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古诗三百首的滁州西涧

关于嗯古诗三百首的滁州西涧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嗯古诗三百首的滁州西涧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嗯古诗三百首的滁州西涧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嗯古诗三百首的滁州西涧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47) 语录(3) 说说(6) 名言(675) 诗词(604) 祝福(2k+) 心语(95)

  • 滁州西涧古诗翻译及赏析

  • 滁州西涧古诗翻译及赏析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滁州西涧古诗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滁州西涧》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韦应物。其古诗全文如下: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前言】

      《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写景七言绝句。作者任滁州剌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诗里写的虽然是*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还蕴含了诗人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与忧伤情怀,也就是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的不*。

      【注释】

      ⑴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

      ⑵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⑶独怜:唯独喜欢。

      ⑷幽草:幽谷里的小草。幽,一作“芳”。

      ⑸生:一作“行”。

      ⑹深树:枝叶茂密的树。深,《才调集》作“远”。树,《全唐诗》注“有本作‘处’”。

      ⑺春潮:春天的潮汐。

      ⑻野渡:郊野的渡口。

      ⑼横:指随意飘浮。

      【翻译】

      我非常喜爱这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赏析】

      一般认为《滁州西涧》这首诗是公元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他时常独步郊外,滁州西涧便是他常光顾的地方。作者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诗写暮春景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这里幽草,深树,透出境界的幽冷,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们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与作者好静的性格相契,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这里,“独怜”二字,感情色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王安石有“绿阴幽草胜花时”之句,写初夏之景,与此同一立意。首句,写静;次句,则写动。莺啼婉啭,在树丛深处间关滑动。莺啼似乎打破了刚才的沉寂和悠闲,其实在诗人静谥的心田荡起更深一层涟漪。次句前头着一“上”字,不仅仅是写客观景物的时空转移,重要的是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接下来两句侧重写荒津野渡之景。景物虽异,但仍然循此情愫作展衍:“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两句是说:到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郊野渡口,本来就荒凉冷漠,此刻愈发难觅人踪。只有空舟随波纵横。“春潮”与“雨”之间用“带”字,好像雨是随着潮水而来,把本不相属的两种事物紧紧连在了一起,而且用一“急”字写出了潮和雨的动态。结尾句。用“无人”一说明渡口的‘“野”。二句诗所描绘的情境,未免有些荒凉,但用一“自”字,却体现着悠闲和自得。韦应物为诗好用“自”字,“自”字皆可释为“自在”“自然”之意,含有“自我欣赏”、“自我怜爱”的意蕴。“野渡”句当作如是解。舍此,便与一二句相悖谬了。这两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旧注以为这首诗有政治寄托,说是写“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之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但过于穿凿附会,难以自圆其说。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虑、悲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 这首诗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阅读全文]...

2022-06-26 04:02:56
  • 滁州西涧古诗意思解释(滁州西涧古诗翻译)

  • 解释
  • [唐]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是一首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诗写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唐滁州治所即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这诗写春游西涧赏景和晚雨野渡所见。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与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与不合意的情事,而其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流露出来。但是诗中有无寄托,寄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通首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各有偏颇。

    诗的前二句,在春天繁荣景物中,诗人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而对深树上鸣声诱人的黄莺儿却表示无意,置之陪衬,以相比照。幽草安贫守节,黄鹂居高媚时,其喻仕宦世态,寓意显然,清楚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后二句,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而郊野渡口,本来行人无多,此刻更其无人。因此,连船夫也不在了,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浮泊,悠然漠然。水急舟横,由于渡口在郊野,无人问津。倘使在要津,则傍晚雨中潮涨,正是渡船大用之时,不能悠然空泊了。因此,在这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里,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在前、后二句中,诗人都用了对比手法,并用“独怜”、“急”、“横”这样醒目的字眼加以强调,应当说是有引人思索的用意的。

    由此看来,这诗是有寄托的。但是,诗人为什么有这样的寄托呢?

    在中唐前期,韦应物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好官。在仕宦生涯中,他“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寄李儋元锡》),常处于进仕退隐的矛盾。他为中唐政治弊败而忧虑,为百姓生活贫困而内疚,有志改革而无力,思欲归隐而不能,进退两为难,只好不进不退,任其自然。庄子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庄子·列御寇》)韦应物对此深有体会,曾明确说自己是“扁舟不系与心同”(《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表示自己虽怀知者之忧,但自愧无能,因而仕宦如同遨游,悠然无所作为。其实,《滁州西涧》就是抒发这样的矛盾无奈的处境和心情。思欲归隐,故独怜幽草;无所作为,恰同水急舟横。所以诗中表露着恬淡的胸襟和忧伤的情怀。

    说有兴寄,诚然不错,但归结为讥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也失于死板;说偶然赋景,毫无寄托,则割裂诗、人,流于肤浅,都与诗人本意未洽。因此,赏奇析疑,以知人为好。

    [阅读全文]...

2022-04-01 05:07:42
  • 滁州西涧古诗赏析图片(滁州西涧赏析及诗意)

  • 诗意
  • 唐 韦应物

    作者简介:

    韦应物。生于737年,卒于792年,陕西西安人,出生于望族。早年任侠使气,放浪不羁,*太学折节读书。曾任滁州、江州、苏州刺史,为官正直,为官期间政绩显著,人称”韦江州”、”,”韦苏州”,罢任后,寓居苏州永定寺。韦应物秉性高杰,其诗多写田园风物,真而不朴,华而不绮,气韵清远澄澈,人们比与陶渊明。长于五言,白乐天称他”高雅闲淡,自成一体”。

    这首七言绝句咏的是滁州城外西涧晚潮雨中的情景。

    全诗如下: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撗。

    词语赏析:

    “滁州”,安徽滁县。”西涧”,也称上河马,在滁县城的西边。

    “怜”,爱怜。

    “幽草”,幽僻间边的芳草。

    “深树“,茂密森林中的树木。

    试译如下:

    那幽僻江边的芳草啊,

    你自由自在地生长,

    美丽得实在叫人怜爱。

    树林的深处,

    一只黄鹂在鸣叫,

    她放开宛转的歌喉,

    独自表演。

    傍晚的春潮,

    沐浴着黄昏的暮雨,

    让潮涨更加地湍急,

    野外的渡口,

    看不见驾船的人,

    船内也空无一人,

    这空无一人的小船,

    独自闲适地横躺在水面。

    这首诗作者将滁州郊外野渡的景色,咏叹得极其清幽。涧边幽草、水急舟横,春雨相加的傍晚,森林中一只黄鹂宛转地歌唱,岸边小船悠悠地撗躺,这清幽意境中,展现了一幅清雅闲适的画面。表达出一种悠闲恬淡的心情。真可谓诗中有画,画中藏诗。

    这首诗自古以来颇有争论。有认为通篇比兴,讥讽君子在下,小人在上论者;也有人认为纯以赋景者,不一定有所寄托;还有认为诗人身处中唐时期政治逐渐弊败之时,作者意欲归隐而不得,故独怜涧边野草,空有济世之志而不能施展抱负,恰似水急舟撗者。

    不过,我倒是觉得纯写景的较符合本诗诗意。

    不知读者有何理解,不防发表自己的见解!

    [阅读全文]...

2022-03-10 04:50:22
  • 《滁州西涧》古诗赏析及原文

  • 《滁州西涧》古诗赏析及原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滁州西涧》古诗赏析及原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赏析

      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旧注以为这首诗有政治寄托,说是写“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之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但过于穿凿附会,难以自圆其说。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虑、悲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 这首诗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滁州西涧》原文及翻译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译文:

      最是喜爱涧边幽谷里生长的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鸣的黄鹂。

      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创作背景:一般认为这首诗是公元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作者非常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小诗。

      注释

      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独怜:唯独喜欢。

      幽草:幽谷里的小草。幽,一作“芳”。生:一作“行”。

      深树:枝叶茂密的树。深,《才调集》作“远”。树,《全唐诗》注“有本作‘处’”。

      春潮:春天的潮汐。

      野渡:郊野的渡口。横:指随意漂浮。

      赏析

      作者任滁州刺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此诗写的虽然是*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还蕴含了诗人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与忧伤情怀,也就是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的不*。

      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诗写暮春景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这里幽草,深树,透出境界的幽冷,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们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与作者好静的性格相契,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这里,“独怜”二字,感情色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王安石有“绿阴幽草胜花时”之句,写初夏之景,与此同一立意。首句,写静;次句,则写动。莺啼婉啭,在树丛深处间关滑动。莺啼似乎打破了刚才的沉寂和悠闲,其实在诗人静谧的心田荡起更深一层涟漪。次句前头着一“上”字,不仅仅是写客观景物的时空转移,重要的是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接下来两句侧重写荒津野渡之景。景物虽异,但仍然循此情愫作展衍:“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两句是说:到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郊野渡口,本来就荒凉冷漠,此刻愈发难觅人踪。只有空舟随波纵横。“春潮”与“雨”之间用“带”字,好像雨是随着潮水而来,把本不相属的两种事物紧紧连在了一起,而且用一“急”字写出了潮和雨的动态。结尾句。用“无人”一说明渡口的‘“野”。二句诗所描绘的情境,未免有些荒凉,但用一“自”字,却体现着悠闲和自得。韦应物为诗好用“自”字,“自”字皆可释为“自在”“自然”之意,含有“自我欣赏”、“自我怜爱”的意蕴。“野渡”句当作如是解。舍此,便与一二句相悖谬了。这两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阅读全文]...

2022-07-17 18:14:30
  • 《滁州西涧》赏析

  • 滁州西涧

      作者: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解

      1、滁州:在今安徽滁县以西。

      2、西涧:在滁县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3、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译文

      我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

      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

      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

      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赏析

      这是写景诗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整理:zhl201611

    [阅读全文]...

2022-06-18 03:08:13
  • 《滁州西涧》小学生古诗词鉴赏

  • 小学生
  • 《滁州西涧》小学生古诗词鉴赏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释]

      1.滁州:现在安徽省滁县。

      2.西涧:在滁县城西,俗名上马河。

      3.怜:

      4.深树:枝叶茂密的树。

      5.野渡:郊野的渡口。

      [简析1]

      这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是韦应物最负盛名的写景佳作。诗里写的虽然是*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

      本篇为作者任滁州剌史时所作。作者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诗的前二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 的幽雅景致。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着诗人恬淡的胸怀。后二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说: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 没有行人,一只渡船横泊河里。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引人思索。

      韦应物先后做过三卫郎和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剌史。他深为中唐政治败而忧虑,也十分关心民生疾苦,但他无能为力。这首诗就委婉地表达了他 的`心情。

      [赏析2]:这是一首山水诗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诗写于唐得宗建中二年(781年)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唐滁州的治所即今安徽滁 县,西涧在滁州城西郊外。这首诗描写了山涧水边的幽静景象。

      诗的前两句,诗人表示在春天繁荣的景物中,只怜爱涧边自甘寂寞的幽草,而繁茂的树丛中传来黄莺动听的鸣声,诗人却似乎不以为意。后两句写晚雨野 渡所见,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而郊外渡口,此刻更是杳无行人。也许船夫已归家歇息,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漂泊。

      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通篇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 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 中,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情事,而胸襟恬淡,情怀 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

    [阅读全文]...

2022-03-22 16:45:59
  • 滁州西涧原文及翻译

  • 古诗文
  • 滁州西涧原文及翻译

      引导语:《滁州西涧》这首古诗相信很多人都读过,那么相关的滁州西涧原文及翻译哪里有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滁州西涧

      【原文】

      滁州西涧——[唐]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释】

      滁州:在今安徽滁县以西。

      西涧:在滁县城西,俗名称上马河,在滁州县城西。据欧陽修说,西涧无水,大约在宋时即已淤塞。

      怜:爱怜。

      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黄鹂:即黄莺。

      深树:树丛深处。

      野渡:荒僻的渡口。

      【翻译】

      令人怜爱的空谷幽草默默地生长在涧边,欢快的黄鹂在幽深的山林中婉转啼鸣。春潮伴着暮雨急急地涌来,只有孤独的小船横在荒漠无人的渡口。

      【赏析】

      韦应物(737-约789),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玄宗时,曾在宫廷中任“三卫郎”,后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作品有《韦苏州集》。

      这首诗是作者在任滁州刺史任上所写,即唐德宗建中二年(781)。是一首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写的是诗人暮春郊游之所见所感。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写的是春一光明媚的晴天白日所见所感。胜春时节,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芳草萋萋,甚是钟爱,因而才有“独怜幽草”。“幽草”虽然不及妩媚娇一艳鲜花,但它那既不甘寂寞,又不趋时悦人的品格,恰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 “独怜”一词,感情*色*彩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古之贤人常以花草自喻,宋代理学家周敦颐“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之说,当与“独怜幽草”异曲同工。如果说“独怜幽草涧边生”写的是静景,那么“上有黄鹂深树鸣”则写的动景。树丛深处莺啼婉啭,显然是在说明那一天是个春一光明媚的日子,是个响晴天儿。另外,草是“幽”的,“黄鹂”是在“深树”婉转啼鸣,一静一动,一幽一鸣,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艺术“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集中笔墨写荒津野渡傍晚-阴-雨是的景色*。在这里,作品笔锋一转,与上文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上文是涧边“幽草”茂盛,“深树”“黄鹂”啼鸣,好一派明媚春一光;而此处无人的“野渡”原本小舟“自横”,却又偏偏赶上“晚来”“春潮带雨”,给人的'感受可想而知。不过诗人要表现的情怀并非悲凉和伤感,细细品味,不难看出 “春潮带雨晚来急”从某种程度上却又渗透着某种希望与寄托,“野渡无人舟自横”之“自横”也有自爱,自赏意蕴。

      这首在结构安排上对比鲜明,别具匠心,在感情表达方面也不乏独到之处。前两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环境鲜明、欢快而又幽深、宁静;“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又构成典型环境,与下文形成因果关系;“急”与“自”两字互为照应,准确地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意识,把描写客观景物和抒发内心感受抒情巧妙地融为一体,含蓄而又明了。

      创作背景

      一般认为《滁州西涧》这首诗是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他时常独步郊外,滁州西涧便是他常光顾的地方。作者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十五岁起以三卫郎为唐玄宗*侍,出入宫闱,跟随唐玄宗出游。早年豪纵不羁,横行乡里,同乡认为他是祸行而苦。安史之乱起,唐玄宗出逃,流落失职,开始立志读书,常“焚香扫地而坐”。

      唐代宗广德至唐德宗贞元年间,先后担任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 、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 、苏州刺史。贞元七年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是山水田园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韦应物的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其诗多写山水田园,清丽闲淡,和*之中时露幽愤之情。反映民间疾苦的诗,颇富于同情心。是中唐艺术成就较高的诗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

    [阅读全文]...

2022-01-27 13:58:56
  • 韦应物滁州西涧赏析翻译

  • 韦应物滁州西涧赏析翻译

      《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写景七绝。作者任滁州剌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此诗写的虽然是*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还蕴含了诗人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与忧伤情怀,也就是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的不*。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韦应物滁州西涧赏析翻译相关内容,欢迎参考。

      原文: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赏析:

      滁州城的西门外有一条西涧,俗名上马河,环境幽美。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常去游赏、赋诗,还在涧边种了柳树。这首诗就是他即景之作。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这两句泛写暮春景物。暮春时节,诗人漫游来到涧边。此时花已凋落,只剩下一片碧绿清香的幽草,在树丛深处传来黄莺的鸣叫声。别有会心的诗人,独怜幽草,无意听黄莺歌唱,流露出恬淡的心情。接着,后面两句写傍晚景色。“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春潮上涨,傍晚又下了一场急雨,流水愈加湍急,古渡口看不到人迹,只见一只小船,悠然自在地横在岸边。这两句描绘了一幅荒野古渡幽静而有生趣的景象,反映出诗人闲适自得的心情。

      末句:“野渡无人舟自横”。意境幽深渺远,向为人们称道据说北宋宣和年间,画院招考画师,考题就是“野渡无人舟自横”。各画师接到题目后,无不精心构思,大家都绞尽脑汁考虑怎样才能更好地表现出“无人”之境。经过评选,有一幅名列榜首,被贴出来以供观赏。原来这幅画在构图上比别的画有一个特殊的地方:别的画无论构思、设色怎样不同,却都只是按原诗句字面的意思,画了一个幽静的古渡口横着一只空船,表明“无人”。而这幅画的作者却独具匠心,在空船头上添上一只小鸟。这样一来,不但颇具说服力地表明“无人”,而且表现出幽深无人之境中的生趣一下子在意境上就高出众作许多。这正是韦应物的诗意所在。大家看了画后,都认为这位作者深得韦应物的.诗魂,将其画名列榜首,当之无愧。

      作品简介

      《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写景七绝。作者任滁州剌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此诗写的虽然是*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还蕴含了诗人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与忧伤情怀,也就是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的不*。

      作品原文

      滁州西涧⑴

      独怜幽草涧边生⑵,上有黄鹂深树鸣⑶。

      春潮带雨晚来急⑷,野渡无人舟自横⑸。

      词句注释

      ⑴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⑵独怜:唯独喜欢。幽草:幽谷里的小草。幽,一作“芳”。生:一作“行”。

      ⑶深树:枝叶茂密的树。深,《才调集》作“远”。树,《全唐诗》注“有本作‘处’”。

      ⑷春潮:春天的潮汐。

      ⑸野渡:郊野的渡口。横:指随意飘浮。

      白话译文

      我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黄莺在幽深的树丛中啼鸣。

      春潮夹带着暮雨流的湍急,惟有无人的小船横向江心。

      创作背景

      一般认为《滁州西涧》这首诗是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他时常独步郊外,滁州西涧便是他常光顾的地方。作者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诗写暮春景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这里幽草,深树,透出境界的幽冷,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们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与作者好静的性格相契,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这里,“独怜”二字,感情色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王安石有“绿阴幽草胜花时”之句,写初夏之景,与此同一立意。首句,写静;次句,则写动。莺啼婉啭,在树丛深处间关滑动。莺啼似乎打破了刚才的沉寂和悠闲,其实在诗人静谥的心田荡起更深一层涟漪。次句前头着一“上”字,不仅仅是写客观景物的时空转移,重要的是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接下来两句侧重写荒津野渡之景。景物虽异,但仍然循此情愫作展衍:“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两句是说:到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郊野渡口,本来就荒凉冷漠,此刻愈发难觅人踪。只有空舟随波纵横。“春潮”与“雨”之间用“带”字,好像雨是随着潮水而来,把本不相属的两种事物紧紧连在了一起,而且用一“急”字写出了潮和雨的动态。结尾句。用“无人”一说明渡口的‘“野”。二句诗所描绘的情境,未免有些荒凉,但用一“自”字,却体现着悠闲和自得。韦应物为诗好用“自”字,“自”字皆可释为“自在”“自然”之意,含有“自我欣赏”、“自我怜爱”的意蕴。“野渡”句当作如是解。舍此,便与一二句相悖谬了。这两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旧注以为这首诗有政治寄托,说是写“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之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但过于穿凿附会,难以自圆其说。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虑、悲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这首诗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792年),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十五岁起以三卫郎为唐玄宗*侍,出入宫闱,跟随唐玄宗出游。早年豪纵不羁,横行乡里,同乡认为他是祸行而苦。安史之乱起,唐玄宗出逃,流落失职,开始立志读书,常“焚香扫地而坐”。唐代宗广德至唐德宗贞元年间,先后担任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贞元七年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是山水田园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韦应物的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其诗多写山水田园,清丽闲淡,和*之中时露幽愤之情。反映民间疾苦的诗,颇富于同情心。是中唐艺术成就较高的诗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

      原文:

      滁州西涧

      朝代:唐朝

      作者: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的丛林深处,不时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韵译

      我独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

      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

      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

      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注释

    [阅读全文]...

2022-03-07 09:44:48
  • 韦应物《滁州西涧》唐诗赏析

  • 唐诗
  • 韦应物《滁州西涧》唐诗赏析

      《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写景七绝。作者任滁州刺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下面为大家带来了韦应物《滁州西涧》唐诗赏析,欢迎大家参考!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诗鉴赏

      滁州城的西门外有一条西涧,俗名上马河,环境幽美。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常去游赏、赋诗,还在涧边种了柳树。这首诗就是他即景之作。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这两句泛写暮春景物。暮春时节,诗人漫游来到涧边。此时花已凋落,只剩下一片碧绿清香的幽草,在树丛深处传来黄莺的鸣叫声。别有会心的诗人,独怜幽草,无意听黄莺歌唱,流露出恬淡的心情。接着,后面两句写傍晚景色。“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春潮上涨,傍晚又下了一场急雨,流水愈加湍急,古渡口看不到人迹,只见一只小船,悠然自在地横在岸边。这两句描绘了一幅荒野古渡幽静而有生趣的景象,反映出诗人闲适自得的.心情。

      末句:“野渡无人舟自横”。意境幽深渺远,向为人们称道据说北宋宣和年间,画院招考画师,考题就是“野渡无人舟自横”。各画师接到题目后,无不精心构思,大家都绞尽脑汁考虑怎样才能更好地表现出“无人”之境。经过评选,有一幅名列榜首,被贴出来以供观赏。原来这幅画在构图上比别的画有一个特殊的地方:别的画无论构思、设色怎样不同,却都只是按原诗句字面的意思,画了一个幽静的古渡口横着一只空船,表明“无人”。而这幅画的作者却独具匠心,在空船头上添上一只小鸟。这样一来,不但颇具说服力地表明“无人”,而且表现出幽深无人之境中的生趣一下子在意境上就高出众作许多。这正是韦应物的诗意所在。大家看了画后,都认为这位作者深得韦应物的诗魂,将其画名列榜首,当之无愧。

      创作背景

      一般认为《滁州西涧》这首诗是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他时常独步郊外,滁州西涧便是他常光顾的地方。作者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十五岁起以三卫郎为唐玄宗*侍,出入宫闱,跟随唐玄宗出游。早年豪纵不羁,横行乡里,同乡认为他是祸行而苦。安史之乱起,唐玄宗出逃,流落失职,开始立志读书,常“焚香扫地而坐”。

      唐代宗广德至唐德宗贞元年间,先后担任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贞元七年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是山水田园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韦应物的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其诗多写山水田园,清丽闲淡,和*之中时露幽愤之情。反映民间疾苦的诗,颇富于同情心。是中唐艺术成就较高的诗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

    [阅读全文]...

2022-01-21 11:31:06
  • 关于古诗三百首

  • 关于古诗三百首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古诗三百首,欢迎大家分享。

      古诗三百首1

      寇准(961—1023)

      《春日登楼怀旧》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

      远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深树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柳》

      晓带轻烟间杏花,晚凝深翠拂*沙。

      长条别有风流处,密映钱塘苏小家。

      杨亿(964—1020)

      《无题》

      巫阳归梦融千峰,辟恶香消翠被浓。

      桂魄渐亏愁晓月,蕉心不展怨春风。

      遥山黯黯眉长敛,一水盈盈语未通。

      漫托鹍弦传恨意,云鬟日夕似飞蓬。

      《泪》

      锦字梭停掩夜机,白头吟若怨新知。

      谁闻陇水回肠后,更听巴猿拭袂时。

      汉殿微凉金屋闭,魏宫清晓玉壶欹。

      多情不待悲秋气,只是伤春鬓已丝。

      林逋(967—1028)

      《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山中寄招叶秀才》

      夜鹤晓猿时复闻,寥寥长似耿离群。

      月中未要恨丹桂,岭上且来看白云。

      棋子不妨临水着,诗题兼好共僧分。

      新忧他日荣名后,难得幽栖事静君。

      《孤山寺瑞上人房写望》

      底处凭栏思眇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只待春来看雪天。

      穆修(969—1032)

      《烛》

      一箔珠帘掩映垂,房栊轻染麝香枝。

      佳人盼影横哀柱,狎客分光缀艳诗。

      禁锁翠明初唱漏,官窗红短尚围棋。

      长宵且秉欢游去,无限风光见古辞。

      古诗三百首2

      晏殊(991—1055)

      《无题》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瑟禁烟中。

    [阅读全文]...

2022-05-07 01:20:49
嗯古诗三百首的滁州西涧 - 句子
嗯古诗三百首的滁州西涧 - 语录
嗯古诗三百首的滁州西涧 - 说说
嗯古诗三百首的滁州西涧 - 名言
嗯古诗三百首的滁州西涧 - 诗词
嗯古诗三百首的滁州西涧 - 祝福
嗯古诗三百首的滁州西涧 - 心语