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雪梅古诗的多音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雪梅古诗的多音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雪梅古诗的多音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雪梅古诗的多音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多音字,是指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秤是多音字吗?,欢迎阅读与收藏。
十二星座里面有一个是叫做“天秤座”的,应该说是通常被写做“天秤座”,本来这个没什么特别,但是,人们通常都会把它说成“天*座”,而实际上,“秤”这个字只有一个音:cheng(4声)。
那究竟要把他读成“天*(ping)座”,还是“天秤(cheng)座”呢?其实也不用太在意,读哪个都行,不过要看你是看着哪个字来读喔,“秤”并不是多音字,确实只有一个音,就是“cheng”。不信的话看看以下的资料,顺便了解一下“天秤座”的来源:
国际汉语标准大词典的解释:
秤
chèng
衡量轻重的器具:市~。磅~。~砣。
郑码:MFAU,U:79E4,GBK:B3D3
笔画数:10,部首:禾,笔顺编号:3123414312
辞海:
天秤宫(tian cheng gong)黄道十二宫第七宫。黄经从180—210,原居天秤座,故名。但因岁差,现已移到室女座。每年9月24日左右前后太阳到宫,时交秋分时节。然后来看看,。
天秤座的来源:(注意最后宙斯扔的东东啊)
在远古时代,人类与神都同样居住在地上,一起过着和*快乐的日子,可是人类愈来愈聪明,不但学会了建房子、铺道路,还学会勾心斗角、欺骗等等不好的恶*,搞得许多神仙都受不了,纷纷离开人类,回到天上居住。
但是在众神之中,有一位代表正义的女神,并未对人性感到灰心,依然与人类一同住在一起。不过人类却愈来愈变本加厉,开始有了战争、彼此残杀的事件发生。最后连正义女神都无法忍受,也毅然决然的搬回天上居住,但这并不表示她对人类已经彻底绝望,她依然认为人类有一天会觉悟,会回到过去善良纯真的本性。
回到天上的正义女神,在某一天与海神不期而遇,海神因为嘲笑她对人类遇蠢的信任,两人随即发生了一场激辩。辩论当中正义女神认为海神侮辱了她,必须向他道歉,海神不这么认为。说是两人僵持不下,一状告到宙斯那里。
这种情形让宙斯到很为难,因为正女神是自己的`女儿,而海神又是自己的弟弟,偏向哪能一方都不行。正当宙斯为此感到很头大时,王后适时地提出了一个建议,要海神与正义女神比赛,谁输了谁就向对方道歉。
比赛的地点就设在天庭的广场中,由海神先开始。海神用他的棒子朝墙上一挥,裂缝中就马上流出了非常美的水。随后正义女神则变了一棵树,这棵树有着红褐色的树干,苍翠的绿叶以及金色的橄榄,最重要的是,任何人看了这棵树都感到爱与和*。比赛结束,海赛心服口服的认输。
宙斯为了纪念这样的结果,就把随身携带的秤,往天上一抛,成为现今的天秤
2020年4月4日,我们迎来“清明”。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三候有三候。
一候桐始华。桐,是指白桐花。意为清明来到,白桐花开,清芬怡人。春来万物复苏,到清明时节,阳气更盛,各种各样的花竞相开放。
二候田鼠化为鹌。鹌,是指鹌鹑类的小鸟。田鼠因烈阳之气渐盛而躲回洞穴,喜爱阳气的鸟儿则开始出来活动了。田鼠为至阴之物,鸟为至阳之物。
三候虹始见。虹就是天上的彩虹,说明清明时节多雨,故而彩虹出现。
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也是国家的法定假日。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
1.扫墓祭祀
扫墓祭祖,是清明节俗的中心。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春祭大节,与清明春祭相对应的是重阳节的秋祭。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俗由来已久。
2.踏春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俗。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即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
3.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
4.插柳
明素有折柳、插柳的*俗。“柳”与“留”同音,杨柳飘悠,表达了人们的依恋之情、挽留之意。
清明既有慎终追远的感伤情怀,也有欢乐赏春的喜庆气氛。
这春日如许
你又在思念着谁?
木兰诗中的多音字辨析
木兰诗中的多音字辨析:
1、帖:
(tiě)军帖
(tiē)帖花
2、著:
(zhuó)著我旧时裳
(zhù)著作
3、骑:
(jì)胡骑
(qí)骑马
4、燕:
(yān)燕山
(yàn)燕子
5、宿:
(sù)宿舍
(xiǔ)一宿
(xiù)星宿
【拓展延伸】
木兰诗中字词用法
通假字:
①.对镜帖花黄:“帖”通“贴”,贴,粘贴.
古今异义:
①爷:古义指父亲,e.g.:卷卷有爷名;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②走:古义为跑,双兔傍地走;今义行走.
③但:古义为只,副词,e.g.: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今常用作转折连词.
④郭:古义为外城,e.g.:出郭相扶将;今仅用作姓氏.
⑤户:古义为门,木兰当户织;今义人家、门第.
⑥迷离:古义为眯着眼,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⑦十二:古义为虚数多,今义数词,十二.
一词多义:
市:a.集市,e.g.:东市买骏马;b.买,e.g.:愿为市鞍马.(名词作动词.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买:a.买(东西), e.g.:东市买骏马;b.雇,租,e.g.:欲买舟而下.
愿:a愿意,e.g.:愿为市鞍马;b希望,e.g.:愿驰千里足.
词语活用:
①“何”疑问代词作动词,是什么.问女何所思.
②“策”名词作动词,登记.策勋十二转.
③“骑”动词作名词,战马.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成语:扑朔迷离
原指难辨兔的雄雌,比喻辨认不清是男是女.现指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省略句:愿为市鞍马.(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
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②倒装句:问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装.宾语前置.)
问一声闺女想的是什么?
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历经数年,有的战死,有的活下来凯旋.
④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当着窗户对着镜子整理头发和贴上装饰.
傲雪寒梅的古诗句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傲雪寒梅的古诗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李清照《懈恋花》
2、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3、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卜算子·咏梅》
4、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5、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何逊《咏早梅》
6、任是春风不管,也曾先识东皇。——陆游《朝中措·梅》
7、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王冕《墨梅》
8、一夜相思,水边清浅横枝瘦。——陈亮《点绛唇·咏梅月》
9、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李清照《临江仙·梅》
10、古石埋香,金沙锁骨连环。——吴文英《高阳台·落梅》
11、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何逊《咏早梅》
1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其一》
13、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14、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卢梅坡《雪梅·其一》
15、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曹雪芹《咏红梅花得“红”字》
16、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陆游《梅花绝句》
17、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18、中庭多杂树,偏为梅咨嗟。——鲍照《梅花落·中庭多杂树》
19、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李商隐《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20、梅岭绿阴青子,蒲涧清泉白石,怪我旧盟寒。——崔与之《水调歌头·题剑阁》
21、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李煜《清*乐·别来春半》
22、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秦观《如梦令·春景》
23、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24、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
25、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26、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卜算子·咏梅》
27、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朱敦儒《鹧鸪天·西都作》
28、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杜耒《寒夜》
29、落梅庭榭香,芳草池塘绿。——晏几道《生查子·落梅庭榭香》
30、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柳宗元《早梅》
31、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马致远《寿阳曲·江天暮雪》
32、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辛弃疾《临江仙·探梅》
33、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道源《早梅》
34、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卜算子·咏梅》
35、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
36、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汪藻《点绛唇·新月娟娟》
37、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周邦彦《花犯·小石梅花》
38、不知*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39、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李商隐《忆梅》
40、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三首》
41、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
42、和风和雨点苔纹,漠漠残香静里闻。——律然《落梅》
43、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辛弃疾《临江仙·探梅》
44、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陆游《卜算子·咏梅》
45、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刘因《观梅有感》
46、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
47、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卜算子·咏梅》
48、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崔道融《梅花》
49、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刘克庄《落梅》
《梅花》是北宋诗人所作。表达了诗人就算处于艰难、恶劣的环境中依然能坚持操守、主张正义的意志。
王安石
qiáng jiǎo shù zhī méi
墙 角 数 枝 梅 ,
líng hán dú zì kāi
凌 寒 独 自 开 。
yáo zhí bù shì xuǎ
遥 知 不 是 雪 ,
wèi yǒu àn xiāng lái
为 有 暗 香 来 。
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⑴凌寒:冒着严寒。
⑵遥:远远地。知:知道。
⑶为(wèi):因为。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在古人吟唱梅花的诗中,有一首相当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
尤其是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更被赞为咏梅的绝唱。
林逋这人一辈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个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种梅养鹤,过着隐居的生活。所以他的咏梅诗,表现的不过是脱离社会现实自命清高的思想。
作者此诗则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却能推陈出新。你看他写的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
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
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
“墙角数枝梅”,“墙角”不引人注目,不易为人所知,更未被人赏识,却又毫不在乎。“墙角"这个环境突出了数枝梅身居简陋,孤芳自开的形态。体现出人所处环境恶劣,却依旧坚持自己的主张的态度。
“凌寒独自开”,“独自”,语意刚强,无惧旁人的眼光,在恶劣的环境中,依旧屹立不倒。体现出诗人坚持自我的信念。
“遥知不是雪”,“遥知”说明香从老远飘来,淡淡的,不明显。诗人嗅觉灵敏,独具慧眼,善于发现。“不是雪”,不说梅花,而梅花的洁白可见。意谓远远望去十分纯净洁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诗意曲折含蓄,耐人寻味。暗香清幽的香气。
“为有暗香来”,“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气,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气谯溢。
首二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末二句写梅花洁白鲜艳,香气远布,赞颂了梅花的风度和品格,这正是诗人幽冷倔强性格的写照。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梅花古诗原文拼音
《梅花》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变法的新主张被推翻,两次辞相两次再任,放弃了改革时候所作。借梅花的高洁来比喻自己。
qiángjiǎoshùzhīméi
墙角数枝梅,
línghándúzìkāi
凌寒独自开。
yáozhíbùshìxuǎ
遥知不是雪,
wèiyǒuànxiānglái
为有暗香来。
拓展阅读
《梅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
1、认知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2)了解梅花独具的顽强性格。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浏览网页,获取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朗读古诗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体会作者对梅花坚韧精神的赞美。
(2)培养学生学*顽强精神的意识。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古诗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宝贵财富。它的特点是用字准确,语言精练,讲究韵律,形象生动。《梅花》这首诗是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王安石所作。全诗仅20字,却写出了梅花独处墙角、凌寒独放、色洁如雪、幽香清远的特点。赞美了梅花倔强坚贞的性格。
2.教学重点难点:弄懂每个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对象分析
本堂课的授课对象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在语文学*上养成了一定的学**惯,掌握了一些学*的方法,但是古诗学*对于他们而言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在本堂课中,学生通过网页的浏览学*,既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又能培养学*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策略及教学设计
主要采用合作学*和自主学*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网络信息资源,完成对教学重点的意义建构。并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进行能力的训练和学**惯的培养。
五、教学媒体设计
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授课。利用网络视频播放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掌握难点。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启发谈话,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说说看,你们喜欢什么花并说说喜欢的理由。有这样一种花,古往今来,许多文学家、诗人都写过赞美它的文章,它就是梅花。诗人王安石就写过《梅花》这首诗。这节课前,同学们都浏览了关于这篇课文的网页,做了预*工作。谁来说说你都了解了哪些内容?
2、今天我们一起来进一步欣赏理解《梅花》这首诗。
二、深入学*,理解课文。
1、出示墙角的梅花图,指名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这两句诗中,你们有哪些词不理解?
3、生回答后,教师出示:数枝、凌、寒、独自
4、要求学生分组学*,教师随机指导。
5、指导学生交流。
6、在数九寒天,其他的花朵都因为畏惧寒冷而凋谢了,可墙角的几枝梅花却冒着严寒盛开着,这说明了梅花具有怎样的精神呢?
7、指导朗读。
8、作者看到洁白的梅花在严寒中开放,联想到什么呢?
9、教师随机个别指导。
10、指导交流。
11、指导朗读。
12、播放音乐激**感。
辨别多音字的方法和技巧
导语:多音字都有哪些辨别的方法技巧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写作基础知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们只要进行阅读,就会遇到多音字。据初略统计,《新华字典》中所列多音字有六百多个,《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所收的3500个常用字中,多音字占13.65%。个别字的读音有四五个之多。如“差”有4个读音,在“差别、差错、差额、差价”和“差强人意、差可告慰”这些词语中读chā,在“差生、差劲、差不离”这一类词语中读chà,在“出差、差遣、差旅费”这一类词语中读chāi,在“参差”中又读cī。如“和”字有hé、hè、hú、huó、huò五个音。这给学*汉字的读音带来了困难。因此,不少人难免读错。
从历年高考字音题看,多音字的考查一向是“重头戏”,因此,在高三复*迎考中,多音字的复*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但是,多音字数量多,辨别起来颇为棘手。怎么掌握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呢?多音字的读音有没有规律可以遵循呢?
从多音字的形成原因看,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同义多音字,如“剥”可读作bāo,“剥花生、剥皮”,组成词后读作bō,“剥夺、剥削、剥离、剥蚀”。两者的意义并没有多大区别。一类是多义多音字如“相”作名词“相貌”时读作xiànɡ,作动词“相亲”时一般读作xiānɡ,作副词时也读作xiānɡ。
在辨别多音字时,分清类别不仅可以很快区分读音,而且可以加强记忆。
了解了类别后,我们可按类别来分析原因。
一、同义多音字
同义多音字形成多音的'原因有:
1、单用与组成词,读法不同。
如前面提到的“剥”单用时读作bāo,“剥花生、剥皮”,组成词后读作bō,“剥夺、剥削、剥离、剥蚀”。“削”单用时读作xiāo,如“削面、削铅笔、削苹果”,组成词后读作xuē,如“瘦削、削发、削减、削弱、削足适履”。又如薄báo(限于单用)薄纸穿得太薄;bó(用于合成词)薄弱刻薄轻薄。逮d?i(限于单用)逮老鼠逮蜻蜓;dài(用于合成词)逮捕。使用情况不同,读音也不同,读音有区别用法的作用。
这类多音字数量很小,但使用频率很高,读错率也高,而且不容易从字义上辨别。明白了应该从用法上去区别,掌握起来就容易了。
2、书面语的读音和口语的读音不同。
有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分别适用于不同的语体,——在书面语言中,往往用在复音词和成语中一个读法,在口语中往往当单音词用,或在反映日常生活的某些复音词中,又是一个读法。例如:
给:有两个读音,在“供给”、“给养”、“家给人足”中读jǐ,这是书面语;在“拿给他”、“让我给忘了”中读gěi,这是口语。
熟:有两个读音,在“熟悉”、“深思熟虑”中读shú,这是书面语;在“熟透了”、“烧熟了”中读shoú,这是口语。
落:有三个读音。在“落差”、“失魂落魄”中读luò,这是书面语;在“落枕”、“没着没落儿”中读lào,在“丢三落四”、“落下一大截儿”中读là,这些都是口语。
其他如:(1)薄(书)bó薄弱、单薄、淡薄、日薄西山、薄利多销(口)báo被子盖的太薄了(2)剥(书)bō剥削、剥夺、盘剥(口)bāo他干活儿没有说,褪毛、剥皮全不含糊(3)差(书)chā差别、差价、差额、阴错阳差、差强人意
cī参差不齐、犬牙差互(口)chà差不多、差一块、就差你一个、真差劲
chāi差事、当差、信差、受人差遣(4)澄(书)chéng湖水澄清、澄清是非(口)dèng这水不澄清了不能喝(5)逮(书)dài逮捕、力有未逮(口)dǎi逮兔子、不知道上哪儿逮他去(6)给(书)jǐ供给、配给、补给、给养、给予、家给人足(口)gěi拿给他、给大家服务、让我给忘了(7)嚼(书)jué咀嚼、过屠门而大嚼(口)jiáo细嚼慢咽、咬文嚼字、味同嚼蜡(8)壳(书)qiào地壳、甲壳、金蝉脱壳(口)ké外壳儿、乌龟壳儿、脑壳(9)勒(书)lè勒令、勒索、悬崖勒马、勒石记功(口)lēi把绳子勒紧一点儿(10)露(书)lù露骨、露天、原形毕露、崭露头角(口)lòu露头、露脸、露相、露马脚(11)落(书)luò落差、落点、着落、回落、失魂落魄(口)lào落枕、没着没落儿
là丢三落四、落下东西了、落下一大截儿(12)翘(书)qiáo翘首以待、翘楚(口)qiào翘尾巴(13)塞(书)sè阻塞、不塞不流、敷衍塞责
sài要塞、边塞、出塞、塞翁失马(口)sāi活塞、瓶塞、乱塞一气、塞得严严实实(14)厦(书)xià厦门(口)shà高楼大厦、前廊后厦、巨宅广厦(15)熟(书)shú熟悉、成熟、深思热虑、熟视无睹(口)shóu烧熟了、熟透了(16)削(书)xuē剥削、削减、瘦削、日削月割(口)xiāo削梨、削球、切削、削铅笔
这类多音字语体不同,读音不同,读音有区别语体的作用,只要搞清楚它们是用于书面语还是用于口语,即可知道它们的读音。
这两种原因很多时候可以吻合,记住了一种也就记住了两种。
中国五千年悠久文化,产生了许多的文字与文体,其中最有特色的,高度凝炼的便是诗歌,一首诗,就是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古诗散发出一种难以抗拒的魅力!
雪
朝代:唐 代 ‖ 作者:罗 隐
原文: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译文:
都说瑞雪兆丰年,丰年情况将如何?
长安城里有穷人,我说瑞雪不宜多。
注释:
⑴尽:全。道:讲,说。丰年瑞:瑞雪兆丰年。
⑵若何:如何,怎么样。
⑶宜:应该。
赏析:
题目是“雪”,诗却非咏雪,而是发了一通雪是否瑞兆的议论。绝句长于抒情而拙于议论,五绝篇幅极狭,尤忌议论。作者偏用其短,看来是有意造成一种特殊的风格。
瑞雪兆丰年。辛勤劳动的农民看到飘飘瑞雪而产生丰年的联想与期望,是很自然的。但眼下是在繁华的帝都长安,这“尽道丰年瑞”的声音就颇值得深思。“尽道”二字,语含讥讽。联系下文,可以揣知“尽道丰年瑞”者是和“贫者”不同的另一世界的人们。这些安居深院华屋、身袭蒙茸皮裘的达官显宦、富商大贾,在酒酣饭饱、围炉取暖、观赏一天风雪的时候,正异口同声地大发瑞雪兆丰年的议论,他们也许会自命是悲天悯人、关心民生疾苦的仁者呢!
正因为是此辈“尽道丰年瑞”,所以接下去的是冷冷的一问:“丰年事若何?”即使真的丰年,情况又怎样呢?这是反问,没有作答,也无须作答。“尽道丰年瑞”者自己心里清楚。唐代末叶,苛重的赋税和高额地租剥削,使农民无论丰歉都处于同样悲惨的境地。“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山前有熟稻,紫穗袭人香。细获又精舂,粒粒如玉珰。持之纳于官,私室无仓箱”。这些诗句对“事若何”作出了明确的回答。但在这首诗里,不道破比道破更有艺术力量。它好象当头一闷棍,打得那些“尽道丰年瑞”者哑口无言。
三、四两句不是顺着“丰年事若何”进一步抒感慨、发议论,而是回到开头提出的雪是否为瑞的问题上来。因为作者写这首诗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抒写对贫者虽处丰年仍不免冻馁的同情,而是向那些高谈丰年瑞者投一匕首。“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好象在一旁冷冷地提醒这些人:当你们享受着山珍海味,在高楼大厦中高谈瑞雪兆丰年时,恐怕早就忘记了这帝都长安有许许多多食不果腹、衣不蔽体、露宿街头的“贫者”。他们盼不到“丰年瑞”所带来的好处,却会被你们所津津乐道的“丰年瑞”所冻死。一夜风雪,明日长安街头会出现多少“冻死骨”啊!“为瑞不宜多”,仿佛轻描淡写,略作诙谐幽默之语,实际上这里面蕴含着深沉的愤怒和炽烈的感情。*缓从容的语调和犀利透骨的揭露,冷隽的讽刺和深沉的愤怒在这里被和谐地结合起来了。
雪究竟是瑞兆,还是灾难,离开一定的前提条件,是很难辩论清楚的,何况这根本不是诗的任务。诗人无意进行这样一场辩论。他感到憎恶和愤慨的是,那些饱暖无忧的达官贵人们,本与贫者没有任何共同感受、共同语言,却偏偏要装出一副对丰年最关心、对贫者最关切的面孔,因而他抓住“丰年瑞”这个话题,巧妙地作了一点反面文章,扯下了那些“仁者”的假面具,让他们的尊容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诗里没有直接出现画面,也没有任何形象的描绘。但读完了全诗,诗人自已的形象却鲜明可触。这是因为,诗中那些看来缺乏形象性的议论,不仅饱含着诗人的憎恶、蔑视、愤激之情,而且处处显示出诗人幽默诙谐、愤世疾俗的性格。从这里可以看出,对诗歌的形象性是不宜作过分偏狭的理解的。
作者简介:
罗 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三年)去世,享年77岁。
《梅花》一文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便是这样的人。
qiáng jiǎo shù zhī méi
墙 角 数 枝 梅 ,
líng hán dú zì kāi
凌 寒 独 自 开 。
yáo zhí bù shì xuǎ
遥 知 不 是 雪 ,
wèi yǒu àn xiāng lái
为 有 暗 香 来 。
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王安石变法的新主张被推翻,两次辞相两次再任,放弃了改革。这首是王安石罢相之后退居钟山后所作。
拓展阅读
王安石的点评
从诗体说来,王安石的古体诗虽然多用典故,好发议论,但像《明妃曲》、《桃源行》篇,立意新颖,充满着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律诗则用字工稳,对偶贴切,但有时亦不免失于过分雕琢。五绝和七绝尤负盛誉,“王半山备众体,精绝句”(《寒厅诗国话》),“荆公绝句妙天下”(《艇斋诗话》)。他的诗对当代和后世都有影响,被称为“王荆公体”(严羽《沧浪诗话》)。
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为绝唱。东坡见之,叹曰:“此老乃野狐精也!”作:“登临送目,正故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遗曲。”其中,不少是在变法途中写的,来激励自己。
梅的简介
梅(学名:Armeniaca mume Sieb.):小乔木,稀灌木,高4-10米;树皮浅灰色或带绿色,*滑;小枝绿色,光滑无毛。叶片卵形或椭圆形,叶边常具小锐锯齿,灰绿色。花单生或有时2朵同生于1芽内,直径2-2.5厘米,香味浓,先于叶开放;花萼通常红褐色,但有些品种的花萼为绿色或绿紫色;花瓣倒卵形,白色至粉红色。果实*球形,直径2-3厘米,*或绿白色,被柔毛,味酸;果肉与核粘贴;核椭圆形,两侧微扁。花期冬春季,果期5-6月。2n=16,24。
梅原产中国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无论作观赏或果树均有许多品种。许多类型不但露地栽培供观赏,还可以栽为盆花,制作梅桩。鲜花可提取香精,花、叶、根和种仁均可入药。果实可食、盐渍或千制,或熏制成乌梅人药,有止咳、止泻、生津、止渴之效。梅又能抗根线虫危害,可作核果类果树的砧木。
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
雪梅古诗的多音字
雪梅古诗里的多音字
墨梅古诗里的多音字
墨梅古诗中的多音字
江雪中的古诗多音字都
倒的多音字古诗
还有多音字的古诗
蜂的古诗里的多音字
带有多音字的古诗
古诗山行里的多音词
古诗的古是不是多音字
马诗的古诗的多音字
古诗二册的多音字有多少
现代古诗的多音字
鹿柴古诗的多音字
古诗风中的多音
草古诗里的多音字
山行古诗的多音字
嫦娥古诗的多音字
英英学古诗的多音字
古诗牧童的多音字
春曰古诗里的多音字
对于古诗的多音字
山形古诗的多音字
牧童古诗的多音字
儿子多音字的古诗
古诗里多音字星字的
有多音字的句子
多音字的句子
古诗中的多音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