物性物理又过于画。这是因为绘画属于视觉艺术,而诗是语言艺术,有着表现上的绝对自由。最后一句进一步发挥联想,在前三句客观写景的基础上作出画中景物所属时令的判断,从而增添了南方风物之美的丰富感觉,这更是画所不能的。有关河豚的应时风味,梅尧臣《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一诗写首: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欧阳修《六一诗话》说:河豚常出于春暮,群游水上,食柳絮而肥,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苏轼的学生张耒在《明道杂志》中也记载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但用蒌蒿、荻笋(即芦芽)、菘菜三物烹煮,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由此可见,苏轼的联想是有根有据的,也是自然而然的。诗意之妙,也有赖于此。
诗人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
然后,诗人由江中写到江岸,更细致地观察描写初春景象:由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润,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了,芦芽儿吐尖了;这一切无不显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怜爱。诗人进而联想到,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引人更广阔地遐想。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
ju.51tietu.net延伸阅读
惠崇春江晚景古诗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注释:
1、惠崇:北宋名僧能善画,《春江晚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
赏析:
惠崇是个和尚,宋代画家。这首诗是苏轼题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晚景》上的。惠崇原画已失,这首诗有的版本题作《春江晚景》,现已无从考证。
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通过诗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此时河豚正是上市的好时节,可以在市场上销售了。
好的题画诗,既要扣合绘画主题,又不能拘于画面内容,既要能再现画境,同时又能跳出画外,别开生面,离开绘画而不失其独立的艺术生命。苏轼这首诗可以说做到了这一点。诗的前三句咏画面景物,最后一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整首诗又如同诗人即景言情,当下所得,意象妙会而自然。说前三句再现画境,其实两者也不全然等同。第二句中水暖(温度)、鸭先知(知觉)云云,是不能直接画出的。诗能描写如画,诗咏物性物理又过于画。这是因为绘画属于视觉艺术,而诗是语言艺术,有着表现上的绝对自由。最后一句进一步发挥联想,在前三句客观写景的基础上作出画中景物所属时令的判断,从而增添了南方风物之美的丰富感觉,这更是画所不能的。有关河豚的应时风味,梅尧臣《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一诗写首: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欧阳修《六一诗话》说:河豚常出于春暮,群游水上,食柳絮而肥,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苏轼的学生张耒在《明道杂志》中也记载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但用蒌蒿、荻笋(即芦芽)、菘菜三物烹煮,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由此可见,苏轼的联想是有根有据的,也是自然而然的。诗意之妙,也有赖于此。
诗人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
然后,诗人由江中写到江岸,更细致地观察描写初春景象:由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润,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了,芦芽儿吐尖了;这一切无不显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怜爱。诗人进而联想到,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引人更广阔地遐想。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
春江晚景的诗意
《春江晚景》
作者:张九龄
原文:
江林多秀发,云日复相鲜。
注释:
1、秀发,枝叶繁茂,花朵盛开。语出《诗大雅生民》:实发实秀。
赏析:
张九龄喜欢清澹的景色,一般是色调素洁,如月光、白云、青山、淡水,他的笔下没有浓艳的景物。而且喜欢远远地观照,在远景中体味某种超然的情怀。胡应麟说曲江清而澹(《诗薮》外编卷四),确实抓住了他的特点。另外张九龄在被贬所作的诗基本上不悲伤,往往充满了对美和理想的憧憬,显示出一种潇洒飘逸的情趣。
《春江晚景》这首诗写旅途中春日的繁花佳气令人心醉。首联写景,江畔林木茂盛,花儿盛开;天上云朵落日相辉映。景象明丽。虽然化用谢灵运诗句,但是没有谢的玄气和故作高深,非常自然,仿佛信口吟来,令人感到亲切。
三四句用虚笔。征行逢此佳景,惊喜之情顿生。自觉春思渺然,赏心自得,其中佳趣,莫可言传。此两联只写情而景在其中。落句再补写春江景色,而眇然意自见。
尾联复写春江景色,日落西山,整个江面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水面泛着金光。飘落的花瓣伴着晚霞洒落在渡口的客船上,这样一幅绮丽迷人的景象,怎不让人赞叹。结句,以景物收束,余韵不尽,留下了美好的遐想。
胡震亨评论说,张诗结体简贵,选言清冷,如玉磬含风,晶盘盛露,故当于尘外置赏(《唐音癸签》卷五)。这种看法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张九龄确可称为盛唐神韵诗派的开山作家,一出手就区别于六朝清远诗人,为后来的盛唐山水田园派树立了标范。
古诗绝句就是这样经典,凝练,内心顿生无限的情怀。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绝句和古诗吗,请欣赏惠崇春江晓景的古诗词。
注释
①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②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③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④上:指逆江而上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
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
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视频赏析
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的意思古诗词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这些可都是烹调河豚的好佐料,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的意思古诗词,希望大家喜欢。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的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
诗的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视觉由远及*,即从江岸到江面。江上春水荡漾,好动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玩。“鸭先知”侧面说明春江水还略带寒意,因而别的动物都还没有敏感到春天的来临,这就与首句中的桃花“三两枝”相呼应,表明早春时节。
诗的'三四两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两句诗仍然紧扣“早春”来进行描写,那满地蒌蒿、短短的芦芽,黄绿相间、艳丽迷人,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
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题画诗。作者因为懂画、会画,所以他能紧紧抓住惠崇这幅《春江晚景》的画题画意,仅用桃花初放、江暖鸭嬉、芦芽短嫩等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早春江景的优美画境。尤其令人叫绝的是“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一句,他把画家没法画出来的水温冷暖,描绘得如此富有情趣、美妙传神!此外,他的高妙还表现在幽默的想象上,他能看到画外,以画上并没有的“河豚欲上”,来点染初春的气息,深化画中的意境。如果说惠崇的画是“画中有诗”的话,那么这首诗便是“诗中有画”了。难怪它能作为一首人人喜爱的名诗而传诵至今!
这首诗写的是苏轼在花开时节与友人赏花时的所见。首句写白天的海棠,“泛崇光”指海棠的高洁美丽。第二句写夜间的海棠,作者创造了一个散发着香味、空空蒙蒙的、带着几分迷幻的境界。略显幽寂,与海棠自甘寂寞的性格相合。后两句用典故,深夜作者恐怕花睡去,不仅是把花比作人,也是把人比作花,为花着想,十分感人,表明了作者是一个性情中人。作者要烧红烛陪伴、呵护海棠,另一方面创造了一种气氛,让海棠振作精神,不致睡去。后两句极赋浪漫色彩。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认为此诗“造语之工”“尽古今之变”。
惠崇春江晚景古诗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北宋文学家苏轼题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创作的组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惠崇春江晚景古诗,希望对你有帮助。,希望对你有帮助。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lóu hāo)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及注释】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1、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晚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2、蒌蒿:一种生长在洼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茎高四、五尺,刚生时柔嫩香脆,可以吃。(字典解释: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可入药)
3、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4、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5、上:指鱼逆江而上。
【赏析】
惠崇是个和尚,宋代画家。这首诗是苏轼题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晚景》上的。惠崇原画已失,这首诗有的'版本题作《春江晚景》,现已无从考证。
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通过诗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此时河豚正是上市的好时节,可以在市场上销售了。
好的题画诗,既要扣合绘画主题,又不能拘于画面内容,既要能再现画境,同时又能跳出画外,别开生面,离开绘画而不失其独立的艺术生命。苏轼这首诗可以说做到了这一点。诗的前三句咏画面景物,最后一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整首诗又如同诗人即景言情,当下所得,意象妙会而自然。说前三句再现画境,其实两者也不全然等同。第二句中“水暖”(温度)、“鸭先知”(知觉)云云,是不能直接画出的。诗能描写如画,诗咏物性物理又过于画。这是因为绘画属于视觉艺术,而诗是语言艺术,有着表现上的绝对自由。最后一句进一步发挥联想,在前三句客观写景的基础上作出画中景物所属时令的判断,从而增添了南方风物之美的丰富感觉,这更是画所不能的。有关河豚的应时风味,梅尧臣《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一诗写首:“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欧阳修《六一诗话》说:“河豚常出于春暮,群游水上,食柳絮而肥,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苏轼的学生张耒在《明道杂志》中也记载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但用蒌蒿、荻笋(即芦芽)、菘菜三物”烹煮,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由此可见,苏轼的联想是有根有据的,也是自然而然的。诗意之妙,也有赖于此。
诗人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
然后,诗人由江中写到江岸,更细致地观察描写初春景象:由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润,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了,芦芽儿吐尖了;这一切无不显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怜爱。诗人进而联想到,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引人更广阔地遐想。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
注释
①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②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③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④上:指逆江而上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
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
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搜索惠崇春江晚景的古诗意思
惠崇春江晚景的整首古诗意思
惠崇春江晚景的古诗和意思
古诗《惠崇春江晚景》的诗意
惠崇春江晚景古诗的每句意思
惠崇春江晚景的古诗和诗意
惠崇春江晚景的古诗诗意图
惠崇春江晚景的古诗注释诗意
惠崇春江晓景古诗的诗意思
惠崇春江晚景的古诗
惠春惠崇春江晚景的古诗
惠崇春江晚景爱上古诗的诗意
《惠崇春江晚景》的诗句
古诗惠崇春江晚景的画
汇龙春江晚景的古诗意思
古诗惠崇春江晚景的配画
惠崇春江晚景的古诗配画
惠崇春江晚景是谁写的古诗
惠崇春江晚景的古诗句
古诗《惠崇春江晚景》的诗句
惠崇春江晚景古诗描绘的是
惠崇春江晚景古诗有拼音的
惠崇春江晚景古诗是农村的吗
惠崇春江晚景的古诗视频
惠崇春江晚景的古诗特色
古诗惠崇春江晚景的作者
惠崇春江晚景的古诗释义
惠崇春江晚景的古诗停顿
惠崇春江晚景古诗的斜线
惠崇春江晚景的古诗的作者
豆田的古诗
古诗春江花月夜中的插曲
表达堵车时的心情的古诗
杨柳的少字古诗
不会停止脚步的古诗
描写声音的五言古诗
描写时间可贵的古诗一首
赞美劳动的古诗乡村四月草书
喜欢一人的古诗
用古诗编的歌曲
游园不值的视频和古诗
柔的四字古诗
和敕勒歌有关的古诗
高中鉴赏的20词的古诗
童年的回忆打弹珠古诗
赞文竹的古诗
一分钟背好古诗的技巧
清*乐电视里的古诗
黄溪沙的古诗意思
窗外明月光的古诗
更传统日有关的古诗
我要的是古诗的
带花的古诗大全100首带拼音
峰的古诗朗诵带手势
经典的节日古诗
夏的古诗好背吗
男主用古诗攻击的玄幻小说
跟童年有关的一首古诗
古诗的没有字幕屏幕上
孤独时见月的古诗
关于秋天的古诗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